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操作系統 > 單片機自恢復晶元

單片機自恢復晶元

發布時間:2022-11-28 00:06:49

㈠ 是單片機復位有幾種方法 復位後機器初始狀態

使程序計數器PC=0000H,這表明程序從0000H地址單元開始執行。單片機冷啟動後,片內RAM為隨機值,運行中的復位操作不改變片內RAM區中的內容,21個特殊功能寄存器復位後的狀態為確定值

說明:表中符號*為隨機狀態;
A=00H,表明累加器已被清零;
特殊功能寄存器
初始狀態
特殊功能寄存器
初始狀態
A
00H
TMOD
00H
B
00H
TCON
00H
PSW
00H
TH0
00H
SP
07H
TL0
00H
DPL
00H
TH1
00H
DPH
00H
TL1
00H
P0~P3
FFH
SBUF
不定
IP
***00000B
SCON
00H
IE
0**00000B
PCON
0*******B
PSW=00H,表明選寄存器0組為工作寄存器組;
SP=07H,表明堆棧指針指向片內RAM 07H位元組單元,根據堆棧操作的先加後壓法則,第一個被壓入的內容寫入到08H單元中;
Po-P3=FFH,表明已向各埠線寫入1,此時,各埠既可用於輸入又可用於輸出;
IP=×××00000B,表明各個中斷源處於低優先順序;
IE=0××00000B,表明各個中斷均被關斷;
系統復位是任何微機系統執行的第一步,使整個控制晶元回到默認的硬體狀態下。51單片機的復位是由RESET引腳來控制的,此引腳與高電平相接超過24個振盪周期後,51單片機即進入晶元內部復位狀態,而且一直在此狀態下等待,直到RESET引腳轉為低電平後,才檢查EA引腳是高電平或低電平,若為高電平則執行晶元內部的程序代碼,若為低電平便會執行外部程序。
51單片機在系統復位時,將其內部的一些重要寄存器設置為特定的值,至於內部RAM內部的數據則不變

㈡ 單片機的復位電路作用就是在晶元上電後讓復位引腳保持20us左右的低電平嗎

51單片機,復位電路作用就是:

在晶元上電後,讓復位引腳保持兩個機器周期

(約 2us,在12MHz時)的,高電平。

注意:51單片機,是高電平復位。
----
復位脈沖的寬度大小,是由單片機的廠家決定。
並不是由某些《專用的復位晶元》的廠家決定。

51 單片機廠家認為,寬度大於 2us 即可復位,這就是准確的說法。
即使某些《專用的復位晶元》輸出 240ms,只能說它們在畫蛇添足。
並不能用這個數值來否定單片機廠家給出的性能指標。

復位可靠,只是一些心理暗示而已,這說法本身,並不可靠。

以某些其它晶元來討論單片機的復位時間,明顯不靠譜。

㈢ 單片機復位和冷啟動(掉電)的區別

對於單片機執行程序的過程,單片機復位和冷啟動(掉電)是沒區別的,都是要0000H單元開始執行。但對於電路是不同的。冷啟動,所有晶元及電路都是新上電,帶有復位的晶元會自動復位。而帶電復位只是單片機復位,而其他電路仍會保持現狀態,除非也是受單片機復位信號的控制,與單片機同步復位的除外。
另外,單片機帶電復位,如果不是按復位鍵產生的,就是由內部外部看門狗產生的。有的單片機帶有上電啟動標志位POF,可通過查詢POF標志位來判斷是冷啟動還是帶電復位。

㈣ 單片機如何用C程序復位

可以使用下面的程序跳到0000H實現軟復位,下面的程序實際上是一個函數指針,指針指向了0000H地址。
((void (code *) (void)) 0x0000) ();

下面的例子將實現軟體自復位void reset (void)
{
((void (code *) (void)) 0x0000) ();
}

void main (void)
{
reset ();
}

你可能注意到以上的軟復位程序並不能清除8051的中斷系統和某些8051的外圍設備,當您在中斷程序中調用上面的軟體復位程序後,中斷將再不能觸發。因此,以上的軟復位程序不能在中斷子程序中調用。

下面的小段匯編函數可以在中斷程序或主程序中調用,該函數將0x0000壓棧,然後通過「RETI」出棧,這將清除中斷環境並讓程序從0000H重新開始運行。

?PR?RESET SEGMENT CODE
RSEG ?PR?RESET

; C prototype: void reset (void);

PUBLIC reset
reset: POP ACC ; pop return address
POP ACC
CLR A ; push 0 as new
PUSH ACC ; return address to stack
PUSH ACC
RETI ; execute return of interrupt

END

以上程序在選擇bank 0寄存器組時工作良好,假如選擇的不是bank0寄存器組,那麼可能無法獲得預料的結果。你應該在以上的程序或啟動代碼中加上「MOV PSW, #0」來選擇bank 0寄存器組。

以上文章由龍嘯九天翻譯自KEIL FAQ,可能有疏漏,歡迎提出。

㈤ 單片機復位監控晶元有幾種分別是

單片機復位監控晶元分別有:IMP705,IMP706,IMP708。而且可選擇適應於5V和3.3V不同的電源電壓下。

單片機(Microcontrollers)是一種集成電路晶元,是採用超大規模集成電路技術把具有數據處理能力的中央處理器CPU、隨機存儲器RAM、只讀存儲器ROM、多種I/O口和中斷系統、定時器/計數器等功能(可能還包括顯示驅動電路、脈寬調制電路、模擬多路轉換器、A/D轉換器等電路)集成到一塊矽片上構成的一個小而完善的微型計算機系統,在工業控制領域廣泛應用。從上世紀80年代,由當時的4位、8位單片機,發展到現在的300M的高速單片機。

㈥ 單片機復位電路(高低電平復位分別)

當單片機上電瞬間由於電容電壓不能突變會使電容兩邊的電位相同,此時RST為低電平,之後隨著時間推移電源通過電阻對電容充電,充滿電時RST為高電平。正常工作為高電平,低電平復位。

當單片機上電瞬間由於電容電壓不能突變會使電容兩邊的電位相同,此時RST為高電平,之後隨著時間推移電源負極通過電阻對電容放電,放完電時RST為低電平。正常工作為低電平,高電平復位。

單片機的復位引腳RST(全稱RESET)出現2個機器周期以上的高電平時,單片機就執行復位操作。如果RST持續為高電平,單片機就處於循環復位狀態。當單片機處於低電平時就掃描程序存儲器執行程序。

(6)單片機自恢復晶元擴展閱讀

基本結構

1、運算器

運算器由運算部件——算術邏輯單元(Arithmetic & Logical Unit,簡稱ALU)、累加器和寄存器等幾部分組成。ALU的作用是把傳來的數據進行算術或邏輯運算,輸入來源為兩個8位數據,分別來自累加器和數據寄存器。

2、ALU能完成對這兩個數據進行加、減、與、或、比較大小等操作,最後將結果存入累加器。例如,兩個數6和7相加,在相加之前,操作數6放在累加器中,7放在數據寄存器中,當執行加法指令時,ALU即把兩個數相加並把結果13存入累加器,取代累加器原來的內容6。

3、運算器有兩個功能:

(1)執行各種算術運算。

(2)執行各種邏輯運算,並進行邏輯測試,如零值測試或兩個值的比較。

(3)運算器所執行全部操作都是由控制器發出的控制信號來指揮的,並且,一個算術操作產生一個運算結果,一個邏輯操作產生一個判決。

4、控制器

控制器由程序計數器、指令寄存器、指令解碼器、時序發生器和操作控制器等組成,是發布命令的「決策機構」,即協調和指揮整個微機系統的操作。其主要功能有:

(1) 從內存中取出一條指令,並指出下一條指令在內存中的位置。

(2) 對指令進行解碼和測試,並產生相應的操作控制信號,以便於執行規定的動作。

(3) 指揮並控制CPU、內存和輸入輸出設備之間數據流動的方向。

5、主要寄存器

(1)累加器A

累加器A是微處理器中使用最頻繁的寄存器。在算術和邏輯運算時它有雙功能:運算前,用於保存一個操作數;運算後,用於保存所得的和、差或邏輯運算結果。

(2)數據寄存器DR

數據寄存器通過數據匯流排向存儲器和輸入/輸出設備送(寫)或取(讀)數據的暫存單元。它可以保存一條正在解碼的指令,也可以保存正在送往存儲器中存儲的一個數據位元組等等。

(3)程序計數器PC

PC用於確定下一條指令的地址,以保證程序能夠連續地執行下去,因此通常又被稱為指令地址計數器。在程序開始執行前必須將程序的第一條指令的內存單元地址(即程序的首地址)送入PC,使它總是指向下一條要執行指令的地址。

(4)地址寄存器AR

地址寄存器用於保存當前CPU所要訪問的內存單元或I/O設備的地址。由於內存與CPU之間存在著速度上的差異,所以必須使用地址寄存器來保持地址信息,直到內存讀/寫操作完成為止。

硬體特性

晶元

1、主流單片機包括CPU、4KB容量的RAM、128 KB容量的ROM、 2個16位定時/計數器、4個8位並行口、全雙工串口行口、ADC/DAC、SPI、I2C、ISP、IAP。

2、系統結構簡單,使用方便,實現模塊化。

3、單片機可靠性高,可工作到10^6 ~10^7小時無故障。

4、處理功能強,速度快。

5、低電壓,低功耗,便於生產攜帶型產品。

6、控制功能強。

7、環境適應能力強。

㈦ 我的51單片機晶元燒壞了,該如何恢復

晶元壞了,那就廢了,再換一塊

㈧ 單片機的三種復位方式

一、高電平復位

復位電路的工作原理 在書本上有介紹,51單片機要復位只需要在第9引腳接個高電平持續2us就可以實現,那這個過程是如何實現的呢?在單片機系統中,系統上電啟動的時候復位一次,當按鍵按下的時候系統再次復位,如果釋放後再按下,系統還會復位。所以可以通過按鍵的斷開和閉合在運行的系統中控制其復位。

(1)、上電復位

電容的的大小是10uf,電阻的大小是10k。所以根據公式,可以算出電容充電到電源電壓的0.7倍(單片機的電源是5V,所以充電到0.7倍即為3.5V),需要的時間是10K*10UF=0.1S。也就是說在電腦啟動的0.1S內,電容兩端的電壓時在0~3.5V增加。這個時候10K電阻兩端的電壓為從5~1.5V減少(串聯電路各處電壓之和為總電壓)。所以在0.1S內,RST引腳所接收到的電壓是5V~1.5V。在5V正常工作的51單片機中小於1.5V的電壓信號為低電平信號,而大於1.5V的電壓信號為高電平信號。所以在開機0.1S內,單片機系統自動復位(RST引腳接收到的高電平信號時間為0.1S左右)。

(2) 按鍵復位

在單片機啟動0.1S後,電容C兩端的電壓持續充電為5V,這是時候10K電阻兩端的電壓接近於0V,RST處於低電平所以系統正常工作。當按鍵按下的時候,開關導通,這個時候電容兩端形成了一個迴路,電容被短路,所以在按鍵按下的這個過程中,電容開始釋放之前充的電量。隨著時間的推移,電容的電壓在0.1S內,從5V釋放到變為了1.5V,甚至更小。根據串聯電路電壓為各處之和,這個時候10K電阻兩端的電壓為3.5V,甚至更大,所以RST引腳又接收到高電平。單片機系統自動復位。

總結: 1、復位電路的原理是單片機RST引腳接收到2US以上的電平信號,只要保證電容的充放電時間大於2US,即可實現復位,所以電路中的電容值是可以改變的。 2、按鍵按下系統復位,是電容處於一個短路電路中,釋放了所有的電能,電阻兩端的電壓增加引起的。

二、低電平復位

在使用STM32晶元時,常用的復位方式為按鍵復位,且為低電平復位。其原理與上述高電平復位相反,分析也挺簡單,這里不在贅述,只給出按鍵復位原理
單片機的復位引腳RST(全稱RESET)出現2個機器周期以上的復位電平時,單片機就執行復位操作。如果RST持續為復位電平,單片機就處於循環復位狀態。當單片機處於正常電平時就正常轉入執行程序。

當單片機上電瞬間由於電容電壓不能突變會使電容兩邊的電位相同,此時RST為低電平,之後隨著時間推移電源通過電阻對電容充電,充滿電時RST為高電平。正常工作為高電平,低電平復位。即上電低電平,然後轉向高電平。當單片機上電瞬間由於電容電壓不能突變會使電容兩邊的電位相同,此時RST為高電平,之後隨著時間推移電源負極通過電阻對電容放電,放完電時RST為低電平。正常工作為低電平,高電平復位。

㈨ 復位晶元、電壓檢測晶元、看門狗有什麼區別

其實復位的本質是MCU在接到特定信號後,執行復位動作,清零及清寄存器,重置中斷等;

那麼特定信號是什麼,通常是一個電壓觸發信號,如低電平/高電平,對應的也就是低電平復位/高電平復位;

所以僅就復位功能來講,這三者均可實現,只是實現的方式不一樣;

通常意義上來講,復位晶元是代替阻容復位的,通常用在復位波形要求比較高的場合,就比如RC復位,它的波形比較遲緩,而且一致性差,如果是用專用的復位晶元,輸出的復位波形就非常好,實際上,這種單一功能的復位晶元,現在用得很少,反而是電壓檢測和看門狗用得比較多;

電壓檢測其實就是一個電壓判斷器+一個復位電路,當電壓掉落到一定程度,電壓檢測晶元就發出復位信號,使MCU復位,避免MCU在過低的電壓狀態下運行,從而避免不可控的狀況出現;

看門狗其實主要是為了防止程序跑飛...說白了就是一個計時器+一個復位電路,在一字計時期限內,如果MCU沒有給回饋給看門狗,看門狗就強制輸出復位信號,讓MCU復位;

----
舉個簡單的例子.比如我現在用一顆5V電壓的MCU;那麼晶元通常能保證在4.5V~5.5V范圍內正常工作,所以我會在前端一顆S-80146,這顆晶元在Vcc掉到4.6V時就會發出復位信號,此時MCU就會開始復位了...如果你不加...好吧,MCU搞不好在3V電壓下都還在運行,但運行出個什麼結果,就只有上帝知道了...

同理,通常會會加一顆WDT,不過現在很多人都用門電路自己搭,也是可以的;比如我設定2S內喂一次狗,如果2S計時到了,而MCU沒有任何喂狗的信號,說明此時程序已經跑飛了,所以WDT就會啟動復位...從而避免MCU在錯誤的程序下繼續跑下去.

㈩ 請問單片機晶元的復位原理是如何的何為組容復位電路有簡單的電路參考嗎

單片機的復位就像百米短跑起跑的那聲「各就各位,預備...」
單片機有各種各樣的復位,比如上電復位、復位引腳復位、看門狗復位、軟體復位。
原理就是單片機的內部電路強迫單片機PC指針回到0,並把相關寄存器強迫到初始值。
51單片機是高電平復位,最簡單的復位電路是阻容復位,上拉一個電容+下拉一個電阻。上電時刻,電容沒電荷,相當於短路,電壓直接載入在復位引腳上,引起復位引腳復位,使單片機保持在復位狀態,同時等待單片機供電電壓上升到能正常工作的水平,一直到電容充完電斷開,完成復位,單片機開始從初始地址執行指令。
你問樓上的電容電阻反過來接會怎樣?很簡單,單片機復位腳一直保持高電平,就是一直保持復位狀態,表面看是單片機無效。
PS:真奇怪,我怎麼這么有耐心教菜鳥

閱讀全文

與單片機自恢復晶元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dvd光碟存儲漢子演算法 瀏覽:757
蘋果郵件無法連接伺服器地址 瀏覽:962
phpffmpeg轉碼 瀏覽:671
長沙好玩的解壓項目 瀏覽:144
專屬學情分析報告是什麼app 瀏覽:564
php工程部署 瀏覽:833
android全屏透明 瀏覽:737
阿里雲伺服器已開通怎麼辦 瀏覽:803
光遇為什麼登錄時伺服器已滿 瀏覽:302
PDF分析 瀏覽:484
h3c光纖全工半全工設置命令 瀏覽:143
公司法pdf下載 瀏覽:381
linuxmarkdown 瀏覽:350
華為手機怎麼多選文件夾 瀏覽:683
如何取消命令方塊指令 瀏覽:349
風翼app為什麼進不去了 瀏覽:778
im4java壓縮圖片 瀏覽:362
數據查詢網站源碼 瀏覽:150
伊克塞爾文檔怎麼進行加密 瀏覽:892
app轉賬是什麼 瀏覽: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