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在linux/unix操作系統中用什麼命令可以向一個進程發送信號
使用kill命令向進程發信號。
例如,你想向進程「a.out」發送USR1信號,如下所示。
$ ps -C a.out
$ ps -C a.out
PID TTY TIME CMD
PID TTY TIME CMD
3699 pts/1 00:00:00 a.out
3699 pts/1 00:00:00 a.out
② 總結:linux進程間通信的幾種機制的比較及適
1 管道(Pipe)及有名管道(namedpipe):
管道可用於具有親緣關系進程間的通信,有名管道克服了管道沒有名字的限制,因此,除具有管道所具有的功能外,它還允許無親緣關系進程間的通信;
2 信號(Signal):
信號是比較復雜的通信方式,用於通知接受進程有某種事件發生,除了用於進程間通信外,進程還可以發送信號給進程本身;linux除了支持Unix早期信號語義函數sigal外,還支持語義符合Posix.1標準的信號函數sigaction(實際上,該函數是基於BSD的,BSD為了實現可靠信號機制,又能夠統一對外介面,用sigaction函數重新實現了signal函數);
3 報文(Message)隊列(消息隊列):
消息隊列是消息的鏈接表,包括Posix消息隊列systemV消息隊列。有足夠許可權的進程可以向隊列中添加消息,被賦予讀許可權的進程則可以讀走隊列中的消息。消息隊列克服了信號承載信息量少,管道只能承載無格式位元組流以及緩沖區大小受限等缺點。
4 共享內存:
使得多個進程可以訪問同一塊內存空間,是最快的可用IPC形式。是針對其他通信機制運行效率較低而設計的。往往與其它通信機制,如信號量結合使用,來達到進程間的同步及互斥。
5 信號量(semaphore):
主要作為進程間以及同一進程不同線程之間的同步手段。
6 套介面(Socket):
更為一般的進程間通信機制,可用於不同機器之間的進程間通信。起初是由Unix系統的BSD分支開發出來的,但現在一般可以移植到其它類Unix系統上:Linux和SystemV的變種都支持套接字。
③ linux進程可以向自己發信號嗎
kill函數用來發送信號給指定的進程,在Shell下輸入man 2 kill可獲取其函數原型如下:#include <sys/types.h>
#include <signal.h>
int kill(pid_t pid,int sig);
該函數的行為與第一個參數pid的取值有關,第二個參數sig表示信號編號。
如果pid是正數,則發送信號sig給進程號為pid的進程;
如果pid為0,則發送信號sig給當前進程所屬進程組里的所有進程;
如果pid為-1,則把信號sig廣播至系統內除1號進程(init進程)和自身以外的所有進程;
如果pid是-1還小的負數,則發送信號sig給屬於進程組-pid的所有進程。
如果參數sig是0,則kill()仍執行正常的錯誤檢查,但不發送信號。可以利用這一點來確定某進程是否有權向另外一個進程發送信號。如果向一個並不存在的進程發送空信號,則kill()返回-1,errno則被設置為ESRCH。
函數執行成功返回0,當有錯誤發生時則返回-1,錯誤代碼存入errno中,詳細的錯誤代碼說明請參考man手冊。
注意:只有具有root許可權的進程才能向其他任一進程發送信號,非root許可權的進程只能向屬於同一個組或同一個用戶的進程發送信號。
更簡單的方法是通過進程名給進程發信號。比如你的進程名是 aproc,你自己定義一個信號量18,那麼:
#include <signal.h>
#include <stdio.h>
#include <stdlib.h>
#include <unistd.h>
char cmd[256]=""; int sig = 18;
char procname[]="aproc";
sprintf(cmd, "killall -%d %s\n", sig, procname);
system(cmd);
就能給特定進程發信號了
充分利用system函數,可以簡化很多編程工作量,比如查IP地址、查硬碟目錄、查磁碟空間等等,編程很麻煩的事都能用system處理,相當於在程序里調用SHELL
④ linux關機和重啟會給運行中的進程發送信號嗎
會的,會發送2個信號:先發送SIGTERM信號,再發送SIGKILL信號,你在進程中如果設置捕獲這2個信號就可以監測到系統關機或重啟。。。
⑤ linux系統的進程間通信有哪幾種方式
一、方式
1、管道(Pipe)及有名管道( mkpipe):
管道可用於具有親緣關系進程間的通信,有名管道克服了管道沒有名字的限制,因此,除具有管道所具有的功能外,它還允許無親緣關系進程間的通信;
2、信號(Signal):
信號是比較復雜的通信方式,用於通知接受進程有某種事件發生,除了用於進程間通信外,進程還可以發送信號給進程本身。
linux除了支持Unix早期信號語義函數sigal外,還支持語義符合Posix.1標準的信號函數sigaction。
實際上,該函數是基於BSD的,BSD為了實現可靠信號機制,又能夠統一對外介面,用sigaction函數重新實現了signal函數。
3、消息隊列(Message):
消息隊列是消息的鏈接表,包括Posix消息隊列system V消息隊列。有足夠許可權的進程可以向隊列中添加消息,被賦予讀許可權的進程則可以讀走隊列中的消息。消息隊列克服了信號承載信息量少,管道只能承載無格式位元組流以及緩沖區大小受限等缺點。
4、共享內存:
使得多個進程可以訪問同一塊內存空間,是最快的可用IPC形式。是針對其他通信機制運行效率較低而設計的。往往與其它通信機制,如信號量結合使用,來達到進程間的同步及互斥。
5、信號量(semaphore):
主要作為進程間以及同一進程不同線程之間的同步手段。
6、套介面(Socket):
更為一般的進程間通信機制,可用於不同機器之間的進程間通信。起初是由Unix系統的BSD分支開發出來的,但現在一般可以移植到其它類Unix系統上:Linux和System V的變種都支持套接字。
二、概念
進程間通信概念:
IPC—-InterProcess Communication
每個進程各自有不同的用戶地址空間,任何一個進程的全局變數在另一個進程中都看不到所以進程之間要交換數據必須通過內核。
在內核中開辟一塊緩沖區,進程1把數據從用戶空間拷到內核緩沖區,進程2再從內核緩沖區把數據讀走,內核提供的這種機制稱為進程間通信。
(5)linux進程發送信號擴展閱讀
1)無名管道:
管道是半雙工的,數據只能向一個方向流動;需要雙方通信時,需要建立起兩個管道;只能用於父子進程或者兄弟進程之間(具有親緣關系的進程)。
管道對於管道兩端的進程而言,就是一個文件,但它不是普通的文件,它不屬於某種文件系統,構成兩進程間通信的一個媒介。
數據的讀出和寫入:一個進程向管道中寫的內容被管道另一端的進程讀出。寫入的內容每次都添加在管道緩沖區的末尾,並且每次都是從緩沖區的頭部讀出數據。
2)有名管道:
不同於管道之處在於它提供一個路徑名與之關聯,以FIFO的文件形式存在於文件系統中。這樣,即使與FIFO的創建進程不存在親緣關系的進程,只要可以訪問該路徑,就能夠彼此通過FIFO相互通信(能夠訪問該路徑的進程以及FIFO的創建進程之間)。
因此,通過FIFO不相關的進程也能交換數據。值得注意的是,FIFO嚴格遵循先進先出(first in first out),對管道及FIFO的讀總是從開始處返回數據,對它們的寫則把數據添加到末尾。它們不支持諸如lseek()等文件定位操作。
⑥ linux系統上信號發送和信號接收講解
用於進程間通信,通信機制由操作系統保證,比較穩定。
在linux中可以通過kill -l查看所有信號的類型。
kill -信號類型 進程ID
int kill(pid_t pid, int sig);
入參pid :
pid > 0: 發送信號給指定的進程。
pid = 0: 發送信號給 與調用kill函數進程屬於同一進程組的所有進程。
pid < 0: 取|pid|發給對應進程組。
pid = -1:發送給進程有許可權發送的系統中所有進程。
sig :信號類型。
返回值 :成功:0;失敗:-1 (ID非法,信號非法,普通用戶殺init進程等權級問題),設置errno
以OpenHarmony源碼為例,應用ANR後,AbilityManagerService會通知應用mp堆棧信息,就是通過信號量做的。
頭文件位置 :
include <signal.h>
函數解釋 :
typedef void (*sighandler_t)(int);
sighandler_t signal(int signum, sighandler_t handler);
當接收到指定的信號signum時,就會跳轉到參數handler指定的函數執行。其中handler的入參是信號值。
函數原型 :
signum參數指出要捕獲的信號類型,act參數指定新的信號處理方式,oldact參數輸出先前信號的處理方式(如果不為NULL的話)。
sigaction結構體
sa_handler 信號處理函數
sa_mask 在處理該信號時可以暫時將sa_mask 指定的信號集擱置
sa_flags 指定一組修改信號行為的標志。 它由以下零個或多個的按位或組成
SA_RESETHAND:當調用信號處理函數時,將信號的處理函數重置為預設值SIG_DFL
SA_RESTART:如果信號中斷了進程的某個系統調用,則系統自動啟動該系統調用
SA_NODEFER :一般情況下, 當信號處理函數運行時,內核將阻塞該給定信號。但是如果設置了 SA_NODEFER標記, 那麼在該信號處理函數運行時,內核將不會阻塞該信號
sa_restorer 是一個替代的信號處理程序,當設置SA_SIGINFO時才會用它。
相關函數
int sigemptyset( sigset_t *set);
sigemptyset()用來將參數set信號集初始化並清空。
執行成功則返回0,如果有錯誤則返回-1。
完整示例
⑦ linux 下進程間通過信號進行通信的具體實現過程
kill函數用來發送信號給指定的進程,在Shell下輸入man 2 kill可獲取其函數原型如下:
#include <sys/types.h>
#include <signal.h>
int kill(pid_t pid,int sig);
該函數的行為與第一個參數pid的取值有關,第二個參數sig表示信號編號。
如果pid是正數,則發送信號sig給進程號為pid的進程;
如果pid為0,則發送信號sig給當前進程所屬進程組里的所有進程;
如果pid為-1,則把信號sig廣播至系統內除1號進程(init進程)和自身以外的所有進程;
如果pid是-1還小的負數,則發送信號sig給屬於進程組-pid的所有進程。
如果參數sig是0,則kill()仍執行正常的錯誤檢查,但不發送信號。可以利用這一點來確定某進程是否有權向另外一個進程發送信號。如果向一個並不存在的進程發送空信號,則kill()返回-1,errno則被設置為ESRCH。
函數執行成功返回0,當有錯誤發生時則返回-1,錯誤代碼存入errno中,詳細的錯誤代碼說明請參考man手冊。
注意:只有具有root許可權的進程才能向其他任一進程發送信號,非root許可權的進程只能向屬於同一個組或同一個用戶的進程發送信號。
更簡單的方法是通過進程名給進程發信號。比如你的進程名是 aproc,你自己定義一個信號量18,那麼:
#include <signal.h>
#include <stdio.h>
#include <stdlib.h>
#include <unistd.h>
char cmd[256]=""; int sig = 18;
char procname[]="aproc";
sprintf(cmd, "killall -%d %s\n", sig, procname);
system(cmd);
就能給特定進程發信號了
充分利用system函數,可以簡化很多編程工作量,比如查IP地址、查硬碟目錄、查磁碟空間等等,編程很麻煩的事都能用system處理,相當於在程序里調用SHELL
⑧ linux系統下進程的信號處理流程是怎麼樣的
kill函數用來發送信號給指定的進程,在Shell下輸入man 2 kill可獲取其函數原型如下: #include <sys/types.h> #include <signal.h> int kill(pid_t pid,int sig); 該函數的行為與第一個參數pid的取值有關,第二個參數sig表示信號編號。 如果pid是正數,則發送信號sig給進程號為pid的進程; 如果pid為0,則發送信號sig給當前進程所屬進程組里的所有進程; 如果pid為-1,則把信號sig廣播至系統內除1號進程(init進程)和自身以外的所有進程; 如果pid是-1還小的負數,則發送信號sig給屬於進程組-pid的所有進程。 如果參數sig是0,則kill()仍執行正常的錯誤檢查,但不發送信號。可以利用這一點來確定某進程是否有權向另外一個進程發送信號。如果向一個並不存在的進程發送空信號,則kill()返回-1,errno則被設置為ESRCH。 函數執行成功返回0,當有錯誤發生時則返回-1,錯誤代碼存入errno中,詳細的錯誤代碼說明請參考man手冊。 注意:只有具有root許可權的進程才能向其他任一進程發送信號,非root許可權的進程只能向屬於同一個組或同一個用戶的進程發送信號。 更簡單的方法是通過進程名給進程發信號。比如你的進程名是 aproc,你自己定義一個信號量18,那麼: #include <signal.h> #include <stdio.h> #include <stdlib.h> #include <unistd.h> char cmd[256]=""; int sig = 18; char procname[]="aproc"; sprintf(cmd, "killall -%d %s\n", sig, procname); system(cmd); 就能給特定進程發信號了 充分利用system函數,可以簡化很多編程工作量,比如查IP地址、查硬碟目錄、查磁碟空間等等,編程很麻煩的事都能用system處理,相當於在程序里調用SHE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