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linux是什麼
Linux 是什麼 ?
Linux 是一套 Unix-like 的操作系統,是 Unix 的一種,它控制整個系統基本服務的核心程序 (kernel) 是由 Linus 帶頭開發出來的,「Linux」這個名稱便是以「Linus's unix」來命名,Linus 選擇用「大眾公有版權」 (GPL)的方式來發行這份程序,這個版權允許任何人以任何形式復制與散布 Linux 的原始程序,換句話說,Linux 實際上是「免費的」,使用者在網路上就可以抓到 Linux 的原始程序代碼,隨心所欲的復制與更改 Linux 的原始程序,在網際網路的日漸盛行以及 Linux 開放自由的版權之下,吸引了無數計算機高手投入開發、改善 Linux 的核心程序,使得 Linux 的功能日見強大,所以今日我們可以在網路上免費下載 Linux 使用,或者花很少的一點費用就可以取得 Linux 光碟,這都是因為 Linux 是 GPL 版權的緣故。
除了核心程序以外,一個操作系統還需要其它的系統程序跟應用程序才有實用性,Linux 系統中常用的系統程序大部份是美國自由軟體基金會 (Free Software Foundation) 開發出來的軟體,而且也有不少機構或個人為 Linux 開發應用程序,這些程序一樣大多都是自由軟體,任何人都可以免費的在網路上取得,不過自行去取得這些程序再一一安裝非常不便,於是有些公司或團體就會去搜集、整合 Linux 上的程序,把「核心-系統程序-應用程序」總合起來構成一個完整的操作系統,讓一般使用者可以簡便的安裝完整個系統,這就是所謂的「安裝軟體包」(distribution),我們一般講的 Linux 系統便是針對這些安裝軟體包而言,同樣是 Linux 系統,卻分成不同公司、機構整合出來的不同安裝軟體包,這就是大家常常在網路上看到 Linux 有那麼多「種」的原因。
Linux 具有 Unix 系統的程序介面跟操作方式,也繼承了 Unix 穩定有效率的特點。網路上安裝 Linux 的主機連續運做一年以上而不曾當機、不必關機是稀鬆平常的事,不過 Linux 卻不象一般 Unix 要負擔龐大的版權費用,也不需要在專屬的昂貴硬體上才可以使用;Linux 可以在一般的 i386 PC 上執行,效能又高,自然而然的接收了過去幾十年來在 Unix 上累積的程序資源跟使用者,加上 GPL 的版權允許大家自由散布 Linux 的原始碼,並針對自己的需求修改程序,使得 Linux 在目前已經成為非常受人歡迎的一個多人多任務、免費、穩定、效率高、可以在包括 i386、Sparc、Alpha、Mips、PPC 等眾多不同計算機系統平台上執行的操作系統。
Linux支持多種硬體裝置,諸如x86、Motorola 68k、Digital Alpha、Sparc、Mips、Motorola PowerPC和ARM等等。由於程序代碼公開,硬體廠商無須多付額外的版權費用,便得以替自行生產的硬體裝置開發適用於Linux的驅動程序,提高產品銷售率。
軟 體方面,如X,為窗口系統的工業標准;另外,由理察·史托曼主導的Emacs,提供窗口版和文字版的文書編輯環境,功能復雜強大,有一套完整的在線說明檔 案;而眾人合作開發的SpreadSheet,是窗口版的電子表格,任何熟稔Lotus 1-2-3的人,看到這樣豐碩的成果,都會有莫名的感動的。當然,最為人稱道的,是Linux的網路能力,不論是SLIP、PPP、NetBEUI、 DDP、X.25還是ISDN等等,Linux都有相應的軟體供應;而穩定的伺服器功能,適用於架設Intranet和Internet。
一般用戶受益於GNU GPL和LGPL的保護,可以不同的管道取得完整的Linux,故而Linux可以是「免費的(gratis)」。相對於Unix昂貴的版權費用,Linux稱得上是物美價廉。
除此以外,Linux還具有如下的特色∶
· 具備多人多任務∶這表示Linux可以在同一段時間內服務許多人各別的需求。形象一點講,你可以一邊聽鐵達尼號的原聲CD,一邊編輯文書,一邊又在列印檔案,還可以隨時玩X版的俄羅斯方塊。
· 支持多CPU∶這絕對不是NT的專利,Linux也支持這種硬體架構,代表著更快速的運算和革命性的演算法即將成為時代的主流。
· RAM保護模式∶程序(processes)之間不會互相干擾,保證系統能常久運作無誤。根據許多人下載系統評量程序(benchmarks)以測試 Linux的執行效能,結果發現單單是配備486CPU的PC,效能便足堪媲美升陽(Sun)或是迪吉多的中級工作站了。
· 動態載入程序∶當程序載入RAM執行時,Linux僅將磁碟中相關的程序模塊載入,有效地提升了執行的速率和RAM的管理。
· 動態連結共享程序館∶這表示執行檔的大小大量地減少,有助於節省磁碟空間。
· 支持多種檔案系統∶如Minix、Xenix、System V等等著名的操作系統。將來NT的NTFS也會列入支持的。
· 看得見DOS∶這是所謂的透明化(transparency);把DOS的FAT檔案系統視為特殊的遠程檔案系統,不需任何特別的指令便可以靈活運用,就如同一個在Linux底下存在的目錄一樣。
Linux的發展
近幾年的發展,已使得Linux成為微軟、升陽的另一大敵手。Linux挾其價格低廉、品質良好與穩定的競爭優勢,正無形無影地擴散至眾多以PC為主的工作 平台上。早期因缺乏商業性應用軟體,單憑學術味道濃厚的工具程序,是無法打入一般商家的主流操作系統的。然而,今日的Linux已非吳下阿蒙,KDE、 Gimp、Gnome等計劃相繼地開展,為X提供了更多圖形介面的桌面操作環境和應用軟體。
約1993年左右,Linux首先以發行軟 體(distribution)的型態出現。這是一群完整的軟體,包含安裝程序、核心、應用軟體、X、驅動程序等的軟體包,經由Internet下載至磁 碟片進行安裝。那時的安裝程序簡陋,難以成功地安裝妥當,介面親和力不足和硬體支持不良是最大的障礙。
後來出現了光碟機,光碟片的傳播媒體也應運而生,現今Linux廠商所製作的發行軟體也都是以此為主要的發行媒介。國內常見的有Red Hat、Slackware和Debian這三種。其中以Debian算是至今仍維持非商業型態的重量級發行軟體了,FSF曾經以基金援助過其初階段的發展。任何人都可以從Debian的FTP站上下載整套的發行軟體。當然,象Red Hat這樣的商業組織,Red Hat發行軟體一樣也可以從FTP站上下載,不過如果花一點小錢買光碟片的話,就可以得到額外的技術支持和有用的說明檔案。
要得到這些光碟片,最簡單的方法便是買有關Linux的書籍,不論中文版或是英文版的書本,書背面都會附上一片載有該公司或組織所製作的發行軟體。一般書內多會有專章講解安裝和設定的過程,讀者可善加利用。不同的發行軟體有不同的安裝機制,然而都是Linux。
對國內用戶而言,最關切的莫過於Linux中文技術的發展情況了。X窗口系統已有穩定的中文版問世,各種中文輸入法和中文模擬窗口也已進入成熟的階段,相信未來會朝向應用軟體中文化的層面發展,使X的操作環境符合國內用戶的需求。
Linux的應用
沒有商業活動,就沒有Linux;沒有信息自由的自覺,更不可能有Linux。
Linux除了是優良的軟體開發平台之外,也是工作、家居的好夥伴。有人說∶「有了Linux,就等於有了阿拉神燈。」此言不假矣。又有人說∶「到現在還沒有移植到Linux的軟體,肯定是一點價值也沒有的。」這話也不差呀。
Linux的發展證實了信息會愈來愈便宜的趨勢;因為便宜,市場便無限擴張。商業活動也轉向為以服務為導向的型態。最直接的案例便是ISP的應用。
Linux可以用來架設ISP!
Linux Journal的發行人SSC(Specialized System Consultants)便是以Linux做為網路撥接服務平台的。要成為ISP業者,需要有連接至網際網路的能力,多序列阜撥接服務(如 Cycades、Maxspeed、Gtek等公司所提供的軟體系統),PPP和SLIP的服務,Usenet新聞群組(如INN),郵件遞送(如 sendmail),網頁伺服器(如Apache),備份功能(如tar、cpio)等等的應用軟體。由此觀察,主要的控製成本會落在網際網路的通訊租費 上,投資Linux的費用是非常低的。
本文摘錄自「 Official CLE 0.8 — 中文 Linux 延伸軟體包使用指南
大力發展linux軟體事業,有助於我國自主軟體的開發,保護國家信息安全,並且在國際競爭中贏得一點份額
❷ linux操作系統如何使用
一、 選擇適合自己的linux發行版
談到linux的發行版本,太多了,可能誰也不能給出一個准確的數字,但是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linux正在變得越來越流行, 面對這么多的Linux 發行版,打算從其他系統轉到linux系統來的初學者可能會感到困惑,即便是忠實的 Linux 用戶也沒有時間和精力去挨個嘗試,因此初學者在學習linux的之前,需要有一個明確的方向,選擇一個適合自己的系統開始學習linux至關重要!下面我們就分類介紹。
1.1 初學者入門首選-redhat系列
在學習redhat系列linux之前,首先要了解以下redhat linux各個發行版本之間的關系。
1.Red Hat Linux
Red Hat Linux是redhat最早發行的個人版本的linux, 其1.0版本於1994年11月3日發行。雖然其歷史不及其它linux發行版本悠久,但比起很多的Linux發行套件,Red Hat 的歷史悠久得多。自從Red Hat 9.0版本發布後,RedHat 公司就不再開發桌面版的 Linux發行套件,Red Hat Linux停止了開發,而將全部力量集中在伺服器版的開發上,也就是 Red Hat Enterprise Linux 版。2004年4月30日,Red Hat公司正式停止對Red Hat 9.0版本的支持,標志著Red Hat Linux的正式完結。原本的桌面版Red Hat Linux發行套件則與來自開源社區的 Fedora進行合並,成為 Fedora Core 發行版本。
目前Red Hat分為兩個系列:由Red Hat公司提供收費技術支持和更新的Red Hat Enterprise Linux,以及由社區開發的免費的Fedora Core。
2.Fedora Core
Fedora Core(縮寫為FC)被紅帽公司定位為新技術的實驗場地,許多新的技術都會在 FC 中檢驗,如果穩定的話紅帽公司則會考慮加入 Red Hat Enterprise Linux 中。
Fedora Core 1發布於2003年年末,而FC的定位便是桌面用戶。FC提供了最新的軟體包,同時,它的版本更新周期也非常短,僅6個月。由於版本更新頻繁,性能和穩定性得不到保證,因此,一般在伺服器上不推薦採用Fedora Core。
其實可以這么認為,Fedora就是Red Hat發行Red Hat企業版linux的一個實驗版本,以用戶做測試,為Red Hat企業版發布奠定基礎。
3.Red Hat Enterprise Linux
Red Hat Enterprise Linux(縮寫為RHEL,Red Hat的企業版)。Red Hat現在主要做伺服器版的linux開發,在版本上注重了性能和穩定性以及對硬體的支持。 由於企業版操作系統的開發周期較長,注重性能、穩定性和服務端軟體支持,因此版本更新相對較緩慢。
RedHat Enterprise Linux又分為4個版本 Advanced Server(AS)、ES Workstation(WS)、Desktop,它們的差別不太大,只是功能方面的差別。
4.Centos
CentOS全名為“社區企業操作系統”(Community Enterprise Operating System)
CentOS產生的背景:
Redhat發布Redhat 9。0後,不再開發redhat 10,11……,全面轉向Redhat enterprise linux(簡寫為rhel)的開發,和以往不同的是,新的redhat企業版要求用戶先購買lisence,redhat同時承諾確保產品的穩定性,安全性。rhel二進制代碼不再提供下載,而是作為redhat 服務的一部分,但源代碼依然是開放的。在這種情況下,出現了centos、whitebox、 等等一批open source的企業版本,其中以centos最為活躍。
下面講述centos是如何製作產生的:
CentOS社區將Redhat的網站上的所有源代碼下載下來,進行重新編譯。由於AS/ES/WS是商業產品,因此,必須將所有Redhat的Logo和標識改成自己的CentOS標識。比如將AS4.0原版的SRPM源碼編譯後,換上Centos社區的logo,這樣就成為了CentOS 4.0。Redhat Enterprise Linux AS4 Update1的源碼編譯後,就成為了CentOS4.1。AS4 Update2的源碼編譯後,就成為了CentOS4.2等等。CentOS就是這樣產生的。
因此,可以說CentOS就是Redhat的AS/ES/WS的免費版本,使用centos可以獲得與redhat 企業級linux一樣的功能和性能。同時centos還提供免費的長期升級和更新服務。因此, 在眾多的RHEL的克隆版本中,CentOS是很出眾很優秀的。
雖然說centos是RHEL的克隆,但並不是一模一樣,所說的克隆是具有100%的互換性。對於centos其實不盡相同,RHEL的軟體在CentOS上面不能保證100%的正常工作。
在了解了Redhat系列各個版本的差異後。其實我們就找到了為何選擇Redhat linux作為初學者入門學習的理由了。
首先:在國內,乃至是全世界的Linux用戶最熟悉、最耳聞能詳的發行版肯定就是Red Hat了。因為Red Hat是linux界的“老大”,美國Red Hat公司發布的Red Hat linux是商業上運作最成功的一個Linux發行套件,因此Red Hat公司發行的linux值得信任, Red Hat linux的功能和性能也毋庸置疑。
其次:Red hat現在擁有龐大的網路用戶群體,網路linux資源基本90%都是基於Redhat linux的,如果您在學習過程中遇到任何問題,隨便搜索網路,就有成千上萬的答案展示在你面前。
第三: Red Hat linux系列版本相互補充,相得益彰:如果你第一次接觸linux,那麼建議你先安裝Fedora Core, Fedora Core安裝簡單,對硬體支持很好,界面也很華麗,同時也可以體驗Redhat linux的最新功能;如果你對linux有一定的了解,需要深入學習,建議你使用CENTOS系統;如果你是在做linux企業級應用,建議你使用RHEL版本。
最後: redhat應用范圍廣,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很多系統(例如紅旗redflag,中標linux,oracle發布的Enterprise Linux )都是以Red Hat linux為基準的,因而,可以說學會了Red Hat linux,就能觸類旁通,其它類似的linux系統也能很快掌握; 現在周圍學習linux的一般也都是以redhat linux為主,這樣交流方便,學習中出現問題,更容易得到解決。同時redhat linux的安裝和使用也是最簡單的,因此,基本上不會在”裝系統”上浪費過多時間。
1.2 企業級應用首選-suse linux
企業級的應用追求的是可靠性和穩定性,這就要求構建企業級應用的系統平台具有高可靠性和高穩定性。企業級linux的發行版本就是解決的這個問題。
SUSE是德國最著名的Linux發行版,在全世界范圍中也享有很高的聲譽。2003年11月4日,Novell公司對外宣布將收購SuSE。2004年1月該收購順利完成,Novell同時將SuSE正式命名為SuSE Linux。 Novell公司收購suse,加速了suse linux的發展, suse linux無論在桌面市場還是伺服器市場都更加專業化,據不完全統計,suse linux現在歐洲linux市場佔有將近80%的份額,大部分關鍵性應用都是建立在suse linux下。由於suse 進入中國時間較短,同時加上suse在中國的營銷模式短時間不能被國內接受,因此現在suse在中國的市場份額還不是很大,但是這些並不影響suse linux高可靠與穩定性的事實,隨著suse的發展,相信suse linux在中國的應用會越來越多。
1.3 游戲娛樂首選-Ubuntu Linux
說到linux桌面市場, Ubuntu Linux幾乎占據了桌面linux的半壁江山, Ubuntu Linux主打linux桌面之最,界面美觀, 簡易而不失華麗,如果想在linux下進行娛樂休閑,Ubuntu Linux絕對是首選。
Ubuntu 的安裝非常的人性化,只須按照提示一步一步進行,安裝與Windows一樣簡單!並且,Ubuntu被譽為對硬體支持最好最全面的Linux 發行版之一,許多在其他發行版上無法使用,或者在默認配置時無法使用的硬體,在Ubuntu上都能輕松搞定。因此你可以像安裝windows一樣輕松的安裝Ubuntu。盡情體驗Ubuntu linux帶來的樂趣。
1.4 linux作為伺服器是發展趨勢
在上面的章節中主要介紹了幾種最常見的linux發行版本,其實linux的發行版本還有很多很多,比較常見的還有Debian GNU/Linux, Mandriva, Gentoo,Slackware, Knoppix,MEPIS, Xandros,國產的紅旗redflag,中標linux等等,這里不再一 一介紹,其實縱觀linux的各個發行版,linux發行版本無非是朝著這兩個方面而來,一是伺服器市場,而是桌面市場。
以Ubuntu Linux為代表的linux發行版走的是桌面市場路線,雖然它們給用戶帶來很多驚喜,更新也很快,但是由於桌面市場有著windows這樣強勁的對手,linux桌面發展舉步維艱。
以redhat系列版本為代表的linux發行版現在主要面向企業級linux的伺服器市場,重點開發linux的企業版本,suse linux同樣主要力量也集中在開發企業級linux上面,其它的例如國產redhat flag,中標linux等都重點投入在了linux伺服器市場。linux兩大發布廠商現在都走了linux伺服器市場的路線,可見linux作為企業級伺服器有著巨大的發展前途,據權威部門統計,linux在伺服器市場的佔有率每年都在持續上升。
其實很多linux的應用都是針對linux伺服器的,本書的講述也是主要針對linux在伺服器下的各種應用展開的。更多Linux知識可參考《Linux就該這么學》。
❸ 如何學習linux操作系統
1.1 初學者入門首選-redhat系列
在學習redhat系列linux之前,首先要了解以下redhat linux各個發行版本之間的關系。
1.Red Hat Linux
Red Hat Linux是redhat最早發行的個人版本的linux, 其1.0版本於1994年11月3日發行。雖然其歷史不及其它linux發行版本悠久,但比起很多的Linux發行套件,Red Hat 的歷史悠久得多。自從Red Hat 9.0版本發布後,RedHat 公司就不再開發桌面版的 Linux發行套件,Red Hat Linux停止了開發,而將全部力量集中在伺服器版的開發上,也就是 Red Hat Enterprise Linux 版。2004年4月30日,Red Hat公司正式停止對Red Hat 9.0版本的支持,標志著Red Hat Linux的正式完結。原本的桌面版Red Hat Linux發行套件則與來自開源社區的 Fedora進行合並,成為 Fedora Core 發行版本。
目前Red Hat分為兩個系列:由Red Hat公司提供收費技術支持和更新的Red Hat Enterprise Linux,以及由社區開發的免費的Fedora Core。
2.Fedora Core
Fedora Core(縮寫為FC)被紅帽公司定位為新技術的實驗場地,許多新的技術都會在 FC 中檢驗,如果穩定的話紅帽公司則會考慮加入 Red Hat Enterprise Linux 中。
Fedora Core 1發布於2003年年末,而FC的定位便是桌面用戶。FC提供了最新的軟體包,同時,它的版本更新周期也非常短,僅6個月。由於版本更新頻繁,性能和穩定性得不到保證,因此,一般在伺服器上不推薦採用Fedora Core。
其實可以這么認為,Fedora就是Red Hat發行Red Hat企業版linux的一個實驗版本,以用戶做測試,為Red Hat企業版發布奠定基礎。
3.Red Hat Enterprise Linux
Red Hat Enterprise Linux(縮寫為RHEL,Red Hat的企業版)。Red Hat現在主要做伺服器版的linux開發,在版本上注重了性能和穩定性以及對硬體的支持。 由於企業版操作系統的開發周期較長,注重性能、穩定性和服務端軟體支持,因此版本更新相對較緩慢。
RedHat Enterprise Linux又分為4個版本 Advanced Server(AS)、ES Workstation(WS)、Desktop,它們的差別不太大,只是功能方面的差別。
1.4 linux作為伺服器是發展趨勢
在上面的章節中主要介紹了幾種最常見的linux發行版本,其實linux的發行版本還有很多很多,比較常見的還有Debian GNU/Linux, Mandriva, Gentoo,Slackware, Knoppix,MEPIS, Xandros,國產的紅旗redflag,中標linux等等,這里不再一 一介紹,其實縱觀linux的各個發行版,linux發行版本無非是朝著這兩個方面而來,一是伺服器市場,而是桌面市場。
以Ubuntu Linux為代表的linux發行版走的是桌面市場路線,雖然它們給用戶帶來很多驚喜,更新也很快,但是由於桌面市場有著windows這樣強勁的對手,linux桌面發展舉步維艱。
以redhat系列版本為代表的linux發行版現在主要面向企業級linux的伺服器市場,重點開發linux的企業版本,suse linux同樣主要力量也集中在開發企業級linux上面,其它的例如國產redhat flag,中標linux等都重點投入在了linux伺服器市場。linux兩大發布廠商現在都走了linux伺服器市場的路線,可見linux作為企業級伺服器有著巨大的發展前途,據權威部門統計,linux在伺服器市場的佔有率每年都在持續上升。
其實很多linux的應用都是針對linux伺服器的,本書的講述也是主要針對linux在伺服器下的各種應用展開的。
二、 養成良好的linux操作習慣
當你進入linux的學習之後,請不要用windows的工作方式來思考問題,因為它們之間確實有很大的不同,比如它們之間的內存管理機制,進程運行機制等都有很大不同,這些異同點將在下面章節陸續講述,因此,拋開windows那種思維,用全新的理念嘗試去挖掘linux身上特有的潛質,對初學者至關重要。
2.1 一定要習慣命令行方式
Linux是一個命令行組成的操作系統,精髓在命令行,無論圖形界面發展到什麼水平,命令行方式的操作永遠是不會變的,Linux命令有許多強大的功能:從簡單的磁碟操作、文件存取、到進行復雜的多媒體圖象和流媒體文件的製作都離不開命令行。雖然linux也有桌面系統,但是X-window也只是運行在命令行模式下的一個應用程序。
因此,可以這么說,命令是學習linux系統的基礎,學習linux,很大程度上就是學習命令,很多linux高手其實都是玩兒命令很熟的人。
也許對於剛剛從windows系統進入linux學習的初學者來說,立刻進入枯燥的命令學習,實在太難,但是你一旦學會就愛不釋手。因為它的功能實在太強大了。您未來的學習之路也將會以指數增加的方式增長。
2.2 理論結合實踐
有很多初學者都會遇到這么一個問題,說到系統的每個命令,都很熟悉,但是在系統出現故障的時候,面對出現問題的linux系統無從下手了。不知道在什麼時候用什麼命令去檢查系統,這是很多linux新手最無奈的事情了。說到底,就是學習的理論沒有很好的與系統實際操作相結合。
很多linux知識,例如每個命令的參數含義,在書本上說的很清楚,看起來也很容易理解,但是一旦組合起來使用,卻並不是那麼容易,沒有多次的動手練習,其中的技巧是無法掌握的。
人類大腦不像計算機的硬碟一樣,除非硬碟壞掉或者硬碟被格式化,否則儲存的資料將永遠而且時刻的記憶在硬碟中。而在人類記憶的曲線中,必須要不斷的重復練習才會將一件事情記得比較熟。同樣的,學習 Linux 也一樣,如果無法經常學習的話,學了後面的,忘記了前面的;還有些linux初學者也學了很多linux知識,但是由於長期不用,導致學過的東西在很短的時間內又忘記了,久而久之,失去了學習的信心。
可見,增加自己Linux 的實戰技能,只有勤於動手,勇於實踐,這也是學好linux的根本。
2.3 學會使用linux聯機幫助
各個Linux的發行版本的技術支持時間都較短,這對於Linux初學者來說往往是不夠的, 其實當安裝了一個完整的Linux系統後其中已經包含了一個強大的幫助,只是可能你還沒有發現和使用它們的技巧。例如,對於一個linux tar命令的使用,你不是很熟悉,那麼只要你在命令行輸入man tar, 就會得到tar的詳細說明和用法;
主流的linux發行版都自帶了非常詳細的幫助文檔,包括使用說明和FAQ,從系統的安裝到系統的維護,再到系統安全,針對不同層次人群的詳盡文檔。仔細閱讀文檔後60%的問題都可在這里得到解決。
2.4 學會獨立思考問題,獨立解決問題
遇到問題,首先想到的應該是如何自己去解決這個問題,解決方式很多,看書查資料,網路搜索引擎,技術論壇等等,通過這幾種方式,90%的問題都能得到解決,通過這種方式一方面鍛煉了自己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另一方面技術上也能得到快速提高。
如果通過如上方式實在解決不了的話,可以向人詢問,得到答案後要考慮為何這么做,然後做筆記記錄解決過程。最忌諱的方式是只要遇到問題,就去問人,雖然這樣可能會很快解決問題,但是長久下去遇到問題就會依賴別人,技術上也不會進步。
2.5 學習專業英語
如果你想深入學習Linux,一定要嘗試去看英文文檔。因為,技術性的東西寫的最好的,最全面的文檔都是英語寫的,最先發布的高新技術也都是用英語寫的。即便是非英語國家的人發布技術文檔,也都首先翻譯成英語在國際學術雜志和網路上發表。安裝一個新的軟體時先看README,再看INSTALL,然後看FAQ,最後才動手安裝,這樣遇到問題就知道為什麼。因此,學習一點專業的英語是很有必要的。
2.6 Linux學習基本步驟
到這里,我們總結一下linux的學習路線圖,給各位初學者作為參考。
初級階段:
1. 命令是必須要學的,linux常用的命令大概在80個左右,這些常用命令一定要熟練掌握。
2. 掌握linux軟體包的常用安裝方法,例如源碼安裝,rpm方式安裝等等。
3. 學習安裝設備驅動程序(比如網卡、顯卡驅動)
4. 熟悉Grub/Lilo引導程序及簡單的修復操作。
5. 熟悉Linux文件系統和目錄結構以及linux基本運行原理。
6. 掌握vi,gcc,gdb等常用編輯器,編譯器,調試器。
7. 理解shell別名、管道、I/O重定向、輸入和輸出以及shell簡單腳本編程。
8. 學習Linux環境下的網路基本組建。
高級階段:
1:嘗試閱讀linux內核源碼:
這需要具有一定的C、C++語言基礎,因為C、C++是linux/unix的核心語言,系統代碼都是C寫的。
2:嘗試編譯安裝和調試自己的linux內核:
在閱讀源碼了解了linux底層的運行原理後,完全可以編譯一個適合自己的linux系統來。
3:深入學習shell, perl,cgi等腳本語言:
這些腳本語言在linux下非常強大,它們能完成你想做的任何事情,熟練掌握這些語言,可以讓你在linux系統下游刃有餘,如魚得水。
4:構建企業級linux高可用集群系統:
linux下有很多開源免費的集群軟體,利用這些免費的集群軟體完全可以構建出與商業unix系統想媲美的集群系統來。
三、用虛擬機軟體學習linux
3.1 什麼是虛擬機軟體
虛擬機軟體可以在一台電腦上模擬出來若乾颱PC電腦,每台PC可以運行單獨的操作系統而互不幹擾,可以實現一台電腦「同時」運行幾個操作系統,還可以將這幾個操作系統連成一個網路。
圖1:安裝了3台虛擬機的windows系統
比如圖1中,是在一台電腦上安裝了Windows 2000 Server,再在Win2000 server上安裝虛擬機軟體VMWare,利用VMWare模擬出來3台PC,在這3台PC上分別運行RedHat Linux、Win2000和Solaris 9 for x86操作系統。這4個操作系統同時在一台電腦上運行,互不幹擾,並且同在一個區域網內。
聽了上面的基本介紹,你可能知道虛擬機軟體到底是做什麼用的了。那麼好,我們繼續做更深入的介紹。
目前PC上的虛擬機軟體最常用的有下述兩個:
VMWare 網址為:http://www.vmware.com
Virtual PC 網址為:http://www.connectix.com
3.2 使用虛擬機軟體的好處
1、如果要在一台電腦上安裝linux和windows系統,不用虛擬機的話,有兩個辦法:一是裝多個硬碟,每個硬碟裝一個操作系統。這個方法比較昂貴。二是在一個硬碟上裝雙系統。這個方法不夠安全,因為系統盤的MBR是操作系統的必爭之地,windows更是霸道,每次重新安裝系統都要重寫系統的MBR,這樣的話搞不好會幾個操作系統同歸於盡。而使用虛擬機軟體既省錢又安全,因此,對於新手來說,利用虛擬機學習linux簡直是再好不過了。
2、在虛擬機上安裝linux系統,你不用擔心會格式化掉自己的硬碟,你甚至可以隨意的對虛擬系統進行任何的設置和更改操作,你可以格式化虛擬系統硬碟,重新分區虛擬系統硬碟等等, 因為虛擬機是你真實系統上運行的軟體,對虛擬機系統的任何操作都是對軟體的操作。
3、利用虛擬機模擬出來的linux系統和真實的linux系統是一摸一樣的,現在各個公司專門的linux伺服器是不會讓新手隨意去動的,而供測試的linux伺服器一般又很緊缺,在自己電腦上安裝虛擬linux系統,可以隨意的學習測試,而不受任何環境影響。
3.3 虛擬機的運行環境和硬體需求
1:運行環境
VMWare可運行在Windows(WinNT以上)和Linux操作系統上。
Virtaul PC可運行在Windows(Win98以上)和MacOS上。
注:運行虛擬機軟體的操作系統叫Host OS,在虛擬機里運行的操作系統叫Guest OS。
2:硬體需求
虛擬機是將兩台以上電腦任務集成到一台電腦上來,因此對硬體要求比較高,主要是內存,硬碟和cpu;內存要足夠大,因為每個虛擬機都會佔用一定的內存資源,內存的總大小等於各個虛擬系統的總和。可喜的是,現在內存已經很便宜了,內存就不是問題了。同樣,硬碟空間也是每個虛擬機都要佔用的,cpu現在都到了多核階段,也不是問題。
3.4 虛擬機的安裝與使用
1.VMware虛擬機概述
上面章節講到,虛擬機軟體有VMWare和Virtual PC,它們各有優缺點,其中VMWare在全球佔領了80%的市場份額,因此我們也主要講述VMWare的安裝與使用。
VMware是提供一套虛擬機解決方案的軟體,主要產品分為如下3個:
(1)VMware-ESX-Server: 這個版本並不需要操作系統的支持。它本身就是一個操作系統,用來管理硬體資源。所有的系統都安裝在它的上面。帶有遠程web管理和客戶端管理功能。
(2)VMware-GSX-Server: 這個版本就要安裝在一個操作系統下了,這個操作系統叫做HOST OS。 這個HOST OS可以是Windows 2000 Server以上的Windows系統或者是Linux(官方支持列表中只有RH,SUSE,Mandrake很少的幾種),和VMware-ESX-Server一樣帶有遠程web管理和客戶端管理功能。
(3)VMware-WorkStation: 這個版本和VMware-GSX-Server版本的機構是一樣的。也是要安裝在一個操作系統下,對操作系統的要求也是Windows 2000以上或者Linux。和Vmware的區別就是沒有web遠程管理和客戶端管理。
Vmware GSX Server不支持虛擬機雙CPU,而且已經停止開發新版本, Vmware Server 是Vmware 公司決定將GSX Server免費後,重修代碼後發布的, 目前有版本更新。因此我們選擇免費的GSX Server作為講述的版本。
2.虛擬機軟體的安裝
我們在windows下安裝windows版本的VMware server,然後在VMware server上安裝linux操作系統。虛擬機軟體的安裝很簡單,只需按照windows常規方法安裝即可完成,這里不在講述。
3.創建一個虛擬機系統
虛擬機軟體安裝完畢,雙擊桌面上的 VMware Server 圖標以啟動應用程序:
(1) 按CTRL-N創建一個新虛擬機,彈出新建虛擬機向導,如圖2所示界面,點擊下一步:
圖2
(2)選擇虛擬機配置,如圖3所示,這里選擇「Custom」,點擊下一步:
圖3
(3) 選擇客戶機操作系統,如圖4所示,這里選擇「Linux」,版本選擇「Red Hat Enterprise Linux 4」,點擊下一步:
圖4
(4) 給虛擬機命名,如圖5所示,虛擬機名稱設為Red Hat Enterprise Linux 4,虛擬機路徑設為「C:\Virtual Machines\Red Hat Enterprise Linux 4」,點擊下一步:
圖5
(5) 設置訪問許可權,如圖6所示,去掉「Make this virtual machine private」。 這樣可以保證系統安裝完畢,虛擬機linux系統可以和windows系統互通。點擊下一步:
圖6
(6) 啟動/關閉選項,如圖7所示,虛擬機帳戶,選擇「User that powers on the virtual machine」,點擊下一步:
圖7
(7) 虛擬機處理器配置,如圖8所示,這里選擇一個處理器。 如果你有多個處理器可以選擇多個,點擊下一步:
圖8
(8) 設置虛擬機內存大小,如圖9所示,可以通過滑竿選擇給虛擬機系統分配的內存大小,一般選擇是windows系統內存的一半。這里選擇800M。點擊下一步:
圖9
(9) 選擇虛擬機網路連接類型,如圖10所示,這里選擇「Use bridged networking」網橋方式,點擊下一步:
圖10
(10) 選擇 I/O 適配器類型,如圖11所示,這里選擇「LSI Logic」,點擊下一步:
圖11
(11) 選擇虛擬磁碟,如圖12所示,選擇「Create a new virtual disk」,點擊下一步:
圖12
(12) 選擇磁碟類型,如圖13所示,選擇「SCSI (Recommended)」,點擊下一步:
圖13
(13) 指定虛擬機磁碟容量,如圖14所示,磁碟容量,可根據自己的需求選擇大小,安裝Linux,一般5G即可滿足需求,這里輸入「25GB」,選擇「Split disk into 2 GB files」,點擊下一步:
圖14
(14) 指定磁碟文件路徑,如圖15所示,可以點擊「Browse」指定磁碟文件的路徑,這里的路徑為「F:\Red Hat Enterprise Linux 4\Red Hat Enterprise Linux 4.vmdk」,然後點擊完成,即可完成虛擬機的創建。
圖15
(15) 虛擬機創建完畢後,出現虛擬機控制台界面,如圖16所示,這樣我們就創建了一個 linux虛擬機系統,接下來就需要在虛擬機下安裝linux系統了。
圖16
(16) 點擊圖16虛擬機控制台中的「Edit virtual machine settings」選項,即可到「virtual machine settings」界面,如圖17所示:
在這個界面中,我們可以添加虛擬機各種資源、編輯虛擬機的各種屬性,例如修改虛擬機內存大小、編輯網卡連接方式、添加一個虛擬磁碟、指定光碟的引導方式等。還可以刪除虛擬機中的各種資源。
圖17
(17) 點擊圖18中「add」按鈕,出現圖18所示界面:在這個界面中,可以給虛擬機添加各種硬體資源,例如,硬碟、光碟機、軟碟機、網卡、音效卡等設備。
圖18
到此為止,虛擬機的安裝和基本配置已經介紹完畢,接下來開始講述在虛擬機上安裝linux的方法。
4.虛擬機上linux安裝方式
在虛擬機上安裝linux系統,常用的方法有兩種:光碟機安裝和iso鏡像文件安裝。
(1) 光碟機安裝方式
在 VMware Server控制台上,雙擊右面板上的 CD-ROM 設備,然後選擇Use physical drive,location選擇host,下面下拉框選擇Auto detect即可。如圖19所示,最後,Linux系統光碟放入光碟機,單擊「Start this virtual machine」即可進入Linux安裝界面。
(2) iso文件安裝方式
在 VMware Server 控制台上,雙擊右面板上的 CD-ROM 設備,然後選擇Use ISO image,然後指定iso文件路徑,如圖20所示,最後,單擊Start this virtual machine即可進入Linux安裝界面。
圖19
圖20
Linux系統的安裝,我們將在在後面文章中講述,這里不在多說。
四、linux學習資源
4.1 網路資源,搜索引擎,論壇
Linux的開源特性決定了linux知識的開放性和充足性。當今,linux非常流行,linux學習資源也非常之多,書店到處可見linux方面的書籍,選擇一本適合自己的慢慢去學習,再好不過。
除了書本的知識,網路里也有無限的linux學習資源,各大linux技術門戶,linux社區論壇,都是學習linux的好地方;在這里,有一批無私奉獻的linux狂熱愛好者,他們把自己的學習經驗和學習總結無償的發布出來;他們每天在linux論壇的各個角落熱情的回答廣大網友提出的問題;他們不求回報,因為他們熱愛技術,熱愛linux。
遇到學習問題,或者要查找某些linux資料,搜索引擎絕對是第一選擇,例如google.cn和.com,99%的技術資料都能在這里搜到。查找linux資料,不要錯過這兩個優秀的搜索引擎。
4.2 有本書在身邊
網路中有很多linux學習資源,豐富的學習資源,雖然給我們學習提供了很好的便捷性,但是也造成了我們學習的盲目性,學習資源的豐富性,引出的另一個問題是資源的混雜,剛入門的新手感覺無從下手,可能今天看了一點內存管理的資料,明天學習了一點磁碟管理的資料,並且總是感覺自己理解了也學會了,但是就是無法靈活的掌握,究其原因,就是沒有系統的學習linux。
因此,選擇一本好書在自己身邊是必須的,一本好書應該是由淺入深,有點及線,有線及面的介紹知識,選擇一本好書,同時結合網路資源進行循序漸進的學習,此時,你的學習就不會再有空洞感,進步也會飛快。你會感覺學習linux是一件很快樂的事情。
五、linux的應用領域
很多新手都有一個很疑惑的問題:「我學習linux系統,能在上面干什麼呢,或者說linux系統具體能做什麼」,有這樣的疑問,也很正常,但是隨著對linux了解的加深,這些疑問就會慢慢消除,下面具體講述下linux操作系統的應用領域(也就是linux到底是幹啥的)。
1:伺服器領域
現在的伺服器市場以linux、unix、windows三分天下, linux可謂後起之秀,從產生發展到現在,在伺服器應用領域節節攀升,並且每年增長勢頭迅猛。
Linux作為企業級伺服器應用廣泛,利用Linux系統可以使企業構架WWW伺服器、代理伺服器、郵件伺服器、DNS伺服器、透明網關、路由器等等,不但給企業降低了運營成本,同時獲得了linux系統帶來的高穩定性和高可靠性。
隨著linux在伺服器領域的廣泛應用,這幾年來,linux已經悄悄進入政府、教育、銀行、石油等行業,同時各大unix廠商也推出在unix平台支持linux操作系統,例如IBM AIX。這一切表明,linux在伺服器市場前景光明,相信在不久的將來,linux會滲透到社會各個領域。
2.嵌入式Linux系統
由於 Linux系統開放源碼,功能強大、可靠、靈活而且具有伸縮性,再加上它廣泛支持大量的微處理器體系結構、硬體設備、圖形支持和通信協議,因此,在嵌入式應用的領域里,從網際網路設備到專用的控制系統,Linux 操作系統的前景都很光明的。
例如,諾基亞和摩托羅拉公司都推出了linux平台的手機。
❹ linux系統分為哪幾類
第一類:root(超級管理員),UID為0,這個用戶有極大的許可權,可以直接無視很多的限制,包括讀寫執行的許可權。
第二類:系統用戶,UID為1~499。一般是不會被登入的。
第三類就是普通用戶,UID范圍一般是500~65534。這類用戶的許可權會受到基本許可權的限制,也會受到來自管理員的限制。不過要注意nobody這個特殊的帳號,UID為65534,這個用戶的許可權會進一步的受到限制,一般用於實現來賓帳號。
當前市面上流行的Linux系統主要分為Readhat和Debian兩大系列,而android底層直接用linux原版內核。
一、Redhat系列
Redhat:主要是伺服器型Linux,商用收費;RHEL是Red Hat Enterprise Linux的縮寫。
CentOS:Redhat的100%復製版本,不收版權費用。
二、Debian系列
Debian:主要是桌面型Linux,代表為Ubuntu。這只是簡單的概括,專更詳細的分類總結及Linux知識介紹和應用可以看看相屬關書籍及資料,推薦一本Linux書籍《Linux就該這么學》。
CentOS:可靠的伺服器發行版。是一個重新編譯可安裝的Red Hat Enterprise Linux(RHEL)代碼,並提供及時的安全更新的所有套裝軟體升級為目標的社區項目。目前很多互聯網企業在用的發行版本。
Red Hat(紅帽):培訓、學習、應用、知名度比較高的Linux發行版本。對硬體兼容性來說也比較不錯,版本更新很快,對新硬體和新技術支持較好。Red Hat的開放源碼模式提供跨物理、虛擬和雲端環境的企業運算解決方案,以幫助企業降低成本並提升效能、穩定性與安全性。
Ubuntu:流行的桌面Linux發行版。朝著發展一種「易用和免費」的桌面操作系統做出了極大的努力和貢獻,能夠與市場上任何一款個人操作系統相競爭。Ubuntu的優勢是固定的發布周期和支持期限、易於初學者學習、具有豐富的文檔。
SUSE:擁有讓用戶滿意的漂亮的桌面環境,優秀的系統 管理工具,同時為那些購買盒裝版的用戶提供最好的印刷品與任何可用的文檔。
Debian:優勢是非常穩定、擁有卓越的質量控制、超過20,000數量的軟體、比任何其他的Linux發行支持更多的處理器架構。
❺ linux是什麼!
Linux是一套免費使用和自由傳播的類Unix操作系統,是一個基於POSIX和Unix的多用戶、多任務、支持多線程和多CPU的操作系統。伴隨著互聯網的發展,Linux得到了來自全世界軟體愛好者、組織、公司的支持。它除了在伺服器操作系統方面保持著強勁的發展勢頭以外,在個人電腦、嵌入式系統上都有著長足的進步。使用者不僅可以直觀地獲取該操作系統的實現機制,而且可以根據自身的需要來修改完善這個操作系統,使其最大化地適應用戶的需要。
Linux不僅系統性能穩定,而且是開源軟體。其核心防火牆組件性能高效、配置簡單,保證了系統的安全。在很多企業網路中,為了追求速度和安全,Linux操作系統不僅僅是被網路運維人員當作伺服器使用,Linux既可以當作伺服器,又可以當作網路防火牆是Linux的
一大亮點。
Linux與其他操作系統相比 ,具有開放源碼、沒有版權、技術社區用戶多等特點
,開放源碼使得用戶可以自由裁剪,靈活性高,功能強大,成本低。尤其系統中內嵌網路協議棧
,經過適當的配置就可實現路由器的功能。這些特點使得Linux成為開發路由交換設備的理想開發平台。
❻ linux的三種管道機制分別是什麼
Linux 是一套 Unix-like 的操作系統,是 Unix 的一種,它控制整個系統基本服務的核心程序 (kernel) 是由 Linus 帶頭開發出來的,「Linux」這個名稱便是以「Linus's unix」來命名,Linus 選擇用「大眾公有版權」 (GPL)的方式來發行這份程序,這個版權允許任何人以任何形式復制與散布 Linux 的原始程序,換句話說,Linux 實際上是「免費的」,使用者在網路上就可以抓到 Linux 的原始程序代碼,隨心所欲的復制與更改 Linux 的原始程序,在網際網路的日漸盛行以及 Linux 開放自由的版權之下,吸引了無數計算機高手投入開發、改善 Linux 的核心程序,使得 Linux 的功能日見強大,所以今日我們可以在網路上免費下載 Linux 使用,或者花很少的一點費用就可以取得 Linux 光碟,這都是因為 Linux 是 GPL 版權的緣故。
除了核心程序以外,一個操作系統還需要其它的系統程序跟應用程序才有實用性,Linux 系統中常用的系統程序大部份是美國自由軟體基金會 (Free Software Foundation) 開發出來的軟體,而且也有不少機構或個人為 Linux 開發應用程序,這些程序一樣大多都是自由軟體,任何人都可以免費的在網路上取得,不過自行去取得這些程序再一一安裝非常不便,於是有些公司或團體就會去搜集、整合 Linux 上的程序,把「核心-系統程序-應用程序」總合起來構成一個完整的操作系統,讓一般使用者可以簡便的安裝完整個系統,這就是所謂的「安裝軟體包」(distribution),我們一般講的 Linux 系統便是針對這些安裝軟體包而言,同樣是 Linux 系統,卻分成不同公司、機構整合出來的不同安裝軟體包,這就是大家常常在網路上看到 Linux 有那麼多「種」的原因。
Linux 具有 Unix 系統的程序介面跟操作方式,也繼承了 Unix 穩定有效率的特點。網路上安裝 Linux 的主機連續運做一年以上而不曾當機、不必關機是稀鬆平常的事,不過 Linux 卻不象一般 Unix 要負擔龐大的版權費用,也不需要在專屬的昂貴硬體上才可以使用;Linux 可以在一般的 i386 PC 上執行,效能又高,自然而然的接收了過去幾十年來在 Unix 上累積的程序資源跟使用者,加上 GPL 的版權允許大家自由散布 Linux 的原始碼,並針對自己的需求修改程序,使得 Linux 在目前已經成為非常受人歡迎的一個多人多任務、免費、穩定、效率高、可以在包括 i386、Sparc、Alpha、Mips、PPC 等眾多不同計算機系統平台上執行的操作系統。
Linux支持多種硬體裝置,諸如x86、Motorola 68k、Digital Alpha、Sparc、Mips、Motorola PowerPC和ARM等等。由於程序代碼公開,硬體廠商無須多付額外的版權費用,便得以替自行生產的硬體裝置開發適用於Linux的驅動程序,提高產品銷售率。
軟 體方面,如X,為窗口系統的工業標准;另外,由理察·史托曼主導的Emacs,提供窗口版和文字版的文書編輯環境,功能復雜強大,有一套完整的在線說明檔 案;而眾人合作開發的SpreadSheet,是窗口版的電子表格,任何熟稔Lotus 1-2-3的人,看到這樣豐碩的成果,都會有莫名的感動的。當然,最為人稱道的,是Linux的網路能力,不論是SLIP、PPP、NetBEUI、 DDP、X.25還是ISDN等等,Linux都有相應的軟體供應;而穩定的伺服器功能,適用於架設Intranet和Internet。
一般用戶受益於GNU GPL和LGPL的保護,可以不同的管道取得完整的Linux,故而Linux可以是「免費的(gratis)」。相對於Unix昂貴的版權費用,Linux稱得上是物美價廉。
除此以外,Linux還具有如下的特色∶
· 具備多人多任務∶這表示Linux可以在同一段時間內服務許多人各別的需求。形象一點講,你可以一邊聽鐵達尼號的原聲CD,一邊編輯文書,一邊又在列印檔案,還可以隨時玩X版的俄羅斯方塊。
· 支持多CPU∶這絕對不是NT的專利,Linux也支持這種硬體架構,代表著更快速的運算和革命性的演算法即將成為時代的主流。
· RAM保護模式∶程序(processes)之間不會互相干擾,保證系統能常久運作無誤。根據許多人下載系統評量程序(benchmarks)以測試 Linux的執行效能,結果發現單單是配備486CPU的PC,效能便足堪媲美升陽(Sun)或是迪吉多的中級工作站了。
· 動態載入程序∶當程序載入RAM執行時,Linux僅將磁碟中相關的程序模塊載入,有效地提升了執行的速率和RAM的管理。
· 動態連結共享程序館∶這表示執行檔的大小大量地減少,有助於節省磁碟空間。
· 支持多種檔案系統∶如Minix、Xenix、System V等等著名的操作系統。將來NT的NTFS也會列入支持的。
· 看得見DOS∶這是所謂的透明化(transparency);把DOS的FAT檔案系統視為特殊的遠程檔案系統,不需任何特別的指令便可以靈活運用,就如同一個在Linux底下存在的目錄一樣。
Linux的發展
近幾年的發展,已使得Linux成為微軟、升陽的另一大敵手。Linux挾其價格低廉、品質良好與穩定的競爭優勢,正無形無影地擴散至眾多以PC為主的工作 平台上。早期因缺乏商業性應用軟體,單憑學術味道濃厚的工具程序,是無法打入一般商家的主流操作系統的。然而,今日的Linux已非吳下阿蒙,KDE、 Gimp、Gnome等計劃相繼地開展,為X提供了更多圖形介面的桌面操作環境和應用軟體。
約1993年左右,Linux首先以發行軟 體(distribution)的型態出現。這是一群完整的軟體,包含安裝程序、核心、應用軟體、X、驅動程序等的軟體包,經由Internet下載至磁 碟片進行安裝。那時的安裝程序簡陋,難以成功地安裝妥當,介面親和力不足和硬體支持不良是最大的障礙。
後來出現了光碟機,光碟片的傳播媒體也應運而生,現今Linux廠商所製作的發行軟體也都是以此為主要的發行媒介。國內常見的有Red Hat、Slackware和Debian這三種。其中以Debian算是至今仍維持非商業型態的重量級發行軟體了,FSF曾經以基金援助過其初階段的發展。任何人都可以從Debian的FTP站上下載整套的發行軟體。當然,象Red Hat這樣的商業組織,Red Hat發行軟體一樣也可以從FTP站上下載,不過如果花一點小錢買光碟片的話,就可以得到額外的技術支持和有用的說明檔案。
要得到這些光碟片,最簡單的方法便是買有關Linux的書籍,不論中文版或是英文版的書本,書背面都會附上一片載有該公司或組織所製作的發行軟體。一般書內多會有專章講解安裝和設定的過程,讀者可善加利用。不同的發行軟體有不同的安裝機制,然而都是Linux。
對國內用戶而言,最關切的莫過於Linux中文技術的發展情況了。X窗口系統已有穩定的中文版問世,各種中文輸入法和中文模擬窗口也已進入成熟的階段,相信未來會朝向應用軟體中文化的層面發展,使X的操作環境符合國內用戶的需求。
Linux的應用
沒有商業活動,就沒有Linux;沒有信息自由的自覺,更不可能有Linux。
Linux除了是優良的軟體開發平台之外,也是工作、家居的好夥伴。有人說∶「有了Linux,就等於有了阿拉神燈。」此言不假矣。又有人說∶「到現在還沒有移植到Linux的軟體,肯定是一點價值也沒有的。」這話也不差呀。
Linux的發展證實了信息會愈來愈便宜的趨勢;因為便宜,市場便無限擴張。商業活動也轉向為以服務為導向的型態。最直接的案例便是ISP的應用。
Linux可以用來架設ISP!
Linux Journal的發行人SSC(Specialized System Consultants)便是以Linux做為網路撥接服務平台的。要成為ISP業者,需要有連接至網際網路的能力,多序列阜撥接服務(如 Cycades、Maxspeed、Gtek等公司所提供的軟體系統),PPP和SLIP的服務,Usenet新聞群組(如INN),郵件遞送(如 sendmail),網頁伺服器(如Apache),備份功能(如tar、cpio)等等的應用軟體。由此觀察,主要的控製成本會落在網際網路的通訊租費 上,投資Linux的費用是非常低的。
本文摘錄自「 Official CLE 0.8 — 中文 Linux 延伸軟體包使用指南
大力發展linux軟體事業,有助於我國自主軟體的開發,保護國家信息安全,並且在國際競爭中贏得一點份額
❼ 懸賞,linux系統與全盤格式化問題!!高手請進。。。
全盤格式話就是把硬碟里的東西全部格式化掉,刪掉
要進行全盤格式化,首先需要一個引導盤,進去後把分區全刪了就可以了
到時候再重新分區並格式化之
安裝Linux系統
3.1 准備工作
在安裝任何Linux發行版本之前,你首先應該做一些准備工作,包括收集系統信息,准
備安裝版本等等,特別地,你應該進行一個安裝規劃。我們現在就來介紹一下安裝之前
的准備要點。
3.1.1 獲取Linux發行版
Linux發行版本可以從網路下載,也可以直接購買發行光碟。
目前下載Linux發行版本的站點相當多,如果你有一條64KB以上的DDN或者ISDN專線,
並且有讓下載工具連續運行幾天幾夜的准備,那麼下載總是要比購買cdrom來的容易一些
(因為Linux版本升級非常快,往往升級版推出半個月以後才能在本地買到發行盤)。
如果你不涉及國際流量問題,可以直接到發行商的主站點去下載光碟映像,然後燒制
成CD-R,或者拷貝到硬碟上安裝。由於安裝時的文件名大小寫問題,我們一般建議將下
載的文件放到你的本地伺服器上,通過ftp安裝,然而這要求你首先有一台基本的linux
伺服器。否則,你就需要燒制CD-R了。
如果有國際流量問題,可以考慮到教育網內的某個站點下載。另外,Turbo Linux公司
設有國內分公司,可以到www.turbolinux.com.cn去下載TLC的最新版本。
到市場上的軟體連鎖店直接購買Linux 光碟發行版,用光碟來安裝是最方便快捷的。
目前RedHat,TurboLinux和corel都可以在連鎖店買到。一定要注意,大部分Linux發行
版本有「完整版」和「精簡版」的區分,例如TurboLinux有1CD,3 CD和10CD三個版本。
如果你是用Linux為你的單位構造網路伺服器,我們總是建議你購買完整版本,畢竟價格
差不多。不過如果你想要使用SuSE之類不常見的版本,你還是得把網路打開轉上幾天幾
夜。
我們建議你用一種Linux版本為基礎,然後抽取別的版本中的優秀產品組合成你的服
務器軟體。作為基點,RedHat(3CD版)和TurboLinux(10CD)都不錯。
3.1.2 准備伺服器硬體
①CPU
Linux 在Intel 80386, 80486, Pentium, Pentium Pro, Pentium II, Pentium
III ,Celeron ,AMD K6-2 (3DNow),AMD K6-3這幾款cpu下能很好的工作,而非Inte
l 的 CPU ,主要包括:Cyrix 6x86,AMD K6,AMD K5,AMD,Cyrix MediaGX chip,WA
RNING出現問題的機會似乎比較多。需要補充的是6x86MX據說在Linux下的表現遠好於原
來的6x86。不過,話說回來,你真的窮到要用6x86MX做伺服器的程度嗎?
一台裝配PII以上CPU的Linux在服務量不是非常大時就能很好的工作,如果配備雙CPU
那就可以和一台中檔的名牌伺服器相媲美。Linux對雙CPU的支持還算不錯,但如果你是
購買的發行版本,那麼你在安裝後經常需要重新編譯內核才能充分發揮雙CPU的威力。詳
情可以參考第四章。
②主版
Linux支持市面上出售的大多數主板,在選購主板應該考慮是不是支持你的CPU,如果
採用雙CPU還考慮買一塊兼容的主板。筆者認為在主版的選購時要注意名牌效應,條件允
許一定要買名牌的。
③內存
Linux對內存的品牌沒有特殊的限制,只是要求內存最小是 16MB,當然這個數字就我
感覺跟說用32MB內存跑Windows NT差不多。大體上,作為一台伺服器,你可以從64MB內
存開始,至於多到多少,反正上限是2GB,現在條子這么便宜,你自己看看你的機器上有
多少個槽就行了。Linux對內存的質量要求比較一般。
④Linux支持的硬碟控制器/硬碟
Linux 支持標準的IDE、EIDE、MFM/RTL控制器。
IDE設備在工作是要佔用CPU的處理時間,如果同時有幾百個訪問,這樣佔用CPU處理的
時間就急劇增加,系統的負擔急劇上升,如果選用SCSI介面卡設備的話就可提高系統的
效率。Linux 並不支持並口的 SCSI 卡,在Linux下兼容的SCSI 列表么……反正我不想
介紹了,你自己去看兼容性列表,目前的Linux內核對BusLogic,AHA之類的大牌SCSI卡
支持還不錯,但是肯定不如windows NT那麼多。實在不行你可以跟零售商說:「不支持
Linux我可不要啊。」如果你真的預算緊張,那麼也可以使用IDE硬碟,不過目前的Linu
x內核似乎對UDMA66不能正確支持,你可能仍然使用標準的DMA-33硬碟。
Linux 也支持磁碟陣列。
⑤網卡
Linux 以其強大的網路功能而著稱,選擇一塊合適的網卡是十分必要的。在選擇網卡
是要注意網的性能和兼容性。對於用Linux作為伺服器的用戶選擇一塊100M的乙太網卡可
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服務效率。下面就是一些在Linux下能很好工作的網卡:
3Com Etherlink III (3c509 EISA)
3Com 3c59x, 3c900, 3c905 (Not the 3c905B and C, see below) 3c579
Digital DE425, DE434, DE435, DE450, DE500 (uses DE4x5)
Digital 2104x,2114x ``Tulip'' chip cards, SMC DEC21041 , SMC PCI EtherPowe
r (uses Tulip driver)
Intel EEPro100 (PCI),EtherExpress i82557/i82558 PCI Pro/10+。
3Com 3c503, 3c503/16, 3c505, 3Com Etherlink 16 (3c507)
Allied Telesis AT1500 (uses Lance driver), AMD Lance/PCnet, HP J2405A, NE2
100, NE2500
AMD PCnet32 and AMD PCnetPCI
Apricot Xen-II, 680x0 VME (82596 chipset)
Ansel Communications AC3200 EISA
AT&T GIS WaveLAN ISA
Alteon AceNIC Gigabit Ethernet Driver
Allied Telesis AT1700
Aironet Arlan 655
Cabletron E21xx
Crystal LAN CS8900/CS8920
Comtrol Hostess SV11
Compaq Netelligent 10/100 TX PCI UTP, 10 T PCI UTP, Compaq Integrated
NetFlex 3/P, Compaq Netelligent Dual 10/100 TX PCI UTP, Compaq Netelligent I
ntegrated 10/100 TX UTP, Compaq Netelligent 10/100 TX Embedded UTP, Compaq N
etelligent 10 T/2 PCI UTP/Coax, Compaq Netelligent 10/100 TX UTP, Compaq Net
Flex 3/P
100VG-AnyLan Network Adapters, HP J2585B, J2585A, J2970, J2973, J2573,Comp
ex ReadyLink ENET100-VG4 & FreedomLine 100/VG
D-Link DE600, DE620 pocket adapters
D-Link DFE-930-TX PCI 10/100, VIA Rhine PCI Fast Ethernet cards with eithe
r the VIA VT86c100A Rhine-II PC or 3043 Rhine-I
Digital DEPCA & EtherWORKS, DE100, DE101, DE200 Turbo, DE201 Turbo, DE202
Turbo, DE210, DE422
Digi Intl. RightSwitch SE-X EISA and PCI
EtherWORKS 3 (DE203, DE204, and DE205)
Fujitsu FMV-181/182/183/184
HP PC-LAN Plus
HP PC-LAN (27245B and 27xxx series)
HP AnyLAN, 10/100VG, PCLAN (J2577, J2573, 27248B, )
Intel EtherExpress 16
Intel EtherExpress i82595 Pro10/10+ (ISA only)
MiCom-Interlan NI5010 ethercard
Mylex LNE390 EISA cards (LNE390A, LNE390B)
NE1000/2000 and compatible ISA cards
NE2000 (PCI), RealTEk RTL-8029, Winbond 89C940, Compex RL2000, KTI ET32P2,
NetVin NV5000SC, Via 82C926, SureCom NE3
NI5210 card (i82586 Ethernet chip), NI6510, ni6510 EtherBlaster
Novell NE3210 EISA Network Adapter
Yellowfin (and Compatibles)
G-NIC
Racal-Interlan ES3210 EISA Network Adapter
RedCreek Communications PCI
RealTek cards using RTL8129 or RTL8139 Fast Ethernet chipsets
Sangoma S502/S508 multi-protocol FR, Sangoma S502A, ES502A, S502E, S503, S
507, S508, S509
SMC Ultra / EtherEZ (ISA, 8k 83c790), SMC 9000 series, SMC 9000 series, SM
C Ultra32 EISA (32K) SMC EtherPower II 9432 PCI (83c170/175 EPIC series),
Tangent ATB-II, Novel NL-10000, Daystar Digital LT-200, Dayna DL2000, Dayn
aTalk PC (HL), COPS LT-95, Farallon PhoneNET PC II & III
Western Digital WD8003, WD8013
Any IBM Token Ring card that does not use DMA
SysKonnect Token Ring ISA/PCI Adapter TR4/16(+) ISA or PCI, TR4/16 PCI, an
d older SK NET TR4/16 ISA cards
IBM PCI tokenring cards based on the Pit/Pit-Phy/Olympic chipset
IBM Tropic chip-set cards
Linux支持的網卡品牌很多,詳細的情況可以參考Linux的硬體兼容性列表(/usr/doc
/HOWTO/HARDWARE-HOWTO)。
⑥顯示卡
就我看來,伺服器的圖形界面完全是不必要的,Solaris的那個openlook確實很漂亮,
但是有誰用呢,還不如乾脆用M$呢。對於Linux更是如此,你只要弄一塊湊合著能上102
4*768的4MB顯卡就行了,當然前提是Linux的XFree86兼容。我推薦的是Trident 9750和
S3 virge,兼容性絕對沒問題。如果你覺得這種東西實在太古老了,呵呵。
3.1.3 准備安裝規劃
為了安裝Linux, 必須為它准備硬碟空間。這個硬碟空間必須和您的計算機上安裝的
其他操作系統(如Windows, OS/2或著其他版本的Linux)所使用的硬碟空間分開,或者是
一個獨立的硬碟。在你決定創建Linux分區之前最好先備份你的重要數據,以免造成不必
要的損失。實際上,既然你准備安裝的是一台伺服器,那麼你乾脆把整個硬碟都交給Li
nux得了。
Linux整個系統可安裝在1GB左右的硬碟空間上,可是,我們安裝Linux是為了讓它完成
如:Web,Mail,Ftp等一些服務,這些服務真的開啟之後,對硬碟的空間要求特大,比
如你開啟一有2G大小的Ftp服務,你至少要有3G的硬碟空間,我們單位有的是一個28G的
硬碟可是在不到一年的應用中就使用了80%,如果你正在規劃一個伺服器是,那你一定要
考慮你選擇一塊容量大小合適的硬碟,不要等到不夠用時再想辦法,要加一個硬碟容易
,改變/home和/var的目錄結構卻可能是非常討厭的。
Linux 在裝時需要建立兩種類型的分區,即「Linux native」硬碟分區和「Linux s
wap」交換分區。
盡管可以將Linux裝在一個單一的大分區中(根據我們已經提到的分區原則),但我們推
薦你把系統分開安裝在不同的分區上。如果你有一個裝滿的8G以上的分區,一旦發生文
件系統問題,你肯定會有麻煩的。
下面是我們建議的分區規劃:
一個交換分區 -- 交換分區用來支持虛擬內存。 您必須創建交換分區, 即使您有更
多的內存,仍然推薦使用交換分區。 目前的交換分區已經可以設置到非常大,不過太大
也不見得有什麼意義,我們建議控制在100MB以上,500MB以下,而且可以使用多個交換
分區。需要注意的是,如果你設置了多個交換分區,那麼Linux安裝程序通常只會激活第
一個,你需要手工啟動其它的交換分區,詳見第四章。
一個根分區 -- 根分區是/(根目錄)所在地.。它只需要啟動系統所須的文件和系統配
置文件,這些文件並不大。但是由於預設的/tmp(存儲臨時文件的目錄)也在這個目錄下
面,所以應該留出足夠的空間,一般可以設置在500MB到1GB。不過如果你按照我們下面
解釋的專門創建了/tmp分區,那麼就可以小一點,只要300MB左右。
一個 /usr 分區 -- /usr 是Linux系統大部分應用軟體的所在的地方。 根據您交換安
裝的包的數量以及發行版本的不同, 這個分區應該在300MB到1500MB之間。 如果可能,
將最大的空間用於/usr分區。 任何您以後將要安裝的基於RPM的包都會使用比其他分區
更多的/usr空間。
一個 /home 分區 – 這是用戶的home目錄所在地;它的大小取決於您的Red Hat Lin
ux 系統有多少用戶, 以及這些用戶將存放多少數據。
一個 /var 分區 – 所有的郵件和列印隊列,系統日誌文件等等都存放在這個分區里
面,所以你應該適當選擇一個足夠大的/var分區。
一個 /tmp 分區 -- 就象它的名字,/tmp分區用來存放臨時文件。 對於一個大型的,
多用戶的系統或者網路伺服器,專門創建一個/tmp分區是一個好主意。至於分區的大小
,你只有在實踐中摸索了。
一個 /usr/local 分區 – 這個分區用來存放包含按照BSD的目錄組織存放的軟體,大
部分源代碼編譯後的目標程序也預設放在這里,你需要一定的空間來存放這些文件,例
如1-2GB。
就伺服器來說,存在兩種基本的思路,一種是在開始的時候選擇安裝所有應用軟體包
;另一種是開始只安裝最小系統,然後逐步增加需要的包。除非你的應用對安全性很敏
感,否則建議你用第一種方法,否則你會發現研究軟體包之間的依賴關系是一種很討厭
的工作。
大部分發行版本在安裝系統的同時完成對系統的基本設置。但是這種設置程序並不是
非常可靠,如果你在安裝過程中發現配置某種硬體或者網路信息失敗,你有兩種選擇:
停止安裝或者忽略。據我們的經驗,通常你應該忽略這些信息,只要Linux安裝到了系統
上並且可以啟動,所有的東西都可以手工設置。不要輕易地停止安裝過程或者重新安裝
,那是解決windows 9x問題的途徑,不是Linux的。
Linux在安裝過程中需要一些硬體的相關信息才能正確配置相應的硬體,在安裝Linux
前一定要知道你使用的硬體信息,最好在安裝時把你使用的所有硬體說明書放在手邊(
如:主板、顯示卡、顯示器、調制解調、Scsi卡等),也可應用一些相應的軟體檢測你
的硬體信息然後記錄下來。當然如果你早對你的硬體了如指掌就不必這樣麻煩了。
一般用戶只需知道網卡的型號、中斷號和地址、滑鼠和調制解調的類型和埠、顯示
卡的類型和顯存的大小、顯示器的類型和參數、內存的大小、光碟機的類型連接到哪個口
上、音效卡的類型中斷和地址、如用scsi卡必須知道類型。為了連接網路,還需知道機器
的域名、IP地址、子網掩碼、路由地址、域名伺服器的地址。
在記錄了各種安裝的必要信息之後,下一步是選擇安裝介質。
從CDROM安裝總是最簡單的。目前大部分系統可以從光碟啟動,所以你需要的僅僅是設
置系統啟動順序為CDROM優先。如果你的Linux發行版本是多光碟的,通常在基本安裝的
時候只需要第一張光碟。
從ftp安裝也是一種很常用的手段。這種安裝最常見的應用是你想要在一台新的機器上
安裝一個全新的Linux發行版本的時候,畢竟CD-R刻錄機不是每人都有的。如果要用ftp
安裝,你必須首先確定你使用的發行版本是否支持ftp安裝。某些版本是無法從ftp安裝
的。
如果你確定你的版本支持ftp安裝功能,而且你的Linux發行版本用的內核支持你的網
卡,你需要做兩件事:(1)把發行盤的內容拷貝到ftp伺服器的某個目錄下面,並且記
下目錄名;(2)製作軟盤引導盤。
另外的安裝方式是通過NFS或者samba數據源。這兩種東西和用ftp安裝差不多,不過一
個使用NFS,另一個使用的是Windows 的文件/目錄共享,支持SAMBA數據源的安裝的發行
版本更少一些,而且一般我們也不建議使用這種功能(主要是文件名大小寫的問題)。
如果你選擇的是從軟盤啟動,那麼你需要根據是CD-ROM還是網路安裝來確定使用哪一
種軟盤映像,一般情況下,Linux的啟動軟盤是用全盤映像的方法存放在光碟上,可以使
用DOS下面的rawrite(在光碟上有)或者Linux下面的dd命令復制到軟盤上使用。
3.2 RedHat 的安裝過程
從這一節開始,我們介紹幾種Linux發行版本的安裝過程。這里選擇了三個版本:Red
Hat,Turbo Linux中文版和SuSE。RedHat是最容易安裝的版本,如果你是一個新手,看
看下面的安裝過程就應該可以順利地安裝成功。
3.2.1 建立Linux引導盤
如果你的主板不支持光碟機啟動或者你要從軟盤啟動來安裝RedHat那麼就需要製作啟動
盤,在RedHat 的光碟上包含一個啟動盤映象文件,只要將這個文件用相應的程序寫到軟
盤上就可以製成啟動軟盤。
從Redhat 6.1以後的版本只提供一個映象文件即可安裝,如從光碟機和硬碟安裝用\ima
ges\boot.img;如從網路安裝用\images\bootnet.img。啟動盤可以在DOS或者Linux下面
製作:
在 Dos 下製作啟動盤
E:\images>\dosutils\rawrite (E 為 光碟的盤符)
假如是使用boot.img,只要在提示「Enter dis images source files name :」時輸
入 boot.img,按回車出現提示「Enter target diskette driver: 」輸入 A: 回車
。其他類型的啟動盤製作方法類似。
在Linux 下製作啟動盤
製作啟動盤: dd if=boot.img of /dev/fd0 bs=1440k
建立DOS引導盤和用Loadlin引導
Linux提供了一個 Loadlin的應用程序可在dos 下啟動Linux的安裝程序,首先製作一
張dos啟動盤拷貝相應的文件,再在這張盤上載入光碟機的驅動程序,然後用這張盤啟動計
算機,進入Linux 發行板的 dosutils 目錄運行 autoboot .bat 就可進入安裝界面。
autoboot.bat的內容如下:
loadlin autoboot\vmlinuz initrd=autoboot\initrd.img
3.2.2 開始系統安裝
本書使用Redhat 6.1作範例.
使用發行光碟或者製作好的啟動軟盤盤啟動機器,在lilo:提示符下面直接回車,將進
入安裝界面。
如果你是從軟盤啟動機器,那麼將進入下面的安裝過程,否則,如果是從cd-rom安裝
,將直接進入第四步。
選擇語言
圖3.1 選擇語言
Redhat提供了多種言支持,很遺憾沒有中文,只好選擇 English。
選擇鍵盤
系統提示用戶選擇鍵盤類型,選擇 us即可 ,也可在安裝後用 setup 程序更改此項。
圖3.2 選擇鍵盤
選擇安裝方式
圖3.3 選擇安裝方式
通常我們選擇從cdrom安裝,只要直接在對應欄目裡面按下回車就可以了。如果要選擇
從ftp安裝,那麼在選擇了ftp之後,還要給出ftp伺服器的ip地址,本機器的ip地址和L
inux發行盤在伺服器上的目錄。
如果你是從軟盤安裝,那麼這一步之後,系統將切換到圖形模式,繼續安裝過程。
配置滑鼠
系統能識別多數的滑鼠類型,這項可使用默認值,如果你用的是兩鍵滑鼠你還應該選
擇 'Emulate 3 mouse'否則在x windows 下有一些功能不能用。
圖3.4 配置滑鼠
歡迎界面
這是一個歡迎界面,標志下一步將進入文件拷貝和系統設置。
圖3-5 歡迎界面
安裝類型
圖3-6 選擇安裝內容
為了方便用戶Redhat的開發人員設計了幾種安裝類型,可根據需要來選擇,但大多數
用戶選擇'Custom'定製安裝,這樣在以後的安裝過程中可詳細的對Redhat提供的軟體包
進行選擇,自由度更大。
建立分區
圖3-7 建立分區
Redhat 提供了一個簡單使用的圖形化的分區工具,利用這個工具你可方便的建立,修
改,刪除分區,分區的種類及大小可參看本章的1.3中的規劃分區,如建立一500M的根分
區,選則 Add ,然後在下圖的 'Mount Point:'中輸入 '/';'Size(Megs):' 中輸入 '
500' ; 'Partition Type:' 選擇 'Linux Native ' ,最後按 Ok 確認即可。
圖3-8 建立分區(2)
選擇格式化的分區
圖3-9 格式化分區
與其它的操作系統一樣在使用分區前要對分區進行格式化,格式化成Redhat 可識別的
分區。注意原則上每個分區都應該格式化。如果你的硬碟使用的時間較長或則有壞塊,
那麼就選擇' Check for bad blocks while formatting'把壞的區域標志上,以免數據
寫到壞塊上丟失。否則,對於新的硬碟只要簡單地選擇格式化就行了。
Lilo的配置
引導Linux 需要安裝一個用來把內核裝入計算機的程序,在Intel 的兼容PC 上使用L
ilo。在安裝界面內有如下幾個選項:
Create boot disk
創建軟盤啟動盤。默認是允許,如不創建,用滑鼠點擊前面的小方塊讓其凸起。一般
我們不必創建這個東西,詳情見第四章和第九章。
Do not install LILO
不安裝LILO,建議你不要選擇這個選項,否則你無法啟動系統。
Install LILO boot record on:
詢問LILO 安裝在哪兒,通常選則安裝在 MBR 上。
Use linear mode
這個選項是要求Linux使用SCSI的線性模式。如果你有一個超大的或者比較特殊的SCS
I硬碟,選擇這個選項。
下面的區域是表明了分區的詳細情況,通常不用作修改。
圖3-10 配置lilo
選擇時區
中國用戶在WORLD項選擇亞洲,在相面的滾動框內選上海時間。
圖3-11 設置時區
賬號配置
圖3-12 設置密碼和賬號
Redhat 在安裝過程中需要設置 ROOT 用戶的密碼,同時也可建立新的用戶,不過很少
有人在此時建立用戶。只要輸入root密碼並且確認就可以了。
認證配置
圖3-13 身份驗證設置
這個配置通常不需要改動,它表示賬號的身份認證和口令的加密方式。在Redhat 6.1
中,口令驗證使用MD5加密方式,它具有更高的對抗蠻力猜測演算法的能力。不過MD5不是
一個嚴格意義上的加密演算法,因此是一個可選項。你也可以使用原始的DES並且不使用M
D5。當然這意味著降低了系統的安全強度。
X配置
圖3-14 X window配置
所謂X 配置主要是指顯示卡和顯示器的配置,如不想在此配置可選 Skip x configur
ation ,等安裝結束後用 setup 應用程序來設置。
選擇安裝的應用程序
你可根據需要選擇你想要的應用程序,如果你的硬碟空間足夠大我們總是建議安裝所
有的軟體包。(最後的everything選項)
圖3-15 選擇安裝的軟體包
(15)安裝軟體包
現在開始軟體包的拷貝了,耐心的等幾十分鍾就可以了。
圖3-16 安裝軟體包
在此安裝過程中沒有提到網路部分,可用安裝後用 netconf 這個應用程序來完成,
後面的章節有詳細的說明。
3.3 Turbolinux中文版安裝過程
這里介紹的是TurboLinux 4.0Chinese的安裝過程。目前TurboLinux 6.0已經發布了,
不過兩者在安裝之間的差別幾乎可以忽略,你可以自己看看自己拿到的TLC版本。
3.3.1 啟動Turbolinux 安裝程序
直接用CDROM啟動
只要你的BIOS支持CD-ROM啟動,你就可以用這種方式。 直接把光碟插入光碟機,引導機
器就可以了.
在DOS下用LoadLin啟動
從DOS啟動,轉換到光碟驅動器,例如e:,然後進入子目錄dosutils/ ,輸入命令aut
oboot 並回車,就可以開始安裝TurboLinux。
利用軟盤啟動
如果上面的兩種安裝方式都不能工作, 就必須利用軟盤來啟動安裝TurboLinux,不管
怎樣,我不建議你使用這種功能。如果你一定要用,你可以自己看TurboLinux附帶的安
裝手冊。
3.3.2 TurboLinux安裝過程
TurboLinux的安裝過程是中文的,所以我們下面只是簡單地介紹一下,其實你只要仔
細研究一下說明就差不多了。
1) 選擇顯示模式
本窗口會詢問用戶是否使用彩色的顯示模式,預設是YES,一般情況下,按回車 就可
以。除了某些單色顯示器以外。
圖3-17 選擇顯示器類型
歡迎畫面,然後安裝程序將會顯示一個歡迎畫面,您只需要按回車跳過即可。
2) 選擇鍵盤類型
圖3-18 選擇鍵盤類型
用戶在此處設置鍵盤布局,而中國用戶一般都直接鍵入回車使用預設設置US 鍵盤。
3) PCMCIA
如果您的系統上有PCMCIA卡(有時被稱作PC Card),選擇'是',安裝程序會提醒您插
入特別設備驅動盤,不然您將無法驅動您的PCMCIA設備。 如果沒有,直接選『否』繼續
。
4) 特別設備驅動
如果安裝程序提醒您需要特別設備驅動盤,移去啟動盤,並且插入特別設備驅動盤。
通常這是不必要的,除非你使用某種從軟盤啟動的安裝方式。
TurboProbe
圖3-19 檢測硬體
TurboProbe是TurboLinux安裝程序所特有的一部分, TurboProbe可以自動檢測您系統
上安裝的ISA設備/PCI設備/SCSI設備/網卡/並口IDE設備。如果系統在這個過程中掛起
了,重新啟動機器。
6) 安裝介質
圖3-20 選擇安裝介質
TurboLinux提供了4種的方式,我們只介紹除'硬碟安裝'方式外的3種方式。
CD-ROM 安裝 - 最常用的安裝方式,如果您選擇了這種安裝方式,你就要用第一張Tu
rboLinux光碟啟動計算機,而後TurboLinux將自動進入安裝界面。
NFS 方式安裝 - 如果您的機器在一個區域網中, 並且該區域網上有另外一台伺服器
上以NFS方式共享出一份TurboLinux的拷貝。那麼您就可以利用這台 機器作為NFS伺服器
來安裝TurboLinux。在安裝之前您必須從您的系統管理員處獲得您系統的TCP/IP設置和
NFS伺服器 的配置信息。選擇這種安裝方式將會彈出對話框 網路設置。 您需要輸入您
得到
❽ Linux是什麼
開源操作系統,作用相當於windows,但是不是某個特定的軟體公司開發的,而是愛好者開放源代碼,共同開發的
❾ 對linux的認識
創始人
Linus Torvalds林納斯·本納第克特·托瓦茲(Linus Benedict Torvalds)出生於芬蘭赫爾辛基市。父親尼爾斯·托瓦茲(Nils Torvalds)是一名活躍的共產主義者及電台記者。托瓦茲家族屬於在芬蘭佔6%的少數民族芬蘭瑞典人。他畢業於赫爾辛基大學計算機科學系,1997年至2003年在美國加州矽谷任職於全美達公司(Transmeta Corporation)參與該公司晶元的code morph技術研發。後受聘於開源碼發展實驗室(OSDL : Open Source Development Labs, Inc),全力開發Linux內核。現任職於Linux基金會。
象徵物
TuxTux(一隻企鵝,全稱為tuxedo,Joeing Youthy的網路ID)是Linux的標志。將企鵝作為Linux標志是由林納斯·托瓦茲提出的。
大多數人相信,「Tux」這個名字來源於Torvalds UniX,而不是因為它看起來像是穿著一件黑色小禮服(tuxedo)。
這個企鵝圖案在最佳Linux圖標競賽中被選中。其他一些圖案可以在Linux圖標大賽網站中找到。Tux的設計者是Larry Ewing,他於1996年,利用GIMP軟體設計出了這個企鵝。
Tux已經成為Linux和開源社區的象徵。
歷史發展
Linux 操作系統是UNIX 操作系統的一種克隆系統。它誕生於1991 年的10 月5 日(這是第一次正式向外公布的時間)。以後藉助於Internet 網路,並經過全世界各地計算機愛好者的共同努力下,現已成為今天世界上使用最多的一種UNIX 類操作系統,並且使用人數還在迅猛增長。
Linux 操作系統的誕生、發展和成長過程始終依賴著以下五個重要支柱:UNIX 操作系統、MINIX 操作系統、GNU 計劃、POSIX 標准和Internet 網路。
下面主要根據這五個基本線索來追尋一下Linux 的開發歷程,它的醞釀過程,最初的發展經歷。首先分別介紹其中的四個基本要素(UNIX、MINIX、GNU 和POSIX,Internet 的重要性顯而易見,所以不用對其羅嗦),然後根據Linux 的創始人Linus Toravlds 從對計算機感興趣而自學計算機知識,到心裡開始醞釀編制一個自己的操作系統,到最初Linux 內核0.01 版公布,以及從此如何艱難地一步一個腳印地在全世界hacker 的幫助下最後推出比較完善的1.0 版本這段時間的發展經過,也即對Linux 的早期發展歷史進行詳細介紹。
UNIX 操作系統的誕生
肯·湯普遜(左)和丹尼斯·里奇(右)Linux 操作系統是UNIX 操作系統的一個克隆版本。UNIX 操作系統是美國貝爾實驗室的肯·湯普遜Ken.Thompson和丹尼斯·里奇Dennis Ritchie 於1969 年夏在DEC PDP-7 小型計算機上開發的一個分時操作系統。當時Ken Thompson 為了能在閑置不用的PDP-7 計算機上運行他非常喜歡的星際旅行(Space travel)游戲,在1969 年夏天乘他夫人回家鄉加利福尼亞渡假期間,在一個月內開發出了unix 操作系統的原型。當時使用的是BCPL 語言(基本組合編程語言),後經Dennis Ritchie 於1972 年用移植性很強的C 語言進行了改寫,使得UNIX 系統在大專院校得到了推廣。
MINIX 操作系統
Andrew S. TanenbaumMINIX 系統是由Andrew S. Tanenbaum(AST)開發的。AST 是在荷蘭Amsterdam 的Vrije 大學數學與計算機科學系統工作,是ACM 和IEEE 的資深會員(全世界也只有很少人是兩會的資深會員)。共發表了100 多篇文章,5 本計算機書籍。AST 雖出生在美國紐約,但是是荷蘭僑民(1914 年他的祖輩來到美國)。他在紐約上的中學、M.I.T上的大學、加洲大學Berkeley 分校念的博士學位。由於讀博士後的緣故,他來到了家鄉荷蘭。從此就與家鄉一直有來往。後來就在Vrije 大學開始教書、帶研究生了。荷蘭首都Amsterdam 是個常年陰雨綿綿的城市,而對於AST 來說,這最好不過了,因為這樣他就可以待在家裡擺弄他的計算機了。MINIX 是他1987年編制的,主要用於學生學習操作系統原理。到91年時版本是1.5。目前主要有兩個版本在使用: 1.5 版和2.0 版,當時該操作系統在大學使用是免費的,但其它用途不是,當然目前都已經是免費的,可以從許多FTP上下載。
對於Linux 系統,他表示對其開發者Linus 的稱贊。但他認為Linux 的發展有很大原因是因為他為了保持minix 的小型化,能讓學生在一個學期內就能學完,而沒有接納全世界許多人對Minix 的擴展要求。因此這激發了Linus 編寫Linux。Linus 正好抓住了這個好時機。
作為一個操作系統,MINIX 並不是優秀者,但它同時提供了用C 語言和匯編語言寫的系統源代碼。這是第一次使得有抱負的程序員或hacker 能夠閱讀操作系統的源代碼,在當時這種源代碼是軟體商一直小心地守護著的。
GNU 計劃
Richard M. StallmanGNU 計劃和自由軟體基金會(the Free Software Foundation - FSF)是由Richard M. Stallman 於1984 年一手創辦的。旨在開發一個類似 Unix、並且是自由軟體的完整操作系統:GNU 系統。(GNU 是"GNU's Not Unix"的遞歸縮寫,它的發音為"guh-NEW"。)各種使用linux 作為核心的GNU 操作系統正在被廣泛的使用。雖然這些系統通常被稱作"Linux",但是嚴格地說,它們應該被稱為GNU/Linux 系統。
到上世紀90 年代初,GNU 項目已經開發出許多高質量的自由軟體,其中包括有名的emacs 編輯系統、bash shell 程序、gcc 系列編譯程序、gdb 調試程序等等。這些軟體為Linux 操作系統的開發創造了一個合適的環境,是Linux 能夠誕生的基礎之一。以至於目前許多人都將Linux 操作系統稱為"GNU/Linux"操作系統。
POSIX 標准
POSIX(Portable Operating System Interface for Computing Systems)是由IEEE 和ISO/IEC 開發的一簇標准。該標準是基於現有的UNIX 實踐和經驗,描述了操作系統的調用服務介面,用於保證編制的應用程序可以在源代碼一級上在多種操作系統上移植運行。它是在1980 年早期一個UNIX 用戶組(usr/group)的早期工作的基礎上取得的。該UNIX 用戶組原來試圖將AT&T 的系統V 和Berkeley CSRG的BSD 系統的調用介面之間的區別重新調和集成,從而於1984 年產生了/usr/group 標准。1985 年,IEEE操作系統技術委員會標准小組委員會(TCOS-SS)開始在ANSI 的支持下責成IEEE 標准委員會制定有關程序源代碼可移植性操作系統服務介面正式標准。到了1986 年4 月,IEEE 就制定出了試用標准。第一個正式標準是在1988 年9 月份批準的(IEEE 1003.1-1988),也既以後經常提到的POSIX.1 標准。
1989 年POSIX 的工作被轉移至ISO/IEC 社團,並由15 工作組繼續將其制定成ISO 標准。到1990 年,POSIX.1 與已經通過的C 語言標准聯合,正式批准為IEEE 1003.1-1990(也是ANSI 標准)和ISO/IEC 9945-1:1990 標准。
POSIX.1 僅規定了系統服務應用程序編程介面(API),僅概括了基本的系統服務標准,因此期望對系統的其它功能也制定出標准。這樣IEEE POSIX 的工作就開始展開了。在1990 年,剛開始有十個批準的計劃在進行,有近300 多人參加每季度為期一周的會議。著手的工作有命令與工具標准(POSIX.2)、測試方法標准(POSIX.3)、實時API(POSIX.4)等。到了1990 年上半年已經有25 個計劃在進行,並且有16 個工作組參與了進來。與此同時,還有一些組織也在制定類似的標准,如X/Open,AT&T,OSF 等。
在90 年代初,POSIX 標準的制定正處在最後投票敲定的時候,那是1991-1993 年間。此時正是Linux剛剛起步的時候,這個UNIX 標准為Linux 提供了極為重要的信息,使得Linux 的能夠在標準的指導下進行開發,能夠與絕大多數UNIX 系統兼容。在最初的Linux 內核代碼中(0.01 版、0.11 版)就已經為Linux與POSIX 標準的兼容做好了准備工作。在0.01 版的內核/include/unistd.h 文件中就已經定義了幾個有關POSXI 標准要求的常數符號,並且在注釋中就寫到"ok,這也許是個玩笑,但我正在著手研究它呢"。
Internet的傳播
1991 年7 月3 日在comp.os.minix 上發布的post 上就已經提到了正在搜集POSIX 的資料。其中透露了他正在進行Linux 系統的開發,並且在Linux 最初的時候已經想到要實現與POSIX(UNIX 的國際標准)的兼容問題了。
編輯本段
具體介紹
概述
Linux 操作系統的誕生 1981 年IBM 公司推出享譽全球的微型計算機IBM PC。在1981-1991 年間,MS-DOS 操作系統一直是微型計算機上操作系統的主宰。此時計算機硬體價格雖然逐年下降,但軟體價格仍然是居高不下。當時Apple 的MACs 操作系統可以說是性能最好的,但是其天價沒人能夠輕易靠近。
到1991 年,GNU 計劃已經開發出了許多工具軟體。最受期盼的Gnu C 編譯器已經出現,但還沒有開發出免費的GNU 操作系統。即使是MINIX 也開始有了版權,需要購買才能得到源代碼。而GNU 的操作系統HURD 一直在開發之中,但並不能在幾年內完成。對於Linus 來說,已經不能等待了。從1991 年4 月份起,他開始醞釀並著手編制自己的操作系統。剛開始,他的目的很簡單,只是為了學習Intel 386 體系結構保護模式運行方式下的編程技術。但後來Linux 的發展卻完全改變了初衷。
1991 年初,Linus 開始在一台386sx 兼容微機上學習minix 操作系統。通過學習,他逐漸不能滿足於minix 系統的現有性能,並開始醞釀開發一個新的免費操作系統。根據Linux 在comp.os.minix 新聞組上發布的消息,我們可以知道他逐步從學習minix 系統到開發自己的Linux 的過程。
從1991 年的4 月份開始,Linus 幾乎花了全部時間研究386-minix 系統(hack the kernel),並且嘗試著移植GNU 的軟體到該系統上(GNU gcc、bash、gdb 等)。並於4 月13 日在comp.os.minix 上發布說自己已經成功地將bash 移植到了minix 上,而且已經愛不釋手、不能離開這個shell 軟體了。
第一個與Linux 有關的消息是在1991 年7 月3 日在comp.os.minix 上發布的(當然此時還不存在Linux 這個名稱,當時Linus 的腦子里想的可能是FREAX ,FREAX 的英文含義是怪誕的、怪物、異想天開等)。其中透露了他正在進行Linux 系統的開發,並且在Linux 最初的時候已經想到要實現與POSIX(UNIX 的國際標准)的兼容問題了。
在Linus 的下一發布的消息中(1991 年8 月25 日 comp.os.minix),他向所有minix 用戶詢問"What would you like to see in minix?"("你最想在minix 中見到什麼?"),在該消息中他首次透露出正在開發一個(免費的)386(486)操作系統,並且說只是興趣而已,代碼不會很大,也不會象GNU 的那樣專業。開發免費操作系統這個想法從4 月份就開始醞釀了,希望大家反饋一些對於minix 系統中喜歡那些特色不喜歡什麼等信息,由於實際的和其它一些原因,新開發的系統剛開始與minix 很象(並且使用了minix 的文件系統)。並且已經成功地將bash(1.08 版)和gcc(1.40 版)移植到了新系統上,而且再過幾個月就可以使用了。
最後,Linus 申明他開發的操作系統沒有使用一行minix 的源代碼;而且由於使用了386 的任務切換特性,所以該操作系統不好移植(沒有可移植性),並且只能使用AT 硬碟。對於Linux 的移植性問題,Linus 當時並沒有考慮。但是目前Linux 幾乎可以運行在任何一種硬體體系結構上。
到了1991 年的10 月5 日,Linus 在comp.os.minix 新聞組上發布消息,正式向外宣布Linux 內核系統的誕生(Free minix-like kernel sources for 386-AT)。這段消息可以稱為Linux 的誕生宣言,並且一直廣為流傳。因此10 月5 日對Linux 社區來說是一個特殊的日子,許多後來Linux 的新版本發布時都選擇了這個日子。所以RedHat 公司選擇這個日子發布它的新系統也不是偶然的。
Linux 的命名
Linux 操作系統剛開始時並沒有被稱作Linux,Linus 給他的操作系統取名為FREAX,其英文含義是怪誕的、怪物、異想天開等意思。在他將新的操作系統上載到ftp,funet。fi伺服器上時,管理員Ari Lemke很不喜歡這個名稱。他認為既然是Linus 的操作系統就取其諧音Linux 作為該操作系統的目錄吧,於是Linux 這個名稱就開始流傳下來。
在Linus 的自傳《Just for Fun》一書中,Linus 解釋說:"坦白地說,我從來沒有想到過要用Linux 這個名稱發布這個操作系統,因為這個名字有些太自負了。而我為最終發布版准備的是什麼名字呢Freax。實際上,內核代碼中某些早期的Makefile - 用於描述如何編譯源代碼的文件 - 文件中就已經包含有"Freax"這個名字了,大約存在了半年左右。但其實這也沒什麼關系,在當時還不需要一個名字,因為我還沒有向任何人發布過內核代碼。而Ari Lemke,他堅持要用自己的方式將內核代碼放到ftp 站點上,並且非常不喜歡Freax 這個名字。他堅持要用現在這個名字(Linux),我承認當時我並沒有跟他多爭論。但這都是他取的名字。所以我可以光明正大地說我並不自負,或者部分坦白地說我並沒有本位主義思想。但我想好吧,這也是個好名字,而且以後為這事我總能說服別人,就像我現在做的這樣。"-- Linus Torvalds《Just for fun》第84-88 頁。
Linux的讀法
linux發音五花八門版本頗多,見到和聽到的不下10種。根據linux的創始人Linus Torvalds的說法,Linux的發音和「Minix」是押韻的。「Li」中「i」的發音類似於「Minix」中「i」的發音,而「nux」中「u」的發音類似於英文單詞「profess」中「o」的發音。依照國際音標應該是/'linэks/——類似於「里訥克斯」。但是,由於Linus Torvalds本人是芬蘭人,所以他的Linux讀音不是/'linэks/,而是/'liniks/.。
有人綜合網上和linux自己的讀音,概括出幾個自認為最合適也最通用的讀法:/li'n^ks/(「里那克斯」)或/'li:nэks/(「里訥克斯」)或/li'nju:ks/(「里紐克斯」)。這幾個應該是誰都聽得懂的。至於哪個比較正宗,當然是linux的原音。但事實上使用linux哪種讀法的人似乎都不在少數。
基本思想
Linux的基本思想有兩點:第一,一切都是文件;第二,每個軟體都有確定的用途。其中第一條詳細來講就是系統中的所有都歸結為一個文件,包括命令、硬體和軟體設備、操作系統、進程等等對於操作系統內核而言,都被視為擁有各自特性或類型的文件。至於說Linux是基於Unix的,很大程度上也是因為這兩者的基本思想十分相近。
版本命名
Linux內核有三個不同的命名方案。
早期版本:
第一個版本的內核是0.01。其次是0.02,0.03,0.10,0.11,0.12(第一GPL版本),0.95,0.96,0.97,0.98,0.99及1.0。
從0.95版有許多的補丁發布於主要版本版本之間。
舊計劃(1.0和2.6版之間),版本的格式為A.B.C,其中A,B,C代表:
A大幅度轉變的內核。這是很少發生變化,只有當發生重大變化的代碼和核心發生才會發生。在歷史上曾改變兩次的內核:1994年的1.0及1996年的2.0。
B是指一些重大修改的內核。
內核使用了傳統的奇數次要版本號碼的軟體號碼系統(用偶數的次要版本號碼來表示穩定版本)。
C是指輕微修訂的內核。這個數字當有安全補丁,bug修復,新的功能或驅動程序,內核便會有變化。
第三次,自2.6.0(2003年12月)發布後,人們認識到,更短的發布周期將是有益的。自那時起,版本的格式為A.B.C.D,其中A,B,C,D代表:
A和B是無關緊要的
C是內核的版本
D是安全補丁
Linux內核
《深入理解linux內核》Linux是最受歡迎的自由電腦操作系統內核。它是一個用C語言和匯編語言寫成,符合POSIX標準的類Unix操作系統。Linux最早是由芬蘭黑客林納斯.托瓦茲(Linus B. Torvalds)為嘗試在英特爾x86架構上提供自由免費的類Unix操作系統而開發的。該計劃開始於1991年,林納斯·托瓦茲當時在Usenet新聞組comp.os.minix登載帖子,這份著名的帖子標示著Linux計劃的正式開始。
在計劃的早期有一些Minix黑客提供了協助,而今天全球無數程序員正在為該計劃無償提供幫助。
技術上說Linux是一個內核。「內核」指的是一個提供硬體抽象層、磁碟及文件系統控制、多任務等功能的系統軟體。一個內核不是一套完整的操作系統。一套基於Linux內核的完整操作系統叫作Linux操作系統,或是GNU/Linux。
桌面環境
在圖形計算中,一個桌面環境(Desktop environment,有時稱為桌面管理器)為計算機提供一個圖形用戶界面(GUI)。這個名稱來自桌面比擬,對應於早期的文字命令行界面(CLI)。一個典型的桌面環境提供圖標,視窗,工具欄,文件夾,壁紙以及像拖放這樣的能力。整體而言,桌面環境在設計和功能上的特性,賦予了它與眾不同的外觀和感覺。
現今主流的桌面環境有KDE,gnome,Xfce,LXDE等,除此之外還有Ambient,EDE,IRIX Interactive Desktop,Mezzo,Sugar,CDE等。
KDE
KDE(Kool Desktop Environment)項目始建於1996年10月,相對於GNOME還要早一些。KDE項目是由圖形排版工具Lyx的開發者、一位名為Matthias Ettrich的德國人發起的,目的是為滿足普通用戶也能夠通過簡單易用的桌面來管理Unix工作站上的各種應用軟體以及完成各種任務。
gnome
GNOME即GNU網路對象模型環境 (The GNU Network Object Model Environment),GNU計劃的一部分,開放源碼運動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是一種讓使用者容易操作和設定電腦環境的工具。
目標是基於自由軟體,為Unix或者類Unix操作系統構造一個功能完善、操作簡單以及界面友好的桌面環境,他是GNU計劃的正式桌面。
Xfce
Xfce(XForms Common Environment)創建於2007年7月,類似於商業圖形環境CDE,是一個運行在各類Unix下的輕量級桌面環境。原作者Olivier Fourdan最先設計XFce是基於XForms三維圖形庫。Xfce設計目的是用來提高系統的效率,在節省系統資源的同時,能夠快速載入和執行應用程序。
Linux發行版
Linux發行版指的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Linux操作系統」,它可能是由一個組織,公司或者個人發行的。Linux主要作為Linux發行版(通常被稱為"distro")的一部分而使用。通常來講,一個Linux發行版包括Linux內核,將整個軟體安裝到電腦上的一套安裝工具,各種GNU軟體,其他的一些自由軟體,在一些特定的Linux發行版中也有一些專有軟體。發行版為許多不同的目的而製作,包括對不同計算機結構的支持,對一個具體區域或語言的本地化,實時應用,和嵌入式系統。目前,超過三百個發行版被積極的開發,最普遍被使用的發行版有大約十二個。
一個典型的Linux發行版包括:Linux核心,一些GNU庫和工具,命令行shell,圖形界面的X窗口系統和相應的桌面環境,如KDE或GNOME,並包含數千種從辦公包,編譯器,文本編輯器到科學工具的應用軟體。
很多版本Linux發行版使用LiveCD,是不需要安裝就能使用的版本。
主流的Linux發行版Ubuntu, Debian GNU/Linux ,Fedora ,Gentoo ,MandrivaLinux ,PCLinuxOS,Slackware Linux ,openSUSE,ArchLinux,Puppylinux,Mint, CentOS,Red Hat等。
中國大陸的Linux發行版
中標麒麟Linux(原中標普華Linux), 紅旗Linux(Red-flag Linux) ,Qomo Linux(原Everest),沖浪Linux(Xteam Linux) ,藍點Linux ,新華Linux ,共創Linux ,百資Linux ,veket, lucky8k-veket.Open Desktop ,Hiweed GNU/Linux ,Magic Linux ,Engineering Computing GNU/Linux ,kylin,中軟Linux ,新華華鐳Linux(RaysLX) ,CD Linux ,MC Linux ,即時Linux(Thizlinux) ,b2d linux ,IBOX ,MCLOS ,FANX,酷博linux,新氧Linux,Hiweed,Deepin Linux,雨林木風YLMF OS。
需要說明的是,新氧、Hiweed、Deepin都是基於ubuntu,並且Deepin Linux是Hiweed與深度合並後的版本,原來的Hiweed已經停止更新,新氧也停止更新了。其中CD linux因可方便集成一些無線安全審計工具,以及較好的中文界面和較小的體積,深受一些破解愛好者喜愛。
大眾的Ubuntu ubuntu 11.04 桌面
初始版本: 2004年10月20日
贊助公司: Canonical有限公司
創始者: 馬克·舍特爾沃斯
支持的語言 :多語種(包括中文)
簡介:
Ubuntu是一個以桌面應用為主的Linux操作系統,其名稱來自非洲南部祖魯語或豪薩語的「ubuntu」一詞(譯為吾幫托或烏班圖),意思是「人性」、「我的存在是因為大家的存在」, 是非洲傳統的一種價值觀,類似華人社會的「仁愛」思想。Ubuntu基於Debian發行版和GNOME桌面環境,與Debian的不同在於它每6個月會發布一個新版本。Ubuntu的目標在於為一般用戶提供一個最新的、同時又相當穩定的主要由自由軟體構建而成的操作系統。Ubuntu具有龐大的社區力量,用戶可以方便地從社區獲得幫助。
優雅的Linux Mint
初始版本: 2006年8月27日 Linux Mint 11桌面開發者: Linux Mint Team
支持的語言: 多語種(包括中文)
簡介:
Linux Mint於2006年開始發行,是一份基於Debian和Ubuntu的Linux發行版,其目標是提供一種更完整的即刻可用體驗,這包括提供瀏覽器插件、多媒體編解碼器、對DVD播放的支持、Java和其他組件,它也增加了一套定製桌面及各種菜單,一些獨特的配置工具,以及一份基於web的軟體包安裝界面。它與Ubuntu軟體倉庫兼容,使得它有一個強悍的根基,一個巨大的可安裝軟體庫,還有一個完善的服務設置機制。
Linux Mint是對用戶友好而功能強大的操作系統。它誕生的目的是為家庭用戶和企業提供一個免費的,易用的,舒適而優雅的桌面操作系統。Linux Mint的一大雄心是:使用最先進的技術而不是美化的看起來像Windows的軟體使普通人也感到易用,使自己成為可以和Windows並駕齊驅的操作系統。但是這個目標並不是使其看起來像微軟的或者是蘋果的,而是去創造我們心中的完美桌面系統。我們應該使linux技術更易用,更簡便。
銳意的Fedora
fedora logo初始版本: 2003年11月6日
開發者: Fedora Project
支持的語言 :多語種(包括中文)
簡介:
最早Fedora Linux社區的目標是為Red Hat Linux製作並發布第三方的軟體包,然而當Red Hat Linux停止發行後,Fedora社區便集成到Red Hat贊助的Fedora Project,目標是開發出由社區支持的操作系統(事實上,Fedora Project除了由志願者組織外,也有許多Red Hat的員工參與開發)。Red Hat Enterprise Linux則取代Red Hat Linux成為官方支持的系統版本。
Fedora Core(自第七版直接更名為Fedora)是眾多 Linux 發行套件之一。它是一套從Red Hat Linux發展出來的免費Linux系統。現時Fedora最新的版本是Fedora 15,Fedora是linux發行版中更新最快的之一,通常每6個月發布一個正式的新版本。
Fedora和Redhat這兩個Linux的發行版聯系很密切。Redhat 自9.0以後,不再發布桌面版的,而是把這個項目與開源社區合作,於是就有了Fedora 這個 Linux 發行版。Fedora 可以說是Redhat 桌面版本的延續,只不過是與開源社區合作。
華麗的openSUSE
初始版本: 2006年12月7日
開發者: openSUSE Project
支持的語言 :多語種(包括中文)
簡介: openSUSE logoopenSUSE 項目是由 Novell 發起的開源社區計劃。 旨在推進 Linux 的廣泛使用。openSUSEorg提供了自由簡單的方法來獲得世界上最好用的 Linux 發行版,SUSE Linux。 openSUSE 項目為 Linux開發者和愛好者提供了開始使用 Linux 所需要的一切。
openSUSE項目的目標是使 SUSE Linux 成為所有人都能夠得到的最易於使用的 Linux 發行版,同時努力使其成為使用最廣泛的開放源代碼平台。 為開放源代碼合作者提供一個環境來把 SUSE Linux 建設成世界上最好的 Linux 發行版,不論是為新用戶或者有經驗的 Linux 用戶。 大大簡化並開放開發和打包流程,以使 openSUSE 成為 Linux 黑客和應用軟體開發者的首選平台。
自由的Debian
Debian logo初始版本: 1993年8月16日
開發者 : Debian計劃
支持的語言 :多語種(包括中文)
簡介:
DebianGNU/Linux是由一個叫做伊恩·默多克(IanMurdock)的牛人在1993年發起的,他的名字以Ian開頭,他太太的名字Debra開頭三個字母是Deb,於是在愛情的力量下,他發起了DebianGNU/Linux組織。
Debian 計劃是一個致力於創建一個自由操作系統的合作組織。我們所創建的這個操作系統名為 Debian GNU/Linux,簡稱為 Debian。操作系統是使計算機運行的基本程序和工具的集合,其中最主要的部分稱為內核(kernel)。內核是計算機中最重要的程序,負責一切基本的調度工作,並讓您運行其他程序。
簡潔的Slackware
❿ linux系統的操作,越詳細越好,謝謝了
概述
作業系統
BSD
FreeBSD - NetBSD - OpenBSD
DragonFly BSD - PC-BSD
GNU/Linux
Debian - Fedora - Gentoo - Mandriva
Ubuntu - Red Hat - Slackware - SuSE - 紅旗Linux-MeeGo
Mac OS
Mac OS 1, 2, 3 & 4 - 5 - 6 - 7 - 8 - 9
Mac OS X -.0 -.1 -.2 -.3 -.4 -.5 -.6 -.7 - Server
MS-DOS - Microsoft Windows
MS-DOS/9x
1.0 - 2.0 - 3.x - 95 - 98 - Me
NT
NT - 3.x - 4.0 - 2000 - XP - Server 2003
Vista - Home Server - Server 2008
7 - Server 2008 R2
其他
AmigaOS - BeOS - Inferno - LynxOS - Haiku OS - Android
OS/2 - QNX - Solaris - UNIX - MVS
OS/360 - OS/390 - OS/400 - Plan 9 - ReactOS
VMS - ZETA - FreeDOS
查看 • 討論 • 編輯 • 歷史
絕大多數基於Linux核心的作業系統使用了大量的GNU軟體,包括了一個shell程式、工具、函式庫、編譯器及工具,還有許多其他程式,例如Emacs、Vi。正因為如此,GNU計劃的開創者理查德·馬修·斯托曼提議將Linux作業系統改名為GNU/Linux,但多數人仍然習慣性地使用「Linux」。
大多數Linux系統還包括了像提供GUI界面的XFree86、X.Org之類的程序。除了一部分專家之外,大多數人都不自己選擇每一樣組件或自行設置,而是直接使用Linux發行版。
「Linux」的發音
托瓦茲對「Linux」的讀法
播放此文件時有問題?請參見媒體幫助。
根據托瓦茲的說法,Linux的發音和「Minix」是押韻的。
參照[1],「Li」中「i」的發音類似於「Minix」中「i」的發音,而「nux」中「u」的發音類似於英文單詞「profess」中「o」的發音。依照國際音標應該是['linэks][ˈlɪnəks]。
此外在[2] 有一份林納斯·托瓦茲本人說話的錄音,錄音內容為「Hello, this is Linus Torvalds, and I pronounce Linux as Linux」。 錄音檔案網址:[3][4]
歷史
GNU
理查德·馬修·斯托曼,GNU計劃的創立者。
1983年,理查德·馬修·斯托曼創立了GNU計劃。這個計劃有一個目標,是為了發展一個完全自由的類Unix作業系統。自1984年發起這個計劃以來[5] ,在1985年,理查德·馬修·斯托曼發起自由軟體基金會並且在1989年撰寫了GPL協議。1990年代早期,GNU開始大量的產生或收集各種系統所必備的元件,像是——函式庫、編譯器、偵錯工具、文字編輯器、網頁伺服器,以及一個Unix的使用者介面(Unix shell)——但是像一些底層環境,如硬體驅動、守護進程執行核心(kernel)仍然不完整和陷於停頓,GNU計劃中是在馬赫微核(Mach microkernel)的架構之上開發系統核心,也就是所謂的GNU Hurd,但是這個基於Mach的設計異常復雜,發展進度則相對緩慢。[6]林納斯·托瓦茲曾說過如果GNU核心在1991年時可以用,他不會自己去寫一個。[7]
BSD
386BSD因為法律問題直到1992年還沒有發布,NetBSD和FreeBSD是386BSD的後裔,早於Linux。林納斯·托瓦茲曾說,當時如果有可用的386BSD,他就可能不會編寫Linux。[8]
MINIX
安德魯·斯圖爾特·塔能鮑姆 (左),MINIX作業系統的作者和林納斯·托瓦茲(右),Linux內核的主要作者 安德魯·斯圖爾特·塔能鮑姆 (左),MINIX作業系統的作者和林納斯·托瓦茲(右),Linux內核的主要作者
安德魯·斯圖爾特·塔能鮑姆 (左),MINIX作業系統的作者和林納斯·托瓦茲(右),Linux內核的主要作者
MINIX是一個廉價的小型類Unix作業系統,是為在電腦科學用作教學而設計的,作者是安德魯·斯圖爾特·塔能鮑姆。從第三版開始,MINIX是自由軟體,而且被「嚴重的」重新設計。
1991年,芬蘭人林納斯·托瓦茲在赫爾辛基大學上學,對作業系統很好奇[9],並且對MINIX只允許在教育上使用很不滿(其不允許任何商業使用),於是開始寫他自己的作業系統,這就是後來的Linux核心。
林納斯·托瓦茲開始在MINIX上開發Linux內核,為MINIX寫的軟體也可以在Linux內核上使用。後來Linux成熟了,可以在自己上面開發自己了。[10]使用GNU 軟體代替MINIX的軟體,因為使用從GNU 系統來的原始碼可以自由使用,這對新作業系統是有益的。使用GNU GPL 協議的原始碼可以被其他項目所使用,只要這些項目使用同樣的協議發布。為了讓Linux 可以在商業上使用,林納斯·托瓦茲決定改變他原來的協議(這個協議會限制商業使用),使用GNU GPL協議來代替。[11]開發者致力於融合GNU 元素到Linux 中,做出一個有完整功能的、自由的作業系統。[6]
Linux的第一個版本在1991年9月被大學FTP server管理員Ari Lemmke發布在Internet上,最初Torvalds稱這個核心的名稱為"Freax",意思是自由("free")和奇異("freak")的結合字,並且附上了"X"這個常用的字母,以配合所謂的類Unix的系統。但是FTP伺服器管理員嫌原來的命名「Freax」的名稱不好聽,把核心的稱呼改成「Linux」,當時僅有10000行程式碼,仍必須執行於Minix作業系統之上,並且必須使用硬碟開機;隨後在10月份第二個版本(0.02版)就發布了,同時這位芬蘭赫爾辛基的大學生在comp.os.minix上發布一則訊息
Hello everybody out there using minix- I'm doing a (free) operation system (just a hobby, won't be big and professional like gnu) for 386(486) AT clones.
1994年3月,Linux1.0版正式發布,Marc Ewing成立了Red Hat軟體公司,成為最著名的Linux經銷商之一。
Unix & Linux歷史源流
早期Linux的開機管理程式(boot loader)是使用LILO(Linux Loader),早期的LILO存在著一些難以容忍的缺陷,例如無法識別1024柱面以後的硬碟空間,後來新增GRUB(GRand Unified Bootloader)克服了這些缺點,具有『動態搜尋核心檔案』的功能,可以讓您在開機的時候,可以自行編輯您的開機設定系統檔案,透過ext2或ext3檔案系統中載入Linux Kernel(GRUB通過不同的文件系統驅動可以識別幾乎所有Linux支援的文件系統,因此可以使用很多文件系統來格式化核心文件所在的磁區,並不局限於ext文件系統)。
Linux的標志和吉祥物是一隻名字叫做Tux的企鵝,標志的由來是因為Linus在澳洲時曾被一隻動物園里的企鵝咬了一口,便選擇了企鵝作為Linux的標志。更容易被接受的說法是:企鵝代表南極,而南極又是全世界所共有的一塊陸地。這也就代表Linux是所有人的Linux。
未來軟體界的方向
Linux作為較早的開放原始碼作業系統,對未來軟體發展的方向有一定引導作用。
基於Linux開放源碼的特性,越來越多大中型企業及政府投入更多的資源來開發Linux。現今世界上,越來越多國家逐漸的把政府機構內部門的電腦轉移到Linux上,這個情況還會一直持續。Linux的廣泛使用為政府機構節省了不少經費。
任何一種作業系統均會存在可能發生的安全性風險議題,開放性的原始碼,使任何人皆可知道Linux的內部核心,可讓全球的安全專家透明化檢視與提出改進。但在駭客的眼裡,它可讓全球的駭客較容易地發現漏洞,是一頭肥羊。但嚴格來說大多數的系統淪陷(黑客攻擊成功)均是該系統管理員未能深入安全性防護能力所導致,不應該一味的將責任推給開發商。
商業和使用
KDE SC 桌面環境
主條目:Linux 使用
今天各種場合都有使用各種Linux 套件,從嵌入式設備到超級電腦,[12][13]並且在伺服器領域確定了地位,通常伺服器使用LAMP組合。[14]在家庭與企業中使用Linux 套件的情況越來越多。[15][16][17][18][19][20][21]並且在政府中也很受歡迎,巴西聯邦政府的由於支持Linux而世界聞名。[22][23] 有新聞報道俄羅斯軍隊自己製造的Linux發行版的,做為G.H.ost 項目已經取得成果.[24]印度的Kerala聯邦計劃在向全聯邦的高中推廣使用Linux。[25][26]中華人民共和國為取得技術獨立,在龍芯過程中排他性地使用Linux。[27] 在西班牙的一些地區開發了自己的Linux 發行版,並且在政府與教育領域廣泛使用,如Extremara 地區的gnuLinEx 和Andalusia 地區的 Guadalinex。 葡萄牙同樣使用自己的Linux 發行版Caixa Mágica,用於 Magalhães 筆記型電腦[28] 和e-escola 政府軟體 。[29] 法國和德國同樣開始逐步採用Linux 。[30]
Linux 發行版同樣在筆記型電腦市場很受歡迎,像ASUS Eee PC 和 Acer Aspire One ,販賣時安裝有訂制的Linux 發行版。
GNU/Linux愛好者設計的宣傳圖,並使用GPL授權
GNU/Linux社群設計的立體圖,並使用GPL授權
傳統的Linux使用者一般都是專業人士。他們願意安裝並設置自己的作業系統,往往比其他作業系統的用戶花更多的時間在安裝並設置自己的作業系統。這些用戶有時被稱作「駭客」或是「極客」(geek)。
使用Linux主要的成本為移植、培訓和學習的費用,早期由於會使用Linux的人較少,並且在軟體設計時並未考慮非專業者的使用,導致這方面費用極高。但這方面的費用已經隨著Linux的日益普及和Linux上的軟體越來越多、越來越方便而降低,但專業仍是使用Linux的主要成本。
然而隨著Linux慢慢開始流行,有些原始設備製造商(OEM)開始在其銷售的電腦上預裝上Linux,Linux的用戶中也有了普通電腦用戶,Linux系統也開始慢慢出現在個人電腦作業系統市場。Linux在歐洲、美國和日本的流行程度較高,歐美地區還發行Linux平台的游戲和其他家用軟體。Linux開源社群方面也是以歐洲、美國、日本等已開發國家的人士居多。
每個孩子一台筆記型電腦(OLPC)這一項目正在催生新的更為龐大的Linux用戶群,計劃將包括發展中國家的幾億學童、他們的家庭和社區。在2007年,已經有六個國家訂購了至少每個國家一百萬台以上免費發放給學生。Google、RedHat和eBay是該項目的主要支持者。
基於其低廉成本與高度可設定性,Linux常常被應用於嵌入式系統,例如機上盒、行動電話及行動裝置等。在行動電話上,Linux已經成為Symbian OS的主要競爭者;而在行動裝置上,則成為Windows CE與Palm OS外之另一個選擇。目前流行的TiVo數位攝影機使用了經過客制化後的Linux。此外,有不少硬體式的網路防火牆及路由器,例如部份LinkSys的產品,其內部都是使用Linux來驅動、並採用了作業系統提供的防火牆及路由功能。
採用Linux的超級電腦亦愈來愈多,根據2008年11月的TOP500超級電腦列表,現時世上最快速的超級電腦使用Linux作為其作業系統。而在表列的500套系統里,採用Linux為作業系統的,佔了439組(即87.8%)。[31]
2006年開始發售的SONY PlayStation 3亦可使用Linux的作業系統,它有一個能使其成為一個桌面系統的Yellow Dog Linux。之前,Sony亦曾為他們的PlayStation 2推出過一套名為PS2 Linux的DIY組件。Ubuntu自9.04版本,恢復了PPC支持(包括PlayStation 3)。
而隨著OLPC的XO-1,華碩的Eee PC等低價電腦的推行,許多人樂觀的認為在低端PC市場,linux的市場佔有率正在快速的增長[32]。但在Windows進入此一市場後,Linux的市佔率快速下滑。現在Windows系統在所有的PC市場中,都佔有絕對優勢。
Linux的注冊商標是Linus Torvalds所有的。這是由於在1996年,一個名字叫做William R. Della Croce的律師開始向各個Linux發布商發信,聲明他擁有Linux商標的所有權,並且要求各個發布商支付版稅,這些發行商集體進行上訴,要求將該注冊商標重新分配給Linus Torvalds。Linus Torvalds一再聲明Linux是自由且免費的,他本人可以賣掉,但Linux絕不能賣。
桌面使用
GNOME桌面環境 3.2 版
主條目:微軟視窗與Linux的比較
轉換作業系統的開銷:自由開源意識形態與商業用途的沖突、缺乏強而有力的推廣廠商、缺乏對特殊的硬體和應用程序的支援、電腦技術人員不願再花費時間重覆學習、對已有平台的依賴,是制約Linux被採納的主要因素。
目前能在Windows或Mac OS上執行的應用軟體大部分都沒有Linux的版本,但是常用軟體大都可以在Linux平台上找到類似功能的應用軟體。
盡管如此,大多數在Windows平台上廣泛使用的自由軟體都有相應的Linux版本,例如Mozilla Firefox,Openoffice.org,Pidgin,VLC,GIMP 。部分流行的桌面專有軟體也有相應的Linux版本,如Adobe Flash Player、Acrobat Reader、Google Earth、Google桌面、Nero Burning ROM、Opera、RealPlayer、Skype、騰訊QQ、Maya、SPSS、Google Chrome。
另外,相當多的Windows應用程式可以通過Wine和一些基於Wine的項目如CrossOver正常運行和工作,比如Microsoft Office、Adobe Photoshop、暴雪娛樂的游戲、Picasa其中對於Photoshop的Crossover(Wine)相容性工作有Disney、DreamWorks、Pixar投資支援,等。Google大力參與Wine項目改進,Picasa的GNU/Linux版本也是經Wine測試的WINDOWS編譯版本。[33]
整個亞洲,特別缺乏對Linux的支援,硬體和應用程式皆只考量微軟作業系統設計的需求。例如:Internet Explorer及ActiveX需求、Microsoft Office相容性、網路游戲以及一般用戶都傾向於使用Windows。
但是,Linux下也有相當多不能在Windows平台下執行的軟體,主要是依靠X Window系統和其他Windows無法利用的資源,或者是因為穩定性等其他方面的考慮並不準備支援Windows。不過近年來,也不斷向其移植。有如KDE SC、Cinepaint正在進行向Windows的移植。Linux使用的增多也使得Windows開源軟體向Linux移植,比如,Paint-Mono(通過MONO移植的Paint.Net),Filezilla。
另外,GNOME桌面環境並不準備支援Windows。
游戲使用
電子游戲是一個Linux缺少支援的方面,游戲軟體的多樣性不同於其他類型,和其他方面一樣,只有少數軟體商開發Linux游戲程式。id Software和Epic Games是其中著名的兩個。2001年之前存在的Loki Games、現在的Linux Game Publishing致力於移植Windows游戲,並授權銷售,但使用了類似DRM的技術而受到非議。
Loki Games和id合作開發的Loki installer至今仍是許多游戲使用的打包方式。此外還有提供通用安裝程式的其他軟體開發商,一些獨立游戲開發者提供Linux版本的游戲;而網頁游戲和Java游戲也常常有對Linux的支援。
Linux一直有著自由軟體、開源軟體的支援,在Linux下,人們更有可能接觸開源游戲,和Linux開發形式一樣,這些游戲大多為多人游戲或個人休閑游戲,Linux發行版的軟體資料庫往往保存有數量可觀的此類游戲,尤其是後者;多人游戲主要類型為線上3D第一人稱射擊和MMO類型網游。
KDE 4.1 and Gnome 2.x
Kde4-marble desktop globe.png KDE4-stars.png Gnome 3d.png
Marble in KDE 4.1 KStars in KDE 4.1 Gnome 2.0 with 3d wallpaper
使用比例
為Linux設計的伺服器
主條目:Linux的採用
很多開源軟體的定量研究聚焦在市場佔有率(雖然多數不算作市場中的商品)和可靠性,包括數不清的Linux分析報告。Linux份額成長迅速。 IDC的2008年第二季度報告指出,Linux在所有伺服器市場的市佔率已經達到29%,比該研究機構在2007年的調查大幅增加了12個百分點。這個估計數字基於Linux伺服器的銷售額。 所以,Linux的市佔率是不可小覷的。Netcraft報告,在2010年二月,每10台可靠的伺服器中Linux發行版佔6台,FreeBSD佔2台,Microsoft佔1台。 而Debian、CentOS兩個至關重要的發行版並不銷售。
參見:桌面作業系統使用份額
Linux發行版
更多資料:Linux發行版
Linux發行版指的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Linux作業系統」,它可能是由一個組織,公司或者個人發行的。Linux主要作為Linux發行版(通常被稱為"distro")的一部分而使用。通常來講,一個Linux發行版包括Linux核心,將整個軟體安裝到電腦上的一套安裝工具,各種GNU軟體,其他的一些自由軟體,在一些特定的Linux發行版中也有一些專有軟體。發行版為許多不同的目的而製作,包括對不同電腦硬體結構的支援,對一個具體區域或語言的本地化,實時應用,和嵌入式系統。目前,超過三百個發行版被積極的開發,最普遍被使用的發行版有大約十二個。[34]
一個典型的Linux發行版包括:Linux核心,一些GNU函式庫和工具,命令行shell,圖形界面的X Window系統和相應的桌面環境,如KDE或GNOME,並包含數千種從辦公套件,編譯器,文字編輯器到科學工具的應用軟體。
很多版本Linux發行版使用LiveCD,是不需要安裝就能使用的版本。比較著名的有Damn Small Linux,Knoppix等。 LiveCD的相關技術進步到現在,其他的發行版如Fedora,Ubuntu等,安裝光碟本身也是LiveCD。
評價
正面
開放原始碼的Linux可以讓知識延續下去,新興的軟體公司可以從開放原始碼上快速、低價的建立專業能力,豐富市場的競爭,防止獨霸軟體巨獸的存在。
開放原始碼的Linux可以讓維護延續下去,延續下去可以累積成功,累積成功可以讓軟體成熟度逐漸增加,不會有封閉原始碼軟體廠商倒閉而造成維護斷層、軟體孤兒的問題。
可修改,自由度高,可自己動手建立切合需求的系統,廠商(個人)亦可根據硬體限制刪減核心,讓比較低階的硬體做出切合需求、成本的系統。相同硬體的手機,微軟Windows Mobile與Linux核心的Android對比,效率上差距頗大,Windows Mobile最低硬體需求比Linux核心的系統高上一大截。
個人使用很少有版權問題,絕大多數都是免費使用,幾乎無所謂盜版問題。
預設安全設定相對於Windows安全很多。Windows為了非專業使用者降低了預設安全性的設定,導致系統容易受到木馬、病毒的侵害。盜版的Windows更糟糕,可能隨盜版作業系統捆綁木馬、惡意程式,部分預設超級使用者(Administrator)登入,關閉更新修正等問題導致安全性更差。
新版的Linux發行版大多數都有軟體伺服器的服務,只要點選就可以自動下載、安裝經過認證的軟體,不需要到市面購買、安裝。
Linux學習的投資有效時間較長。舊版軟體、系統都還是存在,有原始碼可以衍生、分支,維護周期普遍比Windows長很多,就算被放棄,還是可以憑藉原始碼衍生。新的軟體更新發展多樣化,容易養成使用者習慣掌握原理,而不是養成操作習慣。
強大的SHELL及SCRIPT支援,容易組合出符合需求的環境或創造自動程序。給予足夠的工具讓使用者把命令串接命令的使用,以滿足某些特殊需求。程式開發是以命令模式為主,GUI為輔,命令串接還是可以使用。Windows GUI幾乎棄用命令列,幾乎無法自己新增功能。鼓勵創作,動手創造符合個人需求的環境
負面
BSD的開發人員曾經批評過Linux核心開發人員過於重視新功能的添加而不是踏踏實實的把程式碼寫好、整理好;[來源請求]
Solaris系統管理員則認為SMF、ZFS、DTrace等Solaris特有工具使得Solaris比Linux更加優秀;[來源請求]
Minix愛好者認為微核心是將來技術發展的方向,Linux在技術上是落伍陳舊的。[來源請求]
哥們兒,不瞞你說,這是從維基網路貼過來的,要我自己編也說不了這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