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單片機內部由哪幾部分構成各部分電路的主要功能是什麼
綜述:單片微型計算機是製作在一塊集成電路晶元上的計算機,簡稱單片機。它包括微處理器(CPU),用RAM構成的數據存儲器,用ROM構成的程序存儲器,定時/計數器,各種輸入/輸出(I/O)介面和功能單元。可獨立地進行工作。其中微處理器作用讀入和分析每一條指令,根據指令的功能控制單片機的各功能不剪執行指定的運算和操作。
單片機又稱單片微控制器,它不是完成某一個邏輯功能的晶元,而是把一個計算機系統集成到一個晶元上。相當於一個微型的計算機,和計算機相比,單片機只缺少了I/O設備。概括的講:一塊晶元就成了一台計算機。它的體積小、質量輕、價格便宜、為學習、應用和開發提供了便利條件。同時,學習使用單片機是了解計算機原理與結構的最佳選擇。
歷史沿襲
從二十世紀九十年代開始,單片機技術就已經發展起來,隨著時代的進步與科技的發展,目前該技術的實踐應用日漸成熟,單片機被廣泛應用於各個領域。現如今,人們越來越重視單片機在智能電子技術方面的開發和應用,單片機的發展進入到新的時期,無論是自動測量還是智能儀表的實踐,都能看到單片機技術的身影。
② 用什麼方式能知道一個電路板上的單片機屬於哪一種呢
查型號,對絲印,打磨過的,那就要自己畫出電路圖來,對各廠的型號.
③ 單片機電路分析
這兩個電阻起到的作用是限流,也有上拉的作用,當P3.0和P3.1為低時打開相應的電磁閥,此時因為有電阻所以灌入單片機的電流不至於過高。
④ 單片機是怎麼工作的呢
一台能夠工作的計算機要有這樣幾個部份構成:cpu(進行運算、控制)、ram(數據存儲)、rom(程序存儲)、輸入/輸出設備(例如:串列口、並行輸出口等)。在個人計算機上這些部份被分成若干塊晶元,安裝一個稱之為主板的印刷線路板上。
而在單片機中,這些部份,全部被做到一塊集成電路晶元中了,所以就稱為單片(單晶元)機,而且有一些單片機中除了上述部份外,還集成了其它部份如a/d,d/a等。
拿到一塊晶元,想要使用它,首先必須要知道怎樣連線1、
電源:這當然是必不可少的了。單片機使用的是5v電源
2、
振蒎電路:單片機是一種時序電路,必須提供脈沖信號才能正常工作,內部已集成了振盪器,使用晶體振盪器,接18、19腳。只要買來晶振,電容,連上就可以了。
單片機內部結構分析
我們來思考一個問題,當我們在編程器中把一條指令寫進單片要內部,然後取下單片機,單片機就可以執行這條指令,那麼這條指令一定保存在單片機的某個地方,並且這個地方在單片機掉電後依然可以保持這條指令不會丟失,這是個什麼地方呢?這個地方就是單片機內部的只讀存儲器即rom(read
only
memory)。為什麼稱它為只讀存儲器呢?剛才我們不是明明把兩個數字寫進去了嗎?rom是一種電可擦除的rom,稱為flash
rom,在特殊的條件下由外部設備對rom進行寫的操作,在單片機正常工作條件下,只能從那面讀,不能把數據寫進去,所以我們還是把它稱為rom。
至此,一個單片機就接好,通上電,單片機就開始工作了。
單片機的工作原理很簡單,就是聽取電腦給它設置的指令並在外部輔助電路和設備的幫助下完成相應的動作,以達到某種目的。這個指令一般來說是匯編或者是c語言。簡單的說,單片機是一種可以輸入程序的微型計算機,它是一種集成外電路塊的外形出現的。
⑤ 單片機加熱電路分析
你這個電路設計的不對,不能用三極體的發射極驅動負載,得把繼電器放在下支
⑥ 誰能幫我分析一下單片機手動復位電路原理
單片機手動復位電路原理(以高電平復位為例):
當按下S1按鍵,電容器C被短路放電,電源通過S1按鍵開關,直接加到RST(復位端),就是高電平直接送入RST,此時單片機進入「復位狀態」。
當放開S1按鍵,電源開始對C電容器充電,此時,充電電流在電阻R上,形成高電平送到RST,單片機仍然是「復位狀態」;稍後,充電結束,電流下降為0,電阻R上的電壓也降為0,RST也降為低電平,單片機開始正常工作。
另外低電平復位,只是元件位置不同 ,工作原理是相同的。
⑦ IPC單片機電路分析
就像樓上說的那樣,參考電壓的V+和V-是一起用的,怎麼用,就是你說的。V+接基準源輸出的2.5V,V-接地。
但你的電路其他有些地方有問題:
1:你的VCC既然是10~15V,那麼就不能直接接SP706,因為SP706的最高輸入電源電壓是6.0V。
2:如果你用的是ICD或者ICD2編程模擬器對這個電路燒寫,那C1可以去掉。有這個電容存在是會影響對下載程序的。
3:如果我沒看錯的話,你那個VCC分壓電路最上面電阻是10K,而下面兩個電阻是22歐,那麼,這樣即使VCC是最高的15V的電壓,最後RA0也只能只有0.032V,這種毫伏級的電壓是很難被檢測的(可能外界來的干擾都比它大了)。
⑧ 單片機驅動蜂鳴器的電路分析
你所說的情況並不限制與蜂鳴器的驅動,包括常用的繼電器,指示燈等很多情況(布爾控制器件)都會遇到。
設計這種電路,首先是要考察驅動的對象,看其正常工作的額定電流和電壓。根據電流和電壓參數選擇三極體的,一般要保證三極體的最大Ic要大於等於1.5倍驅動對象的額定電流,Vce要大於等於1.2倍驅動器件的額定電壓,如果是感性負載(如繼電器),還必須在負載上反向並聯吸收二極體,以防止感生電壓過高損壞三極體。
選擇好三極體後,根據三極體手冊給出的最小放大倍數和驅動器件的最大工作電流計算所需要的Ib,根據這個Ib查詢三極體數據手冊,看看是否在三極體的安全工作范圍中,如果超出就必須要重新選擇三極體,如果合用,則計算Rb。
三極體的Vbe基本上可以取一個定值0.7V,查詢單片機手冊在既定工作電壓下IO埠的高電平輸出電壓,用此電壓減去0.7V,再除以之前所得的Ib,得出所需的Rb,這個Rb可能不是標准電阻,取最接近的標准電阻,記住,只能取小值(以保證三極體能處於飽和狀態),驗算實際Ib是不是在三極體的安全范圍之內。
⑨ 連接了單片機i/o口的電路怎麼分析
這是復位電路,作用是通電以後,通過電容的充電過程,給復位口RST提供兩個以上的機器周期信號,使單片機復位,准備工作。你不需要知道單片機內部電路,也不用分析這個電路是怎麼工作的,知道它的作用就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