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單片機頻率計算公式
這得看是什麼單片機了:
對於精簡指令集性能的單片機的工作頻率(1/機器周期)=時鍾頻率(1/時鍾周期).
普通的51單片機來說:頻率是1MHZ,時鍾周期是1/12us(1除以12M),機器周期是12倍的時鍾周期--1us.
周期是頻率的倒數 或者頻率是周期的倒數
1秒:相當於頻率是1HZ ,也就是1/1S =1HZ
那麼1/1ms =1/0.001S =1000HZ
B. 51單片機的主頻是怎樣設置的什麼是單片機的主頻430單片機的主頻是多少如何設置430單片機主頻
51單片機你用24M的外部晶振那它主頻就是24M
而430內部有鎖頻環,可以對所選頻率來源進行倍頻,所以到底430主頻是多少,還要看你寄存器的設置。
C. 單片機的cpu主頻高的是多少
看什麼型號,什麼公司的產品了。從幾十MHz到上GHz的都有的。但是一般我們把低於幾百兆的叫單片機。
D. 什麼是單片機的機器周期、震盪周期和指令周期他們之間是什麼關系
機器周期
計算機中,常把一條指令的執行過程劃分為若干個階段,每一個階段完成一項工作。
每一項工作稱為一個基本操作,完成一個基本操作所需要的時間稱為機器周期。
振盪周期
振盪周期,定義為時鍾脈沖的倒數(時鍾周期就是單片機外接晶振的倒數,例如12M的晶振,它的時鍾周期就是1/12us),是計算機中的最基本的、最小的時間單位。
在一個時鍾周期內,CPU僅完成一個最基本的動作。時鍾脈沖是計算機的基本工作脈沖,控制著計算機的工作節奏。時鍾頻率越高,工作速度就越快。
指令周期
執行一條指令所需要的時間,一般由若干個機器周期組成。指令不同,所需的機器周期也不同。
三者的關系:振盪周期是最小單位,機器周期需要1個或多個振盪周期,指令周期需要1個或多個機器周期;機器周期指的是完成一個基本操作的時間,這個基本操作有時可能包含匯流排讀寫,因而包含匯流排周期,但是有時可能與匯流排讀寫無關,所以,並無明確的相互包含的關系。
(4)主頻180mhz單片機擴展閱讀
單片機(Microcontrollers)是一種集成電路晶元,是採用超大規模集成電路技術把具有數據處理能力的中央處理器CPU、隨機存儲器RAM、只讀存儲器ROM、多種I/O口和中斷系統、定時器/計數器等功能(可能還包括顯示驅動電路、脈寬調制電路、模擬多路轉換器、A/D轉換器等電路)集成到一塊矽片上構成的一個小而完善的微型計算機系統,在工業控制領域廣泛應用。
從上世紀80年代,由當時的4位、8位單片機,發展到現在的300M的高速單片機。
發展歷史
單片機(Microcontrollers)誕生於1971年,經歷了SCM、MCU、SoC三大階段,早期的SCM單片機都是8位或4位的。其中最成功的是INTEL的8051,此後在8051上發展出了MCS51系列MCU系統。基於這一系統的單片機系統直到現在還在廣泛使用。
隨著工業控制領域要求的提高,開始出現了16位單片機,但因為性價比不理想並未得到很廣泛的應用。
90年代後隨著消費電子產品大發展,單片機技術得到了巨大提高。隨著INTEL i960系列特別是後來的ARM系列的廣泛應用,32位單片機迅速取代16位單片機的高端地位,並且進入主流市場。
而傳統的8位單片機的性能也得到了飛速提高,處理能力比起80年代提高了數百倍。高端的32位Soc單片機主頻已經超過300MHz,性能直追90年代中期的專用處理器,而普通的型號出廠價格跌落至1美元,最高端的型號也只有10美元。
當代單片機系統已經不再只在裸機環境下開發和使用,大量專用的嵌入式操作系統被廣泛應用在全系列的單片機上。而在作為掌上電腦和手機核心處理的高端單片機甚至可以直接使用專用的Windows和Linux操作系統。
E. 單片機晶元的半導體物理性質固定不變了,頻繁開了又關變動的選擇是由什麼決定的
1 )直流電壓檢測:外部直流電壓先經過隔離,模擬量隔離的方式-般有線性光耦、 隔離運放
等(不作要求也可以不可隔離) , 然後通過運放進行降壓,再經過RC濾波電路後接入ADC接
口,如下圖為本人常用的直流電壓采樣電路,直流28V電壓經過高精度電阻網路降壓後,再經
過差分運放進行隔離,通過差分運放可以將輸入電源地( 28GND_ IN )與採集電路模擬地
AGND隔離,然後通過RC電路進行濾波,最後接入處理器ADC介面;
2 )交流電壓檢測:外部交流電壓先經過隔離(一般採用電壓互感器隔離)、變壓、整流、變
壓、RC濾波然後接入ADC介面。如下圖為本人常用的一種交流電壓采樣電路,下圖采樣的是
400HZ交流電電壓,交流電壓先經過差分運放進行隔離,然後通過AD736晶元進行有效值轉
換(該晶元能將交流電壓轉化為直流電壓),然後通過運放放大 ,在經過RC電路進行濾波
(未畫出,原理和上圖一樣) , 最後接入ADC介面。.
如何選擇單片機,需考慮哪些因素?
了解了電壓采樣的原理之後,該如何選擇合適的單片機呢?單片機種類很多, 選型確實是令
人頭疼的事,但是有很重要,有很多不得不考慮的細節。單片機選型既要考慮是否能夠滿足
功能要求,還要考慮可靠性、經濟型、供貨情況等,- 般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選型:
1、單片機是否有ADC介面(模數轉換介面) , ADC介面的數量, ADC介面的解析度多少?
比如10位、12位等,以及ADC采樣速率等,這是首要考慮的問題。ADC介面數量及有無直接
影響該功能,介面數量最好能滿足模擬量採集要求,比如有3路模擬量則選擇單片機時ADC接
口至少3路以上,沒有ADC介面的單片機也不是一定不能使用 ,可以通過AD介面晶元外擴實
現,但是增加電路設讓麻煩及設計成本。ADC介面的解析度直接影響AD的採集精度,AD的
位數越高其解析度越高,8位AD的分辦率只有Vref/255,10位AD的解析度為Vref/1023,
12位的AD解析度為Vref/4095 ,其中Vref為單片機的基準源(參考源)。比如要求0~ 10V的
輸入電壓采樣精度為0.5% (滿偏) , 則採用8位、10位的AD都達不到要求,只有12位以上的
AD才可以,這只是軟體誤差,采樣精度還包括硬住線路、器件等誤差。AD的采樣速率直接
影響AD數據的更新頻率,采樣速率也不 是選擇越高越好,能夠滿足實時更新頻率要求即可。
2、其它介面功能是否滿足系統要求,比如普通I0口的數量是否滿足要求,整個電壓採集系統
是否需要SCI通訊、CAN通訊、I2C通訊、 SPI通訊等介面, 定時器、外部中斷介面、PWM接
口等時候滿足實際要求,以及存儲器RAM、flash空間大小 ,能否滿足程序數據存儲等。
3、性能方面,單片機支持的最高時鍾頻率,選擇8位、16位還是32位單片機?單片機位數決
定了處理數據的匯流排寬度,如16位的數據使用16位單片機- -次就可完成,使用8位單片機則
需分兩次進行。還有其功耗對比,處理器都講究低功耗,功耗越低晶元的發熱量越小,性能
越穩定,可靠性越高。
4、價格方面,其它功性能參數都差不多的情況下,綜合考慮價格問題,節約經濟成本。
5、供貨情況,是否大公司生產的晶元,該晶元是否停產?能夠長期供貨?等。
STM32和C51單片機比較
1、STM32單片機是意法半導體生產的32位單片機,屬於ARM內核的-一個版本,比傳統的51
單片機高級很多!具有很多強大的資源,比如包含USB通訊介面。其主頻有24MHZ、
32MHZ、48MHZ、72MHZ、 84MHZ、100MHZ、 180MHZ等等, AD解析度有12位、14
位、16位等,還具有DAC介面(數模轉換介面),定時器、 中斷口、PWM介面等等,其功
能只會比51單片機多,是功能很強大的一款單片機,絕對能夠滿足系統設計要求。
2、C51單片機屬於8位的單片機,其常用的型號有89C51、89S51、 80C51、 87C51等,
C51單片機經過迭代升級,其功能還是不錯的, C51單片機的時鍾頻率-般33MHZ以內 ,有
的具有ADC介面有的沒有, -般具有8位、10位和12位的ADC介面,完全可以滿足一般精度
的模擬量採集。常用的一-些SCI、SPI、 I2C、 PWM、定時器、中斷等介面都有,推薦選
C8051系列單片機,是比較高級的單片機,內部集成了很多常用的外設。
總結: STM32和C51兩種類型的單片機都是可以滿足電壓系統檢測功能的, C51單片機較容
易入門,應用非常廣泛,資料也多,而STM32單片機比C51高級得多,比較難入門。若是新
手還是建議使用C51單片機更容易實現,若想最求高級,好學有時間,有精力可以使用
STM32增長知識,積累經驗也是不錯的選擇。
F. 單片機晶振頻率
一、時鍾周期
時鍾周期也稱為振盪周期,定義為時鍾脈沖的倒數(時鍾周期就是單片機外接晶振的倒數,例如12M的晶振,它的時間周期就是1/12 us),是計算機中最基本的、最小的時間單位。
在一個時鍾周期內,CPU僅完成一個最基本的動作。對於某種單片機,若採用了1MHZ的時鍾頻率,則時鍾周期為1us;若採用4MHZ的時鍾頻率,則時鍾周期為250us。由於時鍾脈沖是計算機的基本工作脈沖,它控制著計算機的工作節奏(使計算機的每一步都統一到它的步調上來)。顯然,對同一種機型的計算機,時鍾頻率越高,計算機的工作速度就越快。但是,由於不同的計算機硬體電路和器件的不完全相同,所以其所需要的時鍾周頻率范圍也不一定相同。常用的8051單片機的時鍾范圍是1.2MHz-12MHz。
在8051單片機中把一個時鍾周期定義為一個節拍(用P表示),二個節拍定義為一個狀態周期(用S表示)。
二、機器周期
在計算機中,為了便於管理,常把一條指令的執行過程劃分為若干個階段,每一階段完成一項工作。例如:取指令、讀存儲器、寫存儲器等,這每一項工作稱為一個基本操作。完成一個基本操作所需要的時間稱為機器周期。一般情況下,一個機器周期由若干個S周期(狀態周期)組成。8051系列單片機的一個機器周期同6個S周期(狀態周期)組成。前面已經說過一個時鍾周期定義為一個節拍(用P表示),二個節拍定義為一個狀態周期(用S表示),8051單片機的機器周期由6個狀態周期組成,也就是說一個機器周期=6個狀態周期=12個時鍾周期。
G. 89c52單片機主頻是多少
主頻 12/24/33MHz。
89C52是INTEL公司MCS-51系列單片機中基本的產品,它採用ATMEL公司可靠的CMOS工藝技術製造的高性能8位單片機,屬於標準的MCS-51的HCMOS產品。它結合了CMOS的高速和高密度技術及CMOS的低功耗特徵,它基於標準的MCS-51單片機體系結構和指令系統,屬於89C51增強型單片機版本,集成了時鍾輸出和向上或向下計數器等更多的功能,適合於類似馬達控制等應用場合。89C52內置8位中央處理單元、512位元組內部數據存儲器RAM、8k片內程序存儲器(ROM)32個雙向輸入/輸出(I/O)口、3個16位定時/計數器和5個兩級中斷結構,一個全雙工串列通信口,片內時鍾振盪電路。此外,89C52還可工作於低功耗模式,可通過兩種軟體選擇空閑和掉電模式。在空閑模式下凍結CPU而RAM定時器、串列口和中斷系統維持其功能。掉電模式下,保存RAM數據,時鍾振盪停止,同時停止晶元內其它功能。89C52有PDIP(40pin)和PLCC(44pin)兩種封裝形式。
89C52是INTEL公司MCS-51系列單片機中基本的產品,它採用ATMEL公司CMOS工藝技術製造的高性能8位單片機,屬於標準的MCS-51的HCMOS產品。它結合了CMOS的高速和高密度技術及CMOS的低功耗特徵,它基於標準的MCS-51單片機體系結構和指令系統。
H. 單片機的主頻指什麼
單片機主頻和人的心跳一樣,就是生命源泉,支持它工作的原始能源。也稱時鍾源(脈沖信號),一般由晶振來完成。一般用MHz來表示,就是1秒能完成多少個工作周期。
I. 單片機的工作頻率問題
「接收信號的頻率和單片機的工作頻率之間有關系嗎?」答:沒有。
「比如單片機的工作頻率是100MHz,我要接收的是200MHz頻率的信號,這樣可以嗎?」
答:可以說可以,即使(實際上就是)單片機的工作頻率很低也可以。也可以說不,原因如下(1)。
但是:
1、單片機時鍾頻率有限,操作頻率更低,你不可能用單片機去解調射頻信號。
2、必須象收音機那樣具有接收、選頻、放大、變頻、中放、解調等高頻電路。
3、單片機可以用來控制高頻電路的頻率、增益等參數,還可以用單片機對接收的基帶信號進行處理。
J. 無聊想給51單片機超頻,能超到多少MHZ呢
是這樣的,單片機沒有超頻一說,一個單片機能跑多大的主頻是固定的,比如傳統的51最大可以跑12M/12T,即指令頻率是1M
傳統52可以跑 33M/12T,即2.75M.
STM32可以跑72M/1T,即主頻是72MHZ
這都是在單片機出廠時固定的,你沒辦法超頻.
而據我所用過的,STC89C52系列的,可以執行 6T 或者 12T兩種速度,最大的外部時鍾可以用到40M,
即在外部時鍾,也就是外部有源晶振40MHz情況下,系統的主頻可以跑到 40/12 = 3.3333MHz
或者 40/6 = 6.6666MHz,也就是說,STC89C52,最大可以接外部40MHz時鍾,但是因為是6T,所以,
最大的系統主頻是6.666MHz
而你所說的AT比STC工藝好,這個沒什麼錯誤,但是,是指AT比STC性能穩定,質量好,但是講求主頻的速度,AT不如STC,AT系統固定是12T的,STC89系列是6T的,而同樣是51內核的單片機,STC12系列的則是1T的,也就是說,同樣外接12M晶振
AT 的主頻是1M
STC89系列主頻可以到2M
STC12系列可以到12M
單片機究竟能跑多高的主頻,是看廠家,單片機最高能跑多少主頻,是固定的,你超頻也不能超過最高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