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linux-weblogic下調用webservice服務時報java.net.SocketException: Broken pipe,如何解決
伺服器的網路環境呢?估計跟防火牆之類有關
另外,WS不適合批量調用,可以的話,至少改成多筆數據放在一批裡面處理
Ⅱ linux用java socket與c的socket通信亂碼問題
應該就是字元集問題。
首先要確定Linux返回的數據中,採用了那種編碼方式,如:GBK。
對應的,在Java一端,將字元串信息轉換成byte數組並寫入Socket,讀出的數據也轉換成字元串,
如:
String s = "中文" ;
sockoutputstream.write (s.getBytes ("GBK")) ;
讀出來時候,
byte [] buf = sockinputStream.read ()
String s = new String (buf, "GBK") ;
這樣就可以了。
Ⅲ Linux(或C語言)和JAVA下的socket編程有什麼異同點
不同:
1.首先2者提供的介面不同,這點很容易區分。
2.java跨平台,寫好的程序不用做任何修改就可以放到linux或者windows或者蘋果等諸多操作系統上運行,C當然可以,但linux本身提供了socket的
系統調用
,你如果使用的是linux系統調用,那麼你的程序只能在linux下運行,這點不難理解。但如果是C的
庫函數
,那還是可以跨平台的
3.利用linux系統調用的速度是要快於JAVA提供的SOCKET介面。
相同性我就不說了,你看完我下面的話,你就能理解他們直接的關系了。
從你提出的問題,我覺的你可能對編程不是很了解。
socket是用來實現
進程通信
(主要是網路通信)的目的,但這不是語言能夠解決的問題,確切的說語言連什麼是進程他都不知道。這么說來SOCKET不是JAVA帶的功能,那麼JAVA是如何來實現這一功能的呢?JAVA是通過調用系統提供的SOCKET來完成的。
在LINUX裡面,JAVA中的SCOKET最終就是通過調用系統提供的系統調用來完成,而系統調用的SOCKET則是操作系統和硬體共同完成的。所以他們共同點是,如果你的
JAVA程序
是在LINUX中運行的,那他們通信的具體過程會完全一樣,只不過JAVA會在系統調用前面加上一些它認為必需加的東西或者是它認為能夠方便編程人員使用的東西。
Ⅳ Java Socket連接不上Windows和Linux
防火牆關了沒?或者你的防火牆有沒有允許你使用的埠連接
Ⅳ 在java代碼中怎麼是實現Linux操作系統下oracle資料庫的備份工作
這個你要懂得socket編程以及
系統編程
才行啊(系統編程不用很深入,知道怎麼能夠啟動一個
系統進程
就可以了,主要還是調用一個備份用的shell)。
1.
首先要編寫一個客戶端,和服務端。(具體的編寫過程就靠自己了)
2.
服務端部署在
linux伺服器
上,客戶端部署在本地電腦
3.
服務端監聽某個埠,等待
客戶機
發送的命令,並且能夠啟動系統進程進行備份。
Ⅵ linux如何設置啟動命令服務:java -jar /hui/zgrb/bin/socket_server.jar
將命令寫入啟動後默認的環境設定文件中即可。
相關知識:
1、相關基礎知識點
1)redhat的啟動方式和執行次序是:
載入內核
執行init程序
/etc/rc.d/rc.sysinit # 由init執行的第一個腳本/etc/rc.d/rc $RUNLEVEL # $RUNLEVEL為預設的運行模式/etc/rc.d/rc.local #相應級別服務啟動之後、在執行該文件(其實也可以把需要執行的命令寫到該文件中)
/sbin/mingetty #等待用戶登錄
在Redhat中,/etc/rc.d/rc.sysinit主要做在各個運行模式中相同的初始化工作,包括:
調入keymap以及系統字體
啟動swapping
設置主機名
設置NIS域名
檢查(fsck)並mount文件系統
打開quota
裝載音效卡模塊
設置系統時鍾
等等。
/etc/rc.d/rc則根據其參數指定的運行模式(運行級別,你在inittab文件中可以設置)來執行相應目錄下的腳本。凡是以Kxx開頭的,都以stop為參數來調用;凡是以Sxx開頭的,都以start為參數來調用。調用的順序按xx從小到大來執行。(其中xx是數字、表示的是啟動順序)例如,假設預設的運行模式是3,/etc/rc.d/rc就會按上述方式調用/etc/rc.d/rc3.d/下的腳本。
值得一提的是,Redhat中的運行模式2、3、5都把/etc/rc.d/rc.local做為初始化腳本中的最後一個,所以用戶可以自己在這個文件中添加一些需要在其他初始化工作之後,登錄之前執行的命令。
init在等待/etc/rc.d/rc執行完畢之後(因為在/etc/inittab中/etc/rc.d/rc的action是wait),將在指定的各個虛擬終端上運行/sbin/mingetty,等待用戶的登錄。
至此,LINUX的啟動結束。
2)init運行級別及指令
一、什麼是INIT:
init是Linux系統操作中不可缺少的程序之一。
所謂的init進程,它是一個由內核啟動的用戶級進程。
內核自行啟動(已經被載入內存,開始運行,並已初始化所有的設備驅動程序和數據結構等)之後,就通過啟動一個用戶級程序init的方式,完成引導進程。所以,init始終是第一個進程(其進程編號始終為1)。
內核會在過去曾使用過init的幾個地方查找它,它的正確位置(對Linux系統來說)是/sbin/init。如果內核找不到init,它就會試著運行/bin/sh,如果運行失敗,系統的啟動也會失敗。
二、運行級別
那麼,到底什麼是運行級呢?
簡單的說,運行級就是操作系統當前正在運行的功能級別。這個級別從1到6 ,具有不同的功能。
不同的運行級定義如下
# 0 -停機(千萬不能把initdefault設置為0)
# 1 -單用戶模式# s init s = init 1
# 2 - 多用戶,沒有 NFS
# 3 -完全多用戶模式(標準的運行級)
# 4 -沒有用到
# 5 - X11多用戶圖形模式(xwindow)
# 6 -重新啟動(千萬不要把initdefault設置為6)
這些級別在/etc/inittab 文件里指定。這個文件是init 程序尋找的主要文件,最先運行的服務是放在/etc/rc.d 目錄下的文件。在大多數的Linux 發行版本中,啟動腳本都是位於 /etc/rc.d/init.d中的。這些腳本被用ln 命令連接到 /etc/rc.d/rcn.d 目錄。(這里的n 就是運行級0-6)
3):chkconfig命令(redhat操作系統下)
不像DOS 或者 Windows,Linux 可以有多種運行級。常見的就是多用戶的2,3,4,5 ,很多人知道 5 是運行 X-Windows 的級別,而 0 就 是關機了。運行級的改變可以通過 init 命令來切換。例如,假設你要維護系統進入單用戶狀態,那麼,可以使用 init 1 來切換。在 Linux 的運行級的切換過程中,系統會自動尋找對應運行級的目錄/etc/rc[0-6].d下的K 和 S 開頭的文件,按後面的數字順序,執行這 些腳本。對這些腳本的維護,是很繁瑣的一件事情,Linux 提供了chkconfig 命令用來更新和查詢不同運行級上的系統服務。
語法為:
chkconfig --list [name]
chkconfig --add name
chkconfig --del name
chkconfig [--level levels] name
chkconfig [--level levels] name
chkconfig 有五項功能:添加服務,刪除服務,列表服務,改變啟動信息以及檢查特定服務的啟動狀態。
chkconfig 沒有參數運行時,顯示用法。如果加上服務名,那麼就檢查這個服務是否在當前運行級啟動。如果是,返回 true,否則返回 false。 --level 選項可以指定要查看的運行級而不一定是當前運行級。
如果在服務名後面指定了on,off 或者 reset,那麼 chkconfig 會改變指定服務的啟動信息。on 和 off 分別指服務在改變運行級時的 啟動和停止。reset 指初始化服務信息,無論有問題的初始化腳本指定了什麼。
對於 on 和 off 開關,系統默認只對運行級 3,4, 5有效,但是 reset 可以對所有運行級有效。指定 --level 選項時,可以選擇特 定的運行級。
需要說明的是,對於每個運行級,只能有一個啟動腳本或者停止腳本。當切換運行級時,init 不會重新啟動已經啟動的服務,也不會再 次去停止已經停止的服務。
選項介紹:
--level levels
指定運行級,由數字 0 到 7 構成的字元串,如:
--level 35 表示指定運行級3 和5。
要在運行級別3、4、5中停運 nfs 服務,使用下面的命令:chkconfig --level 345 nfs off
--add name
這個選項增加一項新的服務,chkconfig 確保每個運行級有一項 啟動(S) 或者 殺死 入口。如有缺少,則會從預設的init 腳本自動 建立。
--del name
用來刪除服務,並把相關符號連接從 /etc/rc[0-6].d 刪除。
--list name
列表,如果指定了name 那麼只是顯示指定的服務名,否則,列出全部服務在不同運行級的狀態。
運行級文件
每個被chkconfig 管理的服務需要在對應的init.d 下的腳本加上兩行或者更多行的注釋。
第一行告訴 chkconfig 預設啟動的運行級以及啟動和停止的優先順序。如果某服務預設不在任何運行級啟動,那麼使用 - 代替運行級。
第二行對服務進行描述,可以用 跨行注釋。
例如,random.init 包含三行:
# chkconfig: 2345 20 80
# description: Saves and restores system entropy pool for
# higher quality random number generation.表明 random 腳本應該在運行級 2, 3, 4, 5 啟動,啟動優先權為20,停止優先權為 80。
好了,介紹就到這里了,去看看自己目錄下的/etc/rc.d/init.d 下的腳本吧。
設置自啟動服務:chkconfig --level 345 nfs on
2. 實例介紹:1、在linux下安裝了apache 服務(通過下載二進制文件經濟編譯安裝、而非rpm包)、apache 服務啟動命令: /server/apache/bin/apachectl start 。讓apache服務運行在運行級別3下面。 命令如下:
1)touch /etc/rc.d/init.d/apache vi /etc/rc.d/init.d/apache chown -R root /etc/rc.d/init.d/apache chmod 700 /etc/rc.d/init.d/apache ln -s /etc/rc.d/init.d/apache /etc/rc.d/rc3.d/S60apache #S 是start的簡寫、代表啟動、K是kill的簡寫、代表關閉。60數字 代表啟動的順序。(對於iptv系統而言、許多服務都是建立在資料庫啟動的前提下才能夠正常啟動的、可以通過該數字就行調整腳本的 啟動順序))
apache的內容:
#!/bin/bash
#Start httpd service
/server/apache/bin/apachectl start
至此 apache服務就可以在運行級別3下 隨機自動啟動了。(可以結合chkconfig 對啟動服務進行相應的調整)
有兩種方法可以讓Apache在系統啟動時自動啟動。
另附:
1. 在/etc/rc.d/rc.local中增加啟動apache的命令,例如:/usr/local/httpd/bin/apachectl start
2. 將apache注冊為系統服務
首先將apachectl命令拷貝至/etc/rc.d/init.d目錄下,改名為httpd
使用編輯器打開httpd文件,並在第一行#!/bin/sh下增加兩行文字如下
# chkconfig: 35 70 30
# description: Apache
接著注冊該服務
chkconfig --add httpd
一切OK了,啟動服務
service httpd start
其中所增加的第二行中三個數字第一個表示在運行級別3和5下啟動apache,第二、三是關於啟動和停止的優先順序配置,無關緊要。
Ⅶ linux下的socket編程在哪進行
LINUX下的SOCKET編程?應該所有語言都有相應的SOCKET編程介面。
C/C++、JAVA,python,RUBY,PERL,甚至是SCEME。
只不過,其他幾種都是跨平台的,不算是單獨的LINUX下SOCKET編程。一般C語言和C++才這么說。因為LINUX下的介面和WINDOWS不一樣。
想知道介面有哪些的話,你得查手冊或是看《UNIX環境高級編程》這類書,書上會有LINUX/UNIX的C編程介面。
編譯環境的話,只要是C語言編譯器,LINUX支持的主要是GCC,LINUX下的開發環境IDE也默認都用GCC了,比如CODEBLOCKS、GEANY什麼的。按下編譯、運行按鈕就行了,和WINDOWS下開發的步驟差不多,只是介面不一樣。
如果要用命令行的話,也不難,代碼寫好了,gcc 一下就可以編譯了。不過,看你的水平,算了吧……要麼安心學一下LINUX下編程,要麼老實地用IDE。
問這種問題,讓人很難回答的……在哪進行,當然在LINUX下,在LINUX的C語言代碼文件里,什麼編譯環境?C語言的編譯環境……什麼編譯工具,C語言的編譯工具,比如GCC。
Ⅷ socket 服務啟動異常 java.net.UnknownHostException: linux-1ego: linux-1ego
未知host,比如向不存在的host發送消息,會報錯的。仔細檢查一下這塊代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