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pic單片機上電復位後所有I/O引腳將被 成什麼工作方式
復位後IO腳為輸入狀態。默認是普通的IO口作為數字式輸入模式,就是對應tris位被配置成1。
而如果這個IO引腳復用做AD輸入的話,就默認配置為模擬輸入。如果還被復用為和比較器相關的引腳,那麼就被配置為比較器輸入。
有的IO引腳復用為MCLR上電復位引腳,那麼它會根據你程序設置的配置位來決定其復位後是作為IO輸入還是作為MCLR引腳。
簡介
單片機也被稱為單片微控器,屬於一種集成式電路晶元。在單片機中主要包含CPU、只讀存儲器ROM和隨機存儲器RAM等,多樣化數據採集與控制系統能夠讓單片機完成各項復雜的運算,無論是對運算符號進行控制,還是對系統下達運算指令都能通過單片機完成。
由此可見,單片機憑借著強大的數據處理技術和計算功能可以在智能電子設備中充分應用。簡單地說,單片機就是一塊晶元,這塊晶元組成了一個系統,通過集成電路技術的應用,將數據運算與處理能力集成到晶元中,實現對數據的高速化處理。
B. 單片機電路中,有幾種復位方法下面圖中是採用什麼復位方法的
單片機復位的方法有看門口溢出復位、復位腳低電平復位(51單片機為高電平復位)、VDD低電壓導致單片機復位、上電復位。
上面電路屬於RST 高電平復位
51單片機是高電平復位的,如果RST引腳維持2個機器周期時間長的高電平,那麼內部寄存器將會被置為合適的數值,使得系統順序啟動,正常工作時,RST 腳保持低電平。
C. STC12C5A60S2單片機復位方式有哪些
STC12C5A60S2系列單片機有5種復位方式:外部RST引腳復位,外部低壓檢測復位(新增第二復位功能腳RST2復位,實現外部可調復位門檻電壓復位),軟體復位,掉電復位/上電復位(並可選擇增�額外的復位延時200mS,也叫MAX810專用復位電路,其實就是在上電復位後增�一個200mS復位延時),看門狗復位.
D. 單片機復位電路工作原理
這種復位電路的工作原理是:通電時,電容兩端相當於是短路,於是RST引腳上為高電平,然後電源通過電阻對電容充電,RST端電壓慢慢下降,降到一定程度為低電平,單片機開始正常工作。
改進的復位電路如下:
在滿足單片機可靠復位的前提下,該復位電路的優點在於降低復位引腳的對地阻抗,可以顯著增強單片機復位電路的抗干擾能力。二極體可以實現快速釋放電容電量的功能,滿足短時間復位的要求。
E. 單片機的三種復位方式
一、高電平復位
復位電路的工作原理 在書本上有介紹,51單片機要復位只需要在第9引腳接個高電平持續2us就可以實現,那這個過程是如何實現的呢?在單片機系統中,系統上電啟動的時候復位一次,當按鍵按下的時候系統再次復位,如果釋放後再按下,系統還會復位。所以可以通過按鍵的斷開和閉合在運行的系統中控制其復位。
(1)、上電復位
電容的的大小是10uf,電阻的大小是10k。所以根據公式,可以算出電容充電到電源電壓的0.7倍(單片機的電源是5V,所以充電到0.7倍即為3.5V),需要的時間是10K*10UF=0.1S。也就是說在電腦啟動的0.1S內,電容兩端的電壓時在0~3.5V增加。這個時候10K電阻兩端的電壓為從5~1.5V減少(串聯電路各處電壓之和為總電壓)。所以在0.1S內,RST引腳所接收到的電壓是5V~1.5V。在5V正常工作的51單片機中小於1.5V的電壓信號為低電平信號,而大於1.5V的電壓信號為高電平信號。所以在開機0.1S內,單片機系統自動復位(RST引腳接收到的高電平信號時間為0.1S左右)。
(2) 按鍵復位
在單片機啟動0.1S後,電容C兩端的電壓持續充電為5V,這是時候10K電阻兩端的電壓接近於0V,RST處於低電平所以系統正常工作。當按鍵按下的時候,開關導通,這個時候電容兩端形成了一個迴路,電容被短路,所以在按鍵按下的這個過程中,電容開始釋放之前充的電量。隨著時間的推移,電容的電壓在0.1S內,從5V釋放到變為了1.5V,甚至更小。根據串聯電路電壓為各處之和,這個時候10K電阻兩端的電壓為3.5V,甚至更大,所以RST引腳又接收到高電平。單片機系統自動復位。
總結: 1、復位電路的原理是單片機RST引腳接收到2US以上的電平信號,只要保證電容的充放電時間大於2US,即可實現復位,所以電路中的電容值是可以改變的。 2、按鍵按下系統復位,是電容處於一個短路電路中,釋放了所有的電能,電阻兩端的電壓增加引起的。
二、低電平復位
在使用STM32晶元時,常用的復位方式為按鍵復位,且為低電平復位。其原理與上述高電平復位相反,分析也挺簡單,這里不在贅述,只給出按鍵復位原理
單片機的復位引腳RST(全稱RESET)出現2個機器周期以上的復位電平時,單片機就執行復位操作。如果RST持續為復位電平,單片機就處於循環復位狀態。當單片機處於正常電平時就正常轉入執行程序。
當單片機上電瞬間由於電容電壓不能突變會使電容兩邊的電位相同,此時RST為低電平,之後隨著時間推移電源通過電阻對電容充電,充滿電時RST為高電平。正常工作為高電平,低電平復位。即上電低電平,然後轉向高電平。當單片機上電瞬間由於電容電壓不能突變會使電容兩邊的電位相同,此時RST為高電平,之後隨著時間推移電源負極通過電阻對電容放電,放完電時RST為低電平。正常工作為低電平,高電平復位。
F. 8051單片機如何實現復位,復位的作用是什麼
單片機復位:RST 引腳輸入不少於2個機器周期(24個時鍾周期)的高電平。
復位的作用:單片機對相關的寄存器、I/O 埠進行初始化操作,使單片機從同一個狀態開始工作。
復位是解決智能化設備故障的首選操作,即看門狗模塊的作用。
G. pic單片機上電復位後所有I/O引腳將被 成什麼工作方式
IO方式伏型肯定是輸入。
如果這個引腳具有AD功能,則配置為模擬輸入埠乎芹。
上拉方式為若上拉。
就記得那麼多了,如還有疑問,請查PDF。
具體方法為,查看IO引腳說明,一般會有一個表格。
Valueon:POR,BOD。表中這欄為欠壓及上電復位的寄存器配置。
ValueonallotherRESETS。這一欄為其他歲廳畢復位寄存器配置。
H. 單片機復位電路(高低電平復位分別)
當單片機上電瞬間由於電容電壓不能突變會使電容兩邊的電位相同,此時RST為低電平,之後隨著時間推移電源通過電阻對電容充電,充滿電時RST為高電平。正常工作為高電平,低電平復位。
當單片機上電瞬間由於電容電壓不能突變會使電容兩邊的電位相同,此時RST為高電平,之後隨著時間推移電源負極通過電阻對電容放電,放完電時RST為低電平。正常工作為低電平,高電平復位。
單片機的復位引腳RST(全稱RESET)出現2個機器周期以上的高電平時,單片機就執行復位操作。如果RST持續為高電平,單片機就處於循環復位狀態。當單片機處於低電平時就掃描程序存儲器執行程序。
(8)單片機復位引腳工作方式擴展閱讀
基本結構
1、運算器
運算器由運算部件——算術邏輯單元(Arithmetic & Logical Unit,簡稱ALU)、累加器和寄存器等幾部分組成。ALU的作用是把傳來的數據進行算術或邏輯運算,輸入來源為兩個8位數據,分別來自累加器和數據寄存器。
2、ALU能完成對這兩個數據進行加、減、與、或、比較大小等操作,最後將結果存入累加器。例如,兩個數6和7相加,在相加之前,操作數6放在累加器中,7放在數據寄存器中,當執行加法指令時,ALU即把兩個數相加並把結果13存入累加器,取代累加器原來的內容6。
3、運算器有兩個功能:
(1)執行各種算術運算。
(2)執行各種邏輯運算,並進行邏輯測試,如零值測試或兩個值的比較。
(3)運算器所執行全部操作都是由控制器發出的控制信號來指揮的,並且,一個算術操作產生一個運算結果,一個邏輯操作產生一個判決。
4、控制器
控制器由程序計數器、指令寄存器、指令解碼器、時序發生器和操作控制器等組成,是發布命令的「決策機構」,即協調和指揮整個微機系統的操作。其主要功能有:
(1) 從內存中取出一條指令,並指出下一條指令在內存中的位置。
(2) 對指令進行解碼和測試,並產生相應的操作控制信號,以便於執行規定的動作。
(3) 指揮並控制CPU、內存和輸入輸出設備之間數據流動的方向。
5、主要寄存器
(1)累加器A
累加器A是微處理器中使用最頻繁的寄存器。在算術和邏輯運算時它有雙功能:運算前,用於保存一個操作數;運算後,用於保存所得的和、差或邏輯運算結果。
(2)數據寄存器DR
數據寄存器通過數據匯流排向存儲器和輸入/輸出設備送(寫)或取(讀)數據的暫存單元。它可以保存一條正在解碼的指令,也可以保存正在送往存儲器中存儲的一個數據位元組等等。
(3)程序計數器PC
PC用於確定下一條指令的地址,以保證程序能夠連續地執行下去,因此通常又被稱為指令地址計數器。在程序開始執行前必須將程序的第一條指令的內存單元地址(即程序的首地址)送入PC,使它總是指向下一條要執行指令的地址。
(4)地址寄存器AR
地址寄存器用於保存當前CPU所要訪問的內存單元或I/O設備的地址。由於內存與CPU之間存在著速度上的差異,所以必須使用地址寄存器來保持地址信息,直到內存讀/寫操作完成為止。
硬體特性
晶元
1、主流單片機包括CPU、4KB容量的RAM、128 KB容量的ROM、 2個16位定時/計數器、4個8位並行口、全雙工串口行口、ADC/DAC、SPI、I2C、ISP、IAP。
2、系統結構簡單,使用方便,實現模塊化。
3、單片機可靠性高,可工作到10^6 ~10^7小時無故障。
4、處理功能強,速度快。
5、低電壓,低功耗,便於生產攜帶型產品。
6、控制功能強。
7、環境適應能力強。
I. 單片機的復位電路是怎樣工作的
它的工作原理:電容在上接高電平,電阻在下接地,中間為RST。這種復位電路的工作原理是:通電時,電容兩端相當於是短路,於是RST引腳上為高電平,然後電源通過電阻對電容充電,RST端電壓慢慢下降,降到一定程序,即為低電平,單片機開始正常工作。
復位方法一般有上電自動復位和外部按鍵手動復位,上電復位:上電瞬間,電容充電電流最大,電容相當於短路,RST端為高電平,自動復位;電容兩端的電壓達到電源電壓時,電容充電電流為零,電容相當於開路,RST端為低電平,程序正常運行。手動復位:首先經過上電復位,當按下按鍵時,RST直接與VCC相連,為高電平形成復位,同時電解電容被短路放電;按鍵松開時,VCC對電容充電,充電電流在電阻上,RST依然為高電平,仍然是復位,充電完成後,電容相當於開路,RST為低電平,正常工作。
J. c51單片機復位電路的工作原理
如S22復位鍵按下時:RST經1k電阻接VCC,獲得10k電阻上所分得電壓,形成高電平,進入「復位狀態」
當S22復位鍵斷開時:RST經10k電阻接地,電流降為0,電阻上的電壓也將為0,RST降為低電平,開始正常工作
(10)單片機復位引腳工作方式擴展閱讀:
復位電路是一種用來使電路恢復到起始狀態的電路設備,它的操作原理與計算器有著異曲同工之妙,只是啟動原理和手段有所不同。復位電路,就是利用它把電路恢復到起始狀態。就像計算器的清零按鈕的作用一樣,以便回到原始狀態,重新進行計算。
和計算器清零按鈕有所不同的是,復位電路啟動的手段有所不同。一是在給電路通電時馬上進行復位操作;二是在必要時可以由手動操作;三是根據程序或者電路運行的需要自動地進行。復位電路都是比較簡單的大都是只有電阻和電容組合就可以辦到了,再復雜點就有三極體等配合程序來進行了。
單片機復位電路主要有四種類型:
(1)微分型復位電路:
(2)積分型復位電路:
(3)比較器型復位電路:
比較器型復位電路的基本原理。上電復位時,由於組成了一個RC低通網路,所以比較器的正相輸入端的電壓比負相端輸入電壓延遲一定時間.而比較器的負相端網路的時間常數遠遠小於正相端RC網路的時間常數。
因此在正端電壓還沒有超過負端電壓時,比較器輸出低電平,經反相器後產生高電平.復位脈沖的寬度主要取決於正常電壓上升的速度.由於負端電壓放電迴路時間常數較大,因此對電源電壓的波動不敏感.但是容易產生以下二種不利現象:
(1)電源二次開關間隔太短時,復位不可靠:
(2)當電源電壓中有浪涌現象時,可能在浪涌消失後不能產生復位脈沖。
為此,將改進比較器重定電路,如圖9所示.這個改進電路可以消除第一種現象,並減少第二種現象的產生.為了徹底消除這二種現象,可以利用數字邏輯的方法和比較器配合,設計的比較器重定電路。此電路稍加改進即可作為上電復位和看門狗復位電路共同復位的電路,大大提高了復位的可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