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51單片機定時器中斷原理
原理很簡單,說白了就是用一個計數器對內部時鍾計數,計滿溢出時觸發定時器中斷,此時,程序會中斷執行當前代碼跳轉到一個固定地址(定時器中斷服務程序入口)去執行中斷服務程序,執行完畢再回到被中斷的代碼地址繼續執行。
② 51單片機中斷的概念,及如何運用
中斷其實很容易理解啊,這樣來說吧,比如說你在做A事,但是突然間來了你想起來了更重要的B事,所以你馬上去做B事了,做完之後再回來繼續做A事,這個就是中斷!在程序裡面也是一樣的!中斷系統裡面有五個中斷,外部中斷0和1,定時器/計數器中斷0/1,串列口中斷!
舉個例子你可能會容易懂點,定時中斷:比如你定時1ms,主程序在運行,每當1ms時間到後,就跑到定時中斷子程序
裡面執行,執行完後再回到主程序。。。中斷程序是1ms進去一次
③ MCS-51系列單片機的中斷系統分為幾個優先順序如何設定
MCS-51單片機有兩個中斷優先順序。
在51單片機中,有2個可編程定時/計數器·5個中斷源,2個優先順序,21個專用寄存器。另有8位CPU的4kbytes程序存儲器(ROM) ,128bytes的數據存儲器(RAM),32條I/O口線·111條指令,大部分為單位元組指令。
優先順序設定方法:
1、IP的狀態由軟體設定,某位設定為「1」,則相應的中斷源為高優先順序中斷;某位設定為「0」,則相應的中斷源為低優先順序中斷。
2、同一優先順序中的中斷申請不止一個時,則有中斷優先權排隊問題。
3、同一優先順序的中斷優先權排隊,由中斷系統硬體確定的自然優先順序形成,其排列從高到低為外部中斷0;定時/計數器0;外部中斷1;定時/計數器1;串列口。
4、每個中斷源的中斷優先順序都是由中斷優先順序寄存器(IP)中的相應位的狀態來規定的。
(3)51單片機的中斷擴展閱讀:
51系列是基本型,包括8051、8751、8031、8951.這四個機種區別,僅在於片內程序儲存器。8051為4KBROM,8751為4KBEPROM,8031片內無程序儲存器,8951為4KBEEPROM。
其他性能結構一樣,有片內128B RAM,2個16位定時器/計數器,5個中斷源。其中,8031性價比較高,又易於開發,目前應用面廣泛。
MCS-51採用超大規模集成電路技術把具有數據處理能力的中央處理器CPU隨機存儲器RAM、只讀存儲器ROM、多種I/O口和中斷系統、定時器/計時器等功能集成到一塊矽片上構成的一個小而完善的計算機系統。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MCS-51單片機
④ 51單片機中的定時器中斷是怎麼用的
代碼如下:
//實現led燈一秒亮滅閃爍
void main()
{
TMOD=0x01;//設置定時器0為工作方式1(M1 M0為01)
TH0=(65536-45872)/256;//裝初值11.0582晶振定時50ms數為45872
TL0=(65536-45872)%256;
EA=1;//開總中斷
ET0=1;//開定時器0中斷
TR0=1;//啟動定時器0
while(1);//程序停止在這里等待中斷發生
}
void T0_time() interrupt 1
{
TMOD=0x01;//重裝初值
TH0=(65536-45872)/256;
num++;//num每加一次判斷一次是否到20次
if(num==20)//如果到了20次,說明1秒時間到
{
num=0;//num清0重新計數
led=~led1;
}
}
(4)51單片機的中斷擴展閱讀
定時器有兩種工作模式,分別為計數模式和定時模式。對Px,y的輸入脈沖進行計數為計數模式。定時模式,則是對MCU的主時鍾經過12分頻後計數。因為主時鍾是相對穩定的,所以可以通過計數值推算出計數所經過的時間。
51單片機計數器的脈沖輸入腳。主要的脈沖輸入腳有Px,y, 也指對應T0的P3.4和對應T1的P3.5,主要用來檢測片外來的脈沖。而引腳18和19則對應著晶振的輸入脈沖,脈沖的頻率和周期為
F = f/12 = 11.0592M/12 = 0.9216MHZ T = 1/F = 1.085us
51計數器的計數值存放於特殊功能寄存器中。T0(TL0-0x8A, TH0-0x8C),T1(TL1-0x8B, TH1-0x8D)
定時器常用作定時時鍾,以實現定時檢測,定時響應、定時控制,並且可以產生ms寬的脈沖信號,驅動步進電機。定時和計數的最終功能都是通過計數實現,若計數的事件源是周期固定的脈沖則可實現定時功能,否則只能實現計數功能。因此可以將定時和計數功能全由一個部件實現。
⑤ 51單片機的中斷標志有什麼用
51單片機的中斷標志是用來識別某個中斷是否滿足觸發條件而設的。當某個中斷標志位1時,說明該中斷已經被觸發,如果開啟了改中斷的響應設置,那麼就可以排隊響應中斷了。
⑥ 51單片機中斷原理
中斷意思是打斷,即允許單片機的正常工作被一些特殊的任務所打斷,從而保證單片機能夠專心工作又不錯過重要事務。中斷系統包括中斷源和中斷控制系統,單片機每執行完一條指令,就會檢測中斷源,當有中斷發生且中斷未被屏蔽,就會轉向中斷程序入口地址,執行中斷程序,執行完中斷程序,又返回主程序。
⑦ 51系列單片機具有幾個中斷源,分別是如何定義的其中哪些中斷源可以被定義為高優先順序中斷,如何定義
有5個中斷源,外部中斷0,定義為INT0,;定時/計數器0,定義為T0,外部中斷1,定義為INT1;定時/計數器1,定義為T1;串列通信口中斷
五個都可以定義高優先順序中斷,可以根據自身需要進行設置,5個中斷源都可以根據需要定義高優先順序,當需要定義高優先順序時,只需要將IP寄存器中的相應位置1即可,它們的位分別是PX0,PT0,PX1,PT1,PS
(7)51單片機的中斷擴展閱讀:
為使系統能及時響應並處理發生的所有中斷,系統根據引起中斷事件的重要性和緊迫程度,硬體將中斷源分為若干個級別,稱作中斷優先順序。
引入多級中斷是因為:為使系統能及時的響應和處理所發生的緊迫中斷,同時又不至於發生中斷信號丟失,計算機發展早期在設計中斷系統硬體時根據各種中斷的輕重在線路上作出安排,從而使中斷響應能有一個優先次序。
多級中斷的處理原則:當多級中斷同時發生時,CPU按照由高到低的順序響應。高級中斷可以打斷低級中斷處理程序的運行,轉而執行高級中斷處理程序。當同級中斷同時到時,則按位響應。
當多級中斷同時發生時,CPU按照由高到低的順序響應
另外,優先順序高的中斷源可以中斷優先順序低的中斷服務程序,這就形成了中斷服務程序中套著中斷服務程序的情況,即形成了所謂的中斷嵌套。
中斷優先順序的高低順序為硬體故障中斷、自願中斷、程序性中斷、外部中斷和輸入輸出中斷。
⑧ mcs-51單片機有幾個中斷源
mcs-51單片機有5個中斷源,分別為:
1、外部中斷0(INT0):默認中斷級別最高,中斷入口地址0003H;
2、定時/計數器0(T1):默認中斷級別第2,中斷入口地址000BH;
3、外部中斷1(INT1):默認中斷級別第3,中斷入口地址0013H;
4、串列口中斷(TX/RX):默認中斷級別第4,中斷入口地址0023H;
5、定時/計數器1(T1):默認中斷級別最低,中斷入口地址001BH。
(8)51單片機的中斷擴展閱讀:
51單片機的特點:
1、從內部的硬體到軟體有一套完整的按位操作系統,稱作位處理器,處理對象不是字或位元組而是位。不但能對片內某些特殊功能寄存器的某位進行處理,如傳送、置位、清零、測試等,還能進行位的邏輯運算,功能十分完備。
2、同時在片內RAM區間還特別開辟了一個雙重功能的地址區間,使用極為靈活,這一功能無疑給使用者提供了極大的方便。
3、具有乘法和除法指令,給編程帶來了便利。其他很多的八位單片機都不具備乘法除法功能,作乘除法時還需要編輯一段程序來進行調用,十分不便。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51單片機
⑨ 51單片機外部中斷的觸發方式
51單片機的外部中斷有兩種觸發方式可選:電平觸發和邊沿觸發。選擇電平觸發時,單片機在每個機器周期檢查中斷源口線,檢測到低電平,即置位中斷請求標志,向CPU請求中斷。選擇邊沿觸發方式時,單片機在上一個機器周期檢測到中斷源口線為高電平,下一個機器周期檢測到低電平,即置位中斷標志,請求中斷。
這個原理很好理解。但應用時需要特別注意的幾點:
1) 電平觸發方式時,中斷標志寄存器不鎖存中斷請求信號。也就是說,單片機把每個機器周期的S5P2采樣到的外部中斷源口線的電平邏輯直接賦值到中斷標志寄存器。標志寄存器對於請求信號來說是透明的。這樣當中斷請求被阻塞而沒有得到及時響應時,將被丟失。換句話說,要使電平觸發的中斷被CPU響應並執行,必須保證外部中斷源口線的低電平維持到中斷被執行為止。因此當CPU正在執行同級中斷或更高級中斷期間,產生的外部中斷源(產生低電平)如果在該中斷執行完畢之前撤銷(變為高電平)了,那麼將得不到響應,就如同沒發生一樣。同樣,當CPU在執行不可被中斷的指令(如RETI)時,產生的電平觸發中斷如果時間太短,也得不到執行。
2) 邊沿觸發方式時,中斷標志寄存器鎖存了中斷請求。中斷口線上一個從高到低的跳變將記錄在標志寄存器中,直到CPU響應並轉向該中斷服務程序時,由硬體自動清除。因此當CPU正在執行同級中斷(甚至是外部中斷本身)或高級中斷時,產生的外部中斷(負跳變)同樣將被記錄在中斷標志寄存器中。在該中斷退出後,將被響應執行。如果你不希望這樣,必須在中斷退出之前,手工清除外部中斷標志。
3) 中斷標志可以手工清除。一個中斷如果在沒有得到響應之前就已經被手工清除,則該中斷將被CPU忽略。就如同沒有發生一樣。
4) 選擇電平觸發還是邊沿觸發方式,TCON 控制寄存器
設置。應從系統使用外部中斷的目的上去考慮,而不是如許多資料上說的根據中斷源信號的特性來取捨。比如,有的書上說(《Keil C51使用技巧及實戰》),就有類似的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