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如何查看android設備的CPU架構信息
只需要用到adb工具即可查看,操作過程如下:
首先需要下載一個adb工具包,網路搜一下就有,一般需要解壓,解壓開來裡面adb.exe,fastboot.exe等文件,放到C盤--用戶(users)---administrator,然後粘貼即可,該目錄下默認是被系統環境變數識別,無需另載入。
⑵ Android啟動過程深入解析
當按下Android設備電源鍵時究竟發生了什麼?
Android的啟動過程是怎麼樣的?
什麼是linux內核?
桌面系統linux內核與Android系統linux內核有什麼區別?
什麼是引導裝載程序?
什麼是Zygote?
什麼是X86以及ARM linux?
什麼是init.rc?
什麼是系統服務?
當我們想到Android啟動過程時,腦海中總是冒出很多疑問。本文將介紹Android的啟動過程,希望能幫助你找到上面這些問題的答案。
Android是一個基於Linux的開源操作系統。x86(x86是一系列的基於intel 8086 CPU的計算機微處理器指令集架構)是linux內核部署最常見的系統。然而,所有的Android設備都是運行在ARM處理器(ARM 源自進階精簡指令集機器,源自ARM架構)上,除了英特爾的Xolo設備(http://xolo.in/xolo-x900-features)。Xolo來源自凌動1.6GHz x86處理器。Android設備或者嵌入設備或者基於linux的ARM設備的啟動過程與桌面版本相比稍微有些差別。這篇文章中,我將解釋Android設備的啟動過程。深入linux啟動過程是一篇講桌面linux啟動過程的好文。
當你按下電源開關後Android設備執行了以下步驟。
此處圖片中step2中的一個單詞拼寫錯了,Boot Loaeder應該為Boot Loader(多謝@jameslast 提醒)
第一步:啟動電源以及系統啟動
當電源按下,引導晶元代碼開始從預定義的地方(固化在ROM)開始執行。載入引導程序到RAM,然後執行。
第二步:引導程序
引導程序是在Android操作系統開始運行前的一個小程序。引導程序是運行的第一個程序,因此它是針對特定的主板與晶元的。設備製造商要麼使用很受歡迎的引導程序比如redboot、uboot、qi bootloader或者開發自己的引導程序,它不是Android操作系統的一部分。引導程序是OEM廠商或者運營商加鎖和限制的地方。
引導程序分兩個階段執行。第一個階段,檢測外部的RAM以及載入對第二階段有用的程序;第二階段,引導程序設置網路、內存等等。這些對於運行內核是必要的,為了達到特殊的目標,引導程序可以根據配置參數或者輸入數據設置內核。
Android引導程序可以在找到。
傳統的載入器包含的個文件,需要在這里說明:
init.s初始化堆棧,清零BBS段,調用main.c的_main()函數;
main.c初始化硬體(鬧鍾、主板、鍵盤、控制台),創建linux標簽。
更多關於Android引導程序的可以在這里了解。
第三步:內核
Android內核與桌面linux內核啟動的方式差不多。內核啟動時,設置緩存、被保護存儲器、計劃列表,載入驅動。當內核完成系統設置,它首先在系統文件中尋找」init」文件,然後啟動root進程或者系統的第一個進程。
第四步:init進程
init是第一個進程,我們可以說它是root進程或者說有進程的父進程。init進程有兩個責任,一是掛載目錄,比如/sys、/dev、/proc,二是運行init.rc腳本。
init進程可以在/system/core/init找到。
init.rc文件可以在/system/core/rootdir/init.rc找到。
readme.txt可以在/system/core/init/readme.txt找到。
對於init.rc文件,Android中有特定的格式以及規則。在Android中,我們叫做Android初始化語言。
Action(動作):動作是以命令流程命名的,有一個觸發器決定動作是否發生。
語法
1
2
3
4
5
; html-script: false ]
on <trigger>
<command>
<command>
<command>
Service(服務):服務是init進程啟動的程序、當服務退出時init進程會視情況重啟服務。
語法
1
2
3
4
5
; html-script: false ]
service <name> <pathname> [<argument>]*
<option>
<option>
...
Options(選項)
選項是對服務的描述。它們影響init進程如何以及何時啟動服務。
咱們來看看默認的init.rc文件。這里我只列出了主要的事件以及服務。
Table
Action/Service
描述
on early-init
設置init進程以及它創建的子進程的優先順序,設置init進程的安全環境
on init
設置全局環境,為cpu accounting創建cgroup(資源控制)掛載點
on fs
掛載mtd分區
on post-fs
改變系統目錄的訪問許可權
on post-fs-data
改變/data目錄以及它的子目錄的訪問許可權
on boot
基本網路的初始化,內存管理等等
service servicemanager
啟動系統管理器管理所有的本地服務,比如位置、音頻、Shared preference等等…
service zygote
啟動zygote作為應用進程
在這個階段你可以在設備的屏幕上看到「Android」logo了。
第五步
在java中,我們知道不同的虛擬機實例會為不同的應用分配不同的內存。假如Android應用應該盡可能快地啟動,但如果Android系統為每一個應用啟動不同的Dalvik虛擬機實例,就會消耗大量的內存以及時間。因此,為了克服這個問題,Android系統創造了」Zygote」。Zygote讓Dalvik虛擬機共享代碼、低內存佔用以及最小的啟動時間成為可能。Zygote是一個虛擬器進程,正如我們在前一個步驟所說的在系統引導的時候啟動。Zygote預載入以及初始化核心庫類。通常,這些核心類一般是只讀的,也是Android SDK或者核心框架的一部分。在Java虛擬機中,每一個實例都有它自己的核心庫類文件和堆對象的拷貝。
Zygote載入進程
載入ZygoteInit類,源代碼:/frameworks/base/core/java/com/android/internal/os/ZygoteInit.java
registerZygoteSocket()為zygote命令連接注冊一個伺服器套接字。
preloadClassed 「preloaded-classes」是一個簡單的包含一系列需要預載入類的文本文件,你可以在/frameworks/base找到「preloaded-classes」文件。
preloadResources() preloadResources也意味著本地主題、布局以及android.R文件中包含的所有東西都會用這個方法載入。
在這個階段,你可以看到啟動動畫。
第六步:系統服務或服務
完成了上面幾步之後,運行環境請求Zygote運行系統服務。系統服務同時使用native以及java編寫,系統服務可以認為是一個進程。同一個系統服務在Android SDK可以以System Services形式獲得。系統服務包含了所有的System Services。
Zygote創建新的進程去啟動系統服務。你可以在ZygoteInit類的」startSystemServer」方法中找到源代碼。
核心服務:
啟動電源管理器;
創建Activity管理器;
啟動電話注冊;
啟動包管理器;
設置Activity管理服務為系統進程;
啟動上下文管理器;
啟動系統Context Providers;
啟動電池服務;
啟動定時管理器;
啟動感測服務;
啟動窗口管理器;
啟動藍牙服務;
啟動掛載服務。
其他服務:
啟動狀態欄服務;
啟動硬體服務;
啟動網路狀態服務;
啟動網路連接服務;
啟動通知管理器;
啟動設備存儲監視服務;
啟動定位管理器;
啟動搜索服務;
啟動剪切板服務;
啟動登記服務;
啟動壁紙服務;
啟動音頻服務;
啟動耳機監聽;
啟動AdbSettingsObserver(處理adb命令)。
第七步:引導完成
一旦系統服務在內存中跑起來了,Android就完成了引導過程。在這個時候「ACTION_BOOT_COMPLETED」開機啟動廣播就會發出去。
⑶ 針對android 有哪些關於訪問訪問方面的許可權
Android是一個多進程系統,在這個系統中,應用程序(或者系統的部分)會在自己的進程中運行。系統和應用之間的安全性是通過Linux的facilities(工具,功能)在進程級別來強制實現的,比如會給應用程序分配user ID和Group ID。更細化的安全特性是通過"Permission"機制對特定的進程的特定的操作進行限制,而"per-URI permissions"可以對獲取特定數據的access專門許可權進行限制。
安全架構
Android安全架構中一個中心思想就是:應用程序在默認的情況下不可以執行任何對其他應用程序,系統或者用戶帶來負面影響的操作。這包括讀或寫用戶的私有數據(如聯系人數據或email數據),讀或寫另一個應用程序的文件,網路連接,保持設備處於非睡眠狀態。
一個應用程序的進程就是一個安全的沙盒。它不能幹擾其它應用程序,除非顯式地聲明了"permissions",以便它能夠獲取基本沙盒所不具備的額外的能力。它請求的這些許可權"permissions"可以被各種各樣的操作處理,如自動允許該許可權或者通過用戶提示或者證書來禁止該許可權。應用程序需要的那些"permissions"是靜態的在程序中聲明,所以他們會在程序安裝時就被知曉,並不會再改變。
應用程序簽名
所有的Android應用程序(.apk文件)必須用證書進行簽名認證,而這個證書的私鑰是由開發者保有的。該證書可以用以識別應用程序的作者。該證書也不需要CA簽名認證(註:CA就是一個第三方的證書認證機構,如verisign等)。Android應用程序允許而且一般也都是使用self-signed證書(即自簽名證書)。證書是用於在應用程序之間建立信任關系,而不是用於控製程序是否可以安裝。簽名影響安全性的最重要的方式是通過決定誰可以進入基於簽名的permisssions,以及誰可以share 用戶IDs。
用戶IDs和文件存取
每一個Android應用程序(.apk文件)都會在安裝時就分配一個獨有的Linux用戶ID,這就為它建立了一個沙盒,使其不能與其他應用程序進行接觸(也不會讓其它應用程序接觸它)。這個用戶ID會在安裝時分配給它,並在該設備上一直保持同一個數值。
由於安全性限制措施是發生進程級,所以兩個package中的代碼不會運行在同一個進程當中,他們要作為不同的Linux用戶出現。我們可以通過使用AndroidManifest.xml文件中的manifest標簽中的sharedUserId屬性,來使不同的package共用同一個用戶ID。通過這種方式,這兩個package就會被認為是同一個應用程序,擁有同一個用戶ID(實際不一定),並且擁有同樣的文件存取許可權。注意:為了保持安全,只有當兩個應用程序被同一個簽名簽署的時候(並且請求了同一個sharedUserId)才會被分配同樣的用戶ID.
所有存儲在應用程序中的數據都會賦予一個屬性-該應用程序的用戶ID,這使得其他package無法訪問這些數據。當通過這些方法getSharedPreferences(String, int), openFileOutput(String, int), or openOrCreateDatabase(String, int, SQLiteDatabase.CursorFactory)來創建一個新文件時,你可以通過使用MODE_WORLD_READABLE and/or MODE_WORLD_WRITEABLE標志位來設置是否允許其他package來訪問讀寫這個文件。當設置這些標志位時,該文件仍然屬於該應用程序,但是它的global read and/or write許可權已經被設置,使得它對於其他任何應用程序都是可見的。
Using Permissions 使用許可權
一個基本的Android程序通常是沒有任何permissions與之關聯的,這就是說它不能做任何擾亂用戶或破壞數據的勾當。那麼為了使用設備被保護的features,我們就必須在AndroidManifest.xml添加一個或多個<uses-permission> 標簽,用以聲明你的應用程序需要的permissions.
下面是個例子
For example, an application that needs to monitor incoming SMS messages would specify:
Xml代碼
<manifest xmlns:android="http://schemas.android.com/apk/res/android" package="com.android.app.myapp" > <uses-permission android:name="android.permission.RECEIVE_SMS" /> ... </manifest>
應用程序安裝的時候,應用程序請求的permissions是通過package installer來批准獲取的。package installer是通過檢查該應用程序的簽名和/或用戶的交換結果來確定是否給予該程序request的許可權。在用戶使用過程中不會去檢查許可權,也就是說要麼在安裝的時候就批准該許可權,使其按照設計可以使用該許可權;要麼就不批准,這樣用戶也就根本無法使用該feature,也不會有任何提示告知用戶嘗試失敗。
很多時候, 一個permission failure會導致一個SecurityException被拋回該應用程序. 但是Android並不保證這種情況會處處發生。例如,當數據被deliver到每一個receiver的時候,sendBroadcast(Intent) 方法會去檢查permissions,在這個方法調用返回之後,你也不會收到任何exception。幾乎絕大多數情況,一個permission failure都會列印到log當中。
Android系統定義的許可權可以在Manifest.permission中找到。任何一個程序都可以定義並強制執行自己獨有的permissions,因此Manifest.permission中定義的permissions並不是一個完整的列表(即有肯能有自定義的permissions)。
一個特定的permission可能會在程序操作的很多地方都被強制實施:
當系統有來電的時候,用以阻止程序執行其它功能;
啟動一個activity的時候,會控制誰可以啟動你的Acitivity;
在發送和接收廣播的時候,去控制誰可以接收你的廣播或誰可以發送廣播給你;
當進入並操作一個content provider的時候;
當綁定或開始一個service的時候。
聲明和使用Permissions
為了實現你自己的permissions,你必須首先在AndroidManifest.xml文件中聲明該permissions.通常我們通過使用一到多個<permission> tag來進行聲明。
下面例子說明了一個應用程序它想控制誰才可以啟動它的Activity:
<manifest xmlns:android="http://schemas.android.com/apk/res/android" package="com.me.app.myapp" > <permissionandroid:name="com.me.app.myapp.permission.DEADLY_ACTIVITY" android:label="@string/permlab_deadlyActivity"android:description="@string/permdesc_deadlyActivity" android:permissionGroup="android.permission-group.COST_MONEY" android:protectionLevel="dangerous" /> ... </manifest>
這里<protectionLevel>屬性是需要聲明的(通常系統自有的permission都會有它對應的protection level,而我們自己定義的permission一般都需要定義protecdtion level, 若不去定義,則默認為normal)。通過聲明該屬性,我們就可以告知系統如何去通告用戶以及通告哪些內容,或者告知系統誰才可以擁有該permission。具體請參看鏈接的文檔。
這我多說兩句啊,這個protectionLevel分四個等級,分別是Normal, Dangerous, Signature, SignatureOrSystem,越往後安全等級越高。
這個<permissionGroup>屬性是可選項, 只是用於幫助系統顯示permissions給用戶(實際是告知系統該permission是屬於哪個permission group的)。你通常會選擇使用標準的system group來設定該屬性,或者用你自己定義的group(更為罕見)。通常使用一個已經存在的group會更合適,因為這樣UI顯示的時候會更簡單。
需要注意的是label和description都是需要為permission提供的。這些都是字元串資源,當用戶去看permission列表(android:label)或者某個permission的詳細信息(android:description)時,這些字元串資源就可以顯示給用戶。label應當盡量簡短,之需要告知用戶該permission是在保護什麼功能就行。而description可以用於具體描述獲取該permission的程序可以做哪些事情,實際上讓用戶可以知道如果他們同意程序獲取該許可權的話,該程序可以做什麼。我們通常用兩句話來描述permission,第一句描述該permission,第二句警告用戶如果批准該許可權會可能有什麼不好的事情發生。下面是一個描述CALL_PHONE permission的label和description的例子:
<string name="permlab_callPhone">directly call phone numbers</string> <string name="permdesc_callPhone">Allows the application to call phone numbers without your intervention. Malicious applications may cause unexpected calls on your phone bill. Note that this does not allow the application to call emergency numbers.</string>
你可以通過shell指令 adb shell pm list permissions 來查看目前系統已有的permissions. 特別的,"-s"選項會以一種用戶會看到的格式一樣的格式來顯示這些permissions.
在AndroidManifest.xml中強制使用Permissions
通過AP的AndroidManifest.xml文件可以設置該AP中各個組件的訪問許可權,包括Activity,
Service,BroadcastReceiver,ContentProvider。這些組件中都包含android:permission屬性,設置這個屬性就可以控制訪問該組件的許可權。
Activity permissions許可權限制了誰才可以啟動相應的activity。Permission會在Context.startActivity()和Activity.startActivityForResult()的時候進行檢查,如果caller沒有所需的許可權,則會拋出一個SecurityException。
Service permissions用於限制誰才可以start或bind該service。在Context.startService() , Context.stopService() 和 Context.bindService() 調用的時候會進行許可權檢查。如果caller沒有所需的許可權,則會拋出一個SecurityException。
BroadcastReceiver permissions用於限制誰才可以向該receiver發送廣播。許可權檢查會在Context.sendBroadcast() 返回時進行,由系統去發送已經提交的廣播給相應的Receiver。最終,一個permission failure不會再返回給Caller一個exception;它只是不會去deliver該Intent而已。同樣地,Context.registerReceiver() 也可以有自己permission用於限制誰才可以向一個在程序中注冊的receiver發送廣播。另一種方式是,一個permission也可以提供給Context.sendBroadcast() 用以限制哪一個BroadcastReceiver才可以接收該廣播。
ContentProvider permission用於限制誰才可以訪問ContentProvider提供的數據。(Content providers有一套另外的安全機制叫做URI permissions,這些在稍後討論)不同於其它的Components,這里有兩種不同的permission屬性可以設置: android:readPermission 用於限制誰可以讀取provider中的數據,而 android:writePermission 用於限制誰才可以向provider中寫入數據。需要注意的是如果provider既被read permission保護,也被write permission保護的話,如果這時只有write permission並不意味著你就可以讀取provider中的數據了。當你第一次獲取provider的時候就要進行許可權檢查(如果你沒有任何permission,則會拋出SecurityException)。當使用ContentResolver.query() 時需要讀許可權,而當使用 ContentResolver.insert() , ContentResolver.update() , ContentResolver.delete() 時需要寫許可權。在所有這些情況下,沒有所需的permission將會導致SecurityException被拋出。
在Sending Broadcasts時強制使用Permissions
除了之前說過的Permission(用於限制誰才可以發送廣播給相應的broadcastReceiver),你還可以在發送廣播的時候指定一個permission。在調用Context.sendBroadcast() 的時候使用一個permission string,你就可以要求receiver的宿主程序必須有相應的permission。值得注意的是Receiver和broadcaster都可以要求permission。當這種情況發生時,這兩種permission檢查都需要通過後才會將相應的intent發送給相關的目的地。
其它強制使用Permissions的方式
在調用service的過程中可以設置任意的fine-grained permissions(這里我理解的是更為細化的許可權)。這是通過Context.checkCallingPermission(String) 方法來完成的。呼叫的時候使用一個想得到的permission string,並且當該許可權獲批的時候可以返回給呼叫方一個Integer(沒有獲批也會返回一個Integer)。需要注意的是這種情況只能發生在來自另一個進程的呼叫,通常是一個service發布的IDL介面或者是其他方式提供給其他的進程。
Android提供了很多其他的方式用於檢查permissions。如果你有另一個進程的pid,你就可以通過context method Context.checkPermission(String, int, int) 去針對那個pid去檢查permission。如果你有另一個應用程序的package name,你可以直接用PackageManager method PackageManager.checkPermission(String, String) 來確定該package是否已經擁有了相應的許可權。
URI Permissions
到目前為止我們討論的標準的permission系統對於content provider來說是不夠的。一個content provider可能想保護它的讀寫許可權,而同時與它對應的直屬客戶端也需要將特定的URI傳遞給其它應用程序,以便其它應用程序對該URI進行操作。一個典型的例子就是郵件程序處理帶有附件的郵件。進入郵件需要使用permission來保護,因為這些是敏感的用戶數據。然而,如果有一個指向圖片附件的URI需要傳遞給圖片瀏覽器,那個圖片瀏覽器是不會有訪問附件的權利的,因為他不可能擁有所有的郵件的訪問許可權。
針對這個問題的解決方案就是per-URI permission: 當啟動一個activity或者給一個activity返回結果的時候,呼叫方可以設置Intent.FLAG_GRANT_READ_URI_PERMISSION 和/或 Intent.FLAG_GRANT_WRITE_URI_PERMISSION . 這會使接收該intent的activity獲取到進入該Intent指定的URI的許可權,而不論它是否有許可權進入該intent對應的content provider。
這種機制允許一個通常的capability-style模型, 這種模型是以用戶交互(如打開一個附件, 從列表中選擇一個聯系人)為驅動,特別獲取更細粒化的許可權。這是一種減少不必要許可權的重要方式,這種方式主要針對的就是那些和程序的行為直接相關的許可權。
這些URI permission的獲取需要content provider(包含那些URI)的配合。強烈推薦在content provider中提供這種能力,並通過android:grantUriPermissions 或者<grant-uri-permissions> 標簽來聲明支持。
更多的信息可以參考Context.grantUriPermission() , Context.revokeUriPermission() , and Context.checkUriPermission() methods.
轉載
⑷ android supportsrtl怎麼理解
主要是方便開發者去支持阿拉伯語/波斯語等閱讀習慣是從右往左的。 可以在manifest的application標簽添加:Android:supportsRtl 取值:true/false
這樣就可以打開layoutRtl這個功能。如果當前系統語言是阿拉伯語/波斯語,打開了這個功能的應用的布局就會自動變成從右往左的,當然前提是布局沒有寫死控制項間的位置
⑸ 【android開發】如何判斷是否支持閃光燈
public class HandLightActivity extends Activity implements OnClickListener{
private ToggleButton toggleButton;
private Camera m_Camera;
@Override
protected void onCreate(Bundle savedInstanceState) {
// TODO Auto-generated method stub
super.onCreate(savedInstanceState);
setContentView(R.layout.handlight);
toggleButton = (ToggleButton)this.findViewById(R.id.toggleButton1);
toggleButton.setOnClickListener(this);
getWindow().addFlags(WindowManager.LayoutParams.FLAG_KEEP_SCREEN_ON);
}
@Override
public void onClick(View v) {
ToggleButton tb = (ToggleButton)v;
if(!tb.isChecked()){
PackageManager pm= this.getPackageManager();
FeatureInfo[] features=pm.getSystemAvailableFeatures();
for(FeatureInfo f : features)
{
if(PackageManager.FEATURE_CAMERA_FLASH.equals(f.name)) //判斷設備是否支持閃光燈
{
if ( null == m_Camera )
{
m_Camera = Camera.open();
}
Camera.Parameters parameters = m_Camera.getParameters();
parameters.setFlashMode(Camera.Parameters.FLASH_MODE_TORCH);
m_Camera.setParameters( parameters );
m_Camera.startPreview();
toggleButton.setBackgroundColor(0x30ffffff);
}
}
}else{
if ( m_Camera != null )
{
m_Camera.stopPreview();
m_Camera.release();
m_Camera = null;
}
toggleButton.setBackgroundColor(0xffffffff);
}
}
}
需要加上許可權
<uses-permission android:name="android.permission.FLASHLIGHT"/>
<uses-permission android:name="android.permission.WAKE_LOCK"/>
<uses-permission android:name="android.permission.CAMERA"/>
<uses-permission android:name="android.hardware.camera"/>
<uses-permission android:name="android.permission.FLASHLIGHT" />
<uses-permission android:name="android.permission.HARDWARE_TEST" />
⑹ 問答:Android P都更新了哪些功能
Android P的新功能特性集中在了UI、通知體驗、室內定位、圖像存儲幾個方面,解決了之前一直存在的痛點。例如WiFi RTT一定程度上彌補了蜂窩網路在室內環境下的定位問題,HEIC圖像格式則重點解決了存儲容量問題。同時,Android P也在通知豐富度及操作便捷性等功能方面有所增強和提升。
一、WiFi RTT功能——復雜地形精確導航
WiFi RTT功能是Android P新引入的一個功能,從原理上來說與蜂窩網路的定位原理一致,但這個功能極大的彌補了蜂窩網路在室內定位的短板,WiFi RTT將能夠在室內提供高精度的定位,這是蜂窩網路很難做到的。
WiFi RTT是全新的功能,在android.net.wifi包下增加了rtt包,用於存放WiFi RTT相關類和介面。
WiFi RTT的API以WifiRttManager為核心,藉助AP熱點或WiFi,利用RTT原理完成測距,通過三個以上的測距點就能夠准確地定位到設備所在位置。
WiFiRTTManager提供了測距介面,是一個非同步測距操作,根據官方文檔(https://developer.android.com/reference/android/net/wifi/rtt/WifiRttManager.html)說明,其測距介面如下:
void startRanging(RangingRequest request, RangingResultCallback callback, Handler handler);
註:SDK Platforms Android P Preview Revision 1的相關介面定義與此不同,但實際的官方鏡像中介面與此一致,開發者需要更新最新的Android P Preview Revision 2,此版本中Google已經修正該介面。
介面中,RangingRequest通過RangingRequest.Builder構建,RangingRequest.Builder構建出RangingRequest所需要的參數可以通過WiFiManager等系統服務獲取到相關的內容,如List<ScanResult> scanResults = wifiManager.getScanResults();
以下提供一個簡單的測試Demo,以供參考:
private WifiRttManager wifiRttManager;
private WifiManager wifiManager;
@Override
protected void onCreate(Bundle savedInstanceState) {
// ... ...
if(getPackageManager().hasSystemFeature(PackageManager.FEATURE_WIFI_RTT)) {
Object service = this.getApplicationContext().getSystemService(Context.WIFI_RTT_RANGING_SERVICE);
if(service instanceof WifiRttManager) {
wifiRttManager= (WifiRttManager) service;
Log.i(TAG, "Get WifiRttManager Succ.");
}
wifiManager = (WifiManager) this.getApplicationContext().getSystemService(Context.WIFI_SERVICE);
IntentFilter wifiFileter = new IntentFilter();
wifiFileter.addAction(WifiManager.NETWORK_STATE_CHANGED_ACTION);
wifiFileter.addAction(WifiManager.WIFI_STATE_CHANGED_ACTION);
wifiFileter.addAction(WifiManager.SCAN_RESULTS_AVAILABLE_ACTION);
registerReceiver(new WifiChangeReceiver(), wifiFileter);
}
// ... ...
}
private void startScanAPs() {
wifiManager.setWifiEnabled(true);
wifiManager.startScan();
}
class WifiChangeReceiver extends BroadcastReceiver {
@RequiresApi(api = 28)
@Override
public void onReceive(Context context, Intent intent) {
if (intent.getAction().equals(WifiManager.SCAN_RESULTS_AVAILABLE_ACTION)) {
List<ScanResult> scanResults = wifiManager.getScanResults();
Log.i(TAG, "Wifi Scan size:" + scanResults.size());
for(ScanResult scanResult: scanResults) {
Log.i(TAG, scanResult.toString());
RangingRequest.Builder builder = new RangingRequest.Builder();
builder.addAccessPoint(scanResult);
wifiRttManager.startRanging(builder.build(), new RangingResultCallback() {
@SuppressLint("Override")
@Override
public void onRangingFailure(int i) {
// TODO
}
@SuppressLint("Override")
@Override
public void onRangingResults(List<RangingResult> list) {
// TODO get result from list
for(RangingResult result : list) {
Log.i(TAG, result.toString());
}
}
}, new Handler());
}
}
}
}
使用WiFi RTT時,需要在AndroidManifest.xml中增加如下聲明:
<uses-feature android:name="android.hardware.wifi.rtt" />
通過上面的簡單代碼,就能夠實現WiFi RTT的功能。
WiFi RTT功能適用於復雜地形的大型室內外場所,如商場、娛樂場所、大型休閑、游樂場等等,提供場所內的局部區域精確化導航等功能。相信在很快的時間內,就能夠在各大地圖應用內體驗到這項便利功能,對於路痴、地圖盲的夥伴們將是極大的福音。
二、顯示剪切——支持劉海屏
隨著iPhone X的推出,「劉海屏」達到了空前的高潮。Android P里提供了對異形屏幕的UI適配兼容方案,通過DisplayCutout類提供的相關介面,能夠獲取到屏幕中Cutout區域的信息。
藉助DisplayCutout,可以獲取到如下信息:
DisplayCutout displayCutout = view.getRootWindowInsets().getDisplayCutout();
if(displayCutout != null) {
Region bounds = displayCutout.getBounds();
Log.d(TAG, String.format("Bounds:%s", bounds.toString()));
int top = displayCutout.getSafeInsetTop();
int bottom = displayCutout.getSafeInsetBottom();
int left = displayCutout.getSafeInsetLeft();
int right = displayCutout.getSafeInsetRight();
Log.d(TAG, String.format("Cutout edge:[left:%d, top:%d,right:%d, bottom:%d]", left, top, right, bottom));
}
public Region getBounds()能夠獲取到Cutout區域的所有信息,Region就是Cutout區域。
public int getSafeInsetTop()
public int getSafeInsetBottom()
public int getSafeInsetLeft()
public int getSafeInsetRight()
以上四個介面,可以獲取到去除Cutout區域後的安全區域邊界值。
通過上述數據,開發者能夠精準的控制UI的繪制,避免將UI內容繪制到Cutout區域造成UI顯示異常。
Android機器里,劉海屏目前還是極為罕見的Google為了方便開發者調試,在Android P Preview鏡像中,特別提供了Cutout的支持,具體打開方式可以參考Google提供的特性說明文檔cutout小節內容。
cutout小節:https://developer.android.com/preview/features.html#cutout
如圖所示,筆者使用手頭的Pixel 2 XL體驗了Android P的Cutout設置。
三、通知優化——操作更多樣,內容更豐富
Android P在通知內容的豐富度和操作上做了優化。
最近的版本中,Android系統的通知管理方面一直優化升級,Android O提供了更細粒度的Channel功能,通知欄推送時需要指定NotificationChannel,用戶可以對通知的Channel選擇,只允許感興趣的Channel推送的通知顯示。通過通道設置、免打擾優化等方式,極大增強了消息體驗。
增強消息體驗
Android P繼續改進和增強消息通知[v1]。早在Android 7.0時,就提供了在通知中直接應答和輸入,Android P對這一功能做了更多的增強。
Android P的通知中支持圖像內容,可以通過setData()方法,給出消息的圖像內容,在通知上展示給用戶。
Android P同樣簡化了通知的配置形式。Android P中增加了Notification.Person類,用於區分同一個對話的參與者信息,如參與者的頭像、URI等。根據官方說明,Android P中,通知消息的其他一些API,也使用Person替代之前的CharSequence。
簡單的體驗下新的API的開發:
NotificationChannel channel = new NotificationChannel("WtTestChannel",
"WtTestChannel", NotificationManager.IMPORTANCE_DEFAULT);
channel.enableLights(true); // luncher icon right corner's point
channel.setLightColor(Color.RED); // read point
channel.setShowBadge(true); // whether show this channel notification on long press icon
Notification.Builder builder =
new Notification.Builder(MainActivity.this,
"WtTestChannel");
Notification.Person p = new Notification.Person();
p.setName("WeTest");
p.setUri("http://cdn.wetest.qq.com/" +
"ui/1.2.0/pc/static/image/newLogo-16042.png");
Notification.MessagingStyle messageStyle = new Notification.MessagingStyle(p);
Notification.MessagingStyle.Message message =
new Notification.MessagingStyle.Message("WeTestMessage", 2000, p);
//show image
Uri image = Uri.parse(
"http://cdn.wetest.qq.com/ui/1.2.0/pc/static/image/newLogo-16042.png");
message.setData("image/png", image);
messageStyle.addMessage(message);
builder.setStyle(messageStyle);
builder.setSmallIcon(R.mipmap.ic_launcher);
Notification notification = builder.build();
NotificationManager notifyManager =
(NotificationManager) getSystemService(
MainActivity.this.getApplicationContext().NOTIFICATION_SERVICE);
notifyManager.createNotificationChannel(channel);
notifyManager.notify("WeTest", 1, notification);
通道設置、廣播和免打擾優化
Android P中,重點做了內容豐富上的工作,同時也對Channel的設置方面做了一些簡化處理。
Android O版本里,首次推出了NotificationChannel,開發者需要配置相應的Channel,才能夠推送通知給用戶。用戶能夠更加細粒度[v1]的針對App的Channel選擇,而不是禁止App的所有通知內容。
而在Android P中,對通知的管理做了進一步的優化,包括可以屏蔽通道組、提供新的廣播類型和新的免打擾優先順序。
屏蔽通道組:用戶可以在通知設置中屏蔽App的整個通道組。開發者可以通過isBlocked()來判斷某個通道組是否被屏蔽了,並根據結果,不向已經被屏蔽的通道組發送任何通知。另外,開發者可以在App中使用新介面getNotificationChannelGroup()來查詢當前的通道組設置。
新的廣播類型:新廣播類型是針對通道和通道組的功能增加的「通道(組)屏蔽狀態變化」廣播。開發者App中可以對所擁有的通道(組)接收廣播,並根據具體廣播內容作出動作。開發者可以通過NotificationManager,查看廣播相關的具體信息。針對廣播的動作可以通過Broadcasts查看具體的方法和信息。
免打擾優先順序:NotificationManager.Policy增加了兩個新的優先順序常量,PRIORITY_CATEGORY_ALARMS(警告優先),PRIORITY_CATEGORY_MEDIA_SYSTEM_OTHER(媒體、系統和游戲聲音優先)。
四、支持多攝像機和相機共享
近一段時間,雙攝、多攝等機型紛紛面世。雙攝及多攝提供了單攝像頭所無法完成的能力,如無縫縮放、散景和立體視覺。Android P在這方面也提供了系統級的API支持。
Android P提供了系統API,支持從兩個或者多個物理攝像頭同步獲取數據流。此前OEM廠商提供的雙攝設備多是廠商自行定製系統實現,此時Android P推出了API,從系統層面上制定了API規范。
新的API提供了在不同相機之間切換邏輯數據流或混合數據流的調用能力。在捕捉延遲方面,提供新的會話參數,降低初始捕捉延遲。同時,提供相機共享能力,以解決在多種使用相機的場景下重復停止、開啟相機流。閃光燈方面,Android P增加基於顯示的閃光燈支持。光學防抖方面,Android P向開發者提供OIS時間戳,用於圖像穩定性優化以及其他特效使用。
此外,Android P還支持外部USB/UVC相機,可以使用更強大的外置攝像頭模組。
五、支持圖像媒體後期處理
Android P引入了新的ImageDecoder,該類除了支持對各種圖片格式的解碼、縮放、裁剪之外,其強大之處在於支持對解碼後的圖像做後期處理(post-process),使用該功能可以添加復雜的自定義特效,比如圓角,或是將圖片放在圓形像框中。編寫後期處理回調函數,你可以添加任何繪圖指令實現需要的效果。
此外,Android P原生支持GIF和WebP格式的動圖,新增了AnimatedImageDrawable類,並被新增的解碼器類ImageDecoder直接支持,用法跟矢量動畫類AnimatedVectorDrawable類似,實現方式也類似,通過新增渲染線程和工作線程,不需要在UI線程處理動圖更新,可以說是無痛使用,非常省心。
下面通過編寫代碼,顯示一張gif圖,並利用後期處理機制,在圖像中間繪制一個綠色的實心圓。
final ImageView image = (ImageView) findViewById(R.id.image);
File gifFile = new File("/data/local/tmp/test.gif");
if (!gifFile.exists()) {
Log.d(TAG, "gifFile is not exsited!");
return;
}
ImageDecoder.Source source = ImageDecoder.createSource(gifFile);
try {
d = ImageDecoder.decodeDrawable(source, new ImageDecoder.OnHeaderDecodedListener() {
@Override
public void onHeaderDecoded(ImageDecoder imageDecoder, final ImageDecoder.ImageInfo imageInfo, ImageDecoder.Source source) {
imageDecoder.setPostProcessor(new PostProcessor() {
@Override
public int onPostProcess(Canvas canvas) {
int w = imageInfo.getSize().getWidth();
int h = imageInfo.getSize().getHeight();
Paint paint = new Paint();
paint.setAntiAlias(true);
paint.setColor(Color.GREEN);
canvas.drawCircle(w/2, h/2, h/4, new Paint(paint));
return 0;
}
});
}
});
image.setVisibility(View.VISIBLE);
image.setImageDrawable(d);
} catch (IOException e){
Log.d(TAG, e.toString());
}
Button button = (Button) findViewById(R.id.buttonText);
button.setOnClickListener(new View.OnClickListener() {
@Override
public void onClick(View view) {
if (d != null && d instanceof AnimatedImageDrawable) {
AnimatedImageDrawable ad = (AnimatedImageDrawable) d;
if (ad.isRunning()) {
Log.d(TAG, "stop running");
ad.stop();
} else {
Log.d(TAG, "start running");
ad.start();
}
}
}
});
六、支持HDR VP9和HEIF
Android P內置了對HDR VP9和HEIF(heic)圖像編碼的支持。HEIF是蘋果在iOS11推出的一種高效壓縮格式,目前在IphoneX、Iphone 8、IPhone 8P上已經支持。該格式的壓縮率更高,但是編碼該格式需要硬體的支持,解碼並不需要。最新的支持庫中的HeifWriter支持從YUV位元組緩沖區、Surface或是Bitmap類轉換為HEIF格式的靜態圖像。
Android P新引入了MediaPlayer2,支持DataSourceDesc創建的播放列表。
功能優化提升一覽
一、神經網路API 1.1
在前不久發布的Android 8.1 (API level 27)上,Google首次在Android平台上推出了神經網路API,這意味著我們的Android機器智能化水平又提高了一大步。而本次Android P,進一步豐富了神經網路的支持,不僅對之前的相關API進行了優化,並且提供了9個新的操作,為具體的數據操作方面提供了更深入的支持。
二、改進表單自動填充
Android 8.0(API等級26)中引入了自動填充框架,這使得在應用中填寫表單變得更加容易。 Android P引入了自動填充服務並實現了多項改進,得以在填寫表單時進一步增強用戶體驗。
三、安全增強
Android P引入了許多新的安全功能,包括統一的指紋驗證對話框和敏感交易的高確信度的用戶確認。應用程序內的指紋認證UI也將會更加一致。
統一的指紋驗證對話框
如果第三方APP想要使用指紋,Android系統框架為應用提供了指紋認證對話框,該功能可以提供統一的外觀和使用體驗,用戶使用起來更放心。如果您的程序還在使用FingerprintManager,現在改用FingerprintDialog替代吧,系統來提供對話框顯示。對了,在使用FingerprintDialog之前,別忘了調用hasSystemFeature()方法檢查手機設備是否支持指紋。
敏感交易的高確信度的用戶確認
Android P系統提供了受保護的確認API,藉助這組全新的API,應用可以使用ConfirmationDialog對話框向用戶提示,請求用戶批准一條簡短的聲明, 該聲明允許應用提醒用戶,即將完成一筆敏感交易,例如支付。
如果用戶接受聲明,應用將會收到一條key-hash的消息認證碼(HMAC),該簽名由TEE產生,以保護用於輸入和認證對話框的顯示。該簽名表示用於已經看到了聲明並同意了。
硬體安全模塊
Android P還提供了StrongBox Keymaster(強力沙盒秘鑰大師),一個存儲在硬體安全模塊的具體實現。在這個硬體安全模塊中有自己的CPU、安全存儲空間,真隨機數生成器,以及額外的機制抵禦應用被篡改或是未授權應用的惡意載入。當檢查存儲在StrongBox Keymaster中的密鑰時,系統通過可信執行環境(TEE)確認密鑰的完整性。為了降低能耗,StrongBox支持了一組演算法和不同長度的秘鑰:
●RSA 2048
●AES 128 and 256
●ECDSA P-256
●HMAC-SHA256 (支持8位元組到64位元組任意秘鑰長度)
●Triple DES 168
需要說明的是,這個機制需要硬體支持。
安全秘鑰導入KeyStore
使用新的ASN.1編碼的秘鑰格式添加導入秘鑰到Keystore,Android P提供了額外的密碼解密安全能力。之後KeyMaster就可以解密KeyStore存儲的秘鑰,這種工作方式使得秘鑰明文永遠不會出現在設備內存中。這項特性要求設備支持Keymaster 4。
四、支持客戶端側Android備份加密
Android P支持使用客戶端密鑰對Android備份進行加密。 這項隱私措施,需要設備的PIN、圖案密碼或標准密碼才能從用戶設備備份的數據中恢復數據。
五、Accessibility優化
為了使App使用更便捷,Android在多個方面為開發者提供了易用性的優化。
1、Navigation semantics
Android P在App的場景切換和操作上為開發者提供了很多的優化點。
2、Accessibility pane titles
Android P中對Section提供了新的機制,被稱為accessibility pane titles, Accessibility services能夠接收這些標題的變化,使得能夠對一些變化提供更加細粒度的信息。
指定Section的標題,可以通過android:accessibilityPaneTitle新屬性來設置,同樣運行時可以通過setAccessibilityPaneTitle()來設置標題。
3、頂部欄導航
Android P提供了新的頂部欄導航機制,通過設置View實例的android:accessibilityHeading屬性為true,來顯示邏輯標題。通過這些標題,用戶就可以從一個標題導航到下一個標題,
4、群組導航和輸出
針對屏幕閱讀器,Android P對View提供了新的屬性android:screenReaderFocusable代替原有的android:focusable來做標記,來解決在一些場景下為了使屏幕閱讀器工作而設置View為可獲取焦點的操作。這時,屏幕閱讀器需要同時關注android:screenReaderFocusable和android:focusable設置為ture的View。
5、便捷操作
tooltips交互
Android P中,可以使用getTooltipText()去讀取tooltips的文本內容。使用新的ACTION_SHOW_TOOLTIP和ACTION_HIDE_TOOLTIP控制View顯示或者隱藏tooltips。
新全局交互
Android P在AccessibilityService類中提供了兩個全新的操作。開發者的Service可以通過GLOBAL_ACTION_LOCK_SCREEN幫助用戶鎖屏,通過GLOBAL_ACTION_TAKE_SCREENSHOT幫助用戶完成屏幕截圖。
窗體改變的一些細節
Android P優化了在App多窗體同步發生變化時的更新內容獲取。當出現TYPE_WINDOWS_CHANGED時,開發者可以通過getWindowChanges()API獲取窗體變化情況。
當多窗體發生改變時,每個窗體都會發出自己的事件,開發者可以通過getSource()獲取到事件窗體的根View。
如果你的App為View定義了accessibility pane titles,UI更新時你的Service就能夠識別到相應的改動。當出現TYPE_WINDOW_STATE_CHANGED事件時,使用新方法 getContentChangeTypes()返回的類型,就能夠獲取到當前窗體的變化情況。例如,現在就能夠通過上述的機制,檢測到一個[v1]窗格是否有了新標題,或者一個窗格的消失。
六、新的Rotation方案
旋轉屏幕,是一些游戲、視頻等場景必要的操作,但有一些場景,用戶旋轉屏幕並不是為了讓應用顯示從豎屏變成橫屏或反過來。為了避免這種誤操作,Android P提供了新的機制,開發者可以指定屏幕不隨重力感應旋轉,而是用戶通過一個單獨的按鈕自行控制屏幕顯示轉向。
⑺ 如何使用eclipse進行android開發
一、搭建Android開發環境
准備工作:下載Eclipse、JDK、Android SDK、ADT插件
1、安裝和配置JAVA開發環境:
①把准備好的Eclipse和JDK安裝到本機上(最好安裝在全英文路徑下),並給JDK配置環境變數,其中JDK的變數值為JDK安裝路徑的根目錄,如我的為:D:\Program Files\Java\jdk1.7.0_02;
②打開命令提示符(cmd),輸入java -version命令,顯示如下圖則說明JAVA環境變數已經配置好了。
2、安裝ADT插件:
①打開已安裝好的Eclipse,選擇菜單欄上的「Help」->在彈出的下拉框中單擊選擇「Install new software...」;
②在新打開的對話框中我們完全可以直接在"Work with"中輸入:https://dl-ssl.google.com/android/eclipse/在線安裝ADT插件,但由於Google的伺服器搭建在國外,所以通過這種方式安裝起來會比較慢,而且可能會出現人品差死活裝不上的情況,所以不推薦在線安裝。
③我推薦直接通過下載好的ADT插件壓縮包進行安裝(此種方式可以在離線環境下進行)。具體步驟是:在新打開的對話框中點擊「Add」按鈕->在打
開的對話框中點擊「Archive」按鈕選擇之前已經下載好保存在本地硬碟的ADT插件壓縮包,至於上面的「Name」可以隨便取,這只是一個代號而已,
沒什麼實際作用。
④在上一步中點擊「Ok」按鈕後我們會發現中間的空白處出現了兩行復選框,單擊"Select
All"按鈕選中所有的復選框,這步過後一路「Next」,需要「Accept」的就選中「Accept」,直到點擊「Finish」結束,這樣ADT插
件就安裝好了。整個過程需要的時間視機器性能而定。安裝好ADT插件後,Eclipse的工具欄會出現一排Android的圖標,如下圖:
3、安裝SDK:
①把下載好的Android
SDK安裝到本機上(最好安裝在全英文路徑下),並為Android SDK配置環境變數。Android
SDK的環境變數值為SDK安裝目錄下的platform-tools文件夾和tools文件夾子目錄路徑,如我的分別為:E:\My
Studying\Android\android-sdk\platform-tools、E:\My
Studying\Android\android-sdk\tools,在變數值中,兩個路徑用逗號隔開。
②打開命令提示符(cmd),分別輸入android -h和adb命令,顯示如下圖則說明Android SDK環境變數已經配置好了。
③打開Android SDK的安裝目錄,雙擊 "SDK
Manager"->在打開的窗口中先選擇你需要安裝的SDK版本,其中「Status」表示該SDK包是否安裝,如我選的是
「Android2.2(API 8)」(我的之前已經安裝過了,所以「Status」為「Installed」)->再點擊「Install
packages...」按鈕,在彈出來的窗口中最好選「Accept
All」這樣才能安裝你剛才選的所有的包->最後點「Install」按鈕就開始安裝了,整個過程會很慢,這需要你的耐心。
另外我們還可以通過在Eclipse上的工具欄中點擊下圖指示的圖標打開「SDK Manager」然後進行安裝,這樣和上面的SDK安裝方式一樣,就不累述了。
④最後再選擇Eclipes主菜單上的"Windows"->選擇"preferrnces";
⑤在彈出來的對話框中選中左邊欄的「Android」->通過右側的「Browse...」按鈕選擇SDK的安裝路徑根目錄->點擊最下方的「Ok」按鈕,這樣SDK就在Eclipse上載入成功了。
4、創建Android模擬器(AVD):
①打開Eclipse->在Eclipse的工具欄上單擊下圖指示的圖標打開「Android Virsual Device Manager」窗口;
②在「Android Virsual Device
Manager」窗口單擊「New」按鈕->在彈出來的窗口中"Name"可以隨便取;「Target」指模擬器的系統版本;「SD
Card」的"size"是指手機存儲卡的大小,只要你不在模擬器上裝太多的應用,一般給個二三十MB就夠了;「Skin」是指屏幕的解析度大小,其中
「Built
in」是一般手機常用標准屏幕解析度大小,而「Resolution」是自定義屏幕解析度大小,具體做法,可以根據自身情況選擇。->一切設置好後
點擊「Create AVD」,這時一個模擬器就創建好了。如果有必要,我們可以創建多個模擬器用於測試時使用。
附:Android模擬器型號以及其對應的解析度大小:
Standard
Width
Height
DAR
Pixeis
HVGA
480
*
320
3:2
153,600
QVGA
320
*
240
4:3
76,800
WQVGA400
400
*
240
5:3
96,000
WQVGA432
432
*
240
9:5
103,680
WVGA800
800
*
480
5:3
384,000
WVGA852
854
*
480
409,920
至此為止,在Eclipse上就已經成功搭建Android開發環境了,下面讓我們看看如何新建第一個Android項目。
二、新建Android一個項目
①
打開Eclipse,單擊菜單欄的「File」->把滑鼠游標移動到「New」->在彈出的列表框中,如果直接能看到「Android
Applicaion
Project」選項項,則直接單擊此選項,否則選擇最下面的「Other...」,在彈出的窗口中,展開「Android」項,選擇「Android
Applicaion Project」,然後「Next」;
其實還有一個方法就是直接點Eclipse工具欄的如下圖所指示的圖標:
②在新彈出的窗口中按下圖提示填寫相關信息,一路「Next」,直到點擊「Finish」,這樣第一個Android程序就創建好了,這是你會發現Eclipse左邊多了一個你新創建的Android項目。
三、編譯Android項目
按下圖所示選中項目->單擊滑鼠右鍵,在彈出的列表框中選擇「Run As」->單擊「Android
Application」,這時會發現模擬器自動啟動,等到模擬器完全啟動好後,就可以看到項目的編譯結果了。有沒有看到一些東西覺得很眼熟呢?其實那是
你在創建這個項目時做的,開啟你的Android之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