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我是一個單片機初學者,我想問一下我需要學哪些知識
我覺得首先要看懂111條指令,懂意思就行,根本就不需要每一條都記住,因為常用的都只有四五十條罷了。那麼多的指令意在可以用多種語句實現同一種功能。
還有就是一定要實際的編程,這一點是非常重要的,只有在實際編程中才能熟悉指令的應用,當然你或許會問自己什麼都不懂怎麼編程啊,這時候你不要著急,你可以你買一本書,有實際的例子的書,我也見過有這種書但是名字我忘記了,它每個例子是講得十分詳細,有匯編的代碼,也有C語言的代碼,而且每一行都有注釋(名字我忘記了只記得那封皮是黑色的)你可以仿照它的代碼寫寫看,再模擬一下,或者在實際的板子上試試看能不能實現功能,別人的程序修改了能用在自己的板子上那麼就是自己的程序了。
至於模擬軟體我建議用protues,專用的單片機模擬軟體。
如果是自學,那麼不懂的地方可以上網收索或者上論壇詢問,這里有個單片機的QQ群,是官方建的你可以加上一起學習討論群號是:7344883
還有在了解指令的同時你要了解你的板子的結構亦即電路連接才能寫好你的程序。
當你學到一定程度的時候你可以學習一下單片機的外圍電路設計比如液晶顯示啊,A/D轉換啊什麼的....
總之,實際編程練習是學好單片機的唯一途徑,至於它和匯編的關系,樓上的哥們兒已解釋得十分清楚了的,就不多說了,免得啰嗦。
最後,祝你成功!!!
② proteus那個單片機引腳能控制轉速和亮度
proteus那個單片機引腳能控制轉速和亮度,基於單片機的燈光控制系統:硬體:DS1302、LCD顯示、光敏感測器、LED燈、按鍵
要求:在LCD上顯示實時時間;要求能夠通過按鍵對時間參數進行設定,三(四個)按鍵為功能設置:SET、INC、DEC、(ENTER)。分時段控制功能:夏令時:每年5月1日~9月30日,19:30—6:00啟動燈光控制系統、其餘時段關閉系統;冬令時:18:30—6:30啟動燈光控制系統、其餘時段關閉系統;同時應能檢測環境亮度,當環境亮度檢測低於一定閾值(自行調試確定)時,自動開啟燈光控制系統。
③ 基於單片機設計智能台燈,需要哪些元器件,詳細一點的。
1、測人體的話可以選擇人體紅外感測器,當光束被擋時輸出高電平,這種感測器有一種半成品,輸出也是脈沖的,當有人時輸出3。5V高電平維持3秒,如人沒有離開就繼續輸出,人離開後就變成低電平。
2、測光源基本上用光敏電阻就可以了,將光敏電阻附加三極體等元件做成一個光敏感測器,一旦光強低於某個值就向單片機返回一個高/低電平信號,由單片機處理。
3、單片機用51即可,輸出引腳上連一個7407,然後連到繼電器上即可。
4、其實也可以不用單片機的,只要一個邏輯晶元就可以了,比如如果高電平時有人,高電平時光弱,那麼只要將這兩個信號送到一個與門就可以了,與門輸出一個高電平,然後驅動繼電器即可!
希望能幫到你,對於這個東西你可以分成幾個模塊,一個模塊一個模塊搞定再綜合,多在網上搜索一下,網上有大量的資料可以借鑒,加油!
④ 有誰知道感測器或者單片機的定義原理
一、感測器的定義
信息處理技術取得的進展以及微處理器和計算機技術的高速發展,都需要在感測器的開發方面有相應的進展。微處理器現在已經在測量和控制系統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隨著這些系統能力的增強,作為信息採集系統的前端單元,感測器的作用越來越重要。感測器已成為自動化系統和機器人技術中的關鍵部件,作為系統中的一個結構組成,其重要性變得越來越明顯。
最廣義地來說,感測器是一種能把物理量或化學量轉變成便於利用的電信號的器件。國際電工委員會(IEC:International Electrotechnical Committee)的定義為:「感測器是測量系統中的一種前置部件,它將輸入變數轉換成可供測量的信號」。按照Gopel等的說法是:「感測器是包括承載體和電路連接的敏感元件」,而「感測器系統則是組合有某種信息處理(模擬或數字)能力的感測器」。感測器是感測器系統的一個組成部分,它是被測量信號輸入的第一道關口。
進入感測器的信號幅度是很小的,而且混雜有干擾信號和雜訊。為了方便隨後的處理過程,首先要將信號整形成具有最佳特性的波形,有時還需要將信號線性化,該工作是由放大器、濾波器以及其他一些模擬電路完成的。在某些情況下,這些電路的一部分是和感測器部件直接相鄰的。成形後的信號隨後轉換成數字信號,並輸入到微處理器。
德國和俄羅斯學者認為感測器應是由二部分組成的,即直接感知被測量信號的敏感元件部分和初始處理信號的電路部分。按這種理解,感測器還包含了信號成形器的電路部分。
感測器系統的性能主要取決於感測器,感測器把某種形式的能量轉換成另一種形式的能量。有兩類感測器:有源的和無源的。有源感測器能將一種能量形式直接轉變成另一種,不需要外接的能源或激勵源。
有源(a)和無源(b)感測器的信號流程:
無源感測器不能直接轉換能量形式,但它能控制從另一輸入端輸入的能量或激勵能感測器承擔將某個對象或過程的特定特性轉換成數量的工作。其「對象」可以是固體、液體或氣體,而它們的狀態可以是靜態的,也可以是動態(即過程)的。對象特性被轉換量化後可以通過多種方式檢測。對象的特性可以是物理性質的,也可以是化學性質的。按照其工作原理,感測器將對象特性或狀態參數轉換成可測定的電學量,然後將此電信號分離出來,送入感測器系統加以評測或標示。
各種物理效應和工作機理被用於製作不同功能的感測器。感測器可以直接接觸被測量對象,也可以不接觸。用於感測器的工作機制和效應類型不斷增加,其包含的處理過程日益完善。
常將感測器的功能與人類5大感覺器官相比擬:
光敏感測器——視覺�
聲敏感測器——聽覺
氣敏感測器——嗅覺 �
化學感測器——味覺
壓敏、溫敏、流體感測器——觸覺
與當代的感測器相比,人類的感覺能力好得多,但也有一些感測器比人的感覺功能優越,例如人類沒有能力感知紫外或紅外線輻射,感覺不到電磁場、無色無味的氣體等。
對感測器設定了許多技術要求,有一些是對所有類型感測器都適用的,也有隻對特定類型感測器適用的特殊要求。針對感測器的工作原理和結構在不同場合均需要的基本要求是:
高靈敏度 抗干擾的穩定性(對雜訊不敏感) 線性 容易調節(校準簡易)
高精度 高可靠性 無遲滯性 工作壽命長(耐用性)
可重復性 抗老化 高響應速率 抗環境影響(熱、振動、酸、鹼、空氣、水、塵埃)的能力
選擇性 安全性(感測器應是無污染的) 互換性 低成本
寬測量范圍 小尺寸、重量輕和高強度 寬工作溫度范圍
二、感測器的分類
可以用不同的觀點對感測器進行分類:它們的轉換原理(感測器工作的基本物理或化學效應);它們的用途;它們的輸出信號類型以及製作它們的材料和工藝等。
根據感測器工作原理,可分為物理感測器和化學感測器二大類
感測器工作原理的分類物理感測器應用的是物理效應,諸如壓電效應,磁致伸縮現象,離化、極化、熱電、光電、磁電等效應。被測信號量的微小變化都將轉換成電信號。
化學感測器包括那些以化學吸附、電化學反應等現象為因果關系的感測器,被測信號量的微小變化也將轉換成電信號。
有些感測器既不能劃分到物理類,也不能劃分為化學類。大多數感測器是以物理原理為基礎運作的。化學感測器技術問題較多,例如可靠性問題,規模生產的可能性,價格問題等,解決了這類難題,化學感測器的應用將會有巨大增長。
按照其用途,感測器可分類為:
壓力敏和力敏感測器 �
位置感測器
液面感測器 �
能耗感測器
速度感測器
� 熱敏感測器
加速度感測器
� 射線輻射感測器
振動感測器
� 濕敏感測器
磁敏感測器
� 氣敏感測器
真空度感測器
� 生物感測器�
以其輸出信號為標准可將感測器分為:
模擬感測器——將被測量的非電學量轉換成模擬電信號。�
數字感測器——將被測量的非電學量轉換成數字輸出信號(包括直接和間接轉換)。�
膺數字感測器——將被測量的信號量轉換成頻率信號或短周期信號的輸出(包括直接或間接轉換)。�
開關感測器——當一個被測量的信號達到某個特定的閾值時,感測器相應地輸出一個設定的低電平或高電平信號。
�
在外界因素的作用下,所有材料都會作出相應的、具有特徵性的反應。它們中的那些對外界作用最敏感的材料,即那些具有功能特性的材料,被用來製作感測器的敏感元件。從所應用的材料觀點出發可將感測器分成下列幾類:
(1)按照其所用材料的類別分:�
金屬�
聚合物�
陶瓷�
混合物�
(2)按材料的物理性質分:
� 導體
� 絕緣體
� 半導體
� 磁性材料�
(3)按材料的晶體結構分:�
單晶
� 多晶
� 非晶材料�
與採用新材料緊密相關的感測器開發工作,可以歸納為下述三個方向:�
(1)在已知的材料中探索新的現象、效應和反應,然後使它們能在感測器技術中得到實際使用。�
(2)探索新的材料,應用那些已知的現象、效應和反應來改進感測器技術。� (3)在研究新型材料的基礎上探索新現象、新效應和反應,並在感測器技術中加以具體實施。�
現代感測器製造業的進展取決於用於感測器技術的新材料和敏感元件的開發強度。感測器開發的基本趨勢是和半導體以及介質材料的應用密切關聯的。下面給出了一些可用於感測器技術的、能夠轉換能量形式的材料。�
按照其製造工藝,可以將感測器區分為:
集成感測器:用標準的生產硅基半導體集成電路的工藝技術製造的。通常還將用於初步處理被測信號的部分電路也集成在同一晶元上。�
薄膜感測器:通過沉積在介質襯底(基板)上的,相應敏感材料的薄膜形成的。使用混合工藝時,同樣可將部分電路製造在此基板上。�
厚膜感測器:利用相應材料的漿料,塗覆在陶瓷基片上製成的,基片通常是Al2O3製成的,然後進行熱處理,使厚膜成形。 �
陶瓷感測器:採用標準的陶瓷工藝或其某種變種工藝(溶膠-凝膠等)生產。�
完成適當的預備性操作之後,已成形的元件在高溫中進行燒結。厚膜和陶瓷感測器這二種工藝之間有許多共同特性,在某些方面,可以認為厚膜工藝是陶瓷工藝的一種變型。每種工藝技術都有自已的優點和不足。由於研究、開發和生產所需的資本投入較低,以及感測器參數的高穩定性等原因,採用陶瓷和厚膜感測器比較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