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帶多路DAC的晶元(單片機)
帶多路DAC的晶元(單片機):
1,TDA1541:飛利浦頂級CD機王,大量採用。雖然是16BIT的,但效果超一流,中音溫暖迷人,音樂味道濃郁。屬於溫暖甜美類型,適合古典,聽人聲,是這幾款裡面最好的。缺點是,解稀力和動態由於是16BIT的限制,稍有不足,但也不差了。製作容易做成功。屬於老黃忠了。有的人覺得很好,很喜歡那味道。我估計是他周圍器材設備不是最好,聲音比較硬,那松暖聲音風格,對硬聲的器材,有很好的調和作用。但配於更高檔的,比如我們音樂劍神的器材,1541的缺陷就暴露無疑問。我個人覺得高音解析力不足,那種高檔器材產生的透明度,空靈感,餘音繞梁感很缺。中音是溫暖,但缺中氣,不能產生讓人共鳴的,感覺到內臟就有微震的,又親切的中音。低音相對倒還好,比較寬松類型,有人喜歡,但我覺得能力度更大一些更適合大多數客戶的愛好。
2,TDA1547:1541的升級版,指標更高,但飛利浦等大廠覺得不好,還是繼續沿用1541。很燒友覺得,音樂味道反而沒1541好,所以雖然指標高,實際效果並不見得比1541更好,用的廠家少,周邊配套電路設計成熟度也比較低。
3,PCM63:一代經典,用的機器很多了。這個我研究不多。也是比較老款的晶元了。
4,AD1955:一款讓人又愛又恨的晶元,細節和動態很好,能量感也好,除了PCM1704/1794,大概這個算細節/動態/解析力最高的了,屬於兇悍類型。但有的人覺得聲音象白開水,缺少音樂性,反正這各有所好吧。但我發現這1955很難做好,高音容易毛,我聽過幾個AD1955都不行,都高音過亮刺耳+缺乏音樂感染力,暫時還沒聽到過做成功的案例。據燒友說「雨田」版的1955不錯,不過價格厲害。AD1955的設計需要會軟體編程的,如果只用硬體是很難完全發揮優勢的。
5,CS4397:水晶公司晶元,高端主力款。聲音中性,音樂感染力好,解析力和動態都高於TDA1541,音樂味道高於AD1955,是介於1541和1955的風格中間。這特特性造就了聲音比較厚實,高音最細膩,屬於中性偏溫暖類型的聲音,聲音甜美。大量名機選用,例如美國MBO的機器,參考線路多,設計成熟。4397是大腳。
6,CS43122:比CS4397高音解稀力更好2分,中音差1分,低音質感好1分,實際效果更好10%,音色稍有區別。為當年水晶公司的頂級款。晶元現在已經挺產了。
7,CS4398:CS43122停產後推出的新的晶元,為現在水晶公司最高級別款。
❷ 五一單片機與數模轉換晶元dac 0832的硬體連接如圖編寫輸出鋸齒波的程序
可以這樣,DAC0832是根據輸入的數字量,輸出相應的模擬量,鋸齒波是有規律的模擬量。
單片機內部程序可以通過演算法(規律計算或數組),定時生成一個數字量發送到DAC0832,使其輸出相應模擬量,即可。
例如鋸齒波是從0~3V,將0~3V分為若干個點(解析度),定時輸出每個點的數字量。
❸ 單片機 DAC 運放
使用一個電容充放電作為DAC的控制基準電壓,再使用一個運放和三極體組成比例運算電路,增大驅動能力
❹ 單片機集成DAC是什麼哥哥姐姐們教教我
這么簡單還用問?DAC就是數模轉換器,就是把數字量轉換為模擬量的一種電路。
這種電路可以做成單獨的晶元,再與單片機相連,受單片機控制。
也可以把這種電路做在單片機晶元一起,這樣的話就可以省掉一塊晶元,對於成本的降低有好處。
把這個電路和單片機做在同一個晶元里的情況,就叫做「單片機集成DAC」了。
❺ 函數信號發生器用單片機和DAC032做的程序
程序很簡單的,關鍵在寫程序的時候要注意DAC0832的保持時間和轉換速度。
建議你先弄個單緩沖或者直接控制的。
接著控制的會比較簡單:
就是DAC8032
1,2,3,10,17,18腳GND。20,19,8腳VCC
能明白吧!程序自己寫比較好,這樣能學到更多東西
給你點參考,這個程序能讓你對它的工作方式更熟悉!!
ORG
0000H
MAIN:MOV
A,P1
MOV
R0,A
;設置高電平
MOV
R1,#00H
;設置低電平
LCALL
BOXING
SJMP
MAIN
BOXING:
JNB
P1.0,SANJIAO
;P1.0控制三角波的輸出
JNB
P1.1,JUXING
;P1.1控制矩形波的輸出
JNB
P1.2,JUCHI
;P1.2控制鋸齒波的輸出
RET
;三角波
SANJIAO:
MOV
DPTR,#7FFFH
;
選中DA0832
MOV
A,#00H
UP1:
MOVX
@DPTR,A
;
向0832輸出數據
INC
A
JNZ
UP1
;
A=!0
跳轉反之順序執行
DOWN1:DEC
A
MOVX
@DPTR,A
JNZ
DOWN1
RET
;矩形波
JUXING:
MOV
DPTR,#7FFFH
LP:MOV
A,R0
;設置輸出上限
MOVX
@DPTR,A
LCALL
DEL_H
;調高電平延時程序
MOV
A,R1
MOVX
@DPTR,A
LCALL
DEL_L
;調低電平延時程序
RET
;鋸齒波
JUCHI:
MOV
DPTR,#7FFFH
MOV
A,#00H
LOOP:MOVX
@DPTR,A
INC
A
;SJMP
LOOP
RET
;延時程序
DEL_H:
;高電平
MOV
R7,#250
DE:MOV
R6,#4
DJNZ
R6,$
DJNZ
R7,DE
RET
DEL_L:
;低電平
MOV
R7,#250
DEL:MOV
R6,#4
DJNZ
R6,$
DJNZ
R7,DE
RET
;
END
❻ 做一個單片機DAC控制的LED恆流光源,電流uA級,mA級。請高手分析一下可行性及優缺點。
方案一控制的是電壓,要多一個R3電壓反饋的通道,很麻煩,
方案二沒這個問題,但正電源電壓要比較高一些,要達到DA上限+LED壓降+2V以上,不然可能線性度會變壞。
總體看方案二好過方案一。
個人建議用方案二的修改方案:R4左端接地,單片機DA接到R5的左邊,LED反向,這樣的話運放電源+2,-5就夠了,如果是紅色砷化鎵LED,也許-3.6V也勉強可以。
❼ 單片機使用DAC的問題
個人感覺你的電路會比較難搞,一是電流驅動較大;二是要實現你的功能需要添加至少3級運放。
首先,查了一下資料,單片機的DAC輸出電流保守估計應該能到10mA級別,所以要實現你的800mA電流輸出,肯定要加運放進入;
其次,我不是很清楚你的電壓范圍,我大概說一下:一級提升你的輸出電壓,二級作為跟隨;三級實現功率(電流)放大,實現推挽電路,具體採用三極體來實現。。
所以,後面的電流提升,當然要藉助三極體,放大的電流是模擬形式的。。
不過,這樣的電路設計方式,偏置和失真肯定是有的,此外還要做好濾波和前端負載能力。。
❽ 單片機PWM實現DAC轉換電路問題;
沒必要你這樣折騰。一般認為100%PWM是5V的話,50%占空比是2.5V,10%占空比是0.5V。
PWM輸出永遠都是5V的,只是占空比不同,需要跟隨器和波電路轉直流。
2. 一但加了濾波電路,必然不準了。想要准確的話,輸出端加ADC檢測,即使反饋給單片機,進行調節。最後用PID自適應調節出穩定的電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