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一個android購物項目有了後台伺服器,android端還需要使用sqllite資料庫嗎
這個取決你android客戶端這邊是否有數據需要存在本地
比如登錄後的用戶信息、用戶瀏覽過的商品緩存、購物車緩存什麼的?
如果沒有數據需要存儲,也就不需要用sqllite資料庫
當然,即使有數據需要存儲,也不一定非要用資料庫存,自定義文件格式也是可行的,看你們的設計需要
Ⅱ android客戶端如何與後台java伺服器交互
php做前端,java做後端淘寶是個例子伺服器端前後分開是為了兩方面,雖然淘寶最開始並不想這樣做。。。先說下歷史,淘寶是最開始php全部,後來發現開銷太大,代碼效率不行,就直接把數據存儲啊,用戶通知啊就交給java實際上大部分網站都樂意採用這種前端php後端java或者c++這種形式,我是phpc++這種。優點,核心動作效率肯定高,c++java這種代碼效率奇高。比php腳本好很多。前端php,語法簡單,維護簡單,部署簡單,而且容易找到維護人員。總之就是開發快,維護成本低。大致了解了嗎?你說的h5+java實際上就是把java提到前台,不是不可以,維護和開發成本太高了啊。前端開發要經常搞,但是java做前台要調試、編譯部署還要重編譯。麻煩,人工開銷也大。不劃算如果是.net技術就更高成本了。光伺服器軟體一塊就要多少了。所以微軟的框架用的不多。國內外都不多,用.met的成本開發維護都麻煩。要氣硬體條件還苛刻。
Ⅲ android後台服務保持,不被殺死
作者:閉關寫代碼
鏈接:https://www.hu.com/question/29826231/answer/71207109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系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強烈建議不要這么做,不僅僅從用戶角度考慮,作為Android開發者也有責任去維護Android的生態環境。現在很多Android開發工程師,主力機居然是iPhone而不是Android設備,感到相當悲哀。
從技術角度概括一下現在普遍的防殺方法
Service設置成START_STICKY,kill 後會被重啟(等待5秒左右),重傳Intent,保持與重啟前一樣
通過 startForeground將進程設置為前台進程,做前台服務,優先順序和前台應用一個級別,除非在系統內存非常缺,否則此進程不會被 kill
雙進程Service:讓2個進程互相保護,其中一個Service被清理後,另外沒被清理的進程可以立即重啟進程
QQ黑科技:在應用退到後台後,另起一個只有 1 像素的頁面停留在桌面上,讓自己保持前台狀態,保護自己不被後台清理工具殺死
在已經root的設備下,修改相應的許可權文件,將App偽裝成系統級的應用(Android4.0系列的一個漏洞,已經確認可行)
Android系統中當前進程(Process)fork出來的子進程,被系統認為是兩個不同的進程。當父進程被殺死的時候,子進程仍然可以存活,並不受影響。鑒於目前提到的在Android-Service層做雙守護都會失敗,我們可以fork出c進程,多進程守護。死循環在那檢查是否還存在,具體的思路如下(Android5.0以下可行)
用C編寫守護進程(即子進程),守護進程做的事情就是循環檢查目標進程是否存在,不存在則啟動它。
在NDK環境中將1中編寫的C代碼編譯打包成可執行文件(BUILD_EXECUTABLE)。
主進程啟動時將守護進程放入私有目錄下,賦予可執行許可權,啟動它即可。
聯系廠商,加入白名單
------------------------------------------------------
TIP: 面對各種流氓軟體後台常駐問題,建議使用「綠色守護」來解決,可是殺掉那些第三方清理工具難以清除的後台程序
Ⅳ 安卓後端開發和一般後端開發有什麼不一樣的地方,有什麼特點和需要注意的地方求解答。
程序員面試一直是社區樂於討論的熱門話題。 這篇文章是站在面試官角度對於程序員面試問題的一個階段性反思和經驗總結。 【目標】 相信和不少朋友一樣,有了幾年工作經驗成為Senior後就開始了面試別人的經歷。作者在最初這個階段只是按照自己的想像把」找到基礎好的程序員「,」找到演算法能力優秀的程序員「,」找到有Android開發經驗的程序員「等作為面試的目標。但是,實際的經歷告訴作者,尤其是按「基礎好」,「演算法好」這些目標招到的人最終效果並不好。比如,有的面試者基礎知識和演算法掌握情況不錯,進程、線程、內存等概念清晰,基本的Hash,二叉樹,快速排序等數據結構和演算法也比較熟悉,但是進公司後在實際工作中表現得很糟糕。後來,作者才發現原來是作者的面試目標出了問題,作者原先的面試方法更像是大學的演算法或操作系統期末考試,按照這種方法讓許多並不合適的人通過了面試,同時也可能錯過了許多合適的人。 後來,作者的反思是,從公司的角度講,面試的根本目的是找到"能夠干好工作"的人,而「高學歷」,「演算法好」,「基礎好」,「有經驗」這些都是表象而不是根本,它們並不能直接和「工作好」劃等號。 【方法】 目標明確了,但接下來的問題是假設面試者是一個黑盒系統,「工作好」不是直接可觀測變數,你所能直接觀測的變數是基礎、演算法、經驗、學歷、性格、談吐、年齡等等。所以,實際上,你只能從「基礎好」,「演算法好」等可以直接觀測的量去推測「工作好」的概率,這就是一個在「X好「條件下"工作好「的條件概率問題:P(工作好 X好)。 根據這個模型,面試所應該考察哪些方面就很明顯了,那就是選擇那種最具有區分性的方面來考察。比如,考察面試者的體型特徵沒有太大意義,因為P(工作好高),P(工作好矮),P(工作好胖),P(工作好瘦)的概率都差不多;所以,體型特徵不具有區分性,這不是面試所應該關注的內容。 面試官應當結合職位的要求明確哪些因素具有比較好的區分性。比如,如果要招一名技術門檻比較高的3D游戲引擎開發工程師,面試者A具有3D游戲引擎開發的經驗,但是在基礎知識和演算法面試方面表現一般;面試者B相反,基礎知識和演算法面試表現很好,但沒有游戲開發經驗,而你只能選擇其一。你選誰呢?其實,這就是兩個條件概率問題P(工作好經驗好,基礎一般,演算法一般)和P(工作好沒經驗,基礎好,演算法好)。這個問題就留給面試官來判斷了,就作者個人而言,對於技術門檻較高需要技術積累的職位,經驗更加說明問題,因此,作者更傾向於面試者A。 下面,作者再結合自己的經驗談談對面試中常見方面的看法。 【演算法】 演算法是Google和MS等大公司面試所重點考察的內容。作者個人很喜歡演算法,曾經參加ACM/ICPC拿過北京賽區的13名。但是,就個人經驗來看,作者所接觸過的絕大多數開發職位而言,演算法都不適合作為考察面試者優劣的主要因素。對於普通的非演算法性開發職位,考察面試者的演算法就相當於考察他打乒乓球好不好一樣,與目標「工作好」的相關性太低。就作者個人的經驗來看,差不多P(工作好演算法好)=50%,也就是演算法面試沒有太大的區分性。 甚至,還有一種很不好的情況特別多地出現在演算法好的面試者身上,作者稱之為「只磨刀,不砍柴」。什麼意思呢?有類人只對什麼A*演算法,非同步編程,JVM類載入機制這種純技術問題感興趣,對實現用戶需求毫無興趣。這類人看起來有一定的技術能力,但是對公司來講貢獻十分有限,甚至不如技術一般但認真負責的人。所以,一旦遇到面試者演算法好,作者就特別留意考察會不會是這種「只磨刀,不砍柴」的人。 另外,雖然作者個人不了解Google和MS,但作者對於其特別重視考察演算法能力的面試策略是持懷疑態度的。即使在這樣的世界級大公司,演算法雖然重要,但可以想像在項目實施過程所遇到的各種各樣問題中,演算法問題絕大多數時候不會是主要瓶頸,沒有到那種需要每個人都是演算法高手的情況。實際上,絕大多數項目真正難點並不是一兩個演算法瓶頸,甚至也不是單點的技術瓶頸,而是系統性的組織、協調、設計、開發問題,有大量的看起來不是那麼有技術含量的臟活累活,也有許多問題是由於信息不足,並不是技術能力強就能克服這些困難。一個團隊最好優勢互補,有人演算法強,有人業務分析能力強,有人擅長後端服務,有人擅長前端界面,有人聰明,有人踏實,這是最好的。如果按照「演算法好」的單一標准選材,必定會把許多優秀的人才拒之門外。 補充:在更多地了解了Google和Facebook等一流公司的面試細節之後,作者對這個問題的認識有了一定的改變,實際上這些公司在面試過程中並不完全強調技巧性很強的演算法,而是更加註重編碼(Coding)能力,只是在進行編碼測試的過程中往往是通過一些簡單演算法題來進行的。作者對於這種面試方法越來越欣賞,並且也作為了作者們公司面試過程中的重點環節,因為編碼能力的測試是十分必要的,它有著知識性問題無法取代的作用,如果一個面試者連「判斷一個字元串是否是另一個字元串的子串」這樣的題目都無法正確並快速地實現,那麼基本上可以直接排除了。作者這里所強調的是不必考察高難度的演算法問題,並非不重視編碼能力測試,請讀者不要誤解 【基礎】 基礎面試是指考察諸如指針使用、進程線程概念等基礎知識的面試,十分類似於大學期末考試題。作者曾經以為基礎面試十分重要,但是現在不這么看了。在工作中基礎的確是重要的,但是在面試過程中,它必須具有區分性才有意義,也就是說P(工作好基礎好)的概率要高,那麼考察指針使用,進程線程區別這樣的基礎題目才有它的意義。作者的實際經驗是,基礎面試並不具有很好的區分性,和演算法一樣, 差不多P(工作好基礎好) = 50%。同時,基礎面試是最容易准備的,中國人有長期的應試教育經驗,要准備幾個把玩指針題目太容易了。 作者曾經遇到過這樣的面試者,他的C語言基礎和編譯、鏈接等原理掌握得非常好,給作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作者給的面試結論是:知識面不寬,只會C語言,但基礎很扎實,建議錄用。後來的事情證明了那個結論的前半部分是對的,但是」建議錄用「錯了。他在實際工作中表現得一塌糊塗,不理解需求,不理解整體架構;同時,上班時間不是花在項目上,而是花在閱讀諸如《程序員的自作者修養》之類的書籍上。最後,這位同事由於長期「不出活」離開了公司。 基礎不是不重要,而是「基礎好」不足以說明面試者能幹好工作,因為基礎是屬於局部性知識,而實際工作需要綜合性能力,二者有天壤之別。C語言、操作系統能考高分,但是不會寫程序的人在大學作者們還見得少嗎? 軟體開發就像蓋房子,綜合能力是設計和搭骨架,基礎知識是碼磚。張小龍原先Foxmail是Delphi開發的,他它不懂C#,你如果要招聘一個開發.NET Email客戶端的人,你考察他對CLR掌握得好不好有意義嗎? 讓張小龍來開發一個C#版的Foxmail真的會有困難嗎? 你招一個精通C#但沒有Email客戶端開發經驗的人來真的比張小龍靠譜嗎? 作者說基礎知識不重要,和古人說的「不積窪步無以至千里」是不是矛盾呢?不矛盾!「窪步」與「千里」是一種可累加關系,但再多的「基礎知識」都累加不成「綜合能力」。學習軟體開發要像持續集成一樣,一開始就是一個完整的系統,雖然規模不大,問題很多,但它麻雀雖小五臟俱全,從小系統到大系統,從簡單系統到復雜系統逐步演化。 所以,基礎好本身不足以說明太多的問題,必須進一步考察綜合能力。對於基礎面試表現不好的面試者,如果時間允許也要進一步考察,有的面試者其實是有能力的,只是沒有進行充分的准備。最理想的狀態當然是基礎和綜合能力俱佳,若不能兼顧,應當綜合能力優先。 【經驗】 這里所說的經驗不是通過工作了多少年來衡量的,而主要是指面試者的經歷,比如,是否完整地實現過一個軟體,或作為主要開發者完成過一個項目。經驗的重要性在於它能說明一個人的綜合能力。從項目的性質、規模和難度,面試官就可以大致判斷出面試者的綜合能力。如果一個面試者一直在大公司負責一個小模塊的開發維護,那麼基本可以判斷他不具備獨立或作為主要開發者承擔一個項目的能力,只適合在另一家大公司做類似的事情。對於門檻較高需要長期技術積累的職位,相關經驗更顯得尤為重要,比如,Linux內核開發,JVM開發,游戲引擎開發,資料庫實現,高級UX等。對於這類職位,沒有經驗的面試者即使綜合素質不錯也是需要長時間的學習和積累才能勝任。所以,基本上如果確定了你的職位屬於此類,那麼相關經驗毫無疑問應該成為首選因素,換句話說,P(工作好 相關經驗好)的概率是非常高的。 通過項目經驗判斷面試者的優劣比通過基礎和演算法測試更加靠譜,所以,面試過程中面試官應該花比較多的時間聽面試者介紹項目經驗,並進行深入地探討交流,了解面試者的知識面、思維能力、表達能力等。同時,可以結合項目提一些基礎知識和演算法的問題,比如,如果面試者做過C++相關的項目,那就可以問他如何進行內存管理?是否熟悉智能指針?如果面試者的回答不能令人滿意,那麼就基本上可以判斷他的項目做得不是很好。 要注意的是,經驗也是一個多維度的事物。比如,C++股票交易中間件系統,這就涉及(C++,中間件,股票) 3個維度。假如面試者A做過C++股票交易客戶端,面試者B做過C的股票交易中間件。從語言角度看,A最匹配,從項目性質看,B最匹配,你如何選擇?這就是在多個維度中,哪個維度更重要的問題,就這個例子而言,作者個人更傾向於B,因為作者認為中間件開發經驗是主要矛盾,而從C切換到C++並不是問題。所以,面試官需要判斷哪一種經驗是主要的,而哪一種經驗是次要的。比如,作者們招聘Android應用開發,這個職位的Android技術門檻並不高,它的真正難點在於做出好的用戶體驗(UX)。所以,如果一個面試者沒有Android的經驗作者們是可以接受的,但是作者希望他在UX方面有經驗,至少做過其他平台的移動應用開發。 【性格】 現在,作者來談作者認為最重要的因素:性格。這可能是許多初為面試官的朋友所難以想像的,怎麼會是性格最重要呢?說實話,當作者意識到這一點時,作者自己也很驚訝!說白了,還是 P(工作好性格好)的概率最高啊。作者的實際經驗是,如果一個人的性格好,他能把工作做好的可能性是最高的,性格好遠比基礎好、演算法好要靠譜。 一個人如果技術上有缺陷,經驗上有不足,但性格好,在團隊中是很容易由其他人來補位的,他自己也很容易逐漸補起來;相反,如果一個人的性格不好,所有的技術優勢經驗優勢都發揮不出來,甚至還會起到負作用,而且性格缺點很難改變。作者一直談到實際工作所需要的是綜合性的能力,這種綜合能力的發揮中性格是至關重要的。項目中不止會遇到技術問題,要涉及溝通、協調,不同的人不同的部門既有合作又有磨擦,如何處理這些事情都需要一個良好的性格。可以說,在開發團隊里讓你與眾不同的不是你從哪個學校畢業,也不是你過去的經驗,而是你的性格 當然,性格是一個復雜的東西,它包含了很多的方面,並非所有方面都是程序員面試所需要關注的。作者的經驗是可以重點考察這些方面: 1) 態度積極還是消極。有的面試者在談吐中就會自然給你一種積極上進的感覺,或者你可以在他的經歷中發現他積極的因素,這些都不是太難看出來的。相反,有的面試者你能明顯感覺到他的消極情緒。積極性在工作中是十分重要的,積極的人能給團隊帶來朝氣,也更易於合作。基本上,如果確定面試者屬於態度積極的,他通過作者這一關的可能性就會大大增加;相反,如果確定屬於態度消極的,即使技術能力不錯作者也會十分謹慎。 2) IQ。作者的經驗是,總體來看,聰明的人在工作中的表現更為優秀。在面試中要考察一個人是否聰明並不一定要像Google和MS那樣找些專門測試IQ的智力題,其實,你只需要看他討論問題是不是很有邏輯性,思考和說話是不是反應敏捷就可以做出大致的判斷。另外,眼睛是人心靈的窗戶,一個人聰明與否,眼睛是會說話的。不過,聰明也不完全是優點,比如,當公司或項目遇到困難時,往往是聰明人先跑掉了,堅守的往往是IQ一般的人。 3) 語言表達能力。語言表達能力也是程序員十分重要的一項素質,它關繫到項目中的溝通是否順暢。面試官可以看看面試者能否用簡明的語言介紹清楚曾經做過的項目,能否抓住要點,能否考慮到聽者的相關背景。 一般來講,語言表達能力強的人綜合能力都不會太差。(楚湘人才網 ) 4) 是否具有用戶意識。有人說程序員是做研發的,哪來什麼用戶?只有銷售、市場人員才會和用戶打交道。其實,這是完完全全的錯誤認識。你寫一個模塊,甚至一個API,只要有別人用,他就是你的用戶。有的程序員設計一個模塊或是一個軟體總是習慣於從使用者的角度來考慮,盡量地方便使用者,這就是一種良好的用戶意識。具有良好的用戶意識的人更能考慮別人的感受和整體的需要,而不是單純地從自己和局部來思考問題。當面試者談及過去的項目經驗時,面試官可以常常站在用戶的角度對其進行提問,從這個過程中觀察其是否具有良好的用戶意識。 5) 如何應對質疑和壓力。面試官應該對面試者的回答以及以往項目進行合理的質疑,看看他如何應對。曾經有一位面試者談到做游戲登錄伺服器的經歷,作者就問:「如果登錄伺服器掛了,怎麼辦呢」?他說原先雖然沒有考慮這個問題,但是可以怎麼怎麼改進。其實,大家都理解項目中有各種不完美,這裡面原因很多,只要面對質疑和壓力能從容應對努力往好的方向思考解決就可以了,不需要掩飾缺陷,更不應該有情緒。作者遇到過有的面試者,一旦你對其項目提出質疑,他馬上產生反抗情緒,或不高興,或不承認有問題,這很容易一下子看出來他在工作中容不得質疑和批評,這種人要想合作就很困難。 6) 個性特點。許多面試者喜歡在簡歷上寫「精通C++/Linux「,這些字眼看得人麻木,如果有人寫」喜歡C++/Linux「,作者就會有一種眼前一亮的感覺。「精通」是沒有感情色彩的敘述,而「喜歡」包含了面試者的個性,作者更願意看到面試者的個性。作者相信對某樣東西真正的熱情遠比你當前對它的掌握程度更為重要。其實,N年的經歷告訴作者們,同一個班的同學,同一個項目組的同事,雖然每天所學的知識,所接觸的工作都是相同的,但其實每個人的成績和表現差異是十分明顯的。那麼,到底本質的差異是什麼呢?其實,就是每個人的個性。是個性使得有的人業余時間去打球,有的人業余時間去看書,有的人喜歡Linux,有的人喜歡Mac。一個人在團隊中扮演的角色也和他的個性有很大的關系。面試官應該引導面試者展現自己的個性,並判斷其是否有益於團隊。 【總結】 最後總結起來,作者的經驗是: 1) 面試官的目標是找到」工作好「的人,一定要圍繞這個目標來進行面試,如果把面試當成了演算法或操作系統期末考試這就走入了誤區; 2) 面試過程是通過學歷、性格、基礎、經驗、演算法等可以測試的因素去綜合判斷面試者「工作好」的概率; 3) 在各種因素中,性格 > 經驗 > 基礎 > 演算法。性格是最重要的,如果性格不好,所有技術能力都會大打折扣,而且技術缺陷容易彌補,性格缺陷很難改變;經驗體現了一個人的綜合能力,你可以從面試者過去的經歷中判斷他能從事哪種工作,不能從事哪種工作;基礎和演算法則主要起到輔助參考的作用,基礎好的程序員一般適應性比較強,學新技術更快,但是切忌單純從基礎來判斷一個人的能力。 更多程序員面試問題請登陸楚湘人才網
Ⅳ android 怎樣啟動後台服務
後台服務就是後台運行的意思,只要單擊任務欄上代表這程序的按鈕,原來後台運行的程序就會到前台來,前台運行的程序就會到後台去了。如下圖所示。
Windows 7可以打開幾個窗口,每個任務分配一個窗口,各個窗口可以重疊、排開、放大、縮小、移動等,可以方便地在各打開的窗口間切換,各個打開的應用程序共享電腦資源,多任務環境對用戶是透明的,每個任務都可以按前台、後台和獨佔三種方式進行。
多任務並存時,打開一個窗口後,在任務欄的空白處單擊滑鼠右鍵,然後在彈出的快捷菜單中可以選擇層疊、橫向平鋪或縱向平鋪等。
當Windows 7打開了幾個窗口時,實際上只有一個是你可以對它進行操作的窗口,叫做當前活動窗口。在所有打開窗口的最前面,標題欄底色為深色的窗口為當前活動窗口。單擊任務欄上的按鈕,或按下換檔鍵加製表鍵,即可以把這個窗口切換為當前活動窗口。
任何已經打開,不在前台運行的窗口,在後台仍然是活動的,佔用內存和中央處理器等系統資源,所以,從這個意義上來說,長時間不用的窗口要及時關閉,方法是單擊應用程序窗口標題欄右上角的關閉按鈕。
;一個應用程序,無論是否最小化,在任務欄上都會以按鈕的形式顯示出來,當前活動窗口的應用程序的按鈕呈凹陷形狀,其餘呈隆起形狀。因此,判斷一個窗口是否關閉,只要看其是否還在任務欄中即可。
Ⅵ 伺服器開發是後端嗎
是的,後端,也稱為「伺服器端開發」,也就是在系統「後面」所發生的事情。同樣,在後端伺服器和瀏覽器或應用程序之間存儲網站、應用數據和中間媒介的伺服器都屬於後端。簡單來說,在應用程序或網站的屏幕上看不到的所有東西都是前端的後端。
前端稱為「客戶端開發」,簡單來說可以在應用程序或網站的屏幕上看到的所有內容都屬於前端。比如正在訪問的網站,內容設計、圖像、段落和線條之間的間距,左上角的公司徽標,以及右下角的小通知按鈕——所有這一切都是前端。
前端和後端的區別
(1)展示方式
前端指的是用戶可見的界面,網站前端頁面也就是網頁的頁面開發,比如網頁上的特效、布局、圖片、視頻,音頻等內容。前端的工作內容就是將美工設計的效果圖的設計成瀏覽器可以運行的網頁,並配合後端做網頁的數據顯示和交互等可視方面的工作內容。
後端是指用戶看不見的東西,通常是與前端工程師進行數據交互及網站數據的保存和讀取,相對來說後端涉及到的邏輯代碼比前端要多的多,後端考慮的是底層業務邏輯的實現,平台的穩定性與性能等。
(2)知識結構
在知識結構方面,前端開發涉及到的內容包括Html、CSS、JavaScript、Android開發(採用Java或者kotlin)、iOS開發(採用OC或者Swift)、各種小程序開發技術(類Html),隨著前端開發任務的不斷拓展,前端開發後端化也是一個較為明顯的趨勢,比如Nodejs的應用。
後端開發通常需要根據業務場景進行不同語言的選擇,另外後端開發的重點在於演算法設計、數據結構、性能優化等方面,在具體的功能實現部分可以採用Java、Python或者PHP等編程語言來實現。
Ⅶ 如何關閉android 後台服務
有以下幾種方法:
1、點擊菜單按鈕,顯示多個後台運行的軟體,選擇要關閉的軟體;(安卓觸屏機,屏幕下方的按鈕通常是:菜單鍵、主頁鍵、返回鍵)
2、手機重新啟動,會自動關閉運行的後台服務
3、安裝一些手機防護軟體,選擇優化系統
4、點擊設置,找到對應的軟體,結束進程
Ⅷ 如何用sae做我android應用的後台伺服器
直接用HTTP協議就可以,將圖片POST到SAE,這個和平台無關。除非你自己寫專用socket,想QQ那種,否則隨便一個平台都能做。專用socket一般做即時通訊的。
Ⅸ android平台的app 手機客戶端和後台伺服器怎麼進行數據交互的
首先不要管安卓端還是蘋果端,現在一般都是響應式的app,你放到安卓或者蘋果或者pc或者平板都是沒有問題的。一般採用的是http介面通訊,或者socket連接。具體你要去查資料找Demo了。而且現在主流是採用html5開發或者混合開發了。所以最好是伺服器提供appAPI介面,通過http訪問伺服器,獲取數據,數據一般是json,或者xml,拿到後解析數據就可以了,然後再用UI框架或者其他框架或者自定義的UI封裝下格式很漂亮了,至於cookie和session等,看你的習慣,網路驗證和簽名那些也自己看習慣,如果涉及到大數據,還需要引入第三方框架的,直接引入就可以了,不過推薦自己寫,防止侵權。都是很通用的。
Ⅹ 如何使用axis2 構建 Android 伺服器後端
配置環境
安裝tomcat
安裝 eclipse
安裝 mysql
(網上都有詳細教程就不贅述了)
安裝axis2:
eclipse中axis2環境配置:Window->Perferences->Web Services->Axis2 perferences->Axis2 Runtime->Axis2 Runtime location,Browse選擇解壓axis2-1.6.2-bin.zip得到的axis2-1.6.2文件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