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操作系統 > 單片機機頂盒

單片機機頂盒

發布時間:2022-07-30 19:29:52

1. 單片機網口通訊

電腦的ip是192.168.23.70,機頂盒的ip是192.168.23.199機頂盒和電腦通過網線相連,ping 192.168.23.70(電腦的ip地址)是可以的,但是ping 192.168.23.199(機頂盒的ip地址)是不通的,如下提示:arp retry count exceed 機頂盒的mac地址通過串口信息可以查詢到的,arp怎麼可能有問題?

運行PING命令

2. 單片機 生活中有哪些

單片機現在已經應用到你生活中的方方面面:
洗衣機、電冰箱、微波爐、豆漿機、電飯煲、電視機、MP3、滑鼠、路由器、硬碟、音響、機頂盒、電動自行車等等。一輛汽車裡面就有幾十個單片機控制著各個功能模塊。

3. 請教機頂盒是不是單片機

不算
單片機(Microcontrollers)是一種集成電路晶元,是採用超大規模集成電路技術把具有數據處理能力的中央處理器CPU、隨機存儲器RAM、只讀存儲器ROM、多種I/O口和中斷系統、定時器/計數器等功能(可能還包括顯示驅動電路、脈寬調制電路、模擬多路轉換器、A/D轉換器等電路)集成到一塊矽片上構成的一個小而完善的微型計算機系統,在工業控制領域廣泛應用。從上世紀80年代,由當時的4位、8位單片機,發展到現在的300M的高速單片機。
而機頂盒, 是有自己獨立的ram和rom的
所以不能算是單片機

4. 機頂盒 屬於哪種單片機(千萬別隨便回復)

就像三樓說的那樣機頂盒應該用32位的單片機,也就是ARM之類的晶元。
因為機頂盒對主控晶元的資源要求較大,51、pic、avr之類的8位和16位MCU沒法實現其功能,而PIC雖然有和ARM一樣的32位晶元,但其功耗和穩定性還不及使用ARM9架構的MCU。
又因為它需要實時處理較大的數字信息量,所以這個使用ARM架構晶元還必須內嵌DSP功能的單片機。所以推薦從NXP、ST、TI中選擇一款帶DSP功能的ARM晶元。如果你們公司有人專門負責開發DSP的話,也可以使用ARM和獨立的DSP晶元相連進行開發(但這樣功耗可能會大點,機頂盒的話無所謂了)。

5. 數字電視接收器工作原理是怎樣的

衛星數字電視接收機的工作原理

衛星數字電視接收系統一般由接收天線(包括饋源)、低雜訊下變頻器(高頻頭LNB)和衛星數字電視接收機三部分組成:其中天線、高頻頭稱室外單元:衛星數字電視接收機稱室內單元,或稱綜合解碼接收機(即
IRD),是當代計算機技術、數字通信技術和微電子技術融合的結晶。

1IRD的功能框圖

3.解復用模塊

TS碼流是一種多路節目數據包(包含視頻、音頻和數據信息),按MPEG協議復接而成的數據流。因此,在解碼前,要先對Ts流進行解復用,根據所要收視節目的包識別號(PID)提取出相應的視頻、音頻和數據包,恢復出符合MPEG標準的打包的節目基本流(PES)。

解復用晶元內部集成了32個用戶可編程的PID濾波器。其中1個用於視頻PID,1個用於音頻PID,餘下的30個可用於節目特殊信息(PSI)、服務信息(SI)和專用數據的濾波。PID處理分兩個步驟:

(1)PID預處理:僅進行PID匹配選擇,過濾掉那些PID值不匹配的包,挑出所需收視節目的數據包。

(2)PID後處理:進行傳輸流(TS)層錯誤檢查(包括包丟失、PID不連續性等),同時濾除傳輸包的包頭和調整段,找出有效載荷,按一定次序連接,組合成F'ES流。

系統時鍾為27MHz,由壓控振盪器(VC。XO)產生,通過提取碼流中的節目時鍾基準(PCR)控制PLL環路,使IRD的系統時鍾和輸入節目的時鍾同步。

晶元內部還嵌有RIsccPU,它具有很強處理能力,與系統軟體一起,能處理IRD復雜的系統任務,如:傳輸字幕、屏幕顯示(OSD)、圖文電視、電子節目指導(EPC)等。

DRAM控制器支持16MBDRAM(動態隨機存儲器),由CPU、傳輸和其他功能所共同分享。解復用晶元有CL9110、ST20—TP2等。

4MPFG一2解碼模塊

符合CCIR601格式的視頻數據流和PCM音頻數據流,分別送到視頻編碼器和音頻DAC(數模轉換器)按一定電視制式(PAL或NTSC)生成模擬電視信號,供電視機接收。一般PEG一2解碼器的結構如圖2所示。

目前開發的MPEG-2解碼模塊將系統解復用模塊集成到一起,有時稱為單片機,如:ST公司(法國湯姆遜公司)的sTi5500、5505、5512、5518,Hyundai公司的ODM8211,富士通公司的MB87L2250及LSI公司的SC2000等,北京海爾公司也研製了可商品化的MPEG一1解碼晶元,命名為「愛國者一號」。

IRD的附加功能模塊包括條件接收模塊IC卡介面、視/音頻輸出介面、數據流介面、遙控器和電源等部分。

6. 什麼是單片機詳細點

單片機是隨著電子計算機(電腦)的發展而產生的我們一起回憶一下電子計算機的發展過程。
電子計算機的發展大致已經歷了四代。
第一代——電子管時代,其發展年代大約在1946~1958年。世界上公認的第一台電子計算機是1946年由賓夕法尼亞大學研製出來的。這台計算機使用了18000個電子管,1500個繼電器,佔地面積為150平方米,重量為30噸,耗電達140千瓦,花費資金100多萬美元。它的運算速度卻只有5000每秒次。但它的發明奠定了以後計算機發展的基礎。
當時計算機軟體主要用機器語言編製程序,其用途主要用於科學計算。
第二代--晶體管時代,其發展年代大約在1958—1964年,計算機的邏輯元件為晶體管。軟體有了很大發展,開始使用各種高級語言編製程序。計算機的應用已發展至各種事物的數據處理,並開始用於工業控制。
第三代--集成電路時代,其發展年代大約在1964—1971年。此時計算機的邏輯元件為小規模集成電路(SSI)和中規模集成電路
(MSI)。軟體方面已出現了分時操作系統,會話式的高級語言也有了相當發展。計算機的應用已開始用於企事業管理與工業控制。
第四代--大規模集成電路時代,是從1971年以後發展起來的。計算機的邏輯元件為大規模集成電路(LSI)。軟體性能也有極大的提高,計算機應用也進入了網路時代。
隨著社會的發展和需求的提高,計算機也在不斷地更新與發展。由於計算機的產生是應數值計算而產生的,因此長期以來電子計算機技術都是沿著滿足大量高速數值計算而發展的,直到20世紀70年代,電子計算機在數字邏輯運算、推理、自動控制等方面顯露出非凡的功能後,在各種控制領域開始對計算機技術發展提出了與傳統大量高速計算完全不同的要求。這些要求是:面對控制對象、面對各種感測器信號、面對人機交互操作控制、能方便地嵌入工控應用系統中等。
為了實現上述要求,近年來,單片微型計算機(簡稱單片機)應運而生。單片機也被稱做「微控制器」、「嵌入式微控制器」。單片機一詞最初是源於"SingleChipMicrocomputer」,簡稱SCM。在單片機誕生時,SCM是一個准確、流行的稱謂,「單片機」一詞准確地表達了這—概念。隨著SCM在技術上、體系結構上不斷擴展其控制功能,單片機已不能用「單片微型計算機」來准確表達其內涵。國際上逐漸採用"MCU"(MicroControllerUnit」)來代替,形成了單片機界公認的、最終統一的名詞。在國內因為「單片機」一詞已約定俗成,故而繼續沿用。

7. 網路機頂盒好用嗎

網路機頂盒是通過網路傳輸電視信號的,能接收到的電視和直播節目比較多,我用的友威yw9500有段時間了,很好用。

閱讀全文

與單片機機頂盒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受信任的伺服器是什麼意思 瀏覽:252
伺服器地址的分析過程 瀏覽:957
麥當勞點餐app哪個好 瀏覽:585
手機網站圖片壓縮 瀏覽:172
前端程序員幹嘛 瀏覽:564
女權主義pdf 瀏覽:458
阿里雲伺服器低價續費 瀏覽:337
python監控日誌腳本 瀏覽:134
雲伺服器實例是什麼意思 瀏覽:710
小尋app是做什麼的 瀏覽:649
c語言中編譯和運行 瀏覽:1000
畫流圖找循環編譯原理 瀏覽:158
oppo手機西瓜視頻的文件夾 瀏覽:867
騎手一般用哪個app 瀏覽:610
程序員老闆用什麼手機 瀏覽:848
比心app頭像不通過為什麼 瀏覽:105
加密幣市值前十走勢 瀏覽:190
單片機學習推薦課程 瀏覽:474
對數ln的運演算法則圖片 瀏覽:735
仿微博app源碼 瀏覽: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