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如何在linux環境下安裝R包
第一步:用Xshell登陸伺服器,cd命令進入你要存放R.tar.gz壓縮包的路徑,如第一張圖,我是cd ~/software,進入~/software路徑才開始下載R壓縮包。然後wget +url(R文件網址)獲取R-3.0.0.tar.gz。第二張圖是下載完成後截取的。
第二步,先解壓R-3.0.0.tar.gz,然後cd R-3.0.0打開R-3.0.0文件夾。接下來兩條命令按第一張圖所示輸入。./configure命令後截取了一張圖。
第三步,先make,然後 make install。make命令後出現Error 1和Error 2,我沒有弄明白錯誤原因。往下裝
第四步,vim ~/.bash_profile,vim打開此文件後在PATH中修改環境變數PATH=/home/luokai/software/R/bin:$PATH(也就是你mkdir後面的路徑)。vim打開文件後有三種模式:一般模式(打開後就是此模式),編輯模式以及命令行模式。在編輯模式下修改PATH後輸入:wq(保持後退出)退出vim。關於這三種模式的切換及具體操作可以網路具體了解。
第五步,source ~/.bash_profile,然後R,打開R可以看見一些描述信息。R裝好了。
END
R包安裝
R運行環境裝好後,下載需要的R包,可以用較方便的install.packages命令。這里的dependencies設置為TRUE,可以自動下載你所裝包「mpMap」所需要的其他依賴包。
載入R包,用包前需要先載入。有兩種載入方法,實現載入的兩個函數是:library和require。兩者之間存在細微差別,後者會返回一個布爾值(TRUE或FALSE)來表示是否載入成功。
❷ linux的依賴包有何用
Linux系統和其他操作系統一樣,都是模塊化的設計,也就是說功能互相依靠,有些功能需要一些其他功能來支撐,這樣可以提高代碼的可重用性:
大部分依賴包都是一些庫文件,有動態庫也有靜態庫,一個程序的依賴包如果沒有安裝,只安裝了這個程序本身是不能使用
你可以理解為似windows的庫文件,譬如DLL
比如我要裝某個軟體,這個軟體又依賴於某個開發包,這個開發包包含這個軟體所要運行
的環境文件,這就是依賴關系。
再舉個例子,比如我要去優酷看視頻一樣。
我就需要需要裝flash。因為優酷的播放器是基於flash開發的。
❸ 如何在linux下安裝軟體包
一、Linux常用安裝包及安裝方法
1、安裝包一般有四類:
1)tar包,如software-1.2.3-1.tar.gz。他是使用UNIX系統的打包工具tar打包的。
2)rpm包,如software-1.2.3-1.i386.rpm。他是Redhat Linux提供的一種包封裝格式。包的管理工具YUM
3)dpkg包,如software-1.2.3-1.deb。他是Den Linux提供的一種包封裝格式。包的管理工具apt-get
4)bin包,如jdk-1_5_0_05-linux-i586.bin,有些Linux軟體不公開源代碼,只發布二進制可執行程序,這
類程序一般會以bin來標記。
2、tar一般安裝方法
1)取得應用軟體:通過下載、購買光碟的方法獲得;
2)解壓縮文件:一般tar包,都會再做一次壓縮,如gzip、bz2等,所以你需要先解壓。如果是最常見的gz格
式,則能執行:「tar -xvzf 軟體包名」,就能一步完成解壓和解包工作。如果不是,則先用解壓軟體,再執
行「tar -xvf 解壓後的tar包」進行解包;
3)閱讀附帶的INSTALL文件、README文件;
4)執行「./configure」命令為編譯做好准備;
5)執行「make」命令進行軟體編譯;
6)執行「make install」完成安裝;
7)執行「make clean」刪除安裝時產生的臨時文件。
一般來說,Linux的應用軟體的可執行文件會存放在/usr/local/bin目錄下!不過這並不是「放四海皆準」的真理
,最可靠的還是看這個軟體的INSTALL和README文件,一般都會有說明。
3、rpm包一般安裝方法
只需簡單的一句話,就能說完。執行:
rpm -ivh rpm軟體包名
rpm參數 參 數 說 明
-i 安裝軟體
-t 測試安裝,不是真的安裝
-p 顯示安裝進度
-f 忽略所有錯誤
-U 升級安裝
-v 檢測套件是否正確安裝
4、deb包一般安裝方法
dpkg -i deb軟體包名
如:dpkg -i software-1.2.3-1.deb
5、bin包一般安裝方法
1)、打開一個SHELL,即終端
2)、用CD 命令進入源代碼壓縮包所在的目錄
3)、給文件加上可執行屬性:chmod +x ******.bin(中間是字母x,小寫)
4)、執行命令:./******.bin(realplayer for linux就是這樣的安裝包),執行安裝過程中可以指定安裝目錄,類似於Windows下安裝。
二、如何查找光碟中的rpm包
使用find命令查找光碟中的內容即可。比如要查找mysql相關的rpm包。可以執行如下命令:
find /media -name mysql*.rpm
說明:一般將光碟插入光碟機,Linux系統會自動掛載,如上圖,我的機器掛載點是/media目錄。找到你需要的包名,直接安裝即可。
❹ linux里怎麼安裝zip壓縮包
1、連接上相應的linux主機,進入到等待輸入shell指令的linux命令行狀態下。
❺ linux系統下如何查看數據包
可以用 tcpmp 命令來抓包,比如
tcpmp-ieth0
其中,eth0就是你要抓包的網口。或者你可以用
tcpmp-ieth0-ne
其中 -ne 表示顯示不要省略MAC地址。
也可以抓包到文件,例如
tcpmp-ieth0-wtest.pcap
把抓下來的包保存到test.pcap文件中,可以用Wireshark打開來查看,慢慢分析包中的數據。
❻ 怎麼查看linux下面安裝的包
rpm -qpl:rpm軟體包中包含的文件列表rpm -i:安裝指定的軟體包到當前linux系統rpm -ivh:安裝指定定的軟體包時顯示詳細的安裝信息rpm -force:強制安裝軟體包rpm -e:卸載指定的軟體包rpm -U:升級指定的軟體包(如果指定的軟體包在系統中沒有的話,執行過程等同與安裝)rpm -a:查詢所有已安裝的軟體包rpm -f:查詢包含有文件的軟體包rpm -p:查詢軟體包文件為package file的軟體包rpm -s:顯示包含有文件的軟體包rpm -v:驗證軟體包還不追加點分.....rpm -a:查詢所有已安裝的軟體包
以下是ubuntu:
apt-cache showpkg pkgs——顯示軟體包信息。
apt-cache mpavail——列印可用軟體包列表。
apt-cache show pkgs——顯示軟體包記錄,類似於dpkg –print-avail。
apt-cache pkgnames——列印軟體包列表中所有軟體包的名稱。
dpkg -S file——這個文件屬於哪個已安裝軟體包。
dpkg -L package——列出軟體包中的所有文件。
apt-file search filename——查找包含特定文件的軟體包(不一定是已安裝的),
❼ linux如何安裝deb的包
deb是debian發行版的軟體包
ubuntu是基於debian 發行的 所有可以用
.deb是solaris系統下的安裝包後綴名。安裝方法如下
cd 到安裝包的目錄
dpkg -i 安裝包名字 更多Linux介紹可查看《Linux就該這么學》。
❽ Linux里 釋放一個包是什麼意思
Linux釋放內存的命令:
sync
echo 1 > /proc/sys/vm/drop_caches
drop_caches的值可以是0-3之間的數字,代表不同的含義:
0:不釋放(系統默認值)
1:釋放頁緩存
2:釋放dentries和inodes
3:釋放所有緩存
釋放完內存後改回去讓系統重新自動分配內存。
echo 0 >/proc/sys/vm/drop_caches
free -m #看內存是否已經釋放掉了。
如果我們需要釋放所有緩存,就輸入下面的命令:
echo 3 > /proc/sys/vm/drop_caches
######### Linux釋放內存的相關知識 ###############
在Linux系統下,我們一般不需要去釋放內存,因為系統已經將內存管理的很好。但是凡事也有例外,有的時候內存會被緩存佔用掉,導致系統使用SWAP空 間影響性能,例如當你在linux下頻繁存取文件後,物理內存會很快被用光,當程序結束後,內存不會被正常釋放,而是一直作為caching。,此時就需 要執行釋放內存(清理緩存)的操作了。
Linux系統的緩存機制是相當先進的,他會針對dentry(用於VFS,加速文件路徑名到inode的轉換)、Buffer Cache(針對磁碟塊的讀寫)和Page Cache(針對文件inode的讀寫)進行緩存操作。但是在進行了大量文件操作之後,緩存會把內存資源基本用光。但實際上我們文件操作已經完成,這部分 緩存已經用不到了。這個時候,我們難道只能眼睜睜的看著緩存把內存空間占據掉嗎?所以,我們還是有必要來手動進行Linux下釋放內存的操作,其實也就是 釋放緩存的操作了。/proc是一個虛擬文件系統,我們可以通過對它的讀寫操作做為與kernel實體間進行通信的一種手段.也就是說可以通過修改 /proc中的文件,來對當前kernel的行為做出調整.那麼我們可以通過調整/proc/sys/vm/drop_caches來釋放內存。要達到釋 放緩存的目的,我們首先需要了解下關鍵的配置文件/proc/sys/vm/drop_caches。這個文件中記錄了緩存釋放的參數,默認值為0,也就 是不釋放緩存。
一般復制了文件後,可用內存會變少,都被cached佔用了,這是linux為了提高文件讀取效率的做法:為了提高磁碟存取效率, Linux做了一些精心的設計, 除了對dentry進行緩存(用於VFS,加速文件路徑名到inode的轉換), 還採取了兩種主要Cache方式:Buffer Cache和Page Cache。前者針對磁碟塊的讀寫,後者針對文件inode的讀寫。這些Cache有效縮短了 I/O系統調用(比如read,write,getdents)的時間。"
釋放內存前先使用sync命令做同步,以確保文件系統的完整性,將所有未寫的系統緩沖區寫到磁碟中,包含已修改的 i-node、已延遲的塊 I/O 和讀寫映射文件。否則在釋放緩存的過程中,可能會丟失未保存的文件。
[[email protected] ~]# free -m
total used free shared buffers cached
Mem: 7979 7897 82 0 30 3918
-/ buffers/cache: 3948 4031
Swap: 4996 438 4558
第一行用全局角度描述系統使用的內存狀況:
total 內存總數
used 已經使用的內存數,一般情況這個值會比較大,因為這個值包括了cache 應用程序使用的內存
free 空閑的內存數
shared 多個進程共享的內存總額
buffers 緩存,主要用於目錄方面,inode值等(ls大目錄可看到這個值增加)
cached 緩存,用於已打開的文件
第二行描述應用程序的內存使用:
-buffers/cache 的內存數:used - buffers - cached
buffers/cache 的內存數:free buffers cached
前個值表示-buffers/cache 應用程序使用的內存大小,used減去緩存值
後個值表示 buffers/cache 所有可供應用程序使用的內存大小,free加上緩存值
第三行表示swap的使用:
used 已使用
free 未使用
可用的內存=free memory buffers cached。
為什麼free這么小,是否關閉應用後內存沒有釋放?
但實際上,我們都知道這是因為Linux對內存的管理與Windows不同,free小並不是說內存不夠用了,應該看的是free的第二行最後一個值:-/ buffers/cache: 3948 4031 ,這才是系統可用的內存大小。
實際項目中的經驗告訴我們,如果因為是應用有像內存泄露、溢出的問題,從swap的使用情況是可以比較快速可以判斷的,但free上面反而比較難查看。我覺得既然核心是可以快速清空buffer或cache,但核心並沒有這樣做(默認值是0),我們不應該隨便去改變它。
一般情況下,應用在系統上穩定運行了,free值也會保持在一個穩定值的,雖然看上去可能比較小。當發生內存不足、應用獲取不到可用內存、OOM錯 誤等問題時,還是更應該去分析應用方面的原因,如用戶量太大導致內存不足、發生應用內存溢出等情況,否則,清空buffer,強制騰出free的大小,可 能只是把問題給暫時屏蔽了,所以說一般情況下linux都不用經常手動釋放內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