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的電動車控制器基本都用哪些單片機比
1、主電源引腳vss和vcc
①
vss接地
②
vcc正常操作時為+5伏電源
2、外接晶振引腳xtal1和xtal2
①
xtal1內部振盪電路反相放大器的輸入端,是外接晶體的一個引腳。當採用外部振盪器時,此引腳接地。
②
xtal2內部振盪電路反相放大器的輸出端。是外接晶體的另一端。當採用外部振盪器時,此引腳接外部振盪源。
3、控制或與其它電源復用引腳rst/vpd,ale/
,
和
/vpp
①
rst/vpd
當振盪器運行時,在此引腳上出現兩個機器周期的高電平(由低到高跳變),將使單片機復位
在vcc掉電期間,此引腳可接
圖2-9
8051引腳排列圖
上備用電源,由vpd向內部提供備用電源,以保持內部ram中的數據。
②
ale/
正常操作時為ale功能(允許地址鎖存)提供把地址的低位元組鎖存到外部鎖存器,ale
引腳以不變的頻率(振盪器頻率的
)周期性地發出正脈沖信號。因此,它可用作對外輸出的時鍾,或用於定時目的。但要注意,每當訪問外部數據存儲器時,將跳過一個ale脈沖,ale
端可以驅動(吸收或輸出電流)八個lsttl電路。
對於eprom型單片機,在eprom編程期間,此引腳接收編程脈沖(
功能)
③
外部程序存儲器讀選通信號輸出端,在從外部程序存儲取指令(或數據)期間,
在每個機器周期內兩次有效。
同樣可以驅動八lsttl輸入。
④
/vpp
、
/vpp為內部程序存儲器和外部程序存儲器選擇端。當
/vpp為高電平時,訪問內部程序存儲器,當
/vpp
為低電平時,則訪問外部程序存儲器。
對於eprom型單片機,在eprom編程期間,此引腳上加21伏eprom編程電源(vpp)。
4、輸入/輸出引腳p0.0
-
p0.7,p1.0
-
p1.7,p2.0
-
p2.7,p3.0
-
p3.7。
①
p0口(p0.0
-
p0.7)是一個8位漏極開路型雙向i/o口,在訪問外部存儲器時,它是分時傳送的低位元組地址和數據匯流排,p0口能以吸收電流的方式驅動八個lsttl負載。
②
p1口(p1.0
-
p1.7)是一個帶有內部提升電阻的8位準雙向i/o口。能驅動(吸收或輸出電流)四個lsttl負載。。
③
p2口(p2.0
-
p2.7)是一個帶有內部提升電阻的8位準雙向i/o口,在訪問外部存儲器時,它輸出高8位地址。p2口可以驅動(吸收或輸出電流)四個lsttl負載。
④
p3口(p3.0
-
p3.7)是一個帶有內部提升電阻的8位準雙向i/o口。能驅動(吸收或輸出電流)四個lsttl負載
回答人的補充
2009-12-04
15:19
㈡ 汽車電腦板是什麼有什麼作用
汽車的電腦板是指車上的ECU,可以依照不同的行駛狀態來供給適當的油料,調整點火角度與時機,負責控制各種電子配備,對於車輛來說,ECU相當於人體的大腦,負責接受各種信號。
電腦板(Controlboardorcontrolpanel)別名電腦控制板、控制模塊、電路控制板、電控板,指電腦控制器的核心元件,通常由硬體和軟體組成,用於空調、電梯、樓宇自控等大型設備和系統自動化控制。
目前汽車電腦已經得到了廣泛的應用,例如車身電腦、發動機電腦、變速器電腦以及abs電腦等。雖然不同車型上配置的電腦數量和類型不盡相同,但總的發展趨勢是用一台主電腦處理大多數感測器的輸入信號,用一些較小的電子控制單元控制其他系統。
汽車電腦的構成:
汽車電腦的主要部分是單片機,單片機是一塊集成了微處理器(CPU)、存儲器以及輸入和輸出介面的電路板。微處理器是單片機的核心部件,微處理器將輸入模擬信號轉化為數字信號,並根據存儲的參考數據進行對比處理,計算出輸出值,輸出信號經過功率放大後控制執行器。
汽車電腦的特點:
(1)汽車需要在不同的道路和氣候條件下行駛,汽車電腦的工作環境較差,經常需要承受振動以及溫度和濕度的變化。汽車電腦的電源電壓變化較大,而且還受到車內外電磁波的干擾,因此汽車電腦需要很高的可靠性和對環境的耐久性。
(2) 汽車電腦必須具有足夠的智能化,具有自診斷和檢測能力,能及時發現系統中存在的故障,並存儲故障碼,告知維修人員故障可能存在的部位,以便於維修。例如安全氣囊在關鍵時刻必須要及時、正確、迅速地打開,但在大多數時候氣囊是處於待命狀態,因此安全氣囊電腦必須具有自檢能力,不斷確認氣囊系統是否正常工作。
(3)除少數例外,所有汽車電腦都使用5V電源驅動其感測器。在電子工業中,5V電壓幾乎普遍作為傳送信息的標准。這個電壓對傳送可靠性來說已經足夠高,而對電腦晶元的安全性來說足夠低,而且使用計算機工業標准電壓,對於汽車製造商來說會使電子零部件製造規范而且成本低。
㈢ 汽車單片機是什麼東西,能幹什麼用
單片機又稱單片微控制器,它不是完成某一個邏輯功能的晶元,而是把一個計算機系統集成到一個晶元上。概括的講:一塊晶元就成了一台計算機。它的體積小、質量輕、價格便宜、為學習、應用和開發提供了便利條件。同時,學習使用單片機是了解計算機原理與結構的最佳選擇。
可以說,二十世紀跨越了三個「電」的時代,即電氣時代、電子時代和現已進入的電腦時代。不過,這種電腦,通常是指個人計算機,簡稱PC機。它由主機、鍵盤、顯示器等組成(如圖1所示)。還有一類計算機,大多數人卻不怎麼熟悉。這種計算機就是把智能賦予各種機械的單片機(亦稱微控制器)。顧名思義,這種計算機的最小系統只用了一片集成電路,即可進行簡單運算和控制。因為它體積小,通常都藏在被控機械的「肚子」里。它在整個裝置中,起著有如人類頭腦的作用,它出了毛病,整個裝置就癱瘓了。現在,這種單片機的使用領域已十分廣泛,如智能儀表、實時工控、通訊設備、導航系統、家用電器等。各種產品一旦用上了單片機,就能起到使產品升級換代的功效,常在產品名稱前冠以形容詞——「智能型」,如智能型洗衣機等。現在有些工廠的技術人員或其它業余電子開發者搞出來的某些產品,不是電路太復雜,就是功能太簡單且極易被仿製。究其原因,可能就卡在產品未使用單片機或其它可編程邏輯器件上
㈣ 汽車上CPU上都有哪些單片機
單片機是指一個集成在一塊晶元上的完整計算機系統。盡管他的大部分功能集成在一塊小晶元上,但是它具有一個完整計算機所需要的大部分部件:CPU、內存、內部和外部匯流排系統,目前大部分還會具有外存。同時集成諸如通訊介面、定時器,實時時鍾等外圍設備。而現在最強大的單片機系統甚至可以將聲音、圖像、網路、復雜的輸入輸出系統集成在一塊晶元上。 單片機也被稱為微控制器(Microcontroler),是因為它最早被用在工業控制領域。單片機由晶元內僅有CPU的專用處理器發展而來。最早的設計理念是通過將大量外圍設備和CPU集成在一個晶元中,使計算機系統更小,更容易集成進復雜的而對提及要求嚴格的控制設備當中。INTEL的Z80是最早按照這種思想設計出的處理器,從此以後,單片機和專用處理器的發展便分道揚鑣。
㈤ 汽車電腦是否就是單片機,如果不是二者有什麼關系
汽車電腦是一種口頭說法。一般地看法是汽車電腦要有操作系統,能夠安裝應用軟體,比如導航地圖、倒車影像、音視頻處理播放等,有人機交互界面和介面。而單片機在汽車里主要負責模塊化、功能化的感測器數據採集、信號傳輸和機構的直接控制,數據的處理交給電腦來完成,某些處理結果交給單片機來進行末端控制。
㈥ 做基於51單片機的超聲波避障小車方案,還有詳細元器件清單!要詳細的 謝謝
51單片機一個,20或30pf的電容4個,小車一個,L298N電機驅動2個,7V或12V鋰電池一個,晶振2個,杜邦線40根,烙鐵,焊錫絲,超聲波模塊,LED燈若干,舵機一個。
方案很簡單,上述元件做好51最小系統,淘寶買超聲波模塊,有51示例代碼,直接拿來用,這樣你可以取得小車和障礙物的距離了,然後,組裝小車,把7v鋰電池直接接L298N上,L298有轉出5V的插針介面,用它轉出的5v電壓給單片機和超聲波模塊供電,然後淘寶買舵機要參考代碼,當發現前方有障礙後,減速,單片機控制舵機轉動一個角度,避過障礙,至於驅動小車的話,用單片機產生11KHZ的PWM輸出到L298N上,把小車電機也接到L298上,這個可以看L298的說明書,淘寶商家會給你的。大體就是這樣
㈦ 智能新能源汽車單片機與傳統汽車單片機的區別
一、驅動汽車使用的能量不同。 傳統燃油車要想讓汽車跑,必須添加燃油,不管是柴油還是汽油。 純電動汽車使用的能量是電力。它的電力來源於汽車電池的儲備。
二、排放標准不同。 燃油車的排放物當中包含大量的廢氣。廢氣當中包含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硫化物、鉛、鎘等重金屬物和一些微粒子,排放到大氣之後,會對大氣造成污染。 純電動汽車行駛的時候並沒有廢氣的產生。屬於節能環保車型。但是並不代表它對環境沒有污染,因為它的電池也是有使用壽命的。電池使用完畢之後,如果處理不當,也會出現污染環境的問題。
三、出行方式有了不同。 燃油車出行只要沒有了在路上就可以選擇加油站加油。跑長途跑高速都不用擔心燃料的問題。因為服務區之類的加油站還是非常多的,覆蓋面非常廣。 純電動車出行,如果跑長途跑高速,那麼就需要考慮里程問題,里程越長,對純電動汽車考驗越大。基礎設施,比如充電樁,並沒有覆蓋那麼廣。所以在出行方面可能不如燃油車那麼方便。
四、體驗不同 傳統燃油車是利用熱效率轉化成動力。在低速起步的時候,沒有純電動汽車扭矩大,電動車起步快,加速快,哪怕是在擁堵的城市之內,電動車的乘坐舒適度要比燃油車要好。電動車的噪音要比燃油車噪音小很多。 總結:傳統燃油車和新能源純電動汽車,它們的不同之處還是有許多的。比如說購車之後上牌的問題。傳統燃油車需要排隊等號。而新能源汽車可以直接免費上牌。諸多的不同也就導致了車型的多樣性。能滿足人們購車需求的電動車越來越多。因為趨勢不可逆。
㈧ 單片機是什麼
單片機是典型的嵌入式微控制器(Microcontroller Unit),由運算器,控制器,存儲器,輸入輸出設備等構成,相當於一個微型的計算機。與應用在個人電腦中的通用型微處理器相比,它更強調自供應(不用外接硬體)和節約成本。它的最大優點是體積小,可放在儀表內部,但存儲量小,輸入輸出介面簡單,功能較低。由於其發展非常迅速,舊的單片機的定義已不能滿足,所以在很多應用場合被稱為范圍更廣的微控制器;已經從上世紀80年代的4位、8位單片機,發展到現在的32位甚至64位的高速單片機。[1]
中文名
單片機
外文名
Microcontroller Unit
性質
嵌入式微控制器
優點
體積小、質量輕、價格便宜
組成
運算器、控制器、存儲器、輸入輸出設備
種類
3種
類別
電路晶元
相關概述
單片微型計算機簡稱單片機,是典型的嵌入式微控制器(Microcontroller Unit), 常用英文字母的縮寫MCU表示單片機。單片機又稱單片微控制器,它不是完成某一個邏輯功能的晶元,而是把一個計算機系統集成到一個晶元上。單片機由運算器,控制器,存儲器,輸入輸出設備構成,相當於一個微型的計算機(最小系統),和計算機相比,單片機缺少了外圍設備等。概括的講:一塊晶元就成了一台計算機。它的體積小、質量輕、價格便宜、為學習、應用和開發提供了便利條件。同時,學習使用單片機是了解計算機原理與結構的最佳選擇。它最早是被用在工業控制領域。
單片機
由於單片機在工業控制領域的廣泛應用,單片機由僅有CPU的專用處理器晶元發展而來。最早的設計理念是通過將大量外圍設備和CPU集成在一個晶元中,使計算機系統更小,更容易集成進復雜的而對體積要求嚴格的控制設備當中。
INTEL的8080是最早按照這種思想設計出的處理器,當時的單片機都是8位或4位的。其中最成功的是INTEL的8051,此後在8051上發展出了MCS51系列單片機系統。因為簡單可靠而性能不錯獲得了很大的好評。盡管2000年以後ARM已經發展出了32位的主頻超過300M的高端單片機,直到現在基於8051的單片機還在廣泛的使用。在很多方面單片機比專用處理器更適合應用於嵌入式系統,因此它得到了廣泛的應用。事實上單片機是世界上數量最多處理器,隨著單片機家族的發展壯大,單片機和專用處理器的發展便分道揚鑣。
現代人類生活中所用的幾乎每件有電子器件的產品中都會集成有單片機。手機、電話、計算器、家用電器、電子玩具、掌上電腦以及滑鼠等電子產品中都含有單片機。 汽車上一般配備40多片單片機,復雜的工業控制系統上甚至可能有數百片單片機在同時工作。
應用分類
單片機作為計算機發展的一個重要分支領域,根據發展情況,從不同角度單片機大致可以分為通用型/專用型、匯流排型/非匯流排型及工控型/家電型。
通用/專用型
這是按單片機適用范圍來區分的。例如,80C51是通用型單片機,它不是為某種專用途設計的;專用型單片機是針對一類產品甚至某一個產品設計生產的,例如為了滿足電子體溫計的要求,在片內集成ADC介面等功能的溫度測量控制電路。
匯流排型/非匯流排型
這是按單片機是否提供並行匯流排來區分的。匯流排型單片機普遍設置有並行地址匯流排、數據匯流排、控制匯流排,這些引腳用以擴展並行外圍器件都可通過串列口與單片機連接,另外,許多單片機已把所需要的外圍器件及外設介面集成一片內,因此在許多情況下可以不要並行擴展匯流排,大大減省封裝成本和晶元體積,這類單片機稱為非匯流排型單片機。
工控型/家用型
這是按照單片機大致應用的領域進行區分的。一般而言,工控型定址范圍大,運算能力強;用於家電的單片機多為專用型,通常是小封裝、低價格,外圍器件和外設介面集成度高。 顯然,上述分類並不是惟一的和嚴格的。例如,80C51類單片機既是通用型又是匯流排型,還可以作工控用。
相關歷史
單片機誕生於20世紀70年代末,經歷了SCM、MCU、SoC三大階段。
起初模型
單片機
SCM即單片微型計算機(Single Chip Microcomputer)階段,主要是尋求最佳的單片形態嵌入式系統的最佳體系結構。「創新模式」獲得成功,奠定了SCM與通用計算機完全不同的發展道路。在開創嵌入式系統獨立發展道路上,Intel公司功不可沒。
MCU即微控制器(Micro Controller Unit)階段,主要的技術發展方向是:不斷擴展滿足嵌入式應用時,對象系統要求的各種外圍電路與介面電路,突顯其對象的智能化控制能力。它所涉及的領域都與對象系統相關,因此,發展MCU的重任不可避免地落在電氣、電子技術廠家。從這一角度來看,Intel逐漸淡出MCU的發展也有其客觀因素。在發展MCU方面,最著名的廠家當數Philips公司。
Philips公司以其在嵌入式應用方面的巨大優勢,將MCS-51從單片微型計算機迅速發展到微控制器。因此,當我們回顧嵌入式系統發展道路時,不要忘記Intel和Philips的歷史功績。
SoC即嵌入式系統(System on Chip)尋求應用系統在晶元上的最大化解決使得專用單片機的發展自然形成了SoC化趨勢。隨著微電子技術、IC設計、EDA工具的發展,基於SoC的單片機應用系統設計會有越來越大的發展。因此,對單片機的理解可以從單片微型計算機、單片微控制器延伸到單片應用系統。
單片機發展史
1971年intel公司研製出世界上第一個4位的微處理器;Intel公司的霍夫研製成功世界上第一塊4位微處理器晶元Intel 4004,標志著第一代微處理器問世,微處理器和微機時代從此開始。因發明微處理器,霍夫被英國《經濟學家》雜志列為「二戰以來最有影響力的7位科學家」之一 。
1971年11月,Intel推出MCS-4微型計算機系統(包括4001 ROM晶元、4002 RAM晶元、4003移位寄存器晶元和4004微處理器 )其中4004包含2300個晶體管,尺寸規格為3mm×4mm,計算性能遠遠超過當年的ENIAC,最初售價為200美元。
1972年4月,霍夫等人開發出第一個8位微處理器Intel 8008。由於8008採用的是P溝道MOS微處理器,因此仍屬第一代微處理器。
1973年intel公司研製出8位的微處理器8080;1973年8月,霍夫等人研製出8位微處理器Intel 8080,以N溝道MOS電路取代了P溝道,第二代微處理器就此誕生。
主頻2MHz的8080晶元運算速度比8008快10倍,可存取64KB存儲器,使用了基於6微米技術的6000個晶體管,處理速度為0.64MIPS(Million Instructions Per Second )。
1975年4月,MITS發布第一個通用型Altair 8800,售價375美元,帶有1KB存儲器。這是世界上第一台微型計算機。
1976年intel公司研製出MCS-48系列8位的單片機,這也是單片機的問世。Zilog公司於1976年開發的Z80微處理器,廣泛用於微型計算機和工業自動控制設備。當時,Zilog、Motorola和Intel在微處理器領域三足鼎立。
20世紀80年代初,Intel公司在MCS-48系列單片機的基礎上,推出了MCS-51系列8位高檔單片機。MCS-51系列單片機無論是片內RAM容量,I/O口功能,系統擴展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提高。
㈨ 汽車哪些部位採用了單片機
單片機是指一個集成在一塊晶元上的完整計算機系統。盡管他的大部分功能集成在一塊小晶元上,但是它具有一個完整計算機所需要的大部分部件:CPU、內存、內部和外部匯流排系統,目前大部分還會具有外存。
同時集成諸如通訊介面、定時器,實時時鍾等外圍設備。而現在最強大的單片機系統甚至可以將聲音、圖像、網路、復雜的輸入輸出系統集成在一塊晶元上。 單片機也被稱為微控制器(Microcontroler),是因為它最早被用在工業控制領域。
單片機由晶元內僅有CPU的專用處理器發展而來。最早的設計理念是通過將大量外圍設備和CPU集成在一個晶元中,使計算機系統更小,更容易集成進復雜的而對提及要求嚴格的控制設備當中。INTEL的Z80是最早按照這種思想設計出的處理器,從此以後,單片機和專用處理器的發展便分道揚鑣。
單片機又稱單片微控制器,它不是完成某一個邏輯功能的晶元,而是把一個計算機系統集成到一個晶元上。相當於一個微型的計算機,和計算機相比,單片機只缺少了I/O設備。概括的講:一塊晶元就成了一台計算機。它的體積小、質量輕、價格便宜、為學習、應用和開發提供了便利條件。同時,學習使用單片機是了解計算機原理與結構的最佳選擇。
單片機的使用領域已十分廣泛,如智能儀表、實時工控、通訊設備、導航系統、家用電器等。
㈩ 汽車電子技術是學什麼的
汽車電子技術專業學生除了學習必要的基本理論知識外,著重學習汽車電控系統和電子電器設備,模擬和數字電路等職業技能的實踐和實訓。
汽車電子技術專業培養從事汽車等各類機動車的電器與電路的運行、調試、維修與技術管理等工作的高級技術應用性專門人才。
專業核心課程與主要實踐環節:機械設計基礎、發動機原理與汽車理論、電工技術、電子技術、汽車電子控制技術、汽車性能與實驗、汽車運用與維修、機械設計基礎課程設計、汽車拆裝、汽車修理、汽車性能實驗、汽車電子控制部件檢測與調試、生產實習、畢業實習與畢業設計等,以及各校的主要特色課程和實踐環節。
汽車電子技術專業畢業生主要面向製造、汽車維修和汽車電子控制部件製造部門,從事汽車電子技術的檢測、實驗、維修與技術服務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