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操作系統 > linux安裝類型

linux安裝類型

發布時間:2022-07-15 07:52:17

linux有幾種安裝類型每種安裝類型的特點和所需的最小磁碟空間.

光碟
如果你有一個光碟驅動器和 Red Hat Linux 光碟,你可以使用這種方法。你將需要一個引導盤或一個可引導的光碟。 PCMCIA 驅動程序盤也可以被使用。
硬碟驅動器
如果你已將 Red Hat Linux ISO 映像復制到本地硬碟驅動器中,你可以使用這種方法。你將需要一個引導盤。 PCMCIA 驅動程序盤也可以被使用。

NFS 映像
如果是從一個 NFS 伺服器中使用 ISO 映像或 Red Hat Linux 的鏡像映像來安裝,你可以使用這種方法。你將需要一個網路驅動程序盤。 PCMCIA 驅動程序盤也可以被使用。

FTP
如果你是從一個 FTP 伺服器中直接安裝,使用這種方法。 你將需要一個網路驅動程序盤。PCMCIA 驅動程序盤也可以被使用。

HTTP
如果你是從一個 HTTP(萬維網)伺服器中直接安裝,使用這種辦法。 你將需要一個網路驅動程序盤。PCMCIA 驅動程序盤也可以被使用

個人桌面:個人桌面安裝,包括圖形化桌面環境,至少需要 1.7 GB 空閑空間。若兼選 GNOME 和 KDE 桌面環境,則至少需要 1.8 GB 的空閑空間。

工作站工作站安裝,包括圖形化桌面環境和軟體開發工具,至少需要 2.1 GB 空閑空間。兼選 GNOME 和 KDE 桌面環境至少需要 2.2 GB 空閑空間。

伺服器:最基本的沒有 X(圖形化環境)的伺服器安裝需要 850MB 空閑空間;若要安裝除 X 以外的所有軟體包組,需要 1.5 GB 空閑空間;若要安裝包括 GNOME 和 KDE 桌面環境的所有軟體包,至少需要 5.0 GB 空閑空間。 定製基本的定製安裝需要 475MB ,如果選擇了每一個軟體包,則至少需要 5.0 GB 空閑空間。

⑵ 如何選擇linux系統安裝類型

Linux系統跟windows系統的安裝不大一樣,有不少需要注意的地方,以Redhat Linux 9.0為例
一、 安裝前的注意事項。

關於機器配置:Linux設計之初衷就是用較低的系統配置提供高效率的系統服務!因此安裝Linux並沒有嚴格的系統配置要求,只要Pentium以上的CPU、64MB以上的內存、1GB左右的硬碟空間即可正常安裝基本的Linux系統並能運行一些系統服務;要順暢地運行Linux的圖形界面,建議內存要在128MB以上。

其它硬體支持上:Linux目前支持幾乎所有的處理器(CPU)。另外要提一下,如果你手頭的Linux版本較早的話,可能只支持很少的顯卡、音效卡類型,而一般現在所使用的版本,如本文後例的RedHat Linux9.0,就不需擔心這些了。

關於安裝方式:Redhat Linux 9.0可以有兩種方式進行安裝。一種是硬碟安裝,即從網上直接下載Linux的ISO映像文件。一共包括三個文件①shrike-i386-disc1.iso;②shrike-i386-disc2.iso;③ shrike-i386-disc3.iso,這就好似三張安裝光碟。接著使用Daemon Tool之類的虛擬光碟機軟體將其解壓出來,找到dosutils目錄,執行裡面的autoboot.bat批處理文件即可。

另一種最方便的就是光碟安裝(一般是3CD)。 Redhat Linux 9.0保留了以前版本中的字元模式安裝界面,並同時具有「豪華」的GUI圖形化界面。在開始安裝時RedHat 9會對安裝光碟介質進行檢測,以防止在安裝過程中的因光碟無法讀取等情況造成安裝失敗,非常實用
二、 實際安裝過程。

無論是從硬碟安裝還是光碟安裝,最終都會進入如下的安裝過程。全圖形化界面,我們可以很快上手。

第一步:選擇安裝語言:RedHat支持世界上幾乎所有國家的語言,當然包括中文。這一步比較簡單,直接選中簡體中文一項點「next」即可。選擇為簡體中文後,剩下的安裝步驟即為全中文,在安裝結束後,Linux的界面也將默認為簡體中文!
第二步:選擇鍵盤類型。在這一步里是要我們選擇在系統上使用的鍵盤布局類型,一般點選其默認「U.S. English」即可
第三步:選擇你的滑鼠類型。這一步和上一步一樣,一般以其默認即可。這里有點小小的問題需注意:盡量在列表中找到與你滑鼠相匹配的類型,否則安裝完成後的系統操作會出現錯誤。比如你還用的是比較 老的串口(扁口)滑鼠,要在「設備」一欄內選擇與其對應的埠
第四步:確定安裝類型。一共提供了四個選擇。上面三項其實是省心設計,因為要定製自己的Linux系統,完全可以選擇第四項「定製」!而如果你想要安裝過程更快一些,可以根據自己的用途選擇前面三項。每一項都有說明,大家應該不難理解,這里不在詳述。我們選「定製」進入下一步
第五步:確定磁碟分區方式。REDHAT Linux 9.0提供了兩種分區方式——自動分區和使用DISK DRUID程序進行手動分區。

其中自動分區選擇,如果你是新購的計算機,硬碟上沒有任何操作系統,建議使用此選項,它會自動根據磁碟和內存的大小,分配磁碟空間和SWAP空間。一定注意要是硬碟沒有安裝過任何操作系統,因為它會自動刪除原先硬碟上的數據並格式化成為Linux的分區文件系統(EXT2、EXT3等格式)!

而手動分區就更好一些。如果你的系統已安裝過windows系列的操作系統,就可以用這種DISK DRUID程序的方式進行手動分區。利用DISK DRUID可以很方便的對磁碟分區進行刪除、添加和修改
第六步:開始磁碟分區。這是Linux安裝過程中最重要的一步。Linux有自己的文件系統格式(redhat linux默認為EXT3),而且其分區在Windows操作系統下無法識別,所以要為Linux單獨開辟一個(或若干個)分區。在使用DISK DRUID對磁碟分區進行操作時,有四個重要的參數需要仔細設定:它們是掛載點、文件系統類型、分區大小以及驅動器
以下對四個參數作個簡單說明:
1、 掛載點:它指定了該分區對應Linux文件系統的哪個目錄。意思就是將不同的物理磁碟上的分區映射到不同的目錄,這樣可以實現將不同的服務程序放在不同的物理磁碟上,當其中一個分區損壞不會影響到其他的分區數據。
2、 文件系統類型:可選擇的類型有EXT2、EXT3、REISERFS、SWAP等。前兩個是系統默認類型,SWAP是建立虛擬內存空間。
3、 大小:以MB為單位。這里主要提一下SWAP分區大小,一般設為物理內存的兩倍,如果你的物理內存大於1GB,SWAP分區建議設置為2GB。
4、 驅動器:即是指計算機中有多個物理磁碟,可以很方便的選擇你要進行分區操作的那個物理磁碟。類似於「FDISK」分區中的操作。
第七步:配置引導裝載程序。當你機子還有windows系統存在時,就要注意在這里配置一下了。框內部分即為你機器里安裝的所有系統列表,如果沒有發現其它系統而你確實安裝過的,可以點「添加」進行加入,不然計算機將會默認啟動Linux,你先前的操作系統將無法啟動!點「編輯」可以設定某個系統的啟動等待時間
第八步:網路配置。如果你是撥號上網的話,就直接選NEXT;而如果你是通過區域網或是寬頻上網,就需要填寫IP和網關。到這一步,安裝程序會自動檢測計算機的所有網路設備,故要進行配置,直接點選安裝程序檢測到的本機網路設備,再點「編輯」即可進行配置。可以選擇DHCP動態分配和手動配置兩種方式,請根據你的網路類型而定此步的設置。
第九步:防火牆配置。這一步是網路安全配置。對系統安全要求較高的朋友可以選擇「高級」級別,而一般的用戶勾選「使用默認的防火牆規則」即可。另外就是注意「允許進入」一項,在這里對你的Linux將要開展的一些服務作規劃,如要架設WEB伺服器,上網沖浪,應當勾選「www(HTTP)」一項;「SSH」是一種對系統進行保護的安全機制,建議勾選
接下來是選擇系統默認使用語言、時區選擇、以及設置根口令這三步。由於這幾步沒什麼需要注意的,按其默認點下一步即可,唯有設置根口令一步提醒一下,只有在管理時才使用根帳號。
第十步:欲安裝軟體組選擇。即定製你的Linux程序組,從上往下有「桌面」、「應用程序」、「網路組件」等詳盡的分類,當選定某一個組件後,點擊「細節」可以查看此組件所包含的子組件數(前面也有數字提示)
要使Linux以圖形界面啟動,就點選「X窗口系統」;在「應用程序」中「圖形化互聯網」也應點選,這樣才能在Linux系統下正常的瀏覽網頁及進行各種網路應用。一般說來,在「 程序組件」所示的所有選項中,可以點選右邊的「細節」按鈕一個一個的去看看,挑自己最實用的安裝
第十一步:開始安裝。經過前面十步,現在終於可以開始安裝了。Linux比起windows操作系統的安裝來說,要慢得多,根據你機器的配置情況,此過程會持續一小時左右.期間會讓提示讓你插入第二張、第三張光碟,因此得乖乖的呆在電腦面前!OK,一小時過後,滿足的使用你的Linux系統吧

⑶ linux安裝盤要用什麼類型的格式用fat32還中ntfs

首先,linux支持的分區格式是ext2/3,
不支持fat和ntfs,所以你不能當裝windows那樣做
你需要做的是把硬碟上要裝linux那塊空間刪除
邊成擴展分區
然後光碟機引導linux安裝盤,
進去分區
boot
交換分區

/分區
你這種情況建議你保留windows系統,裝雙系統
如:刪除d盤分區,然後裝上linux後
可以把e,f盤mount到linux下
好運

⑷ Linux系統怎麼安裝

成功安裝slackware
12.0
在昨天11:40pm左右完成對SLACKWARE
12.0的安裝。主要是正確安裝了KDE桌面以及其桌面配置。在昨天12:00AM
時已經完成了命令行的安裝,差個桌面進不去
敲了
startx
電腦它丫的反應是切斷MONITOR
的信號
"NO
SIGNAL"
這招實在恨毒!我是想看看最新的K桌面是啥樣子。又去整個
xorgconfig
本人是菜鳥級的用戶,對LINUX命令表現無能,就是傻眼了。還好論壇上有位老外寫了個從光碟安裝方法,對配置是有借鑒作用,雖然我是從硬碟安裝的(從各種LINUX論壇去搜高手寫的文檔,網路和GOOGLE早已搜刮過了,經過扒皮抽筋吸髓,差不多了,也找到了一兩副文檔有效,還是LINUX論壇里的好)
硬碟安裝時一個重點:
#以下為那個朋友寫的體會,我也是按這方法才安成的
昨天反復安裝了N遍,折騰一天都沒裝好;今天早上起來又裝了一次,終於裝好了^_^。
我把CD1的文件解壓到文件夾slack,在把CD2里目錄slackware裡面的文件解壓到slack/slackware(CD1和CD2
都有目錄
slackware,裡面放的就是軟體包),等到要求輸入安裝文件來源的目錄的時候,輸入:/slack/slackware(以前都是輸入:
/slack,所以失敗)。
還有2個疑問:
1.命令:fdisk/mbr
作用是修復引導區嗎?
2.用GRUB安裝的時候,輸入命令:kernel
(hd0,0)/bzImage
root=/dev/hda1
其中(hd0,0)和/dev/hda1必須指的是同一個分區嗎?
還有一個網友說是直接把
slackware
文件夾放到ISO文件所在的盤的根目錄下,我兩種都試了,成功的是後一個的方法,slackware直接放在根目錄下。
有一點我在昨天6:AM時第一次安裝時,安裝的
*.ISO文件放在NTFS的D盤中,好像是不行,安裝時提示是在FAT

LINUX分區里找*.ISO文件。之後的12:00PM時,我已經把全部ISO放在FAT32的E盤,然後就是把第一個ISO里的全部解壓到E:\
slack下面,又把第二個ISO中的slackware文件解壓到E:\slack\slackware下面,就是和第一個解壓後的ISO文件里的
slackware放在同一個文件夾下。也就是那個朋友寫的意思。
中午折騰到下午晚飯時間,還是沒有整好系統,自己亂配置了xorgconfig
導致了三四次出現系統找不到MONITOR
和不支持16位的系統,真的崩潰,精神上和體力上,雙重的!更郁悶的還是整到最後時刻進不了WINDOWS
我想自己用FDISK/MBR
試試看能不能修復一下子?答案是不行!因為我不是不懂怎麼弄DOS命令。結果最終於是兩個系統都不能進去。只好找WINDOWS安裝盤求救,整了個全新的
WINXP。
我想了一下子是我自己在成功啟動X-WINDOWS後去配置了個PPPOE我想上網,比較貪心,要試試看,新系統能不能上網,之前有個mandrake
2006
裝起後就會把網卡給弄壞,返回到WINXP里,本地連接上一個紅紅的×
網張電纜被撥出一個漂起的紅氣球!要關機等一段時間後才會好的,我是前天晚上關上,第二天再開機才好。所以我得出的結論是要關機一段時間後。這次完安裝
SLACKWARE
後不打算再玩PPPOE了,否則這東西再弄壞了WINXP或者SLACK本身,真是虧大了!
這個東西對我來說可能就是多一種學習寫代碼的工具,裝了接近6G的空間,有點奢侈,當然這個東西可以聽歌,看電影,娛樂不能少。裡面SCREEN
SAVER
很炫的,看了很喜歡,華麗!!!!
KDE的可能現在流行,做得也漂亮。
還有一點是硬碟安裝時要選擇"INSTALL
FROM
HARD
DISK"
對於這條,我的硬碟是SCSI的,ISO在E盤,就是sda6
,在這里我填了
/sda6
回車
接下來還有一個選擇源文件目錄,就是解壓的目錄
"
SELECT
SOURCE
DIRECTORY"
對這條,我就是寫上/slackware
後面就是參考網上搜刮來辦。
用GRUB時,只寫了三條,只是先把
第一個ios下
slackware-12.0-install-d1.iso\kernels\huge.s\
bxImage
解壓出來放在C:\
再把第一個ISO下
slackware-12.0-install-d1.iso\isolinux\
initrd.img
解壓到
C:\
至於引導用的GRUB
是要網上下的,要用到一個
grldr
的文件,網上都有這么寫的。在C:\下找到
boot.ini
改里的東東,最後一行添加
C:\grldr="啟動GRUB"
重起後選擇GRUB接下來敲下面這些東西:
GRUB>>
kernel=(hd0,0)/bzImage
GRUB>>initrd=(hd0,0)/initrd.img
GRUB>>boot
我之前裝了矮人工具箱的東西,它把那個C:\grldr="啟動GRUB"
改成了
C:\grldr="矮人工具箱"
而我再追加一條
C:\grldr="啟動GRUB"
重起後,選擇啟動GRUB,直接進了矮人工具箱,真叫人郁悶,這下子就不用裝矮人工具箱了,本來那裡面有個純的DOS可以用的,雖然自己不會用DOS,但是那是個純的
DOS多少還是有點心動,據說功能比命令提示符強多!那個矮人DOS是6.22的版本。因為沒有軟盤,所以不能用軟盤裝,現在配機器也少有裝那個軟盤的。所以想到用矮人來裝個DOS。

⑸ linux的三種安裝形式

1.解壓 2.打開README 3檢查. ./configure --prefix=/opt/sxt/nginx 位置 4.yum install gcc -y 先用yum把c環境裝上 5. 在執行3
6. 裝上pcre yum install pcre-devel ,裝上之後重復3 7安裝OpenSLL yum install openssl-deve 重復3 8.沒有報錯,可以安裝
9 安裝. make ,實際是cc在編譯 10. make install 11.測試 去安裝的目錄cd /opt/sxt/nginx/sbin 運行可執行文件 ./nginx 然後瀏覽器輸入虛擬機的地址,,埠默認80,可不寫。成功打開頁面即可

rpm安裝
jdk為例:1. 解壓安裝包 rpm -i jdk-7u67-linux-x64.rpm
2.配置
vi /etc/profile
export JAVA_HOME=自己的jdk安裝路徑
export PATH= P A T H : PATH: PATH:JAVA_HOME/bin bin目錄拼接到老的PATH

yum安裝
1.切換光碟 2.掛載光碟mount /dev/cdrom /mnt 3.進入Packages包 拷貝下面的文件到家目錄cp httpd-2.2.15-59.el6.centos.x86_64.rpm ~ 4.安裝改文件 rpm -i httpd-2.2.15-59.el6.centos.x86_64.rpm
會發現缺失依賴。。所以用yum倉庫安裝

1.下載wget: yum install wget
2.按照阿里鏡像站操作,注意裝自己合適的系統。
(1)
備份mv /etc/yum.repos.d/CentOS-Base.repo /etc/yum.repos.d/CentOS-Base.repo.backup
(2)載入wget -O /etc/yum.repos.d/CentOS-Base.repo http://mirrors.aliyun.com/repo/Centos-6.repo
(3)清除緩存:yum clean all
生成緩存:yum makecache

3改成本地源,修改下面文件. vi CentOS-Base.repo
只留4行:
[base]
name=local /mnt
baseurl=file:///mnt
gpgcheck=0

4.清理並重建緩存
yum clean all
yum makecache
5.檢查倉庫是否在本地
yum repolist

⑹ linux操作系統的安裝方式有哪些

一、安裝前的准備 Linux安裝光碟支持由光碟機啟動安裝,用戶只要對BIOS進行相應設置,就可以由光碟直接啟動進入Linux的安裝界面。在正式安裝Linux操作系統之前,用戶應注意以下兩個方面的問題:
1.硬碟空間
Linux需要在硬碟上建立自己的磁碟分區,如果用戶不希望對現有系統下的硬碟進行重新分區,建議使用一些第三方工具軟體,如Partition Magic等,對硬碟上已經存在的分區進行壓縮,從而為安裝Linux騰出足夠空間。用戶需要為Linux預留大約500兆硬碟空間,既可以位於已經存在的擴展分區,也可以是沒有被劃分分區的硬碟空間。Red Hat Linux 6.0可以在安裝過程中自己創建分區,所以用戶所要做的只是為Linux操作系統預留足夠的硬碟空間即可。
2.記錄用戶機器硬體配置信息
雖然Linux的安裝過程已經被盡可能的簡化,但是Linux仍然有可能不能自動檢測到用戶系統中的所有硬體配置。用戶在安裝過程中可能要回答某些硬體的設置問題,為了保證安裝的系統可用,好用,建議用戶在安裝之前記錄下系統的硬體配置信息。一個最簡單的方法是在Windows下用滑鼠右擊「我的電腦」,選中「屬性」,在出現的對話框中點擊「設備管理」。其中包含了用戶需要知道的所有信息,用戶尤其應當注意顯示器、顯卡和音效卡的配置情況。
二、開始安裝
注意,在啟動Linux的安裝過程之後,沒有類似Windows系統安裝中「退出安裝」的功能選項。如果用戶在安裝過程中碰到無法解決的問題而不能繼續進行安裝時,可以同時按下「Ctrl+Alt+Delete」鍵退出安裝過程,等到找到問題的解決方法之後重新進行安裝。
Red Hat Linux的安裝過程採用圖形界面,由鍵盤進行控制。其中「Tab」鍵用於在不同的選項之間移動,空格鍵用於選定或取消對某一項的選擇,「Enter」鍵用於按動屏幕中高亮度突出顯示的按鈕。在屏幕的底部顯示可能會用到的鍵盤命令。
1.啟動安裝過程
安裝過程一開始,首先出現歡迎對話框,用戶按「Enter」鍵繼續。Red Hat先會詢問用戶使用何種語言、用戶使用的鍵盤類型(默認選項為美式鍵盤」)以及安裝軟體的位置(選擇「本地CD-ROM)。在隨後的升級或安裝系統的詢問中選擇「安裝」,使用何種安裝類型選擇「自定義安裝」。
Red Hat在用戶對上述問題作出答復之後,檢測用戶系統中是否存在SCSI 設備。如果Linux自己沒有找到任何的SCSI 設備,就會詢問用戶是否使用了SCSI 設備。大多數用戶可以回答「否」,如果用戶確實使用了SCSI 設備,就要在列出的SCSI 設備驅動中進行選擇,並提供一些基本的配置參數以便使Linux系統能夠正常使用該設備。
2.使用Disk Druid建立Linux文件系統
在第1個過程結束之後,Red Hat將會提示用戶建立Linux文件系統。在被詢問使用何種工具時,選擇Disk Druid。(見^22020305a^1)
現在用戶需要在預留的硬碟空間中創建兩個分區。第一個分區作為Linux的根(root)分區,用於安裝Linux文件。第二個分區作為交換分區,用於補充用戶的物理內存。該分區相當於Windows 系統中的交換文件,但是Linux需要建立一個獨立的交換分區。在硬碟預留空間添加分區的方法如下:
按「F1」鍵添加分區,輸入「/」作為安裝點(mount point),選擇Linux Native(Linux本地分區)作為分區類型,然後在設定完分區大小之後按「OK」完成分區添加過程。
用戶可以按照同樣的步驟添加一個交換分區。注意「安裝點」一項空出,選擇「Linux Swap」作為分區類型,交換分區的大小不能低於用戶物理內存的實際大小。例如,如果用戶內存為36MB,交換分區的大小至少應當為36MB。
Disk Druid將會顯示出用戶添加的兩個分區的信息:一個較大的根分區和一個較小的交換分區。用戶選擇「OK」,當Red Hat詢問用戶是否將所做的改動保存到分區表時回答「是」。這樣就完成了整個分區的添加過程。
在添加完分區之後,用戶需要對新分區進行格式化。Red Hat首先格式化交換分區,然後再格式化根分區。建議用戶在格式化過程中選擇「檢查損壞的區塊」選項。
3.安裝可選軟體包
用戶可能已經發現在Red Hat Linux光碟中,除了核心操作系統之外,還含有大量功能強大的實用軟體。如圖像處理功能可以與Photoshop媲美的Gimp,使用廣泛的Web伺服器Apache等。Linux的安裝程序規定了一組默認安裝的軟體,包括E-mail客戶端軟體、Telnet、 FTP 以及Web瀏覽器等。但是在默認情況下將不安裝列印機支持程序和DOS/Windows 連接程序。用戶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選擇安裝哪些軟

⑺ 關於Linux的安裝時的安裝類型問題。初學的話選哪個類型呢

工作站的安裝的軟體比個人桌面多點。
伺服器少了很多桌面和工作站安裝的軟體,但是多了很多伺服器方面的軟體。
你自己看你要干什麼了。

⑻ Linux有幾種安裝類型

作者:譚元元 中午吃完飯,到對面逛了下買了點餅干。因為昨天把同事的餅干吃完了,今天專門買給人家的,呵呵~~其實應該還是我吃的多點。 測了兩個版本,用了硬碟安裝和硬碟的無人值守安裝。這個以前也用過的,不過隔的時間有點長,感覺記的不是很清楚了,所以記下來: 1。硬碟安裝 首先,得有ISO文件,你可以把他放在任何路徑下,最好是英文名的目錄下。用mount將其掛載在一個目錄下,如/tmp。然後把isolinux文件夾下的vmlinuz和initrd.img兩個文件cp到/boot下,啟動的時候會用到。之後就是寫grub,在其中添加如下: title Install Linux root (hdx,y) kernel /boot/vmlinuz initrd /boot/initrd.img 其中的x和y的確定為:如果你有一塊硬碟x即為0,依次類推;y為你當前啟動的分區。重新啟動後,選Install Linux,之後的安裝同光碟安裝。 2。硬碟的ks安裝 ks安裝即為配置好ks.cfg文件後,在開始安裝時輸入一條命令就可以自動完成整個安裝的過程。重點是配置好ks.cfg文件,這里不提供ks.cfg文件,配置很簡單的,打開一看就會的那種。將其放在一目錄下,如/root/Desktop/,ISO文件也放在同樣的位置。 啟動的時候可以用光碟也可以用vmlinuz和initrd.img文件,建議用光碟方便些,也不容易出錯。 到安裝的界面,在boot:後面輸入: 然後回車,就可以坐一邊休息了,眼前它裝完就行。

⑼ Linux之哪種安裝類型

警告:在另一個 Linux(包括 Red Hat Linux)安裝之上安裝 RedHat Linux不會 保留任何前次安裝中的信息(文件或數據)。請確定把重要的文件存檔!要保留現存系統上的當前數據,你應該備份數據並(或)考慮執行升級。 我們提供了下列安裝類型: 個人桌面:如果你是Linux世界的新手,並想嘗試使用這個系統,個人桌面安裝是你最恰當的選擇。該類安裝會為你的家用、便攜電腦,或桌面使用創建一種帶有圖形化環境的系統。 工作站:如果除了圖形化桌面環境外,你還需要軟體開發工具,工作站安裝類型是你最恰當的選擇。 伺服器:如果你希望你的系統具有基於Linux伺服器的功能,並且不想對系統配置做過多的定製工作,伺服器安裝是最恰當的選擇。 定製安裝:在安裝中給予你最大的靈活性。你可以選擇你的引導裝載程序,想要的軟體包等等。對於那些熟悉RedHat Linux 安裝的用戶以及那些恐怕失去完全靈活性的用戶而言,定製安裝是最恰當的選擇。 升級:如果你的系統上已經在運行RedHat Linux 版本(6.2 或更高),並且你想快速地更新到最新的軟體包和內核版本,那麼升級安裝是你最恰當的選擇。 這些安裝類型使你可以選擇簡化的安裝進程(可能會失去配置靈活性),或者選擇保留靈活性的稍微復雜些的安裝進程。接下來,讓我們來詳細看一看每一種類型,從而幫助你判定哪一種類型最適用於你。 個人桌面安裝 個人桌面安裝最適用於新用戶。它會安裝一種圖形化桌面環境(X 窗口系統),並為家庭和桌面使用創建一種理想的系統。 下面是為只安裝一種語言(如英語)的個人桌面安裝所推薦的磁碟空間需求的最小值。 個人桌面:1.7 GB 兼選GNOME和KDE的個人桌面:1.8 GB 如果你計劃選擇所有軟體包組(例如,辦公/生產率應用程序是一個軟體包組),並且還選擇了額外的單個軟體包,你可能至少需要 5.0 GB 磁碟空間。 個人桌面安裝將會做什麼 如果你選擇了自動分區,個人桌面安裝會創建下列分區: 交換分區的大小取決於你的系統內存和硬碟驅動器上的可用空間的數量。例如,如果你有12 MB 內存,那麼創建的交換區可以是128MB?256MB(你的內存的兩倍),依據你的可用磁碟空間數量而定。 大小為100MB,掛載為/boot的分區,其中駐留著Linux內核和相關的文件。 掛載為/的根分區,其中貯存著所有其它文件(分區的確切大小要依你的可用磁碟空間而定)。 工作站安裝 工作站安裝會安裝一個圖形化桌面環境和 X 窗口系統,以及軟體開發工具。 下面是為只安裝一種語言(如英語)的工作站安裝所推薦的磁碟空間需求的最小值。 工作站:2.1GB 兼選GNOME和KDE的工作站:2.2GB 如果你計劃選擇所有軟體包組(例如,辦公/生產率應用程序是一個軟體包組),並且還選擇了額外的單個軟體包,你可能至少需要5.0GB磁碟空間。如果你提供了多餘的空間,你就可以在需要的時候安裝額外的數據了。 工作站安裝將會做什麼 如果你選擇自動分區,工作站安裝會創建下列分區: 交換分區的大小取決於你的系統內存和硬碟驅動器上的可用空間的數量。例如,如果你有128MB內存,那麼創建的交換區可以是 128 MB ? 256 MB(你的內存的兩倍),依據你的可用磁碟空間數量而定。 大小為 100 MB,掛載為 /boot 的分區,其中駐留著 Linux 內核和相關的文件。 掛載為 / 的根分區,其中貯存著所有其它文件(分區的確切大小要依你的可用磁碟空間而定)。 伺服器安裝 如果你希望你的系統具有基於Linux的伺服器功能,並且不想對系統配置做過多的定製工作,伺服器安裝是最恰當的選擇。 下面是為只安裝一種語言(如英語)的伺服器安裝所推薦的磁碟空間需求的最小值。 伺服器(至少,無圖形化界面):850MB 伺服器(全部選擇,無圖形化界面):1.4GB 伺服器(全部選擇,包括圖形化界面):5.0GB 如果你計劃選擇所有軟體包組,並且還選擇了額外的單個軟體包,你可能至少需要5.0 GB磁碟空間。 在伺服器安裝中,除非你在軟體包選擇過程中安裝適當的軟體包,當系統引導時, X 窗口系統不會被配置,因而不會載入GUI。 伺服器安裝將會做什麼 交換分區的大小取決於你的系統內存和硬碟驅動器上的可用空間的數量。例如,如果你有128MB內存,那麼創建的交換區可以是128MB-256MB(你的內存的兩倍), 依據你的可用磁碟空間數量而定。 大小為100MB,掛載為/boot的分區,其中駐留著Linux內核和相關的文件。 掛載為/的根分區,其中貯存著所有其它文件(分區的確切大小要依你的可用磁碟空間而定)。 這種磁碟分區方案為多數伺服器的工作造就了比較合理靈活的系統配置。 定製安裝 定製安裝在安裝中給予你最大的靈活性。工作站和伺服器安裝自動為你完成安裝進程,省略了某些步驟。在定製安裝中,你會對將要在你的系統上安裝的軟體包有完全的控制。 為定製安裝推薦的磁碟空間需求如下所示: 定製(至少):475MB 定製(全部選擇):5.0GB 定製安裝將會做什麼 你可能會從名稱中猜想到,定製安裝的重點在於靈活性。你對於要在你的系統上安裝的軟體包有完全的控制。 如果你選擇了自動分區,一個定製的安裝會創建下列分區: 交換分區的大小取決於你的系統內存和硬碟驅動器上的可用空間的數量。例如,如果你有128MB 內存,那麼創建的交換區可以是128MB-256MB(你的內存的兩倍),依據你的可用磁碟空間數量而定。 大小為100MB,掛載為/boot的分區,其中駐留著Linux內核和相關的文件。 掛載為/的根分區,其中貯存著所有其它文件(分區的確切大小要依你的可用磁碟空間而定)。 給你的系統升級 升級RedHat Linux 6.2(或更高)將不會刪除任何現存數據。安裝程序會更新模塊化內核以及所有目前已安裝的軟體包。

⑽ Linux之哪種安裝類型最合適你之一

警告:在另一個 Linux(包括 Red Hat Linux)安裝之上安裝 RedHat Linux不會 保留任何前次安裝中的信息(文件或數據)。請確定把重要的文件存檔!要保留現存系統上的當前數據,你應該備份數據並(或)考慮執行升級。 我們提供了下列安裝類型: 個人桌面:如果你是Linux世界的新手,並想嘗試使用這個系統,個人桌面安裝是你最恰當的選擇。該類安裝會為你的家用、便攜電腦,或桌面使用創建一種帶有圖形化環境的系統。 工作站:如果除了圖形化桌面環境外,你還需要軟體開發工具,工作站安裝類型是你最恰當的選擇。 伺服器:如果你希望你的系統具有基於Linux伺服器的功能,並且不想對系統配置做過多的定製工作,伺服器安裝是最恰當的選擇。 定製安裝:在安裝中給予你最大的靈活性。你可以選擇你的引導裝載程序,想要的軟體包等等。對於那些熟悉RedHat Linux 安裝的用戶以及那些恐怕失去完全靈活性的用戶而言,定製安裝是最恰當的選擇。 升級:如果你的系統上已經在運行RedHat Linux 版本(6.2 或更高),並且你想快速地更新到最新的軟體包和內核版本,那麼升級安裝是你最恰當的選擇。 這些安裝類型使你可以選擇簡化的安裝進程(可能會失去配置靈活性),或者選擇保留靈活性的稍微復雜些的安裝進程。接下來,讓我們來詳細看一看每一種類型,從而幫助你判定哪一種類型最適用於你。

閱讀全文

與linux安裝類型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php函數傳遞數組 瀏覽:629
人工峰群演算法的目標函數 瀏覽:464
如何刪加密文檔 瀏覽:103
塗鴉app一鍵執行如何刪除 瀏覽:754
安卓手機如何打開fr3文件 瀏覽:741
壓縮袋8絲和14絲是什麼意思 瀏覽:645
程序員大咖java 瀏覽:66
蘋果手機文檔安卓上怎麼打開 瀏覽:527
如何做淘寶代理伺服器 瀏覽:664
gz壓縮文件夾 瀏覽:179
字母h從右往左跑的c語言編程 瀏覽:127
安卓手機如何擁有蘋果手機橫條 瀏覽:765
業余編程語言哪個好學 瀏覽:137
按照文件夾分個壓縮 瀏覽:104
航空工業出版社單片機原理及應用 瀏覽:758
如何在電信app上綁定親情號 瀏覽:376
安卓的怎麼用原相機拍月亮 瀏覽:805
配音秀為什麼顯示伺服器去配音了 瀏覽:755
c盤清理壓縮舊文件 瀏覽:325
app怎麼交付 瀏覽:3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