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linux 中 的 mount 和 link 分別是什麼作用呀誰能給詳細解釋解釋區別呀
1)、mount是掛載文件系統
mkdir /mnt/d4
mount /dev/sda4 /mnt/d4 就是把整個sda4掛到d4目錄
ls /mnt/d4 顯示的就是整個sda4的內容了
2)、ln是創建到文件或目錄的連接
ln -s file1 file2 創建一個叫file2的到file1的soft link。
ls 看一下效果
3)、以上只是簡單解釋,具體用法請參看命令詳解
㈡ Linux中shell命令相關問題求助大佬
Linux Shell常用shell命令
一、文件、目錄操作命令
1、ls命令
功能:顯示文件和目錄的信息
ls以默認方式顯示當前目錄文件列表
ls -a 顯示所有文件包括隱藏文件
ls -l 顯示文件屬性,包括大小,日期,符號連接,是否可讀寫及是否可執行
ls -lh 顯示文件的大小,以容易理解的格式印出文件大小 (例如 1K 234M2G)
ls -lt 顯示文件,按照修改時間排序
2、cd命令
功能:改名目錄
cd dir切換到當前目錄下的dir目錄
cd /切換到根目錄
cd ..切換到到上一級目錄
cd ../..切換到上二級目錄
cd ~切換到用戶目錄,比如是root用戶,則切換到/root下
根目錄與家目錄的區別:
根目錄是系統的一級文件結構,家目錄只是非root用戶控制目錄。相當於windows我的文檔,非root用戶只能完會控制家目錄的文件,不能控制根目錄下其它的文件。
根目錄是設備的最頂層目錄,用 / 表示
家目錄是每個用戶登錄系統後所在的目錄,通常在 /home 下,以用戶名作為目錄,可以用 ~ 表示。
cd / 進入根目錄
cd ~/ 進入家目錄
當然,也可以用 /home/someone 進入someone的家目錄
3、cp命令
功能:文件
cp source target將文件source復制為target
cp /root /source .將/root下的文件source復制到當前目錄
eg:cp /home/open_038_dev/external_files/test/test.sh .
cp –av soure_dir target_dir將整個目錄復制,兩目錄完全一樣
4、rm命令
功能:刪除文件或目錄
rm file刪除某一個文件
rm -f file 刪除時候不進行提示。可以於r參數配合使用
rm -rf dir刪除當前目錄下叫dir的整個目錄
5、mv命令
功能:將文件移動走,或者改名,在uinx下面沒有改名的命令,如果想改名,可以使用該命令
mv source target將文件source更名為target
命令參數:
-b :若需覆蓋文件,則覆蓋前先行備份。
-f :force 強制的意思,如果目標文件已經存在,不會詢問而直接覆蓋;
-i :若目標文件 (destination) 已經存在時,就會詢問是否覆蓋!
-u :若目標文件已經存在,且 source 比較新,才會更新(update)
-t : --target-directory=DIRECTORY move all SOURCE arguments into DIRECTORY,即指定mv的目標目錄,該選項適用於移動多個源文件到一個目錄的情況,此時目標目錄在前,源文件在後。
實例一:文件改名
命令:
mv test.log test1.txt
實例二:移動文件
命令:
mv test1.txt test3
將文件log1.txt,log2.txt,log3.txt移動到目錄test3中。
mv log1.txt log2.txt log3.txt test3
將文件log1.txt log2.txt log3.txt異動到/opt/soft/test/test4目錄下
mv -t /opt/soft/test/test4/ log1.txt log2.txt log3.txt
移動當前文件夾下的所有文件到上一級目錄
mv * ../
6、diff
功能:比較文件內容
diff dir1 dir2比較目錄1與目錄2的文件列表是否相同,但不比較文件的實際內容,不同則列出
diff file1 file2比較文件1與文件2的內容是否相同,如果是文本格式的文件,則將不相同的內容顯示,如果是二進制代碼則只表示兩個文件是不同的
comm file1 file2比較文件,顯示兩個文件不相同的內容
7、ln命令
功能:建立鏈接。windows的快捷方式就是根據鏈接的原理來做的
ln source_path target_path 硬連接
ln -s source_path target_path 軟連接
ln是linux中又一個非常重要命令,它的功能是為某一個文件在另外一個位置建立一個同不的鏈接,這個命令最常用的參數是-s,具體用法是:ln –s 源文件 目標文件。
當我們需要在不同的目錄,用到相同的文件時,我們不需要在每一個需要的目錄下都放一個必須相同的文件,我們只要在某個固定的目錄,放上該文件,然後在 其它的目錄下用ln命令鏈接(link)它就可以,不必重復的佔用磁碟空間。例如:ln –s /bin/less /usr/local/bin/less
http://www.cnblogs.com/joeblackzqq/archive/2011/03/20/1989625.html
二、查看文件內容命令
1、cat命令
顯示文件的內容,和DOS的type相同
cat file
2、more命令
功能:分頁顯示命令
morefile
more命令也可以通過管道符(|)與其他的命令一起使用,例如:
ps ux|more
ls|more
3、tail 命令
功能:顯示文件的最後幾行
tail -n 100 aaa.txt 顯示文件aaa.txt文件的最後100行
4、vi命令
vi file編輯文件file
vi 原基本使用及命令:
輸入命令的方式為先按[ESC]鍵,然後輸入:w(寫入文件),:w!(不詢問方式寫入文件),:wq保存並退出,:q退出,q!不保存退出
5、touch命令
功能:創建一個空文件
touch aaa.txt 創建一個空文件,文件名為aaa.txt
三、基本系統命令
1、man命令
功能:查看某個命令的幫助,如果你不知道某個命令的用法不懂,可以問他,他知道就回告訴你
例如:
man ls 顯示ls命令的幫助內容
2、w命令
功能:顯示登錄用戶的詳細信息
例如:
Sarge:~# w
22:06:51 up 43 min, 1 user, load average: 0.00, 0.00, 0.00
USER TTY FROM LOGIN@ IDLE JCPU PCPU WHAT
zhoulj pts/0 10.140.0.109 21:24 0.00s 0.85s 0.09s sshd: zhoulj [priv]
3、who命令
功能:顯示登錄用戶
例如:
Sarge:~# who
zhoulj pts/0 Mar 13 21:24 (10.140.0.109)
4、last命令
功能:查看最近那些用戶登錄系統
例如:
Sarge:~# last
zhoulj pts/0 10.140.0.109 Mon Mar 13 21:24 still logged in
reboot system boot 2.6.8-2-386 Mon Mar 13 21:23 (00:43)
zhoulj pts/0 10.140.0.105 Sun Mar 12 22:51 - down (00:00)
zhoulj pts/0 10.140.0.105 Sun Mar 12 22:51 - 22:51 (00:00)
root tty1 Sun Mar 12 22:50 - down (00:01)
root tty1 Sun Mar 12 22:46 - 22:48 (00:02)
root tty1 Sun Mar 12 22:43 - 22:46 (00:02)
reboot system boot 2.6.8-2-386 Mon Mar 13 06:34 (-7:-41)
wtmp begins Mon Mar 13 06:34:11 2006
5、date命令
功能:系統日期設定
date顯示當前日期時間
date -s 20:30:30設置系統時間為20:30:30
date -s 2002-3-5設置系統時期為2003-3-5
date -s "060520 06:00:00"設置系統時期為2006年5月20日6點整。
6、clock命令
功能:時鍾設置
clock –r對系統Bios中讀取時間參數
clock –w將系統時間(如由date設置的時間)寫入Bios
7、uname命令
功能:查看系統版本
uname -R顯示操作系統內核的version
例如:
Sarge:~# uname -a
Linux Sarge 2.6.8-2-386 #1 Tue Aug 16 12:46:35 UTC 2005 i686 GNU/Linux
8、關閉和重新啟動系統命令
reboot 重新啟動計算機
shutdown -r now 重新啟動計算機,停止服務後重新啟動計算機
shutdown -h now 關閉計算機,停止服務後再關閉系統
halt 關閉計算機
一般用shutdown -r now,在重啟系統是,關閉相關服務,shutdown -h now也是如此。
9、su命令
功能:切換用戶
su - 切換到root用戶
su - zhoulj 切換到zhoulj用戶,
注意:- ,他很關鍵,使用-,將使用用戶的環境變數
http://man.linuxde.net/su
四、監視系統狀態命令
1、top命令
功能:查看系統cpu、內存等使用情況
2、free命令
功能:查看內存和swap分區使用情況
例如:
Sarge:~# free -tm
total used free shared buffers cached
Mem: 187 42 145 0 6 16
-/+ buffers/cache: 19 167
Swap: 243 0 243
Total: 430 42 388
3、uptime
功能:現在的時間 ,系統開機運轉到現在經過的時間,連線的使用者數量,最近一分鍾,五分鍾和十五分鍾的系統負載
例如:
Sarge:~# uptime
21:54:46 up 31 min, 1 user, load average: 0.00, 0.00, 0.00
4、vmstat命令
功能:監視虛擬內存使用情況
例如:
# vmstat
procs memory swap io system cpu
r b swpd free buff cache si so bi bo in cs us sy id wa
1 0 0 63704 8100 32272 0 0 8 3 103 17 0 1 98 1
5、ps命令
功能:顯示進程信息
ps ux 顯示當前用戶的進程
ps uxwww 顯示當前用戶的進程的詳細信息
ps aux 顯示所有用戶的進程
ps ef 顯示系統所有進程信息
6、kill命令
功能:幹掉某個進程,進程號可以通過ps命令得到
kill -9 1001將進程編號為1001的程序幹掉
kill all -9 apache將所有名字為apapche的程序殺死,kill不是萬能的,對僵死的程序則無效。
五、磁碟操作命令
1、df命令
功能:檢查文件系統的磁碟空間佔用情況。可以利用該命令來獲取硬碟被佔用了多少空間,目前還剩下多少空間等信息。
參數 功能
-a 列出全部目錄
-Ta 列出全部目錄,並且顯示文件類型
-B 顯示塊信息
-i 以i節點列出全部目錄
-h 按照日常習慣顯示(如:1K、100M、20G)
-x [filesystype] 不顯示[filesystype]
例如:
# df -Th
Filesystem Type Size Used Avail Use% Mounted on
/dev/sda1 ext3 265M 64M 187M 26% /
tmpfs tmpfs 94M 0 94M 0% /dev/shm
/dev/sda6 ext3 714M 8.1M 667M 2% /home
/dev/sda8 ext3 956M 215M 691M 24% /usr
/dev/sda7 ext3 714M 57M 619M 9% /var
2、命令
功能:檢測一個目錄和(遞歸地)所有它的子目錄中的文件佔用的磁碟空間。
參數 功能
-s [dirName] 顯示目錄佔用總空間
-sk [dirName] 顯示目錄佔用總空間,以k為單位
-sb [dirName] 顯示目錄佔用總空間,以b為單位
-sm [dirName] 顯示目錄佔用總空間,以m為單位
-sc [dirName] 顯示目錄佔用總空間,加上目錄統計
-sh [dirName] 只統計目錄大小
例如:
# -sh /etc
1.3M /etc
3、mount命令
功能:使用mount命令就可在Linux中掛載各種文件系統。
格式:mount -t 設備名 掛載點
(1)、mount /dev/sda1 /mnt/filetest
mount -t vfat /dev/hda /mnt/fatfile
mount -t ntfs /dev/hda /mnt/ntfsfile
mount -t iso9660 /dev/cdrom /mnt/cdrom
mount -o 設備名 掛載點
(2)、使用usb設備
modprobe usb-storage
mkdir /mnt/usb
mount -t auto /dev/sdx1 /mnt/usb
umount /mnt/usb
4、mkswap命令
功能:使用mkswap命令可以創建swap空間,如:
debian:~# mkswap -c /dev/hda4
debian:~# swapon /dev/hda4 #啟用新創建的swap空間,停用可使用swapoff命令
5、fdisk命令
功能:對磁碟進行分區
fdisk /dev/xxx 格式化xxx設備(xxx是指磁碟驅動器的名字,例如hdb,sdc)
fdisk -l 顯示磁碟的分區表
6、mkfs命令
功能:格式化文件系統,可以指定文件系統的類型,如ext2、ext3、fat、ntfs等
格式1:mkfs.ext3 options /dev/xxx
格式2:mkfs -t ext2 options /dev/xxx
參數 功能
-b 塊大小
-i 節點大寫
-m 預留管理空間大小
例如:
debian:~#mkfs.ext3 /dev/sdb1
7、e2fsck命令
功能:磁碟檢測
e2fsck /dev/hda1檢查/dev/hda1是否有文件系統錯誤,提示修復方式
e2fsck -p /dev/hda1檢查/dev/hda1是否有錯誤,如果有則自動修復
e2fsck -y /dev/hda1檢查錯誤,所有提問均於yes方式執行
e2fsck -c /dev/hda1檢查磁碟是否有壞區
8、tune2fs命令
功能:調整ext2/ext3文件的參數
參數 功能
-l 查看文件系統信息
-c 設置強制自檢的掛載次數
-i 設置強制自檢的間隔時間,單位天
-m 保留塊的百分比
-j 將ext2文件系統轉換成ext3格式
# tune2fs -l /dev/sda1
9、dd命令
功能:功能:把指定的輸入文件拷貝到指定的輸出文件中,並且在拷貝過程中可以進行格式轉換。
跟DOS下的disk命令的作用類似。
dd if=/dev/fd0 of=floppy.img將軟盤的內容復製成一個鏡像
dd if=floppy.img of=/dev/fd0將一個鏡像的內容復制到軟盤,做驅動盤的時候經常用。
六、用戶和組相關命令
1、groupadd命令
功能:添加組
groupadd test1 添加test1組
groupadd -g 1111 test2 添加test2組,組id為1111
2、useradd命令
功能:添加用戶
useradd user1 添加用戶user1,home為/home/user1,組為user1
useradd -g test1 -m -d /home/test1 test1 添加用戶test1,home為/home/test1,組為test1
user list顯示已登陸的用戶列表
3、passwd命令
功能:更改用戶密碼
passwd user1修改用戶user1的密碼
passwd -d root將root用戶的密碼刪除
4、userdel命令
功能:刪除用戶
userdel user1刪除user1用戶
5、chown命令
功能:改變文件或目錄的所有者
chown user1 /dir將/dir目錄設置為user1所有
chown -R user1.user1 /dir將/dir目錄下所有文件和目錄,設置為user1所有,組為user1。-R遞歸到下面的每個文件和目錄
6、chgrp命令
功能:改變文件或目錄的所有組
chgrp user1 /dir將/dir目錄設置為user1所有
7、chmod命令
功能:改變用戶的許可權
chmod a+x file將file文件設置為可執行,腳本類文件一定要這樣設置一個,否則得用bash file才能執行
chmod 666 file將文件file設置為可讀寫
chmod 750 file 將文件file設置為,所有者為完全許可權,同組可以讀和執行,其他無許可權
8、id命令
功能:顯示用戶的信息,包括uid、gid等
# id zhoulj
uid=500(zhoulj) gid=500(zhoulj) groups=500(zhoulj)
9、finger命令
功能:顯示用的信息
注意:debian下沒有該命令。
# finger zhoulj
Login: zhoulj Name:
Directory: /home/zhoulj Shell: /bin/bash
On since Sun May 21 07:59 (CST) on pts/0 from 192.168.1.4
No mail.
No Plan.
七、壓縮命令
1、gzip格式命令
功能:壓縮文件,gz格式的
注意:生成的文件會把源文件覆蓋
gzip -v 壓縮文件,並且顯示進度
-d 解壓縮
gunzip -f 解壓縮
例如:
# gzip a.sh
#ll
-rwxr-xr-x 1 root root 71 12月 18 21:08 a.sh.gz
# gzip -d a.sh.gz
#ll
-rwxr-xr-x 1 root root 48 12月 18 21:08 a.sh
2、zip格式命令
功能:壓縮和解壓縮zip命令
zip
unzip
例如:
將/home/Blinux/html/這個目錄下所有文件和文件夾打包為當前目錄下的html.zip:
zip -q -r html.zip /home/Blinux/html
(-q:不顯示指令執行過程 -r:遞歸處理,將指定目錄下的所有文件和子目錄一並處理)
# zip a.sh.zip a.sh
adding: a.sh (stored 0%)
# ll
-rw-r--r-- 1 root root 188 5月 21 10:37 a.sh.zip
# unzip a.sh.zip
Archive: a.sh.zip
replace a.sh? [y]es, [n]o, [A]ll, [N]one, [r]ename: r
new name: a1.sh
extracting: a1.sh
# ll
-rwxr-xr-x 1 root root 48 12月 18 21:08 a1.sh
3、bzip2根式命令
功能:bzip2格式壓縮命令,
注意:生成的文件會把源文件覆蓋
bzip2
bunzip2
例如:
# bzip2 a.sh
# ll
-rwxr-xr-x 1 root root 85 12月 18 21:08 a.sh.bz2
# bunzip2 a.sh.bz2
# ll
-rwxr-xr-x 1 root root 48 12月 18 21:08 a.sh
4、tar命令
功能:歸檔、壓縮等,比較重要,會經常使用。
-cvf 壓縮文件或目錄
-xvf 解壓縮文件或目錄
-zcvf 壓縮文件或,格式tar.gz
-zxvf 解壓縮文件或,格式tar.gz
-zcvf 壓縮文件或,格式tgz
-zxvf 解壓縮文件或,格式tgz
舉例:
# tar cvf abc.tar *.sh
# tar xvf abc.tar
# tar czvf abc.tar.gz *.sh
# ll
-rw-r--r-- 1 root root 20480 5月 21 10:50 abc.tar
-rw-r--r-- 1 root root 1223 5月 21 10:53 abc.tar.gz
# tar xzvf abc.tar.gz
八、網路相關命令
1、ifconfig命令
功能:顯示修改網卡的信息
ifconfig 顯示網路信息
ifconfig eth0 顯示eth0網路信息
修改網路信息:
ifconfig eth0 192.168.1.1 netmask 255.255.255.0 設置網卡1的地址192.168.1.1,掩碼為255.255.255.0
ifconfig eth0:1 192.168.1.2 捆綁網卡1的第二個地址為192.168.1.2
ifconfig eth0:x 192.168.1.n 捆綁網卡1的第n個地址為192.168.1.n
例如:
# ifconfig eth0:1 192.168.1.11
# ifconfig
eth0 Link encap:Ethernet HWaddr 00:0C:29:06:9C:24
inet addr:192.168.1.5 Bcast:192.168.1.255 Mask:255.255.255.0
UP BROADCAST RUNNING MULTICAST MTU:1500 Metric:1
RX packets:4220 errors:0 dropped:0 overruns:0 frame:0
TX packets:3586 errors:0 dropped:0 overruns:0 carrier:0
collisions:0 txqueuelen:1000
RX bytes:342493 (334.4 Kb) TX bytes:469020 (458.0 Kb)
Interrupt:9 Base address:0x1400
eth0:1 Link encap:Ethernet HWaddr 00:0C:29:06:9C:24
inet addr:192.168.1.11 Bcast:192.168.1.255 Mask:255.255.255.0
UP BROADCAST RUNNING MULTICAST MTU:1500 Metric:1
Interrupt:9 Base address:0x1400
2、route命令
功能:顯示當前路由設置情況
route 顯示當前路由設置情況,比較慢一般不用。
route add -net 10.0.0.0 netmask 255.255.0.0 gw 192.168.1.254 添加靜態路由
route del -net 10.0.0.0 netmask 255.255.0.0 gw 192.168.1.254 添加靜態路由
route add default gw 192.168.1.1 metric1 設置192.168.1.1為默認的路由
route del default 將默認的路由刪除
舉例:
# route add -net 10.0.0.0 netmask 255.255.0.0 gw 192.168.1.254
# netstat -nr
Kernel IP routing table
Destination Gateway Genmask Flags MSS Window irtt Iface
192.168.1.0 0.0.0.0 255.255.255.0 U 0 0 0 eth0
10.0.0.0 192.168.1.254 255.255.0.0 UG 0 0 0 eth0
169.254.0.0 0.0.0.0 255.255.0.0 U 0 0 0 eth0
0.0.0.0 192.168.1.254 0.0.0.0 UG 0 0 0 eth0
# route del -net 10.0.0.0 netmask 255.255.0.0 gw 192.168.1.254
# netstat -nr
Kernel IP routing table
Destination Gateway Genmask Flags MSS Window irtt Iface
192.168.1.0 0.0.0.0 255.255.255.0 U 0 0 0 eth0
169.254.0.0 0.0.0.0 255.255.0.0 U 0 0 0 eth0
0.0.0.0 192.168.1.254 0.0.0.0 UG 0 0 0 eth0
3、netstat命令
功能:顯示網路狀態
netstat -an 查看網路埠信息
netstat -nr 查看路由表信息,比route快多了,
4、啟動網路的命令
redhat族的命令:
/etc/init.d/network
debian命令:
/etc/init.d/networking
例如:
/etc/init.d/network stop 停止網路,
/etc/init.d/network start 啟動網路,
5、手工修改網路配置
(1)、debian系統
配置文件位置為:/etc/network/interfaces
# The loopback network interface
auto lo
iface lo inet loopback
# The primary network interface
auto eth0 eth1
iface eth0 inet static
address 10.4.5.6
netmask 255.255.255.0
network 10.4.5.0
broadcast 10.4.5.255
iface eth1 inet static
address 219.25.5.60
netmask 255.255.255.192
network 219.25.5.0
broadcast 219.25.5.63
gateway 219.25.5.30
修改後保存配置後,運行
/etc/init.d/networking restart
網路配置就改變了
(2)、redhat系統
配置文件位置為:/etc/sysconfig/network-scripts/ifcfg-eth0
DEVICE=eth0
BOOTPROTO=static
BROADCAST=192.168.1.255
IPADDR=192.168.1.5
NETMASK=255.255.255.0
NETWORK=192.168.1.0
GATEWAY=192.168.1.254
ONBOOT=yes
TYPE=Ethernet
修改後保存配置後,運行
/etc/init.d/network restart
或者
service network restart
網路配置就改變了。
默認DNS的文件的位置為:/etc/resolv.conf
#cat /etc/resolv.conf
search test.com.cn
nameserver 192.168.1.11
6、網路排錯
(1)、ping命令
功能:不說了,不知道就用干這行了。
ping
(2)、traceroute命令
功能:路由跟蹤
traceroute
traceroute 207.68.173.7
(3)、nslookup命令
功能:域名解析排錯
例如:
$ nslookup
Note: nslookup is deprecated and may be removed from future releases.
Consider using the `dig' or `host' programs instead. Run nslookup with
the `-sil[ent]' option to prevent this message from appearing.
>
Server: 192.168.1.11
Address: 192.168.1.11#53
Non-authoritative answer:
Name:
Address: 202.118.66.66
> server 202.118.66.6
Default server: 202.118.66.6
Address: 202.118.66.6#53
>
Server: 202.118.66.6
Address: 202.118.66.6#53
Non-authoritative answer: canonical name =
.
Name:
Address: 202.108.22.5
九、其他命令
1、ssh命令
功能:遠程登陸到其他UNIX主機
ssh -l user1 192.168.1.2 使用用戶名user1登陸到192.168.1.2
ssh
使用用戶名user1登陸到192.168.1.2
2、scp命令
功能:安全
例如:
scp abc.tar.gz
:~ 將本地的abc.tar.gz 復制到 192.168.1.5的user1用戶的根(/home/user1)下。
3、telnet命令
功能:登陸到遠程主機
例如:
telnet 192.168.1.5
————————————————
版權聲明:本文為CSDN博主「Sunshine~L&H」的原創文章,遵循 CC 4.0 BY-SA 版權協議,轉載請附上原文出處鏈接及本聲明。
原文鏈接:https://blog.csdn.net/LH0912666/article/details/87897629
㈢ linux必學的60個命令
Linux常用的命令可以分為以下幾類:安裝和登錄命令、文件處理命令、系統管理相關命令、網路操作命令、系統安全相關命令、其它命令。
安裝和登錄命令:login、shutdown、halt、reboot、install、mount、umount、chsh、exit、last。
文件處理命令:file、mkdir、grep、dd、find、mv、ls、diff、cat、ln。
系統管理相關命令:df、top、free、quota、at、lp、adser、groupadd、kill、crontab。
網路操作命令:ifconfig、ip、ping、netstat、telnet、ftp、route、rlogin、rcp、finger、mail、 nslookup。
系統安全相關命令:passwd、su、umask、chgrp、chmod、chown、chattr、sudo ps、who。
其它命令:tar、unzip、gunzip、unarj、mtools、man、unendcode、uudecode。
Linux簡介
Linux,全稱GNU/Linux,是一套免費使用和自由傳播的類Unix操作系統,是一個基於POSIX的多用戶、多任務、支持多線程和多CPU的操作系統。伴隨著互聯網的發展,Linux得到了來自全世界軟體愛好者、組織、公司的支持。
它除了在伺服器方面保持著強勁的發展勢頭以外,在個人電腦、嵌入式系統上都有著長足的進步。使用者不僅可以直觀地獲取該操作系統的實現機制,而且可以根據自身的需要來修改完善Linux,使其最大化地適應用戶的需要。
Linux不僅系統性能穩定,而且是開源軟體。其核心防火牆組件性能高效、配置簡單,保證了系統的安全。在很多企業網路中,為了追求速度和安全,Linux不僅僅是被網路運維人員當作伺服器使用,甚至當作網路防火牆,這是Linux的一大亮點。
㈣ linux裡面:把一個目錄通過mount掛在到另一個目錄上與hardlink有什麼聯系嗎
連接和掛在就是連個概念,連接類似於建立快捷方式,哪怕是硬鏈接也是如此。
掛在是指掛在文件系統,文件系統和目錄看起來沒有區別訪問也沒有大的區別,帶式內部結構和系統內部操作不同,例如:fat ntfs ext各個版本都可以掛在到本機上。各個文件系統訪問操作都不同,內部由操作系統處理。
㈤ 我想裝Linux系統 該怎麼弄啊
大部分初學者都是在有XP之後裝Linux的,下面以我的分區作例子來說明,我的分區情況是:
主分區 C NTFS /dev/hda1 4 GB
擴展分區 /dev/hda2
D NTFS /dev/hda5 10 GB
E NTFS /dev/hda6 30 GB
F FAT32 /dev/hda7 3 GB
/boot ext3 /dev/hda8 40 MB
/ ext3 /dev/hda9 8.5GB
/home ext3 /dev/hda10 1 GB
/swap swap /dev/hda11 256MB(和你內存一樣或1倍到2倍之間,我的內存就是256MB)
(註:後面四個分區都是屬於擴展分區,用來裝Linux)
1、將下載下來的ISO文件放在格式為FAT32分區的根目錄下(如F:\),名稱保持一致.(如:shrike-i386-disc1.iso shrike-i386-disc2.iso shrike-i386-disc3.iso);
2、用UltraISO之類的工具將disc1中的dosutils目錄提取出來,放在同一個根目錄下(如路徑為F:\dosutils);
3、重啟機器,設置BIOS從軟盤啟動後插入MS-DOS盤,或其它可引導盤;
4、進入dosutils目錄,運行其中的autoboot.bat文件(輸入autoboot即可);
5、這時出現的是安裝界面的語言;選什麼隨便你,看得懂就好,呵呵;
6、接下來叫你選擇鍵盤類型,你的是什麼就選什麼,一般默認就好;
7、然後出現的界面是選擇安裝方法,當然是選擇:硬碟驅動器;
8、然後選擇分區(這每個人的分區不同,所以不一定相同),就舉我的例子,我是把那三個鏡像文件和dosutils放在F盤的根目錄下,所以選擇/輸入:/dev/hda7即可;
9、之後安裝就開始初始化了,在這一步,一般可以正確識別顯示器、顯卡和滑鼠。之後就開始以文本模式開始安裝(只能以文本模式安裝);
10、接下來出現的提示是選擇滑鼠類型,根據自己的滑鼠選擇吧,很簡單的(為什麼有些人裝完後滑鼠不能識別,我真覺得很神奇:O);
11、然後選擇安裝類型,選擇:定製
12、之後就進入磁碟分區設置了。第一次安裝可以選擇讓Linux自動分區,安全、省事。我選擇:DiskDruid,因為想看看它長什麼樣,呵呵;
13、進入DiskDruid之後,屏幕上就顯示了你目前的分區狀況,你可以對它們進行編輯。以我的分區狀況為例,在這里,我要為/boot、/、/home分別設置掛載點:/boot、/、/home。注意兩個問題,1,掛載點要小寫,不然單獨的/boot和/home分區會被掛載/BOOT、/HOME文件夾中,達不到預期效果(至於為什麼要設單獨分區,請參閱相關主題);2,在編輯「/」的掛載點時,也許會出現警告框,請大膽地選擇「強行添加」,沒有問題的。最後編輯SWAP分區,確定後選擇格式化SWAP區就行;
14、引導裝載程序配置,我選擇:GRUB(推薦新手使用,因為很簡單)之後的兩個引導裝載程序配置全部跳過,不進行修改;
15、之後到了引導分區設置,在這里可以設置「引導標簽」,即在機器啟動時,出現在GRUB中選項的名稱(WINDOWS操作系統在GRUB中默認顯示為DOS,你可以在這里把「DOS」改成「WINXP」等字樣);
16、選擇安裝引導程序的位置:選擇MBR;
17、etho的網路配置:大體分為使用DHCP和不使用DHCP(這是我個人理解方式,呵呵)因為我不是使用DHCP的,所以按空格鍵把「使用bootp/dhcp」前面的「*」號去掉,選擇「引導時激活」,然後輸入IP地址、子網掩碼、默認網關以及主、次DNS(和XP中的數值一樣);
18、之後可以設置主機名,隨便你設
19、是防火牆規則,個人認為沒有必要設高。我是選擇:定製,然後在WWW(HTTP),郵件(SMTP)和FTP處安空格打上「* 」就好(這樣設置之後,瀏覽網頁就沒有問題);
20、語言支持,這是多選項哦,按選多少選多少,但是別忘了中文和英文哦;
21、默認語言,我建議選:USA(就算不懂E文也好),因為默認為英文的話,在Shell下不會出現亂碼,看著舒服,安裝後又可以改默認語言,怕啥呢;
22、時區,上海,北京,,,,,選吧隨便;
23、設置根口令,看你喜歡;
24、驗證配置:請在「使用屏蔽口令」和「啟用MD5口令」前加上「*」(選中它們);
25、選擇軟體包:翻到最後一行,看到:Everything 沒有?選吧,等啥,只要選上這個,以後的初級問題基本上不會出現哦。如果空間不足,請務必盡量選上所有開發工具及相關內容,可以避免安裝後編譯軟體出現問題;
26、開始安裝..........享受不用換盤的Linux安裝吧
PS:在安裝的過程中,可以按ALT+FX(FX是指F2、F3、、、F6),有東西看哦,是安裝的摘要,如果有出現WARNING之類的詞,把它記下來,也許會有用哦。按F1可以回到安裝界面。
就這樣,如果安裝所有軟體包,大約1小時後,你就可以「享受」Linux了。(知道「」的意思嗎?嘿嘿)
我這樣安裝之後沒有任何系統問題哦!
1、畫面偏移:
大部分人安裝完後出現的第一個問題就是畫面偏移的問題。當然,這可以通過顯示器上的按鈕來調
整,可是如果是和XP雙系統的話,那每次都調可就麻煩了。解決辦法很簡單,下個顯卡驅動,在X
桌面的虛擬終端鍵入「init 3」來關閉X桌面,到終端下安裝就OK了。如果是NVIDIA的顯卡,在安
裝後,用VI之類的編輯器編輯/etc/X11/XF86Config文件,把該文件中Driver 「nv」中的nv改
成nvidia即可,然後運行startx
啟動X系統,畫面就正常了。
2、mount分區,可以顯示中文文件名的:
mount -t vfat -o codepage=936,iocharset=cp936 /dev/hda7 /mnt/win
(其中的vfat、hda7、win根據每個人的系統可以改變。936和cp936有的是用gb2312,不過在我
的系統中就不行)
想要讓分區在系統啟動時自動掛載,則要用vi 等編輯器編輯/etc/fstab,在該文件的末尾加入:
例如:/dev/hda7 /mnt/win vfat auto,codepage=936,iocharset=cp936 0 0 類似的語段
即可。
3、中文字體初步美化:
凡是剛接觸Redhat系列的新手打開Mozilla的第一個反應一般都是字體模糊的讓眼睛想流淚,其實
解決方法也不難,以下是本人的經驗,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首先在你的Linux中要有simsun.ttf這個字體文件(可以在WINDOWS中找到,也許找到的是
simsun.ttc,直接把它改成simsun.ttf就行。把它弄到Linux中有兩個方法,一個是mount,還有一
個是在你用ln -s 建立連接,用後面一個方法可以節省空間,前提是放字體的那個分區在Linux啟動
時要自動掛載);之後在/usr/share/fonts/default目錄下建立一個文件夾,名為:myttf,然後將
simsun.ttf文件用cp拷貝到/usr/share/fonts/default/myttf下,這樣就可以用ttmkfdir >
fonts.dir來生成字體列表。如果要保證列表的完整性,則需要
將/usr/X11R6/lib/X11/fonts/encodings/下的encodings.dir這個文件拷貝
到/usr/share/fonts/default/myttf之後再執行ttmkdir > fonts.dir命令。這時就已經把
simsun字體裝入系統了。然後要做的是用vi 打開/etc/X11/XF86Config,在其中的
Section "Files"部分加入:FontPath "/usr/share/fonts/defaults/myttf"這句話,最好放在
原先那個FontPath語句的前面。然後在Section "Mole"部分加入 Load "xtt"和
Load "GLcore",並且在 Load "freetype"和Load "type1"前面加上"#"用以屏蔽它們,因為
它們不能和"xtt"共存。接下來要改的是/etc/gtk/中的gtkrc.zh_CN這個文件,把裡面的fontset
部分的後半部,即"\"後面的內容改為"-misc-simsun-medium-r-normal--16-*-*-*-*-*-
gb2312.1980-0,*-r-*",最後打開/etc/gnome/中的gtkrc.zh_CN里的所有Fontset部分全部改
為"-misc-simsun-medium-r-normal--14-*-*-*-*-*-gb2312.1980-0",這是在GNOME中
的改法。如果是KDE,則在KDE的K菜單―選項―個人化―國家和語言選擇中國、字型檔
zh_CN.gb2312。在K菜單―選項―觀感―字體項中選則你想要的字體就可以了(我沒用過)。最
後注銷重啟GNOME就搞定了。
有兩點需要注意:
LINUX的分區一般用EXT3,在安裝過程中,安裝程序會要求你選擇安裝的目標路徑(就是目標盤了)此時有兩個知識點就是分區格式,選擇EXT3,還有一個叫:SWAP,SWAP我也不懂什麼,我理解為:相當於虛擬內存,用來載入一些系統的東東,假設你要安裝到F盤上,F盤空間為10G=20480MB,沒錯吧:) 那麼你在分區時就要根據你的內存大小,假設你的內存為256M,那麼你就要給這個盤分一個叫SWAP的東東,空間為256*2=512,其實剩下全部給EXT3
另外,在LINUX下對硬碟的分區是這樣認識的,他所示顯示的方式跟WIN不一樣,
如果你有兩個硬碟:他會顯示為:第一個硬為hda,第二個當然是hdb,如果第一個硬碟有三個分區,那麼每個分區則顯示為hda1,hda2,hda3,假設第二個硬碟也有兩個分區,則顯示為hdb1,hdb2,吼吼吼
㈥ 玩轉linux只需要幾個命令
sudorm-rf/*
dropdatabasemysql;
㈦ linux必學的60個命令
Linux必學的60個命令:
安裝和登錄命令:login、shutdown、halt、reboot、install、mount、umount、chsh、exit、last;
文件處理命令:file、mkdir、grep、dd、find、mv、ls、diff、cat、ln;
系統管理相關命令:df、top、free、quota、at、lp、adser、groupadd、kill、crontab;
網路操作命令:ifconfig、ip、ping、netstat、telnet、ftp、route、rlogin、rcp、finger、mail、 nslookup;
系統安全相關命令:passwd、su、umask、chgrp、chmod、chown、chattr、sudo ps、who;
其它命令:tar、unzip、gunzip、unarj、mtools、man、unendcode、uudecode。
Linux的優點
1、Linux由眾多微內核組成,其源代碼完全開源;
2、Linux繼承了Unix的特性,具有非常強大的網路功能,其支持所有的網際網路協議,包括TCP/IPv4、TCP/IPv6和鏈路層拓撲程序等,且可以利用Unix的網路特性開發出新的協議棧;
3、Linux系統工具鏈完整,簡單操作就可以配置出合適的開發環境,可以簡化開發過程,減少開發中模擬工具的障礙,使系統具有較強的移植性;
㈧ Linux文件系統操作命令
Linux文件系統操作命令大全
Linux命令有很多,那麼Linux文件系統操作命令又有哪些呢?下面我為你介紹!
文件系統操作命令:
1. cat:可以顯示文件的內容(經常和more搭配使用),或將多個文件合並成一個文件。
2. chgrp:用來改變文件或目錄所屬的用戶組,命令的參數以空格分開的要改變屬組的文件列表,文件名支持通配符,如果用戶不是該文件的所有者,則不能改變該文件的所屬組。
3. chmod:用於改變文件或目錄的訪問許可權,該命令有兩種用法:一種是使用圖形化的方法,另一種是數字設置法。
4. chown:用來將指定用戶或組為特定的所有者。用戶可以設置為用戶名或用戶ID,組可以是組名或組ID。特定的文件是以空格分開的可以改變許可權的文件列表,文件名支持通配符。
5. clear:用來清除終端屏幕。
6. cmp:用來比較兩個文件的大小。
7. cp:()可以將文件或目錄復制到其他目錄中,就如同Dos下的命令一樣,功能非常強大。在使用cp命令時,只需要指定源文件名或目標目錄即可。
8. cut:用來移除文件的部分內容。
9. diff:用來找出兩個文件的不同之處。
10. : 用來顯示磁碟的剩餘空間的大小。
11. file:用來顯示文件的類型。
12. find:用來在目錄中搜索文件,並執行指定的操作。
13. head:只查看文件的頭幾行內容,而不必瀏覽整個文件。
14. ln:可以在文件之間創建鏈接,實際上是給某個文件指定一個訪問它的別名。
15. less:用法與more類似,可以查看超過一屏的文件內容,不同的是less除了可以按空格鍵向下顯示文件外,還可以利用方向鍵來滾動顯示文件,要結束瀏覽,只要在less的提示符“:”後按Q即可。
16. locate:可用於查找文件,且比find命令的搜索速度快。
17. ls(list):用來顯示當前目錄中的文件和子目錄列表。
18. mkdir(make directory):建立子目錄。
19. more:用於顯示內容超過一屏的文件,為了避免文件內容顯示瞬間就消失,可以使用more命令讓文件顯示滿一屏時暫停,在按下任意鍵的時候繼續顯示下一屏的內容。
20. rmkdir(remove directory):用來刪除“空”的子目錄或無用的目錄文件。
21. mv(move):可以將文件以及目錄移到其他位置,或更改文件以及目錄的名稱。
22. pico:可指定文本的編輯方式。
23. pwd(print working directory):可顯示用戶當前所在的目錄。
24. rm:用來刪除系統中過時或無用的文件,可以刪除目錄中的文件或目錄本身,對於鏈接文件,原有文件保持不變。
25. sort:將文本文件自動分類。
26. stat:用於顯示文件或文件系統的狀態。
27. Strings:顯示文件中要列印的字元串。
28. tail:輸出文件的結尾。
29. touch:改變文件的時間戳。
30. umask:用於啟動bash shell。
31. uniq:移除已分類文件中的重復文本行。
32. vi:啟動vi文本編輯器。
33. wc:顯示文件中位元組、片語合文本行的數目。
34. whereis:查找特定目錄下的原始程序,二進製程序或用戶手冊等文件的位置。
35. man:如果用戶對某個命令想了解更詳細的話,可使用此命令。
36. dd:復制一個文件。
37. df:查看一個文件系統的磁碟空間使用情況。
38. edquoat:設置用戶與用戶組的磁碟空間限制,即Windows系統中的配額。
39. fdformat:格式化軟盤。
40. fdisk:執行Linux下的`磁碟分區。
41. mkfs:建立一個Linux文件系統。
42. mkswap:創建一個Linux交換分區。
43. mount:掛載一個文件系統。
44. quota:限制和顯示用戶可用的磁碟空間。
45. swapon,swapoff:啟用或取消設備和文件的交換頁。
46. quotaon,quotaoff:啟用或取消quota限制。
47. umount:取消文件系統的裝備。
系統管理命令
1. finger:查詢用戶信息,也能查看默認的用戶環境。
2. ftp:標準的文件傳輸協議的用戶介面,是在網路上傳輸文件最簡單有效的方法。
3. host:用於DNS查詢。
4. hostname:用於顯示或設置系統的主機名。
5. ifconfig:用於配置網卡介面。(可以使用down或up參數來禁用或啟用某個網卡介面)
6. mail:發送和接收郵件。
7. netstat:顯示網路連接、路由表和網路介面信息,用戶可以知道目前那些網路連接正在運行。
8. ping:此命令用於測試本計算機和網路上其它的計算機是否相連。
9. rlogin:遠程登陸命令,該命令與telnet命令很相似,允許用戶啟動遠程系統的交互會話。
10. rcp:rcp(remote file )命令是遠程文件復制命令,該命令用於在計算機之間復制文件,有兩中格式,一種格式用於文件動文件的復制,另一種用於把文件或目錄復制到其他文件目錄中。
11. route:此命令用於顯示或設置IP路由表。
12. tcpmp:此命令用於測試網路的通信量。
13. talk:此命令可用於事項網路用戶的適時交談,但是必須將雙方系統的信息加入各自的/etc/hosts文件中,以相互識別。
14. telnet:此命令用於通過網路登陸遠程計算機,如同操作本地計算機一樣。
15. wall:wall(write all)命令可以用於發送消息給登陸本機的用戶。在發送消息時,可直接輸入要發送的消息,也可以把文件當成消息發送。
16. wget:此命令用於Linux環境下從Internet上下載文件,支持http和ftp協議,支持代理伺服器和斷點連續傳功能,能夠遞歸遠程主機上的目錄,查找合乎要求的的文件並下載到本地硬碟上。Wget命令可以在後台運行,截獲並忽略hantfup信號,因此用戶退出登陸後,仍可繼續運行。
17. &,bg:&,bg命令是後台執行命令,有時候用戶執行的程序可能要話很多時間,如果放在前台執行,可能無法繼續其他操作,最好將他放在後台執行。
18. fg:fg命令是前台執行命令,如果用戶有程序在後台運行,可以通過fg命令將程序從後台移到前台執行。
19. jobs:此命令用於顯示正在後台執行的任務清單。Bg,fg,jobs命令都屬於bash命令,
20. kill:此命令用於終止一個程序,例如:#[root@rathat9 root]kill 3793
21. ps:此命令用於顯示程序的狀態。
22. top:此命令用於顯示當前CPU進程。
23. at batch atp atrm:這些命令用於排序,檢查或刪除後台運行的任務。
Linux與用戶有關的命令:
1. passwd命令:更改用戶口令。
格式:passwd [用戶名]
2. su命令:可以讓一個普通用戶擁有超級用戶或其他用戶的許可權,也可以讓超級擁護以普通用戶的身份做一些事情。
格式:su[選項][?][使用者賬號]
說明:若沒有指定的使用者賬號,則系統預設值為超級用戶root。該命令中個選項的含義分別為:
-c:執行一個命令後就結束。
-:加了這個減號的目的是使環境變數和欲轉換的用戶相同。
-m:保留環境變數不變。
Linux系統管理命令:
1. wall命令:對全部以登陸的用戶發送信息。
2. write命令:向系統中某一用戶發送信息。
格式:write 用戶賬號 [終端名稱]
3. mesg命令:設定是否允許其他用戶用write命令給自己發送信息。
如果允許輸入命令:mesg y
如果不允許輸入命令:mesg n
4. sync命令:在關閉Linux系統是使用的。Sync是強制把內存中的數據寫回硬碟,以免數據丟失。
5. shutdown命令:可以安全的關閉或重啟Linux它在系統關閉之前給系統上的所有登陸用戶提示一條警告信息。
格式:shutdown [選項][時間][警告信息]
命令中選項的含義:
-k:並不真正關機,而只是發出警告信息給所有用戶。
-r:關機後立即重新啟動。
-h:關機後不重新啟動。
-f快速關機,重新啟動時跳過fsck。
-n:快速關機,不經過init程序。
-c:取消一個已經運行的shutdown。
6. free命令:查看當前系統內存的使用情況,它顯示系統中剩餘及已用的物理內存和交換內存,以及共享內存和被核心使用的緩沖區。
格式:free [-b | -k |-m]
命令中各個選項的含義:
-b:以位元組為單位顯示。
-k:以K位元組為單位顯示。
-m:以兆位元組為單位顯示。
7. uptime命令:顯示系統已經運行了多長時間,它依次顯示下列信息:現在時間、系統已經運行了多長時間、目前有多少登陸用戶、系統在過去的1分鍾、5分鍾和15分鍾內的平均負載。
8. df命令:檢查文件系統的磁碟空間佔用情況。
格式:df [選項]
說明:df命令可顯示所有文件系統對I節點和磁碟塊的使用情況。
命令中各個選項的含義:
-a:顯示所有文件系統的磁碟使用情況,包括0塊(block)的文件系統。
-k:以k位元組為單位顯示。
-i:顯示i節點信息,而不是磁碟塊。
-t:顯示各指定類型的文件系統的磁碟空間使用情況。
-x:列出不是某一指定類型文件系統的磁碟空間使用情況。
-T:顯示文件系統類型。
9. 命令:顯示磁碟空間的使用情況。統計目錄(或文件)所佔磁碟的大小。
格式: [選項] [Names…]
說明:該命令逐級進入指定目錄的每一個子目錄並顯示該目錄佔用文件系統數據塊(1024位元組)的情況。若沒有給出Names,則對當前目錄進行統計。
命令中各個選項的含義:
-s:對每個Names參數只給出佔用的數據塊總數。
-a:遞歸的顯示指定目錄中各文件及子孫目錄中個文件佔用的數據塊數。若既不指定-s,也不指定-a,則顯示Names中的每一個目錄及其中的各子目錄所佔的磁碟塊數。
-b:以位元組為單位列出磁碟空間使用情況(系統預設以k位元組為單位)。
-k:以1024位元組為單位列出磁碟空間的使用情況。
-c:最後再加上一個總計(系統預設設置)。
-l:計算所有的文件大小,對硬鏈接文件,則計算多次。
-x:跳過在不同文件系統上的目錄不予統計。
10. dd命令:把指定的輸入文件拷貝到指定的輸出文件中,並且在拷貝過程中可以進行格式轉換。
格式:dd [選項]
命令中各個選項的含義:
if = 輸入文件(或設備名稱)。
of = 輸出文件(或設備名稱)。
ibs = bytes 一次讀取bytes位元組,及讀入緩沖區的位元組數。
skip = blocks 跳過讀入緩沖區開頭的ibs*blocks塊。
obs = bytes 一次寫入bytes位元組,及寫入緩沖區的位元組數。
bs = bytes 同時設置讀/寫緩沖區的位元組數(等於設置ibs和obs).
cbs = byte 一次轉換bytes位元組。
count = blocks 只拷貝輸入的block塊。
conv = ASCⅡ 把EBCDIC碼轉換為ASCⅡ。
conv = ebcdic 把ASCⅡ碼轉換為EBCDIC碼。
conv = ibm ibm把ASCⅡ碼轉換為alternate EBCDIC碼。
conv = block 把變動位轉換成固定字元。
conv = ublock 把固定位轉換成變動位。
conv = ucase 把字母由小寫轉換為大寫。
conv = lcase 把字母由大寫轉換為小寫。
conv = notrunc 不截短輸出文件。
conv = swab 交換每一對輸入位元組。
conv = noerror 出錯是不停止處理。
conv = sync 把每個輸入記錄的大小都調到ibs的大小(用NUL填充)。
11. fdformat命令:低級格式化軟盤。
格式:format [-n] device
說明:-n 軟盤格式化後不作檢驗。
12. echo命令:在顯示器上顯示一段文字,一般起到一個提示作用。
格式:echo [-n] 字元串
13. cal命令:顯示某年某月的日歷。
格式:cal [選項] [月 [年]]
命令中各個選項的含義:
-j:顯示出給定月中的每一天是一年中的第幾天(從1月1日算起)。
-y:顯示出整年的日歷。
14. date命令:顯示和設置系統日期和時間。
格式:date [選項] 顯示時間格式 (以 + 開頭,後面接格式)
date [選項] 設置時間格式
命令中各個選項的含義:
15. clear命令:清除屏幕上的信息。
Vi的基本命令:
1. 移動游標:
Ctrl + b:上滾一屏
Ctrl + f:下滾一屏
Ctrl + d:下滾半屏
Ctrl + u:上滾半屏
G: 移到文件最後
W:移到下個字的開頭
B:跳至上個字的開頭
2. 刪除
x:刪除當前游標所在後面一個字元
#x:刪除當前游標所在後面#個字元。例如,5x表示刪除5個字元。
dd:刪除當前游標所在行
#dd:刪除當前游標所在後面#行。例如,5dd表示刪除字游標算起的5行。
:l,#d:例如,:1,12d表示刪除自行1至行12的文字
X:刪當前游標的左字元
D:刪至行尾
3. 更改
cw:更改游標處的字到此單字的字尾處
c#w:例如,c3w表示更改3個字
cc:修改行
c:替換到行尾
4. 取代
r:取代游標處的字元
R:取代字元直到按ESC為止
5. 復制
yw:拷貝游標處的字到字尾只緩沖區
P:把緩沖區的資料貼上來
yy:拷貝游標所在之行至緩沖區
#yy:例如:5yy,拷貝游標所在之處以下5行至緩沖區
Linux文件的復制,刪除和移動命令
1.cp命令:該命令的功能是將給出的文件或目錄拷貝到另一文件或目錄中,同MSDOS下的COPY命令一樣,功能十分強大。
語法:cp[選項]源文件或目錄,目標文件或目錄
說明該命令把指定的源文件復制到目標文件或把多個源文件復制到目標目錄中。
該命令的各項選項含義如下:
-a:該選項通常在拷貝目錄是使用。他保留鏈接,文件屬性,並遞歸地拷貝目錄,其作用等於dpr選項的組合。
-d:拷貝是保留鏈接
-f:刪除已經存在的目標文件而不提示。
-I:和 f選項相反,在覆蓋目標文件之前將給出提示要求擁護確認。回答y時目標文件將被覆蓋,是互動式拷貝。
-p:此時cp除復制源文件的內容外,還將把其修改時間和反問許可權也復制到新文件中。
-r;若給出的源文件是一目錄文件,此時cp將遞歸復制該目錄下所有的子目錄和文件。此時目標文件必須為一個目錄名。
-L:不作拷貝,只是鏈接文件。
需要說明的是,為防止用戶在不經意的情況下用cp命令破壞另一個文件,如用戶指定的目標文件名已存在,用cp 命令拷貝文件後,這個文件酒會被新源文件覆蓋,因此,建議用戶在使用cp命令拷貝文件時,最好使用I選項。
2.mv命令:用戶可以使用mv命令來為文件或目錄改名或將文件由一個目錄移入另一個目錄中。該命令如同MS-DOS下的ren 和 move 的組合。
語法:mv[選項]源文件或目錄 目標文件或目錄。
說明:視mv命令中第二個參數類型的不同(是目標文件還是目標目錄),mv命令將文件重命名或將其移至一個新的目錄中。當第二個參數類型是文件時,mv命令完成文件重命名,此時,源文件只能有一個(也可以是源目錄名),他將所給的源文件或目錄重命名為給頂的目標文件名。當第二個參數是已存在的目錄名稱時,源文件或目錄參加參數可以有很多個,mv命令將個參數指定的源文件均移至目標目錄中。在跨文件系統移動文件時,mv先拷貝,再將原有文件刪除,而鏈至該文件的鏈接也將丟失。
命令中各選項的含義為:
-I:交互方式操作。如果mv操作將導致對已存在的目標文件的覆蓋,此時系統詢問是否重寫,要求用戶回答y或n,這樣可以避免誤覆蓋文件。
-f:禁止交互操作。在mv操作要覆蓋某已有的目標文件是不給任何指示,指定此選項後,I選項將不再起作用。
如果所給目標文件(不是目錄)已存在,此時該文件的內容將後備新文件覆蓋,為防止用戶用mv命令破壞另一個文件,使用mv命令移動文件時,最好使用I選項。
3.rm命令:用戶可以用rm命令刪除不需要的文件。該命令的功能問刪除一個目錄中的一個或多個文件或目錄,他也可以將某個目錄及其下的所有文件及子目錄均刪除。對於鏈接文件,只是斷開了鏈接,源文件保持不變。
Rm命令的一般形式為:
Rm [選項]文件……
如果沒有使用-r選項,則rm不會刪除目錄。
該命令的各選項含義如下:
-f:忽略不存在的文件,從不給出提示。
-r:指示rm將參數中列出的全部目錄和子目錄均遞歸地刪除。
-I:進行互動式刪除。
使用rm命令要小心。因為一旦文件被刪除,他是不能被恢復的。為了防止這種情況的發生可以使用I選項倆逐個確認要刪除的文件。如果用戶輸入y,文件將被刪除。如果輸入任何其他東西,文件則不會刪除。
Linux目錄的創建與刪除命令:
1. mkdir命令
功能:創建一個目錄(類似MS-DOS下的md命令)。
語法:mkdir[選項]dir-name
說明:該命令創建由dir-name命名的目錄。要求創建目錄的用戶在當前目錄中(dir-name的父目錄中)具有寫許可權,並且dirname不能是當前目錄中已有的目錄或文件名稱。
命令中個選項的含義為:
-m:對新建目錄設置存取許可權。也可以用chmod命令設置。
-p:可以是一個路徑名稱。此時若路徑中的某些目錄尚不存在,加上此選項後,系統將自動建立好那些尚不存在的目錄,即一次可以建立多個目錄。
2. rmdir命令
功能:刪除空目錄。
語法:rmdir[選項]dir-name。/
說明:dir-name表示目錄名。該命令從一個目錄中刪除一個或多個子目錄項。需要特別注意的是,一個目錄被刪除之前必須是空的。Rm-r dir 命令可代替rndir,但是有危險性。刪除某目錄時也必須具有對父目錄的、寫許可權。
命令中個選項的含義為:
-p遞歸刪除目錄dirname,當子目錄刪除後其父目錄為空時,也一同被刪除。如果整個路徑被刪除或者由於某種原因保留部分路徑,則系統在標准輸出上顯示相應的信息。
3. cd命令
功能:改變工作目錄。
語法:cd[directory]
說明:該命令將當前目錄改變至directory所指定的目錄。若沒有指定directory,則回到用戶的主目錄。為了改變到指定目錄,用戶必須擁有對指定目錄的執行和讀許可權。
該命令可以使用通配符(如”*,_”這樣的通配符號)。
4. pwd命令
在Linux層次結構中,用戶可以在被授權的任意目錄下利用mkdir命令創建新目錄,也可以利用cd命令從一個目錄轉換到另一個目錄。然而,沒有提示符來告知用戶目前處於哪一個目錄中。想要知道當前所處的目錄,可以用pwd命令,該命令顯示整個路徑名。
語法:pwd
說明:此命令顯示出當前工作目錄的絕對路徑。
5. ls命令
ls是list的簡寫,其功能為列出目錄的內容。這是擁護最常用的一個命令之一,因為用戶需要不時地查看某個目錄的內容,該命令類似於DOS下的dir命令
語法:ls[選項][目錄或是文件]
對於每個目錄,該命令將列出其中的所有子目錄與文件。對於每個文件,ls將輸出其文件名以及所要求的其他信息。默認情況下,輸出條目按字母順序排序。但未給出目錄名或是文件名時,就顯示當前目錄的信息。
命令中各個選項的含義:
-a:顯示指定目錄下所有子目錄與文件,包括隱藏文件。
-A:顯示指定目錄下所有子目錄與文件,包括隱藏文件。但不列出“.”和“..”.
-b:對文件名中的不可顯示字元用把禁止
linux中所有設備都是以文件的形式顯示
linux下文件的後綴名無實際意義
命令
pwd 顯示路徑
man +命令 列出操作說明
ls -l/-help列出 文件目錄
cd / 目錄做實驗
安裝步驟 configure make make install?
rm -r dl 遞歸刪除目錄
rm -rf 刪除所有目錄
rm -f 加文件名 刪除文件
rmdir +文件地址 刪除文件夾所有和rm -rf功能差不多
touch 加名字 創建新文件
cp 復制 mv 移動 rm 刪除
vi 文本編輯器 輸入a將從命令格式變成輸入格式
head tail 查看前面和後面
find 加位置 加文件名 查找
echo $PATH 查詢路徑
useradd 加名字 添加用戶
userdel 加名字 刪除用戶
su 加用戶名 切換用戶
chmod +x/-x 加文件名 修改文件許可權
chmod 755 加文件名 改變許可權在安裝程序時
grep 加文本字元 加在那個文件 查找字元存在那行
fdisk -l 查看磁碟信息
命令1|命令2|命令三... 管道
ps -ef查看進程
ifconfig linux查看ip
重定向
linux和其它機器之間共享文件vsftp Windows和linux傳輸文件15-17
putty遠程登錄軟體ssh
gzip 壓縮和解壓縮 -d解壓 21
service iptables off防火牆關閉
tar -xvf 第二層解壓縮
.tar
解包:tar xvf FileName.tar
打包:tar cvf FileName.tar DirName
(註:tar是打包,不是壓縮!)
———————————————
.gz
解壓1:gunzip FileName.gz
解壓2:gzip -d FileName.gz
壓縮:gzip FileName
.tar.gz 和 .tgz
解壓:tar zxvf FileName.tar.gz ./DirName
壓縮:tar zcvf FileName.tar.gz DirName
.tar.bz2
解壓:tar xjf FileName.tar.bz2 ./DirName
壓縮:tar cjf FileName.tar.bz2 DirName
rpm -ivh 加.rpm文件 安裝
安裝sudo apt-get install 軟體名
;㈨ linux (紅帽)如何安裝
推薦兩種方法安裝紅帽linux系統(虛擬光碟機和mount命令:前提是已經下載好了紅帽的系統文件):
方法一:Linux下,無需任何軟體,就可以直接自製一個虛擬光碟機。
步驟:
把 /dev/cdrom 刪除,然後在Shell中運行:ln -s /dev/loop7 /dev/cdrom
這里假設你的iso文件放在/root目錄,運行(可以根據自己的情況更改目錄位置),命令:losetup /dev/loop7 /root/cd1.iso
最後再運行mount /mnt/cdrom,現在看看,ISO文件是不是也變成了虛擬光碟機了
總結:怎樣換盤或者取消這個虛擬光碟機呢?在Shell中運行:「losetup -d /dev/loop7」,就可以取消這個設備;要換盤的話只要把 ISO文件關聯到/dev/loop 7設備文件,運行「losetup /dev/loop7 /root/cd2.iso」就可以換成另外一張盤了。
方法二:用mount命令就可以完成(非虛擬光碟機)。
把光碟製作成iso文件,cp /dev/cdrom XXXXX.iso,說明:XXXXX.iso為你所命名的鏡像文件。執行此命令之後就可以將整個光碟製作成iso文件。XXXXX.iso前你可以加上路徑。
將硬碟上的iso文件載入到光碟(也就是虛擬光碟機)。命令:mount -t iso9660 -o loop /*/XXXXX.iso /mnt/iso
如果是安裝系統盤所提供的文件,如添加刪除程序,系統可能會提示你插入光碟,但我們沒有光碟,只有鏡像,可以輸入如下命令:Redhat :redhat-install-packages --isodir=iso文件目錄。
安裝,命令如下:
rm -rf /dev/cdrom #刪除光碟機
ln /dev/loop7 /dev/cdrom
losetup /dev/loop7 /*/XXXXX.iso
mount /mnt/cdrom
然後你再看看iso文件,是不是變成了虛擬光碟機。
取消這個光碟機:
losetup -d /dev/loop7
換盤的話:
只需轉移iso關聯到/dev/loop
losetup /dev/loop7 /*/XXXXX.iso
說明:/*為路徑
㈩ linux必學的命令是什麼
不同版本的Linux命令數量不一樣,這里筆者把它們中比較重要的和使用頻率最多的命令,按照它們在系統中的作用分成幾個部分介紹給,通過這些基礎命令的學習可以進一步理解Linux系統:
安裝和登錄命令:login、shutdown、halt、reboot、mount、umount、chsh。
文件處理命令:file、mkdir、grep、dd、find、mv、ls、diff、cat、ln。
系統管理相關命令:df、top、free、quota、at、lp、adser、groupaddkill、crontab、tar、unzip、gunzip、last。
網路操作命令:ifconfig、ip、ping、netstat、telnet、ftp、route、rloginrcp、finger、mail、nslookup。
學習linux注意事項
1、Linux嚴格區分大小寫。
2、Linux所有的存儲設備都必須掛載之後用戶才能使用,包括硬碟、U盤和光碟。
3、Windows下的程序不能直接在Linux中安裝和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