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linux動態庫和靜態庫的區別
動態鏈接庫和靜態鏈接庫一般是編譯集成一系列的介面(函數)
在程序源代碼編譯完成後通過編譯器編譯並通過鏈接器與這些庫進行鏈接
動態鏈接庫與靜態鏈接庫的區別在於鏈接器在進行鏈接時靜態庫會被直接編譯進程序里
而動態鏈接庫並不會,我們這里將這些鏈接庫稱作依賴(動態庫和靜態庫)
程序的運行需要這些依賴,程序在靜態鏈接後該程序本身便已包含該依賴
而動態鏈接後的程序本身本不包含該依賴,這些依賴需要執行者自行安裝進操作系統(動態庫、運行時庫)
程序運行時會動態地載入這些庫
linux上動態庫一般的後綴後為.so
靜態庫一般的後綴為.a
由於靜態鏈接會直接將庫編譯進程序里所以靜態編譯後的程序相較於動態鏈接所要大
這就是因為靜態鏈接會將鏈接庫編譯進程序里的原因,所以佔用就要大了
出於這種原因,靜態庫不易於維護與更新,如果鏈接庫中有實現有bug等需要更新則需要更新整個程序,因為靜態庫被編譯進程序中了
但動態庫就沒有這種情況了,因為動態庫是程序運行時動態載入的,所以我們只需要更新動態庫而不需要更新所有依賴該庫的程序(軟體)
另一方面,很多程序的開發都會使用到相同的鏈接庫,也就是很多程序(軟體)會有相同的依賴
如果將這些依賴全部靜態編譯的話將會造成存儲資源佔用過多而造成資源浪費
而使用動態庫的方式這些程序(軟體)則可以共享一個鏈接庫,而不需要每個程序都帶一個鏈接庫,這樣就大大地減少了存儲資源佔用空間
Ⅱ Linux下的靜態庫和動態庫
靜態庫
可以把它想像成是一些代碼的集合,在可執行程序運行前就已經加到了代碼中,成為了執行程序的一部分,一般是以.a為後綴的文件名,Windows下後綴為.lib。靜態庫的命名也分為三部分,1、前綴:lib,2、庫的名稱:隨意,如lisi,3、後綴:.a。
靜態庫優缺點
上面簡單介紹了靜態庫,那它自然也會有優缺點,這里來介紹下它的優缺點。
優點:1、在最後,函數庫是被打包到應用程序中的,實現函數本地化、定址方便、高效。2、程序在運行的時候,與函數庫沒有關系,移植性更強。
缺點:1、消耗資源較大,每個進程在使用靜態庫的時候,都要復制一份才可以,這也就造成了內存的消耗。2、在程序更新、部署、發布的時候,使用靜態庫相對麻煩,如果一個靜態庫更新了,那它的應用程序都需要重新編譯,再發送給用戶,有的時候可能只是一個小的改動,但對於用戶來說,會導致整個程序重新下載。
動態庫
在程序編譯時不會被連接到目標代碼中,在後期運行時才會載入,不同的應用程序如果調用相同的庫,內存中只有一份共享庫的拷貝,也就避免了空間的浪費問題。一般以.so作為文件後綴名,也分為三部分:1、前綴:lib,2、庫名稱:自定義,3、後綴:.so
動態庫優缺點
優點:1、節省內存2、部署、升級相對方便,只需要更換動態庫,再重新啟動服務即可。
缺點:1、載入速度比靜態庫慢2、移植性較差,需要把所有用到的動態庫進行移植。
Ⅲ linux動態庫和靜態庫的區別
靜態庫:這類庫的名字一般是libxxx.a,xxx為庫的名字。利用靜態函數庫編譯成的文件比較大,因為整個函數庫的所有數據都會被整合進目標代碼中,他的優點就顯而易見了,即編譯後的執行程序不需要外部的函數庫支持,因為所有使用的函數都已經被編譯進去了。當然這也會成為他的缺點,因為如果靜態函數庫改變了,那麼你的程序必須重新編譯。
動態庫:這類庫的名字一般是libxxx.M.N.so,同樣的xxx為庫的名字,M是庫的主版本號,N是庫的副版本號。當然也可以不要版本號,但名字必須有。相對於靜態函數庫,動態函數庫在編譯的時候並沒有被編譯進目標代碼中,你的程序執行到相關函數時才調用該函數庫里的相應函數,因此動態函數庫所產生的可執行文件比較小。由於函數庫沒有被整合進你的程序,而是程序運行時動態的申請並調用,所以程序的運行環境中必須提供相應的庫。動態函數庫的改變並不影響你的程序,所以動態函數庫的升級比較方便。linux系統有幾個重要的目錄存放相應的函數庫,如/lib
/usr/lib。
當要使用靜態的程序庫時,連接器會找出程序所需的函數,然後將它們拷貝到執行文件,由於這種拷貝是完整的,所以一旦連接成功,靜態程序庫也就不再需要了。然而,對動態庫而言,就不是這樣。動態庫會在執行程序內留下一個標記指明當程序執行時,首先必須載入這個庫。由於動態庫節省空間,linux下進行連接的預設操作是首先連接動態庫,也就是說,如果同時存在靜態和動態庫,不特別指定的話,將與動態庫相連接。
Ⅳ linux動態庫和靜態庫的區別
接靜態庫其實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只不過它操作的對象是目標代碼而不是源碼而已。因為靜態庫被鏈接後庫就直接嵌入可執行文件中了,這樣就帶來了兩個問題。
(1)首先就是系統空間被浪費了。如果多個程序鏈接了同一個庫,則每一個生成的可執行文件就都會有一個庫的副本,必然會浪費系統空間。
(2)再者,一旦發現了庫中有bug,挽救起來就比較麻煩了。必須一一把鏈接該庫的程序找出來,然後重新編譯。
而動態庫的出現正彌補了靜態庫的以上弊端。因為動態庫是在程序運行時被鏈接的,所以磁碟上只須保留一份副本,因此節約了磁碟空間。如果發現了bug或要升級也很簡單,只要用新的庫把原來的替換掉就行了。
但是靜態庫的優點:
編譯後的執行程序不需要外部的函數庫支持,因為所有使用的函數都已經被編譯進去了。
靜態庫的名字一般是libxxx.a(Linux)
動態庫的名字一般是libxxx.so(Linux),有時候也是 libxxx.so.major.minor,xxxx是該lib的名稱,major是主版本號, minor是副版本號。
Ⅳ linux靜態庫和共享庫的區別
linux下的庫有兩種:靜態庫和共享庫(動態庫)。二者的不同點在於代碼被載入的時刻不同。
靜態庫在程序編譯時會被連接到目標代碼中,目標程序運行時將不再需要該動態庫,移植方便,體積較大,但是浪費空間和資源,因為所有相關的對象文件與牽涉到的庫被鏈接合成一個可執行文件。
動態庫在程序編譯時並不會被連接到目標代碼中,而是在程序運行時才被載入,因此體積較小,可以實現進程間的資源共享,甚至可以真正做到鏈接載入完全由程序員在程序代碼中控制,另外將一些程序的升級變得簡單,但是在程序運行時需要動態庫存在。
Ⅵ 動態庫和靜態庫的區別
我們通常把一些公用函數製作成函數庫,供其它程序使用。
函數庫分為靜態庫和動態庫兩種。
靜態庫在程序編譯時會被連接到目標代碼中,程序運行時將不再需要該靜態庫。
動態庫在程序編譯時並不會被連接到目標代碼中,而是在程序運行是才被載入,因此在程序運行時還需要動態庫存在。
本文主要通過舉例來說明在Linux中如何創建靜態庫和動態庫,以及使用它們。
在創建函數庫前,我們先來准備舉例用的源程序,並將函數庫的源程序編譯成.o文件。
第1步:編輯得到舉例的程序--hello.h、hello.c和main.c;
hello.h(見程序1)為該函數庫的頭文件。
hello.c(見程序2)是函數庫的源程序,其中包含公用函數hello,該函數將在屏幕上輸出"Hello XXX!"。
main.c(見程序3)為測試庫文件的主程序,在主程序中調用了公用函數hello。
程序1: hello.h
#ifndef HELLO_H
#define HELLO_H
void hello(const char *name);
#endif //HELLO_H
程序2: hello.c
#include
void hello(const char *name)
{
printf("Hello %s!/n", name);
}
程序3: main.c
#include "hello.h"
int main()
{
hello("everyone");
return 0;
}
第2步:將hello.c編譯成.o文件;
無論靜態庫,還是動態庫,都是由.o文件創建的。因此,我們必須將源程序hello.c通過gcc先編譯成.o文件。
在系統提示符下鍵入以下命令得到hello.o文件。
# gcc -c hello.c
#
(注1:本文不介紹各命令使用和其參數功能,若希望詳細了解它們,請參考其他文檔。)
(注2:首字元"#"是系統提示符,不需要鍵入,下文相同。)
我們運行ls命令看看是否生存了hello.o文件。
# ls
hello.c hello.h hello.o main.c
#
(注3:首字元不是"#"為系統運行結果,下文相同。)
在ls命令結果中,我們看到了hello.o文件,本步操作完成。
下面我們先來看看如何創建靜態庫,以及使用它。
第3步:由.o文件創建靜態庫;
靜態庫文件名的命名規范是以lib為前綴,緊接著跟靜態庫名,擴展名為.a。例如:我們將創建的靜態庫名為myhello,則靜態庫文件名就是libmyhello.a。在創建和使用靜態庫時,需要注意這點。創建靜態庫用ar命令。
在系統提示符下鍵入以下命令將創建靜態庫文件libmyhello.a。
# ar cr libmyhello.a hello.o
#
我們同樣運行ls命令查看結果:
# ls
hello.c hello.h hello.o libmyhello.a main.c
#
ls命令結果中有libmyhello.a。
第4步:在程序中使用靜態庫;
靜態庫製作完了,如何使用它內部的函數呢?只需要在使用到這些公用函數的源程序中包含這些公用函數的原型聲明,然後在用gcc命令生成目標文件時指明靜態庫名,gcc將會從靜態庫中將公用函數連接到目標文件中。注意,gcc會在靜態庫名前加上前綴lib,然後追加擴展名.a得到的靜態庫文件名來查找靜態庫文件。
在程序3:main.c中,我們包含了靜態庫的頭文件hello.h,然後在主程序main中直接調用公用函數hello。下面先生成目標程序hello,然後運行hello程序看看結果如何。
# gcc -o hello main.c -L. -lmyhello
# ./hello
Hello everyone!
#
我們刪除靜態庫文件試試公用函數hello是否真的連接到目標文件 hello中了。
# rm libmyhello.a
rm: remove regular file `libmyhello.a'? y
# ./hello
Hello everyone!
#
程序照常運行,靜態庫中的公用函數已經連接到目標文件中了。
我們繼續看看如何在Linux中創建動態庫。我們還是從.o文件開始。
第5步:由.o文件創建動態庫文件;
動態庫文件名命名規范和靜態庫文件名命名規范類似,也是在動態庫名增加前綴lib,但其文件擴展名為.so。例如:我們將創建的動態庫名為myhello,則動態庫文件名就是libmyhello.so。用gcc來創建動態庫。
在系統提示符下鍵入以下命令得到動態庫文件libmyhello.so。
# gcc -shared -fPCI -o libmyhello.so hello.o
#
我們照樣使用ls命令看看動態庫文件是否生成。
# ls
hello.c hello.h hello.o libmyhello.so main.c
#
第6步:在程序中使用動態庫;
在程序中使用動態庫和使用靜態庫完全一樣,也是在使用到這些公用函數的源程序中包含這些公用函數的原型聲明,然後在用gcc命令生成目標文件時指明動態庫名進行編譯。我們先運行gcc命令生成目標文件,再運行它看看結果。
# gcc -o hello main.c -L. -lmyhello
# ./hello
./hello: error while loading shared libraries: libmyhello.so: cannot open shared object file: No such file or directory
#
哦!出錯了。快看看錯誤提示,原來是找不到動態庫文件libmyhello.so。程序在運行時,會在/usr/lib和/lib等目錄中查找需要的動態庫文件。若找到,則載入動態庫,否則將提示類似上述錯誤而終止程序運行。我們將文件 libmyhello.so復制到目錄/usr/lib中,再試試。
# mv libmyhello.so /usr/lib
# ./hello
Hello everyone!
#
成功了。這也進一步說明了動態庫在程序運行時是需要的。
我們回過頭看看,發現使用靜態庫和使用動態庫編譯成目標程序使用的gcc命令完全一樣,那當靜態庫和動態庫同名時,gcc命令會使用哪個庫文件呢?抱著對問題必究到底的心情,來試試看。
先刪除 除.c和.h外的 所有文件,恢復成我們剛剛編輯完舉常式序狀態。
# rm -f hello hello.o /usr/lib/libmyhello.so
# ls
hello.c hello.h main.c
#
在來創建靜態庫文件libmyhello.a和動態庫文件libmyhello.so。
# gcc -c hello.c
# ar cr libmyhello.a hello.o
# gcc -shared -fPCI -o libmyhello.so hello.o
# ls
hello.c hello.h hello.o libmyhello.a libmyhello.so main.c
#
通過上述最後一條ls命令,可以發現靜態庫文件libmyhello.a和動態庫文件libmyhello.so都已經生成,並都在當前目錄中。然後,我們運行gcc命令來使用函數庫myhello生成目標文件hello,並運行程序 hello。
# gcc -o hello main.c -L. -lmyhello
# ./hello
./hello: error while loading shared libraries: libmyhello.so: cannot open shared object file: No such file or directory
#
從程序hello運行的結果中很容易知道,當靜態庫和動態庫同名時, gcc命令將優先使用動態庫。
Ⅶ linux windows靜態庫和動態庫的區別
靜態庫是把庫編譯進程序中,靜態庫會使程序,比用動態庫的程序大,而靜態庫因為是在程序內部的,所以效率比動態庫高,但是,靜態庫由於是把整個靜態庫編譯進去,相比動態庫,這個更加更新麻煩。
Ⅷ linux下的靜態庫與動態庫的區別和使用
一、引言
我們通常把一些公用函數製作成函數庫,供其它程序使用。
函數庫分為靜態庫和動態庫兩種。
通常情況下,對函數庫的鏈接是放在編譯時期(compile time)完成的。所有相關的對象文件(object file)與牽涉到的函數庫(library)被鏈接合成一個可執行文件(executable file)。程序在運行時,與函數庫再無瓜葛,因為所有需要的函數已拷貝到相應目錄下下。所以這些函數庫被成為靜態庫(static libaray),通常文件名為「libxxx.a」的形式。
其實,我們也可以把對一些庫函數的鏈接載入推遲到程序運行的時期(runtime)。這就是動態鏈接庫(dynamic link library)技術。
二、兩者區別:
a,靜態庫的使用需要:
1 包含一個對應的頭文件告知編譯器lib文件裡面的具體內容
2 設置lib文件允許編譯器去查找已經編譯好的二進制代碼
b,動態庫的使用:
程序運行時需要載入動態庫,對動態庫有依賴性,需要手動加入動態庫
c,依賴性:
靜態鏈接表示靜態性,在編譯鏈接之後, lib庫中需要的資源已經在可執行程序中了, 也就是靜態存在,沒有依賴性了
動態,就是實時性,在運行的時候載入需要的資源,那麼必須在運行的時候提供 需要的 動態庫,有依賴性, 運行時候沒有找到庫就不能運行了
d,區別:
簡單講,靜態庫就是直接將需要的代碼連接進可執行程序;動態庫就是在需要調用其中的函數時,根據函數映射表找到該函數然後調入堆棧執行。
做成靜態庫可執行文件本身比較大,但不必附帶動態庫
做成動態庫可執行文件本身比較小,但需要附帶動態庫
鏈接靜態庫,編譯的可執行文件比較大,當然可以用strip命令精簡一下(如:strip libtest.a),但還是要比鏈接動態庫的可執行文件大。程序運行時間速度稍微快一點。
靜態庫是程序運行的時候已經調入內存,不管有沒有調用,都會在內存里頭。靜態庫在程序編譯時會被連接到目標代碼中,程序運行時將不再需要該靜態庫。
其在編譯程序時若鏈接,程序運行時會在系統指定的路徑下搜索,然後導入內存,程序一般執行時間稍微長一點,但編譯的可執行文件比較小;動態庫是程序運行的時候需要調用的時候才裝入內存,不需要的時候是不會裝入內存的。
動態庫在程序編譯時並不會被連接到目標代碼中,而是在程序運行是才被載入,因此在程序運行時還需要動態庫存在。
三、動態鏈接庫的特點與優勢
首先讓我們來看一下,把庫函數推遲到程序運行時期載入的好處:
1. 可以實現進程之間的資源共享。
什麼概念呢?就是說,某個程序的在運行中要調用某個動態鏈接庫函數的時候,操作系統首先會查看所有正在運行的程序,看在內存里是否已有此庫函數的拷貝了。如果有,則讓其共享那一個拷貝;只有沒有才鏈接載入。這樣的模式雖然會帶來一些「動態鏈接」額外的開銷,卻大大的節省了系統的內存資源。C的標准庫就是動態鏈接庫,也就是說系統中所有運行的程序共享著同一個C標准庫的代碼段。
2. 將一些程序升級變得簡單。用戶只需要升級動態鏈接庫,而無需重新編譯鏈接其他原有的代碼就可以完成整個程序的升級。Windows 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3. 甚至可以真正坐到鏈接載入完全由程序員在程序代碼中控制。
程序員在編寫程序的時候,可以明確的指明什麼時候或者什麼情況下,鏈接載入哪個動態鏈接庫函數。你可以有一個相當大的軟體,但每次運行的時候,由於不同的操作需求,只有一小部分程序被載入內存。所有的函數本著「有需求才調入」的原則,於是大大節省了系統資源。比如現在的軟體通常都能打開若干種不同類型的文件,這些讀寫操作通常都用動態鏈接庫來實現。在一次運行當中,一般只有一種類型的文件將會被打開。所以直到程序知道文件的類型以後再載入相應的讀寫函數,而不是一開始就將所有的讀寫函數都載入,然後才發覺在整個程序中根本沒有用到它們。
靜態庫:在編譯的時候載入生成目標文件,在運行時不用載入庫,在運行時對庫沒有依賴性。
動態庫:在目標文件運行時載入,手動載入,且對庫有依賴性。
具體在開發中用到哪種庫,我覺得還是根據實際的內存大小,ROM大小,運行的速度等綜合考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