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單片機是通過什麼方式來選擇外部晶振還是內部晶振
這個要看單片機型號了。
1、有的是如果外部有晶振電路,就用外部晶振,如果外部沒有晶振電路,就自動換成內部晶振。例如IRC15W415AS。
2、有的是用下載軟體設置使用的是外部晶振還是內部晶振。例如IAP15F2K61S2。
3、有的是用控制寄存器來選擇用的是外部晶振還是內部晶振。例如C8051F350用OSCICN控制寄存器的第7位,選擇是外部還是內部晶振。
4、有的是只有內部晶振。例如STC15W204S。
5、有的是只有外部晶振。例如AT89C2051。
望採納。。。。。。
㈡ 51單片機,晶振選用12M,串口通信波特率應該用多少合適,TH1,TL1初值為多少
在你這個情況下,我可以負責的告訴你,12M的晶振波特率只能是2400,9600的情況下會有7.8%的誤返首差,所以會產生亂碼,而2400波特率的情況下誤差是0.16%,這樣就不會產生亂散仿碼了,TH1和TL1都設為F3,你再試試。希望能幫到你
根據你的補充,我也補充一下:我前些天也在做單片機和LCD之間的通信,我的LCD是HMI,它也要設定波沖世纖特率,我需要把我的單片機程序中TH1和TL1都設為F3,也就是2400的波特率,同時也要把我的LCD的波特率也設定為2400。由於我還沒有做過串口列印的實驗,所以對這個不是很清楚,但是你要知道通信雙方的波特率必須一致,你可以參考一下我的這個例子,祝你成功!
㈢ 51單片機用多大頻率的晶振好呢,11.0592m和12m有什麼區別立創商城的晶振怎麼樣
晶振的振頌液盪頻率,要根據單片機的具體應用場合來決定,並不是越高越好。
11.0592MHz和12MHz的振盪頻率相差不大,但如果你的單片機需要用非同步串列通信功能的話,建議你選用11.0592MHz的振盪頻率。因為你在進行波特率發生器的編程中,採用這個振盪頻率的話,波特率計數器的計數初值可以是岩薯整數;而採用12MHz振盪頻率,則計數初值只能是一個大約值(接近於某個小數的整數),長時間粗櫻者通信會產生誤差積累而導致通信失敗。
㈣ 51單片機晶振上接的電容大小該如何選擇
5-33pf都可以,一般用的是15P和30P,晶振大小影響不大,常用的4M和12M以及11.0592M和20M 24M都用的30P,單片機內部有相應的整形電路。
在規定的時間內,由於規定的工作和非工作參數全部組合而引起的晶體振盪器頻率與給定標稱頻率的最大頻差。
總頻差包括頻率溫度穩定度、頻率溫度准確度、頻率老化率、頻率電源電壓穩定度和頻率負載穩定度共同造成的最大頻差。一般只在對短期頻率穩定度關心,而對其他頻率穩定度指標不嚴格要求的場合採用。
(4)51單片機晶振選擇擴展閱讀:
在多數應用中,晶體振盪器是長期加電的,然而在某些應用中晶體振盪器需要頻繁的開機和關機,這時頻率穩定預熱時間指標需要被考慮到(尤其是對於在苛刻環境中使用的軍用通訊電台,當要求頻率溫度穩定度≤±0.3ppm(-45℃~85℃),採用OCXO作為本振,頻率穩定預熱時間將不少於5分鍾,而採用DTCXO只需要十幾秒鍾)。
石英晶體振盪器是利用石英晶體(二氧化硅的結晶體)的壓電效應製成的一種諧振器件,它的基本構成大致是:從一塊石英晶體上按一定方位角切下薄片,在它的兩個對應面上塗敷銀層作為電極,在每個電極上各焊一根引線接到管腳上,再加上封裝外殼就構成了石英晶體諧振器。
㈤ 單片機的晶振頻率怎麼確定
根據使用需要確定,舉例:如果要產生標準的串口波特率,應使用11.0592MHz,如果要讓51單片機產生整數的時鍾頻率可使用12MHz或者24MHz單片機。
另外根據單片機本身的參數,不要選擇過高的頻率,否則會工作不穩定。舉例:Atmega8L-8PU,這個單片機後面一個8的意思就是建議最大工作頻率不要超過8MHz,如果超過8MHz不大於16MHz,可以選用Atmega8L-16PU。
從內存中取出一條指令,並指出下一條指令在內存中的位置。對指令進行解碼和測試,並產生相應的操作控制信號,以便於執行規定的動作。指揮並控制CPU、內存和輸入輸出設備之間數據流動的方向。
PC用於確定下一條指令的地址,以保證程序能夠連續地執行下去,因此通常又被稱為指令地址計數器。在程序開始執行前必須將程序的第一條指令的內存單元地址(即程序的首地址)送入PC,使它總是指向下一條要執行指令的地址。
(5)51單片機晶振選擇擴展閱讀:
在恆定的環境條件下測量振盪器頻率時,振盪器頻率和時間之間的關系。這種長期頻率漂移是由晶體元件和振盪器電路元件的緩慢變化造成的,可用規定時限後的最大變化率(如±10ppb/天,加電72小時後),或規定的時限內最大的總頻率變化(如:±1ppm/(第一年)和±5ppm/(十年))來表示。
基準電壓為+2.5V,規定終點電壓為+0.5V和+4.5V,壓控晶體振盪器在+0.5V頻率控制電壓時頻率改變數為-110ppm,在+4.5V頻率控制電壓時頻率改變數為+130ppm,則VCXO電壓控制頻率壓控范圍表示為:≥±100ppm(2.5V±2V)。
高精度與高穩定度,無補償式晶體振盪器總精度也能達到±25ppm,VCXO的頻率穩定度在10~7℃范圍內一般可達±20~100ppm,而OCXO在同一溫度范圍內頻率穩定度一般為±0.0001~5ppm,VCXO控制在±25ppm以下。
㈥ 51單片機為什麼晶振都用11.0592M
因為11.0592MHz能夠准確地劃分成時鍾頻率,與UART(通用非同步接收器/發送器)量常見的波特率相關。
特別是較高的波特率(19600,19200),不管多麼古怪的值,這些晶振都是准確,常被使用的。
用11.0592晶振的原因是51單片機的定時器導致的,用51單片機的定時器做波特率發生器時,如果用11.0592Mhz的晶振,根據公式算下來需要定時器設置的值都是整數;如果用12Mhz晶振,則波特率都是有偏差的。
單片機組成:
運算器由運算部件算術邏輯單元、累加器和寄存器等幾部分組成。ALU的作用是把傳來的數據進行算術或邏輯運算,輸入來源為兩個8位數據,分別來自累加器和數據寄存器。ALU能完成對這兩個數據進行加、減、與、或、比較大小等操作,最後將結果存入累加器。
控制器由程序計數器、指令寄存器、指令解碼器、時序發生器和操作控制器等組成,是發布命令的「決策機構」,即協調和指揮整個微機系統的操作。
㈦ 51單片機一般選用多少的晶振
這個與用途有關,比如說如果你要用到串口,那麼就常用11.0592MHz晶振,因為這個頻率的晶振分頻後可以得到精確的波特率。如果要用到計時,就常用12MHz晶振,這樣分頻後是個整數,計時更精確。當需要單片機比較快速的處理數據時,通常使用頻率更高的晶振,因為單片機的處理速度與晶振頻率成正比,晶振頻率越高程序運行速度越快,但更高的處理速度就意味著更大的功耗,所以在對耗電量有嚴格要求的時候,就要考慮用低頻晶振。
㈧ 51單片機到底使用哪種晶振好
標準的51單片機晶振是1.2M-12M,一般由於一個機器周期是12個時鍾周期,所以先12M時,一個機器周期是1US,好計算,而且速度相對是最高的(當然現在也有更高頻率的單片機)。
11.0592M是因為在進行通信時,12M頻率進行串列通信不容易實現標準的波特率,比如9600,4800,而11.0592M計算時正好可以得到,因此在有通信介面的單片機中,一般選11.0592M
㈨ 新手上路,麻煩大神們將51單片機常用的晶振型號推薦一下,我好查了選電容
不接串口的話晶振常用12M,6M,接串口的話晶振常用11.0592M,電容20--30P即可,我常用22P的
㈩ STC89C52單片機為什麼選用12M的晶振
個人以為,選用12M晶振主要有兩個理由,一是運行速度快,二是51單片機內部是12分頻,採用12M晶振可以得到1μS的的時鍾周期,這樣定時計算會比較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