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android.mk簡介及如何直接執行C代碼
Android.mk 是Android app的編譯腳本文件,一般源碼才會用到。
㈡ 使用cmake/make打包Android 動態庫
打包需要使用cmake是AndroidSdk目錄下的
${ANDROID_HOME}/cmake/3.6.4111459/bin/cmake
參數:
-H
-B
-DANDROID_NDK
-DCMAKE_LIBRARY_OUTPUT_DIRECTORY
-DCMAKE_MAKE_PROGRAM
-DCMAKE_TOOLCHAIN_FILE
-DANDROID_ABI
-DCMAKE_BUILD_TYPE
-DANDROID_NATIVE_API_LEVEL 最低支持的Api版本
-DANDROID_TOOLCHAIN
-DCMAKE_GENERATOR
打包所有abi的腳本例子:
㈢ android mk文件怎麼打開
.mk後綴名文件類型:Makefile擴展名為.mk的文件是一個開發文件。Makefile規則如下所示目標:依賴文件列表命令列表1、目標通常是要產生的文件名稱,目標可以是可執行文件或obj文件,也可是一個動作的名稱.2、依賴文件是用來輸入從而產生目標的文件
㈣ Android.mk語法問題
這個遍歷文件路徑和文件類型
㈤ Android.mk這個文件在哪裡呢
我見到過的是在編譯整個安卓系統的源碼的時候會用到的文件,也就是安卓系統源碼未make之前的。他可以強制編譯自己寫好的應用放進安卓系統中,或者編譯修改過後的系統源碼
㈥ Android Studio手動配置Makefile、CMake
在Ubutu上編譯出來的.so文件,怎麼添加到Android項目中去使用呢?目前:可以通過
Makefile方式和CMake方式引入預編譯靜動態庫(靜態庫.a 動態庫.so)到項目中去使用。就目前而言CMake是Goole推薦使用方式,但是加入接手一個老的NDK項目是MakeFile方式,看不懂就GePi了,所以這里我們還是介紹一下MakeFile方式將靜動態庫加入到AS中,完成NDK項目的開發。廢話不多說,直接擼步驟了:
1、在src/main目錄下創建一個ndkBuild文件夾
2、在此文件中創建一個Android.mk文件
3、在此文件中創建一個test.c的源文件
4、將編譯好的的.so庫復制到src/main目錄下
如圖所示目錄結構:
1、編輯Android.mk文件
2、編輯grade(app)文件
3、編輯test.c文件
4、使用編譯好的.so庫裡面的函數
本結果運行在Android 5.1 系統上
再次運行在Android 8.0系統上
看以清楚知道,其實我們的APK包裡面就沒有libMainTest.so庫,所以APP在8.0上會出現奔潰的現象。so...
1、在src/main目錄下創建一個cmake文件夾
include:裡麵包含需要一些頭文件
cmakeTest.c:需要編譯的源文件
2、在app目錄下創建一個文件:CmakeLists.txt
3、編輯grade(app)
4、編輯cmakeTest.c文件
4、引用編譯好的libcmakeTest.so
Android 8.0.0系統:
Android 5.1.1系統:
㈦ 為什麼Android studio裡面沒有Android.mk只有CmakeList.txt
因為android studio2.2之後的版本就用CMakleLists了,mk拋棄了,CMakeLists文件理解起來更容易也更加容易編寫,並且CMakeLists也能在linux平台進行編譯。
㈧ android jni cmake和 mk的不同
目錄上的區別:
傳統JNI:
CMake:
這兩種方式在目錄上的區別就是兩點:
1.以前的jni目錄改成cpp,位置不變
2.之前對c文件的編譯配置Android.mk文件放在jni目錄下,現在改成CMakeLists.txt文件
(提示:其實Android.mk文件和CMakeLists.txt可以放在任意目錄下,不過最好放在當前工程目錄下任意位置。後面說build.gradle配置區別就知道了)
㈨ Android.mk介紹(一)
在Linux下,可以通過Makefile來對源碼工程進行管理,Android.mk文件是Makefile的一小部分,它用來對Android程序進行編譯。Android.mk文件中描述了哪些C文件將被編譯且指明了如何編譯。Android.mk文件用來告知NDK Build 系統關於Source的信息。
1、編譯可執行程序
2、編譯動態庫或靜態庫
3、預編譯文件(APK或java庫)
以上三種是Android.mk的主要用法,我們寫mk文件時也就是以上三種目的。
首先看一個最簡單的Android.mk的例子:
講解:
每個Android.mk文件必須以定義 LOCAL_PATH 為開始。它用於在開發tree中查找源文件。
宏 my-dir 由Build System提供。返回包含Android.mk的目錄路徑。
CLEAR_VARS 變數由Build System提供。並指向一個指定的GNU Makefile,由它負責清理很多LOCAL_xxx.
例如:LOCAL_MODULE, LOCAL_SRC_FILES, LOCAL_STATIC_LIBRARIES等等。但不清理 LOCAL_PATH .
這個清理動作是必須的,因為所有的編譯控制文件由同一個GNU Make解析和執行,其變數是全局的。所以清理後才能避免相互影響。
LOCAL_MODULE 模塊必須定義,以表示Android.mk中的每一個模塊。名字必須唯一且不包含空格。
Build System會自動添加適當的前綴和後綴。例如,foo,要產生動態庫,則生成libfoo.so.
但請注意:如果模塊名被定為:libfoo.則生成libfoo.so. 不再加前綴。
LOCAL_SRC_FILES變數必須包含將要打包如模塊的C/C++ 源碼。
不必列出頭文件,build System 會自動幫我們找出依賴文件。
預設的C++源碼的擴展名為.cpp. 也可以修改,通過LOCAL_CPP_EXTENSION。
BUILD_SHARED_LIBRARY:是Build System提供的一個變數,指向一個GNU Makefile Script。
它負責收集自從上次調用include $(CLEAR_VARS) 後的所有LOCAL_XXX信息。並決定編譯為什麼。
BUILD_STATIC_LIBRARY:編譯為靜態庫。
BUILD_SHARED_LIBRARY :編譯為動態庫
BUILD_EXECUTABLE:編譯為Native C可執行程序
BUILD_PACKAGE(既可以編apk,也可以編資源包文件,但是需要指定LOCAL_EXPORT_PACKAGE_RESOURCES:=true)
BUILD_JAVA_LIBRARY(Java共享庫)
BUILD_STATIC_JAVA_LIBRARY(java靜態庫)
Android源碼中有大量的mk文件,Android系統的編譯就是靠著這些mk文件的,所以學好是非常有必要的哦!
㈩ android.mk是在什麼情況下生成的
當你需要使用JNI的時候,你需要創建一個native工程。Android.mk就是一個makefile配置文件,幫你把C/C++的代碼編譯成動態庫so的。
創建的方式有兩種:
在工程根目錄裏手動創建一個目錄叫jni,在裡面新建一個Android.mk,然後創建c,cpp文件,把他們配置到Android.mk里。
右鍵工程,選擇Android Tools->Add Native Support自動生成。
(10)cmakeandroidmk擴展閱讀:
創建Android庫
Android 庫在結構上與 Android 應用模塊相同。可以提供構建應用所需的一切內容,包括源代碼、資源文件和 Android 清單。
不過,Android 庫將編譯到可以用作 Android 應用模塊依賴項的 Android 歸檔 (AAR:Android Archive Resource) 文件,而不是在設備上運行的 APK。
與 JAR 文件不同,AAR 文件可以包含 Android 資源和一個清單文件,這樣,除了 Java 類與方法外,還可以捆綁布局和可繪制對象等共享資源。
庫模塊在以下情況下非常有用:
構建使用某些相同組件(例如 Activity、服務或 UI 布局)的多個應用。
構建存在多個 APK 變體(例如免費版本和付費版本)的應用並且需要在兩種版本中使用相同的核心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