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操作系統 > android使用socket

android使用socket

發布時間:2023-04-12 16:31:19

android 多個Activity 共用一個socket

想要讓多個activity共用一個socket(本文使用bluetoothsocket,TCP通信其實也是一樣的,只是socket引入的庫不同而已),網上三個方法,這里只是實現了比較簡單的一種(application實體類)。

第一步實現socket實體類:

第二步:設置AndroidManifest.xml

加入android:name=".Mysocket"

第三步:在第一次創建鏈接時對它初始化:

因為我是藍牙與51單片機進行通信,初始化bluetoothsocket後,再使用((Mysocket)getApplication()).setSocket(socket8051);這句話初始化實體類。

第四步:在其他的activity調用這個socket可以使用

不出意外可以正常運行。

實體類

`hello`

⑵ Android-藍牙Socket通信

在藍牙中,每個服務和服務屬性都唯一地由 全局唯一標識符 ,Universally Unique Identifier(UUID)來校驗。正如它的名字所暗示的,每一個這樣的標識信薯培符都要在時空上保證唯一。UUID類可表現為短整形(16或32位)和長整形(128 位)UUID。他提供了分別利用String和16位或32位數值來創建類的構造函數,提供了一個可以比較兩個UUID(如果兩個都是128位)的方法,還有一個可以轉換一個UUID為一個滑唯字元串的方法。UUID實例是不可改變的(immutable),只有被UUID標示的服務可以被發現。

UUID的格式被分成5段,其中中間3段的字元數相同,都是4,第1段是8個字元,最後一段是12個字手絕符。所以UUID實際上是一個8-4-4-4-12的字元串。

UUID相當於Socket的埠,而藍牙地址相當於Socket的IP。兩個藍牙設備進行連接時需要使用同一個UUID, 這是一個服務的唯一標識,而且這個UUID的值必須是

android的API上面說明,用於普通藍牙適配器和android手機藍牙模塊連接的UUID。

⑶ Android - Socket簡單使用

ServerSocket類提供如下構造器:

當ServerSocket使用完畢,應使用 close() 方法來關閉此ServerSocket。通常情況下,伺服器不應該只接收一個客戶端請求,而應該不斷接收來自客戶端的請求,所以程序可以通過循環,不斷調用ServerSocket的accept方法:

Socket 常用構造器

註:上面兩個構造器指定遠程主機時既可以使用InetAddress來指定,也可以直接使用String對象來指定遠程IP。本地主機只有一個IP地址時,使用第一個方法更簡單。

在與伺服器進行通訊的時候,無法判斷遠程的伺服器是否斷開連接。如果使用 OutputStream 發送數據則會影響正常的數據發送(無法區分)。所以就引入了一個心跳機制。

心跳機制實現,使用 Socket.sendUrgentData() 方法發送一個位元組流數據(緊急數據)。可以通過判斷服務端的 OOBINLINE 屬性是否打開,來確定是否斷開連接;

setSoTimeout()理解 :設置超時時間;例如:設置為2s,如果阻塞的時間>2s ,那麼就會報錯。

⑷ Android 基於UDP的Socket通信

1、連接DatagramSocket的服務端(ip和port):開啟非同步線程和socket
2、發送數據(DatagramPacket):非同步
3、接收數據(DatagramPacket):注意連接狀態,非同步讀取
4、關閉連接:關閉DatagramSocket和對應線程

1、異常:android.os.NetworkOnMainThreadException。 socket需要在線程中使用
2、前後端統一傳輸或者接收協議 [requestcode size d1 d2 d3 ... ],在解析時候用得到
3、實施監控socket的連接狀態,還是用心跳包發過去,然後返回數據,一段時間沒有的話則代表socket連接失敗。
4、注意receive接收數據後的有效長度(一個是預存的buffer,一個是有效結果buffer)
5、客戶端連上去後不知道為何一定要先發送一次,才能接收?
6、UDP不安全,有長度限制64K

2019 (* ̄(oo) ̄) 諸事順利!

⑸ Android Socket 的使用方法

Socket是位於應用層和傳輸層之間的一個抽象層,把TCP/IP層復雜的操作抽象為幾個簡單的介面,供應用層調用以實現進程在網路中通信。
Socket分為流式套接字和數據包套接字,分別對應網路傳輸控制層的TCP協議和UDP協議。TCP協議是一種面向連接的,可靠的,基於位元組流的傳輸層通信協議,它使用三次握手協議建立連接,並且提供了超時重傳機制,具有很高的穩定性。UDP協議是一種無連接的協議,且不對數據包進行可靠性保證。
在網路差的情況下,UDP協議數據包丟失會比較嚴重,但由於其不屬於連接型協議,具有資源消耗少,處理速度快的優點,在音頻視頻等傳輸時使用UDP協議較多。

這里我們通過socket實現兩個進程之間的通信。

3.TestClientSocket
客戶端首先就是開啟while循環,創建Socket與ServerSocket進行連接,直到建立與ServerSocket的連接;然後同樣是獲得ServerSocket,通過InputStream讀取其內容,通過OutputStream向其寫入內容。

4.再打開客戶端
客戶端開啟之後建立與服務端的連接。

連接創建好之後,客戶端向服務端發送信息。

在上層,socket基於對相同IP和相同埠的監聽實現的。

劉望舒的Android進階指北。

⑹ Android socket源碼解析(三)socket的connect源碼解析

上一篇文章著重的聊了socket服務端的bind,listen,accpet的邏輯。本文來著重聊聊connect都做了什麼?

如果遇到什麼問題,可以來本文 https://www.jianshu.com/p/da6089fdcfe1 下討論

當服務端一切都准備好了。客戶端就會嘗試的通過 connect 系統調用,嘗試的和服務端建立遠程連接。

首先校驗當前socket中是否有正確的目標地址。然後獲取IP地址和埠調用 connectToAddress 。

在這個方法中,能看到有一個 NetHooks 跟蹤socket的調用,也能看到 BlockGuard 跟蹤了socket的connect調用。因此可以hook這兩個地方跟蹤socket,不過很少用就是了。

核心方法是 socketConnect 方法,這個方法就是調用 IoBridge.connect 方法。同理也會調用到jni中。

能看到也是調用了 connect 系統調用。

文件:/ net / ipv4 / af_inet.c

在這個方法中做的事情如下:

注意 sk_prot 所指向的方法是, tcp_prot 中 connect 所指向的方法,也就是指 tcp_v4_connect .

文件:/ net / ipv4 / tcp_ipv4.c

本質上核心任務有三件:

想要能夠理解下文內容,先要明白什麼是路由表。

路由表分為兩大類:

每個路由器都有一個路由表(RIB)和轉發表 (fib表),路由表用於決策路由,轉發表決策轉發分組。下文會接觸到這兩種表。

這兩個表有什麼區別呢?

網上雖然給了如下的定義:

但實際上在Linux 3.8.1中並沒有明確的區分。整個路由相關的邏輯都是使用了fib轉發表承擔的。

先來看看幾個和FIB轉發表相關的核心結構體:

熟悉Linux命令朋友一定就能認出這裡面大部分的欄位都可以通過route命令查找到。

命令執行結果如下:

在這route命令結果的欄位實際上都對應上了結構體中的欄位含義:

知道路由表的的內容後。再來FIB轉發表的內容。實際上從下面的源碼其實可以得知,路由表的獲取,實際上是先從fib轉發表的路由字典樹獲取到後在同感加工獲得路由表對象。

轉發表的內容就更加簡單

還記得在之前總結的ip地址的結構嗎?

需要進行一次tcp的通信,意味著需要把ip報文准備好。因此需要決定源ip地址和目標IP地址。目標ip地址在之前通過netd查詢到了,此時需要得到本地發送的源ip地址。

然而在實際情況下,往往是面對如下這么情況:公網一個對外的ip地址,而內網會被映射成多個不同內網的ip地址。而這個過程就是通過DDNS動態的在內存中進行更新。

因此 ip_route_connect 實際上就是選擇一個緩存好的,通過DDNS設置好的內網ip地址並找到作為結果返回,將會在之後發送包的時候填入這些存在結果信息。而查詢內網ip地址的過程,可以成為RTNetLink。

在Linux中有一個常用的命令 ifconfig 也可以實現類似增加一個內網ip地址的功能:

比如說為網卡eth0增加一個IPV6的地址。而這個過程實際上就是調用了devinet內核模塊設定好的添加新ip地址方式,並在回調中把該ip地址刷新到內存中。

注意 devinet 和 RTNetLink 嚴格來說不是一個存在同一個模塊。雖然都是使用 rtnl_register 注冊方法到rtnl模塊中:

文件:/ net / ipv4 / devinet.c

文件:/ net / ipv4 / route.c

實際上整個route模塊,是跟著ipv4 內核模塊一起初始化好的。能看到其中就根據不同的rtnl操作符號注冊了對應不同的方法。

整個DDNS的工作流程大體如下:

當然,在tcp三次握手執行之前,需要得到當前的源地址,那麼就需要通過rtnl進行查詢內存中分配的ip。

文件:/ include / net / route.h

這個方法核心就是 __ip_route_output_key .當目的地址或者源地址有其一為空,則會調用 __ip_route_output_key 填充ip地址。目的地址為空說明可能是在回環鏈路中通信,如果源地址為空,那個說明可能往目的地址通信需要填充本地被DDNS分配好的內網地址。

在這個方法中核心還是調用了 flowi4_init_output 進行flowi4結構體的初始化。

文件:/ include / net / flow.h

能看到這個過程把數據中的源地址,目的地址,源地址埠和目的地址埠,協議類型等數據給記錄下來,之後內網ip地址的查詢與更新就會頻繁的和這個結構體進行交互。

能看到實際上 flowi4 是一個用於承載數據的臨時結構體,包含了本次路由操作需要的數據。

執行的事務如下:

想要弄清楚ip路由表的核心邏輯,必須明白路由表的幾個核心的數據結構。當然網上搜索到的和本文很可能大為不同。本文是基於LInux 內核3.1.8.之後的設計幾乎都沿用這一套。

而內核將路由表進行大規模的重新設計,很大一部分的原因是網路環境日益龐大且復雜。需要全新的方式進行優化管理系統中的路由表。

下面是fib_table 路由表所涉及的數據結構:

依次從最外層的結構體介紹:

能看到路由表的存儲實際上通過字典樹的數據結構壓縮實現的。但是和常見的字典樹有點區別,這種特殊的字典樹稱為LC-trie 快速路由查找演算法

這一篇文章對於快速路由查找演算法的理解寫的很不錯: https://blog.csdn.net/dog250/article/details/6596046

首先理解字典樹:字典樹簡單的來說,就是把一串數據化為二進制格式,根據左0,右1的方式構成的。

如圖下所示:

這個過程用圖來展示,就是沿著字典樹路徑不斷向下讀,比如依次讀取abd節點就能得到00這個數字。依次讀取abeh就能得到010這個數字。

說到底這種方式只是存儲數據的一種方式。而使用數的好處就能很輕易的找到公共前綴,在字典樹中找到公共最大子樹,也就找到了公共前綴。

而LC-trie 則是在這之上做了壓縮優化處理,想要理解這個演算法,必須要明白在 tnode 中存在兩個十分核心的數據:

這負責什麼事情呢?下面就簡單說說整個lc-trie的演算法就能明白了。

當然先來看看方法 __ip_dev_find 是如何查找

文件:/ net / ipv4 / fib_trie.c

整個方法就是通過 tkey_extract_bits 生成tnode中對應的葉子節點所在index,從而通過 tnode_get_child_rcu 拿到tnode節點中index所對應的數組中獲取葉下一級別的tnode或者葉子結點。

其中查找index最為核心方法如上,這個過程,先通過key左移動pos個位,再向右邊移動(32 - bits)演算法找到對應index。

在這里能對路由壓縮演算法有一定的理解即可,本文重點不在這里。當從路由樹中找到了結果就返回 fib_result 結構體。

查詢的結果最為核心的就是 fib_table 路由表,存儲了真正的路由轉發信息

文件:/ net / ipv4 / route.c

這個方法做的事情很簡單,本質上就是想要找到這個路由的下一跳是哪裡?

在這裡面有一個核心的結構體名為 fib_nh_exception 。這個是指fib表中去往目的地址情況下最理想的下一跳的地址。

而這個結構體在上一個方法通過 find_exception 獲得.遍歷從 fib_result 獲取到 fib_nh 結構體中的 nh_exceptions 鏈表。從這鏈表中找到一模一樣的目的地址並返回得到的。

文件:/ net / ipv4 / tcp_output.c

⑺ Android中Socket編程(二)

LocalServerSocket是屬於Android系統內置的一個類,屬於net包下,類似java中的serversocket類的功能。

這個類比較簡單,構造方法有兩個:

一般使用第一個即可;

本類中方法只有四個,分別是:

查看LocalServerSocket源碼可知:

本類內容比較簡單,主要實現方式都在LocalSocketImpl中,下次分析。

內容基本同LocalScoket,主要功能也是通過LocalSocketImpl實現的。

⑻ Android Socket了解一下

前段時間做了關於Socket的項目,總結一些在這個過程中學到的東西和需要注意的地方
socket 的使用在Android的開發中還是很常見的,也是非常重要的

先看下思維導圖

首先回一下以前學過的OSI七層網路模型分別是:物理層,數據鏈路層,網路層,傳輸層,會話層,表示層,應用層。

接下來看對我們開發比較重要的對比模型

定義: 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即 傳輸控制協議

特點:

缺點:效率慢

TCP 三次握手和四次揮手

特點:

優點:速度快
缺點:消息容易丟失

特點:

以上是作為今天的主題,需要復習的一些簡單知識點,當然以上知識點裡面的細節遠遠不止這些,這邊知識對知識的一個梳理,打通的過程,接下看說說Socket

看圖理解

一張圖就能看懂

具體步驟

下面是一些簡單的測試方法,當然在實際的應用中,這些測試方法不一定實用,(僅供參考),因為每個企業的業務是不一樣的,比如說可能有的企業會對每個消息進行了組裝,有包頭,包體,報內容,包長度等,那麼你讀取、發送消息的時候都需要去解包、組包的。這一點需要注意

註:因為ICP/IP屬於傳輸層,socket也可以劃分到傳輸層,其實socket和http的對比沒有太大的實際意義,因為他們本身不是處於同一層級

一般在實際的應用中都會採用多線程去處理socket,一個線程負責讀取,一個線程負責發送。注意多線程的使用

⑼ Android-Socket

由於二者不屬於同一層面,所以本來是沒有可比性的。但隨著發展,默認的Http里封裝了下面幾層的使用,所以才會出現Socket & HTTP協議的對比:(主要是工作方式的不同):

Socket可理解為一種特殊的文件,在伺服器和客戶端各自維護一個文件,並使用SocketAPI函數對其進行文件操作。在建立連接打開後,可以向各自文件寫入內容供對方讀取或讀取對方內容,通信結束時關閉文件。在UNIX哲學中「一切皆文件」,文件的操作模式基本為「打開-讀寫-關閉」三大步驟,Socket其實就是這個模式的一個實現。

創建socket的時候,也可以指定不同的參數創建不同的socket描述符,socket函數的三個參數分別為:

當我們調用socket創建一個socket時,返回的socket描述字它存在於協議族(address family,AF_XXX)空間中,但沒有一個具體的地址。如果想要給它賦值一個地址,就必須調用bind()函數,否則就當調用connect()、listen()時系統會自動隨機分配一個埠。

int bind(int sockfd, const struct sockaddr *addr, socklen_t addrlen);
函數的三個參數分別為:

如果作為一個伺服器,在調用socket()、bind()之後就會調用listen()來監聽這個socket,如果客戶端這時調用connect()發出連接請求,伺服器端就會接收到這個請求。

TCP伺服器端依次調用socket()、bind()、listen()之後,就會監聽指定的socket地址了。TCP客戶端依次調用socket()、connect()之後就想TCP伺服器發送了一個連接請求。TCP伺服器監聽到這個請求之後,就會調用accept()函數取接收請求,這樣連接就建立好了。之後就可以開始網路I/O操作了,即類同於普通文件的讀寫I/O操作。

注意:accept的第一個參數為伺服器的socket描述字,是伺服器開始調用socket()函數生成的,稱為監聽socket描述字;而accept函數返回的是已連接的socket描述字。一個伺服器通常通常僅僅只創建一個監聽socket描述字,它在該伺服器的生命周期內一直存在。內核為每個由伺服器進程接受的客戶連接創建了一個已連接socket描述字,當伺服器完成了對某個客戶的服務,相應的已連接socket描述字就被關閉。

萬事具備只欠東風,至此伺服器與客戶已經建立好連接了。可以調用網路I/O進行讀寫操作了,即實現了網咯中不同進程之間的通信!網路I/O操作有下面幾組:
read()/write()
recv()/send()
readv()/writev()
recvmsg()/sendmsg()
recvfrom()/sendto()
我推薦使用recvmsg()/sendmsg()函數,這兩個函數是最通用的I/O函數,實際上可以把上面的其它函數都替換成這兩個函數。

從圖中可以看出,當客戶端調用connect時,觸發了連接請求,向伺服器發送了SYN J包,這時connect進入阻塞狀態;伺服器監聽到連接請求,即收到SYN J包,調用accept函數接收請求向客戶端發送SYN K ,ACK J+1,這時accept進入阻塞狀態;客戶端收到伺服器的SYN K ,ACK J+1之後,這時connect返回,並對SYN K進行確認;伺服器收到ACK K+1時,accept返回,至此三次握手完畢,連接建立。

總結:客戶端的connect在三次握手的第二個次返回,而伺服器端的accept在三次握手的第三次返回。

某個應用進程首先調用close主動關閉連接,這時TCP發送一個FIN M;
另一端接收到FIN M之後,執行被動關閉,對這個FIN進行確認。它的接收也作為文件結束符傳遞給應用進程,因為FIN的接收意味著應用進程在相應的連接上再也接收不到額外數據;
一段時間之後,接收到文件結束符的應用進程調用close關閉它的socket。這導致它的TCP也發送一個FIN N;
接收到這個FIN的源發送端TCP對它進行確認。
這樣每個方向上都有一個FIN和ACK。

所謂短連接,即連接只保持在數據傳輸過程,請求發起,連接建立,數據返回,連接關閉。它適用於一些實時數據請求,配合輪詢來進行新舊數據的更替。

https://github.com/nuisanceless/MySocketDemo
https://github.com/xuuhaoo/OkSocket

⑽ android socket有幾種方法

/***第一種:客戶端Socket通過構造方法連接伺服器***/
//客戶端Socket可以通過指定IP地址或域名兩種方式來連接伺服器端,實際最終都是通過IP地址來連接伺服器
//新建一個Socket,指定其IP地址及埠號
Socket socket = new Socket("192.168.0.7",80);
/***Socket 客戶端 一些常用設置***/
//客戶端socket在接收數據時,有兩種超時:1.連接伺服器超時,即連接超時;2.連接伺服器成功後,接收伺服器數據超時,即接收超時
//*設置socket 讀取數據流的超時時間
socket.setSoTimeout(5000);
//發送數據包,默認為false,即客戶端發送數據採用Nagle演算法;
//但是對於實時交互性高的程序,建議其改為true,即關閉Nagle演算法,客戶端每發送一次數據,無論數據包大小都會將這些數據發送出去
socket.setTcpNoDelay(true);
//設置客戶端socket關閉時,close()方法起作用時延遲1分鍾關閉,如果1分鍾內盡量將未發送的數據包發送出去
socket.setSoLinger(true, 60);
//設置輸出流的發送緩沖區大小,默認是8KB,即8096位元組
socket.setSendBufferSize(8096);
//設置輸入流的接收緩沖區大小,默認是8KB,即8096位元組
socket.setReceiveBufferSize(8096);
//作用:每隔一段時間檢查伺服器是否處於活動狀態,如果伺服器端長時間沒響應,自動關閉客戶端socket
//防止伺服器端無效時,客戶端長時間處於連接狀態
socket.setKeepAlive(true);
/*** Socket客戶端向伺服器端發送數據 ****/
//客戶端向伺服器端發送數據,獲取客戶端向伺服器端輸出流
OutputStream os = socket.getOutputStream();
OutputStreamWriter osw = new OutputStreamWriter(os);
BufferedWriter bw = new BufferedWriter(osw);
//代表可以立即向伺服器端發送單位元組數據
socket.setOOBInline(true);
//數據不經過輸出緩沖區,立即發送
socket.sendUrgentData(65);//"A"
//向伺服器端寫數據,寫入一個緩沖區
//註:此處字元串最後必須包含「\r\n\r\n」,告訴伺服器HTTP頭已經結束,可以處理數據,否則會造成下面的讀取數據出現阻塞
//在write()方法中可以定義規則,與後台匹配來識別相應的功能,例如登錄Login()方法,可以寫為write("Login|test,123 \r\n\r\n"),供後台識別;
bw.write("Login|test,123 \r\n\r\n");
//發送緩沖區中數據,必須有
bw.flush();

/*** Socket客戶端讀取伺服器端響應數據 ****/
//socket.isConnected代表是否連接成功過
if((socket.isConnected() == true) && (socket.isClosed() == false)){//判斷Socket是否處於連接狀態
//客戶端接收伺服器端的響應,讀取伺服器端向客戶端的輸入流
InputStream is = socket.getInputStream();
//緩沖區
byte[] buffer = new byte[is.available()];
//讀取緩沖區
is.read(buffer);
//轉換為字元串
String responseInfo = new String(buffer);
//日誌中輸出
Log.i("TEST", responseInfo);
} //關閉網路
socket.close();
/***第二種:通過connect方法連接伺服器***/
Socket socket_other = new Socket();
//使用默認的連接超時
socket_other.connect(new InetSocketAddress("192.168.0.7",80));
//連接超時2s
socket_other.connect(new InetSocketAddress("192.168.0.7",80),2000);
//關閉socket
socket_other.close();
} catch (UnknownHostException e) {
e.printStackTrace();
} catch (IOException e) {
e.printStackTrace();
}

閱讀全文

與android使用socket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python編程基礎豆瓣 瀏覽:706
程序員亂碼是什麼意思 瀏覽:370
交友app怎麼刪除動態 瀏覽:90
男士穿衣哪個app好 瀏覽:36
如何把桌面軟體改造成app 瀏覽:740
我的世界如何打開最近玩的伺服器 瀏覽:382
程序員試用期匯報問題協助怎麼寫 瀏覽:129
抖音演算法到底是什麼 瀏覽:128
哪個vlan技術對報文加密 瀏覽:570
單片機定時電路 瀏覽:676
山西平台伺服器雲主機 瀏覽:700
按摩肚臍解壓視頻 瀏覽:991
php55安裝教程 瀏覽:139
雲伺服器怎麼查找本機域名 瀏覽:22
qd123y壓縮機參數 瀏覽:387
程序員媽媽懷孕 瀏覽:492
金普國際編程 瀏覽:539
java什麼是引用類型 瀏覽:946
這是命令嗎txt 瀏覽:318
支付寶android包名 瀏覽: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