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單片機是怎樣控制電機的
單片機只輸出信號,經過隔離電路,再經過功率開關電路驅動電機。
控制普通的三項非同步電機可以單片機輸出信號經三極體後驅動一個小功率繼電器,由繼電器來驅動交流接觸器,進而控制電機,也可以單片機信號經三極體放大後直接驅動功率繼電器。 方法有很多很多。至於驅動伺服,單片機埠的信號經過光耦隔離後可以直接驅動,伺服驅動器本身需要的驅動信號都是弱電信號。
單片機注意事項
一般在單片機的數據手冊(Datasheet)中都會提到該單片機需要的復位信號的要求。一般復位信號的寬度應為。復位電平的寬度和幅度都應滿足晶元的要求,並且要求保持穩定。還有特別重要的一點就是復位電平應與電源上電在同一時刻發生,即晶元一上電,復位信號就已產生。
不然,由於沒有經過復位,單片機中的寄存器的值為隨機值,上電時就會按PC寄存器中的隨機內容開始運行程序,這樣很容易進行誤操作或進入死機狀態。
❷ 單片機原理及應用
單片機原理是單片機主要由運算器、控制器和寄存器三大部分構成。其中,運算器由算術邏輯單元(ALU)、累加器、寄存器等構成。
首先累加器和寄存器向ALU輸入兩個8位源數據,其次ALU完成源數據的邏輯運算,最後將運算結果存入寄存器中;控制器由程序計數器、指令寄存器、指令解碼器、時序發生器和操作控制器等構成,是一個下達命令的「組織」,用於協調整個系統各部分之間的運作。
寄存器主要有累加器A、數據寄存器DR、指令寄存器IR、指令解碼器ID、程序計數器PC、地址寄存器AR等。
單片機具體在各個領域的應用如下:
1,在儀器儀表領域,一旦採用單片機對其進行控制,便使得儀器儀表變得數字化、智能化、微型化,且其功能更加強大。
2,在家用電器領域,已廣泛實現了家用電器的單片機控制,如電飯煲、電冰箱、空調、彩電、音響等等。
3,在網路通信領域,手機、小型程式控制交換機、樓宇自動通信呼叫系統等等都已實現了單片機控制,且單片機普遍具備通信介面,使得通信設備可以方便地與計算機之間進行數據通信。
4,在工業控制領域,可以使用單片機構成多種多樣的控制系統,如工廠流水線的智能化管理、電梯智能化控制、各種報警系統、與計算機聯網構成二級控制系統等。
5,在醫療設備領域,單片機也極大的實現了它的價值,已廣泛應用於各種分析儀、監護儀、病床呼叫系統、醫用呼吸機等醫療設備中。
❸ 單片機的控制時間
不一定啊,要看你用什麼單片,什麼編譯軟體、什麼優化策略,不同條件產生的延時長度都會不一樣
❹ 單片機中斷控制原理
CPU是計算機的指揮中心,它與外圍設備(如:按鍵,顯示器等)通訊的方法有查詢和中斷2種
1:查詢:無論外圍i/o是否需要服務,CPU每隔一段時間都要依次查詢一遍,這種查詢的方法,CPU需要花費一些時間在做查詢的服務工作
2:中斷:在外圍設備需要通訊服務時主動告訴CPU,CPU停下當前工作去處理中斷程序,從而提高了CPU的工作效率。
(2):可以實現實時處理
外設任何時候都可能發出請求中斷的信號,CPU接到請求後及時處理,以滿足實時系統的需要
(3):可以及時處理故障
計算機系統運行過程中難免會出現故障,eg:電源中斷,存儲器出錯,外圍設備工作不正常等,這時可以通過中斷系統向中斷源的CPU發出請求,以便解決故障。
定時器和中斷都屬於單片機的內部資源,在開發板上是沒有晶元的,同時定時器的初始化程序一旦溢出,會自動去執行定時器中斷子程序,而不需要我們自己去調用,這些都是由硬體直接控制的。
2:定時器計算的是固定脈沖,其定時時間是可以計算出來的。它比延時函數有更好的作用,能提高CPU 的效率,因為延時函數是需要耗費CPU去執行的,在此期間,CPU是不能執行其它功能的,而定時器是需要用到 的時候,CPU自動調用
❺ 單片機如何控制交流電如何控制開關
根據你的需要給單片機編程。
單片機根據你編的程序來順序的輸出控制信號。
用單片機輸出的控制信號來驅動繼電器動作。
繼電器的接點作為開關可以控制交流電的通斷來滿足你的使用要求。
❻ 單片機是如何控制外部電路的
單片機當然可以控制外部電路,單片機最小系統只是基本應用,要發揮單片機的潛能,需要擴展外部電路。
1、利用光電隔離,可以控制外圍電路,並且也將外部電路的干擾屏蔽在外。
等等,還有諸如利用595等串轉並擴展,還可以利用CPLD,FPGA等擴展,總之只要深入理解單片機,那麼單片機就可以發揮很大的潛力,幫助我們解決實際問題。
❼ 單片機 怎麼控制 三極體
在上拉電阻所連接的導線上,如果外部組件未啟用,上拉電阻則「微弱地」將輸入電壓信號「拉高」。當外部組件未連接時,對輸入端來說,外部「看上去」就是高阻抗的。這時,通過上拉電阻可以將輸入埠處的電壓拉高到高電平。如果外部組件啟用,它將取消上拉電阻所設置的高電平。通過這樣,上拉電阻可以使引腳即使在未連接外部組件的時候也能保持確定的邏輯電平。[1]上拉就是將不確定的信號通過一個電阻鉗位在高電平,電阻同時起限流作用。下拉同理,也是將不確定的信號通過一個電阻鉗位在低電平。
上拉是對器件輸入電流,下拉是輸出電流;強弱只是上拉電阻的阻值不同,沒有什麼嚴格區分;對於非集電極(或漏極)開路輸出型電路(如普通門電路)提供電流和電壓的能力是有限的,上拉電阻的功能主要是為集電極開路輸出型電路輸出電流通道。
❽ 單片機控制系統的優缺點(**是控制系統**)
優缺點:
(1)單片機的存儲器ROM和RAM是嚴格區分的。ROM稱為程序存儲器,只存放程序、固定常數及數據表格。RAM則為數據存儲器,用作工作區及存放用戶數據。
(2)採用面向控制的指令系統。
(3)單片機的I/O引腳通常是多功能的。
(4)單片機的外部擴展能力強。
(5)單片機體積小,成本低,運用靈活,易於產品化。
(6)面向控制,能有針對性地解決從簡單到復雜的各類控制任務,因而能獲得最佳的性能價格比。
(7)抗干擾能力強,適用溫度范圍寬。
(8)可以方便地實現多機和分布式控制,使整個控制系統的效率和可靠性大為提高。
單片機控制器
由程序計數器、指令寄存器、指令解碼器、時序發生器和操作控制器等組成,是發布命令的「決策機構」,即協調和指揮整個微機系統的操作。其主要功能有:
(1) 從內存中取出一條指令,並指出下一條指令在內存中的位置。
(2) 對指令進行解碼和測試,並產生相應的操作控制信號,以便於執行規定的動作。
(3) 指揮並控制CPU、內存和輸入輸出設備之間數據流動的方向。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單片機
❾ 單片機如何實現具體的控制的
建議你仔細看看它的一些IO埠結構圖,然後配合看這些埠的控制和數據寄存器,以及埠相關的匯編指令.注意哦,一定要看匯編的指令才有用,C的看不出來.
實際上,最終埠的輸入和輸出,都是由埠對應的數據寄存器來控制的.
輸入的時候,埠上所呈現的外部電路的狀態,就呈現在輸入寄存器里,用單片機的程序讀出來,就是表示該狀態的數據.比如說讀到了0xF0,就表示該埠的高4條IO處於高電平,低4條IO處於低電平.
同樣的,輸出的時候,就是單片機的程序將數據寫入到埠的輸出寄存器里,這樣就可以在對應的埠上呈現出對應的狀態,用於控制外部的電路.同樣的,比如說你輸出一個0x0F,就表示將該埠的高4條IO置為低電平,而低4條IO置為高電平.
當然,單片機的結構有很多種,有些單片機不分輸入和輸出寄存器,有些單片機也沒有控制寄存器,但也有很多單片機具有這些寄存器.
控制寄存器的作用,是配置埠的各種功能和模式.
比如說要將某埠的某幾條IO引腳設為帶弱上拉的輸入,那麼就應該打開弱上拉寄存器的對應幾bit,並且打開輸入輸出控制寄存器的對應幾bit,部分片子還需要關閉輸入狀態,這樣就將該埠的指定幾條IO引腳配置為了輸入狀態.而輸出的配置也類似,無非就是幾個寄存器的值不同.
配置好了之後,這些埠和這些IO就可以完成實際的輸入和輸出控制了.
如果是標準的MCS51單片機,例如AT89C51/52之類的,則埠要簡單得許多,沒有這么多的控制寄存器,也部分輸入和輸出寄存器.建議你找它們的用戶手冊仔細看看埠結構那一部分.
一般來說,這些資料要在"用戶手冊"中才有,普通的"數據手冊"裡面不一定有.
希望以上回答能讓你大致了解單片機是如何實現具體控制的了.
❿ 單片機控制leD的基本方法
閃爍LED燈
51單片機是較為簡單的8位單片機,意思是一次能處理8位2進制數據。這一次閃爍LED燈就是讓單片機的引腳定時輸出1或0。
51單片機有4個IO埠,每一個埠分別由P0,P1,P2,P3,4個寄存器控制。我們假設輸出0時LED燈點亮,我們用單片機驅動時就需要讓埠的某一位置零。例如我們用P1口的第0位閃爍點亮,我們需要給P1口的第0位定時置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