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MCS-51系列單片機常用的復位方法有幾種畫電路圖並說明其工作原理。
51單片機常用的復位方法:
1.上電制動復位,只要電源的的上升時間不超過1ms,就可以實現自動上電復位
2.按鍵電平復位,復位信號保持時間大於2個機器周期。
3.外部脈沖復位,復位信號保持時間大於2個機器周期。
4.看門狗復位,看門狗溢出時復位。
B. MCS-51單片機原理及應用技術教程的介紹
《MCS-51單片機原理及應用技術教程》由高洪志編寫,人民郵電出版社於2009年出版發行。該書以MCS-51單片機為學習平台,講解了單片機的組成原理、各功能模塊的使用方法及擴展方法。全書共10章。內容包括單片機的種類、功能及用途;MCS-51單片機的組成;MCS-51單片機指令系統和匯編語言程序設計;單片機內部各種硬體資源的組成、工作原理及編程使用方法;C語言在單片機編程中的使用方法;單片機擴展和介面技術,包括I/O擴展、存儲器擴展、人機介面擴展以及模擬介面擴展;串列通信技術,並給出了案例;系統設計開發方法、調試方法和抗干擾技術以及用C51語言編寫了單片機課程的部分實訓案例。
C. MCS-51單片機內部結構由哪幾部分組成
單片機與微型計算機都是由CPU、存儲器和輸入/輸出介面等組成的。
單片機(Single-Chip Microcomputer)是一種集成電路晶元,是採用超大規模集成電路技術把具有數據處理能力的中央處理器CPU、隨機存儲器RAM、只讀存儲器ROM、多種I/O口和中斷系統、定時器/計數器等功能。
集成到一塊矽片上構成的一個小而完善的微型計算機系統,在工業控制領域廣泛應用。從上世紀80年代,由當時的4位、8位單片機,發展到現在的300M的高速單片機。
特點:
單片機的特點可歸納為以下幾個方 面:集成度高;存儲容量大;外部擴展能力強;控制功能強。
1、從內部的硬體到軟體有一套完整的按位操作系統,稱作位處理器,處理對象不是字或位元組而是位。不但能對片內某些特殊功能寄存器的某位進行處理,如傳送、置位、清零、測試等,還能進行位的邏輯運算,其功能十分完備,使用起來得心應手。
2、同時在片內RAM區間還特別開辟了一個雙重功能的地址區間,使用極為靈活,這一功能無疑給使用者提供了極大地方便。
3、乘法和除法指令,這給編程也帶來了便利。很多的八位單片機都不具備乘法功能,作乘法時還得編上一段子程序調用,十分不便。
D. MCS 51單片機原理 介面及工作原理 郭文川 課後習題答案
一、填空
這部分內容主要考察的是單片機原理知識點:
一種在線式實時控制計算機的原理方式。在線式就是現場控制,需要的是有較強的抗干擾能力,較低的成本,這也是和離線式計算機(比如家用PC)的主要區別。單片機就是一個微型電腦,它是靠程序工作的,並且可以修改。通過不同的程序實現不同的功能。
單片機是靠程序工作的,並且可以修改。通過不同的程序實現不同的功能,尤其是特殊的獨特的一些功能,這是別的器件需要費很大力氣才能做到的,有些則是花大力氣也很難做到的。
一個不是很復雜的功能要是用美國50年代開發的74系列,或者60年代的CD4000系列這些純硬體來搞定的話,電路一定是一塊大PCB板!但是如果要是用美國70年代成功投放市場的系列單片機,結果就會有天壤之別!只因為單片機的通過你編寫的程序可以實現高智能,高效率,以及高可靠性!
由於單片機在工業控制領域的廣泛應用,單片機由晶元內僅有CPU的專用處理器發展而來。最早的設計理念是通過將大量外圍設備和CPU集成在一個晶元中,使計算機系統更小,更容易集成進復雜的而對體積要求嚴格的控制設備當中。
E. mcs-51單片機是由哪些部分組成的
mcs-51單片機按照功能劃分是由運算器,控制器,片內存儲器,4個並行i/o口,串列口,定時/計數器,中斷系統,振盪器等功能部件組成。
F. 試述MCS—51單片機的多機通訊原理
用串口連接,其中一個為主機,其餘為從機,所有從機的RXD都接到主機的TXD端,TXD接到主機的RXD端,所有通信都有主機來發起,從機不能主動發起通信操作,只能等待,而且從機之間通信要通過主機中轉。串列埠控制寄存器SCON要做相應的配置。
G. MCS-51單片機內部包含哪些主要功能部件它們的作用是什麼
MCS-51單片機在一塊晶元中集成了 CPU 、RAM、ROM、定時/計數器、多功能 I/O 口 和中斷控制等基本功能部件。
1、單片機的核心部分是 CPU ,CPU 是單片機的大腦和心臟。
2、程序存儲器用於存放編好的程序或表格常數。
3、數據存儲器用於存放中間運算結果、數據暫存和緩沖、標志位等。
4、定時/計數器實質上是加法計數器,當它對具有固定時間間隔的內部機器周期進行計數時 ,它是定時器;當它對外部事件進行計數時,它是計數器。
5、I/O 介面的主要功能包括:緩沖與鎖存數據、地址解碼、信息格式轉換、傳遞狀態(外 設狀態)和發布命令等。
6、中斷控制可以解決 CPU 與外設之間速度匹配的問題,使單片機可以及時處理系統中許 多隨機的參數和信息,同時,它也提高了其處理故障與應變能力的能力。
H. 簡述單片機工作原理
單片機到底是什麼呢?就是一個電腦,只不過是微型的,麻雀雖小,五臟俱全:它內部也有和電腦功能類似的模塊,比如CPU,內存,並行匯流排,還有和硬碟作用相同的存儲器件,不同的是它的這些部件性能都相對我們的家用電腦弱很多,不過價錢也是低的,一般不超過10元......用它來做一些控制電器一類不是很復雜的工作足矣了。排煙罩VCD等等的家電裡面都可以看到它的身影!......它主要是作為控制部分的核心部件。
單片機是靠程序工作的,並且可以修改。通過不同的程序實現不同的功能,尤其是特殊的獨特的一些功能,這是別的器件需要費很大力氣才能做到的,有些則是花大力氣也很難做到的。一個不是很復雜的功能要是用美國50年代開發的74系列,或者60年代的CD4000系列這些純硬體來搞定的話,電路一定是一塊大PCB板!但是如果要是用美國70年代成功投放市場的系列單片機,結果就會有天壤之別!只因為單片機的通過你編寫的程序可以實現高智能,高效率,以及高可靠性!
由於單片機對成本是敏感的,所以目前占統治地位的軟體還是最低級匯編語言(近幾年,C語言也開始廣泛被應用),它是除了二進制機器碼以外最低級的語言了,既然這么低級為什麼還要用呢?很多高級的語言已經達到了可視化編程的水平為什麼不用呢?原因很簡單,就是單片機沒有家用計算機那樣的CPU,也沒有像硬碟那樣的海量存儲設備。一個可視化高級語言編寫的小程序裡面即使只有一個按鈕,也會達到幾十K的尺寸!對於家用PC的硬碟來講沒什麼,可是對於單片機來講是不能接受的。 單片機在硬體資源方面的利用率必須很高才行,所以匯編雖然原始卻還是在大量使用。一樣的道理,如果把巨型計算機上的操作系統和應用軟體拿到家用PC上來運行,家用PC也是承受不了的。
目前最常用的單片機為MCS-51,是由美國INTEL公司(生產CPU的英特爾)生產的,89C51是這幾年在我國非常流行的單片機,它是由美國ATMEL公司開發生產的,其內核兼容MCS-51單片機。
I. 51單片機最小系統原理圖
我是一名單片機工程師,下面的講解你參考一下.
.
51單片機共有40隻引腳.下面這個就是最小系統原理圖,就是靠這四個部分,這個單片機就可以運行起來了.(看下面的數字標記,1234)
.
這個腳是存儲器使用選擇腳,當這個腳接」地」時,那麼就是告訴單片機,選擇使用外部存儲器,當這個腳接」5V」時,說明單片機使用內部存儲器.
如果選擇外部的存儲器,太浪費單片機僅有的資源,所以這一腳永遠接電源5V(如上圖所示),使用單片機的內部存儲器.
5 如果內部存儲器不夠容量,最多選擇更高級的容量,就可以解決容量不夠的問題了,就是這么簡單
.
一天入門51單片機:點我學習
.
我是歲月哥,願你學習愉快!
J. MCS —— 51 單片機
其實是利用電容的充放電原理進行復位,充放電的時間常數τ=RC。而單片機復位需2個以上的機器周期,為保證能正常復位和忽略單片機內部電阻的影響可以取τ=RC約等於10ms,由此可知R、C的范圍較大,一般當選取的電容為1μ時可計算出電阻值為10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