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android怎麼和websocket連接
Android與伺服器通信通常採用HTTP通信方式和Socket通信方式,而HTTP通信方式又分get和post兩種方式。至於Socket通信會在以後的博文中介紹。HTTP協議簡介:HTTP(HypertextTransferProtocol),是Web聯網的基礎,也是手機聯網常用的協議之一
⑵ android websocket 調用問題
android websocket 調用代碼如下:
package com.fkapp.websocket;
import com.fkapp.websocket.R;
import de.tavendo.autobahn.WebSocketConnection;
import de.tavendo.autobahn.WebSocketException;
import de.tavendo.autobahn.WebSocketHandler;
import android.support.v7.app.ActionBarActivity;
import android.os.Bundle;
import android.os.Handler;
import android.os.Message;
import android.view.Menu;
import android.view.MenuItem;
import android.view.View;
import android.widget.Button;
import android.widget.Toast;
public class MainActivity extends ActionBarActivity {
private final String TAG = "MainActivity";
public static String wsUrl = "ws://ip:port/chat"; /* TODO: 運行時替換ip port */
public WebSocketConnection wsC = new WebSocketConnection();
public Handler handler = new Handler()
{
@Override
public void handleMessage( Message msg )
{
super.handleMessage( msg );
if ( msg.what == 0 )
{
}
}
};
public void toastLog( String s )
{
Toast.makeText( this, s, Toast.LENGTH_SHORT ).show();
}
private void wsStart()
{
try {
wsC.connect( wsUrl, new WebSocketHandler()
{
@Override
public void onOpen()
{
toastLog( "Status: Connected to " + wsUrl );
wsC.sendTextMessage( "Hello, world!" );
}
@Override
public void onTextMessage( String payload )
{
toastLog( "Got echo: " + payload );
}
@Override
public void onClose( int code, String reason )
{
toastLog( "Connection lost." );
}
} );
} catch ( WebSocketException e ) {
e.printStackTrace();
}
}
⑶ android 怎麼與websocket 通訊
Android與伺服器通信通常採用HTTP通信方式和Socket通信方式,而HTTP通信方式又分get和post兩種方式。至於Socket通信會在以後的博文中介紹。 HTTP協議簡介: HTTP (Hypertext Transfer Protocol ),是Web聯網的基礎,也是手機聯網常用的協議之一,HTTP協議是建立在TCP協議之上的一種協議。 HTTP連接最顯著的特點是客戶端發送的每次請求都需要伺服器回送響應,在請求結束後,會主動釋放連接。從建立連接到關閉連接的過程稱為“一次連接”。在HTTP 1.0中,客戶端的每次請求都要求建立一次單獨的連接,在處理完本次請求後,就自動釋放連接。在HTTP 1.1中則可以在一次連接中處理多個請求,並且多個請求可以重疊進行,不需要等待一個請求結束後再發送下一個請求。 由於HTTP在每次請求結束後都會主動釋放連接,因此HTTP連接是一種“短連接”、“無狀態”,要保持客戶端程序的在線狀態,需要不斷地向伺服器發起連接請求。通常的做法是即使不需要獲得任何數據,客戶端也保持每隔一段固定的時間向伺服器發送一次“保持連接”的請求,伺服器在收到該請求後對客戶端進行回復,表明知道客戶端“在線”。若伺服器長時間無法收到客戶端的請求,則認為客戶端“下線”,若客戶端長時間無法收到伺服器的回復,則認為網路已經斷開。 基於HTTP1.0協議的客戶端在每次向伺服器發出請求後,伺服器就會向客戶端返回響應消息,在確認客戶端已經收到響應消息後,服務端就會關閉網路連接。在這個數據傳輸過程中,並不保存任何歷史信息和狀態信息,因此,HTTP協議也被認為是無狀態的協議。 HTTP1.1和HTTP1.0相比較而言,最大的區別就是增加了持久連接支持。當客戶端使用HTTP1.1協議連接到伺服器後,伺服器就將關閉客戶端連接的主動權交還給客戶端;也就是說,只要不調用Socket類的close方法關閉網路連接,就可以繼續向伺服器發送HTTP請求。 HTTP連接使用的是“請求—響應”的方式(2次握手),不僅在請求時需要先建立連接,而且需要客戶端向伺服器發出請求後,伺服器端才能回復數據。而Socket連接在雙方建立起連接後就可以直接進行數據的傳輸 HTTP協議的特點: 支持B/S及C/S模式; 簡單快速:客戶向伺服器請求服務時,只需傳送請求方法和路徑。請求方法常用的有GET、HEAD、POST。 靈活:HTTP 允許傳輸任意類型的數據對象。正在傳輸的類型由Content-Type 加以標記; 無狀態:HTTP 協議是無狀態協議。無狀態是指協議對於事務處理沒有記憶能力。缺少狀態意味著如果後續處理需要前面的信息,則它必須重傳,這樣可能導致每次連接傳送的數據量增大。 HTTP協議請求方法: 請求行中包括了請求方法,解釋如下: GET 請求獲取Request-URI 所標識的資源; POST 在Request-URI 所標識的資源後附加新的數據; HEAD 請求獲取由Request-URI 所標識的資源的響應消息報頭 PUT 請求伺服器存儲一個資源,並用Request-URI 作為其標識 DELETE 請求伺服器刪除Request-URI 所標識的資源; TRACE 請求伺服器回送收到的請求信息,主要用於測試或診斷 CONNECT 保留將來使用 OPTIONS 請求查詢伺服器的性能,或者查詢與資源相關的選項和需求 Get與Post請求區別: Post請求可以向伺服器傳送數據,而且數據放在HTML HEADER內一起傳送到服務端URL地址,數據對用戶不可見。而get是把參數數據隊列加到提交的URL中,值和表單內各個欄位一一對應, 例如(/s?w=%C4&inputT=2710) get 傳送的數據量較小,不能大於2KB。post傳送的數據量較大,一般被默認為不受限制。但理論上,IIS4中最大量為80KB,IIS5中為100KB。 get安全性非常低,post安全性較高。 項目結構圖: get方式: get機制用的是在URL地址裡面通過?號間隔,然後以name=value的形式給客戶端傳遞參數。所以首先要在Android工程下的AndroidGetTest.java中onCreate方法定義好其URL地址以及要傳遞的參數,然後通過URL打開一個HttpURLConnection鏈接,此鏈接可以獲得InputStream位元組流對象,也是往服務端輸出和從服務端返回數據的重要過程,而若服務端response.getInputStream.write()往andorid返回信息時候,就可以通過InputStreamReader作轉換,將返回來的數據用BufferReader顯示出來。 具體代碼如下: Servlet端接收數據並返回通知: Android端發送消息並接收Servlet返回的消息: post方式: post傳輸方式不在URL里傳遞,也正好解決了get傳輸量小、容易篡改及不安全等一系列不足。主要是通 過對HttpURLConnection的設置,讓其支持post傳輸方式,然後在通過相關屬性傳遞參數(若需要傳遞中文字元,則可以通過URLEncoder編碼,而在獲取端採用URLDecoder解碼即可)
⑷ 如何在android客戶端實時監控websocket長連接時伺服器實時推送的
使用Socket類中的Poll方法,就可以。 Socket client //假如已經創建好了,連接到伺服器端得Socket的客戶端對象。 我們只要client.Poll(10,SelectMode.SelectRead)判斷就行了。只要返回True是。就可以認為客戶端已經斷開了。 Poll 方法將會檢查 Socket 的狀態。指定 selectMode 參數的 SelectMode..::.SelectRead,可確定 Socket 是否為可讀。指定 SelectMode..::.SelectWrite,可確定 Socket 是否為可寫。使用 SelectMode..::.SelectError 檢測錯誤條件。Poll 將在指定的時段(以 microseconds 為單位)內阻止執行。如果希望無限期的等待響應,則將 microSeconds 設置為一個負整數。如果要檢查多個套接字的狀態,則不妨使用 Select 方法。
⑸ android怎樣使用websocketclient
我是寫了一個websocketclient的子類,接收到的消息用handler發送,在UI界面解析,操作.只不過多加了一個,getClient的
方法,傳一個handler,我試過了,跳轉的話,也不會斷,而且保證了是一個websocketclient對象.但是要注意的
是,websocketclient對象是不可重用的,也就是當連接關閉,調用close方法之後,再open,會拋出一個錯誤,只要close,這個對
象就沒用了,一定要重新new一個,ITJOB你可以試一試.
⑹ android中使用WebSocket傳遞數據
現在初步的發送 、接收 都可以實現了,但是還有很多問題!!!比如 穩定性 !!!(因為我們如果發送信息,不規律 或者長時間不發送,這個ws雖然開著,但是已經斷開連接了0.0)
現在穩定性算是差不多告一段落了,(給自己一個棒棒糖!)。
前段時間我們經理給我們說這個也會有問題的!!!(一個大棒槌過來了)
⑺ android studio連接io.socket:sokect.io-client伺服器的條件
條件是socket協議。
WebSocket是跟隨HTML5一同提出的,所以在兼容性上存在問題,這時一個非常好用的庫就登場了——Socket.io。
socket.io封裝了websocket,同時包含了其它的連接方式,你在任何瀏覽器里都可以使用socket.io來建立非同步的連接。socket.io包含了服務端和客戶端的庫,如果在瀏覽器中使用了socket.io的js,服務端也必須同樣適用。
socket.io是基於Websocket的Client-Server實時通信庫。
socket.io底層是基於engine.io這個庫。engine.io為socket.io提供跨瀏覽器/跨設備的雙向通信的底層庫。engine.io使用了Websocket和XHR方式封裝了一套socket協議。在低版本的瀏覽器中,不支持Websocket,為了兼容使用長輪詢(polling)替代。
⑻ Android 程序集成WebSocket怎麼實現
websocket只是一個長連接的協議,跟webView沒關系,你可以理解成就是幫你實現即時通訊的協議。 你說的那個jar包我用過,還是可以的,只是比較基礎,後面項目換成了nv-websocket-client,也是github上的一個開源,這個更全面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