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單片機的工作頻率問題
「接收信號的頻率和單片機的工作頻率之間有關系嗎?」答:沒有。
「比如單片機的工作頻率是100MHz,我要接收的是200MHz頻率的信號,這樣可以嗎?」
答:可以說可以,即使(實際上就是)單片機的工作頻率很低也可以。也可以說不,原因如下(1)。
但是:
1、單片機時鍾頻率有限,操作頻率更低,你不可能用單片機去解調射頻信號。
2、必須象收音機那樣具有接收、選頻、放大、變頻、中放、解調等高頻電路。
3、單片機可以用來控制高頻電路的頻率、增益等參數,還可以用單片機對接收的基帶信號進行處理。
⑵ 單片機實際工作頻率怎樣計算
說51單片機吧,傳統51單片機的工作頻率(機器頻率)是晶振頻率的1/12,後來的增強型51單片機機器頻率為1/6,甚至為1倍
當然可以設置的,想慢一些也可以,最低可到1/128
⑶ AT89S51單片機的最大工作頻率是
AT89S51單片機的最大工作頻率是33MHz,下圖是工作參數。
雖然是最大為33MHz,可實際上很少有用到這么高的。現在用AT89S51,在下載程序上就比較麻煩了,特別是筆記本電腦很麻煩的,需要買一條USB轉ISP的下載線。
推薦還是用STC的吧,最高達35MHz,表面上沒有快多少,但實際上它是1T單片機了,在同頻率的情況下就比AT快近10多倍呢,更主要的是價格低,下載程序更方便了,用一個串口線就搞定了,加密性更可靠了。
⑷ 什麼是單片機當前的工作頻率
12t
的,是標准形式。
使用
6t
的形式,比
12t
的,速度是兩倍的關系。
這就相當於,在
24mhz
時,使用標準的
12t
的形式。
那麼,當前單片機實際的工作頻率是24mhz,應該就是這個意思。
⑸ STM32VET6單片機的工作頻率最高是多少
相當於普通8051的0~80MHz,實際工作頻率可達48MHz。 單片機,全稱單片微型計算機
⑹ 單片機頻率
根據程序的設置,溢出一次是50ms吧,把這個設置為中斷程序,溢出中斷20次就是1秒。如果每溢出10次就讓某個埠位翻轉一次,就是輸出1Hz的波形了。
⑺ 單片機晶振頻率為4mhz
1、機器周期=晶振周期*12.
2、所以單片機中晶振頻率為12MHZ的機器周期=12*1/12M=1微秒. 1、一般是12MHZ或者11.0592M。
2、開發板晶振頻率就是單片機的工作頻率呀。可以從單片機邊上的金屬封裝外殼的晶振上看標識。
3、
每個單片機系統里都有晶振,全程是叫晶體震盪器,在單片機系統里晶振的作用非常大,他結合單片機內部的電路,產生單片機所必須的時鍾頻率,單片機的一切指令的執行都是建立在這個基礎上的,晶振的提供的時鍾頻率越高,那單片機的運行速度也就越快。一、高頻率的晶振,晶體製造工藝高
頻率越高晶振越薄,越難加工。試想一下,1頓重的鋼鐵和1公斤重的鋼鐵以1khz振動,誰最容易起振?對,重的厚的固有諧振頻率低,但薄的又容易損壞(比如超聲波清洗環節)。
為什麼單片機外接的晶振頻率那麼低
二、耗電
單片機與晶振之間的走線,在低頻率晶振看來,就是純導線,對高頻率晶振看來,就是有感抗有容抗的導線。在有內阻的情況下,對電容充放電都是在損耗能量。內部倍頻的就好點,因為晶元集成部高,電容在內部表現的很小很小。
為什麼單片機外接的晶振頻率那麼低
三、元件參數離散性要求高
一般的晶振啟動電容都是20pF,太高的晶振對電容要求高,可能走線電容都比啟動電容容量大。比如100Mhz需要1pF啟動電容,而你走線就可能有2pF了。嚴重影響其精度,也不好實現。實在想用,只能用有源晶振了。
⑻ STM32F103系列單片機內核工作頻率最高可達多少其引腳按功能可能分為哪幾類
STM32F103系列單片機內核工作頻率最高可達200,其引腳按功能可能分為3類
當前市場上的單片機中除了電源和復位引腳外,其餘的引腳大多可以進行配置,按片上資源的不同種類可以配置成:通用I/O(推挽、弱上拉,強上拉等),模擬輸入,比較器輸入,中斷信號輸入,定時/計數器輸入輸出,外接晶振時鍾,SPI,IIC,UART,USB,匯流排信號,調試介面引腳等等。
⑼ 什麼是單片機當前的工作頻率
一般單片機有其工作頻率范圍,你選的晶振一定要在允許的范圍內才能正常工作。當前工作頻率是你單片機所用的晶振頻率,有的單片機裡面有分頻,有的單片機有倍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