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寫出設置STC15系列單片機並行口P0工作模式控制寄出去名稱
也就設置這個型號的單片機,並入口這個工作模式控制寄出去的名稱,我覺得應該寫著那個單機號。
B. 怎麼編程讓51單片機並行介面輸出數據
51單片機並行輸出數據有幾種方法來實現。
1、每一個P口(P0,P1,P2,P3)可以直接輸出並行數據,例如:
MOV
P0,#55H
MOV
P1,#0AAH
MOV
P2,#0FEH
MOV
P3,#02H
2、利用P0口擴展並行口,這類晶元有244/245/373/573等等,編程需要用到MOVX指令:
MOV
DPTR,#1000H
MOV
A,#55H
MOVX
@DPTR,A
MOV
R0,#0FEH
MOVX
@R0,A
當然還可以用8255/8155來擴展並口,編程方法同樣,只是這類晶元需要初始化,用於定義其口的輸入輸出方向。
3、利用串口或IO口通過串--並方式實現數據的並行輸出。串口輸出的話直接寫串口就可以了。
MOV
A,#55H
MOV
SBUF,A
JNB
TI,$
CLR
TI
C. 用51單片機編寫一個並行口實驗
#include<reg52.h>
#define uchar unsigned char
#define uint unsigned int
uchar code seg1[]={ 0xfe,0xfc,0xf8,0xf0,0xe0,0xc0,0x80,0x00}; //控制字) 從左向右開始逐個點亮
uchar code seg2[]={ 0x80,0xc0,0xe0,0xf0,0xf8,0xfc,0xfe,0xff} ;//控制字(從 右向左LED發光二極體再逐個熄滅)//
uchar code seg3[]= {0x7e, 0x3c, 0x18,0x00,0xff,0x00,0xff}; //控制字(由兩邊到中間點亮再明暗2次)
sbit P2_0=P2^0;
sbit P2_1=P2^1;
/********************延時y*1mS子函數*********************/
void delay(uint k)
{
uint i,j;
for(i=0;i<k;i++){
for(j=0;j<121;j++)
{;}}
}
main()
{
uchar m,n,p;
while(1)
{ while((P2_0!=0)||(P2_1!=1))//P2_0,P2_1接按鍵K1 K2
{for(m=0;m<8;m++) //K1 k2均未按下,8個LED發光二極體依次從左向右開始逐個點亮
{ delay(1000);//延時1S
P1=seg1[m];
}
}
while(P2_0==0) //K1 按下 狀態2
{
for(n=0;n<8;n++)
{
delay(1000);
P1=seg2[n];
}
}
while(P2_1==0) //K2 按下 狀態3
{
for(p=0;p<7;p++)
{
delay(1000);
P1=seg3[p];
}
}
}
}
D. 在單片機中如何設置並行口
正確的解釋應該是:
BIOS是軟體、是程序!
CMOS是晶元、是硬體!
實際上我們是通過BIOS這個程序,去設置CMOS里的參數的。
CMOS是一塊晶元,集成在主板上,裡面保存著重要的開機參數,而保存是需要電力來維持的,所以每一塊主板上都會有一顆紐扣電池,叫CMOS電池。
CMOS里存放著參數,要設置它,我們必須通過程序把設置好的參數寫入CMOS,所以,就利用BIOS程序來讀寫。
你就明白了嗎?
BIOS是什麼?
BIOS就是(Basic Input/Output System,基本輸入/輸出系統的縮寫)在電腦中起到了最基礎的而又最重要的作用。是電腦中最基礎的而又最重要的程序。把這一段程序放在一個不需要供電的記憶體(晶元)中,這就是平時所說的BIOS。
它為計算機提供最底層的、最直接的硬體控制,計算機的原始操作都是依照固化在BIOS里的內容來完成的。准確地說,BIOS是硬體與軟體程序之間的一個介面或者說是轉換器,負責解決硬體的即時需求,並按軟體對硬體的操作要求具體執行。電腦使用者在使用計算機的過程中,都會接觸到BIOS,它在計算機系統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CMOS為何物?
CMOS,即:Complementary Metal Oxide Semiconctor——互補金屬氧化物半導體(本意是指互補金屬氧化物半導體存儲囂,是一種大規模應用於集成電路晶元製造的原料),是微機主板上的一塊可讀寫的RAM晶元,主要用來保存當前系統的硬體配置和操作人員對某些參數的設定。CMOS RAM晶元由系統通過一塊後備電池供電,因此無論是在關機狀態中,還是遇到系統掉電情況,CMOS信息都不會丟失。
BIOS和CMOS的區別與聯系:
BIOS是一組設置硬體的電腦程序,保存在主板上的一塊EPROM或EEPROM晶元中,裡面裝有系統的重要信息和設置系統參數的設置程序——BIOS Setup程序。而CMOS即:Complementary Metal Oxide Semiconctor——互補金屬氧化物半導體,是主板上的一塊可讀寫的RAM晶元,用來保存當前系統的硬體配置和用戶對參數的設定,其內容可通過設置程序進行讀寫。CMOS晶元由主板上的鈕扣電池供電,即使系統斷電,參數也不會丟失。CMOS晶元只有保存數據的功能,而對CMOS中各項參數的修改要通過BIOS的設定程序來實現。
BIOS與CMOS既相關又不同:BIOS中的系統設置程序是完成CMOS參數設置的手段;CMOS RAM既是BIOS設定系統參數的存放場所,又是 BIOS設定系統參數的結果。因此,完整的說法應該是「通過BIOS設置程序對CMOS參數進行設置」。由於 BIOS和CMOS都跟系統設置密初相關,所以在實際使用過程中造成了BIOS設置和CMOS設置的說法,其實指的都是同一回事,但BIOS與CMOS卻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概念,切勿混淆。
E. mcs-51單片機有幾個並行埠通常如何使用
MCS-51有4個並行埠,P0~P3,P0口除了通常的IO口外,還可以作為數據匯流排,因此P0口可以用MOV,MOVX,MOVC指令操作,其餘埠只能用MOV指令操作。
F. 如何利用mcs-51單片機的串列口進行並行i/o口拓展
51單片機共有4個8位並行io口,分別是p0、p1、p2和p3,其中p0口是雙向io口,內部與地址數據匯流排的低8位相同,p2口是地址匯流排的高8位,p1口是雙向io口,內部有弱上拉設置,可以被外部強制驅動為0,
G. 單片機並行口怎麼擴展
可以採用74LS595,是串入並出的,可接任意個595,只佔用3個腳,即ser(數據),sclk(移位時鍾),srclk(輸出)。所有的74LS595的sclk連在一起,srclk連在一起,第一個595的ser接單片機一個IO引腳,每一個595的QH『接下一個595的ser。
sclk置低,置ser,再將sclk置高,就移了一位二進制數據進595了,重復這么移,直到所有的數據移入,再將srclk先置低再置高,就將原先移入的數據寫到595輸出寄存器,在各個595的輸出引腳上反映出來。也就是將單片機三個引腳擴展成了很多個並行口。
H. 單片機的串列口和並行口有什麼不同,它們各執行什麼功能,可以詳細講解下單片機的整個工作步驟
一、主體不同
1、串列口:採用串列傳輸方式來傳輸數據的介面標准。
2、並行口:採用並行傳輸方式來傳輸數據的介面標准。
二、特點不同
1、串列口:串口沒有干擾,傳輸出錯後重發一位就可以了,所以要比並口快。
2、並行口:8位通道之間的互相干擾,傳輸時速度就受到了限制。而且當傳輸出錯時,要同時重新傳8個位的數據。
三、優缺點不同
1、串列口:串列傳輸由於只有一位信號在信號線上,沒有位同步問題,因此傳送頻率可以繼續提高
2、並行口:並行傳輸時,發送器是同時將8位信號電平加在信號線上,電信號雖然是以光速傳輸的,但仍有延遲,因此8位信號不是嚴格。
I. 請詳解下單片機的 並行IO口,串列IO口,及二者區別
單片機串列通訊與並行通訊區別
一條信息的各位數據被逐位按順序傳送的通訊方式稱為串列通訊。串列通訊的特點是:數據位傳送,傳按位順序進行,最少只需一根傳輸線即可完成,成本低但送速度慢。串列通訊的距離可以從幾米到幾千米。 根據信息的傳送方向,串列通訊可以進一步分為單工、半雙工和全雙工三種。信息只能單向傳送為單工;信息能雙向傳送但不能同時雙向傳送稱為半雙工;信息能夠同時雙向傳送則稱為全雙工。 串列通訊又分為非同步通訊和同步通訊兩種方式。在單片機中,主要使用非同步通訊方式。
串列通訊中,兩個設備之間通過一對信號線進行通訊,其中一根為信號線,另外一根為信號地線,信號電流通過信號線到達目標設備,再經過信號地線返回,構成一個信號迴路。
初級讀者會產生疑問:為何不讓信號電流從電源地線返回?答案:公共地線上存在各種雜亂的電流,可以輕而易舉地把信號淹沒。因此所有的信號線都使用信號地線而不是電源地線,以避免干擾。
這一對信號線每次只傳送1bit(比特)的信號,比如1Byte(位元組)的信號需要8次才能發完。傳輸的信號可以是數據、指令或者控制信號,這取決於採用的是何種通訊協議以及傳輸狀態。串列信號本身也可以帶有時鍾信息,並且可以通過演算法校正時鍾。因此不需要額外的時鍾信號進行控制。
並行通訊中,基本原理與串列通訊沒有區別。只不過使用了成倍的信號線路,從而一次可以傳送更多bit的信號。
並行通訊通常可以一次傳送8bit、16bit、32bit甚至更高的位數,相應地就需要8根、16根、32根信號線,同時需要加入更多的信號地線。比如傳統的PATA線路有40根線,其中有16根信號線和7根信號地線,其他為各種控制線,一次可以傳送2Byte的數據。並行通訊中,數據信號中無法攜帶時鍾信息,為了保證各對信號線上的信號時序一致,並行設備需要嚴格同步時鍾信號,或者採用額外的時鍾信號線。
通過串列通訊與並行通訊的對比,可以看出:串列通訊很簡單,但是相對速度低;並行通訊比較復雜,但是相對速度高。更重要的是,串列線路僅使用一對信號線,線路成本低並且抗干擾能力強,因此可以用在長距離通訊上;而並行線路使用多對信號線(還不包括額外的控制線路),線路成本高並且抗干擾能力差,因此對通訊距離有非常嚴格的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