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操作系統 > linux開機自動載入模塊

linux開機自動載入模塊

發布時間:2022-09-08 18:46:19

A. 我想開機載入所有scsi模塊在/etc/modprobe.conf中應該怎麼做

8.3.2 modprobe命令

modprobe命令主要用於在linux 2.6內核中載入和刪除Linux內核模塊。通過此命令用戶可以輕松地載入和刪除Linux內核模塊,同時使用此命令載入Linux內核模塊時,Linux內核會自動解決內核模塊之間的依賴關系,將相互依賴的模塊自動載入,如下所示:

1) 載入RAID1陣列級別模塊:

[root@rhel5 boot]# modprobe raid1
2) 顯示已載入的RAID1陣列級別模塊:

[root@rhel5 boot]# lsmod |grep raid1
raid1 25153 0
3) 刪除RAID1陣列級別模塊:

[root@rhel5 boot]# modprobe -r raid1
4) 顯示RAID1陣列級別模塊:

[root@rhel5 boot]# lsmod |grep raid1
modprobe命令在載入模塊時會自動解決依賴的模塊。當載入的模塊需依賴另一個模塊時,系統會自動將此模塊載入。而當用戶使用insmod命令載入模塊時,則不會自動解決相對應的依賴模塊。

modprobe命令中的"-r"參數表示刪除指定模塊,"-c"參數表示顯示/etc/modprobe.conf配置文件的參數,"-C"參數表示指定內核配置文件,"-f"表示覆蓋,"-l"表示顯示模塊的絕對路徑。

[root@rhel5 boot]# modprobe -l|grep raid
/lib/moles/2.6.18-8.el5/kernel/drivers/md/raid0.ko
/lib/moles/2.6.18-8.el5/kernel/drivers/md/raid456.ko
/lib/moles/2.6.18-8.el5/kernel/drivers/md/raid1.ko
/lib/moles/2.6.18-8.el5/kernel/drivers/md/raid10.ko
/lib/moles/2.6.18-8.el5/kernel/drivers/scsi/megaraid.ko
/lib/moles/2.6.18-8.el5/kernel/drivers/scsi/aacraid/aacraid.ko
/lib/moles/2.6.18-8.el5/kernel/drivers/scsi/megaraid/megaraid_mbox.ko
/lib/moles/2.6.18-8.el5/kernel/drivers/scsi/megaraid/megaraid_mm.ko
/lib/moles/2.6.18-8.el5/kernel/drivers/scsi/megaraid/megaraid_sas.ko
/lib/moles/2.6.18-8.el5/kernel/drivers/scsi/raid_class.ko
以上命令表示顯示系統中所有的編譯模塊,並過濾包含有raid字元串的模塊。

B. 在linux中的自啟動文件中增加一項啟動模塊

其實這個工作還是很簡單的,只要在用戶自定義配置文件中增加相關的命令就可以了:
打開rc.locol:
vim /etc/rc.local
在裡面最後的位置增加載入模塊的命令:
insmod 模塊名
保存,退出。over!

C. 如何在suse linux 中設置開機自動insmod載入

vi /etc/mole.conf

D. linux開機啟動會依次載入哪些腳本

1、相關基礎知識點
1)redhat的啟動方式和執行次序是:
載入內核
執行init程序
/etc/rc.d/rc.sysinit # 由init執行的第一個腳本
/etc/rc.d/rc $RUNLEVEL # $RUNLEVEL為預設的運行模式
/etc/rc.d/rc.local #相應級別服務啟動之後、在執行該文件(其實也可以把需要執行的命令寫到該文件中)
/sbin/mingetty # 等待用戶登錄

在Redhat中,/etc/rc.d/rc.sysinit主要做在各個運行模式中相同的初始化工作,包括:
調入keymap以及系統字體
啟動swapping
設置主機名
設置NIS域名
檢查(fsck)並mount文件系統
打開quota
裝載音效卡模塊
設置系統時鍾

等等。
/etc/rc.d/rc則根據其參數指定的運行模式(運行級別,你在inittab文件中可以設置)來執行相應目錄下的腳本。凡是以Kxx開頭的,都以stop為參數來調用;凡是以Sxx開頭的,都以start為參數來調用。調用的順序按xx從小到大來執行。(其中xx是數字、表示的是啟動順序)例如,假設預設的運行模式是3,/etc/rc.d/rc就會按上述方式調用 /etc/rc.d/rc3.d/下的腳本。

值得一提的是,Redhat中的運行模式2、3、5都把/etc/rc.d/rc.local做為初始化腳本中的最後一個,所以用戶可以自己在這個文件中添加一些需要在其他初始化工作之後,登錄之前執行的命令。
init在等待/etc/rc.d/rc執行完畢之後(因為在/etc/inittab中/etc/rc.d/rc的
action是wait),將在指定的各個虛擬終端上運行/sbin/mingetty,等待用戶的登錄。

至此,LINUX的啟動結束。
2、init運行級別及指令

一、什麼是INIT:
init是Linux系統操作中不可缺少的程序之一。
所謂的init進程,它是一個由內核啟動的用戶級進程。
內核自行啟動(已經被載入內存,開始運行,並已初始化所有的設備驅動程序和數據結構等)之後,就通過啟動一個用戶級程序init的方式,完成引導進程。所以,init始終是第一個進程(其進程編號始終為1)。
內核會在過去曾使用過init的幾個地方查找它,它的正確位置(對Linux系統來說)是/sbin/init。如果內核找不到init,它就會試著運行/bin/sh,如果運行失敗,系統的啟動也會失敗。
二、運行級別
那麼,到底什麼是運行級呢?
簡單的說,運行級就是操作系統當前正在運行的功能級別。這個級別從1到6 ,具有不同的功能。
不同的運行級定義如下
# 0 - 停機(千萬不能把initdefault 設置為0 )
# 1 - 單用戶模式 # s init s = init 1
# 2 - 多用戶,沒有 NFS
# 3 - 完全多用戶模式(標準的運行級)
# 4 - 沒有用到
# 5 - X11 多用戶圖形模式(xwindow)
# 6 - 重新啟動 (千萬不要把initdefault 設置為6 )
這些級別在/etc/inittab 文件里指定。這個文件是init 程序尋找的主要文件,最先運行的服務是放在/etc/rc.d 目錄下的文件。在大多數的Linux 發行版本中,啟動腳本都是位於 /etc/rc.d/init.d中的。這些腳本被用ln 命令連接到 /etc/rc.d/rcn.d 目錄。(這里的n 就是運行級0-6)
3):chkconfig 命令(redhat 操作系統下)

不像DOS 或者 Windows,Linux 可以有多種運行級。常見的就是多用戶的2,3,4,5 ,很多人知道 5 是運行 X-Windows 的級別,而 0 就
是關機了。運行級的改變可以通過 init 命令來切換。例如,假設你要維護系統進入單用戶狀態,那麼,可以使用 init 1 來切換。在 Linux 的運行級的切換過程中,系統會自動尋找對應運行級的目錄/etc/rc[0-6].d下的K 和 S 開頭的文件,按後面的數字順序,執行這
些腳本。對這些腳本的維護,是很繁瑣的一件事情,Linux 提供了chkconfig 命令用來更新和查詢不同運行級上的系統服務。

語法為:
chkconfig --list [name]
chkconfig --add name
chkconfig --del name
chkconfig [--level levels] name
chkconfig [--level levels] name
chkconfig 有五項功能:添加服務,刪除服務,列表服務,改變啟動信息以及檢查特定服務的啟動狀態。
chkconfig 沒有參數運行時,顯示用法。如果加上服務名,那麼就檢查這個服務是否在當前運行級啟動。如果是,返回 true,否則返回false。 --level 選項可以指定要查看的運行級而不一定是當前運行級。

如果在服務名後面指定了on,off 或者 reset,那麼 chkconfig 會改變指定服務的啟動信息。on 和 off 分別指服務在改變運行級時的啟動和停止。reset 指初始化服務信息,無論有問題的初始化腳本指定了什麼。

對於 on 和 off 開關,系統默認只對運行級 3,4, 5有效,但是 reset 可以對所有運行級有效。指定 --level 選項時,可以選擇特定的運行級。

需要說明的是,對於每個運行級,只能有一個啟動腳本或者停止腳本。當切換運行級時,init 不會重新啟動已經啟動的服務,也不會再次去停止已經停止的服務。

選項介紹:
--level levels

指定運行級,由數字 0 到 7 構成的字元串,如:
--level 35 表示指定運行級3 和5。

要在運行級別3、4、5中停運 nfs 服務,使用下面的命令:chkconfig --level 345 nfs off
--add name

這個選項增加一項新的服務,chkconfig 確保每個運行級有一項啟動(S) 或者 殺死(K) 入口。如有缺少,則會從預設的init 腳本自動
建立。
--del name

用來刪除服務,並把相關符號連接從 /etc/rc[0-6].d 刪除。
--list name

列表,如果指定了name 那麼只是顯示指定的服務名,否則,列出全部服務在不同運行級的狀態。

運行級文件

每個被chkconfig 管理的服務需要在對應的init.d 下的腳本加上兩行或者更多行的注釋。

第一行告訴 chkconfig 預設啟動的運行級以及啟動和停止的優先順序。如果某服務預設不在任何運行級啟動,那麼使用 - 代替運行級。

第二行對服務進行描述,可以用 跨行注釋。

例如,random.init 包含三行:
# chkconfig: 2345 20 80
# description: Saves and restores system entropy pool for
# higher quality random number generation.

表明 random 腳本應該在運行級 2, 3, 4, 5 啟動,啟動優先權為20,停止優先權為 80。

好了,介紹就到這里了,去看看自己目錄下的/etc/rc.d/init.d 下的腳本吧。

設置自啟動服務:chkconfig --level 345 nfs on
2. 實例介紹:
1、在linux下安裝了apache 服務(通過下載二進制文件經濟編譯安裝、而非rpm包)、apache 服務啟動命令: /server/apache/bin/apachectl start 。讓apache服務運行在運行級別3下面。
命令如下:
1)touch /etc/rc.d/init.d/apache
vi /etc/rc.d/init.d/apache
chown -R root /etc/rc.d/init.d/apache
chmod 700 /etc/rc.d/init.d/apache
ln -s /etc/rc.d/init.d/apache /etc/rc.d/rc3.d/S60apache #S 是start的簡寫、代表啟動、K是kill的簡寫、代表關閉。60數字
代表啟動的順序。(對於iptv系統而言、許多服務都是建立在資料庫啟動的前提下才能夠正常啟動的、可以通過該數字就行調整腳本的啟動順序))
apache的內容:
#!/bin/bash
#Start httpd service
/server/apache/bin/apachectl start

至此 apache服務就可以在運行級別3下 隨機自動啟動了。(可以結合chkconfig 對啟動服務進行相應的調整)。
由於相關變數定義不同, 所以以下啟動順序僅供參考
在Redhat Redflag centos fc linux系統裡面腳本的啟動
先後:
第一步:通過/boot/vm進行啟動 vmlinuz
第二步:init /etc/inittab
第三步:啟動相應的腳本,並且打開終端
rc.sysinit
rc.d(裡面的腳本)
rc.local
第四步:啟動login登錄界面 login
第五步:在用戶登錄的時候執行sh腳本的順序:每次登錄的時候都會完全執行的
/etc/profile.d/file
/etc/profile
/etc/bashrc
/root/.bashrc
/root/.bash_profile
編者註:
Ntsysv命令也可以實現根據不同運行級別啟動不同的服務,但是一定要注意,使用ntsysv命令,默認採用圖形的方式管理服務的啟動,但是在這種情況下設置的服務,只對當前的運行級別有效果!因此,建議最好還是使用 chkconfig 來進行服務的管理。

E. Linux如何在系統啟動時自動載入模塊

為搞清楚如何在系統啟動時自動載入模塊,搜索了好久,網上有很多人提出這個問題,但都沒有正確的答案。大家的回答都沒有講到點子上,無非是圍繞modprobe.conf、modprobe講來講去的,要不就是針對特定問題嘗試不同的方法。有的還建議把modprobe molename寫入rc.local,卻不曾想rc.local的執行被放在整個啟動順序的很後面,而啟動init.d下面定義的服務卻在rc.local前面,那麼如果某個服務要用這個模塊,就不行了。 在測試LVS時,因為我的Fedora7的Kernel(2.6.21-1)預設沒有載入ip_vs模塊,而內核中已經包含編譯好的IPVS相關的模塊了,放在:/lib/moles/2.6.21-1.3194.fc7/kernel/net/ipv4/ipvs/下面,有: /lib/moles/2.6.21-1.3194.fc7/kernel/net/ipv4/ipvs/ip_vs.ko /lib/moles/2.6.21-1.3194.fc7/kernel/net/ipv4/ipvs/ip_vs_dh.ko /lib/moles/2.6.21-1.3194.fc7/kernel/net/ipv4/ipvs/ip_vs_ftp.ko /lib/moles/2.6.21-1.3194.fc7/kernel/net/ipv4/ipvs/ip_vs_lblc.ko /lib/moles/2.6.21-1.3194.fc7/kernel/net/ipv4/ipvs/ip_vs_lblcr.ko /lib/moles/2.6.21-1.3194.fc7/kernel/net/ipv4/ipvs/ip_vs_lc.ko /lib/moles/2.6.21-1.3194.fc7/kernel/net/ipv4/ipvs/ip_vs_nq.ko /lib/moles/2.6.21-1.3194.fc7/kernel/net/ipv4/ipvs/ip_vs_rr.ko /lib/moles/2.6.21-1.3194.fc7/kernel/net/ipv4/ipvs/ip_vs_sed.ko /lib/moles/2.6.21-1.3194.fc7/kernel/net/ipv4/ipvs/ip_vs_sh.ko /lib/moles/2.6.21-1.3194.fc7/kernel/net/ipv4/ipvs/ip_vs_wlc.ko /lib/moles/2.6.21-1.3194.fc7/kernel/net/ipv4/ipvs/ip_vs_wrr.ko 其中ip_vs.ko是IPVS的基本模塊,不載入IPVS就不能工作(運行ipvsadm會報錯的),而其他的都是IPVS的調度演算法或特定協議的輔助模塊,需要時則須載入。 要了解如何在系統啟動時自動載入模塊(Automatically load kernel moles),就得先了解系統是如何啟動的,啟動的過程中按什麼順序做了什麼,怎麼做的,這些啟動操作都有那些文件和腳本控制。整個開機流程是: (1) 載入BIOS的硬體信息,並取得第一個開機裝置的代號 (2)讀取第一個開機裝置的MBR的boot Loader (grub)的開機信息 (3)載入OS Kernel信息,解壓Kernel,嘗試驅動硬體 (4) Kernel執行init程序並獲得run-lebel信息(如3或5) (5) init執行/etc/rc.d/rc.sysinit (6)啟動內核外掛模塊(/etc/modprobe.conf) (7) init執行run-level的各種Scripts,啟動服務 (8) init執行/etc/rc.d/rc.local (9)執行/bin/login,等待用戶Login (10)Login後進入Shell看來正確的方式是把需要載入的模塊放在(5)或(6),我修改了/etc/rc.d/rc.sysinit就成功載入了。初步嘗試在rc.sysinit最後增加 modprobe.conf ip_vs,重啟後lsmod | grep ip_vs,發現成功自動載入了。於是仿效rc.sysinit中其他模塊的載入方法,擴展改腳本文件,在最後增加下來一段: # load LVS IPVS moles if [ -d /lib/moles/$unamer/kernel/net/ipv4/ipvs ]; then for mole in /lib/moles/$unamer/kernel/net/ipv4/ipvs/* ; do mole=${mole##*/} mole=${mole%.ko} modprobe $mole >/dev/null 2>&1 done fi就把/lib/moles/2.6.21-1.3194.fc7/kernel/net/ipv4/ipvs/下的所有模塊都自動載入。

F. 如何在linux嵌入式開發板上開機自動運行用戶應用程序

應用程序本身就是在內核啟動後運行的。
你得有傳遞文件的程序 比如ftp。建立好用戶,用網路遠程登錄你開發板的linux,就能隨時運行你想要的程序了。你得有linux系統使用的基礎知識。
內核模塊本身也可以動態載入
用root帳號 遠程登錄你的linux使用 insmod 命令載入模塊 rmmod 移除已載入的模塊。
內核和文件系統 調試好後就不需要頻繁的編譯內核了。 用網路把可執行文件傳遞給開發板就可以

G. linux設置開機自動掛載硬碟

方法/步驟
創建掛載路徑
就是把磁碟分配一個路徑,這個路徑你可以分到任何目錄,不過按照Linux的習慣,都是放在media目錄下,當然這個不限制一定要media,也有同誌喜歡放到Home,方便查找
按Ctrl+Alt+T打開終端,輸入sudo mkdir /media/E
這條命令是創建文件夾,按照Windows的習慣是CDEF,這個隨自己設置
Ubuntu(Linux)開機自動掛載磁碟
獲取需要掛載的分區標識
打開文件管理器,查看分區後面的標識
比如需要開機自動掛載本地磁碟,那麼本地磁碟後面的標識是/dev/sdb5
Ubuntu(Linux)開機自動掛載磁碟
獲取分區類型
在終端輸入sudo blkid
可以看到分區的類型,這里的TYPE需要用到
Ubuntu(Linux)開機自動掛載磁碟
編輯/etc/fstab文件
在終端輸入sudo gedit /etc/fstab
打開fstab文件
Ubuntu(Linux)開機自動掛載磁碟
添加分區
在末行加上
/dev/sdb1 /media/C ntfs defaults 0 0
/dev/sdb5 /media/D ntfs defaults 0 0
這里的sdb對應你的分區,media對應要掛載到的目錄,ntfs是分區的文件類型
Ubuntu(Linux)開機自動掛載磁碟
保存退出
點擊文件右上角的保存,然後關閉
可以在終端輸入reboot重啟,然後發現自動載入了

閱讀全文

與linux開機自動載入模塊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天河三號演算法 瀏覽:918
php隊列教程 瀏覽:630
洪水命令 瀏覽:525
安卓怎麼弄成蘋果在線 瀏覽:435
谷歌web伺服器地址 瀏覽:898
安卓鎖屏圖片如何刪除 瀏覽:719
python3多進程編程 瀏覽:714
證明代碼是程序員寫的 瀏覽:397
演算法錯誤發現辦法 瀏覽:410
河南省醫院掛號是哪個app 瀏覽:629
冬日戀歌哪個APP能看 瀏覽:673
委內瑞拉加密貨 瀏覽:10
程序員寫日記哪個軟體好 瀏覽:108
加密機操作手冊 瀏覽:860
dos命令自動關閉 瀏覽:328
心田花開app在哪裡評價 瀏覽:449
求索記錄頻道哪個app可以看 瀏覽:730
金梅瓶pdf下載 瀏覽:985
機器軟體用什麼編程 瀏覽:845
java虛擬機指令 瀏覽:6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