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單片機中復位電路和晶振電路有什麼作用
復位電路提供單片機復位功能,上電時可給單片機res腳提供相應的復位電平信號。晶振電路當然是給單片機提供時鍾輸入了,沒有時鍾,單片機怎麼工作呢
㈡ 什麼是復位電路,它在電路中起到什麼作用
復位電路是一種用來使電路恢復到起始狀態的電路設備,它的操作原理與計算器有著異曲同工之妙,只是啟動原理和手段有所不同。復位電路,就是利用它把電路恢復到起始狀態。就像計算器的清零按鈕的作用一樣,以便回到原始狀態,重新進行計算。
復位電路的作用:在上電或復位過程中,控制CPU的復位狀態:這段時間內讓CPU保持復位狀態,而不是一上電或剛復位完畢就工作,防止CPU發出錯誤的指令、執行錯誤操作,也可以提高電磁兼容性能。
無論用戶使用哪種類型的單片機,總要涉及到單片機復位電路的設計。而單片機復位電路設計的好壞,直接影響到整個系統工作的可靠性。
(2)單片機復位電路的作用擴展閱讀
1、上電復位
上電復位就是直接給產品上電,上電復位與低壓 LVR操作有聯系,電源上電的過程是逐漸上升的曲線過程,這個過程不是瞬間的完成的,一上電時候系統進行初始化,此時振盪器開始工作並提供系統時鍾,系統正常工作。
2、看門狗復位
看門狗定時器CPU內部系統,它是一個自振式的 RC振盪定時器,與外圍電路無關,也與CPU主時鍾無關,只要開啟看門狗功能也能保持計時,該溢出時候也會溢出,並產生復位。
3、LVR低壓復位
每個CPU都有一個復位電壓,這個電壓很低,有1.8V、2.5V等,當系統由於受到外界的影響導致輸入電壓過低,當低至復位電壓時候系統自動復位,當然,前提是系統要打開LVR功能,有時候也叫掉電復位。
當LVR<工作電壓<VDD時候,比如在V1時候工作是正常的,當VSS<工作電壓<LVR時候,系統有可能出錯,比如在V2時候,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死區,這個狀態不確定。
㈢ 單片機控制交通燈系統復位電路有什麼用
復位電路的作用是將單片機的寄存器復位,使程序指針回到最初位置!以便於系統運行時,程序是從最初位置開始執行,而不是中間某個位置!
在交通燈系統中它可以處理意外情況,比如由於某種原因出現不正常,或者重新開始運行系統時,這時需要復位電路進行復位,否則你不知道系統什麼時候才能從初始狀態工作!
㈣ 單片機復位電路作用沒有復位電路會怎樣
復位的主要作用是把特殊功能寄存器的數據刷新為默認數據,單片機在運算過程中由於干擾等外界原因造成寄存器中數據混亂不能使其正常繼續執行程序(稱死機)或產生的結果不正確時均需要復位,以使程序重新開始運行。
現在好多單片機內部集成有上電復位電路,這種單片機不需要外接上電復位電路。如果是普通不帶內部上電復位電路的單片機,沒有上電復位電路,一般不會正常工作!
單片機復位電路相對比較簡單,一般來說運用最多的就是上電復位。
所謂上電復位是指在單片機通電的瞬間,因各部分電路電壓未正常建立,這時單片機會出現運行錯誤,因此在上電時應使單片機復位,復位時間要求大於上電時間。
以單片機AT89C51為例,其復位電路如下圖所示,在RST端上接一個電容至VCC端,下接一個電阻至地。當VCC端通電時,復位電路通過電容給RST端加一個高電平,此高電平信號隨VCC對電容的充電而逐漸降低,因此要保證電容的充電時間足夠長來完成復位功能。
㈤ 單片機的復位電路作用就是在晶元上電後讓復位引腳保持20us左右的低電平嗎
51單片機,復位電路作用就是:
在晶元上電後,讓復位引腳保持兩個機器周期
(約 2us,在12MHz時)的,高電平。
注意:51單片機,是高電平復位。
----
復位脈沖的寬度大小,是由單片機的廠家決定。
並不是由某些《專用的復位晶元》的廠家決定。
51 單片機廠家認為,寬度大於 2us 即可復位,這就是准確的說法。
即使某些《專用的復位晶元》輸出 240ms,只能說它們在畫蛇添足。
並不能用這個數值來否定單片機廠家給出的性能指標。
復位可靠,只是一些心理暗示而已,這說法本身,並不可靠。
以某些其它晶元來討論單片機的復位時間,明顯不靠譜。
㈥ 復位電路有何作用常用復位電路有哪些
CPU,單片機的復位電路的作用及基本復位方式在上電或復位過程中,控制CPU的復位狀態:這段時間內讓CPU保持復位狀態,而不是一上電或剛復位完畢就工作,防止CPU發出錯誤的指令、執行錯誤操作,也可以提高電磁兼容性能。
無論用戶使用哪種類型的單片機,總要涉及到單片機復位電路的設計。而單片機復位電路設計的好壞,直接影響到整個系統工作的可靠性。許多用戶在設計完單片機系統,並在實驗室調試成功後,在現場卻出現了「死機」、「程序走飛」等現象,這主要是單片機的復位電路設計不可靠引起的。基本的復位方式
單片機在啟動時都需要復位,以使CPU及系統各部件處於確定的初始狀態,並從初態開始工作。89系列單片機的復位信號是從RST引腳輸入到晶元內的施密特觸發器中的。當系統處於正常工作狀態時,且振盪器穩定後,如果RST引腳上有一個高電平並維持2個機器周期(24個振盪周期)以上,則CPU就可以響應並將系統復位。單片機系統的復位方式有:手動按鈕復位和上電復位
1、手動按鈕復位
手動按鈕復位需要人為在復位輸入端RST上加入高電平(圖1)。一般採用的辦法是在RST端和正電源Vcc之間接一個按鈕。當人為按下按鈕時,則Vcc的+5V電平就會直接加到RST端。手動按鈕復位的電路如所示。由於人的動作再快也會使按鈕保持接通達數十毫秒,所以,完全能夠滿足復位的時間要求。
2、上電復位
AT89C51的上電復位電路如圖2所示,只要在RST復位輸入引腳上接一電容至Vcc端,下接一個電阻到地即可。對於CMOS型單片機,由於在RST端內部有一個下拉電阻,故可將外部電阻去掉,而將外接電容減至1�0�8F。上電復位的工作過程是在加電時,復位電路通過電 容加給RST端一個短暫的高電平信號,此高電平信號隨著Vcc對電容的充電過程而逐漸回落,即RST端的高電平持續時間取決於電容的充電時間。為了保證系統能夠可靠地復位,RST端的高電平信號必須維持足夠長的時間。上電時,Vcc的上升時間約為10ms,而振盪器的起振時間取決於振盪頻率,如晶振頻率為10MHz,起振時間為1ms;晶振頻率為1MHz,起振時間則為10ms。在圖2的復位電路中,當Vcc掉電時,必然會使RST端電壓迅速下降到0V以下,但是,由於內部電路的限製作用,這個負電壓將不會對器件產生損害。另外,在復位期間,埠引腳處於隨機狀態,復位後,系統將埠置為全「l」態。如果系統在上電時得不到有效的復位,則程序計數器PC將得不到一個合適的初值,因此,CPU可能會從一個未被定義的位置開始執行程序。 3、積分型上電復位常用的上電或開關復位電路如圖3所示。上電後,由於電容C3的充電和反相門的作用,使RST持續一段時間的高電平。當單片機已在運行當中時,按下復位鍵K後松開,也能使RST為一段時間的高電平,從而實現上電或開關復位的操作。
㈦ 在單片機電路中,為什麼需要復位電路
防止程序跑飛,陷入死循環
㈧ 單片機為什麼要加復位電路
1.上電復位可以對內部寄存器進行復位,否則寄存器狀態未知。
2.同步內、外部時鍾信號。防止頻率不穩及晶振停振。
3.有些高級晶元,不先復位根本部工作。
4.有復位引腳的晶元必須加復位,這是電子設計的基本要求。
㈨ c51單片機復位電路的工作原理
如S22復位鍵按下時:RST經1k電阻接VCC,獲得10k電阻上所分得電壓,形成高電平,進入「復位狀態」
當S22復位鍵斷開時:RST經10k電阻接地,電流降為0,電阻上的電壓也將為0,RST降為低電平,開始正常工作
(9)單片機復位電路的作用擴展閱讀:
復位電路是一種用來使電路恢復到起始狀態的電路設備,它的操作原理與計算器有著異曲同工之妙,只是啟動原理和手段有所不同。復位電路,就是利用它把電路恢復到起始狀態。就像計算器的清零按鈕的作用一樣,以便回到原始狀態,重新進行計算。
和計算器清零按鈕有所不同的是,復位電路啟動的手段有所不同。一是在給電路通電時馬上進行復位操作;二是在必要時可以由手動操作;三是根據程序或者電路運行的需要自動地進行。復位電路都是比較簡單的大都是只有電阻和電容組合就可以辦到了,再復雜點就有三極體等配合程序來進行了。
單片機復位電路主要有四種類型:
(1)微分型復位電路:
(2)積分型復位電路:
(3)比較器型復位電路:
比較器型復位電路的基本原理。上電復位時,由於組成了一個RC低通網路,所以比較器的正相輸入端的電壓比負相端輸入電壓延遲一定時間.而比較器的負相端網路的時間常數遠遠小於正相端RC網路的時間常數。
因此在正端電壓還沒有超過負端電壓時,比較器輸出低電平,經反相器後產生高電平.復位脈沖的寬度主要取決於正常電壓上升的速度.由於負端電壓放電迴路時間常數較大,因此對電源電壓的波動不敏感.但是容易產生以下二種不利現象:
(1)電源二次開關間隔太短時,復位不可靠:
(2)當電源電壓中有浪涌現象時,可能在浪涌消失後不能產生復位脈沖。
為此,將改進比較器重定電路,如圖9所示.這個改進電路可以消除第一種現象,並減少第二種現象的產生.為了徹底消除這二種現象,可以利用數字邏輯的方法和比較器配合,設計的比較器重定電路。此電路稍加改進即可作為上電復位和看門狗復位電路共同復位的電路,大大提高了復位的可靠性。
㈩ 單片機中復位電路和晶振電路有什麼作用
單片機中復位電路是讓單片機從內存的0000H地址開始執行程序。晶振電路是單片機工作的主時鍾電路。單片機所有的工作都是在由晶振產生的節拍的控制下工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