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89C51系列單片機串口通信的四種方式極其特點
80C51串列通信共有4種工作方式,由串列控制寄存器SCON中SM0SM1決定.
方式0是同步移位寄存器方式,幀格式8位,波特率固定:fosc/12;
方式1是8位非同步通信方式,幀格式10位,波特率可變:T1溢出率/n(n=32或16);
方式2是9位非同步通信方式,幀格式樣11位,波特率固定:fosc/n(n=64或32);
方式3是9位非同步通信方式,幀格式11位,波特率可變:T1溢出率/n(n=32或16);
方式1,2,3的區別方要表現在幀格式及波特率兩個方面.
方式1與方式2幀格式相同波特率不同:方式1波特率可變與T1溢出率有關;方式2波特率固定.
方式1與方式3波特率相同幀格式不同:方式1幀格式10位;方式3幀格式11位.
方式1,2,3通信過程完全相同,均為非同步通信方式.
方式0 移位寄存器 作同步傳輸方式,波特率固定,
方式1、2 非同步通信,波特率可變,應用范圍廣
方式3 應用於多機通信
串列窗口,是看不見敲進去的字元的。
要想看見,須再用一個串列窗口。
方式 0 :這種工作方式比較特殊,與常見的微型計算機的串列口不同,它又叫同步移位寄存器輸出方式。在這種方式下,數據從 RXD 端串列輸出或輸入,同步信號從 TXD 端輸出,波特率固定不變,為振盪率的 1/12 。該方式是以 8 位數據為一幀,沒有起始位和停止位,先發送或接收最低位。
方式 2 :採用這種方式可接收或發送 11 位數據,以 11 位為一幀,比方式 1 增加了一個數據位,其餘相同。第 9 個數據即 D8 位具有特別的用途,可以通過軟體摟控制它,再加特殊功能寄存器 SCON 中的 SM2 位的配合,可使 MCS-51 單片機串列口適用於多機通信。方式 2 的波特率固定,只有兩種選擇,為振盪率的 1/64 或 1/32 ,可由 PCON 的最高位選擇。
方式 3 :方式 3 與方式 2 完全類似,唯一的區別是方式 3 的波特率是可變的。而幀格式與方式 2- 樣為 11 位一幀。所以方式 3 也適合於多機通信。
ORG 0000H
SJMP START
ORG 0023H
LJMP UART_INT
START:
;*****串口初始化********
;MOV PCON,#80H ;SMOD=1 X2
;MOV SCON,#50H ;串口方式1(10位)
MOV SCON,#0D0H ;串口方式3(11位)
MOV TMOD,#20H ;T1為8位重裝
MOV TH1,#0FDH ;9600PTS 11.0592M (12T)
MOV TL1,#0FDH
MOV TH0,#0FFH
MOV TL0,#0FFH
;**********************
SETB ES
SETB TR1
SETB EA
SJMP $
UART_INT:
CLR RI
MOV A,SBUF
RRC A
MOV P1.0,C
RETI
給你個關鍵字,去搜唄,labview 串口通信 ,只要labview可以串口通信了,那就能跟單片機套上了
其實你完全可以用Vc++的MFC裡面的串口控制項去寫,幾句話而已,也可以控制
我來告訴你標准答案!80C51串列通信共有4種工作方式,由串列控制寄存器SCON中SM0SM1決定.
方式0是同步移位寄存器方式,幀格式8位,波特率固定:fosc/12;
方式1是8位非同步通信方式,幀格式10位,波特率可變:T1溢出率/n(n=32或16);
方式2是9位非同步通信方式,幀格式樣11位,波特率固定:fosc/n(n=64或32);
方式3是9位非同步通信方式,幀格式11位,波特率可變:T1溢出率/n(n=32或16);
方式1,2,3的區別方要表現在幀格式及波特率兩個方面.
方式1與方式2幀格式相同波特率不同:方式1波特率可變與T1溢出率有關;方式2波特率固定.
方式1與方式3波特率相同幀格式不同:方式1幀格式10位;方式3幀格式11位.
方式1,2,3通信過程完全相同,均為非同步通信方式.
串口可以一對多,主從方式,串口有一位用作識別碼,主機先要發送接受數據的從機地址,只有地址相符,從機才能使能接受,然後主機發送
把:if(a==1)
改為:if(a==0x31)
試試。
㈡ 關於51單片機的串口方式
一看你的提問就知道你是剛接觸單片機這玩意
單片機的串口通信是需要自己編寫程序的,不是你想的那樣
51單片機的埠共有32個,去掉兩個用於串口通信埠,可供使用的還有30個io埠
你的發光二級管隨意接在這30個埠的任意一個都可以
然後編寫代碼,再根據你連接的埠進行賦值
至於串口的接收內容存儲,單片機會把接收到的數據存儲在一個寄存器中
這個寄存器的名字叫
sbuf
,同時這個寄存器也是發送數據寄存器,發送和接收共用
建議你再看看單片機內部結構原理和基本操作方法,了解一下吧
若滿意請記得採納下,您的舉手之勞激勵著我們答題者的熱情,謝謝!
㈢ mcs—51單片機的串列口有哪幾種工作方式
1、立即定址:操作數就寫在指令中,和操作碼一起放在程序存貯器中。把「#」號放在立即數前面,以表示該定址方式為立即定址,如movA,#20H。
2、寄存器定址:操作數放在寄存器中,在指令中直接以寄存器的名來表示操作數地址。如MOVA,R0就屬於寄存器定址,即R0寄存器的內容送到累加器A中。
3、直接定址:操作數放在單片機的內部RAM某單元中,在指令中直接寫出該單元的地址。如前例的ADDA,70H中的70H。
4、寄存器間接定址:操作數放在RAM某個單元中,該單元的地址又放在寄存器R0或R1中。如果RAM的地址大於256,則該地址存放在16位寄存器DPTR(數據指針)中,此時在寄存器名前加@符號來表示這種間接定址。如MOVA,@R0。
5、變址定址:指定的變址寄存器的內容與指令中給出的偏移量相加,所得的結果作為操作數的地址。如MOVCA,@A+DPTR。
6、相對定址:由程序計數器中的基地址與指令中提供的偏移量相加,得到的為操作數的地址。如SJMPrel。
7、位定址:操作數是二進制中的某一位,其位地址出現在指令中。如SETBbit。
(3)51單片機串口大全擴展閱讀:
單片機的硬體特性:
1、主流單片機包括CPU、4KB容量的RAM、128 KB容量的ROM、 2個16位定時/計數器、4個8位並行口、全雙工串口行口、ADC/DAC、SPI、I2C、ISP、IAP。
2、系統結構簡單,使用方便,實現模塊化。
3、單片機可靠性高,可工作到10^6 ~10^7小時無故障。
4、處理功能強,速度快。
5、低電壓,低功耗,便於生產攜帶型產品。
6、控制功能強。
7、環境適應能力強。
㈣ 51單片機中串口通信在哪個埠,有沒有固定的。。
51單片機中的串口通信是通過P3口的兩個引腳(即P3.0和P3.1)實現的,其中P3.0口為串口接收引腳(RXD),P3.1口為串口發送引腳(TXD)。在51單片機中,串口通信的埠是固定的,即P3.0口和P3.1口。這兩個引派差腳通過串口通信電路與串口通信晶元相連,實現串口通信功能。需要注意的是,在使用51單片機進行串口通信時,需要根據遲羨隱具體的通信協議和波特率等參數進行相關的配置,並在程碼廳序中編寫相應的串口通信代碼,才能實現數據的發送和接收。
㈤ 51單片機有串口嗎
51 單片機內部有一個全雙工串列介面。什麼叫全雙工串口呢?一般來說,只能接受或只能發送的稱為單工串列;既可接收又可發送,但不能同時進行的稱為半雙陵清工;能同時接收和發送的串列口稱為全雙工串列口。串列通信是指數據一位一位地按順序傳送的通信方式,其突出優點是只需一根傳輸線,可大大降低硬體成本,適合遠距離通信。其缺點是傳輸速度較低。
串口可以有底下四種工作方式
1、方式0
串列介面的工作方式0為移位寄存器I/O方式。在串列口外接移位寄存器以擴展I/O介面,也可以外接串列同步I/O的設備。
(1)方式0輸出
串列口以方式0發送時,數據以RXD端串列輸出,TXD端輸出同步信號。當一個數據寫入串列口發送緩沖器以後,就啟動串列口發送器以振盪頻率的十二分之一的波特率,將數據從RXD端串列輸出。
(2)方式0輸入
當串列口定義為方式0並置位REN後,便啟動串列口以方式0接收數據,此時RXD端為數據輸入端,TXD端為同步脈沖信號輸出端。接收器以振盪率的十二分之一的波特率接收RXD端輸入的數據信息。但接收器接收到8位數據時,置1中斷標志RI。
2、方式1
串列介面定義為工作方式1時,則被控制為8位的非同步通訊介面,傳送一幀信息為10位,其中1位為起始位,8位數據位(先低位後高位),1位停止位。
(1)方式1輸出
串列介面以方式1發送時,數據由TXD端輸出。CPU執行一條數據寫入發送緩沖
器SBUF的指令(例如,MOVSBUF,A),數據位元組寫入SBUF後,便啟動串列口發送器發送,發送完一幀信息,置1放送中斷標志TI。
(2)方式1輸入
串列口以方式1接收時,數據從RXD端輸入。在REN置1以後,就允許接收器接收。接收器以所建立的波特率的16倍分頻計數器,以便實現時間同步。計數器的16個狀態把一位的時間等分成16份,在每位時間的第7、8和9個計數狀態,位檢測器采樣RXD的值,接收的值是3次采樣中取至少二次相同的值,以排除雜訊的干擾。如尺歷前果在起始接收的值不是0,則起始位無效,復位接收電路。在檢測到另一個1到0的跳變時,再重新啟動接收器。如果接收到值為0,起始位有效,則開始接收本幀的其餘信息。當RI=0並且接收到的停止位為1(或SM2=0)時,停止位進入RB8,接收到的8位數據進入接收緩沖器SBUF,置位RI中斷標志。接著接收便搜索另一幀信息的起始位。
3、方式2和方式3
串列介面工作方式2和方式3時,則被定義為9位的非同步通信介面。傳送一幀信息為11位,其中1位起始位,8位數據位(從低位至高位),1位是附加的可程式控制為1或0的第9位數據,1位停止位。
方式2和方式3的差別僅僅在於波特率不一樣,方式2的波特率是固定的,波特率為2SMOD/64(振盪頻率);方式3的波特率是可變的,波特率=2SMOD/32(T1的溢出率)。
方式2和方式3在發送和接收時唯一的區別就是波特率不同爛仔。
(1)方式2和方式3發送
方式2或方式3發送時,數據由TXD端輸出,發出一幀信息為11位,附加的第9位數據是SCON中的TB8,CPU執行一條數據寫入發送緩沖器SBUF的指令,就啟動發送器發送,發送完一幀信息,置「1」TI中斷標志。
(2)方式2和方式3接收
串列口被定義為方式2或方式3接收時,數據從RXD端輸入,置REN=1以後,開始接收過程。當檢測到RXD端從高到低的負跳變時,確認起始位有效,開始接收本幀的其餘信息。在接收完一幀信息後,在RI=0、SM2=0時,或接收到第9位數據為「1」時,8位數據裝入接收緩沖器,第9位數據裝入SCON中RB8,並置RI=1。若不滿足上述的兩個條件,接收到的信息將會丟失,也不置位RI
㈥ 哪款51單片機有三個串口
STC15F4K60S451單片機有三個串口。不僅有3個串口,甚至是4個獨立串口,如果分時使用,可以當8個串口來使用,型號就是STC15F4K60S4,且有最多48個IO口,5個定時器。
㈦ 51單片機串口通訊
51單片機串口通信
來源:維庫 作者:
關鍵字:51單片機 串口通信
這節我們主要講單片機上串口的工作原理和如何通過程序來對串口進行設置,以及根據所給出的實例實現與PC 機通信。
一、原理簡介
51 單片機內部有一個全雙工串列介面。什麼叫全雙工串口呢?一般來說,只能接受或只能發送的稱為單工串列;既可接收又可發送,但不能同時進行的稱為半雙工;能同時接收和發送的串列口稱為全雙工串列口。串列通信是指數據一位一位地按順序傳送的通信方式,其突出優點是只需一根傳輸線,可大大降低硬體成本,適合遠距離通信。其缺點是傳輸速度較低。
與之前一樣,首先我們來了解單片機串口相關的寄存器。
SBUF 寄存器:它是兩個在物理上獨立的接收、發送緩沖器,可同時發送、接收數據,可通過指令對SBUF 的讀寫來區別是對接收緩沖器的操作還是對發送緩沖器的操作。從而控制外部兩條獨立的收發信號線RXD(P3.0)、TXD(P3.1),同時發送、接收數據,實現全雙工。
串列口控制寄存器SCON(見表1) 。
表1 SCON寄存器
表中各位(從左至右為從高位到低位)含義如下。
SM0 和SM1 :串列口工作方式控制位,其定義如表2 所示。
表2 串列口工作方式控制位
其中,fOSC 為單片機的時鍾頻率;波特率指串列口每秒鍾發送(或接收)的位數。
SM2 :多機通信控制位。 該僅用於方式2 和方式3 的多機通信。其中發送機SM2 = 1(需要程序控制設置)。接收機的串列口工作於方式2 或3,SM2=1 時,只有當接收到第9 位數據(RB8)為1 時,才把接收到的前8 位數據送入SBUF,且置位RI 發出中斷申請引發串列接收中斷,否則會將接受到的數據放棄。當SM2=0 時,就不管第位數據是0 還是1,都將數據送入SBUF,並置位RI 發出中斷申請。工作於方式0 時,SM2 必須為0。
REN :串列接收允許位:REN =0 時,禁止接收;REN =1 時,允許接收。
TB8 :在方式2、3 中,TB8 是發送機要發送的第9 位數據。在多機通信中它代表傳輸的地址或數據,TB8=0 為數據,TB8=1 時為地址。
RB8 :在方式2、3 中,RB8 是接收機接收到的第9 位數據,該數據正好來自發送機的TB8,從而識別接收到的數據特徵。
TI :串列口發送中斷請求標志。當CPU 發送完一串列數據後,此時SBUF 寄存器為空,硬體使TI 置1,請求中斷。CPU 響應中斷後,由軟體對TI 清零。
RI :串列口接收中斷請求標志。當串列口接收完一幀串列數據時,此時SBUF 寄存器為滿,硬體使RI 置1,請求中斷。CPU 響應中斷後,用軟體對RI 清零。
電源控制寄存器PCON(見表3) 。
表3 PCON寄存器
表中各位(從左至右為從高位到低位)含義如下。
SMOD :波特率加倍位。SMOD=1,當串列口工作於方式1、2、3 時,波特率加倍。SMOD=0,波特率不變。
GF1、GF0 :通用標志位。
PD(PCON.1) :掉電方式位。當PD=1 時,進入掉電方式。
IDL(PCON.0) :待機方式位。當IDL=1 時,進入待機方式。
另外與串列口相關的寄存器有前面文章敘述的定時器相關寄存器和中斷寄存器。定時器寄存器用來設定波特率。中斷允許寄存器IE 中的ES 位也用來作為串列I/O 中斷允許位。當ES = 1,允許 串列I/O 中斷;當ES = 0,禁止串列I/O 中斷。中斷優先順序寄存器IP的PS 位則用作串列I/O 中斷優先順序控制位。當PS=1,設定為高優先順序;當PS =0,設定為低優先順序。
波特率計算:在了解了串列口相關的寄存器之後,我們可得出其通信波特率的一些結論:
① 方式0 和方式2 的波特率是固定的。
在方式0 中, 波特率為時鍾頻率的1/12, 即fOSC/12,固定不變。
在方式2 中,波特率取決於PCON 中的SMOD 值,即波特率為:
當SMOD=0 時,波特率為fosc/64 ;當SMOD=1 時,波特率為fosc/32。
② 方式1 和方式3 的波特率可變,由定時器1 的溢出率決定。
當定時器T1 用作波特率發生器時,通常選用定時初值自動重裝的工作方式2( 注意:不要把定時器的工作方式與串列口的工作方式搞混淆了)。其計數結構為8 位,假定計數初值為Count,單片機的機器周期為T,則定時時間為(256 ?Count)×T 。從而在1s內發生溢出的次數(即溢出率)可由公式(1)所示:
從而波特率的計算公式由公式(2)所示:
在實際應用時,通常是先確定波特率,後根據波特率求T1 定時初值,因此式(2)又可寫為:
51單片機串口通訊
二、電路詳解
下面就對圖1 所示電路進行詳細說明。
圖1 串列通信實驗電路圖
最小系統部分(時鍾電路、復位電路等)第一講已經講過,在此不再敘述。我們重點來了解下與計算機通信的RS-232 介面電路。可以看到,在電路圖中,有TXD 和RXD 兩個接收和發送指示狀態燈,此外用了一個叫MAX3232 的晶元,那它是用來實現什麼的呢?首先我們要知道計算機上的串口是具有RS-232 標準的串列介面,而RS-232 的標准中定義了其電氣特性:高電平「1」信號電壓的范圍為-15V~-3V,低電平「0」
信號電壓的范圍為+3V~+15V。可能有些讀者會問,它為什麼要以這樣的電氣特性呢?這是因為高低電平用相反的電壓表示,至少有6V 的壓差,非常好的提高了數據傳輸的可靠性。由於單片機的管腳電平為TTL,單片機與RS-232 標準的串列口進行通信時,首先要解決的便是電平轉換的問題。一般來說,可以選擇一些專業的集成電路晶元,如圖中的MAX3232。MAX3232 晶元內部集成了電壓倍增電路,單電源供電即可完成電平轉換,而且工作電壓寬,3V~5.5V 間均能正常工作。其典型應用如圖中所示,其外圍所接的電容對傳輸速率有影響,在試驗套件中採用的是0.1μF。
值得一提的是MAX3232 晶元擁有兩對電平轉換線路,圖中只用了一路,因此浪費了另一路,在一些場合可以將兩路並聯以獲得較強的驅動抗干擾能力。此外,我們有必要了解圖中與計算機相連的DB-9 型RS-232的引腳結構(見圖2)。
圖2 DB-9連接器介面圖
其各管腳定義如下(見表4)。
表4 DB-9型介面管腳定義
三、程序設計
本講設計實常式序如下:
#include "AT89X52.h" (1)
void Init_Com(void) ( 2)
{
TMOD = 0x20; ( 3)
PCON = 0x00; ( 4)
SCON = 0x50; ( 5)
TH1 = 0xE8; ( 6)
TL1 = 0xE8; ( 7)
TR1 = 1; ( 8)
}
void main(void) ( 9)
{
unsigned char dat; ( 10)
Init_Com(); ( 11)
while(1) ( 12)
程序詳細說明:
(1)頭文件包含。
(2)聲明串口初始化程序。
(3)設置定時器1 工作在模式2,自動裝載初值(詳見第二講)。
(4)SMOD 位清0,波特率不加倍。
(5)串列口工作在方式1,並允許接收。
(6)定時器1 高8 位賦初值。波特率為1200b/s(7)定時器1 低8 位賦初值。
(8)啟動定時器。
(9)主函數。
(10)定義一個字元型變數。
(11)初始化串口。
(12)死循環。
(13)如果接收到數據。
(14)將接收到的數據賦給之前定義的變數。
(15)將接收到的值輸出到P0 口。
(16)對接收標志位清0,准備再次接收。
(17)將接收到的數據又發送出去。
(18)查詢是否發送完畢。
(19)對發送標志位清0。
四、調試要點與實驗現象
接好硬體,通過冷啟動方式將程序所生成的。hex文件下載到單片機運行後,打開串口調試助手軟體,設置好波特率1200,復位單片機,然後在通過串口調試助手往單片機發送數據(見圖3),可以觀察到在接收窗口有發送的數據顯示,此外電路板上的串列通信指示燈也會閃爍,P0 口所接到LED 燈會閃爍所接收到的數據。
圖3 串口軟體調試界面
另外串口調試助手軟體使用時應注意的是,如果單片機開發板採用串口下載而且和串口調試助手是使用同一串口,則在打開串口軟體的同時不能給單片機下載程序,如需要下載,請首先點擊「關閉串口」,做發送實驗的時候,注意如果選中16 進制發送的就是數字或者字母的16 進制數值,比如發送「0」,實際接收的就應該是0x00,如果不選中,默認發送的是ASCII 碼值,此時發送「0」,實際接收的就應該是0x30,這點可以通過觀察板子P0 口上的對應的LED 指示出來。
五、總結
本講介紹了單片機串口通信的原理並給出了實例,通過該講,讀者可以了解和掌握51 單片機串口通信的原理與應用流程,利用串口通信,單片機可以與計算機相連,也可以單片機互聯或者多個單片機相互通信組網等,在實際的工程應用中非常廣泛。從學習的角度來說,熟練的利用串口將單片機系統中的相關信息顯示在計算機上可以很直觀方便的進行調試和開發。
㈧ 51單片機有哪些介面
有些io是復用的,介面有很多種,普通io口,串口tx rx,外部中斷,定時器輸出口,有些51單片機還具有AD介面,PWM波輸出口等。看具體的單片機,現在市面上的單片機各種各樣,多看手冊。
㈨ 關於51單片機的串口方式
SCON位符號從高到低(7~0) SM0 SM1 SM2 REN TB8 RB8 TI RI
0x40 對應二進制為: 0100 0000 對應上面的八位,即SM1為高電平,故為串口1工作。
SM0、SM1:串列口工作方式選擇位
SM2:多機通信控制位
REN:允許/禁止串列口接收的控制位
TB8:在方式2和方式3中,是被發送的第9位數據,可根據需要由軟體置1或清零,也可以作為奇偶校驗位,在方式1中是停止位。
RB8:在方式2和方式3中,是被接收的第9位數據(來自第TB8位);在方式1中,RB8收到的是停止位,在方式0中不用。
TI——串列口發送中斷請求標志位
當發送完一幀串列數據後,由硬體置1;在轉向中斷服務程序後,用軟體清0。
RI——串列口接收中斷請求標志位
當接收完一幀串列數據後,由硬體置1;在轉向中斷服務程序後,用軟體清0。
㈩ 誰能介紹下51單片機的串口通信重點說下單工和雙工吧
51的串口是全雙工的。升納森就是在發的同時可以收茄和,收的同時也可以發。
單工就是只能收或只能發,雙工就是既能收又能發。雙工還包括半雙工和全雙工。半雙工指在收的時吵畝候不能發,發的時候不能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