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操作系統 > 單片機及應用技術

單片機及應用技術

發布時間:2022-10-03 16:10:42

1. 單片機原理及應用

單片機原理及應用需要學習低級匯編語言和C語言。學習具有一定難度。但只要有恆心是一定能學好的。
1)編程語言:
a)匯編語言(assembly language)是一種用於電子計算機、微處理器、微控制器或其他可編程器件的低級語言,亦稱為符號語言。在匯編語言中,用助記符(Mnemonics)代替機器指令的操作碼,用地址符號(Symbol)或標號(Label)代替指令或操作數的地址。在不同的設備中,匯編語言對應著不同的機器語言指令集,通過匯編過程轉換成機器指令。
b)C語言是一門通用計算機編程語言,應用廣泛。C語言的設計目標是提供一種能以簡易的方式編譯、處理低級存儲器、產生少量的機器碼以及不需要任何運行環境支持便能運行的編程語言。
2)單片機(Microcontrollers)是一種集成電路晶元,是採用超大規模集成電路技術把具有數據處理能力的中央處理器CPU、隨機存儲器RAM、只讀存儲器ROM、多種I/O口和中斷系統、定時器/計數器等功能(可能還包括顯示驅動電路、脈寬調制電路、模擬多路轉換器、A/D轉換器等電路)集成到一塊矽片上構成的一個小而完善的微型計算機系統,在工業控制領域廣泛應用。從上世紀80年代,由當時的4位、8位單片機,發展到現在的300M的高速單片機。
3)由於單片機對成本是敏感的,所以目前占統治地位的軟體還是最低級匯編語言(近幾年,C語言也開始廣泛被應用),它是除了二進制機器碼以外最低級的語言了,既然這么低級為什麼還要用呢?很多高級的語言已經達到了可視化編程的水平為什麼不用呢?原因很簡單,就是單片機沒有家用計算機那樣的CPU,也沒有像硬碟那樣的海量存儲設備。一個可視化高級語言編寫的小程序裡面即使只有一個按鈕,也會達到幾十K的尺寸!對於家用PC的硬碟來講沒什麼,可是對於單片機來講是不能接受的。 單片機在硬體資源方面的利用率必須很高才行,所以匯編雖然原始卻還是在大量使用。一樣的道理,如果把巨型計算機上的操作系統和應用軟體拿到家用PC上來運行,家用PC也是承受不了的。

2. 單片機在電子技術中的應用與發展

現在單片機的應用越來越廣泛啦..

從各種各樣的手機外圍配套產品到各種各樣的智能家電產品..全部都是用單片機做核心的!

其實單片機就是一種固定程序的小型電腦!

單片機與手機的最大不同就在於手機是非固定程序(所以手機可以不斷更新系統,添加各種各樣的程序),而單片機是固定程序(所以單片機不能更新系統或程序)...這樣單片機就可以做得非常小非常低成本啦!

3. 單片機原理及應用技術的內容簡介

《單片機原理及應用技術》主要講述單片機的組成及結構、單片機指令系統及匯編語言的設計、單片機內部功能及系統的擴展應用,並在最後一章里介紹了單片機的新技術及單片機的發展方向。《單片機原理及應用技術》主的每一章均配有一定數量的思考題與習題,並有大量的應用舉例。講解理論基礎知識的同時配以大量的實例,幫助讀者加深理解,增強實踐動手能力。

4. 單片機原理及應用技術

單片機的工作原理與計算機CPU的工作原理是一樣的,主要是利用片內的半導體存儲器存放用戶的程序和數據,單片機的核心中央微處理器CPU中有指令寄存器、指令解碼器,程序計數器等部件,由程序計數器尋找下一條要執行的指令,找到後,將指令送給指令寄存器,再由指令解碼器翻譯執行該指令,完成對指令功能的操作;單片機的工作就是不斷地取指令、分析指令、執行指令的循環過程。在計算機中,為了便於管理,常把一條指令的執行過程劃分為若干個階段,每一階段完成一項工作。例如,取指令、存儲器讀、存儲器寫等,這每一項工作稱為一個基本操作。

單片機的周期

時鍾周期

時鍾周期也叫振盪周期或晶振周期,即晶振的單位時間發出的脈沖數,一般有外部的振晶產生,比如12MHZ=12×106,即每秒發出12000000個脈沖信號,那麼發出一個脈沖的時間就是時鍾周期,也就是1/12μs。通常也叫做系統時鍾周期,是計算機中最基本的、最小的時間單位。

誰說的翡翠毛料貴?這里成本價就可以買到天然好毛料!
廣告

在8051單片機中把一個時鍾周期定義為一個節拍(用P表示),二個節拍定義為一個狀態周期(用S表示)。

機器周期

在計算機中,為了便於管理,常把一條指令的執行過程劃分為若干個階段,每一階段完成一項工作。例如,取指令、存儲器讀、存儲器寫等,這每一項工作稱為一個基本操作。完成一個基本操作所需要的時間稱為機器周期。

5. 單片機應用技術的內容簡介

《單片機應用技術》以STC125410AD增強型8051內核單片機MSC1211為對象,介紹了單片機的硬體結構、匯編語言程序設計及調試、單片機的C語言及編程調試方法,以功能強大的KeilμVision2集成開發環境作為程序設計和調試環境。通過典型應用案例,詳細介紹了單片機各部分的硬體功能和應用設計,以及相關的匯編語言和C語言程序設計。
《單片機應用技術》共20章。每章後,都給出相應的習題,便於教學。以典型應用案例為教學實例,便於讀者掌握和應用單片機技術。

6. 單片機原理及應用技術的內容簡介

《單片機原理及應用技術》共包括10章內容,其中第1章為單片機概述部分,介紹了單片機相關的幾個基本概念;第2、3、6章是單片機的理論基礎,為單片機的原理部分,包括單片機的基本結構、指令系統以及各功能模塊的應用,第4章為單片機C程序設計基礎部分;第5章介紹了單片機的集成開發環境;第7章介紹了單片機的常用介面電路設計;第8章介紹了常用的串列匯流排的應用;這兩章為單片機的基本應用部分。第9章為單片機模擬部分,

7. 單片機技術及應用的介紹

單片機技術及應用是 清華大學出版社出版的書籍。《單片機技術及應用》以MCS-51系列單片機為模型,主要介紹單片機的基本結構、工作原理、指令系統、程序設計以及系統擴展與工程應用。《單片機技術及應用》從第8章開始專門介紹了C51編程技術及其應用,在講解單片機原理的同時也介紹了單片機C語言程序設計方法,特別在講解部分實例時,給出匯編語言和C語言兩種語言的編寫方法,目的是通過比較匯編語言與C語言的編寫特點,使學生能夠有比較性地選擇一種語言的學習,並且認識另一種語言。《單片機技術及應用》依據高職教育培養高技能型人才的要求和辦學特點來編寫,內容系統、全面、深入淺出,重點突出動手能力的培養。在講授基本工作原理的同時,編者結合自己多年的教學和項目開發經驗,給出了許多實際項目,在項目的設置上力求做到難易程度循序漸進,使學生能夠輕松掌握相關的技能與知識。

8. 單片機在現實生活中的應用都有哪些

手機,電視,空調,全自動洗衣機,遙控器等。

單片機(Single-Chip Microcomputer)是一種集成電路晶元,是採用超大規模集成電路技術把具有數據處理能力的中央處理器CPU、隨機存儲器RAM、只讀存儲器ROM、多種I/O口和中斷系統。

定時器/計數器等功能(可能還包括顯示驅動電路、脈寬調制電路、模擬多路轉換器、A/D轉換器等電路)集成到一塊矽片上構成的一個小而完善的微型計算機系統,在工業控制領域廣泛應用。從上世紀80年代,由當時的4位、8位單片機,發展到現在的300M的高速單片機。

運算器

運算器由運算部件——算術邏輯單元(Arithmetic & Logical Unit,簡稱ALU)、累加器和寄存器等幾部分組成。ALU的作用是把傳來的數據進行算術或邏輯運算,輸入來源為兩個8位數據,分別來自累加器和數據寄存器。ALU能完成對這兩個數據進行加、減、與、或、比較大小等操作,最後將結果存入累加器。

9. 單片機的發展歷程和應用

MCU也叫微控制單元,又稱作單片微型計算機或者單片機,是把中央處理器的頻率與規格做適當縮減,並將內存(memory)、計數器(Timer)、USB、A/D轉換、UART、PLC、DMA等周邊介面,甚至LCD驅動電路都整合在單一晶元上,形成晶元級的計算機,為不同的應用場合做不同組合控制。

單片機發展史及應用特點介紹

如手機、PC外圍、遙控器,至汽車電子、工業上的步進馬達、機器手臂的控制等,都可見到MCU的身影。本文將為大家講解單片機的發展史及在很多領域的運用。

單片機出現的歷史 並不長,但發展十分迅猛。 它的產生與發展和微處理器的產生與發展大體同步,自1971年美國Intel公司首先推出4位微處理器以來,它的發展到目前為止大致可分為5個階段。下面以Intel公司的單片機發展為代表加以介紹。

1971-1976

單片機發展的初級階段。 1971年11月Intel公司首先設計出集成度為2000隻晶體管/片的4位微處理器Intel 4004, 並配有RAM、 ROM和移位寄存器, 構成了第一台MCS—4微處理器, 而後又推出了8位微處理器Intel 8008, 以及其它各公司相繼推出的8位微處理器。

1976-1980

低性能單片機階段。 以1976年Intel公司推出的MCS—48系列為代表, 採用將8位CPU、 8位並行I/O介面、8位定時/計數器、RAM和ROM等集成於一塊半導體晶元上的單片結構, 雖然其定址范圍有限(不大於4 KB), 也沒有串列I/O, RAM、 ROM容量小, 中斷系統也較簡單, 但功能可滿足一般工業控制和智能化儀器、儀表等的需要。

1980-1983

高性能單片機階段。 這一階段推出的高性能8位單片機普遍帶有串列口, 有多級中斷處理系統, 多個16位定時器/計數器。片內RAM、 ROM的容量加大,且定址范圍可達64 KB,個別片內還帶有A/D轉換介面。

1983-80年代末

16位單片機階段。 1983年Intel公司又推出了高性能的16位單片機MCS-96系列, 由於其採用了最新的製造工藝, 使晶元集成度高達12萬只晶體管/片。

1990年代

單片機在集成度、功能、速度、可靠性、應用領域等全方位向更高水平發展。

單片機的應用特點分析

單片機發展史及應用特點介紹

按照單片機的特點,單片機的應用分為單機應用與多機應用。在一個應用系統中,只使用一片單片機稱為單機應用。

(1) 測控系統。 用單片機可以構成各種不太復雜的工業控制系統、自適應控制系統、數據採集系統等, 達到測量與控制的目的。

(2) 智能儀表。 用單片機改造原有的測量、控制儀表, 促進儀表向數字化、智能化、多功能化、綜合化、柔性化方向發展。

(3) 機電一體化產品。單片機與傳統的機械產品相結合, 使傳統機械產品結構簡化, 控制智能化。

(4) 智能介面。 在計算機控制系統, 特別是在較大型的工業測、控系統中, 用單片機進行介面的控制與管理, 加之單片機與主機的並行工作, 大大提高了系統的運行速度。

(5) 智能民用產品。 如在家用電器、玩具、游戲機、聲像設備、電子秤、收銀機、辦公設備、廚房設備等許多產品中, 單片機控制器的引入, 不僅使產品的功能大大增強, 性能得到提高, 而且獲得了良好的使用效果。

(1) 功能集散系統。 多功能集散系統是為了滿足工程系統多種外圍功能的要求而設置的多機系統。

(2) 並行多機控制系統。 並行多機控制系統主要解決工程應用系統的快速性問題, 以便構成大型實時工程應用系統。

(3) 局部網路系統。

單片機按應用范圍又可分成通用型和專用型。專用型是針對某種特定產品而設計的,例如用於體溫計的單片機、用於洗衣機的單片機等等。在通用型的單片機中,又可按字長分為4位、8位、16/32位,雖然計算機的微處理器現在幾乎是32/64位的天下,8位、16位的微處理器已趨於萎縮,但單片機情況卻不同,8位單片機成本低,價格廉,便於開發,其性能能滿足大部分的需要,只有在航天、汽車、機器人等高技術領域,需要高速處理大量數據時,才需要選用16/32位,而在一般工業領域,8位通用型單片機,仍然是目前應用最廣的單片機。

單片機發展史及應用特點介紹

總結:到目前為止,中國的單片機應用和嵌入式系統開發走過了二十餘年的歷程,隨著嵌入式系統逐漸深入社會生活各個方面,單片機課程的教學也有從傳統的8位處理器平台向32位高級RISC處理器平台轉變的趨勢,但8位機依然難以被取代。國民經濟建設、軍事及家用電器等各個領域,尤其是手機、汽車自動導航設備、PDA、智能玩具、智能家電、醫療設備等行業都是國內急需單片機人才的行業。

閱讀全文

與單片機及應用技術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簡訊刪除助手文件夾 瀏覽:688
java辦公自動化 瀏覽:340
php中超鏈接 瀏覽:253
linux默認路由設置 瀏覽:36
linux如何掛載iso 瀏覽:432
vs程序換文件夾後不能編譯 瀏覽:557
安卓源碼編譯輸入腳本沒反應 瀏覽:47
phpmysql自增 瀏覽:167
把ppt保存為pdf 瀏覽:533
汽車密封件加密配件 瀏覽:887
黑馬程序員15天基礎班 瀏覽:560
java調整格式 瀏覽:521
香港雲伺服器租用價 瀏覽:78
linuxsublime3 瀏覽:560
imac混合硬碟命令 瀏覽:277
沈陽用什麼app租房車 瀏覽:857
00後高中生都用什麼app 瀏覽:238
戴爾塔式伺服器怎麼打開獨立顯卡 瀏覽:807
醫療程序員招聘 瀏覽:598
住宿app可砍價是什麼意思 瀏覽: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