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單片機流程圖怎麼畫,題目如下
程序思路是:
如果key1按下那麼scale加1
如果scale=1,當key2按下時最大值加;當key3按下時最大值減。
如果scale=2,當key2按下時最小值加;當key3按下時最小值減。
如果scale=3,那麼復位scale=0,程序結束。
如果key1未按且key2按下和key3同時按下,那麼
z1加1(有些看不清),如果key2釋放,這繼續加,否則結束。
如果所有鍵都未按,這結束。
㈡ 單片機流程圖
在word里畫的,不太漂亮,湊合看下,這個程序就是開機後,1s蜂鳴器叫一下,等到30s時(包括之後的時間都是)蜂鳴器一直響~~給你畫個圖用了半個小時時間~~
㈢ 單片機程序設計流程圖
你好樓下一位回答的比較全面了另外我補充哈,圖中左側四個部件,相當於單片機內部CPU中的控制器,(CPU由運算單元和控制器單元組成)其實控制器就是在內部時序脈沖的節拍控制下,取指令,分析指令,然後執行指令。嵌入式單片機技術社區:/proct/embed.htm
㈣ 單片機程序流程圖如何寫文字說明
單片機程序流程圖用文字敘述如下:
上電,復位初始化,進入系統待機,如果沒有感測器信號產生的中斷就一直等待感器信號觸發中斷,如果有感測器信號發出中斷則進入觸發警報服務程序,等待停止警報按鈕按下,解除警報,等待按下復位按鈕對系統初始化再次進入系統,等待中斷觸發狀態。
編程大概有80%精力放在流程圖,剩下的就是用語言描述而已。所以編程最難的不是把代碼寫出來,而是把流程圖畫出來。有了流程圖,編程就簡單很多了。
㈤ 51單片機課程設計要怎麼寫
第一次見有人這樣問!!-
-
自己學單片機都不知道該做什麼啊,看樣子復雜的你是沒指望了,看看書,寫個計算器、萬年歷、變壓器啦什麼的還可以
追問:
我不會啊
回答:
真乾脆!你們老師也沒說題目,就是讓你自己想題目然後設計啊?要是那樣,也不怪乎你會問這種問題
課程設計
的一般要求:
1、
設計任務書
:說明設計的內容,達到什麼程度
2、硬體電路圖:設計硬體
電路板
(若不要求做實物的話,可用protues模擬,但無論如何硬體電路一定要有)
3、
軟體設計
:根據硬體電路開發,去實現要設計的目的。
4、
流程圖
:繪制軟體流程圖(其實,應該是根據先流程圖
再設計
程序的,不過一般具體流程圖都是要根據軟體細化,所以就放在了編程後便..)
5.
設計說明
書:總結是設計的過程
//-----------------------------
一般
單片機
設計的流程就是這樣了,可以根據你們要求具體做哪些....
㈥ 單片機的畢業論文怎麼寫
一、畢業設計題目及要求 (2個) 1、基於單片機控制的電動機Y-△啟動的設計 要求:1)控制器為單片機,電動機為三相非同步電動機;2)啟動時間為3秒;3)由按鍵設置電動機Y-△運行、停止。 2、基於單片機控制的可調直流穩壓電源的設計 要求:1)控制器為單片機,電壓輸出范圍為0-10V,電壓精度為0.1V;2)通過數碼管顯示電壓值;3)由按鍵設置電壓值。 二、畢業設計用到的主要軟體(及功能) 畢業設計用到的主要軟體(及功能):Keil 51(源程序編譯),Proteus(電路模擬),AutoCAD(繪圖), Visio(繪流程圖), Protel 99SE(原理圖電路設計,PCB板製作) 三、單片機方面畢業設計要求 1、學會編寫程序(用C語言或匯編語言),用Keil 51軟體對源程序進行編譯。 2、學會用Proteus電路模擬軟體對所設計的硬體電路進行模擬。 3、在寫畢業論文時,學會用Word、AutoCAD, Visio,Protel 99SE等軟體對程序流程圖、電路原理圖等進行繪制。 相關答案 ↓位朋友,以51單片機為例。51現在很多都是用模擬器來進行在線調試的,而每個公司的模擬器都會有自帶的編程軟體,當然,跟keil是差不了多少的。 步驟大體如下: 1.新建,進行程序的編寫 2.連上模擬器或燒寫器,這一步有可能要對模擬器或燒寫器進行設置,具體可看它們的使用說明 3.對程序進行編譯,這一步會自動檢測你的程序有沒錯,如果有錯,是不能進入下一步的.如果你用的是模擬器,這一步編譯成功後就可以直接運行進行在線調試了。 4.如果用的是燒寫器,那就進行燒寫 各個軟體和調試方法會有些不同,但大體就是這樣,一些調試工具的說明書也有很詳細的說明。 學參數測量技術涉及范圍廣,特別是微電壓、微電流、高電壓以及待測信號強弱相差極大的情況下,既要保證弱信號的測量精度又要兼顧強信號的測量范圍,在技術上有一定的難度。傳統的低成本儀表在測量電壓、電阻時都採用手動選擇檔位的方法來轉換量程。在使用中,當忘記轉換檔位時,會造成儀表測量精度下降或損壞。 現代電子測量對系統的精度要求越來越高且智能化程度也越來越高。全量程無檔自動量程轉換電壓表和電阻表是在保證測量精度不下降的前提條件下省去手動轉換量程的工作,得到了廣泛應用。 本文介紹了一種基於AT89S52 單片機 的智能多用表。該表能在單片機的控制下完成直流電壓、電阻和直流電流的測量。測量電流部分採用了簡單的I/V轉換電路完成測試;測量電壓部分結合模擬開關CD4051和運算放大器OP07構成程式控制放大器,實現了自動量程轉換;測量電阻部分也由模擬開關CD4051和運算放大器OP07相結合,在單片機控制下完成了自動量程轉換。電流、電壓和電阻的最終測量信號都在單片機的控制下由12位A/D轉換器TLC2543進行採集,採集的信號經單片機數據處理後通過LCD(12864)顯示出來,測量結果還可以由帶有串列EEPROM的CPU存儲器和監控器的X25045進行多個數據保存。 關鍵詞:TLC2543 自動量程轉換 程式控制增益放大器 電壓 電阻 電流 目錄 摘要1 Abstract 2 第一章 緒論 5 1. 1 概述 5 1. 2 智能儀器/儀表國內外發展概況 5 1. 3 課題研究目的及意義 6 第二章 系統結構及功能介紹 8 2. 1 系統功能和性能指標 8 2. 1. 1 儀表功能 8 2. 1. 2 性能指標 8 2. 1. 3 本機特色 8 2. 1. 4 系統使用說明 9 2. 2 系統工作原理概述 9 第三章 方案設計與論證 11 3. 1 量程選擇的設計與論證 11
㈦ 畢業設計做單片機應該怎麼做
在心中建立一個基本模型,知道應該需要些什麼知識,而自己又掌握了多少,並根據一定的靈感開始搜索資料,上面的資料基本上能滿足初學者的需求了。
選擇完成單片機論文後,基於這個方向進行相關資料查找,一般來寫作是有自己的基本方法的。先寫序論序列部分的話,主要是闡述一下,你的單片機領域之前人幹了什麼情況,然後存在什麼缺點。
基於這些缺點你要做什麼改進,然後把你目前這個行業內要改進的東西進行寫一下,分別通過下述4個章節進行闡述,一般來說主要是把你的硬體選型和為什麼這么選型的部分給講清楚。第3章就是基本的硬體設計這塊的話需要畫電路圖。
㈧ 單片機作業寫程序和流程圖
這些程序注釋多麼詳細,你還需要怎麼直白呢?還是自己稍微靜心一會,仔細看看程序吧。別人再也無法給你更詳細的註解了。至於流程圖,你可以以主程序為主來繪制主程序流程圖,也可以對關鍵子程序繪制功能模塊的流程圖。
㈨ 1.設計單片機最小系統(其具體到器件) 2.寫出硬體的工作原理 畫出軟體的流程圖
單片機最小系統,或者稱為最小應用系統,是指用最少的元件組成的單片機可以工作的系統.
對51系列單片機來說,最小系統一般應該包括:單片機、晶振電路、復位電路.
下面給出一個51單片機的最小系統電路圖.
說明
復位電路:由電容串聯電阻構成,由圖並結合"電容電壓不能突變"的性質,可以知道,當系統一上電,RST腳將會出現高電平,並且,這個高電平持續的時間由電路的RC值來決定.典型的51單片機當RST腳的高電平持續兩個機器周期以上就將復位,所以,適當組合RC的取值就可以保證可靠的復位.一般教科書推薦C取10u,R取8.2K.當然也有其他取法的,原則就是要讓RC組合可以在RST腳上產生不少於2個機周期的高電平.至於如何具體定量計算,可以參考電路分析相關書籍.
晶振電路:典型的晶振取11.0592MHz(因為可以准確地得到9600波特率和19200波特率,用於有串口通訊的場合)/12MHz(產生精確的uS級時歇,方便定時操作)
單片機:一片AT89S51/52或其他51系列兼容單片機
特別注意:對於31腳(EA/Vpp),當接高電平時,單片機在復位後從內部ROM的0000H開始執行;當接低電平時,復位後直接從外部ROM的0000H開始執行.這一點是初學者容易忽略的.
復位電路:
一、復位電路的用途
單片機復位電路就好比電腦的重啟部分,當電腦在使用中出現死機,按下重啟按鈕電腦內部的程序從頭開始執行。單片機也一樣,當單片機系統在運行中,受到環境干擾出現程序跑飛的時候,按下復位按鈕內部的程序自動從頭開始執行。
單片機復位電路如下圖:
二、復位電路的工作原理
在書本上有介紹,51單片機要復位只需要在第9引腳接個高電平持續2US就可以實現,那這個過程是如何實現的呢?
在單片機系統中,系統上電啟動的時候復位一次,當按鍵按下的時候系統再次復位,如果釋放後再按下,系統還會復位。所以可以通過按鍵的斷開和閉合在運行的系統中控制其復位。
開機的時候為什麼為復位
在電路圖中,電容的的大小是10uF,電阻的大小是10k。所以根據公式,可以算出電容充電到電源電壓的0.7倍(單片機的電源是5V,所以充電到0.7倍即為3.5V),需要的時間是10K*10UF=0.1S。
也就是說在電腦啟動的0.1S內,電容兩端的電壓時在0~3.5V增加。這個時候10K電阻兩端的電壓為從5~1.5V減少(串聯電路各處電壓之和為總電壓)。所以在0.1S內,RST引腳所接收到的電壓是5V~1.5V。在5V正常工作的51單片機中小於1.5V的電壓信號為低電平信號,而大於1.5V的電壓信號為高電平信號。所以在開機0.1S內,單片機系統自動復位(RST引腳接收到的高電平信號時間為0.1S左右)。
按鍵按下的時候為什麼會復位
在單片機啟動0.1S後,電容C兩端的電壓持續充電為5V,這是時候10K電阻兩端的電壓接近於0V,RST處於低電平所以系統正常工作。當按鍵按下的時候,開關導通,這個時候電容兩端形成了一個迴路,電容被短路,所以在按鍵按下的這個過程中,電容開始釋放之前充的電量。隨著時間的推移,電容的電壓在0.1S內,從5V釋放到變為了1.5V,甚至更小。根據串聯電路電壓為各處之和,這個時候10K電阻兩端的電壓為3.5V,甚至更大,所以RST引腳又接收到高電平。單片機系統自動復位。
總結:
1、復位電路的原理是單片機RST引腳接收到2US以上的電平信號,只要保證電容的充放電時間大於2US,即可實現復位,所以電路中的電容值是可以改變的。
2、按鍵按下系統復位,是電容處於一個短路電路中,釋放了所有的電能,電阻兩端的電壓增加引起的。
51單片機最小系統電路介紹
1.51單片機最小系統復位電路的極性電容C1的大小直接影響單片機的復位時間,一般採用10~30uF,51單片機最小系統容值越大需要的復位時間越短。
2.51單片機最小系統晶振Y1也可以採用6MHz或者11.0592MHz,在正常工作的情況下可以採用更高頻率的晶振,51單片機最小系統晶振的振盪頻率直接影響單片機的處理速度,頻率越大處理速度越快。
3.51單片機最小系統起振電容C2、C3一般採用15~33pF,並且電容離晶振越近越好,晶振離單片機越近越好4.P0口為開漏輸出,作為輸出口時需加上拉電阻,阻值一般為10k。
設置為定時器模式時,加1計數器是對內部機器周期計數(1個機器周期等於12個振盪周期,即計數頻率為晶振頻率的1/12)。計數值N乘以機器周期Tcy就是定時時間t。
設置為計數器模式時,外部事件計數脈沖由T0或T1引腳輸入到計數器。在每個機器周期的S5P2期間采樣T0、T1引腳電平。當某周期采樣到一高電平輸入,而下一周期又采樣到一低電平時,則計數器加1,更新的計數值在下一個機器周期的S3P1期間裝入計數器。由於檢測一個從1到0的下降沿需要2個機器周期,因此要求被采樣的電平至少要維持一個機器周期。當晶振頻率為12MHz時,最高計數頻率不超過1/2MHz,即計數脈沖的周期要大於2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