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在qt中用c++設計一個刻度尺(屏幕尺)
用qt的2d繪圖就搞定了,切換坐標劃線在標注數字。
Ⅱ 怎樣獲取android手機屏幕的大小
下面的代碼即可獲取屏幕的尺寸:
在一個Activity的onCreate方法中,編寫以下代碼:
DisplayMetrics metric = new DisplayMetrics();
getWindowManager().getDefaultDisplay().getMetrics(metric);
int width = metric.widthPixels; // 寬度(PX)
int height = metric.heightPixels; // 高度(PX)
float density = metric.density; // 密度(0.75 / 1.0 / 1.5)
int densityDpi = metric.densityDpi; // 密度DPI(120 / 160 / 240)
需要注意的是,在一個低密度的小屏手機上,僅靠上面的代碼是不能獲取正確的尺寸的。
比如說,一部240x320像素的低密度手機,如果運行上述代碼,獲取到的屏幕尺寸是320x427。
因此,研究之後發現,若沒有設定多解析度支持的話,
Android系統會將240x320的低密度(120)尺寸轉換為中等密度(160)對應的尺寸,
這樣的話就大大影響了程序的編碼。
所以,需要在工程的AndroidManifest.xml文件中,加入supports-screens節點,如下:
android:smallScreens="true"
android:normalScreens="true"
android:largeScreens="true"
android:resizeable="true"
android:anyDensity="true" />
這樣當前的Android程序就支持了多種解析度,那麼就可以得到正確的物理尺寸了。
public static String getDisplayMetrics(Context cx) {
String str = "";
DisplayMetrics dm = new DisplayMetrics();
dm = cx.getApplicationContext().getResources().getDisplayMetrics();
int screenWidth = dm.widthPixels;
int screenHeight = dm.heightPixels;
float density = dm.density;
float xdpi = dm.xdpi;
float ydpi = dm.ydpi;
str += "The absolute width:" + String.valueOf(screenWidth) + "pixels\n";
str += "The absolute heightin:" + String.valueOf(screenHeight)
+ "pixels\n";
str += "The logical density of the display.:" + String.valueOf(density)
+ "\n";
str += "X dimension :" + String.valueOf(xdpi) + "pixels per inch\n";
str += "Y dimension :" + String.valueOf(ydpi) + "pixels per inch\n";
return str;
}
Android 在代碼中設置屏幕屬性(全屏、無標題)
getWindow().setFlags(WindowManager.LayoutParams.FLAG_FULLSCREEN,
WindowManager.LayoutParams.FLAG_FULLSCREEN); //設置全屏
this.requestWindowFeature(Window.FEATURE_NO_TITLE); //設置沒有標題
Ⅲ 設計師如何為Android應用標注尺寸
設計 Android 應用的最佳實踐:
1. 畫布大小定位 720 x 1280,72 dpi
2. 只使用偶數單位的尺寸,比如 96 px 的列表項高度,16 px 的邊距,64 px 的圖標邊長
3. 只使用 24 pt,28 pt,36 pt 和 44 pt 的字體
4. 設計完成以後,所有尺寸的 px 值除以 2 作為 dp 數值交給工程師
5. 所有字體的 pt 值除以 2 作為 sp 數值交給工程師
6. 所有切圖變成三份,分別是原始大小、縮小 1.5 倍,縮小 2 倍,分別作為 xhdpi,hdpi,mdpi 的資源交給工程師
如果你還有好奇心,可以繼續往下看這個結論是怎麼來的。
相信你已經看過這篇文檔中關於 Android 中各種尺寸單位的介紹,沒看過的最好看一下
http://developer.android.com/guide/topics/resources/more-resources.html#Dimension
在 Android 應用設計中涉及到的單位都是密度無關像素(Density-independent Pixels),這個說法太拗口了,通俗點講,Android 應用設計中只用物理尺寸,類似厘米,英寸這種單位,不用像素。之所以這樣,是由於像素在手機領域說不清楚問題,比方說規定列表項高度是 48 px,在 HTC C510e 上看起來就不錯,但在三星 Galaxy SIII 上看起來就會非常矮,導致很難看,這是因為這兩個機器的屏幕的 dpi 相差很大,前一個大約 160 dpi,後一個大約 320 dpi。這就是手機屏幕不同帶來的問題,如果不考慮平板,不同主要是密度不同,而不是尺寸不同,也不是解析度不同,給設計帶來困擾的根本是屏幕密度不同。不幸的是,很少人對這個有概念,通常介紹手機,會說屏幕尺寸,3.5
寸還是 4 寸,會說解析度,480 x 800 還是 720 x 1280,但通常不會介紹屏幕密度是多少。其實通過尺寸和解析度可以算出密度來,dpi 的 定義是 dot per inch,即每英寸的像素點,把解析度和尺寸除一除就能得到。一個不確切的分法是,720 x 1280 的手機很可能接近 320 dpi (Android 里的 xhdpi),480 x 800 的手機很可能接近 240 dpi (Android 里的 hdpi)。
Android 選擇的單位是 dp 和 sp,dp 的定義是「在 160 dpi 的屏幕上,1 dp 大約等於 1 px」。這個說法也很拗口,簡單點說,1 dp ≈ 1 / 160 inch,他就是物理界的一長度單位。用這個單位設計就統一了,比方說規定列表項高度是 48 dp,在所有手機上看起來都差不多是 48 / 160 inch 那麼高,雖然在不同手機上它對應了不一樣多的像素點,但這個轉換是 Android 手機完成的,每個 Android 手機都得知道在我這 1 dp 對應多少像素。sp 也是同樣解釋,18
sp 的字在所有手機上看起來應該都差不多大(自己改了字體大小設置的除外)。看到這里,可能有人會想,那豈不是不同手機顯示的內容不同。確實是這樣,同樣一個列表,在 A 手機上只能顯示五行,但在 B 個手機上就能顯示六行;還是這個列表,在 A 手機上文字左邊的留白就顯得沒有 B 手機多。
鋪陳完了,逐條解釋開始的最佳實踐。
設計師在設計的時候是用不了 dp 的,他不可能拖一個 48 x 48 dp 的框,不可能設置一個 8 dp 的邊距,Photoshop 里全是 px。於是我們就只有挑一個特定密度的屏幕,在這個特定密度的屏幕上,dp 和 px 的關系是確定,把設計做了,再把 px 轉換成 dp 給工程師。另外有一點是,長度可以乘除一下就解決,圖片是不能除的,圖片必須手動縮放。
我們挑哪一個密度好呢?答案是挑密度最大的,因為圖片縮小比放大好,放大會失真,選 320 dpi 作為目標屏幕,為其他屏幕提供圖片時,只需要縮小。而 320 dpi 屏幕的解析度最常見的是 720 x 1280,以這個尺寸作為畫布尺寸,是最帶感的,這樣的設計稿就和應用在最多數的 320 dpi 的機器上運行起來的樣子一樣。當然你可以選其他畫布大小,但再大也不見得方便,這個大小也夠施展了。72 dpi 是 Photoshop 的默認設置,不要改就好,這個數字和後面的換算有關系。
字體的問題,Android 4.0 以後的設計規范中建議只使用四種字型大小,分別是 12 sp,14 sp,18 sp 和 22 sp,這也是 Android framework 用到的全部字型大小。我們需要找到在這個畫布上,這些字型大小和 pt 的對應關系,以及,px 和 dp 的對應關系。有兩種演算法:
演算法一
根據 dp 的定義「在 160 dpi 的屏幕上,1 dp 大約等於 1 px」,那麼在 320 dpi 的屏幕上,1 dp 約等於 2 px,我們就是為 320 dpi 做的設計,所有 px 值除以 2 就是 dp 值。字體略復雜一點,1 pt = 1 / 72 inch,即在 72 dpi 的畫布上,1 pt = 1 px,我們的畫布就是 72 dpi,又有 1 sp 約等於 2 px(同 dp 的定義),所以 1 sp = 2 pt,所有 pt 值除以 2 就是 sp 值。
演算法二
可以想像是把一個 320 dpi 的手機屏幕放大到了 Photoshop 里,放大倍數是 320 / 72,即手機上的 1 dp,在畫布上就是 320 / 72 dp,而 1 dp = 1 / 160 inch,所以在畫布上就是 2 / 72 inch,而畫布是 72 dpi,所以在畫布上就是 2 px,即手機上的 1 dp 對應畫布上的 2 px。字體的計算一樣,只是多一個在 72 dpi 上,1 pt = 1 px 的轉換。
至此,都算清楚了,在這個畫布上,px 到 dp,pt 到 sp 都是除以 2 的關系。
最後,給 320 dpi 做的圖片,到 240 dpi,160 dpi 上就要分別縮小 1.5 倍和縮小 2 倍。120 dpi 的機器已經很罕見,可以不考慮了
Ⅳ android屏幕適配做哪幾個尺寸
android屏幕適配尺寸有全屏模式、4:9、8:12多種。
android屏幕適配尺寸有多種,具體的要結合自己的興趣愛好和手機的自身的實際情況,具體設置標准如下:
1、不要使用絕對布局,這會限制你的手機屏幕的更換。
2、盡量使用match_parent ,從而保證屏幕的最大化利用。
3、盡量使用權重(android:layout_weight),保持手機屏幕合理布局。
4、盡量使用android的shape 自定義,形成純色背景。
5、可以在res目錄上新建layout-HxW.xml的文件夾進行在特定解析度下適配。
拓展資料:
由於筆記本電腦採用的液晶屏的大小和解析度是根據它的市場定位決定的,所以為了適應不同人群的消費能力和使用習慣,筆記本電腦的液晶顯示器的尺寸和解析度種類遠遠要比台式液晶顯示器多。
Ⅳ android界面設計尺寸有哪些
Android界面尺寸:480*800、720*1280、1080*1920。[單位:像素] Android比iPhone的寸尺多了很多套,建議取用720*1280這個尺寸,這個尺寸720*1280中顯示完美,在1080*1920中看起來比較清晰,切圖後的圖片文件大小也適中,應用的內存消耗也不會過高。
Ⅵ 手機屏幕尺子怎麼使用
移動屏尺的使用方法是點亮移動屏,將白色小邊向屏幕內側滑動,打開「側屏應用」,向左或向右滑動,打開「快速工具」,點擊底部的「尺」進行測量。
以Android系統vivo 7為例,如下所示:
1、打開手機屏幕,可以在任何一頁上看,屏幕左側中間有一個白色的小邊。
注意事項:
1、由於有些軟體與手機型號不兼容,在以後使用之前最好用真正的尺子進行比較。
2、如果手機是傳統尺寸的5.0英寸、4.5英寸、5.5英寸屏幕,使用起來就放心了。
Ⅶ 在線刻度尺
如下:
刻度尺是以長度單位為標准作刻度記號,測量物體長度的工具,刻度尺的分度值一般為1mm,一般規格的學生量程為10cm、15cm、20cm 。刻度尺測量長度是物理實驗的基本技能,也是其他測量儀器正確讀數的基礎。
一般情況下應估讀到最小刻度值的下一位。如學生用三角尺最小刻度是mm,用它測量長2cm的長度,若正好對准在刻度線上時,正確記錄應為2.00cm,其中2.0cm是尺面准確讀出的數,由於無估讀數,需在毫米的10分位上加「0」。
注意:記錄測量結果時必須寫上相應的單位。
Ⅷ 我想要屏幕拾色器和屏幕尺子小工具,是在學android教程里的老師用的軟體,qq:769986721
雖然沒找到你要的這個軟體,不過我覺得PicPick這個更好。
介紹:
具備了截取全屏、活動窗口、指定區域、固定區域、手繪區域功能,支持滾動截屏,屏幕取色(你要的),支持雙顯示器,具備白板、屏幕標尺(你要的)、直角坐標或極坐標顯示與測量,具備強大的圖像編輯和標注功能。截圖可以保存到剪貼板、自動或手動命名的文件(png/gif/jpg/bmp)。 功能很強大,體積也很小,絕對不會像PS那樣的級別。
* 全面支持Windows(完全支持Windows7)
* 多語言支持,超過28種語言
* 所有功能都可在雙顯示器下使用
* 不需要注冊表、不需要系統目錄,復制至USB即可運行
具體的你可以網路,網路圖片看一下,界面挺漂亮的(win7風格),給個郵箱發個你,我的是3.1.5版的(最新版是3.1.9)。
希望對你有幫助·,望採納。
Ⅸ Android有沒有人實現過刻度尺效果
得到刻度尺的值很簡單,這需要你自定義一個view,然後在view的onTouch方法中去獲取手指移動過程中的橫坐標信息,然後用當前的橫坐標坐標信息event.getX()減去刻度尺的0刻度的橫坐標rulerStartX,得到刻度值rulerDistance = event.getX() - rulerStartX。這里獲取的值的單位為像素,這需要和刻度尺的單位進行換算,這樣就可以獲取到當前的刻度值了。
Ⅹ 有沒有手機軟體可以量身高的!
有一款叫做測距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