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操作系統 > 安卓系統為什麼不能設計大核晶元

安卓系統為什麼不能設計大核晶元

發布時間:2022-11-04 03:45:44

A. 如果麒麟、聯發科helio和驍龍都外掛基帶,能不能達到蘋果A處理器的性能為什麼

蘋果的A系列處理器性能強悍並不都是因為外掛基帶的原因,的確,外掛基帶可以使主晶元的面積做的更大,晶體管更多,從而讓核心性能更強大,但是蘋果的A系列處理器並不是靠核心多取勝的,因為最新的A13也不過是6個核心,其真正強大的是其單核性能和緩存容量,超大的緩存可以讓每個核心發揮出更強的性能。

雖說都是ARM架構,但是麒麟、聯發科和驍龍晶元的設計理念和蘋果不同,安卓晶元都是在晶元上堆核心數量,並且不斷提升頻率,這樣就使驍龍和麒麟這些晶元多核性能不錯,但是單核性能卻遠不如蘋果晶元,而安卓系統的機制又需要較強的多核性能,所以安卓晶元早就達到了8核心乃至10核心規格。

麒麟、聯發科和高通晶元其實也意識到了核心數量太多會造成浪費,所以這幾年已經很長時間沒有增加核心數量了,大都是幾個大核+幾個小核設計,這樣可以有效控制功耗和性能,同時因為每個核心面積不大,所以也可以把基帶晶元裝進去。但是因為安卓系統生態是開放性的,所以無法做到蘋果那樣的軟硬體協調優勢,所以我們看到每一代驍龍和麒麟都比A晶元弱不少。

而蘋果的A系列晶元大核心設計短時間內是不會改變的,而且從IOS的機制來看更適合強大的單核性能,如果做到多核心可能還不如現在好,另外,蘋果其實也想把基帶集成到晶元上,只是蘋果本身沒有基帶技術,又不想買高通或者聯發科的晶元,所以外掛基帶只是沒辦法的事。

B. 安卓手機不支持CPU超頻,還有什麼方法可以把cpu擴大

安卓智能手機設置cpu超頻的方法:

  1. 下載安裝「無修飾CPU控制」軟體

    • 下載鏈接:」http://www.appchina.com/app/it.sineo.android.noFrillsCPU「

  2. 打開無修飾CPU控制,然後直接即可設置

  3. 設置CPU最高頻率:1.267G,建議不要太高,否則可能導致手機死機

  4. 設置CPU最低頻率:320M,建議不要太低,否則可能影響操作體驗

  5. 設置CPU情景模式

    • interactive:手機運行頻率直接上最高值,系統響應最快,耗電較多。

    • conservative:隨著CPU負荷增大,頻率逐漸增高,系統響應快。

    • ondemand:系統默認超頻模式,cpu頻率自動調整。

    • powersave:按最低頻率運行,系統響應慢但省電。

    • performance:設置范圍最佳頻率運行,系統最流暢,耗電最多

  6. 設置I/O計劃,設置sio或noop流暢省電兩者兼顧

  7. 勾選【開機時應用】,點擊左下角的」應用「完成設置,即可開始體驗

C. 為什麼安卓八核日常開四小核游戲大核,倒不如雙核大核,日常小頻率運行游戲大頻率運行

7ghz好、安卓系統上多數軟體只使用兩個核心·我認為四核1、雖說是八核但八核是多任務處理強處理器架構才是決定性能的

D. 為什麼不用A13晶元組裝一部安卓手機

這個想法是很好的,大家都知道蘋果A13處理器的性能很強,尤其是在單核性能方面幾乎秒殺了高通驍龍855 Plus和麒麟990 5G。那麼為什麼不用蘋果A13晶元組裝一部安卓手機呢?首先,蘋果不會對外出售A13晶元。A13晶元雖然由台積電代工,但也是蘋果的自研晶元,就如同華為的麒麟990 5G晶元一樣。如果蘋果不願意出售A13晶元,那麼其它手機廠商出錢也買不到。而且就算有手機廠商拿到了一大批A13晶元,沒有蘋果提供的技術支持也無法使用它。而A13晶元作為蘋果iPhone 11系列的“殺手鐧”,蘋果沒有任何理由把它出售給自己的競爭對手。


最重要的是,A13處理器不能使用5G基帶,現在都2020年了,就算出現一台搭載A13處理器的安卓手機,但不支持5G的話,也不會有太多人願意買的。

E. 手機晶元的主頻和核心數跟電腦差不多,為什麼性能還是不及電腦呢

盡管手機晶元的核心數量在幾年前就超過8個,但是手機晶元的ARM架構和PC晶元的X86架構本質上有很大區別,手機晶元盡管核心數量多,但是每個核心的晶體管規模和計算單元無法和PC晶元相比,而且PC晶元採用的亂序執行架構更加復雜,需要的晶體管數量更多,除此之外,手機晶元受限於晶元面積,緩存容量非常小,遠遠達不到PC晶元的一二三級緩存,動輒幾十mb容量的配置,所以論單核心性能,PC晶元要比手機晶元強很多。

即使是說到核心數量,盡管手機晶元核心數量多,但是並不是每一個核心都是高性能核心,比如近兩年的手機晶元往往採用幾個大核心和幾個小核心組合的形式,這樣設計的目的主要就是降低手機晶元的能耗,使手機在日常使用中啟用小核心來降低功耗,只有當運行大型程序或者玩 游戲 時才會開啟大核心。然而對於PC晶元來說,每個核心都是「大核心」,也就是高性能核心,所以當然不能憑借核心數量來判斷兩者的性能。

手機晶元能夠達到較高的頻率,主要是因為手機晶元往往採用同期較為先進的工藝製造,再加上晶元面積小,所以可以達到較高的核心頻率,不過這幾年晶元的頻率提升已經慢多了,手機晶元頻率在突破3Ghz以後也會進步放緩,未來還是以提升效率為主,而PC晶元這幾年頻率普遍在4-5Ghz之間,發展方向仍然在提升核心數量和能效為主,不管怎麼說,手機晶元在發展,PC晶元也在發展,但是手機晶元限於核心面積和能耗,很難達到接近PC晶元的性能水平。

在小米10系列發布的時候,小米曾經做了一個實驗和電腦來PK文件讀寫速度,在高通驍龍865的加持之下,而且又有DDR5的內存加持,就讓手機的讀取速度真正干過了電腦,那麼目前對於手機有著手機獨特的性能優勢,而且也非常強大,而且還能孕育出很多有趣的功能,最近我還看到小米手機竟然可以讓王者榮耀和吃雞 游戲 一起開啟來玩,還是官方宣傳的,這個背後需要多麼大的運行速度載入!

而電腦的性能則是 游戲 性能也是最好的證明,當然高配電腦還有個證明那就是對於視頻剪輯處理、3DMAX渲染,所以電腦主要的是多任務的解決能力!所以我覺得目前手機的性能和電腦的性能都足夠優秀,這兩者又是不同領域的代表是沒有辦法進行PK的。

但是如果說手機虛擬成為windows系統,到底速度如何,可能有一些程度上不如電腦,這個也能理解,因為我們曾經說過這樣的一句話,在電腦領域筆記本和台式電腦方面,相同配置,筆記本是不佔據優勢的,因為台式電腦可以擁有良好的散熱性能擁有強大的空間來運行,而筆記本卻是通過集成在主板上的,所以自然就在施展空間上有限。

那麼再接著對比手機,這就相當於把三組武功相同的武者來進行PK,一組是在籃球場大小的擂台上比武,而一組則是在乒乓球台大小的擂台上比武,而一組則是站立在木樁上比武,到底那一組更加占據優勢?自然顯而易見了!

而在手機方面就相當於CPU在木樁上比武的武者,而筆記本就相當於在乒乓球檯子上比武一樣,而台式電腦就相當於處理器在籃球場上比武一樣,自然可以發揮的空間是完全不同的!所以我是這么看待這一組區別的!對此大家是怎麼看的呢!不過話說回來,現在也沒有人進行這么對比了,因為電腦漸漸的已經被用的很少了,除非是工作的人員或者必須要用電腦處理東西,或者通過電腦來享受電腦 游戲 的視覺沖擊力,才會有用電腦!

完全是兩個世界,電腦CPU架構是復雜指令集,手機是簡單指令集

位寬,寄存器數,緩存,流水線,指令集。。。差距巨大!完全不在一個層次,沒有可比性。

這問題如同看有人問手機照相跟單反比。。。天壤之別!

首先手機主頻沒有和電腦差不多,消費級別晶元的主頻在3GHz及以上,睿頻達到5GHz以上,目前沒有手機晶元能夠做到的最高頻率在3GHz以下,所以主頻差距很大。

其次核心數量也不同,消費級別的核心數量可以達到8核16線程,可以同時運行,手機的8核不僅是大小核,而且不能同時運行,所以性能上面的差距會更加明顯。

不在一個檔次,不能直接比

兩者都不同架構的CPU不能來對比

他的功耗也不一樣

F. 鴻蒙系統與安卓系統有什麼不同

目前,市面上的移動操作系統主要有安卓系統(Android)、蘋果系統(iOS)、鴻蒙系統(HarmonyOS),當然還有其他系統,這里就暫不羅列。作為未來全球使用設備最多的三大操作系統,自然免不了被拿來做比較,尤其是Android、HarmonyOS系統,畢竟蘋果iOS系統是封閉的操作系統,而安卓及鴻蒙系統的底層屬於開源狀態。

定義:華為鴻蒙系統是一款全新的面向全場景(移動辦公、運動 健康 、社交通信、媒體 娛樂 等)的分布式操作系統,創造一個超級虛擬終端互聯的世界,將人、設備、場景有機地聯系在一起。

2019年8月9日,華為在東莞舉行的華為開發者大會上,正式發布了鴻蒙系統OS。 全球首款使用華為鴻蒙操作系統終端的是於8月10日發布的榮耀智慧屏及智慧屏Pro ,而 華為方面第一款使用鴻蒙系統的產品是2019年11月25日發布的華為智慧屏V75

2020年9月10日,鴻蒙系統升級到HarmonyOS2.0 版,並面向128KB-128MB終端設備開源。12月16日,華為正式發布了HarmonyOS 2.0手機開發者Beta版本。2021年2月22日,華為正式宣布HarmonyOS將於4月上線,華為Mate X2將首批升級。

2021年6月2日晚,華為正式發布HarmonyOS 2及多款搭載HarmonyOS 2的新產品,且公布了HarmonyOS 2升級「百」機換新,以往的發布的產品逐步升級鴻蒙系統,體驗鴻蒙系統帶來的全新互聯。

根據華為消費者軟體部總裁王成錄表示: 華為方面將通過依靠鴻蒙系統來硬抗過2-3年的硬體停滯期,幫助華為手機度過難關 。相信華為只要扛過2-3年的硬體停滯期,一定能夠得到重生(海思晶元一直在堅持研發,其他配套的產業也在不斷地發展中),而手機業務也將再次得到延續。

與此同時, 華為已經於2020年、2021年分兩次把鴻蒙操作系統的基礎能力全部捐獻給開放原子開源基金會,由開放原子開源基金會整合其他參與者的貢獻,形成OpenHarmony開源項目 。這也意味著全球有興趣、有需要的組織和個人都可以參與到該項目。根據OperHarmony來設計自己的操作系統,並且輕松加入到已有的鴻蒙生態中。

安卓是一種基於linux內核的自由及開放源代碼的操作系統,主要適用於移動設備,尤其是智能手機和平板電腦。安卓系統(Android)最初由Andy Rubin(Andorid之父)開發,谷歌於2005年收購了Android,而Andy Rubin加入谷歌並最終幫助Android成為了全球最流行的移動操作系統。

最先採用安卓系統作為手機操作系統的廠商是HTC,2008年10月,HTC發布了全球首台搭載安卓操作系統的智能手機HTC G1,一款由美國運營商T-Mobile USA定製的手機產品。G1發布的真正意義在於谷歌要對抗蘋果的決心(2007年蘋果發布了第一代iPhone),一經發布就火爆全球。而真正令安卓系統取代當時的諾基亞的塞班系統及微軟的Windows Mobile成為全球第一的移動終端操作系統在於其系統的自由及開放源代碼,截止2021年穀歌的Android系統已經幾乎占據了全球高達85+%的市場份額,在中國市場的份額已經超過90%。

在中國, 安卓系統與國產廠商可以說是相互成就 。10多年以前,提起國產手機,人們首先想到的就是山寨、廉價等詞,但是現在已經隨處可見國產品牌手機,且已經占據全球手機市場的半壁江山。而國產品牌可以說是憑借安卓系統,步入快速發展之路。同時,在快速發展的背後,也有中國人口紅利的原因。國產品牌的發展助推了安卓的發展,國產手機為自己的品牌推廣,也間接地給安卓推廣。除了蘋果之外,主流手機都在用安卓系統,其中華為是發展最為快速的國產品牌,2019年華為手機整體市場份額已經達到17.6%,超越蘋果,達到了全球第二。相信再給華為一年的時間,一定能夠超越三星成就全球第一。

但是,2019年美國商務部工業與安全局(BIS)官方宣布,修改出口管制規定,嚴格限制華為使用美國的技術、軟體設計和製造半導體晶元進而保護美國國家安全。這也導致華為在使用安卓系統時受到了一定的限制, 雖然安卓系統是開源的,但是想要使用GMS服務就必須得到谷歌的授權,否則就無法在華為手機上使用GMS服務。在國內可能影響不是很大,但是國外的用戶很多都在使用谷歌的GMS服務, 這樣華為在國外就基本賣不出去了。

在這樣的情況下,華為鴻蒙系統提前誕生了。其實,華為在2012年就開始自主研發操作系統,主要是作為風險備用。但是,現在華為為了完成自救,就只能使用鴻蒙系統了。

鴻蒙系統與安卓系統作為如今開源的兩個主要代表,自然免不了被拿來作比較。

首先,安卓系統與鴻蒙系統基本都是基於Liniux開發的,但是兩者的架構是不同的。安卓系統是宏內核設計,宏內核里包含了操作系統絕大部分的功能和模塊,且都有最高許可權,一旦哪個出現問題都是牽一發而動全身。而鴻蒙系統是微內核設計,除了必要的功能模塊具備最高許可權,其他模塊都不具備最高許可權。

其次, 鴻蒙系統微內核 ,無需Root許可權,外核服務相互隔離,提升系統安全。而 安卓系統是宏內核 ,用戶可以完全掌控經過Root以後的安卓系統。一旦Root許可權被非法獲取,整個系統即被攻破。而且安卓系統在安裝應用時,總是需要用戶通過一些許可權許可,APP可以不受監管地控制的手機信息。相信這一點是非常令人討厭,但是又無可奈何。

最後,鴻蒙系統是「基於微內核的全場景分布式OS」,即是HarmonyOS不是一個專門為單獨設備准備的系統,而是一個平台是系統,所有功能又可以單獨使用。手機之外,還可以搭載在電視、手錶、車機、智能家居等眾多IoT設備上,而安卓系統主要以手機為主。

很多用戶在升級嘗鮮鴻蒙系統以後,說鴻蒙系統與安卓系統沒什麼區別啊,鴻蒙是不是安卓系統的套殼呢?

當然不是,從使用感受上來說沒有差別,一方面華為必須考慮用戶的使用習慣,從安卓系統切換到鴻蒙系統肯定不能讓人感覺變化很突兀。另一方面,在HaymonyOS的初期必須兼容安卓應用,畢竟手機買回去可能要能使用的。而現在適配鴻蒙系統的APP沒那麼多,需要一定的時間去定製鴻蒙系統的APP,相信以後等適配鴻蒙系統的設備越來越多,相關的APP也要更多的。

G. 手機核心數,十核好不好

就好像車子給你十個輪胎好不好?
現在的手機都靠核心多少去作為賣點,有點糊弄小白的意思
其實十核指的是手機內部的CPU,而手機的CPU現在有雙核、四核、十核心。
但是核心數越多並不代表就是好,還要看製程工藝,漏電率,調度機制,發熱量,系統優化,還有CPU結構等等綜合因素考量。
這方面做得最好的無疑是蘋果,IPHONE6時代,根據眾多網站實測,蘋果A9雙核心能夠大幅度領先當年安卓(其實也就是去年左右)眾多什麼梟龍四核心的CPU,而梟龍又能超越10核心(10核心一般用的是聯發科的CPU)
而之所以蘋果僅憑雙核就能超越四核,這就是喬布斯的理想化設計了。
蘋果的產品每一環都像拼圖的每一塊,能夠很好的對接在一起形成一個美麗的圖畫,用人話說就是蘋果的IOS系統是針對系統優化的,而CPU因為只有蘋果自己用,又能對系統的實際需要進行設計,還有存儲方面用的是NVME,環環相扣。
而安卓平台由於要考慮通用性,安卓系統要做到一個系統對應N款CPU,而每個安卓系統又被各大廠家自己各種所謂優化更改,如果用上面的作圖來比喻,這里就不像拼圖那樣環環相扣,而是一些不規則的圖形互相拼接起來企圖成為一個完整的圖形,很多地方為了保持通用性而不得不做出妥協,而CPU廠家不可能針對某個手機廠家的系統做出有針對性的CPU,而某個手機廠家對系統也只能是站在安卓系統的基礎上做出有限度的更改,而上面的應用也為了考慮通用性而做出了一定的妥協,所以就很難做到相輔相成的局面,所以四核打不過蘋果的雙核。

而10核心不夠4核心效能高主要是因為架構還有一些設計上的問題,比方說手機晶元的面積就這么大,而製程(簡單理解就是核心目前能做到最小的面積)也各家都是差不多的,要在有限的面積做10核心,首先考慮就是要避免發熱,由於面積差不多而核心數增加必然會導致散熱問題。而且說到這,手機所謂10核和不是同時工作的,都會分高中低三個不同強度去調用不同的核心組,比方說游戲就調用4個頻率比較高的核心,普通如微博貼吧就會去調用4個中等頻率的核心,一些系統的如計算機或者待機就用兩個低耗能核心(就是頻率最低),由於每組核心的頻率不一樣,不可能同時做同一樣的事情。。。。而且還要顧及到發熱問題,所以有些時候10核不一定比四核強甚至是還不如四核,反正涉及到的問題很復雜可以寫一篇論文了。。。。

因此想要最好的性能和系統用蘋果,其次就是梟龍CPU陣營,最後就是聯發科和其他CPU陣營。。。

H. 鴻蒙系統採用的是微內核,為什麼安卓卻從來不使用

單體內核:大內核,將OS的全部功能都做進內核中,包括調度、文件系統、網路、設備驅動器、存儲管理。比如設備驅動管理、資源分配、進程間通信、進程間切換管理、文件系統、存儲管理、網路等。單體內核是指在一大塊代碼中實際包含了所有操作系統功能,並作為一個單一進程運行,具有唯一地址空間。大部分UNIX(包括Linxu)系統都採用的單體內核。
微內核:微內核與單體內核不同,微內核只是將OS中最核心的功能加入內核,包括IPC通信、地址空間分配和基本的調度,這些東西處在內核態運行。如:WINCE系統。

而其他功能如設備驅動、文件系統、存儲管理、網路等作為一個個處於用戶態的進程而向外提供某種服務來實現,而且這些處於用戶態的進程可以針對某些特定的應用和環境需求進行定製。有時,也稱這些進程為伺服器。

從理論上來看,微內核的思想更好些,微內核把系統分為各個小的功能塊,降低了設計難度,系統的維護與修改也容易。

谷歌的安卓系統採用的就是linux 單內核,蘋果iOS 與蘋果的Mac OS X操作系統一樣,屬於類Unix的單核商業操作系統。


Magenta具備兩個Linux內核不具備的優勢,一個是更為輕量級,另一個則是擁有更好的平台兼容性。Magenta同時支持ARM和X86兩類架構,因此無論是手機還是PC運行從底層上就更加完善。

閱讀全文

與安卓系統為什麼不能設計大核晶元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dvd光碟存儲漢子演算法 瀏覽:758
蘋果郵件無法連接伺服器地址 瀏覽:963
phpffmpeg轉碼 瀏覽:672
長沙好玩的解壓項目 瀏覽:145
專屬學情分析報告是什麼app 瀏覽:564
php工程部署 瀏覽:833
android全屏透明 瀏覽:737
阿里雲伺服器已開通怎麼辦 瀏覽:803
光遇為什麼登錄時伺服器已滿 瀏覽:302
PDF分析 瀏覽:486
h3c光纖全工半全工設置命令 瀏覽:143
公司法pdf下載 瀏覽:383
linuxmarkdown 瀏覽:350
華為手機怎麼多選文件夾 瀏覽:683
如何取消命令方塊指令 瀏覽:350
風翼app為什麼進不去了 瀏覽:779
im4java壓縮圖片 瀏覽:362
數據查詢網站源碼 瀏覽:151
伊克塞爾文檔怎麼進行加密 瀏覽:893
app轉賬是什麼 瀏覽: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