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絕對式 光電編碼器與單片機怎麼接
絕對式光電編碼器有很多種介面,現在比較常見的是串列同步介面,也就是符合RS422電平標準的時鍾數據介面,其時鍾線通常有+,- 一組,數據線+,- 一組,如與單片機連接的話,最好是選用帶有SPI功能的單片機,把單片機的SPI的時鍾輸出和數據輸入分別用422電平轉換晶元轉換成差分信號後與編碼器連接,當然也可以用普通單片機IO口模擬SPI時序,不過這樣做的話程序上處理相當麻煩,最好不用。
NPN開路輸出,又叫OC輸出。
需要在A、B端分別外接一個電阻,電阻上端的電壓由你的電路決定:
單片機接5V,PLC接24V,使用就很方便了。
檢測A、B信號就是(1)檢測脈沖數量;(2)A、B誰在前,誰在後。A相上升沿在前(出現高電平)表示編碼器正轉;反之B在前,表示反轉。
至於45°,就看編碼器一周有多少脈沖,自己分配了。
❷ 問下增量式旋轉編碼器與51單片機的接線問題。
1、如果需要高速(速度比較快)計數,在單片機外面加一個判向電路。做硬體判向。
輸出一般有兩種,一種是輸出一個方向信號和一個計數信號。
用單片機的一個計數器(如用T0),這樣就能實現正反兩方向的加減計數了。
另一種是輸出兩個正反計數的脈沖串。
用兩個計數器做減法運算。兩種都可以。
Z信號一般不用接計數器。看你用途和用法了。
2、編碼器直接接單片機。
如你用5V單片機那編碼器輸出信號的幅值也應該是TTL電平的。
做軟體判向,可能會影響計數速度。
❸ 絕對式 光電編碼器與單片機怎麼接
絕對式光電編碼器有很多種介面,現在比較常見的是串列同步介面,也就是符合RS422電平標準的時鍾數據介面,其時鍾線通常有+,-
一組,數據線+,-
一組,如與單片機連接的話,最好是選用帶有SPI功能的單片機,把單片機的SPI的時鍾輸出和數據輸入分別用422電平轉換晶元轉換成差分信號後與編碼器連接,當然也可以用普通單片機IO口模擬SPI時序,不過這樣做的話程序上處理相當麻煩,最好不用。
NPN開路輸出,又叫OC輸出。
需要在A、B端分別外接一個電阻,電阻上端的電壓由你的電路決定:
單片機接5V,PLC接24V,使用就很方便了。
檢測A、B信號就是(1)檢測脈沖數量;(2)A、B誰在前,誰在後。A相上升沿在前(出現高電平)表示編碼器正轉;反之B在前,表示反轉。
至於45°,就看編碼器一周有多少脈沖,自己分配了。
❹ 增量式光電編碼器如何與單片機連接直接連接還是設置電路連接呢直接連接在哪裡連
直接連。
連在單片機的I/O口上,用I/O口檢測編碼器輸出的脈沖,判斷旋轉方向和角速度。
❺ 有關編碼器與51單片機連接的問題
E6A2-CW3C旋轉編碼器輸出兩路正交(相位相差90°)脈沖信號。解析度200意味著編碼器每旋轉一周輸出200個周期脈沖。如果把每一路脈沖的上沿和下沿都利用起來,相當於四倍頻,解析度可以達到200×4=800。
編碼器輸出通常為5v的TTL電平,可以直接連接到單片機。能否利用單片機直接讀取編碼器並計數,則取決於你的應用中,編碼器軸旋轉的速度有多大?因為,單片機對兩路脈沖的計數只能基於對脈沖的上跳(或者下跳,下同)的處理。而單片機對隨機上跳處理的較好的方案是上跳引起一個中斷,在中斷程序中實施判斷後再進行加1或減1的計數。中斷處理是需要時間的。當編碼器旋轉足夠快,輸出脈沖周期少於中斷處理時間時,將導致脈沖丟失,這會引起計數誤差。
所以,你要准確估計你的編碼器旋轉速度,得到最小的脈沖周期;然後估算你的中斷處理程序的執行時間(在AT89S52最大系統時鍾下)。兩者比較後才能確定你的設計是否可行。
❻ 編碼器與單片機,具體如何接線呢
如果你想用編碼器和單片機進行數據交互的話就用通信的方式可以選擇串口,也可以用 I2C 或者 SPI 進行通信如果你是想單方向的,直接隨意接IO口就可以了
❼ 編碼器如何連接到51單片機上
直接連接到IO口就行了,一般的8051單片機有4*8=32個IO口足夠你用的了。5個編碼器才佔用10個IO口。
❽ 編碼器與單片機如何連接
NPN開路輸出,又叫OC輸出。你需要在A、B端分別外接一個電阻,電阻上端的電壓由你的電路決定:
單片機接5V,PLC接24V,使用就很方便了。
檢測A、B信號就是(1)檢測脈沖數量;(2)A、B誰在前?誰在後?A相上升沿在前(出現高電平)表示編碼器正轉;反之B在前,表示反轉。
至於45°,就看你的編碼器一周有多少脈沖,自己分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