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一種水塔水位控制系統的設計,需要C語言程序。有流程圖和原理圖
我畢業論文(2011)也是這個課題。
供參考:
金龍國.單片機原理與應用[M].北京:中國水利水電出版社,2005.第221頁(匯編語言)。
其中的匯編程序有點排版錯誤,沒有大礙,你自己改一下。
林立.基於Proteus和KeilC單片機原理及應用[M].北京:電子工業出版社,2009.第180頁(C語言)。
如果你去買這兩本書的話,給你建議,用第二本書上那個例子中的原理圖中電機控制系統部分代替第一本書上那個例子的相應部分。
另外水塔水位可以用二位拔碼器代替(高低電平)。
下面給你一些所需要的Proteus模擬元件清單(供參考):
DIPSW-2(拔碼器),MOTOR電機,OPTOCOUPLER-NPN光電耦合器,W107DIP-3繼電器。
㈡ 水位感測器如何用proteus模擬
不管是什麼感測器,外界環境的變化在感測器上歸根到底都表現為輸出的電壓值的變化。所以呢,你用個滑動變阻器或者電位器什麼的來模擬水位變化所引起的水位感測器因水位變化而使輸出的電壓發生變化的情況就行了。
㈢ 哪位仁兄能給個 基於單片機AT89C51水塔水位控制系統的軟體編程 軟體流程有了 謝謝!!!
我眼中的陶淵明
陶淵明是晉代著名詩人、田園詩派代表人之一。我已經學過他的《歸園田居》、《桃花源記》,還有本期學的《五柳先生傳》。讀他的作品,我從中感受到了他對腐朽統治集團的憎惡和不願同流合污的精神,也有宣揚「人生無常」、「樂天安命」的消極思想。
在課堂上,同學們覺得陶淵明這個人懶;老師覺得陶淵明做任何事都不行,才導致了從官場上下來和「草盛豆苗稀」。我個人對陶淵明的看法是:陶淵明不但對生活持消極態度,還不想為五米斗折腰;他看破了世態荒涼,覺得做什麼事都沒有意義,整天都沉浸在無聊的生活里,但又不想死,所以「造飲輒盡,期在必醉」,「忘懷得失,以此自終」。
後人對陶淵明的評價是:
欲仕則仕,不以求之為嫌,欲隱則隱,不以去之為高。飲則叩門而乞食,飽則雞黍以迎客。古今賢之,貴其真也。——蘇東坡
陶潛正因為並非渾身是「靜穆」,所以他偉大。——魯迅
自然界是他愛戀的伴侶,常常對著她微笑。——梁啟超
㈣ 單片機原理、應用與PROTEUS模擬的章節目錄
第1章 概論
1.1 嵌入式系統、單片機、AT89C51單片機
1.1.1 嵌入式系統、單片機
1.1.2 單片機發展概況
1.1.3 應用廣泛的AT89系列單片機
1.2 單片機應用系統及其應用領域
1.2.1 單片機應用系統
1.2.2 單片機應用領域
1.3 單片機應用研發工具和教學實驗裝置
1.3.1 單片機軟體調試模擬器
1.3.2 單片機模擬器
1.3.3 編程器和ISP在系統編程
1.3.4 單片機系統的PROTEUS設計與模擬平台
1.3.5 單片機課程教學實驗裝置
1.4 實訓1:單片機研發工具、應用產品
1.4.1 單片機產品、常用安裝工具
1.4.2 單片機應用產品
1.4.3 AT89C51單片機研發工具操作演示
練習與思考1
第2章 AT89C51單片機內部結構基礎
2.1 內部結構和引腳功能
2.1.1 內部結構框圖和主要部件
2.1.2 引腳功能
2.2 時鍾電路與復位電路
2.2.1 時鍾電路
2.2.2 復位電路
2.3 存儲器結構
2.3.1 存儲器組成
2.3.2 程序存儲器ROM
2.3.3 數據存儲器RAM
2.4 實訓2:單片機復位、晶振、ALE信號的觀測
2.4.1 電路安裝
2.4.2 信號觀測
練習與思考2
第3章 AT89C51指令系統
3.1 基本概念
3.1.1 指令、指令系統、機器代碼
3.1.2 程序、程序設計、機器語言
3.1.3 匯編語言、匯編語言指令格式、常用符號
3.1.4 匯編(編譯)和編程(固化)
3.2 指令定址方式
3.2.1 定址、定址方式、定址存儲器范圍
3.2.2 直接定址
3.2.3 立即定址
3.2.4 寄存器定址
3.2.5 寄存器間接定址
3.2.6 變址定址
3.2.7 相對定址
3.2.8 位定址「bit」
3.3 匯編語言的指令系統
3.3.1 數據傳送指令
3.3.2 算術運算類指令
3.3.3 邏輯運算指令
3.3.4 控制轉移指令
3.3.5 位操作指令
3.4 實訓3:軟體調試模擬器Keil ?Vision及其應用(1)
3.4.1 Keil ?Vision快速入門
3.4.2 Keil的初步應用
習題與思考3
第4章 AT89C51匯編語言程序設計
4.1 偽指令、程序設計
4.1.1 偽指令
4.1.2 程序設計
4.1.3 程序結構
4.2 匯編語言程序設計舉例
4.2.1 延時程序
4.2.2 查表程序
4.2.3 碼制轉換程序
4.2.4 數據排序程序
4.2.5 算術計算程序
4.3 實訓4:軟體調試模擬器Keil?Vision應用(2)
4.3.1 用Keil設計延時子程序並進行模擬調試和延時測量
4.3.2 用Keil設計分支結構程序並模擬調試
4.3.3 用Keil設計查表程序並模擬調試
習題與思考4
第5章 AT89C51輸入/輸出口及其簡單應用
5.1 I/O口結構與工作原理
5.1.1 P1口
5.1.2 P3口
5.1.3 P2口
5.1.4 P0口
5.2 I/O口的負載能力
5.3 I/O口的簡單應用
5.3.1 單片機控制的跑馬燈
5.3.2 單片機控制數碼管靜態顯示實驗
5.3.3 單片機用開關控制LED顯示實驗
5.3.4 單片機用開關控制數碼管顯示實驗
5.4 PROTEUS模擬
5.5 實訓5:編程器使用和I/O口的簡單應用
5.5.1 編程器使用初步
5.5.2 單片機I/O口簡單應用實訓
習題與思考5
第6章 AT89C51中斷系統與定時器/計數器
6.1 中斷系統
6.1.1 中斷基本概念
6.1.2 中斷系統結構
6.1.3 與中斷控制有關的寄存器
6.1.4 中斷過程
6.2 中斷應用
6.2.1 中斷初始化和中斷服務程序
6.2.2 中斷應用舉例
6.3 定時器/計數器
6.3.1 定時器/計數器概述
6.3.2 定時器/計數器的控制
6.3.3 定時器/計數器的工作方式
6.3.4 定時器/計數器的計數容量及初值
6.4 定時器/計數器應用
6.4.1 定時器/計數器應用的基本步驟
6.4.2 定時器/計數器的應用舉例
6.5 PROTEUS模擬
6.6 實訓6:中斷系統和定時器/計數器的綜合應用
6.6.1 基於AT89C51的60s倒計時裝置
*6.6.2 基於AT89C51的按鍵發聲裝置
習題與思考6
應 用 篇
第7章 AT89C51單片機的存儲器擴展技術
7.1 用EPROM擴展單片機程序存儲器
7.1.1 基礎知識
7.1.2 擴展ROM電路設計
7.1.3 擴展ROM程序設計
7.1.4 運行與思考
7.1.5 片外ROM的操作時序
7.2 用SRAM擴展單片機數據存儲器
7.2.1 基礎知識
7.2.2 擴展RAM電路設計
7.2.3 擴展RAM程序設計
7.2.4 運行與思考
*7.2.5 片外RAM的操作時序
7.3 用E2PROM擴展單片機ROM、RAM
7.3.1 基礎知識
7.3.2 E2PROM擴展ROM、RAM電路設計
7.3.3 E2PROM擴展ROM、RAM程序設計
7.3.4 運行與思考
*7.4 用串列E2PROM擴展單片機存儲器
7.4.1 基礎知識
7.4.2 串列E2PROM擴展存儲器電路設計
7.4.3 串列E2PROM擴展存儲器程序設計
7.4.4 運行與思考
7.4.5 串列E2PROM擴展存儲器操作時序
7.5 PROTEUS 模擬
7.6 實訓7:用SRAM 6264擴展單片機RAM實驗
7.6.1 實訓目的
7.6.2 實訓內容
第8章 AT89C51人機交互通道的介面技術
8.1 單片機與LED數碼管動態顯示的介面技術
8.1.1 基礎知識
8.1.2 介面電路設計
8.1.3 介面程序設計
8.1.4 運行與思考
*8.2 單片機與字元型LCD顯示器的介面技術
8.2.1 基礎知識
8.2.2 介面電路設計
8.2.3 介面程序設計
8.2.4 運行與思考
8.3 單片機與矩陣式鍵盤的介面技術
8.3.1 基礎知識
8.3.2 介面電路設計
8.3.3 介面程序設計
8.3.4 運行與思考
8.4 單片機與BCD撥碼盤的介面技術
8.4.1 基礎知識
8.4.2 介面電路設計
8.4.3 介面程序設計
8.4.4 運行與思考
8.5 PROTEUS 模擬
8.6 實訓8:單片機與矩陣式鍵盤的介面技術實驗
8.6.1 實訓目的
8.6.2 實訓內容
第9章 AT89C51單片機前向通道介面技術
9.1 單片機與ADC0809(0808)的介面技術
9.1.1 基礎知識
9.1.2 介面電路設計
9.1.3 介面程序設計
9.1.4 運行與思考
*9.2 單片機控制的水位檢測的介面技術
9.2.1 基礎知識
9.2.2 介面電路設計
9.2.3 介面程序設計
9.2.4 運行與思考
9.3 PROTEUS 模擬
9.4 實訓9:單片機與ADC0809(0808)介面技術實驗
9.4.1 實訓目的
9.4.2 實訓內容
第10章 AT89C51後向通道介面技術
10.1 單片機與DAC0832的介面技術
10.1.1 基礎知識
10.1.2 介面電路設計
10.1.3 介面程序設計
10.1.4 運行與思考
10.2 單片機控制步進電動機的介面技術
10.2.1 基礎知識
10.2.2 介面電路設計
10.2.3 介面程序設計
10.2.4 運行與思考
*10.3 單片機控制直流電動機的介面技術
10.3.1 基礎知識
10.3.2 介面電路設計
10.3.3 介面程序設計
10.3.4 運行與思考
10.4 PROTEUS 模擬
10.5 實訓10:單片機與DAC0832的介面技術實驗
10.5.1 實訓目的
10.5.2 實訓內容
第11章 AT89C51串列通信通道介面技術
11.1 單片機之間的串列通信介面技術
11.1.1 基礎知識
11.1.2 介面電路設計
11.1.3 介面程序設計
11.1.4 運行與思考
*11.2 單片機與PC間的通信介面技術
11.2.1 基礎知識
11.2.2 介面電路設計
11.2.3 介面程序設計
11.2.4 運行與思考
11.3 PROTEUS 模擬
11.4 實訓11:單片機之間通信的介面技術實驗
11.4.1 實訓目的
11.4.2 實訓內容
第12章 單片機的實際應用
12.1 基於單片機和DS1302的電子時鍾
12.1.1 功能與操作
12.1.2 應用電路設計
12.1.3 應用程序設計
12.1.4 技術要點
12.2 基於單片機的帶存儲播放功能的簡易電子琴
12.2.1 功能與操作
12.2.2 應用電路設計
12.2.3 應用程序設計
12.2.4 技術要點
*12.3 基於單片機和DS18B20的數字溫度計
12.3.1 功能與操作
12.3.2 電路設計
12.3.3 應用程序設計
12.3.4 技術要點
12.4 基於單片機控制的LED點陣顯示屏
12.4.1 功能與操作
12.4.2 應用電路設計
12.4.3 應用程序設計
12.4.4 技術要點
*12.5 基於單片機的純水機控制電路板設計
12.5.1 功能與操作
12.5.2 應用電路設計
12.5.3 應用程序設計
12.5.4 技術要點
12.6 PROTEUS 模擬
12.7 實訓12: 製作基於單片機和DS1302的電子時鍾
12.7.1 實訓目的
12.7.2 實訓內容
PROTEUS模擬篇
第13章 單片機系統PROTEUS 設計與模擬基礎
13.1 PROTEUS ISIS窗口與基本操作
13.1.1 ISIS窗口
13.1.2 PROTEUS基本操作
13.2 單片機系統PROTEUS設計與模擬初步
13.2.1 PROTEUS電路設計
13.2.2 源程序設計和生成目標代碼文件
13.2.3 模擬
13.2.4 調試窗口、帶調試窗口的模擬調試
13.2.5 斷點設置、帶斷點的模擬調試
13.2.6 用PROTEUS虛擬示波器觀測信號
13.2.7 用PROTEUS高級圖表模擬(ASF)觀測信號
第14章 原理篇實例的PROTEUS 設計與模擬
14.1 單片機控制數碼管靜態顯示的設計與模擬
14.2 單片機用開關控制LED顯示實驗的設計與模擬
14.3 單片機用開關控制數碼管顯示實驗的設計與模擬
14.4 單片機外中斷實驗的設計與模擬
14.5 單片機中斷優先順序實驗的設計與模擬
14.6 單片機中斷優先權實驗的設計與模擬
14.7 基於AT89C51的60秒倒計時裝置的設計與模擬
*14.8 基於AT89C51的按鍵發聲裝置的設計與模擬
第15章 應用篇實例的PROTEUS 設計與模擬
*15.1 EPROM 27C64擴展單片機ROM的設計與模擬
15.2 SRAM 6264擴展單片機RAM的設計與模擬
*15.3 串列E2PROM 24LC16B擴展單片機存儲器的 設計與模擬
15.4 單片機與LED數碼管動態顯示介面的設計與模擬
*15.5 單片機與字元型LCD顯示器介面的設計與模擬
15.6 單片機與矩陣式鍵盤介面的設計與模擬
*15.7 單片機與BCD撥碼盤的介面的設計與模擬
15.8 單片機與ADC0809(0808)介面的設計與模擬
15.9 單片機與DAC0832介面的設計與模擬
*15.10 單片機與直流電動機介面的設計與模擬
15.11 單片機控制步進電動機介面的設計與模擬
15.12 單片機之間的串列通信介面設計與模擬
*15.13 單片機與PC間的通信介面設計與模擬
15.14 基於單片機、DS1302的電子時鍾的設計與模擬
15.15 帶存儲播放功能的簡易電子琴的設計與模擬
*15.16 基於單片機、DS18B20的數字溫度計的設計與模擬
15.17 基於單片機的LED點陣顯示屏的設計與模擬
*15.18 基於單片機的純水機控制板的設計與模擬 附錄A AT89S51相對AT89C51 增加的功能
附錄A.1 AT89S51單片機內部結構、引腳圖和特殊功能寄存器
附錄A.2 增加功能的應用
附錄B BCD碼和ASCII碼
附錄B.1 8421 BCD碼
附錄B.2 BCD碼運算
附錄B.3 ASCII碼
附錄C AT89C系列單片機指令表 ……
㈤ proteus中怎麼找到用來測水池水位的感測器呀,如果有(單片機)模擬圖最好,謝謝
沒有的 可以用一個開關代替 模擬而已
㈥ 水塔水位的現實意義
不知道能否幫助到你 一、水位智能檢測系統設計原理�
實驗證明,純凈水幾乎是不導電的,但自然界存在的以及人們日常使用的水都會含有一定的Mg2+、Ca2+等離子,它們的存在使水導電。本控制裝置就是利用水的導電性完成的。�
如圖1所示,虛線表示允許水位變化的上下限。在正常情況下,應保持水位在虛線范圍之內。為此,在水塔的不同高度安裝了3根金屬棒,以感知水位變化情況。
圖1 水位檢測原理圖
其中B棒處於下限水位,C棒處於上限水位,A棒接+5V電源,B棒、C棒各通過一個電阻與地相連。�
水塔由電機帶動水泵供水,單片機控制電機轉動以達到對水位控制之目的。供水時,水位上升。當達到上限時,由於水的導電作用,B、C棒連通+5V。因此,b、c兩端均為1狀態,這時應停止電機和水泵工作,不再給水塔供水。
當水位降到下限時,B、C棒都不能與A棒導電,因此,b、c兩端均為0狀態。這時應啟動電機,帶動水泵工作,給水塔供水。
當水位處於上下限之間時,B棒與A棒導通,b端為1狀態。C端為0狀態。這時,無論是電機已在帶動水泵給水塔加水,水位在不斷上升;或者是電機沒有工作,用水使水位在不斷下降。都應繼續維持原有的工作狀態。�
二、基於單片機控制的水塔水位控制系統�
1�單片機控制電路�
水塔水位控制的電路如圖2所示。�
2�前向通道設計
圖2 水塔水位控制電路
由於所採用的信號是頻率隨水位變化而變的脈沖信號(開關量),因此電路設計中省去了A/D�轉換部分,這不僅降低了硬體電路的成本,而且由於採用數字脈沖信號通信,提高了系統的抗干擾能力、穩定性和精度。�
輸入的可變脈沖信號送到8031的P10和P11腳電平,當接收到信號時,輸入脈沖使其輸出高電平,而無信號輸入時,無觸發脈沖,此時翻轉為低電平。程序控制8031周期性地對P11和P10腳電平進行采樣,達到控制的目的。�
3.微機控制數據處理部分�
在電路設計中,充分利用8031已有埠的作用,同時也考慮擴展,做到盡可能節省元件,不僅可降低成本,而且提高可靠性。
(1)使用8031單片機。水塔水位控制的電路如圖3—1。接受電路得到的是頻率隨水位變化的調頻脈沖,它反映了貯水池水位的高度,對其進行信號處理,便能實現對水位的控制及故障報警等功能。要完成此一工作,
最佳的選擇是採用微機控制,實驗中是以MCS—51系列彈片機8031作CPU。對接受的信號進行數據處理,完成相應的水位控制、故障報警等功能。8031晶元的內部結構框圖見圖3所示。�
由圖3可大致看到:它含運算器、控制器、片內存儲器、4個I/O介面、串列介面定時器/計數器、中斷系統、振盪器等功能部件。圖中SP是堆棧指針寄存器,棧區佔用了片內RAM的部分單元;未見通用寄存器(工作寄存器),因單片機片內有存儲器,與訪問工作寄存器一樣方便,所以就把一定數量的片內RAM
位元組劃作工作寄存器區;PSW
是程序狀態字寄存器,簡稱程序狀態字,相當於其他計算機的標志寄存器;DPTR是數據指針寄存器,在訪問片外ROM、片外RAM、甚至擴展I/O介面時特別有用;B寄存器又稱乘法寄存器,它與累加器A協同
工作,可進行乘法操作和除法操作。實驗中8031時鍾頻率為6MHz。由於8031沒有內部ROM,因此需外擴展程序存儲器。本系統採用2732EPROM擴展4K程序存儲器,對應地址空間為0000H~0FFFH。
(2)74LS373作為地址鎖存器。74LS373片內是8個輸出帶三態門的D鎖存器,其結構示意圖見圖4所示。當使能端G呈高點平時鎖存器中的內容可更新,而在返回低電平瞬間實現鎖存。如此時晶元的輸出控制端為低,也即輸出三態門打開,鎖存器中的地址信息便可經由三態門輸出。除74LS373外,84LS273、8282、8212等晶元也可用作地址鎖存器,但使用時接法稍有不同,由於接線稍繁、多用硬體和價格稍貴,故不如74LS373用的普遍。
圖3 8031晶元內部結構框圖
(3)兩個水位信號由P10和P11輸入,這兩個信號共有四種組合狀態。如表3—1所示。其中第三種組合(b=1、c=0)正常情況下是不能發生的,但在設計中還是應該考慮到,並作為一種故障狀態。�
表3-1 水位信號狀態表
C(P11) B(P10) 操作
0 0 電機運轉
0 1 維持原狀
1 0 故障報警
1 1 電機停轉
(4)控制信號由P12端輸出,去控制電機。為了提高控制的可靠性,使用了光電耦合。
4.報警電路�
本系統採用發光二極體,當控制電路出現故障狀態時,P13置零,發光二極體導通,發光報警。�
5.軟體設計�
一個應用系統,要完成各項功能,首先必須有較完善的硬體作保證。同時還必須得到相應設計合理的軟體的支持,尤其是微機應用高速發展的今天,許多由硬體完成的工作,都可通過軟體編程而代替。甚至有些必須採用很復雜的硬體電路才能完成的工作,用軟體編程有時會變得很簡單,如數字濾波,信號處理等。因此充分利用其內部豐富的硬體資源和軟體資源,採用MCS—51匯編語言和結構化程序設計方法進行軟體編程。這個系統程序由主控程序、延時子程序組成。其中主控程序是核心。由它控制著整個系統程序的運行和跳轉。流程圖如圖5所示。包括系統初始化,數據處理,故障報警等。�
電路具體工作情況如下:�
① 當水位低於B時,由於極棒A和C、A和B之間被空氣絕緣,P10和P11得到低電平,全置0,單片機控制電路使P12置零,繼電器吸合,啟動水泵向水塔灌水;�
② 當水位高於B低於C時,P10置1,P11置0,繼電器常開觸電自保,因此升到B以上時,繼電器並不立即釋放,電極仍然供水;
③ 當水位達到C時,P10 、P11均置1,單片機控制電路使P12置1,繼電器釋放,水泵停止工作;�
④ 用水過程中,水位降到C以下,P11置0,P10置1,維持原狀,電機不工作,直到降到B以下,如此循環往復。�
系統出現故障時,由P13置零,輸出報警信號,驅動一支發光二極體進行光報警。
三、結束語�
現代感測技術、電子技術、計算機技術、自動控制技術、信息處理技術和新工藝、新材料的發展為智能檢測系統的發展帶來了前所未有的奇跡。在工業、國防、科研等許多應用領域,智能檢測系統正發揮著越來越大的作用。檢測設備就像神經和感官,源源不斷地向人類提供宏觀與微觀世界的種種信息,成為人們認識自然、改造自然的有力工具。
現代的廣義智能檢測系統應包括一切以計算機(單片機、PC機、工控機、系統機)為信息處
理核心的檢測設備。因此,智能檢測系統包括了信息獲取、信息傳送、信息處理和信息輸出等多個硬、軟體環節。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智能檢測系統的發展水平表現了一個國家的科技和設計水平。�
本課題研究的內容是「智能水位控制系統」。水位控制在日常生活及工業領域中應用相當廣泛,比如水塔、地下水、水電站等情況下的水位控制。而以往水位的檢測是由人工完成的,值班人員全天候地對水位的變化進行監測,用有線電話及時把水位變化情況報知主控室。然後主控室再開動電機進行給排水。很顯然上述重復性的工作無論從人員、時間和資金上都將造成很大的浪費。同時也容易出差錯。因此急需一種能自動檢測水位,並根據水位變化的情況自動調節的自動控制系統,我所研究的就是這方面的課題。�
水位檢測可以有多種實現方法,如機械控制、邏輯電路控制、機電控制等。本實驗採用兩種方法(單片機和時基集成電路)進行主控制,在水池上安裝一個自動測水位裝置。利用水的導電性連續地全天候地測量水位的變化,把測量到的水位變化轉換成相應的電信號,主控台應用單片微機或時基集成電路對接收到的信號進行數據處理,完成相應的水位顯示、控制及故障報警等功能。�
參考文獻�
1.丁元傑 單片微機原理及應用 機械工業出版社 2000�
2.騰召勝 羅隆福 智能檢測系統與數據融合 機械工業出版社 2000
3.孫虎章 自動控制原理 中央廣播電視大學出版社 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