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用單片機測量電阻的原理
用一個電源、一個已知阻值的電阻跟待測電阻構成一個分壓電路,然後將待測電阻上的分壓輸入模數轉換電路,將電壓轉換成數字量,然後經過事先編好的程序,將轉換成電阻值的數字顯示在LED或LCD上。示意圖如下(畫圖不易,記得點贊哦!)
⑵ 單片機怎麼用AD測電阻
忽略溫度等因素的影響,直接採用串聯電阻測電壓的方法就可以。
原理是採用一隻高精度的已知阻值電阻[假設為R0],串聯一隻被測電阻[R1]將這串聯的電阻兩端加上一個穩定的直流電源[V0],用單片機的AD檢測R1兩端的電壓[V1],通過歐姆定律公式可以計算出電阻。
R1
V1=———— X V0
(R1+R0)
換算為:
V1
R1=————X R0
(V1+V0)
V0,R0為已知,V1位AD檢測到的值,R1就可以計算得到。
電路示意圖
⑶ 51單片機的復位電路為什麼要電阻啊
51單片機的復位電路必須要用電阻和電容串聯組成RC延時電路。如下圖所示
在開機時,電容C1兩端電壓為0,那麼VCC就全部加到電阻上,也就是相當於RST引腳接在VCC上,才能給RST加高電平,使單片機復位。但是,電源VCC要通過電阻R1給電容充電的,充電結束,電容兩端電阻為VCC,那麼電阻兩端電壓為0,就是RST引腳的電壓為0了,才能保證單片機復位以後,RST引腳變成低電平,使單片機進入工作狀態。如果RST一直為高電平,單片機就一直處於復位狀態,就永遠也不會執行程序了。
不要電阻,是要把VCC直接接到REST上嗎?還是什麼接到RESET上。
⑷ 單片機中的上拉電阻一般取多大
51單片機i/o口都是開漏輸出,p1~p4都內置弱上拉電阻,(為了輸出1時能拉高輸出電平),p0口沒內置上拉,但用作普通i/o口時必須外接弱上拉電阻,
單片機鍵盤都不一定要用上拉電阻,因為加的話性能也穩定不了多少,加的話就加4.7k/5.1k/10k吧,不能太小,防止灌電流過大。
註:按鍵的程序上一般會有10ms左右的消抖。
⑸ 51單片機關於上拉電阻問題
51單片機的P0口在輸出1(高電平)時其實是高阻態,也就是輸出電阻無窮大,相當於斷開。高阻態顯然不能向外提供電流,所以加一個上拉電阻從Vcc取電流,此時單片不給LED提供電流,全部電流由Vcc提供。由於P0口輸出1時是高阻態,IO口的電位不會被鉗位(你可以把它理解成LED與IO沒有連接)。P0口輸出0時,Vcc通過上拉電阻往單片機灌電流,在電阻上有5V的壓降,與輸出的邏輯電平0沒有矛盾。
51單片機除P0外的其他IO口一般不需要接上拉電阻,但一定要在IO口和LED間接一個幾百歐到1k左右的限流電阻,在LED導通時,由於有電流流經電阻,電阻上有壓降,LED導通後壓降一般在1.6V到3V不等(不會是0.7V),加上電阻上的壓降,IO口上電壓就可以達到5V,這與單片機輸出的高電平沒有矛盾。(事實上限流電阻的大小就是這么確定的,LED電流一般是幾mA)
如果是其它單片機,如AVR或者PIC,IO口的結構可能不同,具體電路也就不同。但不管什麼單片機,一般是不用IO直接驅動功率器件的,而是另外加一個驅動晶元,由單片機提供邏輯電平(幾乎沒有電流),驅動晶元提供功率(較大電流)。
總的來說,你圖上畫的用於51單片機的P0口是沒有問題的。如果接的是51單片機的其他IO口,沒有限流電阻是不合理的,一定要在這種情況下分析你提的問題的話,LED導通後的電流是由Vcc通過外接的上拉電阻和這個埠內部的上拉電阻並聯提供的,此時埠的電位被鉗位在低電平,但單片機輸出是往鎖存器里寫0或1的邏輯,因為寫1指令使內部鎖存器始終為高,所以認為單片機輸出高電平。但如果執行一條讀指令,判斷的是引腳的狀態,因為被led嵌位那就是輸入為低了,那麼讀到的就是0。也就是說,輸出為高,輸入為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