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linux lvm能自動識別sdd和hdd嗎
一、總體思路:
分區成LVM格式(8e)——>創建PV——>創建VG——>創建LV——>格式化分區——>MOUNT分區——>e2fsadm調整LV大小
解釋幾個關鍵詞:
PV (Physical Volumn);——物理卷
LV(Logical Volumn);——邏輯卷
VG(Volumn Group);——卷組
PE(Physical Extend——物理塊 default 4M);
LE(Logical Extend——邏輯塊)
PE:LE=1:1(Normal)
二、LVM的結簡圖如下:
hda1 hdb1 sdc (PV:s 物理卷,一般為分區或整個硬碟)
\ | /
diskvg (VG 卷組由物理卷組成)
/ | \
usrlv rootlv varlv (LV:s 邏輯卷在卷組上創建)
| | |
ext2 reiserfs xfs (建立在邏輯卷上的文檔系統)
實例解釋內容:
PV: 實體分割區(Partition)/dev/had...
VG: 虛擬硬碟 /dev/vg_name
LV: 虛擬分割區 /dev/vg_name/lv_name
三、LVM詳細創建過程:
如有三個硬碟hda2(3G)/hdb2(3G)/hdc2(3G)/hdd2(3G)+hda1(100M boot分區)
1、創建分區:
#fdisk /dev/hda(..hdb..hdc..hdd) -----p---n--t--8e---p--w--- reboot
(分出hda2/hdb2/hdc2/hdd2各3G的LVM分區,分區格式為8e。)
2、創建物理卷(PV):
#pvcreate [-v] /dev/hda2 /dev/hdb2 /dev/hdc2 /dev/hdd2
(創建物理卷PV之前能夠通過#pvscan 查看是否有物理卷及其信息,如pvscan查看到現有PV(如/dev/hdb1、/dev/hdc1)屬於VG (如VG0),則能夠通過#pvdisplay /dev/hdb1查看現有LVM的情況。其中參數:-v 為顯示創建的全部過程,能夠省略。)
『貳』 WIN10下安裝linux,ssd+hdd如何分區比較好
裝windows 10的時候分區安裝,留出一些沒分區的硬碟空間,用來安裝Linux
裝Linux的時候再在安裝過程中分Linux的分區
『叄』 linux查看磁碟是ssd還是hdd
1、判斷cat /sys/block/*/queue/rotational的返回值。如果返回1則表示磁碟可旋轉,可以判斷是HDD;反之,如果返回0,則表示磁碟不可以旋轉,就有可能是SSD。
『肆』 Linux 查看HDD (磁碟)詳細信息的幾個方法
fdisk-l
lsblk
parted
『伍』 linux怎麼查看hdd linkspeed
參考:http://www.cyberciti.biz/faq/linux-command-to-find-sata-harddisk-link-speed/
dmesg | grep -i sata | grep 'link up'
Here is another example:
dmesg | grep -i --color ahci
dmesg | grep -i ahci | grep -i --color Gbps
Sample outputs:
[ 1.161418] ahci 0000:00:11.0: version 3.0
[ 1.161713] ahci 0000:00:11.0: irq 72 for MSI/MSI-X
[ 1.161776] ahci 0000:00:11.0: AHCI 0001.0300 32 slots 1 ports 6 Gbps 0x1 impl SATA mode
[ 1.161783] ahci 0000:00:11.0: flags: 64bit ncq sntf ilck pm led clo pmp fbs pio slum part
[ 1.162116] scsi0 : ahci
『陸』 想裝linux操作系統,自己買了紅旗linux的盤,bios的boot第一個設置成cd,第二個設置成hdd。
把第二個及後面的都關閉試試。只留第一個啟動項,遇到過類似情況,估計光碟或光碟機的問題,有時關機片刻再開又可以了,安裝後記得重新開啟,否則進不了系統。僅供參考。
『柒』 Linux如何格式化磁碟啊
磁碟雖然分好區了,但是還不能用,還需要在這每一個分區上格式化,所謂格式化,其實就是安裝文件系統,Windows下的文件系統有Fat32、NTFS,CentOS使用的文件系統為ext,之前centOS5版本使用ext3作為默認的文件系統,而CentOS6使用ext4作為默認的文件系統。
當用man查詢這四個命令的幫助文檔時,你會發現我們看到了同一個幫助文檔,這說明四個命令是一樣的。
指定文件系統格式為ext4,該命令等同於mkfs ext4 /dev/sdb5,以後我們遇到餘姚格式磁碟分區的時候,直接指定格式化為ext4即可,也可以根據操作系統的版本來決定格式化什麼格式。
選項:-b:分區時設定每個數據塊佔用空間大小,目前支持1024、2048以及4096 bytes每個塊。-i:設定inode的大小。-N:設定inode數量,有時使用默認的inode數不夠用,所以要自定設定inode數量。-c:在格式化前先檢測一下磁碟是否有問題,加上這個選項後會非常慢。
-L:預設該分區的標簽label。-j:建立ext3格式的分區,如果使用mkfs.ext3就不用加這個選項了。-t:用來指定什麼類型的文件系統,可以是ext2、ext3也可以是ext4。-m:格式化時,指定預留給管理員的磁碟比例,是一個百分比,只針對mke2fs命令。
注意:可以使用-L來指定標簽,標簽會在掛載磁碟的時候使用,另外也可以寫到配置文件里,關於格式化的這一部分,我建議除非有需求,否則不需要指定塊的大小,也就是說,你只需要記住這兩個選項:-t和-L即可。
格式化的種類
碟片格式化牽涉兩個不同的程序:低級與高級格式化。前者處理碟片表面格式化賦與磁片扇區數的特質;低級格式化完成後,硬體碟片控制器(disk controller)即可看到並使用低級格式化的成果;後者處理「伴隨著操作系統所寫的特定信息」。
低級格式化
低級格式化(Low-Level Formatting)又稱低層格式化或物理格式化(Physical Format),對於部分硬碟製造廠商,它也被稱為初始化(initialization)。最早,伴隨著應用CHS編址方法、頻率調制(FM)、改進頻率調制(MFM)等編碼方案的磁碟的出現,低級格式化被用於指代對磁碟進行劃分柱面、磁軌、扇區的操作。
現今,隨著軟盤的逐漸退出日常應用,應用新的編址方法和介面的磁碟的出現,這個詞已經失去了原本的含義,大多數的硬碟製造商將低級格式化(Low-Level Formatting)定義為創建硬碟扇區(sector)使硬碟具備存儲能力的操作。現在,人們對低級格式化存在一定的誤解,多數情況下,提及低級格式化,往往是指硬碟的填零操作。
對於一張標準的1.44 MB軟盤,其低級格式化將在軟盤上創建160個磁軌(track)(每面80個),每磁軌18個扇區(sector),每扇區512位位組(byte);共計1,474,560位組。需要注意的是:軟盤的低級格式化通常是系統所內置支持的。通常情況下,對軟盤的格式化操作即包含了低級格式化操作和高級格式化操作兩個部分。
高級格式化
高級格式化又稱邏輯格式化,它是指根據用戶選定的文件系統(如FAT12、FAT16、FAT32、NTFS、EXT2、EXT3等),在磁碟的特定區域寫入特定數據,以達到初始化磁碟或磁碟分區、清除原磁碟或磁碟分區中所有文件的一個操作。
高級格式化包括對主引導記錄中分區表相應區域的重寫、根據用戶選定的文件系統,在分區中劃出一片用於存放文件分配表、目錄表等用於文件管理的磁碟空間,以便用戶使用該分區管理文件。
格式化(format)是指對磁碟或磁碟中的分區(partition)進行初始化的一種操作,這種操作通常會導致現有的磁碟或分區中所有的文件被清除。格式化通常分為低級格式化和高級格式化。如果沒有特別指明,對硬碟的格式化通常是指高級格式化,而對軟盤的格式化則通常同時包括這兩者。
Linux下添加新硬碟及分區格式化要點:在為主機添加硬碟前,首先要了解linux系統下對硬碟和分區的命名方法。
在Linux下對IDE的設備是以hd命名的,第一個ide設備是hda,第二個是hdb。依此類推。一般主板上有兩個IDE介面,一共可以安裝四個IDE設備。主IDE上的兩個設備分別對應hda和hdb,第二個IDE口上的兩個設備對應hdc和hdd。
一般硬碟安裝在主IDE的主介面上,所以是hda;光碟機一般安裝在第二個IDE的主介面上,所以是hdc(應為hdb是用來命名主IDE上的從介面)。
SCSI介面設備是用sd命名的,第一個設備是sda,第二個是sdb。依此類推。分區是用設備名稱加數字命名的。例如hda1代表hda這個硬碟設備上的第一個分區。
每個硬碟最多可以有四個主分區,作用是用1-4命名硬碟的主分區。邏輯分區是從5開始的,每多一個分區,數字加一就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