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51單片機怎麼實現數據的存儲,通過51單片機可以把數據存到哪,沒學過usb協議
一般可以存在,單片機的flash里,flash本來是用來存放程序的,但是如果程序沒那麼大,可以存在flash的末尾。
具體代碼怎麼實現,可以查閱一下資料,我就不詳細描述了。
存flash 的時候要注意的地方有幾點:
1,flash的擦寫次數有限制,所以不要頻繁儲存
2,擦除flash的時候不要把代碼擦除了!
還有一種方法是存在外置的eeprom裡面,這種晶元保存數據比較安全可靠,容量也大,但是價格比較貴,一般是用SPI通訊來實現的!
純手打,望採納!
樓主還有什麼不明白的可以追問。
2. 單片機的存儲器可以分為幾種
單片機的存儲器可分為程序存儲器(ROM)和數據存儲器(RAM)。
程序存儲器是專門用來存放程序和常數的。
數據存儲器是程序在運行中存放臨時數據的,掉電後數據即丟失,現在有些型號的單片機提供了EEPROM,可用來存儲掉電後需要保存的關鍵數據,如系統的一些設置參數。
3. MCS-51單片機片內256B的數據存儲器可分為幾個區分別起什麼作用
MCS-51 單片機片內數據存儲器可分為二個區: 00H~7FH 單元組成的低128B 的片內RAM區、80H ~FFH單元組成的高128B 的專用寄存器區。其中低128B的RAM區又分為: 00H~1FH 單元為工作寄存器區、20H~2FH 單元為位定址區、30H~7FH單元為用戶RAM區。
工作寄存器區可作通用寄存器用,用戶RAM區可作堆棧和數據緩沖用。專用寄存器區又稱特殊功能寄存器,使用80H~FFH單元。
(3)單片機數據存儲擴展閱讀
存儲器空間在物理結構上可劃分為:MCS-51存儲器是採用將程序存儲器和數據存儲器分開定址的結構,其存儲器空間在物理結構上可劃分為如下四個空間:片內程序存儲器、片外程序存儲器、片內數據存儲器、片外數據存儲器。
MCS-51單片機的P0~P3四個I/O埠在結構上的異同以及使用時應注意的事項:MCS-51單片機的四個埠在結構上相同之處: P0~P3 都是准雙向I/O 口,作輸入時,必須先向相應埠的鎖存器寫入「1」。
不同之處;P0口的輸出級與P1~P3口不相同,它無內部上拉電阻,不能提供拉電流輸出,而P1~P3 則帶內部上拉電阻,可以提供拉電流輸出。
當P0口作通用I/O口輸出使用時,需外接上拉電阻才可輸出高電平;但作地址/數據匯流排時,不需要外接上拉電阻。P1~P3口IO輸出時,均無需外接上拉電阻。
4. 你好 STC單片機的數據如何存儲
FLASH程序存儲器存程序,單片機上電後會自動從這里讀代碼開始運行。而EEPROM是掉電也不丟數據的存儲器,一般都用來存設置的。你可以一位元組一位元組的把每位元組的8位1任意編寫成0。但這片一般是按扇區為單位,一擦除就是全成1。一般來說應該是存放在FLASH里的吧,如果CODE區域用完了才會去找EEPROM寫代碼。ISP功能實現系統代碼升級維護只能用STC自己的編程器
STC有的片FLASH也能在跑程序的時候由程序控制擦寫。
5. 單片機數據存儲問題
我想到的方法每個11位數的電話號最少要5個位元組。
方法一:定義一個long變數,long變數的范圍是一個十位數,電話號第1位肯定是1,剩下10位數
一個long變數保存9位數,再定義一個char變數保存剩下的1位,char變數加一個long變數一共要5個位元組。
方法二:電話號第1位肯定是1,剩下的10位數用10個BCD碼保存,一個位元組可以保存兩個BCD嗎,也是5個位元組
5*100=500,所以保存100個電話號最少500個位元組,也就是0.5k的容量
這只是我的方法,僅供參考
6. 什麼是單片機的「程序存儲器」「數據存儲器」
程序存儲器是放程序的存儲器,就是把寫的程序放到裡面,程序在斷電後也不會丟失,比如說電腦里的程序,關機後斷掉電裡面的程序還是有不會丟失。數據存儲器就是把運行程序過程中所用到的和產生的數據暫時放到里邊,當斷電後里邊的數據就沒有了。
7. 單片機中數據定義存儲問題
一般有三種方法:其一,你可用裡面的扇區,就是E2PROM,你所選的型號就帶有這一功能,單可存儲的數據量有限,程序你可到STC官方下載。其二,你可加入單片機第二電源,進入睡眠模式來保持數據,不建議用,曾加硬體成本。其三,用外圍存儲晶元,其主要用於大數據量的存儲,最為可靠,還可把重要關鍵的程序轉移至此,用於版權的保護,因為破解晶元難度較大
8. 單片機數據存儲器的使用
程序存儲器的裡面存放的是單片機的靈魂,它就是工作程序。小的可能只有1KB(最多隻能裝1024條8位數據,因為實際指令還有許多2位元組、3位元組指令,所以它還裝不下1024條指令)大的也有128KB的。這些8位數據要麼在工廠里做摸子光刻進去,要麼一次性的燒寫進去,要麼……用編程器這個特殊工具把調試成功的機器碼裝載進去,或者像AVR單片機那樣自己花幾塊錢做一條下載線,把電腦里這些東西灌進去(或許是AVR最吸引人之處),它一旦進駐電腦的程序存儲器中,除了藉助上述裝置便不能自由改寫,在單片機運行時,只是從其中讀出指令或固定的數據,所以給程序存儲器一個"只讀存儲器"的別名,簡寫為ROM,包括用編程器寫紫外線擦除內容的EPROM。用電擦除的EEPROM和現在新興的FLASH ROM;一次性寫入的ROM僅用於電路和程序固定的批量產品中,實際工作起來,都是一樣的。
在實際的使用中,單片機運行時為了定位ROM中的數據,其實每個8位存儲單元都有一個固定的「地址」,通常用16進數表示:例如對於一個所謂4K的ROM,地址從0000H到0FFFH,(即是從0000,0001...4095),單片機運行時從哪個地址取數據,完全由程序本身決定,並不要我們干預。記住,給單片機一通電,它經過一個短暫的復位過程,立即轉向ROM的最低地址0000H,在這裡面放置的往往是一條「跳轉」指令,它從這里一步跳到另一個地址:程序的真正起始地址,例如51機的0080H。難道ROM中就只有指令不能來點別的?ROM是程序存儲器,除了指令外還包括運行程序必須的某些固定數據。假如,我們要求在單片機的某口上輸出00H到FFH(255)按正弦半波變化的數值,每秒10000次,那如果硬要它按照公式一個個計算,對於它來說未免力不從心,可是我們可以把預先計算好的數值存入ROM中,到時候直接取出。
提到數據存儲器,它其實是個可以隨時存取數據的一塊存儲器,也就是可以讀(取)也可以寫(存)的存儲器,簡稱RAM。現在的單片機裡面使用的RAM屬於靜態RAM或SRAM,這個和電腦用的內存條有所不同,只要你把數據寫入SRAM後,只要不斷電,或者不清除掉,這個數據就一直保存在那裡,電腦是用的動態RAM,要不斷給它加刷新脈沖才能保存數據。因為單片機處理的信息量比電腦小很多,所以它帶的RAM也比較少:從完全不帶、帶128、256、……1K、2K到4K,比ROM少多了。因為實際上RAM只是作為數據臨時存放的地方,除非進行圖像處理需要存放大量的數據外,一般對於執行較簡單任務的單片機,有這么多也夠用,如果實在不夠用也只能採取外加SRAM如6116、6264等等來擴展。為了對RAM單元存取8位二進數,當然也的和ROM一樣用「地址」來標示它的具體位置假如某單片機有1K(1024)RAM,它的地址也是從0000到1024,或16進數的0000H到03FFH可見和ROM的地址是一樣的,不會混淆不清?不會,因為讀ROM是由單片機的程序指針或轉移指令或查表指令進行,而這些指令是不會進入RAM區的,讀寫RAM是另外的數據傳送指令,也不會進入ROM區,這點也是和電腦不同之處,後者程序和數據都在內存條裡面,地址不同,如果竄位了就會造成不可預見後果。單片機的這種存儲器結構也稱為哈佛結構。
在這里本文中要說到的RAM,其在單片機里的用途主要是存放臨時數據,例如用單片機測溫,每秒測1次,顯示1分鍾的平均值(1分鍾更新一次);我們先通過感測器,放大電路,A/D轉換,把溫度這個模擬量轉變為成比例的二進數,然後每秒鍾1次把數字量通過輸入口順序存入到單片機的RAM中,然後對他們進行兩兩求和再平均的計算(題外話:要單片機進行「除法「運算比較麻煩,例外的是除以2,4,8……卻非常簡單。運用「右移」指令1、2、3次便可)最後的數值顯示出來,然後把這60個存儲單元統統寫0清除舊數據,下次又如此這般地循環進行。另外在單片機裡面還有若干寄存器,數量不多但是作用很大,除了暫存數據,還可以交換、加工、傳遞等等,以及隨時紀錄單片機當前處於什麼狀態,輸入輸出口,也是作為特殊功能的寄存器存在,具體各有不同,就不是隨便說說可以搞清楚的,要看有關書籍了。
參考資料來源:吳鑒鷹吧
貢獻文檔:網路文庫《吳鑒鷹單片機項目實戰精講》
單片機開發板學習參考:吳鑒鷹單片機開發板
9. 單片機中的程序存儲器是ROM,數據存儲器是RAM,對嗎
是的,單片機中,程序存儲器是ROM(包括掩膜ROM、EPROM、EEPROM和FLASH)
數據存儲器是R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