❶ 為什麼很多人拿高端一點型號安卓跟iPhone總說得比iPhone完美!
你要是說3年前安卓4.4時代安卓比ios強,我肯定反對,但是現在再說安卓不如ios,實在是有些牽強。事實上,安卓6.0以後,無論是系統優化還是後台管理,安卓的進步都是非常大的,在原生安卓環境下,即使是「上古神獸」MOTO G在日常使用中都是挺流暢的,所以現在還拿流暢度來比較兩者的差距,是很片面。ios系統的封閉性和蘋果一家獨大也決定了ios在創新和進步上的緩慢。回顧這幾年,安卓和ios哪個進步大?哪個創新多?這都是顯而易見的。至於本地化服務,國內的定製版安卓系統是非常優秀的,無論是自啟管理還是系統優化還是易用性,MIUI、flyme都不比ios差多少,在某些方面,甚至遠遠強於ios,就拿最簡單的應用雙開和系統分屏功能以及簡訊整理,都是強於ios的。當然,ios也有很多強項,但是這兩者之間的差距已經非常小,各有千秋。至於題主說的卡頓,大概是題主用安卓手機的時候還在4.4/5.0時代,主流cpu還在615/801/810時代吧,那時候確實存在很多問題。但是在6.1和820/650/625時代,安卓的改觀和硬體的支持的影響是非常大的。所以說安卓比ios好是片面,因為系統使用是因人而異,而且安卓對硬體的要求是很高,配置低的手機的流暢度就很難保證。但是現在的安卓絕不比ios差,甚至可以說平起平坐。題主可以體驗一下搭載625/652/820及以上的安卓手機,也許就能更好的了解安卓。
❷ 安卓手機下的視頻不能看是怎麼回事
和你手機解碼能力有滾,高清視頻的話不是所有手機都可以正常播放的,黑屏就更證明這點了,如果所有播放器都試過了那就沒辦法了,只能換手機。
另外現在無論是安卓應用,還是網路視頻的品質也越來也高,功能越來越多,相應的對手機要求也越來越高,不知道你用的什麼機型,很可能得面對一個殘酷現實——過時了
❸ 不管是多高端的安卓手機用了半年多以後都會變得很卡嗎
這是安卓的通病,高端的手機運行內存大,但裝得應用程序內存也就大,安卓系統之所以受歡迎,因為他是開源的,也就是說你可以控制 修改系統的方方面面,小到控製程序許可權,大到自己製作第三方系統,但這也給了各大APP有機可乘,自動後台運行,安裝各類流氓軟體 嚴重影響手機運行內存,光靠每天定期清理適當內存,治標不治本,清理後那些應用還是會在後台自動運行,我推薦安裝一個「綠色守護」 他可以在屏幕鎖定後休眠指定的應用程序,徹底關閉程序後台,達到適當內存,提高運行速度的目的。 完全免費,但最好手機已經root。 純碼字,望採納。
❹ 中國市場高端安卓手機份額暴跌 8%,是大家更注重安全了還是口袋裡沒錢了
你所說的的「注重安全」和「口袋沒錢」的確是原因之一,但只能算是次要原因。
那麼既然是次要原因,我們就要提一提是什麼最根本的撼動了市場份額的變化。我覺得直接原因有兩個。
蘋果公司強勢占容
為什麼這么說呢,市場容量是不變的,中國市場高端安卓手機份額暴跌,那就代表著有其他份額在增長。按照Counterpoint Researc的數據,2021年,在600美元(約3828元人民幣)以上的市場,安卓手機從上一年的44.6%,降至36.5%。也就意味著蘋果從上一年的55.4%升至63.5%,提升了8個百分點。
雖然國產手機仍然仍存在諸多問題,比如有些來自技術尚未成熟,有些則來自未能洞察到用戶更深層次的需求。但是智能手機的快速迭代為國產品牌創造了更廣闊的發展與生存空間,如折疊屏等技術、功能、產品的出現將成為國產品牌新的機會點。國產品牌在發展過程中的活力與潛在實力並不遜色於蘋果,在未來的競爭中,國產品牌未必不能超越蘋果,後來者居上。
❺ 為什麼國人眼中的高端手機,只有華為蘋果三星,而沒有其他品牌
為什麼國人眼中的高端手機,只認可華為和蘋果呢?是其他品牌是不是不夠努力,還是賣的太便宜呢?
這個話題,不是我拍腦袋瞎說的,而是根據IDC最新的調研統計,給出的數據,其中在售價600美元以上的手機中,華為占據了44.1%,蘋果佔了44%,小米佔了4%,OPPO 2.6%,三星2.5%……
打開騰訊新聞,查看更多圖片 >
可以看出,華為和蘋果加起來,佔了整個市場的88.1%的市場,這個就很厲害了。當然,這個數據統計的只是中國市場,海外的市場,可能就是蘋果和三星了……不過我們這一期,不聊海外,只聊國內。
蘋果為什麼能成為高端手機的標桿
關於蘋果的數據,相信大家沒什麼疑問,畢竟除了SE版本之外,其餘機型都在600美元以上,也就說大家對於蘋果的印象,一直都是高端機的形象。
那麼,是什麼讓蘋果可以在中國,甚至全球的手機市場中,維持這樣的形象呢?
是價格,還是外觀呢?
其實都不是,是體驗。
蘋果手機突出的就是體驗,最直觀的就是流暢,因為在大家印象中,安卓手機往往被扣上卡頓的帽子,而這也正是蘋果用戶吐槽安卓的主要原因。
那麼又是什麼造成了安卓系統卡的原因,以及蘋果手機流暢呢?我大概總結了兩點。
一、價格便宜、配置低
畢竟不是每個手機品牌都和蘋果一樣,只專注高端市場。
我們國家是一個發展中國家,人均GDP並不高,說白了就是窮人比較多,不是每個人都能買得起蘋果的,所以這就造成了低端市場的份額非常非常巨大。
在這個21世紀,移動互聯網的時代,大家出門可以不帶鑰匙、不帶錢包、不帶身份證,但是不能不帶手機,因為手機已經成為了和我們衣食住行並列的剛需。
所以,面對如此之大的市場,國產手機品牌,在這個大環境里,可以不做高端市場,但絕不會放棄低端市場,畢竟這個市場才是他們賺錢的主要來源。
那麼低端市場,銷量最好的自然就是千元機,為了降低成本,手機配置自然也會降低,那麼在體驗上,自然也就沒那麼流暢。
二、安卓系統的開源與iOS的封閉性
大家都知道,安卓是開源的,但大家可能不知道,安卓系統最初並非是為手機研發,而是為數碼相機研發的一套系統。但是後來發現,數碼相機這個市場,好像並不大,加上智能手機市場的快速成長,並且手機也能拍照,於是安卓就被改造為一款面向智能手機的操作系統。
後來在2005年被谷歌收購,隨後谷歌又與84家製造商、開發商及電信營運商,成立了開放手持設備聯盟,來共同研發改良安卓系統。並最終發布源代碼,以免費授權許可形式,讓大家可以自由使用。
而iOS研發之初就是為了iPhone而生,也可以說iPhone只是iOS的一個載體,系統才是iPhone的靈魂。
說到這里,不得不提及喬布斯在世時說過的一句話,蘋果是一家軟體公司。同理,iMac和MacBook Pro也都一樣,大家選擇的它們的原因,都是奔著系統去的。當然,也不乏有一些用戶,是奔著蘋果生產的那個漂亮外殼去的,買回來再裝Windows使用。
回到正題,iOS系統是根據iPhone量身定製的,安卓系統則是一個陣營,有許多的手機廠商共同使用,大家為了突出自己的優勢特色,都會基於安卓的原生系統進行定製,打造出一個屬於自己特色UI,比如MIUI、EMUI等等……然而由於每個品牌,推出的不同手機,配置不同,所以優化自然也不一樣。
我舉個更直白的例子,就像買房一樣,谷歌是開發商,但是只賣毛坯房,需要各大廠商自己給房子裝修好,再賣給用戶,但是不同的品牌,裝修風格不同,價格不一樣,用的東西自然也不同。最終就是沒有一個標准,出來的房子,檔次有高有低,參差不齊。
而蘋果就厲害了,不僅自己是開發商,還負責裝修,而且是統一的精裝修,所有的家居風格都是為房子量身定製的。高付出造就高質量,價格自然也會更貴一些。
所以你會經常看到蘋果用戶吐槽安卓卡頓,其實很多都是不對等的吐槽,比如拿售價5000的蘋果,去對比安卓的千元機,或者2000元的手機,價格上的差距,體驗上自然也會有差距。
如果你拿5000元的安卓高端機去對比,那麼落差肯定不會太大。但是安卓的低端市場太大了,用的時間一長,自然就會卡,說卡的人多了,自然也就成為了安卓的代名詞。
畢竟安卓無法和蘋果一樣,只為某一套硬體進行底層優化適配,而是需要兼顧中高低檔所有的手機。
盡管各大廠商已經基於原生系統,進行大刀闊斧的進行改造適配,但系統終歸不是自己的,難免會讓人有一種後娘養的感覺。
而蘋果作為智能手機的開拓者,除了擁有自己的iOS系統之外,在產品線上,也沒有那麼多顧慮,只專注單一市場,並十幾年如一日穩固這個市場,自然也就在用戶心中,樹立出了一個高端品牌的形象。
華為如何成為安卓手機中的高端品牌呢?
那麼華為呢,又是怎麼在安卓陣營中脫穎而出,成為用戶心中的高端品牌呢?
在數據上來看,華為甚至比蘋果還多了0.1個百分點,其實還不止如此,在第二季度全球手機出貨排名上,華為更是第一次超越蘋果,位居第一。
種種成績,都顯示著華為的強大,那麼華為又是怎麼做到呢?
說到這里,就必須要搬出來最近一直在熱門話題上的海思麒麟,而想了解以上問題,就必須且有必要來簡單回顧一下海思的發展歷程。
2004年海思半導體成立,初入晶元行業的海思,當時看上了SIM卡晶元的業務。那時候一顆晶元可以賣到幾美元,然而等做出來時,晶元價格已經跌至到人民幣一塊錢。用一句話形容,就是起了個大早,趕了個晚集。
第一個行業掛掉之後,並沒有打亂海思的發展,隨後海思又攻堅多媒體晶元,比如視頻監控晶元和機頂盒晶元,但是這個行業也不是那麼好做。
從2004年到2007年,海思只有無盡的投入,卻沒有產出,三年中,收入可以說是0。
面對巨額的研發投入,最後卻沒有賺到錢,估計認誰都會感到無盡的壓力。都說實業興邦,但是想要做成實業誰會知道又將面臨怎樣的艱難。
就在海思承受巨大壓力時,2007年,海思研發的視頻片,也就是支持H.264視頻編碼晶元問世後,終於迎來了一波轉機,第一批金主客戶出現了,就是現在在安防市場的龍頭企業,海康威視和大華。
在給海思續了一波命之後,海思又看到了手機市場的崛起,決定進軍手機產業,並於2009年推出了第一款手機晶元,也就是K3V1,但是這款產品相對落後,當時市面上主流的產品都是65nm、55nm甚至也有最先進的45nm,然而K3V1還在使用老舊的110nm,並且在操作系統上,選擇的還是日落西山的Windows Mobile。
結果顯而易見,K3V1成為了一個試錯產品。當時,華為也深陷歐洲運營商定製3G手機的泥潭中,即使想幫,也是無從下手。
再次失敗之後,海思被並入了華為的手機公司。當時華為輪值CEO郭平選擇了擁有拚命三郎之稱的王勁,來做移動終端晶元的研發負責人。這個人可是華為的一名悍將,當年主持過研發BTS30基站,一度是華為有史以來銷售收入最大的單一產品。
王勁接手之後,研發成功的第一款產品並非手機晶元,而是用於數據的「巴龍」晶元,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基帶。
隨著基帶晶元壯大之後,海思又重啟了手機晶元的研發,並於2012年發布了第二款產品——K3V2。對於這款晶元,相信了解華為手機的朋友都非常清楚。K3V2是華為手機崛起之路上的一個真正意義上的起點。
當時K3V2採用的是40nm工藝,而市面上高通或者三星的晶元,採用的卻是32nm和28nm。說白了,就是沒什麼競爭力,那麼這顆晶元,也只有自用了。
當時,華為手機將這顆晶元用在D系列,但是效果嘛,並不如意。高功耗,發熱量大,游戲性能差,成為了K3V2的代名詞。但是當時又能怎麼辦,自己做的飯,即使再難吃,含著淚咬著牙也得吃啊。
隨後K3V2又被用到了P系列、Mate系列、榮耀系列,甚至電視盒子上,網友也開始忍不住,開始吐槽調侃華為:「海思恆久遠,一顆永流傳」。
可想而知,余承東在當時是頂著多麼大的壓力,一邊聽著大家的吐槽,還得一邊咬著牙,厚著臉皮的使勁地推。為了推廣華為手機,余承東在許多公開場合表示:「華為要超越友商,華為要實現多少多少銷量,我們的目標不是和中國企業競爭,而是和西方企業,我們要成為行業的領導者……」
一系列發言,在當時看似不切實際,甚至讓網友戲余承東稱為余大嘴,但是現在來看,余承東似乎每一次的吹牛,都在努力的去實現並且成功。
在2012年和2014區間,在國內市場中,小米的崛起讓各大資本,都看到了手機市場的巨大蛋糕,在那幾年,雖然淘汰了不少老牌手機,但同時也引來不少巨鱷的加入,比如360、樂視。也有一些想靠營銷渾水摸魚的品牌,如小辣椒、大可樂等等。總之在那段時間,整個手機市場,可以說群魔亂舞。
華為作為一家老牌廠商,雖然有著雄厚的資本,但是生存壓力卻並不比他們小。為此,華為必須需要一款爆款機型,去打開市場,讓大家看到華為的實力,同時,也為海思的研發鋪平後續之路。
2013年6月18日,華為P6正式誕生。這款機型採用了大量最前沿工藝,實現了史上最薄工藝(6.18毫米)。雖然晶元方面,依然採用的是海思K3V2這顆處理器,但已經是改良後的K3V2E。
在P6發行時,華為動員了所有的力量,在19個國家同時推廣,耗費巨資進行地毯式的廣告轟炸和媒體投放。如果說這款機型再不成功,那後果可能就非常嚴重。畢竟這是一款賭上所有的產品。
結果是可喜的,P6取得了令人滿意的成績。
麒麟正式崛起
隨後,在2013年年底,華為又順勢推出旗下首款SoC晶元——Kirin 910。代表機型有Mate2、P6S。
而搭載的最新海思Kirin910晶元,也從最初的雪山命名,改為中國神話故事中的麒麟。
為此,麒麟晶元正式誕生。
2014年,海思推出了旗下首款八核晶元——麒麟920和麒麟925晶元。並於同年,海思實現了首次盈利。隨後華為又推出了Mate7,這款機型代表著華為第一次進入高端市場。
但也在同年,負責海思無線晶元開發部部長王勁,不幸於7月26日凌晨,突發昏迷離世。
王勁年僅42歲。1996 年加入華為,是無線早期的業務骨幹,在無線產品線從普通工程師、PL,到 BTS30 產品經理、上研副所長,為無線產品的成功奮斗多年,並領導創建了華為歐洲研究所,是公司海外業務的重要參與者和貢獻者。他在公司十八年的奮斗征程里,為無線和終端晶元領域作出的傑出貢獻。
可以說華為手機的成功,離不開海思一代人的拚死奮斗。
2015年華為又發布了基於64位8核的麒麟930和麒麟935,代表機型有華為榮耀X2、華為P8、華為P8 Max
2015年年底,華為發布麒麟950,代表機型有Mate8。
2016年,華為發布麒麟960,代表機型有Mate9。
2017年,華為發布麒麟970,代表機型有Mate10和P20。
2018年,華為發布了麒麟980,同時,也是世界上第一枚採用台積電7nm工藝製造的商用手機SoC晶元組,代表機型有Mate20和P30系列。
2019年,華為發布了麒麟990和麒麟990 5G兩款手機晶元,代表機型有Mate30和P40系列。
同年,全球手機出貨達到2.4億部左右,力壓蘋果,晉升為全球手機出貨量第二。
今年第二季度,華為更是超越三星,成為全球手機銷量第一排名。
前不久,華為又正式發布了麒麟9000,和搭載該晶元的Mate40系列手機。
麒麟9000基於台積電最新的5nm工藝製程打造,並集成多達153億個晶體管。不過由於被美國禁令打壓,這款晶元有可能是海思麒麟的最後一款。
簡單回顧完海思晶元之後,相信大家對於華為在高端機市場的成功,相信也有一個了解。
唯一可以與蘋果抗衡的國產手機品牌
簡單說,目前唯一可以與蘋果抗衡的,且也擁有自主晶元知識產權的,國產手機品牌中,只有華為一家。
國外,三星算一家,但是三星也不光使用自己的晶元,也在大量使用高通的晶元。
再簡單的說一下,目前的高端機,不是廠商一味著堆料就行,而是需要做出自己獨有的特色,比如擁有自己的晶元,或者其他的核心技術。
舉個例子,目前全球銷量最大的三個品牌,分別是蘋果、三星和華為,這三家都有自己的晶元,且都能在高端市場站得住。而他們所擁有的共同一點,也就是擁有自己獨立知識產權的晶元。
相反小米、OPPO、vivo雖然都是採用高通的旗艦,性能也是非常出色,但為什麼在這次數據調研中,卻沒有出線呢?
原因相信大家也都看出來了。這些品牌缺乏獨特性,大家的核心配置其實都一樣,唯一不同的可能就是外觀和系統。所以即使用料再豪華,賣的再貴,也很難和蘋果、華為一樣,在用戶心中留下高端機的形象。因為他們自有的特色太有限了。
手機,對於普通人來說,可能沒有研究的太深,他們只知道,蘋果有自己的晶元,有自己的系統,那麼安卓陣營中呢,三星有自己的晶元,華為有自己的晶元,那麼其他家呢?
這些東西拿出來一對比,就很容易讓對手機不了解的用戶,在心中形成差異。
現在,華為不僅有自己的晶元,而且明年,還會推出自己的系統——鴻蒙OS。雖然目前我們還不知道鴻蒙OS系統的體驗,但是對於用戶來說,他們肯定會覺得,華為牛逼,馬上就要成為像蘋果一樣,擁有自己的系統和自己晶元的產品了。
當然,小米其實也有自己的晶元,比如澎湃晶元,之前也發布過搭載自家晶元的產品,但也以失敗告終。
晶元設計又豈是那麼容易,海思的成功,不是偶然,而是一代人,用了十幾年拚死努力換來的。在晶元研發這條路上,沒有捷徑,只有無盡的投入與探索。
當然,國產手機品牌,也正如我們看到的一樣,正在一步步崛起,而在這一次華為被美國第三次限制之後,相信國產品牌也看到了接下來的道路,將如何去走。而從最新的數據中,我也看到了,僅2020年國內就增長晶元企業1.2萬家。這也說明了國家以及大家對這方面的看重。
❻ 有人寧願花六千元選擇低配的蘋果13,也不要頂配安卓旗艦,這是為何
確實有很多人寧願花幾千塊錢去買低配的蘋果,也不願意買頂配的安卓旗艦機,原因也是多方面的。簡單的說國產品牌的手機有的確實不怎麼給力,我們看一下國內的手機廠商所生產的安卓手機,可以說沒有哪一款是搭載5G網路的,不管是華為小米還是其他的國產品牌,他們都沒有搭載5G網路,所以從這一方面來看,低配的蘋果13,它搭配更加流暢的網路系統,這也是人們選擇的一個原因之一。
最後蘋果手機在國內已經形成了高端的形象。這個高端的形象是多年的積累,多年的沉澱以及消費者的認可所形成的,所以在同等價格的情況下,人們更加願意花6000多塊錢買一個低配的蘋果,都不願意去選擇頂配的安卓系統手機。
❼ 現在的安卓手機這么貴,是什麼原因導致的
我覺得現在安卓手機的價格其實並沒有提高,而是因為現在人的眼光在提高。我們以前選擇手機的時候,可能就會選擇一兩千塊錢,兩三千塊錢的價位,但是我們現在卻看的都是一些4000加以上的價位,所以我們才會覺得現在的手機為什麼都這么貴了?其實人家一直都是有高價位和低價位之分的,只不過你以前都是選擇低價的,但是現在把目光都看向了高價位了。
其實現在的手機比起以前來講,我覺得更加的有性價比,因為我們發現現在的各大品牌之間的競爭是非常的激烈的,以前兩千塊錢左右價位,我們選擇性很少,或者是它的配置也是有很大的差別。但現在同樣價位的機型,我們可以選擇的非常的全面,各種性能都有提升,配置也是更加的完善。這樣的一個選擇性在以前可是看不到的,所以只不過是因為你的眼光變高了而已。
❽ 為什麼安卓高端手機也比不過蘋果手機
首先,蘋果手機的系統——ios系統是不可能中毒的,因為ios系統比較封閉,黑客和病毒進不來,這也就是為什麼蘋果版的安全軟體都沒有清理垃圾和手機殺毒。
第二,每經過一段時間(大概4小時左右)系統自身會清除緩存,這就是為什麼ios系統用起來十分流暢。
第三,蘋果有高端的、專業的軟體,比如說製作樂曲的garageband和製作微電影的iMovie
而且目前蘋果總應用數量大約為50萬,而安卓才38萬。
第四,蘋果手機的外觀設計得很好,以目前的安卓手機比不上。
第五,有指南針(這個真的不需要網路就可以辨別方向)播客等自配軟體,用起來十分方便,播客甚至可以聽BBC和CNN哦!博客是專門聽互聯網電台和視頻的,
望樓主採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