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瑞薩單片機的輸入捕捉功能
看R8C的技術手冊,RC作為タイマモード(インプットキャプチャ機能)時。「インプットキャプチャ入力端子選択
TRCIOA、TRCIOB、TRCIOC、TRCIOD端子のいずれか1本または復數本」(datasheet的19.4章P333)這說明是可以同時進行比較使用的,但是你想要四個通道的話就要使用「TRCCR1レジスタのCCLRビットが「0」(フリーランニング動作)」它的計數頻率就是1/fk×65536了。然後就看你的TRCIOR0和TRCIOR1對每個引腳是上沿捕捉還是下沿或者雙邊了。當然其他寄存器也是設置了。當它撲捉到引腳的信號時候TRC寄存器的值會存到相應的TRCGRi(i = A,B,C,D)寄存器,當然你不能使用它的緩沖功能了。比較倉促的回答,希望能給你些許幫助,詳細還是看看它的datasheet吧。
㈡ 請問AVR單片機中「輸入捕獲功能」怎麼用有例子最好!
DSP(digital signal processor)是一種獨特的微處理器,是以數字信號來處理大量信息的器件。其工作原理是接收模擬信號,轉換為0或1的數字信號,再對數字信號進行修改、刪除、強化,並在其他系統晶元中把數字數據解譯回模擬數據或實際環境格式。它不僅具有可編程性,而且其實時運行速度可達每秒數以千萬條復雜指令程序,遠遠超過通用微處理器,是數字化電子世界中日益重要的電腦晶元。它的強大數據處理能力和高運行速度,是最值得稱道的兩大特色。 DSP微處理器(晶元)一般具有如下主要特點: (1)在一個指令周期內可完成一次乘法和一次加法; (2)程序和數據空間分開,可以同時訪問指令和數據; (3)片內具有快速RAM,通常可通過獨立的數據匯流排在兩塊中同時訪問; (4)具有低開銷或無開銷循環及跳轉的硬體支持; (5)快速的中斷處理和硬體I/O支持; (6)具有在單周期內操作的多個硬體地址產生器; (7)可以並行執行多個操作; (8)支持流水線操作,使取指、解碼和執行等操作可以重疊執行。 當然,與通用微處理器相比,DSP微處理器(晶元)的其他通用功能相對較弱些。 DSP優點: 對元件值的容限不敏感,受溫度、環境等外部參與影響小; 容易實現集成;VLSI 可以分時復用,共享處理器; 方便調整處理器的系數實現自適應濾波; 可實現模擬處理不能實現的功能:線性相位、多抽樣率處理、級聯、易於存儲等; 可用於頻率非常低的信號。 DSP缺點: 需要模數轉換; 受采樣頻率的限制,處理頻率范圍有限; 數字系統由耗電的有源器件構成,沒有無源設備可靠。 但是其優點遠遠超過缺點。
DSP技術的應用
語音處理:語音編碼、語音合成、語音識別、語音增強、語音郵件、語音儲存等。 圖像/圖形:二維和三維圖形處理、圖像壓縮與傳輸、圖像識別、動畫、機器人視覺、多媒體、電子地圖、圖像增強等。 軍事;保密通信、雷達處理、聲吶處理、導航、全球定位、跳頻電台、搜索和反搜索等。 儀器儀表:頻譜分析、函數發生、數據採集、地震處理等。 自動控制:控制、深空作業、自動駕駛、機器人控制、磁碟控制等。 醫療:助聽、超聲設備、診斷工具、病人監護、心電圖等。 家用電器:數字音響、數字電視、可視電話、音樂合成、音調控制、玩具與游戲等。 生物醫學信號處理舉例: CT機示例
CT:計算機X射線斷層攝影裝置。(其中發明頭顱CT英國EMI公司的豪斯菲爾德獲諾貝爾獎。) CAT:計算機X射線空間重建裝置。出現全身掃描,心臟活動立體圖形,腦腫瘤異物,人體軀干圖像重建。 心電圖分析。
編輯本段AVR的主要特性
高可靠性、功能強、高速度、低功耗和低價位 , 一直是衡量單片機性能的重要指標,也是單片機佔領市場、賴以生存的必要條件。 早期單片機主要由於工藝及設計水平不高、功耗高和抗干擾性能差等原因,所以採取穩妥方案:即採用較高的分頻系數對時鍾分頻,使得指令周期長,執行速度慢。以後的 CMOS單片機雖然採用提高時鍾頻率和縮小分頻系數等措施,但這種狀態並未被徹底改觀(51以及51兼容)。此間雖有某些精簡指令集單片機(RISC)問世,但依然沿襲對時鍾分頻的作法。 AVR單片機的推出,徹底打破這種舊設計格局,廢除了機器周期,拋棄復雜指令計算機(CISC)追求指令完備的做法;採用精簡指令集,以字作為指令長度單位,將內容豐富的操作數與操作碼安排在一字之中(指令集中佔大多數的單周期指令都是如此),取指周期短,又可預取指令,實現流水作業,故可高速執行指令。當然這種速度上的升躍,是以高可靠性為其後盾的。 AVR單片機硬體結構採取8位機與16位機的折中策略,即採用局部寄存器存堆(32個寄存器文件)和單體高速輸入/輸出的方案(即輸入捕獲寄存器、輸出比較匹配寄存器及相應控制邏輯)。提高了指令執行速度(1Mips/MHz),克服了瓶頸現象,增強了功能;同時又減少了對外設管理的開銷,相對簡化了硬體結構,降低了成本。故AVR單片機在軟/硬體開銷、速度、性能和成本諸多方面取得了優化平衡,是高性價比的單片機。 AVR單片機內嵌高質量的Flash程序存儲器,擦寫方便,支持ISP和IAP,便於產品的調試、開發、生產、更新。內嵌長壽命的EEProm可長期保存關鍵數據,避免斷電丟失。片內大容量的RAM不僅能滿足一般場合的使用,同時也更有效的支持使用高級語言開發系統程序,並可像MCS-51單片機那樣擴展外部 RAM。 AVR單片機的I/O線全部帶可設置的上拉電阻、可單獨設定為輸入/輸出、可設定(初始)高阻輸入、驅動能力強(可省去功率驅動器件)等特性,使的得I/O口資源靈活、功能強大、可充分利用。 AVR單片機片內具備多種獨立的時鍾分頻器,分別供URAT、I2C、SPI使用。其中與8/16位定時器配合的具有多達10 位的預分頻器,可通過軟體設定分頻系數提供多種檔次的定時時間。AVR單片機獨有的「以定時器/計數器(單)雙向計數形成三角波,再與輸出比較匹配寄存器配合,生成占空比可變、頻率可變、相位可變方波的設計方法(即脈寬調制輸出PWM)」更是令人耳目一新。 增強性的高速同/非同步串口,具有硬體產生校驗碼、硬體檢測和校驗偵錯、兩級接收緩沖、波特率自動調整定位(接收時)、屏蔽數據幀等功能,提高了通信的可靠性,方便程序編寫,更便於組成分布式網路和實現多機通信系統的復雜應用,串口功能大大超過MCS-51/96單片機的串口,加之AVR單片機高速,中斷服務時間短,故可實現高波特率通訊。 面向位元組的高速硬體串列介面TWI、SPI。TWI與I2C介面兼容,具備ACK信號硬體發送與識別、地址識別、匯流排仲裁等功能,能實現主/從機的收/發全部4種組合的多機通信。SPI支持主/從機等4種組合的多機通信。 AVR單片機有自動上電復位電路、獨立的看門狗電路、低電壓檢測電路BOD,多個復位源(自動上下電復位、外部復位、看門狗復位、BOD復位),可設置的啟動後延時運行程序,增強了嵌入式系統的可靠性。 AVR單片機具有多種省電休眠模式,且可寬電壓運行(5-1.8V),抗干擾能力強,可降低一般8位機中的軟體抗干擾設計工作量和硬體的使用量。 AVR單片機技術體現了單片機集多種器件(包括FLASH程序存儲器、看門狗、EEPROM、同/非同步串列口、TWI、SPI、A/D模數轉換器、定時器/計數器等)和多種功能(增強可靠性的復位系統、降低功耗抗干擾的休眠模式、品種多門類全的中斷系統、具輸入捕獲和比較匹配輸出等多樣化功能的定時器/計數器、具替換功能的I/O埠…… )於一身,充分體現了單片機技術的從「片自為戰」向「片上系統SoC」過渡的發展方向。 綜上所述,AVR單片機博採眾長,又具獨特技術,不愧為8位機中的佼佼者。
編輯本段AVR 最大特點
● 哈佛結構,具備1MIPS / MHz的高速運行處理能力; ● 超功能精簡指令集(RISC),具有32個通用工作寄存器,克服了如8051 MCU採用單一ACC進行處理造成的瓶頸現象; ● 快速的存取寄存器組、單周期指令系統,大大優化了目標代碼的大小、執行效率,部分型號FLASH非常大,特別適用於使用高級語言進行開發; ● 作輸出時與PIC的HI/LOW相同,可輸出40mA(單一輸出),作輸入時可設置為三態高阻抗輸入或帶上拉電阻輸入,具備10mA-20mA灌電流的能力; ● 片內集成多種頻率的RC振盪器、上電自動復位、看門狗、啟動延時等功能,外圍電路更加簡單,系統更加穩定可靠; ● 大部分AVR片上資源豐富:帶E2PROM,PWM,RTC,SPI,UART,TWI,ISP,AD,Analog Comparator,WDT等; ● 大部分AVR除了有ISP功能外,還有IAP功能,方便升級或銷毀應用程序 AVR系列單片機的選型 AVR單片機系列齊全,可適用於各種不同場合的要求。AVR單片機有3個檔次: 低檔Tiny系列AVR單片機: 主要有Tiny11/12/13/15/26/28等; 中檔AT90S系列AVR 單片機: 主要有AT90S1200/2313/8515/8535等; (正在淘汰或轉型到Mega中) 高檔ATmega系列AVR單片機: 主要有ATmega8/16/32/64/128( 存儲容量為8/16/32/64/128 KB)以及ATmega8515/8535等。
我個人的觀點,單片機是所有微處理器的基礎,也是最容易掌握的,AVR單片機只是其中的一種。而DSP要比單片機復雜一些,主要應用在數字信號處理,其實是較復雜的單片機,當然,你要學會了DSP,單片機自然也就會了。至於就業問題,DSP要好一些。
㈢ 單片機中輸入捕捉和輸出比較什麼意思
嗯,是二個和定時器有關的運用。
輸入捕捉:如具有此功能的一個管腳,定時器在內部時鍾的作用下在運行,此時管腳來了個中斷,假如上升沿吧。在中斷的作用下,定時器停止工作,此時可以讀出定時器的數值,讀出後再開啟定時器,等待下次中斷,再讀取一次定時器數值,二次相減,就可求出二次中斷的間隔時間
輸出比較:有一寄存器先存放你要定時的數,例如50.定時器在內部時鍾下有0開始慢慢向上加,沒加一次都會和那個寄存器比較,當等於那個寄存器值時 如50,此管腳就會跳變(輸出一高電平或低電平)
㈣ 單片機中的捕捉功能是什麼意思
就是對於外部信號,每個下降沿或者上升沿可以捕捉中斷一次,可以用來做頻率計
㈤ AVR單片機輸入捕捉
1、是的
2、如果只用AVR輸入捕捉功能恐怕不好實現。建議一、使用外部中斷實現計算兩個跳變沿的時間;建議二、輸入信號通過一個觸發器後接到 ICP1 引腳上。
㈥ 單片機—輸入捕捉
你要搞清楚一個概念,輸入捕獲的中斷和counter的溢出中斷是兩種類型的中斷,當counter溢出時,如果使能了溢出中斷,則會觸發溢出中斷,不會觸發通道的捕獲中斷,通道的捕獲中斷只有當該通道有信號觸發(比如上升沿,下降沿,或相應電平)時才會產生中斷標志置位,中斷發生。
㈦ 什麼是單片機的捕捉輸入
就是用一定方式得到單片機IO引腳的輸入狀態:
1 外部中斷 可以及時得到下降沿或者低電平的輸入狀態
2查詢方式 可以得到高電平或低電平的輸入狀態
㈧ 單片機中的輸入捕捉與輸出比較是什麼意思
輸入捕捉可以用來捕獲外部事件,並為其賦予時間標記以說明此事件的發生時刻。
外部事件發生的觸發信號由單片機中對應的引腳輸入(具體可以參考單片機的datasheet),也可以通過模擬比較器單元來實現。
時間標記可用來計算頻率,占空比及信號的其他特徵,以及為事件創建日誌
輸出比較:定時器中計數寄存器在初始化完後會自動的計數。從bottom計數到top。並且有不同的工作模式。
另外還有個比較寄存器。一旦計數寄存器在從bottom到top計數過程中與比較寄存器匹配則會產生比較中斷(比較中斷使能的情況下)。
然後根據不同的工作模式計數寄存器將清零或者計數到top值。
㈨ 單片機的輸入輸出捕獲的比較是什麼意思怎麼用
「捕獲」相當於一種中斷的形式,比如來一個下降/上升沿,也就是電平發生跳變,單片機就會「捕捉」到這個信號,從而產生一個信號,標志內部相應的標志位,程序查到這個標志就知道發生了某件事了,就會去處理。
如你在家裡,有客人來,會敲門,你耳朵就會「捕獲」到輸入的敲門聲了,然後你就知道是有人來了要去開門。
單片機的輸入輸出比較/捕獲
一般要配合定時器一起用,輸入比較/捕獲一般用來檢測頻率,每來一個脈沖就會自動讀一次定時器的值,這個值就是輸入頻率的周期,用公式f=1/T不就可以算出頻率值了嗎?
輸出比較/捕獲則剛好反過來,可以用來輸出你所設定的頻率脈沖,多用於PWM控制。
㈩ 單片機輸入捕捉功能
你的跳變頻率不超過MCU的 應該可以實現的 首先上升沿觸發 進入之後開啟計時器,並改為下降沿觸發,進入下降沿之後關閉計時器再改回上升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