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android創建子線程
創建後台線程的方法有多種,這里說三種,可以回去試試
1、使用Android系統工具類 AsyncTask(Params,Progress,Result)
AsyncTask是一個輕量級線程,三個泛型參數分別是 Params傳入參數,int型Progress為進度條進度,Result為返回值
要使用AsyncTask,必須繼承之並復寫其中的幾個重要的函數。
onPreExecute(), 該方法將在執行實際的後台操作前被UI thread調用。可以在該方法中做一些准備工作,如在界面上顯示一個進度條。
doInBackground(Params...), 將在onPreExecute 方法執行後馬上執行,該方法運行在後台線程中。這里將主要負責執行那些很耗時的後台計算工作。可以調用 publishProgress方法來更新實時的任務進度。該方法是抽象方法,子類必須實現。
onProgressUpdate(Progress...),在publishProgress方法被調用後,UI thread將調用這個方法從而在界面上展示任務的進展情況,例如通過一個進度條進行展示。
onPostExecute(Result), 在doInBackground 執行完成後,onPostExecute 方法將被UI thread調用,後台的計算結果將通過該方法傳遞到UI thread.
註:Task必須在UI線程中創建,並調用並且只能調用一次execute方法,該方法的參數為傳入的泛型Params。
其餘函數最好不要手動調用,容易造成線程崩潰。多次調用Task,容易造成線程池溢出。
2、使用Handler和HandlerThread
誤區: Handler handler = new Handler ();
handler.post(r);
這種做法看似創建了一個線程,但實際上handler只是直接調用Runnable中的run() 方法,而不執行線程的start()函數,所以這兩句代碼執行後,程序仍然在UI線程中執行。所以我們引入HandlerThread,因為HandlerThread中有一個Looper對象,用以循環消息隊列。
為了使用Looper,必須子類化Handler,並復寫它的構造函數。
class MyHandler extends Handler{
public MyHandler() {}
public MyHandler(Looper looper){
super (looper);
}
public void handleMessage(Message msg){
//....這里運行耗時的過程
}
}
}
handleMessage(Message msg)函數用以接收消息,msg則是從UI線程中發出的消息,可以傳遞各種對象,根據這些對象和數值進行操作。
有了Handler子類,則可以在UI線程中進行創建和初始化
HandlerThread handlerThread = new HandlerThread( "backgroundThread" );
handlerThread.start();
MyHandler myHandler = new MyHandler(handlerThread.getLooper());
Message msg = myHandler.obtainMessage();
//....此處對msg進行賦值,可以創建一個Bundle進行承載
msg.sendToTarget();
之後如果需要調用線程,只要對handler傳入msg,就可以執行相應的過程了
最後,很重要的一點,HandlerThread 不隨Activity的生命周期結束而消亡,所以必須復寫Ondestory(),調用HandlerThread .stop()
3、使用線程同步 synchronized、 wait()、 notify()
使用線程同步機制synchronized實現多線程操作,相對來說比較復雜,但也是靈活性最佳、效率最高的一種做法,在產品開發當中也使用得最廣。本人水平相當有限,也只學得一點皮毛。
synchronized相當於一把鎖,當線程運行的時候,會同時有幾個線程訪問一個對象,對其進行操作或者修改。這可能引起很不良的後果(例如改變判定條件,或者在別的線程還沒使用完的時候對象已經被析構等等),所以必須對一些對象進行加鎖,保證它在同一時間只允許被一個線程訪問。
synchronized使用方法有兩種:
<1> 同步方法在方法名前加入synchronized關鍵字,則該方法在同一時間內只允許一個線程訪問它,其代碼邏輯較為簡單,但使用起來不太靈活,並且大大降低效率,耗時太長的同步方法甚至會使得多線程失去原本的意義成為單線程
<2>同步參數 對某一個代碼塊加鎖,並且以synchronized(obj)的方式,表明該代碼塊內的obj對象是線程同步的。這個做法使得代碼靈活性大大加強,縮小同步代碼塊的范圍,並且可以在不同的函數體和類內進行同步,唯一遺憾的是實現起來比較復雜,容易產生一些問題
而wait()和notify(),必須在synchronized鎖的代碼塊內執行,否則系統將會報錯。
有了以上基礎,就可以很容易的創建後台線程了
Private Runnable backgroundRunnable = new Runnable () {
@Override
public void run() {
if(isFinish){
//.....
break;
}
for(;;){
synchronized(this){
//....寫耗時過程
wait();
}
}
}
}
UI線程中,就是一般的創建線程過程了
Thread backgroundThread = new Thread (backgroundRunnable);
backgroundThread.start();
這樣,在後台線程中會不斷的循環,當執行完一次過程以後就會wait()休眠。然後在OnTouchListener或者OnClickListener內相應的位置執行
synchronized(backgroundRunnable){
backgroundRunnable.notify();
}
當用戶觸摸屏幕產生一個event的時候,線程就會被喚醒,執行下一次循環。
最後,還是內存安全問題,必須復寫Activity中的OnDestory()方法,將標志量isFinish設為false,並且backgroundThread .stop()
⑵ android studio 怎樣使用多線程
有兩種方式:
new Thred類
用非同步任務的方法
⑶ android開發中線程有幾種狀態,分別是哪些
【答案】:1)、新建狀態(New):新創建了一個線程對象。
2)、就緒狀態(Runnable):線程對象創建後,前螞消其他線程調用了該對象的start()方法。該狀態的線程位於可運行線程池中,變得可運行,等待獲取CPU的使用權。
3)、運行狀態(Running):就緒狀態的線程獲取了CPU,執行run()方法。
4)、阻塞狀態(Blocked):阻塞狀態是線程因為某種原因放棄CPU使用權,暫時停止運行。直到線程進入就緒狀態,才有機會轉到運行狀態。阻塞的情況分三種:
(一)、等待阻塞慧知:運行的線程執行wait()方法,JVM會把該線程放入等待池中。
(二)、同步阻塞:運行的線程在獲取對象的同步鎖時,若該同步鎖被別的線程佔用,則JVM會把該線程放入鎖物卜池中。
(三)、其他阻塞:運行的線程執行sleep()或join()方法,或者發出了I/O請求時,JVM會把該線程置為阻塞狀態。當sleep()狀態超時、join()等待線程終止或者超時、或者I/O處理完畢時,線程重新轉入就緒狀態。
5)、死亡狀態(Dead):線程執行完了或者因異常退出了run()方法,該線程結束生命周期。
當調用start方法的時候,該線程就進入就緒狀態。等待CPU進行調度執行,此時還沒有真正執行線程。
當調用run方法的時候,是已經被CPU進行調度,執行線程的主要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