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51單片機為什麼要12分頻
傳統的51執行指令時,需要取指、解碼、執行等,而這其中每步還可以精細劃分,這些步驟依靠時鍾執行。標准51這個過程設計為12步,因此12個時鍾是一個完整的指令周期新的51系統很多都對這個過程進行了優化,因而不需要這么多步,也就不是12分頻了
㈡ 單片機中的12分頻是什麼意思
單片機中的12分頻是單片機的標准運算速度是晶振的12分之1。
計算方法:PIC單片機的每四個時鍾周期為一個內部指令周期,例如:8MHz的晶振,則內部指令周期為1/(8/4)= 0.5 uS
計數周期
1、時鍾周期=振盪周期,名稱不同而已,是指為單片機提供時鍾信號的振盪源的周期,都是等於單片機晶振頻率的倒數,如常見的外接12M晶振,那它的時鍾周期=1/12M。
2、機器周期,8051系列單片機的機器周期=12*時鍾周期。之所以這樣分是因為單個時鍾周期根本幹不了一件完整的事情(如取指令、寫寄存器、讀寄存器等),而12個時鍾周期就能基本完成一項基本操作了。
3、指令周期,一個機器周期能完成一項基本操作,但一條指令常常是需要多項基本操作結合才能完成,完成一條指令所需的時間就是指令周期,當然不同的指令,其指令周期就不一樣的了。MCS-51系統中,有單周期指令、雙周期指令和四周期指令。
(2)單片機的分頻擴展閱讀:
定時器/計數器每接受一個計數脈沖,加法計數器的值就加1;計滿時則發生溢出,計數器又從0開始計數並置溢出標志位(TF0=1或TF1=1)。
1、定時模式 在此模式下,計數器的輸入脈沖是由晶振12分頻獲得的。例如,晶振頻率為12MHz的值加1.這樣就可以根據計數值計算定時時間,也可以根據定時時間計算計數器的初值。
2、計數模式 在此模式下,計數器的輸入脈沖是由外部引腳(T0或T1)輸入的。外部引腳出現下降沿時,對應計數器的值加1.如果設置計數器的初值,那麼讀取當時計數器就可以計算脈沖個數。
㈢ 單片機輸出分頻程序
你採用STC的部分單片機就能達到這種效果!我用單片機採集ADC數據的時候,ADC的時鍾我就是直接用單片機分頻單片機的外接晶振來實現的,不僅可以分頻晶振也可以分頻T0,T1腳上的信號,所以你可以將輸入接T0,然後CLKOUT腳輸出!你可以去查下STC具有這種功能的單片機,STC12C5608AD單片機就可以的!
㈣ 單片機為什麼要分頻
分頻就是將原有頻率除以分頻值得當頻率。簡單的來說就是以整數倍降低頻率。 2分頻就是分頻前的頻率除以2;4分頻就是分頻前的頻率除以4…………
比如:如果晶振是12MHz的頻率,經過2分頻後送給單片機做系統時鍾。 那麼當前單片機的系統時鍾則是12/2=6MHz。
㈤ 單片機裡面的 脈沖經12分頻 這句話什麼意思
計數脈沖是由系統時鍾分頻得到的。
如果系統時鍾是12MHz,則計數時鍾就為 12MHz / 12 = 1MHz
即每1ms(1 / 1MHz)計一次數。
㈥ 單片機 二分頻
如果是51的話,普通的51是在12M晶振的狀態下無法測量1M頻率的,但可以提供2M的頻率信號,ALE的輸出脈沖頻率為晶振頻率的1/6。再加一個D觸發器就可以得到1M的頻率了。
如果一定要測量1M的頻率且採用51單片機的話可以採用STC11或12系列單片機,它是1T模式,可以達到你的要求,完成采樣。
㈦ 單片機分頻
標準的51最高計數頻率為晶振的1/24(用計數器),12M時為500KHz
你這個因為要同步估計只能做到幾十K輸入,具體跟分頻數有關,可提高晶振到30M試試.或者用所謂1T的51
㈧ 單片機為什麼要分頻比如說12MHz的晶振為什麼要再進行12分頻
如果你是指傳統51單片機的指令周期,那是由於初期設計的原因,那時候硬體技術還沒現在這么發達,執行指令時需要子時鍾,就把12個振盪周期規定為1個機器周期,第幾個振盪周期取指,第幾個振盪周期解碼等等都排好了,都是有用的。現在技術進步了,好多單片機改進了,有6T甚至1T機器周期,速度當然快多了。希望對你有幫助。
㈨ 單片機中,分頻是什麼意思
分頻就是將原有頻率除以分頻值得當頻率。簡單的來說就是以整數倍降低頻率。
2分頻就是分頻前的頻率除以2;4分頻就是分頻前的頻率除以4……版……
比如:如果晶振是12MHz的頻權率,經過2分頻後送給單片機做系統時鍾。
那麼當前單片機的系統時鍾則是12/2=6MHz。
㈩ 單片機預分頻數什麼意思
預分頻 是為了得到不同頻率值 所設定的寄存器
相當於系數
比如說晶振是30M的
預分頻為2
那麼得到的就是 30/2=15M
與倍頻是相反的功能
當然還有 後分頻 道理是一樣的。。
望採納。。。。。。謝謝