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鴻蒙正式發布後,國產手機廠商集體沉默,央視公開點名華為
文| 科技 在前方
6月2日,這將是載入華為史冊的一天,國內最受歡迎的手機品牌華為發布了鴻蒙OS 2.0正式版,並且開始向華為智能手機推送升級鴻蒙系統的通知。作為開創國內移動操作系統先河,打破谷歌安卓和蘋果IOS壟斷局面的鴻蒙系統,本應是舉國同慶的大喜事,可是國內手機廠商卻集團沉默了。
如今,距離鴻蒙系統發布幾天時間過去了,沒有一家國內主流手機廠商站出來支持華為。或許是害怕美國的制裁,被捲入這無形的漩渦當中,亦或許是不願意將命運掌握在「別人」手中,自己也正在悄悄地研發國產操作系統,總之國內各大手機廠商可能都有自己的苦衷。
既然國內各大手機廠還沒有明確的意願加入鴻蒙系統,那麼也請不要公然去詆毀鴻蒙系統。總有一些人揚言,鴻蒙只是安卓的「套殼」,一股崇洋媚外油然而生。至於鴻蒙系統是不是安卓的「套殼」,華為已經給出過結論,而大家心中也早已清楚明白。
而就在鴻蒙系統正式發布後,央視公開點名了華為,算是給華為鼓足大氣。根據央視報道顯示,目前國內沒有手機廠商表示要使用鴻蒙系,但是為了提高鴻蒙的崛起速度,華為已經宣布把核心的基礎架構部分,全部捐給了「開放原子開源基金會」,向各個廠家進行開放。
在央視報道中還提到,鴻蒙系統有望打破操作系統的壟斷。這似乎已經說明了,對於鴻蒙系統,央視是充滿了信心的,國家是高度重視的,明明是完全屬於中國人的操作系統,又有望打破了美國在操作系統上的長期壟斷,但國內手機廠商集體表現得冷漠淡然,並沒有像用戶一樣站出來為鴻蒙發聲,更不用想搭載到自己的手機上了。
不得不說,鴻蒙系統的革命性突破,換來的卻是國產手機友商的集體沉默,確實挺令人無奈,但是華為鴻蒙也並非孤軍奮戰。華為余承東表示,2021年年底,搭載鴻蒙的設備數量將達3億台,其中華為設備超過2億台,面向第三方合作夥伴的各類終端設備數量超過1億台。
根據最新數據顯示,為了能讓鴻蒙系統的生態圈建立起來,華為已經聯合了國內各大軟體公司和硬體供應商,目前已有300多家應用和服務夥伴、1000硬體夥伴、50多萬開發者共同參與到鴻蒙生態建設當中,包括美的、科大訊飛、蘇泊爾等主流合作夥伴均已成為鴻蒙生力軍。
據悉,後續還會有騰訊旗下的軟體盡快適配鴻蒙系統中,比如大家所熟悉的微信、QQ等知名度高的軟體。
從央視對華為鴻蒙系統的發聲以及國內知名企業科大訊飛、美的、蘇泊爾等主流企業加入鴻蒙生態圈,說明了鴻蒙系統並不是一個人在戰斗,同時也透露出,國內手機廠商也應該團結了。
畢竟,華為被美國四記狠招打壓已經說明了問題,如果換做是其他任何一家企業,相信在受到美國接二連三的美國的打壓,都不會比華為強到哪去。由此說明了,只有國內企業擰成一股繩,才能壯大中國的 科技 發展,只有這樣無論是在晶元或操作系統上中國才可以對國外企業,比如微軟、安卓、IOS等發起反攻,敢對美國說不。
大家對此有何看法呢?歡迎討論!
2. 安卓和linux是什麼關系安卓能運行Linux軟體為什麼說安卓是虛擬機環境虛擬機有什麼特點優
安卓一開始是使用的linux系統內核。linux操作系統內核,套上殼,加一些應用軟體,就是操作系統了。linux系統是用C語言寫的,被廣泛地移植到各種機器上。
虛擬機,就是一個虛擬的計算機硬體系統,有虛擬的CPU、指令集。運行時,將虛擬指令翻譯成實體機器指令執行。JAVA語言就是運行的在虛擬機上的。使用虛擬機的好處,就是二進制代碼可以在任何實體機器上運行,真正跨平台;缺點是翻譯執行,效率比較低。
linux系統可以安裝在任何計算機、手機上面,移植比較簡單。但是應用軟體有限。
3. 鴻蒙系統是不是安卓套殼鴻蒙為什麼要兼容安卓
關於鴻蒙系統的爭論一直討論激烈,有人無知,有人渾水摸魚……各色人種千奇百怪。本來網上關於鴻蒙的文章、科普很多了,作為一個非專業的關注者不想踩雷,可是實在看不下去各種混淆視聽,帶偏輿論的聲音。以我所知,希望簡單明了的從我個人認知角度談一談,願對真正關心這個中國自己,華為嘔心瀝血研究出的萬物互聯系統有個清晰、明確的認知。
下面我主要從爭議最大的鴻蒙是不是安卓套殼和鴻蒙既然不是安卓套殼為什麼要兼容安卓APP兩個方面來談一談。
鴻蒙系統是不是安卓套殼?
上圖包括現在存在的手機系統的前世今生和相互關系。鴻蒙在華為沒有推出之前,還有諾基亞搞過的塞班系統,後來沒能存活。現在是安卓和蘋果統領手機系統。可以看出鴻蒙和安卓都是基於Linux開源開發出來的屬於同級別的,也就不存在套殼的說法。
上圖兩部手機都是我的,升級鴻蒙後開機畫面已經不同。如果基於安卓,開機畫面必有安卓英文。也能說明鴻蒙和安卓是各自基於Linux研發出來的獨立系統。不同於基於安卓的OPPO、VIVO、小米的MIUI和華為以前的EMUI,他們共同特點是基於安卓改造的UI,開機畫面都有安卓英文,不能稱之為手機系統。
還有同樣基於Linux,鴻蒙系統是微內核 ,安卓是宏內核。微內核各內核有問題不會相互影響,而不會導致系統崩潰,宏內核就會崩潰。
鴻蒙系統不只是手機系統,他高於安卓和蘋果系統的,是萬物互聯前瞻性的。有人說安卓和蘋果也可以和PC、電腦、電視互聯。雖然如此但是有本質區別,安卓和蘋果需要通過安裝APP作為媒介才能做到互聯互通,而且延遲、卡頓和鴻蒙沒有優勢。如果是安裝鴻蒙系統的設備,不需要安裝APP就可以直接互聯,簡單方便、快捷。
再說鴻蒙系統既然不是安卓套殼為什麼要兼容安卓APP?
這個問題很好回答。第一張圖可以看出,安卓和蘋果無論從市場佔有率和研發時間上都已經無可爭議的完全佔有了手機系統市場。最早還有諾基亞的塞班,後來國內阿里和移動都出過自己的系統,都別說撼動他們的位置了,最後都無法生存而消失了。
為什麼會這樣?一個是研發時間早,長時間不斷的投入改造升級。另一個龐大的市場佔有率和完整成熟系統生態。新生系統面臨沒生態,沒有市場佔有率、新生系統成熟度,大眾的選擇也就一目瞭然,生存機率比九死一生還難。
鴻蒙系統研發時間晚,缺點很明顯。優勢後發有前車之鑒和華為做過基於安卓的EMUI對安卓了如指掌,有自己的龐大客戶群基礎。再一個鴻蒙前期布局就考慮到開拓新用戶群和生態建設困難。面對安卓蘋果已經完全佔有的手機系統和生態環境。華為鴻蒙做了兩方面的突圍准備。一方面通過以前做安卓UI和同樣基於linux的共性,可以通過方舟編譯器兼容安卓APP作為過度留住客戶群,無縫轉鴻蒙系統。這樣可以通過不影響客戶體驗的情況下升級為鴻蒙系統,在沒有建立起完整成熟的生態前保留住客戶群,換取時間去逐步換掉安卓APP,換成成熟的鴻蒙生態。就避免了,匆忙換鴻蒙系統沒有生態系統和系統生態不成熟造成影響體驗的負面問題,增加生存、發展機率。另一方面,安卓蘋果完全統治手機系統,搏殺難度極高,繼續升級客戶鴻蒙系統先研發兼容安卓APP,穩定客戶群而逐步研發自己的成熟生態替換;再就是華為提出的1+8+N戰略。這個1就是手機,8是通過手機鴻蒙系統鏈接的其它安裝鴻蒙系統的PC、電腦、 汽車 、電視……等其它設備,再通過這個8個子系統鏈接更多設備,做到萬物互聯。以前是手機為主是關鍵,在被制裁後,手機市場華為已經拓展乏力,增量大不如前。只好跳過關鍵的1,從後面的8開始同步發展,這樣可以大幅度增加有鴻蒙系統設備的市場佔有率,更多佔有率就是更多的體驗與廣告,再穩步發展。這樣做也是為了活下去,再發展壯大。
兩個問題解答完了,再說一下題外話和我自己手機升級鴻蒙系統後的一些感受。
手機升級鴻蒙系統後感覺屏幕視覺比以前通透、流暢度提高了,耗電沒有感覺變化。還增加許多方便的新功能。
大家都知道美國和中國打貿易戰已經有兩年了,首當其沖就是中興,因為受制於人中興接受巨額賠償,美國監管部門進駐監督,才勉強活下來。然後又先在加拿大非法拘禁孟晚舟,華為沒有答應條件,開啟了曠日持久的孟晚舟案和起初對的華為制裁到全面制裁。美國舉一國之力打壓一個中國高 科技 公司,已經說明了華為這個世界五百強的 科技 公司的實力和實至名歸。那些說華為研究的鴻蒙系統是「哄蒙」,是真的無知還是別有用心,我們都要堅決的回擊,不能讓他們混淆視聽、渾水摸魚誤導輿論。華為作為世界五百強的 科技 公司,受美國打壓已經很難,但是都沒有動搖華為人拼搏向上的意志和不屈不撓的精神,冒著九死一生的風險繼續艱難前行,為了我國不在交著高昂的專利費還要處處受制於人而奮勇前進。一直有人說鴻蒙就是個笑話,世界上那麼多發達國家,為什麼只有安卓蘋果系統,可見研發生存難度,也間接證明了華為鴻蒙的實力和 科技 含量。外國人都沒敢笑話放個屁,你們的質疑哪來的底氣?鴻蒙系統是面向世界的,不是說個人或者一個公司弄出來的噱頭,這樣的玩笑華為這樣的世界五百強能拿公司的聲譽甚至生命去開玩笑嗎?鴻蒙初生在這樣世界環境下必然艱難,需要成長和磨礪,需要寬容、時間和客觀看待的大眾的支持,畢竟是我們國家自己的東西。我一定支持華為和鴻蒙系統,也相信他會越來越好,在世界上和安卓、蘋果平起平坐,甚至超越它們!
文筆有限,可能有許多不足之處!歡迎大家理性探討,留言溝通!
4. 鴻蒙系統究竟是不是安卓套殼一篇文章給你分析透徹
這幾天鴻蒙系統可以說是火遍了全網,幾乎每一個網民都在討論,而且擁有華為手機的用戶還把伺服器擠爆了,根本就獲取不了鴻蒙內測的資格。但網民的熱情確實高於一切,但也引發了很多人的討論,有人說鴻蒙系統就是安卓套殼,一點創新能力都沒有,但有些人據理力爭,說鴻蒙是自主研發?到底是怎麼回事,我們詳細聊聊。
要知道openHarmony2.0昨天已經開源,不兼容安卓,資深程序員可以去Gitee看看,純自主研發, 光C++就添加了200w行(可支持128MB以上的設備)。而昨天發布的HarmonyOS其實算openHarmony的一個發行版,可能只包含了很小一部分的openHarmony,等未來成熟了linux內核和安卓有關的代碼等預計也都會逐漸替換掉,可以花費一點時間總比安卓全部佔領市場央行。
linux大家都知道是個開源系統,也有多個版本是世界上所有計算機大神共同創造出來的。也是很多系統開發的基礎和內核。首先我們要知道,安卓就是根據Linux系統內核造出來的也就是說等同於包殼兒,說到這兒懂的人都懂了。
我們再來看asop,很多人都說這是安卓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其實它本身就是系統,只不過要授權部分。不加的功能。要知道安卓是創造了asop,後來很多移動端的系統也是基於此類進行研發的。鴻蒙正是這樣,所以我們可以理解成為鴻蒙屬於半自研系統,畢竟以上提及的這個是開源系統,大家都可以用。那麼。鴻蒙究竟有什麼優勢呢?首先鴻蒙比安卓快了60/100,並且依舊兼容安卓,這里提一句兼容並不是超。另外要知道的是安卓是運行在虛擬機上的,而鴻蒙不是。
其次C語言和C sharp都是給硬體寫程序的,而Java和Python則是寫完程序後需要編譯後運行在虛擬機中的程序後者較前者性能要更低,而鴻蒙的編譯系統則是將代碼中的更高級的語言編譯成機器碼直接運行,一者不需要虛擬機性能更高,二者盡管代碼數量精簡,但運行速度還是非常快的。
為什麼說華為的鴻蒙系統一定會成為繼IOS和安卓之後的第三大操作系統,以前也有公司做過,甚至包括微軟這樣的大公司,可惜都沒成,最大的原因就是它們在市面上沒有相應的設備,微軟系統的手機,阿里系統的手機,銷量大家都知道吧,而華為和它們不同,鴻蒙系統誕生之始市面上就有上億的設備加持,包括華為最新的中高端旗艦和歷年的產品,大嘴發布會也說了會支持往年的產品,最重要的是即使是用了新系統,華為的新產品還是脫銷了,能得到消費者這么大的包容性,是以前的公司不曾有的,微軟手機什麼時候脫銷過?消費者認可,設備數量充足開發者就能從中得到利益,天時地利人和都佔全了,這樣的操作系統一定會成也肯定會成。
簡單總結:
首先很明確的一點,華為要是不能盡快的拿出可以大量供貨的,新的搭載鴻蒙系統的終端設備,那麼鴻蒙就極其危險,單靠目前的舊設備升級鴻蒙,完全不能支撐起市面佔有率,首先很明確的就是,國內的手機廠商肯定不會搭載鴻蒙系統,因為國內手機廠商OV小米的話語權全部掌握在美國手裡,一旦搭載鴻蒙,美國就有借口制裁你,至於怎麼制裁就不用多說了,所以它們肯定不會冒這個險,更何況還是它們的競爭對手做的系統,那它們就更不會用!這就是企業家跟資本家的區別。
華為這件事也是一個經典商戰與政治博弈結合的經典而又極珍貴的案例,可以供不止國內,甚至很多國外的大企業學習。當外部極限施壓時,自己的公司能怎樣最大概率得以存活。開源給其他廠商也是格局遠大。
5. 純凈版鴻蒙os系統曝光,打破安卓套殼系統謠言,命名為大禹
鴻蒙os系統自從發布以來,網路當中爭議不斷。根據第1批用戶的真實體驗,鴻蒙系統相對於安卓和IOS系統,流暢度方面有大幅度提升。究其原因在於鴻蒙系統所佔內存比例要小得多,而且在系統優化方面處理得更加得當。
此外鴻蒙系統的另外一個優勢就是在續航方面大幅度提升,根據官方給出的數據,鴻蒙系統相對於之前的EMUI,續航方面從之前的4.7個小時直接飆升到了5.1小時。不過很多用戶對於官方的數據提出了質疑,因為有用戶在使用過程當中發現,自己的手機升級到鴻蒙系統之後,功耗相對於之前反而更高了。
對此有網友迅速找出了問題所在,鴻蒙系統目前還在初始階段,系統優化過程中會初次優化文件,因此在功耗方面暫時還達不到官方所給出的數據。不過這也是鴻蒙初始階段所存在的弊端,等到系統全部適配之後這個問題將得以解決。
目前網路當中關於鴻蒙系統的評價,基本上兩極分化特別嚴重。雙方之間的爭議倒不是因為鴻蒙系統在性能方面的差異,而在於鴻蒙系統是否是一款國產純自主研發的操作系統。因為在此之前,鴻蒙系統曾經公布過使用AOSP代碼。這個代碼簡而言之就是屬於安卓的基層代碼,因此有網友質疑,鴻蒙系統只不過是安卓系統的套殼版,根本不能算是純國產自主研發的系統。
不過近日網路當中有 科技 大V爆料,華為其實在很早以前就已經研發出了純凈版的鴻蒙os操作系統。這塊系統100%自主研發,並不兼容安卓的APP,目前這款系統被稱作是大禹。純凈版的鴻蒙os操作系統,暫時還沒有進入公測階段,如今在大部分華為手機上匹配的是鴻蒙系統兼容安卓版。
對此有網友產生了疑問,既然華為已經開發出了純凈版的鴻蒙os,為什麼不直接在第一時間上線?
其實華為這么做完全是出於無奈,一直以來在手機市場中,安卓和IOS系統平分天下。這兩款極為成熟的手機操作系統,背後的生態環境經過這么多年的建設,已經達到一個相當完善而且健全的程度。
大部分用戶已經習慣了安卓系統或者是IOS系統的相關APP,個人數據方面也更加傾向於這兩款操作系統的生態環境。如果在短時間內直接上線純凈版的鴻蒙os操作系統,大部分用戶在使用過程當中都會帶來一定的困惑。
其次華為之所以不發布純凈版的鴻蒙os操作系統,因為它的生態建設目前還處於初始階段。無論是APP的數量,還是整個生態系統的完善性和多樣性與安卓系統相比都有很大的差距。眼下,華為正在積極建設生態環境,好在國內已經有一大批的軟體開發商介入。
試想一下,如果華為在不考慮用戶體驗的情況下,第一時間發布純凈版的鴻蒙os操作系統,用戶的個人數據必須進行大范圍的轉移。某種程度上來講,這會降低用戶對鴻蒙os操作系統的真實體驗感。
因此在第1個階段,華為只能夠選擇鴻蒙系統兼容安卓版。一方面用戶在使用過程當中並不會進行大范圍的個人數據轉移,另一方面鴻蒙系統與安卓系統之間可以形成直接的對比,用戶徹徹底底看到鴻蒙系統的優勢所在。不過這么做,最大的弊端就是讓用戶質疑鴻蒙系統究竟是不是100%自主研發?
除此之外還有另外一個原因,導致華為不得不選擇延後發布純凈版的鴻蒙os操作系統。純凈版的鴻蒙os操作系統,整體頁面和操作過程與安卓和IOS擁有極大的區別。相對於安卓和IOS操作系統這么多年以來,越來越趨於成熟的設計,鴻蒙操作系統暫時還處於初始階段,實際使用過程中,必然會出現令人意想不到的問題。
當然了,大部分消費者對於鴻蒙系統非常期待。但是期待越大,失望也就越大。如果第一時間發布純凈版的鴻蒙os操作系統,用戶使用過程當中出現了一系列的問題,對於整個鴻蒙系統後期推廣是個很大的問題。
基於這兩點原因,華為才推遲了這個項目。其實在很多國人的心中,鴻蒙系統很有可能是未來第三大操作系統,華為也一直朝著這個方向正在努力。當下華為通過分階段在旗下的手機當中分批升級鴻蒙系統,隨後就會匹配在華為旗下高中低三個不同階段的產品上。這種情況下,鴻蒙系統是否真的具備優勢,結果就顯而易見。
一直以來,華為投入大量的資金獎勵加入鴻蒙系統生態建設的軟體開發者,吸引軟體開發商,不斷擴大鴻蒙系統的生態環境。這樣來看,一旦鴻蒙系統的生態環境建設完善,而且富有多樣性,屆時才是真正迎來鴻蒙系統大展拳腳的時候。
6. 鴻蒙HarmonyOS是否真的是安卓套殼系統
鴻蒙系統不是安卓套殼,下面給你詳細解讀
華為鴻蒙系統是微內核架構,兼容安卓系統。這句話什麼意思呢?很多人都懂,當然啦,也有人不懂,這也是很正常的。為什麼這樣說呢?畢竟不同的人涉足的領域不一樣,接觸到的知識面也有區別,特別是當今 科技 超級發達,各個行業分工很細。
所謂的微內核架構,他是一個獨立系統,萬物互聯的;所謂兼容安卓系統,他是因為安卓系統是開源的,任何 科技 公司都能基於安卓系統進行開發,加持到自己的產品。這樣說,大家可以理解了吧?就像現在的華為鴻蒙系統,也是開源的,就是說某些代碼是公開的,可以大家共享。如果你有數碼產品,也可以開發相關鏈路,接入鴻蒙系統。這就叫開源。說到這里,跟你說,華為鴻蒙系統不是套殼安卓,想必能夠理解了吧。
所以鴻蒙系統不是安卓套殼!
7. 鴻蒙系統發布半個多月,它究竟有沒有套殼安卓
鴻蒙系統發布了半個多月了,然而,它究竟有沒有套殼安卓這個問題從它誕生之日就開始有一大堆的人在關心,甚至有那麼一小撮人一直在拿著放大鏡去找啊,想從蛛絲馬跡之中證明華為幹了這件事,想體現一下自己這種求真精神以及在大場面前堅持真理的形象,瞬間就感動自己。
但是很遺憾,在筆者看來鴻蒙os那個並沒有什麼套殼的問題,在筆者看來套殼是什麼東西呢?其實,就是你拿著一雙極富工匠精神這個巧手,拿著砂紙細細地打磨掉摩托羅拉這個logo,然後印上自己的logo,有些人也言之鑿鑿就說了啊鴻蒙1.0就是安卓9套殼紅膜2.0就是安卓10,這個說法來自維基網路。
不過大家首先要弄明白的一點就是維基網路也是用戶自己去編輯條目的,並不屬於權威資料。詆毀者眼中鴻蒙操作系統的所謂原罪,大概是它用了aosp的代碼,這也是很多人攻擊鴻蒙os安卓套殼的主要原因,這些人似乎是先入為主的就覺得只要是用了aosp就不能說是有自己的創新和發展,也不能算是自研就是套殼,但是,你要先弄明白aosp是什麼東西,它的全稱是安卓開放源代碼,項目的縮寫是開源的,而且只要是符合相關的這種開源的原則,那麼這些代碼是可以為任何人所用,安卓是操作系統,兩者應該說有非常大的區別,只不過說是安卓操作系統用了aosp的代碼,然後鴻蒙操作系統也使用了這些代碼,就真的能說後者是前者的套格嗎?這明顯很牽強,如果說這個邏輯。我們可以說是Linux的套殼了,但更關鍵是什麼呢,開源代表任何人都能用,為什麼到華為不能用呢?明顯雙標,華為為什麼要用aosp呢,是華為自己寫不出這些代碼嗎?那也太小看華為了,鴻蒙之所以用了aosp代碼,至少有三個原因。
首先第1個原因自然就是效率問題,既然已經有現成的東西,幹嘛要花那麼大勁再去寫一套這個效果完全一樣的代碼,明顯是費力不討好,所以說開源這個事很明顯是個事半功倍的事,所以更重要的是它象徵的是一種不分國界的知識分享的精神,很多人其實是這種精神的受益者。
第2個原因,就是在用了aosp之後,鴻蒙系統可以很好地兼容現在使用安卓操作系統的一些軟體,對於用戶而言,就不需要特意地去改變這種使用習慣,也不用去換設備,過去常用的這些軟體呢,你還能繼續用,其實對於軟體開發者來說,不需要做什麼大的改動就能在鴻蒙系統上運行,這種無縫過渡應該說是最好的,最主要的原因是構建自己的生態會比較方便,至於說鴻蒙操作系統到底能做什麼,其實在發布會上已經說得很清楚,但說到這個發布會有很多人要吐槽,那個發布會上太多的元素是特別眼熟,說實話筆者深有同感,鴻蒙操作系統其實還是有很多功能,是比較信任的。很協同,其實還是能解決一些現實生活中痛點的,但是至於好不好用這個問題,可以讓子彈先再飛一會兒。
第3個原因,國產化,鴻蒙系統存在的意義和價值是什麼呢?大家應該思考一下,但是對筆者來說其實它最大的意義就是三個字叫國產化,當年大家裝著盜版的windows,悄無聲息地就把國產桌面操作系統的江山拱手讓人了,以至於說幾十年後,後人要頂著巨大的壓力,花費巨大的力氣去一點點的收復桌面操作系統失地,還可能受到批評。
然後到了移動互聯網時代,又是國外的這些操作系統,你方唱罷我登場,比如塞班、安卓,然後IOS ,這些系統做得非常好,所以大家就不會覺得這東西用起來有什麼問題都覺得可以接受,直到2019年才發現這些系統在某些手機上,後續很可能沒有更新,這才發現我們好像在移動操作系統甚至說是智能終端這一塊咱們壓根就沒什麼拿得出手的產品,也沒有什麼發言權。
現在好不容易來了一套鴻蒙系統大家還這么多指責,現在大家都被這些進口產品給寵壞了,那麼天天只會吐槽什麼國產的手機屏幕差誰用誰中獎,國產的 汽車 發動機不行,誰買誰腦子瓦特了,跟大家試想想,如果沒有京東方啊,華星光電啊,還有維信諾這些國產廠家,三星夏普還會平心靜氣把他們的東西以正常價格賣給我們嗎,很簡單,只有自己有了同類產品。有了同類型產品,而且質量不差,這些國外廠家才不敢那麼漫天要價。
所以大家就要明白國產化的意義,當我們把目光重新拉回鴻蒙操作系統的時候,就不難理解鴻蒙的重要性到底是多少,當我們有了自己的操作系統,別人就沒辦法用國外的操作系統來遏制和威脅你的計算機,互聯網的安全就多了一種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