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單片機如何控制可控硅。
看你的功率大小。小功率可直接IO口驅動。大功率可用光耦驅動,光耦可選擇過零觸發或隨機觸發,具體參考MOC3041,MOC3061等電路和相關應用說明。
B. 單片機控制可控硅調壓程序
可控硅必須檢測過零信號。只有零點以後觸發,才會有效。而且在下一個零點到來的時候,可控硅會自動關閉。你這個程序裡面只有一句P=1,沒有P=0,那麼這個埠一直開啟,沒有關閉。負載將一直投入。不可能關閉。所以,根本不可能調壓!
想要調壓:1、增加一個過零檢測電路。
2、每次觸發以後,過一段時間必須把觸發信號關閉。也可以在過零中斷時,將觸發信號關閉。
3、調壓的大小值受過零後多長時間投入。注意10MS以內必須完成一次控制。否則控制將不正常。
C. 怎麼用單片機控制雙向可控硅的觸發和關斷
可控硅靠電流過零而關斷(除可關斷可控硅外)。雙向可控硅觸發導通後,電源電壓過零時,可控硅關斷。當有外加電壓前提下,再觸發,可控硅就再次導通。
D. 單片機怎樣控制可控硅在220V電路中作開關用(控制一個40W節能燈)
鑒於你控制的是40W的節能燈。所以,用可控硅的話,會出現燈管微亮或是閃爍的現象。所以,還是建議使用繼電器來控制節能燈。你用阻容降壓電路的話,只要電容器容量達到1UF,並且用的是全橋整流的話是沒有問題的。我有一個控制器用的就是阻容降壓電路。在驅動數碼管和一個指示燈後另外驅動繼電器的情況下可以輸出9V左右的電壓。而這個電壓是完全可以控制繼電器的。
如果你非要用晶閘管控制節能燈的話。就用光耦隔離。使用單向晶閘管配合一個全橋整流器會比較簡單。
E. 求助51單片機控制單向可控硅
單片機控制單向可控硅必須用光耦隔離。
你是模擬還是實物,實物必須用光耦,模擬就無所謂。
下圖是模擬圖,可控硅控制的電源用直流代替了,只是原理圖。
實物接法類似,以此為參考。但實物,要求可控硅的負極與+12V共地,決不能與單片機共地。
F. 如圖所示,請問單片機怎麼控制seat_heat引腳來達到控制左側可控硅加熱
可控硅在此電路中不輸出功率,它的作用只是一個開關,起到接通和斷開主電路的作用,電路工作過程如下:當seat_heat腳為「1」時,Q7飽和,MOC3063輸入端LED正向導通,Q4被觸發導通,進而觸發可控硅TR4導通,從而在交流電ACL—加熱設備—可控硅TR4—ACN之間形成通路,坐圈加熱設備開始工作。當seat_heat腳為「0」時,以上各元件工作狀態相反,坐圈加熱設備停止工作。題外話:MOC3063的亮點是它能在交流過零後才能觸發可控硅導通,這一點很重要!這樣可以保證可控硅每次被觸發後整個主迴路的電流為0,然後才逐漸上升,直到過零後自然關斷。接著再次被觸發導通,這樣做的目的是保護嬌嫩而昂貴的可控硅的工作狀態盡量良好,從而盡量延長可控硅的工作壽命。
G. 怎樣用單片機控制可控硅導通角變化
單片機調整導通角,需要一個參數,那就是交流零點檢測。
所謂導通角,是針對交流電而言的。這個角度是0-180。相信這樣說,你會暈。
你畫一個交流波形圖,正弦波,上面和下面均為半圓,也就是一個周期的正弦波等於360度,那麼半個正弦波就是180度。在這個180度裡面,某個時候打開可控硅,相當於對應了一個角度打開可控硅。所以,叫導通角。這個角度的大小決定了輸出電流的大小。如果從0度開始找開,那麼所有的電能將全部接到負載上面去。同理,如果從90度開始導通的話,相當於只有一半的電能接到負載。相當於只有110V接到負載(電源為220V)。所以,通過調整這個導通角,可以改變負載的做功能量。
實現這個功能,必須知道什麼時候是0度。所以,必須有一個交流零點檢測電路。一個交流周期會有兩個零點信號。採用雙向可控硅,則可以實現雙向電流控制。
單片機實現時,首先得到交流零點信號,然後採用延時的方式(定時器中斷輸出或PWM輸出)控制可控硅的輸出。根據感測器的反饋值來修改導通角度。實現恆定的輸出要求。演算法多採用PID。在網上找一下,相關的介紹就知道如何處理了。
H. 怎樣用單片機控制可控硅導通角變化
單片機調整導通角,需要一個參數,那就是交流零點檢測。
所謂導通角,是針對交流電而言的。這個角度是0-180。相信這樣說,你會暈。
你畫一個交流波形圖,正弦波,上面和下面均為半圓,也就是一個周期的正弦波等於360度,那麼半個正弦波就是180度。在這個180度裡面,某個時候打開可控硅,相當於對應了一個角度打開可控硅。所以,叫導通角。這個角度的大小決定了輸出電流的大小。如果從0度開始找開,那麼所有的電能將全部接到負載上面去。同理,如果從90度開始導通的話,相當於只有一半的電能接到負載。相當於只有110V接到負載(電源為220V)。所以,通過調整這個導通角,可以改變負載的做功能量。
實現這個功能,必須知道什麼時候是0度。所以,必須有一個交流零點檢測電路。一個交流周期會有兩個零點信號。採用雙向可控硅,則可以實現雙向電流控制。
單片機實現時,首先得到交流零點信號,然後採用延時的方式(定時器中斷輸出或PWM輸出)控制可控硅的輸出。根據感測器的反饋值來修改導通角度。實現恆定的輸出要求。演算法多採用PID。在網上找一下,相關的介紹就知道如何處理了。
I. 單片機控制可控硅
不管是高電平還是低電平都是導通,但我把他的控制引腳懸空時就斷開了???
這個問題看清楚了SCR的原理就明白了:
控硅是可控硅整流元件的簡稱,是一種具有三個PN 結的四層結構的大功率半導體器件,一般由兩晶閘管反向連接而成.它的功用不僅是整流,還可以用作無觸點開關以快速接通或切斷電路,實現將直流電變成交流電的逆變,將一種頻率的交流電變成另一種頻率的交流電等等。可控硅和其它半導體器件一樣,其有體積小、效率高、穩定性好、工作可靠等優點。它的出現,使半導體技術從弱電領域進入了強電領域,成為工業、農業、交通運輸、軍事科研以至商業、民用電器等方面爭相採用的元件。(如圖)
晶閘管T在工作過程中,它的陽極A和陰極K與電源和負載連接,組成晶閘管的主電路,晶閘管的門極G和陰極K與控制晶閘管的裝置連接,組成晶閘管的控制電路
從晶閘管的內部分析工作過程:
晶閘管是四層三端器件,它有J1、J2、J3三個PN結圖一,可以把它中間的NP分成兩部分,構成一個PNP型三極體和一個NPN型三極體的復合管圖二.
當晶閘管承受正向陽極電壓時,為使晶閘管導銅,必須使承受反向電壓的PN結J2失去阻擋作用。圖2中每個晶體管的集電極電流同時就是另一個晶體管的基極電流。因此,兩個互相復合的晶體管電路,當有足夠的門極電流Ig流入時,就會形成強烈的正反饋,造成兩晶體管飽和導通,晶體管飽和導通。
設PNP管和NPN管的集電極電流相應為Ic1和Ic2;發射極電流相應為Ia和Ik;電流放大系數相應為a1=Ic1/Ia和a2=Ic2/Ik,設流過J2結的反相漏電電流為Ic0,
晶閘管的陽極電流等於兩管的集電極電流和漏電流的總和:
Ia=Ic1+Ic2+Ic0 或Ia=a1Ia+a2Ik+Ic0
若門極電流為Ig,則晶閘管陰極電流為Ik=Ia+Ig
從而可以得出晶閘管陽極電流為:I=(Ic0+Iga2)/(1-(a1+a2)) (1—1)
硅PNP管和硅NPN管相應的電流放大系數a1和a2隨其發射極電流的改變而急劇變化如圖三所示。
當晶閘管承受正向陽極電壓,而門極未受電壓的情況下,式(1—1)中,Ig=0,(a1+a2)很小,故晶閘管的陽極電流Ia≈Ic0 晶閘關處於正向阻斷狀態。當晶閘管在正向陽極電壓下,從門極G流入電流Ig,由於足夠大的Ig流經NPN管的發射結,從而提高起點流放大系數a2,產生足夠大的極電極電流Ic2流過PNP管的發射結,並提高了PNP管的電流放大系數a1,產生更大的極電極電流Ic1流經NPN管的發射結。這樣強烈的正反饋過程迅速進行。從圖3,當a1和a2隨發射極電流增加而(a1+a2)≈1時,式(1—1)中的分母1-(a1+a2)≈0,因此提高了晶閘管的陽極電流Ia.這時,流過晶閘管的電流完全由主迴路的電壓和迴路電阻決定。晶閘管已處於正向導通狀態。
式(1—1)中,在晶閘管導通後,1-(a1+a2)≈0,即使此時門極電流Ig=0,晶閘管仍能保持原來的陽極電流Ia而繼續導通。晶閘管在導通後,門極已失去作用。
在晶閘管導通後,如果不斷的減小電源電壓或增大迴路電阻,使陽極電流Ia減小到維持電流IH以下時,由於a1和a1迅速下降,當1-(a1+a2)≈0時,晶閘管恢復阻斷狀態。
J. 關於單片機控制可控硅
我前段時間剛做了一個跟你這個一樣的要求。
我用的是PIC單片機,可控硅導通角控制電機轉速,PID閉環控制,電位器調速,上升下降時間可調,最高輸出電壓可調
,調試已經成功了,正准備批量生產
說起來不難,INT過零檢測,定時器確定導通角,發了個100uS的脈沖就行,光耦要用可控的MOC3023,電壓反饋穩定輸出,電流保護就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