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已知McS-51單片機系統外接晶體振盪器頻率為6MHZ,計算單片機系統P,狀態S,機械周期所對應的
晶振的時鍾周期=1/6狀態周期,1/12機器周期(機械周期)
6M的晶振時鍾周期=1/6us
所以S=1US
機械周期=2us
希望對你有用
⑵ 一個單片機晶振頻率為6MHZ,那麼,一個機器周期是多少
12*時鍾周期=12*(1/6)us。
振盪周期:石英振盪器的振盪周期,為頻率的導數,如石英頻率為12MHz12MHz,在振盪周期為1/12us1/12us。
狀態周期:單片機完成一個最基本動作需要的時間周期,1個狀態周期=2個振盪周期,單片機完成一次完整的具有一定功能的動作所需要的時間周期,1個機器周期=6個狀態周期=12個振盪周期,如石英頻率為12MHz12MHz,則一個機器周期為1us1us。
(2)單片機外接晶振為6擴展閱讀:
注意事項:
晶振的選型,選擇合適的晶振對單片機來說非常重要,在選擇晶振的時候至少必須考慮諧振頻點、負載電容、激勵功率、溫度特性長期穩定性等參數。合適的晶振才能確保單片機能夠正常工作。
電容引起的晶振不穩定,晶振電路中的電容C1和C2兩個電容對晶振的穩定性有很大影響,每一種晶振都有各自的特性,所以必須按晶振生產商所提供的數值選擇外部元器件。通常在許可范圍內,C1,C2值越低越好,C值偏大雖有利於振盪器的穩定,但將會增加起振時間。
⑶ 某一8051單片機的外部晶振為6MHZ,則其時鍾周期為多少,機器周期為多少,執行一
一個機器周期=12個時鍾周期。因為晶振頻率為6MHZ,所以時鍾周期=1/6M 所以一個機器周期=2/(1MHz)=2us
⑷ 單片機外接6MHZ晶振,執行下程序需要多少ms
6M晶振是一個基準值,單片機內部往往有倍頻機制,可以以6M的整數倍頻率工作。譬如12倍頻,那單片機實際執行一條nop指令的頻率為72M。
另外,還需要考慮你所使用的編程語言。如C之類的非底層語言,單片機執行你的程序時還需要將其分解成匯編語言,而一條C語言對應具體多少條匯編語言是要視具體語句而定的。
再,有的單片機的機器周期與指令周期還TM的存在著一些倍數關系,如老款的51,一條指令周期對應12條機器周期。
如果不考慮上述所有,6M晶振執行一條空語句的時間是:
t = 1/(6*1000000)s = 1/6000 ms
⑸ 若mcs-51單片機的晶振為6mhz,請利用定時器t0定時中斷的方式,使p1.0輸出占空比
;
ORG 0000H
SJMP START
START:
MOV TMOD,#20H
MOV TH1,#236 ;40us @ 6MHz
MOV TL1,#256
SETB TR1
LOOP:
MOV R2,#10
SETB P1.0
WAIT:
JNB TF1,WAIT
CLR P1.0
CLR TF1
DJNZ R2,WAIT
SJMP LOOP
END
程序是用查詢方式.
⑹ MCS-51單片機外接晶振頻率6MZH時,它的雙周期指令的指令周期是多少
振盪周期:
振盪周期是指為單片機提供定時信號的振盪源的周期,也稱為節拍(用P表示)。
時鍾周期:
時鍾周期又稱狀態周期或S周期。時鍾周期是振盪周期的兩倍,時鍾周期被分成兩個節拍,即P1節拍和P2節拍。在每個周期的前半周期,P1信號有效,這是通常完成算數邏輯操作;在每個時鍾的後半期,P2信號有效,內部寄存器與寄存器間的傳輸一般在次狀態發生。
機器周期:
一個機器周期由6個狀態(S1、S2、S3.....S6)組成,即6個時鍾周期,12個振盪周期。可依次表示為S1P1、S2P2、....S6P2共12個節拍,每個節拍持續一個振盪周期,每個狀態持續兩個振盪周期。可以用機器周期把一條指令劃分成若干個階段,每個機器周期完成某些規定操作。
指令周期:
指令周期是指執行一條指令所佔用的全部時間,一個指令周期通常含有1~4個機器周期(依指令類型而定)。
顯然,當震盪頻率為12MHz時,一個機器周期為1us;當振盪頻率為6MHz時,一個機器周期為2us。
具體各指令周期時間見下圖:
⑺ 當單片機的外部晶振接6MHz時,ALE引腳上輸出信號的周期為 多少
當沒有外部數據存儲器訪問時,ALE以1/6 振盪頻率固定輸出正脈沖, 8051一個機器周期=6個狀態周期=12個振盪周期,若採用6MHz的晶體振盪器,則ALE會發出1MHz的固定的正脈沖。
⑻ 當AT89C51單片機外接晶振為6MHz時,其震盪周期、狀態時鍾周期、機器周期、指令周期的值各是多少
振盪周期:也稱時鍾周期,是指為單片機提供時鍾信號的振盪源的周期(也叫時鍾周期),當採用6MHz晶振時,一個振盪周期是1/6M秒。
狀態周期:每個狀態周期為時鍾周期的2倍,一個狀態周期為,2/6M秒。
機器周期:一個機器周期包含6個狀態周期,也就是12個時鍾周期,一個狀態周期為12/6M秒。
指令周期:它是指CPU完成一條操作的所需的全部時間。每條指令執行時間都是有一個或幾個機器周期組成。MCS-51系統中,有單周期指令、雙周期指令和四周期指令。
(8)單片機外接晶振為6擴展閱讀:
微處理器內通過內部匯流排把ALU、計數器、寄存器和控制部分互聯,並通過外部匯流排與外部的存儲器、輸入輸出介面電路聯接。外部匯流排又稱為系統匯流排,分為數據匯流排DB、地址匯流排AB和控制匯流排CB。通過輸入輸出介面電路,實現與各種外圍設備連接。
接外部晶振和微調電容的一端,在片內它是振盪器反相放大器(該放大器構成片內振盪器振盪器的頻率是晶體振盪頻率)和時鍾發生器的輸入端;若使用外部時鍾時,該引腳接地(對於HMOS單片機)或懸空(對於CHMOS單片機)。
接外部晶振和微調電容的另一端,在片內它是振盪器反相放大器的輸出;若使用外部時鍾時,對於HMOS單片機,該引腳接外部時鍾的輸入;對於CHMOS單片機,該引腳應懸空。
地址寄存器用於保存當前CPU所要訪問的內存單元或I/O設備的地址。由於內存與CPU之間存在著速度上的差異,所以必須使用地址寄存器來保持地址信息,直到內存讀/寫操作完成為止。
當CPU向存儲器存數據、CPU從內存取數據和CPU從內存讀出指令時,都要用到地址寄存器和數據寄存器。同樣,如果把外圍設備的地址作為內存地址單元來看的話,那麼當CPU和外圍設備交換信息時,也需要用到地址寄存器和數據寄存器。
⑼ 單片機的晶振頻率為6MHz,執行下列程序需要 個機器周期和 時間。 (下列程序中注釋的數字為執行該指令所需
1、 MOV R3,#28H ;1 2、 LOOP: NOP ;1 3、 NOP ;1 4、 DJNZ R3,LOOP ;2 5、 RET ;2
根據晶振為6MHz知每個機器周期為2us,為了說明方便對上面程序段編了個號:
第1條指令只在循環體外,只執行一次,要1個機器周期;
第2到第4為一循環結構,循環次數由R3決定,28H表示40次,而這三條指令執行一次所需的機器周期為4個,總共160個機器周期;
第5條指令在循環體外,只執行一次,要2個機器周期;
所以總的機器周期數為1+160+2=163個機器周期
每個機器周期為2微秒,所以城時間326微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