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手機第三方相機和原生影像的差異有多大
手機上的第三方相機軟體和原相機拍攝出來效果是完全不一樣的,應該說現在第3方軟體它重點就是增加濾鏡,這個是原相機所沒有的。雖然有些原相機也自帶一定的美顏功能,但是和第三方相機上面有的花里胡哨的功能相比還是不一樣。
一般來說沒有特別大的應用需求的第三方的相機軟體都沒有太大必要,因為現在存在很多這種後台偷偷竊取用戶信息,甚至說把用戶手機軟體裡面的圖片傳到應用的後台的這種行為發生過不少一次了,原相機一般都不會出現這樣的問題,因為原相機所屬的這個手機品牌他丟不起這個人,這個品牌想長遠做下去不能幹這種事情。但第三方的相機軟體他們只是個做軟體的,可不考慮這些問題。
② 如何在安卓應用中調用相機
相機使用基礎之 調用系統中的相機應用
通過Intent直接調用系統相機
直接調用系統的相機應用,只需要在Intent對象中傳入相應的參數即可,總體來說需要以下三步:
1. Compose a Camera Intent
MediaStore.ACTION_IMAGE_CAPTURE 拍照;
MediaStore.ACTION_VIDEO_CAPTURE錄像。
2. Start the Camera Intent
使用startActivityForResult()方法,並傳入上面的intent對象。
之後,系統自帶的相機應用就會啟動,用戶就可以用它來拍照或者錄像。
3. Receive the Intent Result
用onActivityResult()接收傳回的圖像,當用戶拍完照片或者錄像,或者取消後,系統都會調用這個函數。
關於接收圖像
如果不設置接收圖像的部分,拍照完畢後將會返回到原來的activity,相片會自動存儲在拍照應用的默認存儲位置。
為了接收圖像,需要做以下幾個工作:
1.指定圖像的存儲位置,一般圖像都是存儲在外部存儲設備,即SD卡上。
你可以考慮的標準的位置有以下兩個:
Environment.(Environment.DIRECTORY_PICTURES)
這個方法返回圖像和視頻的標准共享位置,別的應用也可以訪問,如果你的應用被卸載了,這個路徑下的文件是會保留的。
為了區分,你可以在這個路徑下為你的應用創建一個子文件夾。
Context.getExternalFilesDir(Environment.DIRECTORY_PICTURES)
這個方法返回的路徑是和你的應用相關的一個存儲圖像和視頻的方法。
如果應用被卸載,這個路徑下的東西全都會被刪除。
這個路徑沒有什麼安全性限制,別的應用也可以自由訪問裡面的文件。
2.為了接收intent的結果,需要覆寫activity中的 onActivityResult() 方法。
前面說過,可以不設置相機返回的圖像結果的操作,此時在startActivityForResult()中不需要給intent傳入額外的數據,這樣在onActivityResult()回調時,返回的Intent data不為null,照片存在系統默認的圖片存儲路徑下。
但是如果想得到這個圖像,你必須制定要存儲的目標File,並且把它作為URI傳給啟動的intent,使用MediaStore.EXTRA_OUTPUT作為關鍵字。
這樣的話,拍攝出來的照片將會存在這個特殊指定的地方,此時沒有thumbnail會被返回給activity的回調函數,所以接收到的Intent data為null。
③ 手機上水印相機與自帶的相機有什麼區別,它的作用是什麼
手機上的水印相機與自帶的相機的區別就是手機上的水印相機,它的水印可以有多種多樣,而且樣式也可以滿足自己的個性化需求吧。
④ 小米的ai相機有什麼用
以MIUI12系統的小米10為例,AI相機可以智能識別廣角場景,識別後可以提示用戶進入到超廣角場景下,同時也支持AI防畸變、AI智能瘦身、AI動態光斑、AI美顏、AI影棚光效以及後置AI場景相機等功能,小米10使用技巧:首先打開手機自帶的相機,進入到拍攝頁面後只需點擊頁面上方的AI選項就可以使用AI功能了,若想使用手機的超廣角鏡頭拍照,只需在拍照模式下點擊頁面左下角的圖標,然後就可以超廣角拍攝了,若是手機拍照有水印的話,可以點擊頁面右上角的圖標,在彈出的選項里點擊設置選項,然後找到水印功能後將選項後面的開關關閉就可以了,同時在相機設置頁面,用戶可以選擇設置拍照聲音、參考線等功能,資料拓展:超廣角鏡頭有著寬廣的視野,又不像魚眼鏡頭有強烈的畸變,是很好消除了畸變的鏡頭,使用超廣角鏡頭拍攝能增加攝影畫面的空間縱深感。
⑤ 什麼是安卓相機他比較普通相機好在哪兒
安卓相機 原來是相機帶安卓系統,,,這個,,,,看你個人喜好吧 應該比手機畫質好,當然比手機的便攜性差
2000塊錢的話選擇餘地還是蠻大的。推薦微單尼康J1(機身+鏡頭 2Q以內)
或者 卡片 佳能S100V (1Q出頭)
一般家用,像素不用太高 1000W左右足以。相對來說說消費級的相機像素高反而畫質差
網路搜索中關村在線報價看看吧 你看看樣子什麼的,然後補充問題寫看中的型號 給你看參數
⑥ 安卓手機自帶相機是什麼名字
據我的經驗,android4.2.2的原生相機名字叫Gallery2.apk。因為當我移除這個apk時,相機和圖庫就會同時消失。開始的安卓原生的相機是和圖庫綁定在一起的,即圖庫就是是相機。後來就分開了,具體不清楚是哪個版本分開的。
⑦ 大多數安卓手機自帶相機哪怕不開美顏效果其實也有美顏效果的 是不是這樣
現在手機都有自帶Al美顏效果的,就算你不開美顏相機,相機在工作時,當你在拍照片時,它就經過Al美顏了。
⑧ 手機上水印相機與自帶的相機有什麼區別,它的作用是什麼
水印相機是在自帶相機默認模式下的基礎上增加水印功能。
自帶相機是和手機匹配最好的相機應用。
水印相機是在拍出來的照片上打上水印,標簽,小圖案等等
⑨ 怎樣使用華為相機
今天和大家來詳細講解華為手機自帶相機的操作,華為手機的自帶相機功能和模式很多,有些功能是很常用的,有些不常用,我們都來詳細說一說,尤其是還沒有完全搞明白華為手機自帶相機的各項拍攝模式和功能的攝友,這篇文章值得好好收藏閱讀。
華為手機的自帶相機功能非常全面,基本上能夠應對大部分生活中的拍攝,下面我們從幾個不同的方面來講解華為的拍攝功能。
註:本篇文章的講解是以華為P20 pro為例,其他華為手機的界面和功能基本上差不多。最新出的P30隻是多了0.6x廣角模式、50倍變焦等功能,其他的完全一模一樣,舉一反三融會貫通就好。
上周,我們寫了蘋果手機的拍攝操作,蘋果和安卓手機的大部分操作、模式、功能基本是相同的,其他安卓手機可以借鑒蘋果的操作。
01
拍攝模式
打開華為手機的自帶相機,可以看到7項拍攝模式,從左到右分別是:大光圈、夜景、人像、拍照、錄像、專業、更多。
華為手機的7個拍攝模式
大光圈:能夠拍出虛化效果的一個功能,拍任何景物都能虛化。
夜景:專門用來拍夜景的功能,能夠讓夜景的曝光和色彩都更好,有些老款華為(如P10\P9等)也叫做超級夜景,在拍攝模式當中。
人像:拍攝人像的模式,能夠美膚、虛化以及添加不同的光效效果。
拍照:拍攝照片的模式,也是日常拍攝用得最多的拍攝模式。
錄像:錄視頻用的,拍出來是視頻。
專業:專業模式,裡面能夠調整拍攝的參數,快門速度、感光度、白平衡等。
更多:這裡面有其他的拍攝功能和模式,在後面會重點講解。
拍攝界面上方的功能
在拍攝界面的上方,是一些拍攝功能設置,由左到右分別是:智慧視覺(沒啥用,不用管它)、閃光燈(通常關閉)、動態照片(不常用的功能)、顏色模式、設置。
這里需要重點提醒的是,顏色模式通常設置為標准,華為手機的顏色本身就有點偏艷麗,如果選擇後兩種模式(鮮艷或柔和),拍出來的照片色彩會很艷麗,這也是很多人用華為手機拍照總覺得色彩「失真」的原因。
02
對焦與曝光的操作
在華為的相機拍攝界面,點擊屏幕,畫面中會出現黃色的對焦框,在拍攝照片之前一定要對准主體景物對焦,確保主體的清晰。
對焦框對准主體景物
在對焦框的右邊,有個黃色的小太陽按鈕,這個「小太陽」叫做曝光補償功能,我們可以用一個手指按住它,上拉和下劃,上拉能夠提升畫面曝光,下劃能降低畫面曝光。這個「小太陽」僅僅在拍照片時能夠進行調整。
按住「小太陽」滑動調整畫面曝光
還能實現對焦與測光分離的操作,長按屏幕對焦框2秒鍾,能夠屏幕上會顯示2個圓框,一個黃色、以及一個小的白色圓框。
測光與對焦分離
外面大的黃框代表對焦框,裡面小的白框代表的是測光框,都可以分別按住拖動它們。黃色的對焦框在哪個區域,哪個區域的清晰度就最高;白色的測光框在哪個區域,畫面的曝光就以哪個區域的為准。
例如下面兩個畫面中,把白色的測光框分別拖動到不同的位置,畫面的曝光是不一樣的,這就說明,畫面的曝光以白色的測光框所在的區域為准:
拖動測光框針對不同區域測光
這個功能適合用於拍攝近景的一些場景,當畫面的曝光和對焦不能一致時,就可以通過對焦與測光分離功能來實現想要的畫面效果。
03
大光圈與人像模式
大光圈模式,在華為手機中是一個能夠拍攝背景虛化的功能,大光圈並不是鏡頭的物理光圈,手機鏡頭的光圈值都是固定的不能調整。華為手機的「大光圈」只不過是對「能夠拍出背景虛化這個效果」的一個功能上的命名,就像蘋果手機上拍虛化的功能叫做「人像」模式一樣。
大光圈拍虛化最好在2米內的距離拍攝效果最佳
大光圈級別調整
點擊畫面中右下角的一個「光圈」形狀的按鈕,可以調整背景的虛化程度,也就是大光圈級別,數字越小,背景越虛,最小可以調整到0.95,通常,調整到2-3左右數值虛化效果比較自然。
大光圈拍攝背景虛化效果
人像模式,專門拍人像的一個模式,人像模式下能夠拍背景虛化、調整美膚級別和光效效果,拍人像比較好用。
使用人像模式的效果對比
人像模式上方有3個調整選項
分別是虛化、光效和美膚
最左邊是背景虛化形狀的調整
中間是人像光效的調整
最右邊是美膚級別的調整
通常調整4-5比較自然
04
夜景模式
夜景模式,是華為手機最優勢的一個功能,夜景拍攝效果比其他手機的成像質量、色彩都更佳,在老款的華為機中也叫做「超級夜景」。
夜景模式
夜景模式能夠調整2個參數,分別是快門速度(畫面左下角)和感光度(畫面右下角),通常,我們只需調整感光度這一項參數,把感光度調為100,快門速度不必調整,對焦之後就按下快門拍攝夜景。
⑩ 我為什麼還會用手機自帶相機拍照
在各種美顏類相機充斥在app store的年代,我竟然還會在照相的時候,下意識的思考用自帶相機還是用具有美顏功能的相機app,而且最後還選擇了自帶相機的時候,我就陷入了沉思,是什麼讓我選擇了照出來「並不美」的自帶相機呢?
先說一些大家都知道的~~~
什麼時候選擇前置功能:自拍---記錄自己這一刻的美、發狀態、給朋友看---滿足自己的虛榮心
什麼時候選擇後置功能:拍美景、拍美食、給別人拍照、記錄生活---回憶保存、發狀態---回憶牽動情感、發狀態滿足虛榮
現有市場上的美顏類相機app,默認進去是前置攝像頭,就是為了滿足你虛榮心讓你活在鏡頭里的,而手機自帶的相機通常進去後默認是後置攝像頭,從相機進入後,攝像頭的默認設置就能看出市場上相機的用意,就是讓你拍自己的,活在我的相機里!
但是,
網上哪個美景、美食沒有加濾鏡呢?而這些美景美食是拿美顏相機照的還是拿自帶相機抑或是單反呢?
下邊說一點我自己的思考~~~
為什麼我還會用自帶的相機拍照,首先我拍的對象是風景、美食、別人,可能轉瞬即逝可能需要抓拍才有趣,試想,有個海鷗從旁邊飛過去了,你還會慢悠悠的打開美顏相機、B612、faceu等,等待廣告,切換後置攝像頭,再按下拍照嗎?說不定由於濾鏡不合適,還要換個濾鏡,等你按拍照的時候,海鷗可能已經被吃了吧。
其實從我描述的這個小場景中,大家就可以看出自帶相機的一些優點和目前美顏類濾鏡類相機的一些問題,那麼我就以這個為引子,說一下自帶相機存在的優點和用戶使用美顏類相機存在的痛點;
關鍵詞1----快
自帶相機打開快,無廣告拍照快,可以連續拍攝
美顏類相機打開慢、等待廣告拍照慢,點擊拍照按鈕後,需等待時間、且無法連續拍照
關鍵詞2---真
自帶相機: 無任何濾鏡修圖,照片效果更真實,可支持後期各種修圖;
美顏類相機:有濾鏡有美顏,圖片效果差,尤其在夜間、前置攝像頭使用時,圖像像素較差;
關鍵詞3---糾結
自帶相機: 濾鏡可供選擇少,即拍即用,拍照當時糾結少
美顏類相機:濾鏡太多,上次自拍的濾鏡並不一定滿足下次拍美食的濾鏡,挑挑選選總是覺得有更好的濾鏡;
從上邊列出的這3個關鍵詞看,似乎自帶相機的優勢明顯很大,但這些優勢都是基於一個場景下的:想抓住某個瞬間的景物,比如冒著熱氣的食物,擺著Pose的媽媽,轉瞬即逝的美景等,在這些場景下, 自帶相機的幾個關鍵優點及其凸顯。
從這里我們也可以看出,其實美顏類相機早期的用戶群體或者說滿足的需求主要是針對自拍的小美少女們,所以他有那麼多濾鏡、美顏、表情、前置攝像頭,可是隨著市場上各種美顏類、垂直美顏類相機不停的湧出,如果占據用戶更多的拍照場景,可能不僅僅是增加濾鏡、增加表情就可以做到的了。更多的表情、濾鏡雖然意味著更多的選擇,但也意味著用戶更多的糾結和負擔,那麼自帶相機的這些優點可不可以轉換為美顏類相機的下一個切入點呢?
讓拍照來的更快
為了讓用戶在整個拍照過程中更為順暢,每步的操作都流暢、快速簡單,可以從兩個方面入手進行,第一種僅僅刪除某個環節(例如不載入廣告),第二種改變多個環節的體驗,那這里我主要從改變多個環節的體驗出發達到讓拍照更快的效果;
-從打開環節入手: 有些相機打開是會有廣告載入,一般為2-5s左右,而用戶打開相機一種是自拍,一種是拍攝別人,自拍用戶的選擇一般多為美顏類相機,故接下來的分析都從拍攝別人、給別人拍攝入手出發。為別人、風景、美食拍攝一般都會選用後置攝像頭,而且很多時候是為了抓拍、記錄某個瞬間,這2-5s的廣告載入對於用戶來說是不可接受的(自拍時載入廣告可接受度更高),一種方式是減少廣告載入時間,例如降低到1-2s,但是廣告的傳播效果可能受限,金主爸爸會不高興,所以這個方式不太推薦;第二種方式是廣告時長不變,每天僅在用戶第一次打開時出現,其餘時間出現在拍照界面以小圖標形式出現,停留10s左右再消失,還可以在用戶修圖完成後的保存頁面展示廣告,這種方式提高了廣告的曝光度,同時在廣告出現的時候,用戶不會出現明顯的厭煩心理,廣告的傳播效果可能更好,再深一點,可以根據用戶拍攝的內容,給用戶不同的廣告推送;
-從拍攝環節入手: 用戶使用相機自拍的時候,對於拍攝出來美不美有很高的要求,往往拍完後還要審視半天再拍攝下一張,但是使用後置攝像頭拍攝其他景物時,對於一個好的景物,可能希望多次連拍選取最好的一個,或是等你拍照的人正擺著pose很快就要僵掉,拍完一張,一看不滿意,還要按確定才能再拍攝下一張,對於用戶來說無疑是一個扎心的操作,畢竟要一次性拍的美美噠是需要技巧的,而被你拍攝的對象很可能沒法一直保持被拍的最好狀態,所以連拍很重要,但是連拍要怎麼應用呢?
1. 區分場景
前置攝像頭---當用戶使用前置攝像頭的時候,我們默認認為用戶是要自拍,那這個時候我們還是沿用傳統方法,拍攝完後,將用戶拍攝的畫面停留在屏幕上,讓用戶可以審視,可以直接下一步編輯,確認後再拍下一張;
後置攝像頭---用戶切換成後置攝像頭後,拍照模式自動切換成連拍模式,每次按下拍攝按鈕,屏幕上都不會顯示剛才拍攝的照片,用戶可以連拍,同時會在左下角的相機入口顯示剛才拍攝的照片縮略圖,停留5s左右,用戶點擊縮略圖,可以對該圖片進行編輯,如果不點擊,該縮略圖也不會影響用戶正常拍攝。
我們通過用戶選擇的攝像頭,來推測用戶的拍攝場景,為用戶提供更快速的拍攝過程和更流暢的拍攝體驗,不止限於自拍,而是幫助相機擴展過多的拍攝可能而讓用戶感到非常自然;同時縮略圖展示,幫助用戶可以及時編輯照片,又不會中斷拍攝過程。
2. 我比你更懂什麼濾鏡最配他
-從不智能的方法說起---濾鏡排序
用戶進行拍照時,不論是拍人像還是拍風景、美食,往往都有自己偏愛的濾鏡,而每次使用的濾鏡也總是那麼幾個。雖然只用那麼幾個濾鏡,也不要指望用戶會牢牢記住每個濾鏡的名稱,這就增加了用戶每次拍照前挑選濾鏡的成本,你肯定有過這樣的畫面,唉我上次拍照用的那個濾鏡賊好看,咋找不到了呢,一個個試到第十個,對就是這個,來拍照,如果。。。你是自拍,這個時間成本和挑選成本對你來說不會很高,但是如果是為了拍風景、美食、別人,時間及挑選成本都無疑高了一個度,那麼我們可以根據用戶使用每個濾鏡的頻率為濾鏡進行排序,同時在用戶挑選的時候,利用tips告訴用戶,你上次用了這個濾鏡哦,或這個濾鏡下的你最美來幫助用戶所短挑選時間,降低挑選成本。
濾鏡是會不斷上新的,如果始終把用戶最愛用的排到前邊,會讓新濾鏡始終沒有被接觸的機會,可以考慮將新濾鏡自動排序在前邊,打上new的標簽提醒用戶,如果一次新增的濾鏡過多,也可以考慮將新濾鏡進行合並,只有在用戶點到新濾鏡的時候,才展開所有新增濾鏡,要注意的一點是,只有用戶成功使用詞濾鏡進行了一次拍照,才能真正算使用了該濾鏡;同時為了給新濾鏡更多的曝光機會,新濾鏡的排序和使用權重可以高於舊濾鏡。
-讓排序更智能一點
由於用戶使用前置、後置攝像頭拍攝的對象往往不同,可以為前置攝像頭和後置攝像頭設定不同的濾鏡排序,做到更加智能的濾鏡推薦;
-那再智能一點呢?
圖像識別助力濾鏡排序,使用後置攝像頭拍風景,你的濾鏡排序是這樣的,使用後置攝像頭拍美食,是另外一個濾鏡排序,拍人像又是一個,多種場景濾鏡排序。
同時可以添加主人識別功能,拍自己的時候使用一種濾鏡排序,拍別人又是另外一種,讓用戶在多種場景下可以進行無腦無挑選的快速拍照;
-拋棄排序,讓我們來為你推薦濾鏡
要為用戶推薦濾鏡,需要參考幾個方面的因素:
一、用戶對濾鏡的喜好;
二、用戶拍攝的對象;
三、用戶使用的攝像頭;
四、當前拍攝環境;
一、先說第一個用戶的喜好,我們為用戶推薦濾鏡總要有一些參考條件來判斷,推薦是否准確,這個最有話語權的參考條件就是用戶的喜好。因此,為用戶推薦濾鏡,一定要結果用戶歷史的濾鏡使用情況,去找准用戶喜愛的風格,如果是新用戶,可以根據用戶的好友喜歡的風格,根據用戶的個人資料,例如年齡、性別、地域,或者同一個場景和拍攝對象下,最多人喜愛的濾鏡去做推薦,然後再根據用戶的實際使用不斷調整推薦。
用戶是不是真的用了你推薦的濾鏡且成功拍照並保存下來,用戶在使用相機拍攝過程中,使用你推薦的濾鏡拍攝成功的次數占他總拍攝次數的比例,再劃分細一點,自拍的使用比例、拍食物的使用比例等、使用前置的比例、夜晚拍攝的比例,我們將場景分的越細,來看用戶的喜好及我們推薦的准確率越能從問題中改進推薦演算法。
二、再來說說用戶拍攝的對象,如果用拍人像的濾鏡去拍食物,大多數情況下都會讓你感到毫無食慾。為了讓用戶的拍照過程不要被挑選濾鏡打斷,可以舉起相機立馬記錄美好時光,我們可以根據用戶拍攝的對象,自動識別,為用戶推薦在這個拍照對象下,用戶更喜愛以及更適合他的濾鏡,幫助用戶做挑選。
三、前、後置攝像頭往往拍攝像素有差異,尤其是在夜晚時間,像素差異被拉開,像素可能會影響同一個拍攝對象,同一個用戶拍出來的效果;同時前置攝像頭往往是用戶自拍,距離有限,導致拍攝對象基本單一(人或物),而使用後置攝像頭,距離范圍較大,一次拍攝的拍攝對象往往包含多個(人+景、人+食物、人+人),判斷使用的是前置攝像頭時,可以完全根據單一的拍攝對象進行濾鏡推薦,如果判斷是後置攝像頭,推薦的攝像頭則要均衡一些,不能完全按照場景中的某一個對象進行濾鏡推薦。
四、當前拍攝環境主要是考慮晚上,晚上拍攝,尤其是前置攝像頭,像素會被拉低很多,尤其在加了濾鏡的情況下,再加上燈光和外界的環境,同樣的濾鏡在白天可以把你找的美美噠,在晚上可能就是超級模糊的存在,所以當演算法檢測到外接環境較暗或者燈光很明顯的時候,可以適當調整推薦的濾鏡,甚至是降低美顏效果達到拍攝的效果。
總的來說,要讓用戶的拍照更加順暢,可以在更多拍照的時候第一個想起的就是你得相機,就一定要讓用戶快快的開始拍攝,且每一張都是精品。從多重維度為用戶推薦更適合他的濾鏡,做到相機的千人千面。
3. 讓濾鏡更高級一點?
前邊提到,用戶使用後置攝像頭拍照的時候,拍攝的對象往往包含多個,使用統一的一個濾鏡可能很難讓畫面的每一個角度都美上加美,這個時候可以考慮加上拼接濾鏡,針對不同的事物,將濾鏡進行拼接,用戶後期再調整濾鏡的時候,也可以按照不同的區域選擇對應的濾鏡(這一點同樣適用於後期美化功能)。
4. 來點簡單的改進,幫助你提升體驗,例如閉眼檢測
給別人拍照的時候往往會遇到閉眼的情況,拍完一看,對象閉眼了,又要讓別人重現擺Pose再來拍攝一遍,這個體驗實在太差了,如果我們加上閉眼檢測功能,相機檢測到當用戶按下拍照鍵的時候,拍攝對象處於閉眼狀態,則自動延時一會拍攝,或者在用戶拍攝後,如果檢測到當前圖片存在閉眼狀態,自動幫助用戶再連拍幾張。
當前AI技術、AI場景被吵得火熱,如果它確實可以幫助我們提升產品的使用體驗,我們為何不從這個角度去思考,目前使用的每個app的他未來可能變成什麼樣呢?從拍照的擴展場景出發,加入AI技術的思考和簡單的小改動,也許很難一步達到非常准確的濾鏡推薦、拍攝推薦,那不如從簡單的濾鏡排序出發?每個小步驟使用時間的減少,用戶糾結的減少都可以為用戶帶來更好的體驗,從遇到的每個小問題觸發,在問題中發現解決的方法。
如果你喜歡這篇文章,請給我點贊或收藏吧,也歡迎感興趣的小夥伴留言評論,順便求工作勾搭,坐標深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