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單片機串列通信時序圖
是這樣的吧。
讀位元組的時候:DADY首先處於低電平,延時,A0為高電平,延時
然後 RFS為低電平後,SCLK開始發時鍾,在SCKL處於低電平的時候,SDATA開始傳數據。
從下降沿到發數據有一個t25的延時。
開始發MSB信號 讀完24位後 再發一個LSB信號。一共讀三個位元組。。
應該是這樣的吧!!
可以相互討論。
Ⅱ 單片機與單片機之間如何進行串列通信
找個單片機教程上面都有 兩機RXD TXD 對連,然後編寫各個的通訊程序!也有的單片機是帶CAN 的 那就按照說明連 ,編寫對應的通訊程序!
Ⅲ 單片機串口執行順序急求詳細解釋
這個程序,你可以這樣看,先在串口中斷裡面接收一個字元,然後再通過串口將該字元發送出去。在發送的過程中關閉串口中斷,不再接收字元,發送完畢後重新打開中斷,接收另外一個字元,a的值就是單片機接收的數據,接收完後,置位標志變數flag,然後對標志變數進行判斷,若接收到了,則執行發送指令 SBUF=a。就這樣!
Ⅳ 單片機與單片機之間如何進行串列通信
1、將兩個單片機的RXD與TXD相連
2、根據需要傳輸的數據編寫傳輸協議
3、編寫串列通信程序,將自己需要發送的數據按照協議進行發送
4、編寫接收程序,按照協議進行接收
5、將兩個程序分別寫入兩個單片機,運行。
Ⅳ 51單片機控制12864液晶屏串列通信時序圖與程序
clk=0;clk=1;clk=0;這是一個完整的CLK時鍾周期,看圖SCLK。
延時並沒有實際的意義,主要功能是讓電平保持一段時間供識別的,一般微秒級的延時就夠了。
同步時鍾信號,就是前面講的clk=0;clk=1;clk=0;這樣來實現的,只不過程序中是用的循環,8次循環,正好是可以傳輸8bit的數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