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關於linux內核emmc分區問題
首先你要看你用晶元型號,有的分區不是在內核里劃分的,而是用最小化系統,劃好後再將bootload,kernenl,fs燒到對應區。有的是在內核里分區,但一般是nandflash。如果你對內核很熟,可以自己添加對應分區,修改好以後載入文件系統就ok了
② linux分區怎麼理解,該如何分,初學者應該用那種版本
深入理解硬碟的Linux分區
在學習Linux的過程中,安裝Linux是每一個初學者的第一個門檻。在這個過程中間,最大的困惑莫過於給硬碟進行分區。雖然,現在各種發行版本的Linux已經提供了友好的圖形交互界面,但是很多的人還是感覺無從下手。這其中的原因主要是不清楚Linux的分區規定,以及它下面最有效的分區工具—Fdisk的使用方法。下面從這兩個方面入手,來講解這個困擾大家的問題。
Linux的分區規定
1.設備管理
在Linux中,每一個硬體設備都映射到一個系統的文件,對於硬碟、光碟機等IDE或SCSI設備也不例外。
Linux把各種IDE設備分配了一個由hd前綴組成的文件;而對於各種SCSI設備,則分配了一個由sd前綴組成的文件。例如,第一個IDE設備,Linux就定義為hda;第二個IDE設備就定義為hdb;下面以此類推。而SCSI設備就應該是sda、sdb、sdc等。
2.分區數量
要進行分區就必須針對每一個硬體設備進行操作,這就有可能是一塊IDE硬碟或是一塊SCSI硬碟。對於每一個硬碟(IDE或SCSI)設備,Linux分配了一個1到16的序列號碼,這就代表了這塊硬碟上面的分區號碼。例如,第一個IDE硬碟的第一個分區,在Linux下面映射的就是hda1,第二個分區就稱作是hda2。對於SCSI硬碟則是sda1、sdb1等。
3.各分區的作用
在Linux中規定,每一個硬碟設備最多能有4個主分區(其中包含擴展分區)構成,任何一個擴展分區都要佔用一個主分區號碼,也就是在一個硬碟中,主分區和擴展分區一共最多是4個。對於早期的DOS和Windows(Windows 2000以前的版本),系統只承認一個主分區,可以通過在擴展分區上增加邏輯盤符(邏輯分區)的方法,進一步地細化分區。
主分區的作用就是計算機用來進行啟動操作系統的,因此每一個操作系統的啟動,或者稱作是引導程序,都應該存放在主分區上。這就是主分區和擴展分區及邏輯分區的最大區別。我們在指定安裝引導Linux的bootloader的時候,都要指定在主分區上,就是最好的例證。
Linux規定了主分區(或者擴展分區)佔用1至16號碼中的前4個號碼。以第一個IDE硬碟為例說明,主分區(或者擴展分區)佔用了hda1、hda2、hda3、hda4,而邏輯分區佔用了hda5到hda16等12個號碼。因此,Linux下面每一個硬碟總共最多有16個分區。
對於邏輯分區,Linux規定它們必須建立在擴展分區上(在DOS和Windows系統上也是如此規定),而不是主分區上。因此,我們可以看到擴展分區能夠提供更加靈活的分區模式,但不能用來作為操作系統的引導。
除去上面這些各種分區的差別,我們就可以簡單地把它們一視同仁了。
5.分區指標
對於每一個Linux分區來講,分區的大小和分區的類型是最主要的指標。容量的大小讀者很容易理解,但是分區的類型就不是那麼容易接受了。分區的類型規定了這個分區上面的文件系統的格式。Linux支持多種的文件系統格式,其中包含了我們熟悉的FAT32、FAT16、NTFS、HP-UX,以及各種Linux特有的Linux Native和Linux Swap分區類型。在Linux系統中,可以通過分區類型號碼來區別這些不同類型的分區。各種類型號碼在介紹Fdisk的使用方式的時候將會介紹。
Fdisk使用詳解
下面通過介紹Fdisk的使用方法,來鞏固上面所學到的各種關於Linux分區的知識。
Fdisk是各種Linux發行版本中最常用的分區工具,是被定義為Expert級別的分區工具,它讓初學者有點望而卻步。
1.Fdisk參數說明
運行Fdisk的時候,首先映入眼簾的如圖1所示的歡迎界面,用戶通過在這個界面中輸入命令參數來操作Fdisk。
圖1 Fdisk歡迎界面
用戶通過提示鍵入「m」,可以顯示Fdisk命令各個參數的說明。
讀者可以看到Fdisk有很多參數,可是經常使用的就是幾個,如果讀者熟練掌握這幾個參數就可以流暢地運用Fdisk,對Linux的硬碟進行分區。我們先簡單介紹各個參數的意義,然後詳細說明幾個重點參數,見表1。
表1 Fdisk參數說明
用戶在Linux中進行分區的時候,最常用的參數分別是d、l、m、n、p、q、t、w等。
2.用Fdisk進行分區
在Linux分區過程,一般是先通過p參數來顯示出硬碟分區表信息,然後根據信息確定將來的分區。如圖2所示。
圖2 顯示已有分區的
圖2顯示了分區的大小和分區的類型。如果想完全改變硬碟的分區格式,就可以通過d參數一個個刪除存在的硬碟分區。例如d1,d2。
刪除完畢,就可以通過n參數來增加新的分區。當按下「n」後,我們就可以看到圖3所示的新增分區。
圖3 新增分區
這里要選擇新建的分區類型,是主分區還是擴展分區;然後選擇p或是e。它們的區別在上文中已經說明。然後就是設置分區的大小。需要提醒注意的是,如果硬碟上有擴展分區,就只能增加邏輯分區,不能增加擴展分區了,如圖4所示。
圖4 新增邏輯分區
在增加分區的時候,其類型都是默認的Linux Native,如果需要把其中的某些分區改變為其它類型,例如Linux Swap或FAT32等,可以通過命令t來改變,如圖5。
圖5 轉換分區類型
當按下「t」改變分區類型的時候,系統會提示要改變哪個分區,並且改變為什麼類型(如果想知道系統所支持的分區類型,鍵入l)。圖5表示把分區5的類型改變為82號Linux的Swap類型。
Linux所支持的分區類型號碼和其對應的分區類型,可以參考表2(這些信息可以用l命令得到)。
表2 分區類型對應表
改變完了分區類型,就可以按下「w」,保存並且退出。如果不想保存,那麼可以選擇「q」直接退出。
通過以上兩個方面的學習,相信對於初學者來說,分區已經不再是Linux進階中的絆腳石了。
原貼在http://d2.xihai.com/bin/x.cgi?f=viewpost&bbsid=linuxbbs_linuxbbsme&postuid=31
有圖
另外建議初學者用紅旗4.1桌面版或者共創linux(好裝),有點基礎後再學別的~
一個LINUX學習高手寫給初學者的話
現在好多的人開始接觸電腦的時候,見到的應該是Windows98說實話,98 已經是一個很人性化,封裝的很好的一個系統了一個對電腦一竅不通的人都能很快的使用它。這樣很多人對
"電腦"的印象和那些和我一樣一開始接觸的是DOS人是絕然不同的。在DOS時代,如果你對電腦的基礎知識不懂的話是玩不動它的,不像現在好多人CPU是什麼都不知道,卻能夠 是Flash
高手,傾倒MM無數。如果你是這樣的人,你要學Linux,你有一段回頭路要走,為什麼,看下去
我們先看看MS 操作系統的發展,他有兩套內核MSDOS--->DOS+Win3.2-->Win9X \
--->WinXP WindowsNT3.1---NT4.0-->Win2000 /
他的發展是從DOS這個純字元界面的系統發展到一個由字元界面的內核加上一個圖像界面的應用程序(Win3.2)再到結合把兩個合為一體的Win95,到現在再並上一開始就是圖形界面的NT成為
WindowsXP,他未來的野心就是並上internet成為 .net現在我們來看Linux,Linux只是個內核!這點很重要,你必須理解這一點。
只有一個內核是不能構成一個操作系統的。現在的linux操作系統如redhat,藍點,紅旗等,都是用這么一個內核,加上其它的用程序(包括X)構成的。任何一個叫做操作系統的東西都是這樣子構成的:內核+用戶界面+一般應用程序。
現在我就拿MS的系統和linux的系統的互相對應來讓大家更多的認識Linux如果你裝過DOS,那你一定知道安裝完成之後整個硬碟是這樣根目錄下有io.sys msdos.sys command.com config.sys autoexec.bat共5個文件,以及C:\dos這個目錄,很簡單。其中io.sys和msdos.sys就是系統的內核,command.com是用戶界面(shell),config.sys和autoexec.bat是配置文件,C:\DOS目錄下面的是一般應用程序系統啟動時首先裝入io.sys,再根據配置文件的設置裝入msdos.sys和command.com,然後就出現提示符,現在你就能輸入命令了。如 c:\aaa.txt d:\aaa.txt 來拷貝文件。也你能夠使用C:\dos目錄下的一些應用程序來完成工作,如用edit編輯文件,用Qbasic寫basic程序。
接下去你安裝了一個叫做Foxpro2.6的程序,這個程序可以讓你做一些資料庫方面的工作,然後你在安裝了一個叫做windows3.2中文版的程序,這個程序可厲害了,你現在不用在命令行下打命令了,可以用滑鼠來操作了,打開文件管理器,打開C 再打開另一個窗口D,用滑鼠一拉就能完成 c:\aaa.txt d:\aaa.txt這個命令,你只是動了幾次食指和現在在windows98下沒么兩樣。
OK ,goto linux安裝好linux之後根目錄下有boot,bin,sbin,etc,usr/bin,等幾個目錄
boot下有vmlinuz這個文件,這個就是內核,就是目前世界上最厲害的黑客linus帶頭寫的那個東東。
bin下有sh,這個就是shell(==command.com,用戶界面)因為UNIX系統是沒有內部命令這個說法的,准確地說/bin+/sbin == Command.com而/etc == config.sys + msdos.sys剩下/usr/bin == c:\dos
當然。因為Linux比Dos龐大得多,所以,reahat和紅旗或者有不同的安排方法,各種目錄下的東西並不規則。linux的啟動同樣是裝載vmlinuxz,然後裝載sh(或者其他的shell,如bash),出來提示符。現在你同樣能輸入命令了。如cp /aaa.txt /tmp/aaa.txt。同樣可以用vi編輯文件,用gcc編譯程序
接下去你安裝了一個叫做MySQL的程序,這個程序可以讓你做一些資料庫方面的工作,然後你再安裝了一個叫做kde4.0的程序,這個程序可厲害了,你現在不用在命令行下打命令了,可以用滑鼠來操作了,打開文件管理器,打開/ 再打開另一個窗口/tmp,用滑鼠一拉就能完成cp /aaa.txt /tmp/aaa.txt這個命令,你只是動了幾次食指和現在在windows98下沒什麼兩樣
看到這里希望你明白我為什麼說你在走回頭路,因為目前的Linux操作系統==MS的Win3.2但MS系統已經走過了9X,現在是XP了,整整落後了兩代。當然,這是從用戶界面上來說的,但也恰恰是很多人裝個Linux之後就是在X的kde上搞東搞西,而其它的什麼都搞不起來,為什麼搞不起來因為你沒搞過DOS,你根本就不知道系統還可以有這樣的搞法。你一開始接觸的就是98,電腦給你的感覺就是用滑鼠來操作的東西,你認為同樣是操作系統,Linux也應該是這樣的東西。你根本就沒有想過你一直以為你在玩的是Linux,但實際上你玩的只不過是一個運行在Linux系統上的程序而已。因此很多人裝完搞了幾天說,靠,Linux不過如此。這話可以說對也可以說不對Linux嘛,你都還沒見到是什麼樣子,你有什麼資格說它怎樣呢?但kde嘛,就真的確實不過如此,你用過98吧,現在你去用用3.2看看,你有什麼
感覺?從穩定性來說,我不拿98比了,拿95,如果同樣的工作,95一天崩潰1次的話,那X會崩潰10次,如果是2000的話,2000一天崩潰1次,X會崩潰100次。和3.2是差不多的。但為什麼還是會聽說比如某些好萊塢的電影特技是在Linux上完成的呢?為了出席一次重要宴會,你可以去買一套名牌西裝,也可以去訂做一套,訂做的當然更加合身更加好看,但價格也更貴,工作量也更大名牌西裝==Windows系統定做西裝==Linux系統+修改系統內核+修改X代碼+修改kde代碼+專門寫的特技軟體你現在裝的那套西裝是街邊貨,也就是reahat服裝廠為了適應全世界所有人的身材批量生產的東東。明白了吧?如果你明白,那你也就明白了Linux比Window好的一個方面了,我也就不用廢話,那麼為什麼Linux往往會和黑客撤上關系呢?記得我看過一本書這么寫,"Linux是由一個叫linus的黑客及互聯網上很多的黑客共同編寫而成"。所以,一個由黑客寫成的系統怎麼會和黑客沒有關系呢?當然這個「黑客」的定義和現在很多中國人心中的"黑客"的定義是絕然不同的前者是幾乎從未入侵過其他系統,而後者是入侵過就是了。
如果你是一個美術工作者,你也是幾乎除了睡覺就在用電腦,你時時都開著photoShop在那裡搞啊搞,在美術這個行業,你也算得上是這個行業里的高手了。但你根本就不關心你所做的,電腦裡面到底是怎麼幫你完成的。電腦不過是你創作的一個工具。就像音樂是很多人喜歡聽的,但你根本不關心你所聽到的音樂,她從原來歌星嘴裡發出來到被你來欣賞,她到底是怎麼個回事。但對一HIFI發燒友而言,她關心的就只是這些。現在回到我剛剛說到了命令,對於一個黑客而言,她根本不關心aaa.txt這個文件裡面的內容,她關心的是從C:\aaa.txt到d:\aaa.txt這個過程中,電腦它到底幹了什麼?現在我問一下正在看這個帖子的人:把一個文件從一個地方拷貝到另一個地方這個事情你肯定是做過的對吧?但當你這樣做的時候,你是否有想過電腦內部它是怎樣來完成你的這個操作的呢?如果你的回答是:哎呀,我倒真的從未想過耶~~那麼,你根本沒有黑客的天分,你還是到輕松一刻混比較有前途。
尋根問底是黑客的天性,在這點上,Linux可以滿足,但windows不能,你在dos上按下 C:\aaa.txt d:\aaa.txt。復制的任務是完成了,但電腦作了什麼你知道么?你只能根據你的經驗的積累,大概的判斷系統怎麼完成,在你沒看過的源代碼之前你根本沒法確定你的判斷是否正確的。但UNIX上cp的源代碼基本上是隨手就能拿到。
TCP/ip方面,linxu可以讓你一桿子捅到內核中去,但windows你只能捅到winsockapache和系統的具體交流你可以一清二楚,但IIS和系統的交流你卻不可能知道Linux和黑客的關系是在這里,和入侵是一點關系都沒有的。很多遠程漏洞的攻擊程序是要在unix系統上編譯的這沒錯,但是那些程序本來的意義就是舉個例子讓你看好過說,你看得懂的話,改一改在Win上同樣可以編譯。
UNIX和Windows相比有太多的優點,也有太多值得你去弄的地方,只是我說不出來就像你深愛一個人的時候,你根本沒法說出你愛他什麼,她有什麼地方值得你去愛但,Windows不是垃圾,絕對不是,作為一個工具來使用,她比UNIX好上幾百倍似乎你現在都該明白為何很多遠程漏洞的攻擊程序是以unix的習慣寫的,因為能夠發現這個漏洞,說明他對系統相當的熟悉,而且是UNIX讓他對系統相當的熟悉,他不自覺地就是用了UNIX的那一套,不過,它的這些代碼卻很大的可能是用UltraEdit在windows系統下敲的。
好像跑題了,我說要給想學Linux(UNIX)的朋友的一點建議,但卻說了這樣的話,
但我覺得沒有跑題,我希望你看到這里已經能夠知道我要給你的建議是什麼了。
1.根據你目前的水平,確定Linux對你的意義有多大。
2.確定你玩的是Linux而不是X
3.把X系統卸了,剩下的空間裝上源代碼
4.不要用rpm -i的方式安裝程序,用自己編譯的方法
5.找個合用的telnet軟體,我推薦SecureCRT.
6.如果你只有一台電腦,安裝Vmware.用這個方式來接觸UNIX
7.再看一下帖子,自己再一次體會我帖子中暗藏的建議
8.在學習Linux的過程中的,把被linux玩的經驗記下來
9.在玩linux的過程中,把linux怎麼被你玩的趣事記下來
ccidnet
③ 怎樣給linux操作系統分區
1、磁碟分區格式說明
linux分區不同於windows,linux下硬碟設備名為(IDE硬碟為hdx(x為從a—d)因為IDE硬碟最多四個,SCSI,SATA,USB硬碟為sdx(x為a—z)),硬碟主分區最多為4個,不用說大家也知道…..所以主分區從sdb1開始到sdb4,邏輯
分區從sdb5開始,(邏輯分區永遠從sdb5開始…)設備名可以使用fdisk–l查看。
2、分區詳解
使用ssh遠程連接工具登錄到系統,使用fdisk-l命令查看磁碟狀態。
劃分的空間與我們計劃劃分相同,最後輸入w回車,進行保存退出。
再次使用fdisk-l命令就可以查看到磁碟hdb已經分區成功。
磁碟劃分成功,下面就要對分區進行格式化了
使用命令mkfs-text3/dev/hdb1
mkfs-text3/dev/hdb5
mkfs-text3/dev/hdb6
mkfs-text3/dev/hdb7
分別對磁碟進行格式化處理,格式化為ext3文件類型。
④ 如何從一個Linux flash鏡像中,找到各個分區的具體位置
既然是鏡像數據,那不知道能不能讀取到分區表,通過讀取分區表應該可以知道各個分區的起始和結束位置。
⑤ 如何在linux下將flash分區。它的分區信息在哪裡,分區大小在哪裡
我在Ubuntu下面用GParted.
⑥ 嵌入式linux nand flash分區和mtd分區有什麼不同
你可以發flash分成2個分區,root文件系統放系統文件,usr文件系統放程序文件
⑦ 構建一個嵌入式ARM Linux系統時,你是如何進行FLASH存儲器分區規劃的,並說明各個部分的作用.
flash中一般需要裝下
啟動區(bootstrap,uboot),內核區(kernel),文件系統(filesystem)
具體安裝大小,要看各個部分的軟體被你編譯成了多少。
在你編譯後的size的基礎上,再適當增加一點,作為個分區的容量。
給你一個atmel的官方arm linux的分區示意圖。
http://www.at91.com/linux4sam/bin/view/Linux4SAM/GettingStarted
上面只是對初學者的簡要說明。每一部分都是可變的,關鍵看你自己的製作環境是什麼。
想了解更詳細的,你需要了解了每一部分的啟動原理,存儲位置等,才能充分明白。
或者把上面的網站里,左側菜單的所有內容熟悉一遍,也會加深理解的。
⑧ 嵌入式linux系統中怎麼把應用程序和文件系統放在兩個flash分區上
第一,應用程序app不論放在哪個目錄下面都可以單獨升級,不用升級整個文件系統;第二,你可以發flash分成2個分區,root文件系統放系統文件,usr文件系統放程序文件,在系統啟動後可以通過mount的方法載入usr文件系統。詳細怎麼操作你可以在網上再查下資料。
⑨ 求助,linux掛載flash分區mtdblock失敗
通過登錄mysql系統,
# mysql -uroot -p
Enter password: 【輸入原來的密碼】
mysql>use mysql;
mysql> update user set password=passworD("test") where user='root';
mysql> flush privileges;
mysql> exit;
⑩ 如何在Linux下查看分區和剩餘空間大小
df命令是linux系統以磁碟分區為單位查看文件系統,可以加上參數查看磁碟剩餘空間信息,命令格式:
df -hl
顯示格式為:
文件系統 容量 已用 可用 已用% 掛載點
FilesystemSize Used Avail Use% Mounted on
/dev/hda2 45G 19G 24G 44% /
/dev/hda1 494M 19M 450M 4% /boot
/dev/hda6 4.9G 2.2G 2.5G 47% /home
/dev/hda5 9.7G 2.9G 6.4G 31% /opt
none 1009M 0 1009M 0% /dev/shm
/dev/hda3 9.7G 7.2G 2.1G 78% /usr/local
/dev/hdb2 75G 75G 0 100% /
以上面的輸出為例,表示的意思為:
HD硬碟介面的第二個硬碟(b),第二個分區(2),容量是75G,用了75G,可用是0,因此利用率是100%, 被掛載到根分區目錄上(/)。
下面是相關命令的解釋:
df -hl 查看磁碟剩餘空間
df -h 查看每個根路徑的分區大小
-sh [目錄名] 返回該目錄的大小
-sm [文件夾] 返回該文件夾總M數
更多功能可以輸入一下命令查看:
df --help
--help
例子
查看文件大小
# -sh
查看當前文件夾下所有文件大小(包括子文件夾)
# -h
15M ./package
16K ./.fontconfig
4.0K ./.cache
5.1M ./.rpmdb
20M .
查看指定文件夾下所有文件大小(包括子文件夾)
# -h ftp
3.8G ftp/sanya/doc
3.8G ftp/sanya
4.0K ftp/testftp/doc
1.4M ftp/testftp
875M ftp/platform/doc/002-錄像
27M ftp/platform/doc/001-PDF
5.2M ftp/platform/doc/BBFlash
1.2G ftp/platform/doc/003-錄音
2.1G ftp/platform/doc
2.1G ftp/platform
4.0K ftp/pmo/doc
20K ftp/pmo
36M ftp/uf/doc/innovate-201207
36M ftp/uf/doc
36M ftp/uf
446M ftp/code/doc
446M ftp/code
6.3G ftp
查看指定文件大小
# -h ./package/compat-libstdc++-33-3.2.3-69.el6.x86_64.rpm
184K ./package/compat-libstdc++-33-3.2.3-69.el6.x86_64.rpm
查看指定文件夾大小
# -hs ftp
6.3G ftp
統計總數大小
-sh xmldb/
-sm * | sort -n //統計當前目錄大小 並安大小 排序
-sk * | sort -n
-sk * | grep guojf //看一個人的大小
-m | cut -d "/" -f 2 //看第二個/ 字元前的文字
查看此文件夾有多少文件 /*/*/* 有多少文件
xmldb/
xmldb/*/*/* |wc -l
40752
解釋:
wc [-lmw]
參數說明:
-l :多少行
-m:多少字元
-w:多少字
參數含義如下:
-s 對每個Names參數只給出佔用的數據塊總數。
-a 遞歸地顯示指定目錄中各文件及子孫目錄中各文件佔用的數據塊數。若既不指定-s,也不指定-a,則只顯示Names中的每一個目錄及其中的各子目錄所佔的磁碟塊數。
-b 以位元組為單位列出磁碟空間使用情況(系統預設以 k 位元組為單位)。
-k 以1024位元組為單位列出磁碟空間使用情況。
-c 最後再加上一個總計(系統預設設置)。
-l 計算所有的文件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