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單片機的最小系統中用的電容的大小的選擇原則是什麼
復位電路中的電容取10uF,能讓RST引腳出現兩個機器周期以上高電平即可;
時鍾電路中的兩個電容一般取5~30pF
Ⅱ 單片機最小系統包含哪幾部分
單片機最小系統主要由電源、復位、振盪電路以及擴展部分等部分組成。單片機的最小系統就是讓單片機能正常工作並發揮其功能時所必須的組成部分,也可理解為是用最少的元件組成的單片機可以工作的系統。
單片機的概括
單片機是一種集成電路晶元,是採用超大規模集成電路技術把具有數據處理能力的中央處理器,隨機存儲器,只讀存儲器,多種IO口和中斷系統、定時器/計數器等功能集成到一塊矽片上構成的一個小而完善的微型計算機系統。
單片機誕生於1971年,經歷了SCM、MCU、SoC三大階段,早期的SCM單片機都是8位或4位的。其中最成功的是INTEL的8051,此後在8051上發展出了MCS51系列MCU系統。單片機已經從20世紀80年代的4位、8位單片機,隨著工業控制領域要求的提高,開始出現了16位單片機,發展到現在運行速度可以媲美電腦CPU的高速單片機。
Ⅲ 什麼是單片機最小系統主要包括哪兩部分電路
單片機最小系統是由晶元外部接上時鍾電路、復位電路和電源構成的一個基本應用系統。主要包括時鍾電路,復位電路。
單片機由中央處理器(含部分特殊功能寄存器)、內部RAM、程序存儲器、各種外設(IO埠、定時器、串列介面、中斷處理電路等等)及對應控制寄存器、時鍾電路、復位電路等幾部分組成。
單片機又稱單片微控制器,它不是完成某一個邏輯功能的晶元,而是把一個計算機系統集成到一個晶元上。相當於一個微型的計算機,和計算機相比,單片機只缺少了I/O設備。概括的講:一塊晶元就成了一台計算機。它的體積小、質量輕、價格便宜、為學習、應用和開發提供了便利條件。
(3)單片機最小系統去耦電容擴展閱讀
單片機運算器:
運算器由運算部件——算術邏輯單元(Arithmetic & Logical Unit,簡稱ALU)、累加器和寄存器等幾部分組成。
ALU的作用是把傳來的數據進行算術或邏輯運算,輸入來源為兩個8位數據,分別來自累加器和數據寄存器。ALU能完成對這兩個數據進行加、減、與、或、比較大小等操作,最後將結果存入累加器。
單片機控制器:
控制器由程序計數器、指令寄存器、指令解碼器、時序發生器和操作控制器等組成,是發布命令的「決策機構」,即協調和指揮整個微機系統的操作。其主要功能有:
(1) 從內存中取出一條指令,並指出下一條指令在內存中的位置。
(2) 對指令進行解碼和測試,並產生相應的操作控制信號,以便於執行規定的動作。
(3) 指揮並控制CPU、內存和輸入輸出設備之間數據流動的方向。
微處理器內通過內部匯流排把ALU、計數器、寄存器和控制部分互聯,並通過外部匯流排與外部的存儲器、輸入輸出介面電路聯接。
外部匯流排又稱為系統匯流排,分為數據匯流排DB、地址匯流排AB和控制匯流排CB。通過輸入輸出介面電路,實現與各種外圍設備連接。
Ⅳ 你好,請問下單片機電路裡面的去耦電容的大小怎麼確定為什麼大多數的IC要加一個104電容
104就是0.1uF
這是根據電容的濾波原理來確定的
電容對於交流電來說是有一個阻抗的,阻抗XC, XC=1/(2*PI*F*C)
PI是圓周率,F是交流電的頻率,C是電容的容量,
從這個公式可以看出,C的值越大,產生的阻抗就越小,但實際情況卻並不完全是這樣的,電容C越大,漏電電流就越大,對於高頻的阻抗卻越大
這樣,問題就來了,實際的電路中,想XC越小,那麼C的值就得取得越大
但C越大,實際的XC卻又大了,注意這說的XC是實際的XC,而不是公式中的XC
這樣就得到了一個不算規律的規律:在某個頻率段,濾波電容的容量大多是某個固定的電容量
那麼,104對於50HZ左右的就是一個非常好的濾波效果
如果是開關電源,那就不會單單用104一個了,會用到103,102,101好幾個電容,因為開關電源的頻率是比較高的,電源中又有市電的影響
這樣你就會看到好幾個小電容並聯的濾波電路了
Ⅳ 51單片機最小系統原理圖
我是一名單片機工程師,下面的講解你參考一下.
.
51單片機共有40隻引腳.下面這個就是最小系統原理圖,就是靠這四個部分,這個單片機就可以運行起來了.(看下面的數字標記,1234)
.
這個腳是存儲器使用選擇腳,當這個腳接」地」時,那麼就是告訴單片機,選擇使用外部存儲器,當這個腳接」5V」時,說明單片機使用內部存儲器.
如果選擇外部的存儲器,太浪費單片機僅有的資源,所以這一腳永遠接電源5V(如上圖所示),使用單片機的內部存儲器.
5 如果內部存儲器不夠容量,最多選擇更高級的容量,就可以解決容量不夠的問題了,就是這么簡單
.
一天入門51單片機:點我學習
.
我是歲月哥,願你學習愉快!
Ⅵ 51單片機最小系統怎樣選擇電解電容,磁片電容和電阻的大小
電源濾波電容根據電源情況,比如47uf、100uf;復位電容10uf;復位電阻10k;晶振匹配電容根據晶振頻率,一般是30p。
Ⅶ 單片機最小系統原理描述,原理圖,以及電路說明
51單片機最小系統電路介紹
1.51單片機最小系統復位電路的極性電容C1的大小直接影響單片機的復位時間,一般採用10~30uF,51單片機最小系統容值越大需要的復位時間越短。
2.51單片機最小系統晶振Y1也可以採用6MHz或者11.0592MHz,在正常工作的情況下可以採用更高頻率的晶振,51單片機最小系統晶振的振盪頻率直接影響單片機的處理速度,頻率越大處理速度越快。
3.51單片機最小系統起振電容C2、C3一般採用15~33pF,並且電容離晶振越近越好,晶振離單片機越近越好4.P0口為開漏輸出,作為輸出口時需加上拉電阻,阻值一般為10k。
設置為定時器模式時,加1計數器是對內部機器周期計數(1個機器周期等於12個振盪周期,即計數頻率為晶振頻率的1/12)。計數值N乘以機器周期Tcy就是定時時間t。
設置為計數器模式時,外部事件計數脈沖由T0或T1引腳輸入到計數器。在每個機器周期的S5P2期間采樣T0、T1引腳電平。當某周期采樣到一高電平輸入,而下一周期又采樣到一低電平時,則計數器加1,更新的計數值在下一個機器周期的S3P1期間裝入計數器。由於檢測一個從1到0的下降沿需要2個機器周期,因此要求被采樣的電平至少要維持一個機器周期。當晶振頻率為12MHz時,最高計數頻率不超過1/2MHz,即計數脈沖的周期要大於2ms。
標識符號地址寄存器名稱
P30B0HI/O口3寄存器
PCON87H電源控制及波特率選擇寄存器
SCON98H串列口控制寄存器
SBUF99H串列數據緩沖寄存器
TCON88H定時控制寄存器
TMOD89H定時器方式選擇寄存器
TL08AH定時器0低8位
TH08CH定時器0高8位
TL18BH定時器1低8位
TH18DH定時器1高8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