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操作系統 > 單片機檢測信號頻率

單片機檢測信號頻率

發布時間:2022-08-29 05:32:25

A. 怎麼用單片機測量信號頻率。

你這難度有點大啊!
市電220V中基頻是50Hz,而且幅度最大,其他高頻的成分幅度小,都疊加在50Hz的基頻上。
所以50Hz基頻的頻率測量比較簡單,電壓比較器進行比較得到方波,單片機測量方波頻率就OK,至於幅度就使用ADC測量降壓之後的市電,然後根據降壓比來計算原來的電壓。
實際上對50Hz成分的測量可以用ADC來完成,那就是軟體的學問了,通過軟體計算信號的周期和幅度。
分析其他頻率的信號,那就要先把50Hz基頻過濾掉才行了。因為普通的降壓法同樣把其他諧波成分幅值降低到無法測量的程度,所以要使用濾波器過濾掉50Hz信號,然後將剩餘的信號用ADC采樣,
並進行FFT運算得到各個頻率成分的頻率值和幅度值。

B. 單片機如何同時測多路信號頻率

當測量多路頻率信號,可以把頻率信號先濾波後經鎖存器接入單片機I/O口,通過軟體掃描I/O口電平變化來測量頻率,20~2000HZ之間效果比較好,如果用cc4067,巡檢一周用時太長了,當然,如果對時間要求不高也可以的.就想你說的cc4607是16選一,它是做不到同時測16路,只能一路一路的測.

C. 51單片機用定時器計數器測量頻率

定時器1對外部脈沖計數時TMOD高4位設置應該是5
因此TMOD=0x51;
以下我的頻率計程序:
#include <reg52.h>//因沒用到STC12C5410專有特殊功能寄存器,此處用52或51的頭文件均可
#define unit unsigned int
#define uchar unsigned char
//定義以I/O口的功能
sbit beiguang=P3^2;//液晶屏背光
sbit rs=P1^3;//液晶屏寫選擇,0命令 1數據
sbit rw=P1^4;//液晶屏讀寫選擇
sbit lcden=P1^5;//液晶屏使能
sbit fm=P1^7;//蜂鳴器

#define db P2 //定義P2為數據輸出口,寫數據時用db代替P2,增加液晶屏程序的通用性

//更改硬體接線時,只更改此處,而不必去更改液晶屏讀寫子程序
uchar aa,bb,cc;//變數聲明
unit dd,ee;
void Delay1ms(unsigned int i) //1ms延時程序

{
unsigned int j;
for(;i>0;i--)
{
for(j=0;j<125;j++)
{;}
}
}
void init()//初始化設置

{
TMOD=0x15;//定時器0作為計數器,定時器1作為定時器用
TH0=0;//計數器清0
TL0=0;
EA=1;//開總中斷
ET1=1;//允許定時器1中斷
TH1=0x4c;
TL1=0x5c;
TR0=1;//啟動計數器
TR1=1;//啟動定時器
aa=0;
}
void write_com(uchar com)//向液晶屏寫命令

{
db=com;
rs=0;
rw = 0;
lcden=0;
Delay1ms(10*12);
lcden=1;
Delay1ms(10*12);
lcden=0;
}
void write_date(uchar date)//向液晶屏寫數據

{
db=date;
rs=1;
rw = 0;
lcden=0;
Delay1ms(10*12);
lcden=1;
Delay1ms(10*12);
lcden=0;
}
void init2()//液晶屏初始化
{
beiguang=0;
rw=0;
write_com(0x38);
Delay1ms(10*12);
write_com(0x0f);
Delay1ms(10*12);
write_com(0x06);
Delay1ms(10*12);
write_com(0x01);
Delay1ms(10*12);
}
void display4(unsigned int number) //單行多位顯示程序
{
uchar A1,A2,A3,A4,A5;
init2();//液晶屏初始化
A1=number/10000%10;//分離出萬,千,百,十,個,對於int型數據,最大不超過65535
A2=number/1000%10;
A3=number/100%10;
A4=number/10%10;
A5=number%10;
write_com(0x80);//第1個數據的位置設定,第1行第1列
Delay1ms(10);
write_date(0x30+A1);//寫數據
Delay1ms(10);
write_date(0x30+A2);
Delay1ms(10);
write_date(0x30+A3);
Delay1ms(10);
write_date(0x30+A4);
Delay1ms(10);
write_date(0x30+A5);
Delay1ms(10);

write_com(0x87);//第6個數據'H'的位置,中間空85和86 二格
write_date('H');
Delay1ms(10);
write_date('z');
Delay1ms(10);
}
void main()//主程序很簡單
{
init();//初始化
while(1)//循環程序
{
dd=bb*256+cc;//0.5S的計數值
ee=2*dd;//換算為1秒鍾的計數值
if(aa==1)
{
if(TH0>12)//預判斷,50ms內TH0>12,1s內計數值將超過可計數的最大值65535
fm=0;//報警
}
display4(ee);//顯示
fm=1;//報警停止
}
}
void timer1()interrupt 3//注意:定時器1的中斷序號為3
{
aa++;
TH1=0x4c;//11.0592Mhz
TL1=0x5c;
if(aa==10)//中斷10次,共0.5S
{
TR0=0;//暫停計數
aa=0;
bb=TH0;//讀出計數器數據
cc=TL0;
TL0=0;//計數器清0
TH0=0;
TR0=1;//重新啟動
}
}

D. 單片機怎樣進行頻率采樣

如果被測信號頻率遠大於單片機工作頻率(機器周期),可以通過外部可編程分頻器降到單片機可以接受的頻率范圍。
如果被測信號頻率稍低於單片機工作頻率,可以採用單片機定時器從計數引腳輸入信號,程序設定計數門限時間的方法來測量頻率。
如果被測信號頻率遠低於單片機工作頻率,那麼可以採用信號輸入外部中斷引腳作為單片機定時器的計數門限時間,定時器以工作頻率計數來測量頻率。

E. pic單片機測量頻率

用LZ的方法,肯定會存在誤差。數字方式都會有誤差,誤差范圍可以接收就是好的設計。

用AD方法誤差形成的原因:

  1. 無法在正弦波周期極值點正好是采樣時刻而准確的采樣到這個極值數據。采樣點越多,精度才更高。

  2. 程序中程序執行、計算的時間沒有準確統計。

解決方法:

  1. 採用硬體方式,將正弦波轉成方波送如PIC的一個埠,程序中定時計數就可以了。運算速度快,精度好控制。編程可能也容易些。甚至可以用外圍電路組成0.1秒或者1秒閘門的計數器,程序中定時對計數器清零讀數就可以了。缺點是硬體投入大一些,電路復雜一些。

  2. 仍採用AD方式,也是可以的,需要在預測頻率的幾個周期內AD采樣點足夠多才能找出比較准確的極值點。這就需要AD的速度夠快,采樣的頻率要可知(知道每2個采樣點的時間間隔,或者一個數組的總時間消耗),程序上要效率高。

F. 如何利用單片機實現對正玄波信號頻率的測量

一樓的方法基本可行,不過有缺陷。
直接利用門電路整形,然後輸入單片機的引腳,這種方法只能檢測頻率不高的信號。對於標准51來說,最高也只能檢測幾百K的信號,上M就很為難了。
最好的辦法是,先把信號進行放大,然後進行過零比較和整形,把信號變成標準的方波,然後用一到兩級的計數器,把頻率降低,然後再輸入單片機。這種方法可以實現對10MHz級別信號的測頻。

G. 單片機如何檢測信號的頻率

如果被測信號頻率遠大於單片機工作頻率(機器周期),可以通過外部可編程分頻器降到單片機可以接受的頻率范圍。
如果被測信號頻率稍低於單片機工作頻率,可以採用單片機定時器從計數引腳輸入信號,程序設定計數門限時間的方法來測量頻率。
如果被測信號頻率遠低於單片機工作頻率,那麼可以採用信號輸入外部中斷引腳作為單片機定時器的計數門限時間,定時器以工作頻率計數來測量頻率。

H. 使用單片機測量頻率的方法有哪幾種,他們的原理是什麼

一般來說就是周期測量和頻率直接測量,周期測量是測量單周期時間, 進而計算出頻率;直接測量,固定時間內測量脈沖或周期數,用以頻率較高的信號

閱讀全文

與單片機檢測信號頻率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linux中命令大全 瀏覽:36
pic單片機學習網站 瀏覽:163
843除6的演算法 瀏覽:376
arduino編程視頻 瀏覽:744
pdf背景綠色 瀏覽:612
記事本dos命令 瀏覽:274
伺服器如何搭建多個節點 瀏覽:326
acx演算法 瀏覽:258
幽冥詭匠漫畫全集用什麼app可以看 瀏覽:1002
租用伺服器為什麼越來越慢 瀏覽:961
演算法創新就業方向 瀏覽:423
演算法最優解作者 瀏覽:869
通達信紅綠寶塔線指標源碼 瀏覽:668
app是什麼東西合法嗎 瀏覽:233
怎麼鎖app視頻教程 瀏覽:842
迅捷pdf注冊碼生成器 瀏覽:750
androidsdkosx 瀏覽:304
壓縮面膜紙熒光 瀏覽:842
app怎麼分身三個 瀏覽:746
電影bt下載源碼 瀏覽: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